)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缢索在对侧悬吊。由于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呈侧位倾斜,故称为侧位缢型(图13-8、彩图38(原三版彩图33)) 图13-52镒型3奭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由于颈部受力点在项部,故称之为后位缢型(图13-9)。 图13-5各类缢型示意图 前位缢型;2.八字不交 3.侧位缢型;4.后位缢型 图13-3三材,288,图578 图13-6前位缢型 图13-7前位缢型 缢索:电线 缢索:软布带 439三材,28,图55910 图13-8侧位缢型 图13-9后位缢型 缢索:橡胶包被电线 缢索:软绳 四、缢死的机制 缢索通过缢颈者自身体重作用于其颈部时,可压迫气管影响气体交换:压迫颈部血管,如颈部的动静脉、椎动脉而影 响脑部供血:剌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及其分支而影响心脏功能,甚至损伤脊髓等。根据缢型的不同,死亡可由这些因素 中的一种或几种协同作用所致。 )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前位缢型缢吊时,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緊贴咽后壁, 闭塞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侧位缢型缢吊时,缢索可直接压 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后位缢型者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冋前突岀,间接压迫呼吸道。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 15kg的压力。但另有硏究表明,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 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因此,单纯呼吸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而是还有以下机制起着重要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部供血发生障碍。通过典型缢型缢吊,特别是完全性典型缢吊 者,其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非典型缢型缢吊者,一般颈 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障碍,意识逐渐丧失。一些研究 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以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因此,一般认为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而无论是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已 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与颈动脉和 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 支: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射性感受装置。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 止。同时,缢索压迫可剌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骤停。此外,缢索压迫还可刺激颈部感觉神经纤维,反射 性地引起大脑皮质抑制(图13-10) 图13-10(三版教材,265页,图15-11)
(二)非典型缢型 1.侧位缢型 缢索在颈部左侧或右侧,相当于甲状软骨上下水平,一侧缢索经同侧下颌角绕向耳后及枕部,另一侧 缢索向颈前绕经甲状软骨、对侧下颌角、乳突向上,双侧缢索在对侧悬吊。由于缢索主要着力部位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 头向颈部受力侧呈侧位倾斜,故称为侧位缢型(图13-8、彩图38(原三版彩图33))。 2.后位缢型 与前位缢型相反,缢索由项部向两侧绕行,分别经两侧下颌角后悬吊,或打结后悬吊,头向后倾斜。 由于颈部受力点在项部,故称之为后位缢型(图13-9)。 图13-5 各类缢型示意图 1.前位缢型;2.八字不交; 3.侧位缢型;4.后位缢型 图13-6 前位缢型 图13-7 前位缢型 缢索:电线 缢索:软布带 图13-8 侧位缢型 图13-9 后位缢型 缢索:橡胶包被电线 缢索:软绳 四、缢死的机制 缢索通过缢颈者自身体重作用于其颈部时,可压迫气管影响气体交换;压迫颈部血管,如颈部的动静脉、椎动脉而影 响脑部供血;刺激颈动脉窦、迷走神经及其分支而影响心脏功能,甚至损伤脊髓等。根据缢型的不同,死亡可由这些因素 中的一种或几种协同作用所致。 (一)呼吸道受压、闭塞影响气体交换 前位缢型缢吊时,缢索常位于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当身体下坠时,受缢索的作用舌根被推向后上方并紧贴咽后壁, 闭塞咽腔;同时,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被压向椎体,使会厌盖住喉头而闭塞呼吸道。侧位缢型缢吊时,缢索可直接压 迫喉头或气管而闭塞呼吸道。后位缢型者缢索压迫项部使椎体向前突出,间接压迫呼吸道。实验证明,压闭呼吸道只需要 15kg的压力。但另有研究表明,将行气管切开插管的犬在其插管的上方实施缢颈后仍能发生死亡,说明即使呼吸道通畅的 情况下仍能发生缢死,因此,单纯呼吸道受压闭塞并非缢死的必须条件,而是还有以下机制起着重要作用。 (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缺血 缢颈时,颈部的静脉、动脉及椎动脉均可受压迫使脑部供血发生障碍。通过典型缢型缢吊,特别是完全性典型缢吊 者,其颈部受压力较大,可使颈部的静脉、动脉,甚至椎动脉均被压闭,导致脑部供血中断。非典型缢型缢吊者,一般颈 静脉受压闭塞,而颈动脉可能没有完全被压闭,使脑组织淤血,产生严重脑水肿,脑功能障碍,意识逐渐丧失。一些研究 证明,颈部受到2kg的压力可以压闭颈静脉;5kg可压闭颈动脉;16.6kg可压闭椎动脉。因此,一般认为颈部只要受到17kg的 压力,即可完全压闭颈部所有动脉,阻断脑组织供血,而无论是悬位或其他体位缢颈者,其颈部所受到的缢索的压力均已 超过17kg。 (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的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发出后,在颈部与颈动脉和 颈静脉相伴行,进入胸腔内与心交感神经一起组成心脏神经丛进入心脏,支配窦房节、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 支;颈动脉窦是感受压力的反射性感受装置。缢吊过程中,缢索压迫迷走神经或颈动脉窦,引起反射性心搏变慢乃至停 止。同时,缢索压迫可刺激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引起反射性呼吸骤停。此外,缢索压迫还可刺激颈部感觉神经纤维,反射 性地引起大脑皮质抑制(图13-10)。 图13-5三版教材,263页,图15-6 图13-67三版教材, 三版教材,263263页,图 页,图1515--78 图13-8 三版教材,264页,图15-9 图13-10 (三版教材,265页,图15-11) 图13-9 三版教材,264页,图15-10
图13-10缢索压迫颈部血管、神经示意图 1.椎动脉;2.迷走神经;3.喉上神经;4.颈动脉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般缢颈时不常见到此种损伤,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 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冋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 椎分离,并可发生颈椎骨折和脊髓撕裂。缢颈者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五、缢死的病理学改变 )颈部改变 缢沟的性状缢沟( hanging groove, furrow)是缢索压迫颈部,在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是缢死者的重 要外部改变。它能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 其两侧分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沟处称为提空。这种不交叉而具有开口的缢沟在我国 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不周项”、“项痕匝”等。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以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时,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与舌 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失:②侧位缢型 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至对侧,逐渐变浅 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 空消失。 以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者,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 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以滑动性缢套缢颈时,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侧位或后位)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 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根、双根或多根,但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因此,缢沟的数目只与受 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双缢套时,如果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 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印痕,常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 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 动,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一般缢沟的宽度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其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 以及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之为软缢 勾:质硬而细或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之为 缢沟。但有时质地较软的缢索也可形成明显的缢沟(图13-1)。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巾或其他物 品,此处缢沟浅、不明显或缺如。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 不完全缢吊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较深。 图13-11(三版教材,266页,图15-12) 图13-11缢沟、缢索及皮下软组织 a:前位缢型缢沟;b:软布带缢索;c:皮下软组织改变不明显 (沈阳市公安局提供)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压痕一般 不伴有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细硬,特别是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由于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 皮剥脱和皮下出血,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当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并逐渐干燥形成 皮革样外观(彩图39(三版彩图34)) 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两侧,血浆可 出毛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形成粟粒大小的水疱,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间的皮肤常 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岀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
图13-10 缢索压迫颈部血管、神经示意图 1.椎动脉;2.迷走神经;3.喉上神经;4.颈动脉 (四)颈椎和颈髓损伤 一般缢颈时不常见到此种损伤,多见于某些国家实施绞刑处死或身体突然坠落悬空缢吊时,因颈部突然受到缢索的剧烈 牵拉,导致环枕关节脱位而挫压颈髓。有时枢椎齿突向后脱位,使颈髓挫碎。常可见颈髓完全横断,也可见第2~3或3~4颈 椎分离,并可发生颈椎骨折和脊髓撕裂。缢颈者可迅速意识丧失,但心跳和肌肉痉挛可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五、缢死的病理学改变 (一)颈部改变 1.缢沟的性状 缢沟(hanging groove,furrow)是缢索压迫颈部,在颈部皮肤上所形成的缢索印痕,是缢死者的重 要外部改变。它能反映出缢索的性质、缢索和缢套的形态、颈部受力的部位和缢型种类。颈部着力最重的部位缢沟最深, 其两侧分别斜向上走行而逐渐变浅,最后消失;其两端不相交,无缢沟处称为提空。这种不交叉而具有开口的缢沟在我国 古代法医学书籍中被描述为“八字不交”、“不周项”、“项痕匝”等。 (1)缢沟的位置和方向:以固定性开放式索套缢颈时,①前位缢型者,缢沟在颈前部位最深,一般位于甲状软骨与舌 骨之间,再分向左右两侧分别斜行向后上方绕下颌角,经耳后进入发际,并逐渐变浅,在枕外隆突两侧消失;②侧位缢型 者,缢沟在颈的左侧或右侧最深,相当于甲状软骨水平,其前方经下颌,后部经项部分别斜行向上绕至对侧,逐渐变浅, 在耳部下方或耳后形成提空;③后位缢型者,缢沟以项部最深,再分别经颈部两侧绕过下颌角,并逐渐变浅,至颈前部提 空消失。 以固定性闭锁式索套缢颈者,由于颈部皮肤及软组织被压陷,使缢索的周径相对富余,其缢沟在上提处常有提空现 象,该处缢沟不甚明显。 以滑动性缢套缢颈时,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侧位或后位)缢死者,缢沟在缢索上提处变浅,无提空现象,缢沟两侧 相接成角,缢沟呈闭合性,在相接处常留有绳结的压痕。 (2)缢沟的数目:缢颈时,缢索可能是单根、双根或多根,但由于缢索可发生重叠或交叉,因此,缢沟的数目只与受 体重牵引而直接压迫颈部的缢索匝数有关。一条缢沟常由单缢套形成。双缢套时,如果两条缢索平行受力压迫颈部,可形 成两条缢沟。实践中缢沟数目以一条缢沟者常见。两条以上缢沟的平行、分离、交叉印痕,常说明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缢索 的平行、分离或交叉状态。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根据缢沟的数目来认定缢索的匝数。如果在缢吊过程中缢索在颈部有滑 动,一条缢索可形成轻重不同的两条缢沟。 (3)缢沟的宽度和深度:一般缢沟的宽度与缢索的粗细相仿或略窄。其深度与缢索的软硬、粗细和缢型、体位、体重 以及缢吊时间的长短有关。质地柔软而宽的缢索形成的缢沟浅而宽,一般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缺如,或很轻,称之为软缢 沟;质硬而细或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窄而深,常伴有缢沟局部表皮剥脱,甚至缢沟边缘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称之为 硬缢沟。但有时质地较软的缢索也可形成明显的缢沟(图13-11)。如果缢索与颈部之间有衬垫物,如衣领、毛巾或其他物 品,此处缢沟浅、不明显或缺如。一般缢索着力部位处缢沟最深,两侧逐渐变浅,到提空处消失。完全性缢吊者的缢沟比 不完全缢吊者深;肥胖体重者缢沟比瘦小体轻者深;缢吊时间长者缢沟较深。 图13-11 缢沟、缢索及皮下软组织 a:前位缢型缢沟;b:软布带缢索;c:皮下软组织改变不明显 (沈阳市公安局提供) (4)缢沟的颜色与皮肤损伤:缢沟的颜色与缢沟处皮肤受缢索损伤的程度有关。宽软光滑缢索所形成的缢沟压痕一般 不伴有表皮剥脱,初期呈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细硬,特别是表面粗糙的缢索形成的缢沟,由于皮肤受摩擦常伴有表 皮剥脱和皮下出血,并有局部组织液渗出。当渗出的组织液蒸发后,缢沟颜色变深呈黄褐色或暗红褐色,并逐渐干燥形成 皮革样外观(彩图39(三版彩图34))。缢沟处皮肤受缢索的压迫,局部组织液和血液被挤压向缢沟上下缘两侧,血浆可 渗出毛细血管聚集在表皮下,形成粟粒大小的水疱,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双股缢索同时平行压迫时,缢索间的皮肤常 呈嵴样突起,伴有点状出血。如果缢颈者被解救复苏,缢沟处皮肤因受压缺血后发生充血或出血,呈暗红色,伴有出血 点。 图13-11 (三版教材,266页,图15-12)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如果 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卬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至消失。因此,应及早检验。通过花纹印痕 的检验,可检验现场的缢索与缢洶是否相符。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汋的花纹印痕追査缢索。有时缢索上附着的 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认定或査找缢索具有 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由于颈部借助体重作用压迫在缢索上同时与缢索发生或多或少的相互摩擦,缢沟处皮肤 表皮角化层缺损,皮肤全层致密变薄 光镜H.E染色切片中,缢沟处上皮角化层消失,表皮各层细胞紧密,细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 真皮乳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 管充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对于缢沟不明显的案例,通过特殊组织学染色有助于认定皮肤是否受压,如用改良的 Poley 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皮肤的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 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 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 成。一般认为应用弹力纤维染色或苦味酸靛胭脂红染色可区别缢沟是生前或死后形成。经弹力纤维染色,生前缢沟组织弹 力纤维排列紊乱,因收缩而变得较为短粗,断端呈钝圆或块状,或呈弯曲状:死后形成的缢沟,弹力纤维呈直线状,排列 规则,其断端无明显变化。 扫描电镜下,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②表皮局 灶性剥脱,在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剥脱的表皮细胞: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 细胞,并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⑤在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 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在这些改变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 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因颈部压迫于缢索,特别是硬缢索上,可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舌骨肌和肩胛舌骨 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也称为内部缢沟。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但罕见有断裂。而用宽软缢索 缢颈时,内部缢沟处肌群受压痕迹不明显,但有时颈部皮肤的缢沟可能较明显(图13-11)。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 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 状,并可出现脂肪颗粒。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局部肌肉挫伤岀血的冋同时,还可引起颈浅淋巴结挫伤岀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 结淤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岀血后,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 见淋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岀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这些改变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 (3)颈动脉损伤: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 内膜有1~2条橫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 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舌骨位于颌骨下后方,呈马蹄铁形,中间部称体,向后外延伸的长突为大角,向上的 短突为小角。大角和体均可在体表扪到。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 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典型缢型死者中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 缢型死者中约30%可见舌骨骨折。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 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 膜未撕裂:③牵引性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图13-12)。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 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图13-13)。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与缢型无相关性,而主要 与年龄因素有关,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这是由于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的缘故 图13-12(三版教材,267页,图15-13) 图13-12舌骨骨折示意图 上图:内向骨折;中图:外向骨折;下图:牵引性骨折 1.舌骨大角;2.舌骨小角;3.舌骨体 图13-13(三版教材,268页,图15-14) 图13-13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左图:甲状软骨上角骨折放大示意图
(5)缢沟印痕与附着物:缢沟处皮肤常能留下缢索表面纹理的花纹样印痕。缢吊时间越长,花纹样印痕越清晰。如果 缢吊后短时间内解除缢索,因皮肤组织尚有弹性,印痕可逐渐变得不明显,甚至消失。因此,应及早检验。通过花纹印痕 的检验,可检验现场的缢索与缢沟是否相符。如果现场未发现缢索,可借助缢沟的花纹印痕追查缢索。有时缢索上附着的 异物,如沙粒、漆片或纤维等物可遗留在缢沟内皮肤表面。有时缢索上附着皮肤组织成分,这同样对认定或查找缢索具有 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2.缢沟皮肤的组织学改变 由于颈部借助体重作用压迫在缢索上同时与缢索发生或多或少的相互摩擦,缢沟处皮肤 表皮角化层缺损,皮肤全层致密变薄。 光镜H.E染色切片中,缢沟处上皮角化层消失,表皮各层细胞紧密,细胞及核伸长,与表面呈平行排列,细胞核质浓 染;真皮乳头变平,胶原纤维呈均质嗜伊红增强;毛囊、汗腺、皮脂腺,甚至血管等结构呈索条状;缢沟周边区皮内小血 管充血,有时可见局灶性出血。对于缢沟不明显的案例,通过特殊组织学染色有助于认定皮肤是否受压,如用改良的Poley 酸性复红-甲基绿染色,受压皮肤的表皮和真皮结缔组织呈粉红色,正常组织呈绿色;用Mallory染色,受压皮肤和真皮结 缔组织呈桔红色,正常组织呈紫蓝色。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明皮肤是否受到外力的压迫,而不能区别是生前还是死后所形 成。一般认为应用弹力纤维染色或苦味酸靛胭脂红染色可区别缢沟是生前或死后形成。经弹力纤维染色,生前缢沟组织弹 力纤维排列紊乱,因收缩而变得较为短粗,断端呈钝圆或块状,或呈弯曲状;死后形成的缢沟,弹力纤维呈直线状,排列 规则,其断端无明显变化。 扫描电镜下,缢沟皮肤的主要形态学改变包括:①鳞状上皮排列紊乱、松懈,细胞翻卷、折叠和移位变形;②表皮局 灶性剥脱,在压平(或压陷)的细胞间嵌有成群或单个剥脱的表皮细胞;③表皮损伤处或裸露的真皮层有散在或成团的红 细胞,并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残片附着其间;④表皮细胞剥脱处可见裸露的血管和纤维;⑤在表皮损伤或裸露的真皮表面 可见毛发的倒伏、折裂、脱落。在这些改变中,以缢沟表皮和真皮内有散在或成团的红细胞,并附着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 残片,对诊断生前缢沟最有价值。 3.颈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改变 (1)颈部肌肉的损伤:因颈部压迫于缢索,特别是硬缢索上,可使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甲状舌骨肌和肩胛舌骨 肌出现相应的压陷痕迹,也称为内部缢沟。压陷的局部出现玻璃样变,或伴有局限性出血,但罕见有断裂。而用宽软缢索 缢颈时,内部缢沟处肌群受压痕迹不明显,但有时颈部皮肤的缢沟可能较明显(图13-11)。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起始部和 锁骨附着处可见出血点。缢沟周边组织中的血管和神经周围可见局灶性出血。缢沟深部的脂肪组织,因受挫压而呈乳化 状,并可出现脂肪颗粒。位于喉头上方的缢沟,从着力部位至舌根间的组织常有出血。 (2)颈部浅、深淋巴结出血:局部肌肉挫伤出血的同时,还可引起颈浅淋巴结挫伤出血和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 结淤血和出血,在缢沟下方的淋巴结较明显。颈部软组织出血后,红细胞可沿毛细淋巴管流向附近的淋巴结。显微镜下可 见淋巴结被膜周围及其皮、髓质局灶性出血或淋巴结边缘窦、皮质窦和髓窦内充满红细胞。这些改变是认定生前缢沟的重 要依据。 (3)颈动脉损伤:在缢死者尸检中,约5%的案例,特别是老年缢死者中可见颈总动脉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分支处下方的 内膜有1~2条横向裂纹,并伴有局部内膜下出血,主要是颈动脉受缢索的牵拉作用所致。如果牵拉力较大,颈动脉中膜也 可发生破裂。 (4)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舌骨位于颌骨下后方,呈马蹄铁形,中间部称体,向后外延伸的长突为大角,向上的 短突为小角。大角和体均可在体表扪到。缢颈时,缢索可将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推压至颈椎而发生骨折。舌骨大角骨折多 发生于舌骨大角外1/3和内2/3交界处。骨折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并有出血。典型缢型死者中约60%可见舌骨骨折,非典型 缢型死者中约30%可见舌骨骨折。舌骨骨折可分为三型:①内向骨折:舌骨大角外1/3处因受内向压力而骨折,其外侧面骨 膜撕裂,而内侧面者尚未撕裂,仍连结;②外向骨折:舌骨大角受前向后的压力而骨折,其内侧面骨膜撕裂,而外侧面骨 膜未撕裂;③牵引性骨折:舌骨大角内1/3处因周围软组织受压被牵引而骨折(图13-12)。若缢索强烈压迫舌骨和甲状软 骨之间的韧带,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可同时发生骨折(图13-13)。舌骨大角、甲状软骨骨折与缢型无相关性,而主要 与年龄因素有关,多见于40岁以上的缢颈者,这是由于舌骨关节多已硬化,甲状软骨骨化,骨质变脆的缘故。 图13-12 舌骨骨折示意图 上图:内向骨折;中图:外向骨折;下图:牵引性骨折 1.舌骨大角;2.舌骨小角;3.舌骨体 图13-13 甲状软骨上角骨折示意图 左图:甲状软骨上角骨折放大示意图 图13-12 (三版教材,267页,图15-13) 图13-13 (三版教材,268页,图15-14)
1.舌骨大角;2.会厌;3.甲状软骨上角; 4.甲状软骨;5.甲状软骨上角骨折 Simonsen J(1988)对80例缢死者甲状软骨和舌骨大角的骨折情况进行了分析。约45%的缢死者其甲状软骨或舌骨大角或两 者出现骨折,25岁以下者未见有骨折。骨折多发生在男性,且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略有升高。在缢型方面,以典型缢死者 的骨折发生率最高。而骨折的发生率也随着缢吊时间的延长有增加的趋势。 Khokhlov vd(1997)通过用肉眼、X光检查和 实体显微镜观察三种方法对137例缢死者甲状软骨和舌骨大角骨折的发生率进行了研究,发现通过实体显微镜的观察,约 76.6%自杀性缢死者有甲状软骨和舌骨大角的骨折,而用肉眼或X光检查,骨折的发现率不足60%。建议在检查甲状软骨和舌 骨大角是否有骨折时,应使用实体显微镜进行观察 (二)缢死的其他改变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缢死者的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 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状态,因此,面色苍白,俗称“白缢死”。侧位缢型者,仅缢索压迫侧的颈部血管被压 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因此,颜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俗 称“青缢死”。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面色与側位缢型者相似。非典型缢死者的面 、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但实践中也可见非典型缢死者颜面部淤血肿胀不明显的 案例。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 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増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短时间内缢尸者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 软骨下方,舌根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 舌尖常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但如果缢吊过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能会 与周围的硬物体,如墙壁、家具或其他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 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吊的尸体由于血液的坠积,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 现围腰带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尸僵出现后仍 保持下垂状态。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者脑组织多呈贫 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 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搜集、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另行追查。 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场时, 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结、索套保持原状 (图13-14)。 图13-14(三版教材,270页,图15-15) 图13-14绳结的保留方法 上图:多匝缢索用色线固定 中图:外科结用色线固定 下图:缢索的剪断及固定
1.舌骨大角;2.会厌;3.甲状软骨上角; 4.甲状软骨;5.甲状软骨上角骨折 Simonsen J(1988)对80例缢死者甲状软骨和舌骨大角的骨折情况进行了分析。约45%的缢死者其甲状软骨或舌骨大角或两 者出现骨折,25岁以下者未见有骨折。骨折多发生在男性,且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略有升高。在缢型方面,以典型缢死者 的骨折发生率最高。而骨折的发生率也随着缢吊时间的延长有增加的趋势。Khokhlov VD(1997)通过用肉眼、X光检查和 实体显微镜观察三种方法对137例缢死者甲状软骨和舌骨大角骨折的发生率进行了研究,发现通过实体显微镜的观察,约 76.6%自杀性缢死者有甲状软骨和舌骨大角的骨折,而用肉眼或X光检查,骨折的发现率不足60%。建议在检查甲状软骨和舌 骨大角是否有骨折时,应使用实体显微镜进行观察。 (二)缢死的其他改变 1.颜面部 (1)面色及面部淤点性出血:缢死者的面色取决于颈部动、静脉是否受压和压闭的程度。前位缢型者,由于颈部动、 静脉完全被压闭,头面部呈缺血状态,因此,面色苍白,俗称“白缢死”。侧位缢型者,仅缢索压迫侧的颈部血管被压 闭,而对侧一般仅压闭静脉,使头面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但仍有部分动脉供血。因此,颜面部淤血肿胀,呈青紫色,俗 称“青缢死”。后位缢型者,因双侧静脉被压闭,而动脉尚有血液供应,其面色与侧位缢型者相似。非典型缢死者的面 部、前额、眼结膜下常有散在性出血点,鼻粘膜和耳鼓膜有出血。但实践中也可见非典型缢死者颜面部淤血肿胀不明显的 案例。 (2)鼻腔及口腔涕涎流注:缢颈时,由于下颌压迫在缢索上而刺激颌下腺使之分泌增多。前位缢型者,因头部向前 倾,涎液常可流注到胸前衣襟处。鼻粘膜分泌增多,形成涕液流注。死后短时间内缢尸者也可形成此类现象。 (3)舌尖露出齿列外:取决于颈部受压的部位。如果缢索位于喉结的上方,舌抵牙而不伸出。若颈部受压部位在甲状 软骨下方,舌根被推向上方,而舌体被推向前上方,舌尖可露于齿列外1cm~2cm。舌尖上可见牙齿的压痕。侧位缢型者, 舌尖常向颈部着力侧的对侧斜向伸出。 2.体表及手足损伤 一般自缢死者的躯干和四肢体表无损伤,但如果缢吊过程中发生阵发性全身痉挛,或因缢索扭转使身体摆动,可能会 与周围的硬物体,如墙壁、家具或其他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而在体表和手足出现擦伤和皮下出血等损伤,应注意与他杀 损伤的鉴别。 3.尸斑和尸僵 缢吊的尸体由于血液的坠积,在前臂、手足、小腿等部位出现尸斑或伴有散在瘀点性出血。在腰带压迫的以上部位出 现围腰带状尸斑,但腰带压迫处呈围腰的带状苍白区。完全性缢死者,在缢颈时两足离地,死后足尖下垂,尸僵出现后仍 保持下垂状态。他杀后立即伪装自缢悬吊的尸体,尸斑分布和尸僵特点与自缢者相类同。缢死者可有大小便流注或精液排 出。 4.内部器官的改变 心、肺、肝、肾及胃肠淤血,浆膜下有瘀点性出血。脑组织的改变因缢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前位缢型者脑组织多呈贫 血状;后位或侧位缢型者脑膜、脑组织和垂体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脑实质内可有稀疏点状出血。缢吊时间较长时, 内脏器官低下部位血液坠积明显。 六、缢索的物证意义 缢索是缢颈者所用的主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医学物证意义,实际检案时必须注意保存缢索。 1.搜集、保留现场的缢索,并拍照记录。 2.检查缢索的性状、索套的圈数要与缢沟的性状、条数、印痕等相互验证。若不相符应另行追查。 3.保留绳结。一般绳结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打结方法。因此,勘验现场时, 不可解开绳结,应在绳结之外的部位剪断缢索,取下后用色线连接断端,并固定索套交叉重叠处,使绳结、索套保持原状 (图13-14)。 图13-14 绳结的保留方法 上图:多匝缢索用色线固定; 中图:外科结用色线固定; 下图:缢索的剪断及固定 图13-14 (三版教材,270页,图15-15)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査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査到可疑缢索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着物进行 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査或在立体显微镜下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的表皮组织碎片。应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 mt DNAI序列分析,与死者的组织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以认定 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他杀者少见,但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去抵抗能 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 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压迫颈部致“缢死” (一)缢死与死后缢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③眼 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改变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生 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岀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骨大角骨折伴出血 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还可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测定5一羟色胺和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 但游离组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275%,死后缢沟则不增高。生前缢沟处的5一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 显增高,分别高达2.0倍和1.5倍以上。但死后缢沟,两者均不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多为成人,偶有两人一起缢死 1.现场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 死者的脚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自缢者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 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缢吊的方式和方法可多样而呈现出各种体位,一般以前位缢型为多见。缢索多 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 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有衬垫物,如毛 巾、手帕、衣领等 3.尸体改变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损伤。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 体,可在手足或身体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可有经自 刎、自刺、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报导。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性 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鉴定。 4.其他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被缢颈致死。 另有俗称“背娘舅”、“套白狼”的抢劫行为,也是一种他杀缢死。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将绳索 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死后悬尸 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 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 反应。总之,要综合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颈部压在绳上致 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有人误称其为绞死(刑),应予纠正。此种死亡的方式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见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颈部 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扶手上而致 缢死。 Karger B(2008)曾报导一例患有老年性痴呆的患者被用束带将身体固定于床上,发现患者时见其身体滑落于床下,束 带卡在颈部而导致室息性死亡。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在第十一节中阐述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4.用放大镜检查缢索上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的相符。 5.如果勘查现场时缢索不在现场,在追查到可疑缢索后,除对可疑缢索的性状与缢沟的特征以及对两者的附着物进行 对比观察外,还可仔细检查或在立体显微镜下观察可疑缢索上是否附着有人体组织成分,主要是皮肤的表皮组织碎片。应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可进行DNA多态性检验或mtDNA序列分析,与死者的组织样品的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以认定 是否是缢颈者的缢索。 七、缢死的法医学鉴定 缢死多为自杀,大多数为成年人,少数为儿童。他杀者少见,但可见于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去抵抗能 力的情况下,被罪犯缢死。意外性缢死多见于儿童,如因玩耍中不慎被绳索缠绕颈部,或被突出物钩住衣领而缢死或婴儿 滑落入床与墙的夹缝中压迫颈部致“缢死”。 (一)缢死与死后缢尸的鉴别 1.窒息征象 缢死的尸体具有窒息死亡的一般征象:①全身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死后不久);②内脏器官淤血;③眼 球睑结膜、口腔、气管和胃肠粘膜、器官浆膜下可见瘀点性出血。 2.颜面部改变 前位缢型死者面色苍白;非典型缢死者颜面肿胀发绀,前额有瘀点性出血。 3.缢沟的生活反应 缢死或死后悬尸的鉴别,主要依靠缢沟及颈深部组织的宏观及微观组织学检查是否有生活反应。生 前缢沟有表皮剥脱,缢沟间皮肤的出血点,颈深部内部缢沟处的肌肉挫压性出血,颈浅、深淋巴结出血,舌骨大角骨折伴出血 等改变。死后悬尸无上述生活反应。还可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测定5-羟色胺和组胺含量。生前缢沟皮肤的组胺总量并不增高, 但游离组胺含量比正常者可增高275%,死后缢沟则不增高。生前缢沟处的5-羟色胺和游离组胺含量均较邻近正常组织中的明 显增高,分别高达2.0倍和1.5倍以上。但死后缢沟,两者均不增高。 (二)自缢 缢死者绝大多数为自杀,自缢者必有自杀的原因和动机,多为成人,偶有两人一起缢死。 1.现场 现场平静,现场或死者衣兜内可能留有遗书。室内自缢者家中门窗多闭锁;室外自缢者现场无搏斗迹象,仅有 死者的脚印,死者衣装整洁。 2.缢吊体位、缢索及悬吊点 除常见的缢吊体位外,自缢者可因不同文化修养,心理活动复杂,或受不同的宗教信仰、 社会传说、封建迷信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缢吊的方式和方法可多样而呈现出各种体位,一般以前位缢型为多见。缢索多 选用布绳、麻绳、尼龙绳等容易得到的绳索,或将衣服、床单撕成布条,甚至用电线、铁丝做缢索。悬吊点多选择在最方便之 处,如室内屋梁、管道、门框等。甚至将绳索挂在墙上的钉子、床栏或门把手上。有的在缢索和颈部之间放有衬垫物,如毛 巾、手帕、衣领等。 3.尸体改变 自缢者的全身和局部,除有缢死的改变外,并无其他致命性损伤。如在缢吊过程中身体抽搐,碰撞周围物 体,可在手足或身体突出部位形成表皮剥脱或伴有皮下出血。如被虐待、折磨、酷打后自缢者,则有明确的外伤;可有经自 刎、自刺、服毒未遂后自缢者;有精神病患者自缢死亡的报导。曾有自己堵塞口腔,自缚手足而后自缢死的案例,但多见于性 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自缢的情况有时较为复杂,应谨慎鉴定。 4.其他 尸检中采取心血及胃内容做常规毒物检测,结果为阴性。 (三)他缢 一般一个成年人被他人缢死较为罕见,只有当被害人处于沉睡、醉酒、昏迷而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被缢颈致死。 另有俗称“背娘舅”、“套白狼”的抢劫行为,也是一种他杀缢死。通常凶手身高体大,从被害者的身后,突然迅速地将绳索 套住其颈部,背起被害者而将其缢死。也有凶手用其他手段将被害人杀死后,悬尸造成自缢的假象,企图掩盖罪行。死后悬尸 多为完全性缢颈,现场常有搏斗迹象,留有被害人以外的脚印,如果加害者受到损伤,也可在现场遗留血迹。被害者体表可有 严重外伤和防卫伤,这种损伤常不能用被害者自己形成来解释。缢沟的位置、走向、深浅、印痕可能与自缢者相似,但无生活 反应。总之,要综合分析案情、现场和尸检资料后做出鉴定。 有些国家处死罪犯的方法是在罪犯颈部套一绳套,然后突然取去其脚下的地板使身体急剧下坠,藉体重将颈部压在绳上致 窒息死亡,是为缢刑。有人误称其为绞死(刑),应予纠正。此种死亡的方式属于合法他杀。 (四)意外性缢死 可发生于幼儿。因意外跌倒,颈部被绳索绊套而缢死;或被钉子钩住衣领而缢死;或见幼儿从床与墙的间隙中滑落,颈部 卡住在床沿以致缢死;曾有儿童游戏,模仿自缢失误而不幸死亡。成人有的酒醉跌倒,颈部卡在桌脚横档上或沙发扶手上而致 缢死。Karger B(2008)曾报导一例患有老年性痴呆的患者被用束带将身体固定于床上,发现患者时见其身体滑落于床下,束 带卡在颈部而导致窒息性死亡。性窒息者采用缢颈方式所致的死亡亦属意外性缢死,在第十一节中阐述。 八、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