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杀婴及虐待死亡 发布时间:2010-03-22浏览次数:283 第十六章杀婴及虐待死亡 第一节杀婴 杀婴( (infanticide)指非法使用暴力手段,加害分娩过程中或娩出后不久的已具有生活能力的新生 儿生命的犯罪。胎儿或新生儿也可因其本身的疾病或母亲的疾病,或在分娩过程中遭受损伤而死 亡,这类死亡,不属于杀婴的范围,属于自然死亡。 新生儿尸体的法医学检验,必须确定该婴尸是否新生儿、有无生活能力(包括胎生月数)、活产还 是死产、分娩后存活时间、以及死亡原因。其中以有无生活能力和死亡原因最为重要 、新生儿存活时间的确定 根据分娩后存活婴儿的各种特征的出现或消失,可以确定为新生儿,并可推定其存活的时间 1皮肤皮肤上粘附羊水和血液,肛门周围及大腿部有胎便,可证明是新生儿。但是,如胎儿娩 出后已经洗浴,或尸体有损伤,其体表沾染血液,此项检査可能无意义,必须检査其他指征。新生 儿皮肤还附着胎脂,胎脂由体表分泌的皮脂、脂肪酸结晶及上皮细胞构成,呈灰白色泥土样。当胎 儿出生时因通过产道的摩擦,大部分胎脂已经脱落,但在腋窝、腹股沟、耳后、颈部等部位的皮肤 皱褶处或关节屈侧尚有残留。成熟儿皮肤紧张、丰满,出生5~6小时后出现显著红晕,称新生儿红 斑;1~2日后红斑消退,同时脱皮:2~3日出现轻度新生儿黄疸,即皮肤和巩膜上出现程度不等的 黄染;第4~5日黄疸加深,皮肤呈棕黄色;第η~10日黄疸自然消褪,有时可延长,特别是未成熟儿 黄疸较重者黄疸可迟至生后14~30日消褪 2.脐带出生后不久死亡的新鲜尸体,脐带湿润柔软,有光泽,呈灰白色,蜡样,在脐带根部无 明显分界线,这是法医学上判断新生儿的主要特征。约6~12小时脐带根部组织发生轻度炎症反应; 24~36小时出现一圈明显的红色分界线称炎症环;第2~3日此处显著发红肿胀,同时脐带从游离端 的血管内膜逐渐增厚闭塞至脐根部,并逐渐干燥而皱缩呈黑色:至第5~8日脐带全部干燥萎缩、脱 落:第12~15日形成脐窝:经3周全部瘢痕化。检验时应伃细观察脐带的残端,是否有发炎和化脓 等,必要时应做细菌培养。观察脐带的外表变化,可以推测出生至死亡的间隔时间 3产瘤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先露部的部分软组织受到强力压迫,使不受压的先露部发生淋巴液 及血液淤积,形成局限性皮下组织水肿,出现瘤样突起,称产瘤( caput succedaneum),亦称胎头水 肿。产瘤多见于颅顶部或顶枕部,亦可发生于臀部,触之如粘土样感。分娩后数小时开始缩小,1 2日或2~3日内消失。无血液循环的死产儿亦不发生产瘤。尸检时,切开产瘤部分,可见疏松的皮下 组织充满液体,状似胶冻,周围界限不清,有波动感。产瘤不局限于一块颅骨,可越过骨缝或囟门 而波及到其他颅骨,其骨膜下常伴有点状出血。 4胎头血肿当胎头通过产道受到强力压迫,或因胎头负压吸引和产钳手术等,致颅骨外的软组 织与骨膜剥离,骨膜下的小血管破裂,血液淤积在骨膜下形成血肿,称为胎头血肿 cephalohematoma)。血肿在刚分娩后不明显,产后数小时到二三天内逐渐增大,数周后消失。血肿 的中心部有波动感,周围有堤状质硬的隆起,无移动性,并常以一块颅骨的边缘为界限,而不越过 骨缝或囟门而波及另一块颅骨,此点有别于产瘤(图16-1,表16-1)。 图16-1(三版教材图19-1)
第十六章 杀婴及虐待死亡 发布时间: 2010-03-22 浏览次数: 283 第十六章 杀婴及虐待死亡 第一节 杀婴 杀婴(infanticide)指非法使用暴力手段,加害分娩过程中或娩出后不久的已具有生活能力的新生 儿生命的犯罪。胎儿或新生儿也可因其本身的疾病或母亲的疾病,或在分娩过程中遭受损伤而死 亡,这类死亡,不属于杀婴的范围,属于自然死亡。 新生儿尸体的法医学检验,必须确定该婴尸是否新生儿、有无生活能力(包括胎生月数)、活产还 是死产、分娩后存活时间、以及死亡原因。其中以有无生活能力和死亡原因最为重要。 一、新生儿存活时间的确定 根据分娩后存活婴儿的各种特征的出现或消失,可以确定为新生儿,并可推定其存活的时间。 1.皮肤 皮肤上粘附羊水和血液,肛门周围及大腿部有胎便,可证明是新生儿。但是,如胎儿娩 出后已经洗浴,或尸体有损伤,其体表沾染血液,此项检查可能无意义,必须检查其他指征。新生 儿皮肤还附着胎脂,胎脂由体表分泌的皮脂、脂肪酸结晶及上皮细胞构成,呈灰白色泥土样。当胎 儿出生时因通过产道的摩擦,大部分胎脂已经脱落,但在腋窝、腹股沟、耳后、颈部等部位的皮肤 皱褶处或关节屈侧尚有残留。成熟儿皮肤紧张、丰满,出生5~6小时后出现显著红晕,称新生儿红 斑;1~2日后红斑消退,同时脱皮;2~3日出现轻度新生儿黄疸,即皮肤和巩膜上出现程度不等的 黄染;第4~5日黄疸加深,皮肤呈棕黄色;第7~10日黄疸自然消褪,有时可延长,特别是未成熟儿 黄疸较重者黄疸可迟至生后14~30日消褪。 2.脐带 出生后不久死亡的新鲜尸体,脐带湿润柔软,有光泽,呈灰白色,蜡样,在脐带根部无 明显分界线,这是法医学上判断新生儿的主要特征。约6~12小时脐带根部组织发生轻度炎症反应; 24~36小时出现一圈明显的红色分界线称炎症环;第2~3日此处显著发红肿胀,同时脐带从游离端 的血管内膜逐渐增厚闭塞至脐根部,并逐渐干燥而皱缩呈黑色;至第5~8日脐带全部干燥萎缩、脱 落;第12~15日形成脐窝;经3周全部瘢痕化。检验时应仔细观察脐带的残端,是否有发炎和化脓 等,必要时应做细菌培养。观察脐带的外表变化,可以推测出生至死亡的间隔时间。 3.产瘤 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先露部的部分软组织受到强力压迫,使不受压的先露部发生淋巴液 及血液淤积,形成局限性皮下组织水肿,出现瘤样突起,称产瘤(caput succedaneum),亦称胎头水 肿。产瘤多见于颅顶部或顶枕部,亦可发生于臀部,触之如粘土样感。分娩后数小时开始缩小,1~ 2日或2~3日内消失。无血液循环的死产儿亦不发生产瘤。尸检时,切开产瘤部分,可见疏松的皮下 组织充满液体,状似胶冻,周围界限不清,有波动感。产瘤不局限于一块颅骨,可越过骨缝或囟门 而波及到其他颅骨,其骨膜下常伴有点状出血。 4.胎头血肿 当胎头通过产道受到强力压迫,或因胎头负压吸引和产钳手术等,致颅骨外的软组 织与骨膜剥离,骨膜下的小血管破裂,血液淤积在骨膜下形成血肿,称为胎头血肿 (cephalohaematoma)。血肿在刚分娩后不明显,产后数小时到二三天内逐渐增大,数周后消失。血肿 的中心部有波动感,周围有堤状质硬的隆起,无移动性,并常以一块颅骨的边缘为界限,而不越过 骨缝或囟门而波及另一块颅骨,此点有别于产瘤(图16-1,表16-1)。 图16-1 (三版教材图19-1)
图16-1胎头产瘤与胎头血肿 (1)胎头产瘤:1.血清;2头皮;3.骨膜;4颅骨 (2)胎头血肿:1.血肿;2头皮;3.骨膜;4颅骨 表16-1胎头水肿与胎头血肿的鉴别 胎头水肿 胎头血肿 部位 先露部皮下组织骨膜下 范围不受骨缝限制不越过骨缝 出现时间娩出时即存在产后2~3天最大 消失时间产后2~3天 产后3~8周 局部特点凹陷性水肿 波动感 胎便新生儿的小肠下段及全部大肠充满黄褐色至暗绿色胎便,胎便粘稠如泥状,可以确定为 新生儿。胎儿一般出生后10小时开始排便,4天才能排净。但必须注意勿把食物形成的粪便误认为胎 便。显微镜检査,胎便的主要成分为肠粘膜分泌的粘液,特殊成分是胎便小体( meconium corpuscle)。胎便小体是圆形或卵圆形的褐绿色小体,直径20~40μm,无明显结构,有时呈颗粒 状。胎便中还含有胆汁及羊水成分,包含角化上皮细胞、毳毛、脂肪球等 .胃肠内容物胃内如有血液或胎便,证明分娩时胎儿是活的。胃内如有乳汁,证明已经哺乳, 存活一天以上时,注意勿将粘液误为奶汁。奶汁含脂肪而粘液无脂肪。开始呼吸时,胃内即咽入空 气,30分钟后空气进入十二指肠,约6小时可越过小肠,进入全部大肠需24小时以上。 7新生儿循环系统的变化胎儿时期的血液循环系统与成人的血液循环系统之所以不同,是因胎 儿在母体内两肺没有换气作用,肠管亦无消化吸收作用,胎儿的氧与营养全靠母血通过胎盘循环供 给,胎儿的代谢产物(二氧化碳与其他废物)也借胎盘循环转运给母体排出,这种胎儿血液的气体交换 与物质交换的过程全在胎盘内进行,所以叫做胎盘循环。胎儿出生后开始呼吸,肺循环代替了胎盘 循环,脐静脉、脐动脉、动脉导管、静脉导管及卵圆孔开始发生器质性变化,经过数日、数周或数 月,内腔缩小、闭锁,变成相应的韧带,分别称脐静脉索、脐动脉索、动脉导管索、静脉导管索。 卵圆孔闭锁需要数月,甚至还有永久性开放的 、新生儿存活能力的确定 胎儿出生后能够继续维持生命的能力,称生活能力或生存能力。确定新生儿有无生活能力,关 键在于胎儿的发育程度,即成熟程度。 (一)发育程度 新生儿有无生活能力,亦即胎儿在离开母体后能否继续生活,关键在胎儿的发育与成熟程度 能够继续生活就是具备了生活能力。通常是以妊娠月数或周数来表示胎儿发育程度。妊娠10个月(即 40周)的胎儿便完全成熟,称成熟儿。但一般认为妊娠8个月(满30周)以后的胎儿,经适当的护理与哺 育就有生活能力。凡胎龄超过28周而未满37周出生的活产婴儿为早产儿( preterm infant),又称未成熟 儿( premature),其体重在1000g以下的出生后多不能存活。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不论妊娠月数,凡 体重在250g以下的早产儿或弱体质儿,总称为未成熟儿。作为生活能力界限的7个月未成熟儿的特 征在法医学上较为重要。但胎儿如有严重畸形,则虽足月亦无生活能力,如无头儿、无脑儿、消化 道闭锁以及其他生命重要器官的重度畸形等 1体表及皮肤特征 成熟的新生儿皮下脂肪发育良好,身体变圆,皮肤紧张、丰满,面部皱纹消失。头发长约 3cm,后囟闭合,前囟开放。鼻软骨及耳软骨发育良好,触之硬、有弹性。指甲超越指尖,趾甲达于 或超越趾端。男性睾丸已经下降至阴囊内,女性大阴唇发育良好,彼此接触,并掩盖小阴唇。胎粪 出现于大肠下端
图16-1胎头产瘤与胎头血肿 (1)胎头产瘤:1.血清;2.头皮;3.骨膜;4.颅骨 (2)胎头血肿:1.血肿;2.头皮;3.骨膜;4.颅骨 表16-1 胎头水肿与胎头血肿的鉴别 项 目 胎头水肿 胎头血肿 部 位 先露部皮下组织 骨膜下 范 围 不受骨缝限制 不越过骨缝 出现时间 娩出时即存在 产后2~3天最大 消失时间 产后2~3天 产后3~8周 局部特点 凹陷性水肿 波动感 5.胎便 新生儿的小肠下段及全部大肠充满黄褐色至暗绿色胎便,胎便粘稠如泥状,可以确定为 新生儿。胎儿一般出生后10小时开始排便,4天才能排净。但必须注意勿把食物形成的粪便误认为胎 便。显微镜检查,胎便的主要成分为肠粘膜分泌的粘液,特殊成分是胎便小体(meconium corpuscle)。胎便小体是圆形或卵圆形的褐绿色小体,直径20~40μm,无明显结构,有时呈颗粒 状。胎便中还含有胆汁及羊水成分,包含角化上皮细胞、毳毛、脂肪球等。 6.胃肠内容物 胃内如有血液或胎便,证明分娩时胎儿是活的。胃内如有乳汁,证明已经哺乳, 存活一天以上时,注意勿将粘液误为奶汁。奶汁含脂肪而粘液无脂肪。开始呼吸时,胃内即咽入空 气,30分钟后空气进入十二指肠,约6小时可越过小肠,进入全部大肠需24小时以上。 7.新生儿循环系统的变化 胎儿时期的血液循环系统与成人的血液循环系统之所以不同,是因胎 儿在母体内两肺没有换气作用,肠管亦无消化吸收作用,胎儿的氧与营养全靠母血通过胎盘循环供 给,胎儿的代谢产物(二氧化碳与其他废物)也借胎盘循环转运给母体排出,这种胎儿血液的气体交换 与物质交换的过程全在胎盘内进行,所以叫做胎盘循环。胎儿出生后开始呼吸,肺循环代替了胎盘 循环,脐静脉、脐动脉、动脉导管、静脉导管及卵圆孔开始发生器质性变化,经过数日、数周或数 月,内腔缩小、闭锁,变成相应的韧带,分别称脐静脉索、脐动脉索、动脉导管索、静脉导管索。 卵圆孔闭锁需要数月,甚至还有永久性开放的。 二、新生儿存活能力的确定 胎儿出生后能够继续维持生命的能力,称生活能力或生存能力。确定新生儿有无生活能力,关 键在于胎儿的发育程度,即成熟程度。 (一)发育程度 新生儿有无生活能力,亦即胎儿在离开母体后能否继续生活,关键在胎儿的发育与成熟程度, 能够继续生活就是具备了生活能力。通常是以妊娠月数或周数来表示胎儿发育程度。妊娠10个月(即 40周)的胎儿便完全成熟,称成熟儿。但一般认为妊娠8个月(满30周)以后的胎儿,经适当的护理与哺 育就有生活能力。凡胎龄超过28周而未满37周出生的活产婴儿为早产儿(preterm infant),又称未成熟 儿(premature),其体重在100Og以下的出生后多不能存活。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不论妊娠月数,凡 体重在2500g以下的早产儿或弱体质儿,总称为未成熟儿。作为生活能力界限的7个月未成熟儿的特 征在法医学上较为重要。但胎儿如有严重畸形,则虽足月亦无生活能力,如无头儿、无脑儿、消化 道闭锁以及其他生命重要器官的重度畸形等。 1.体表及皮肤特征 成熟的新生儿皮下脂肪发育良好,身体变圆,皮肤紧张、丰满,面部皱纹消失。头发长约2~ 3cm,后囟闭合,前囟开放。鼻软骨及耳软骨发育良好,触之硬、有弹性。指甲超越指尖,趾甲达于 或超越趾端。男性睾丸已经下降至阴囊内,女性大阴唇发育良好,彼此接触,并掩盖小阴唇。胎粪 出现于大肠下端
未成熟儿皮下脂肪发育不充分,皮肤红而皱。头发短而稀少,毳毛丰富,分布全身。指甲未达 指端。男性睾丸降至腹股沟管中或已降入阴囊内,小阴唇及阴蒂突出于大阴唇之间。 2身长、体重和胎头径线测量新生儿的身长及体重可推定其胎龄。 按照妇产科学理论,胎儿身长的增加速度比较恒定、均匀,故常以身长作为判断胎儿月龄的依 据。法医学对推定新生儿的月龄,也认为测量身长比体重更准确。因为身长对死后变化影响小,而 体重由于死后水分蒸发及腐败,每日可减轻6~25g:如死后放入水中在两周内吸收水分,可使体重 增加14%。但是,由于腿的长度不同,因而测量坐高又比身长更准确。 胎头各径线(枕额径、双顶径、双颞径、枕颏径、枕下前囟径等)的增长一般与胎儿体重增长相ˉ 致,其中以胎头双顶径值较有意义。根据超声波测定妊娠26~36周的双顶径值平均每周增加 0.22cm,妊娠36周后增加速度逐渐减慢。双顶径值9.3cm为胎儿成熟的标志。 3化骨核形成化骨核( ossification center)是骨内开始化骨之处,又称骨化中心或骨化点。化骨核 形成时间各不相同,胎儿在出生前约11周有化骨核806个,以后逐渐发育融合,等出生时已下降到约 450个,到成人骨骼时仅有206个。由于化骨核的出现、发育和消失的过程有一定时间顺序,故法医 学上个人识别常用放射照像法测定骨骼化骨中心的数目、大小和愈合情况,作为对骨骼成熟程度的 评价,这是判断骨龄的较好指标。而确定新生儿成熟程度常以股骨化骨核形成作为最可靠的重要标 志。10个月的胎儿股骨下端骨骺内可见到海绵状圆形或椭圆形的化骨核形成,直径约0.5cm(图16 2)。尤其在尸体腐败时,应用化骨核推定胎龄月数较有价值。跟骨在第5个月末、胸骨柄在第6个月 末、距骨在第7个月末、股骨下端及骰骨在第9个月末出现化骨核。 图16-2(三版教材图19-2) 图16-2新生儿股骨下端化骨核检查法 4.胎龄估计: 妊娠8周末,胚胎初具人形,头大占整个胎体的一半。可分辨出眼、耳、鼻、口,四肢已具雏 形 妊娠12周末,胎儿身长约9厘米,体重约20克。可以清楚看见胎儿的手和足。外形上可以辨别性 别 妊娠20周末,胎儿身长约25厘米,体重约300克,皮肤暗红,全身有毳毛。 妊娠28周末,胎儿身长约35厘米,体重可达约1000克。如果此时出生的胎儿,在特殊的护理 下,有可能生存。 妊娠36周末,胎儿身长约45厘米,体重约2500克。如果此时出生,基本可以生存 妊娠40周末(280天),妊娠已足月,胎儿已发育成熟。身长约50厘米,体重约3000克。外形丰 满,皮下脂肪多,指(趾)甲已达指(趾)尖端。男性胎儿睾丸多已下降,女性胎儿大小阴唇发育 良好 (胎儿发育描述胎儿的发育特征以周(7天)计算) 5肺的组织学特征根据肺的组织学结构,也可推测胎儿月龄。Ham认为:胎儿前5个月肺组织象 腺样,管壁衬以立方至柱状上皮细胞。第5个月后,肺泡发育成腺样结构。以后壁上岀现毛细血管, 肺泡逐渐变大,并成为多角形。这种发育发生于子宫内,此时肺泡内充满羊水。但分娩后开始宫外 呼吸时,肺泡更形扩张,液体被空气取代。Ham认为:部分羊水经上呼吸道排出,部分从肺泡吸 收。肺组织的显微镜检査对测定胎儿月龄有一定的意义。 (二)影响成熟儿生存的因素 影响成熟儿生存的因素很多,除各种暴力因素导致的堕胎和杀婴外,有时可因胎儿有足以致死 的高度畸形,严重的疾病或重度分娩障碍,亦可影响其生存能力。有时在妊娠晚期或分娩前应用某
未成熟儿皮下脂肪发育不充分,皮肤红而皱。头发短而稀少,毳毛丰富,分布全身。指甲未达 指端。男性睾丸降至腹股沟管中或已降入阴囊内,小阴唇及阴蒂突出于大阴唇之间。 2.身长、体重和胎头径线 测量新生儿的身长及体重可推定其胎龄。 按照妇产科学理论,胎儿身长的增加速度比较恒定、均匀,故常以身长作为判断胎儿月龄的依 据。法医学对推定新生儿的月龄,也认为测量身长比体重更准确。因为身长对死后变化影响小,而 体重由于死后水分蒸发及腐败,每日可减轻6~25g;如死后放入水中在两周内吸收水分,可使体重 增加14%。但是,由于腿的长度不同,因而测量坐高又比身长更准确。 胎头各径线(枕额径、双顶径、双颞径、枕颏径、枕下前囟径等)的增长一般与胎儿体重增长相一 致,其中以胎头双顶径值较有意义。根据超声波测定妊娠26~36周的双顶径值平均每周增加 0.22cm,妊娠36周后增加速度逐渐减慢。双顶径值9.3cm为胎儿成熟的标志。 3.化骨核形成 化骨核(ossification center)是骨内开始化骨之处,又称骨化中心或骨化点。化骨核 形成时间各不相同,胎儿在出生前约11周有化骨核806个,以后逐渐发育融合,等出生时已下降到约 450个,到成人骨骼时仅有206个。由于化骨核的出现、发育和消失的过程有一定时间顺序,故法医 学上个人识别常用放射照像法测定骨骼化骨中心的数目、大小和愈合情况,作为对骨骼成熟程度的 评价,这是判断骨龄的较好指标。而确定新生儿成熟程度常以股骨化骨核形成作为最可靠的重要标 志。10个月的胎儿股骨下端骨骺内可见到海绵状圆形或椭圆形的化骨核形成,直径约0.5cm(图16- 2)。尤其在尸体腐败时,应用化骨核推定胎龄月数较有价值。跟骨在第5个月末、胸骨柄在第6个月 末、距骨在第7个月末、股骨下端及骰骨在第9个月末出现化骨核。 图16-2 新生儿股骨下端化骨核检查法 4. 胎龄估计: 妊娠8周末,胚胎初具人形,头大占整个胎体的一半。可分辨出眼、耳、鼻、口,四肢已具雏 形。 妊娠12周末,胎儿身长约9厘米,体重约20克。可以清楚看见胎儿的手和足。外形上可以辨别性 别。 妊娠20周末,胎儿身长约25厘米,体重约300克,皮肤暗红,全身有毳毛。 妊娠28周末,胎儿身长约35厘米,体重可达约1000克。如果此时出生的胎儿,在特殊的护理 下,有可能生存。 妊娠36周末,胎儿身长约45厘米,体重约2500克。如果此时出生,基本可以生存。 妊娠40周末(280天),妊娠已足月,胎儿已发育成熟。身长约50厘米,体重约3000克。外形丰 满,皮下脂肪多,指(趾)甲已达指(趾)尖端。男性胎儿睾丸多已下降,女性胎儿大小阴唇发育 良好。 (胎儿发育描述胎儿的发育特征以周(7天)计算) 5.肺的组织学特征 根据肺的组织学结构,也可推测胎儿月龄。Ham认为:胎儿前5个月肺组织象 腺样,管壁衬以立方至柱状上皮细胞。第5个月后,肺泡发育成腺样结构。以后壁上出现毛细血管, 肺泡逐渐变大,并成为多角形。这种发育发生于子宫内,此时肺泡内充满羊水。但分娩后开始宫外 呼吸时,肺泡更形扩张,液体被空气取代。Ham认为:部分羊水经上呼吸道排出,部分从肺泡吸 收。肺组织的显微镜检查对测定胎儿月龄有一定的意义。 (二)影响成熟儿生存的因素 影响成熟儿生存的因素很多,除各种暴力因素导致的堕胎和杀婴外,有时可因胎儿有足以致死 的高度畸形,严重的疾病或重度分娩障碍,亦可影响其生存能力。有时在妊娠晚期或分娩前应用某 图16-2 (三版教材图19-2)
些药物亦可对胎儿或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孕妇使用抗凝药双香豆素( dicumoral)及华法令 ( warfarin,以阻碍血中凝血酶原形成,治疗血管内栓塞,可引起胎儿死亡和脑出血;使用吗啡作为 强镇痛剂,或治疗心脏性哮喘,可引起呼吸中枢抑制,致胎儿在分娩时发生重度窒息,甚至死亡。 三、活产与死产的鉴别 判断新生儿是活产或死产的标志,主要根据胎儿出生后在母体外是否进行过呼吸,已呼吸过的 为活产,未呼吸过的为死产。但不可将活产和生活能力相混淆。因为有足够生活能力的胎儿可以是 死产,如因宫内呼吸窘迫致死;相反,无生活能力的胎儿,如畸形或未成熟儿,可以是活产,而后 死亡。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生活时,含氧及营养物质的血液来自胎盘,肺无功能,故肺泡未扩张,肺 组织似肝样呈实体状。出生后,胎盘循环中止,此时,胎儿即行呼吸动作,肺就发生重要而明显的 改变。活产儿不但能将空气吸入肺内,同时也将空气咽入胃肠道内,使胃肠道发生改变。未呼吸过 的肺容积小,呈萎缩状居于脊柱的两侧,或贴附于胸腔后壁,边缘锐薄,表面光滑,其性状颇似 肝,无弹性,无捻发感,重量小,一般为28~39g,呈均匀的暗紫红色,血量小时呈淡红色;切面颜 色一致,压之流出小量血液。光镜下见支气管和肺泡均未扩张(图16-3)。宫内窘迫的肺表面尚有 小出血点。 已呼吸肺肺容积增大,重量増加,重约62g,因呼吸建立时流入肺内的血液增多所致,两肺前缘 遮盖部分心脏,边缘钝圆,颜色较浅,表面显大理石样纹,触之有弹性和捻发感:切面也呈大理石 样,压迫时有血性气泡逸出。光镜下见支气管和肺泡已经扩张。肺泡壁变薄,肺泡壁毛细血管扩 张,血液丰富(图16-4)。呼吸微弱的肺,部分支气管及肺泡扩张,呈散在性分布 图16-3(三版教材图19-3) 图16-3死产 未呼吸的肺示肺泡未扩张 图16-4(三版教材图19-4) 图16-4活产 已呼吸的肺示支气管和肺泡已经扩张 确定新生儿曾否呼吸,最常用的方法是肺浮扬试验( hydrostatic test of lung)和胃肠浮扬试验 ( hydrostatic test of stomach and bowel)。同时,也应作肺的组织学检查,它不仅可以确定有无肺泡扩 张及扩张的程度,以此证实有无呼吸,而且有时还可以查见病理改变以及肺内异物(如羊水成分或外 界溺液成分)以助确定死因 (一)肺浮扬试验 未呼吸的肺,因肺内不含空气,呈实体状,比重为1.045~1.056,投入冷水中即下沉:已呼吸的 肺含有空气,肺的体积增大,比重小于1,投入冷水中不下沉。应用这一原理判定有无呼吸,称肺浮 扬试验。据此可以确定新生儿是否曾经有过呼吸运动。这是判断新生儿是否活产的重要依据。胎儿 出生后开始呼吸,经过哭喊伴随的强度的深呼吸,全部肺泡扩张,肺表面膨隆
些药物亦可对胎儿或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孕妇使用抗凝药双香豆素(dicumoral)及华法令 (warfarin),以阻碍血中凝血酶原形成,治疗血管内栓塞,可引起胎儿死亡和脑出血;使用吗啡作为 强镇痛剂,或治疗心脏性哮喘,可引起呼吸中枢抑制,致胎儿在分娩时发生重度窒息,甚至死亡。 三、活产与死产的鉴别 判断新生儿是活产或死产的标志,主要根据胎儿出生后在母体外是否进行过呼吸,已呼吸过的 为活产,未呼吸过的为死产。但不可将活产和生活能力相混淆。因为有足够生活能力的胎儿可以是 死产,如因宫内呼吸窘迫致死;相反,无生活能力的胎儿,如畸形或未成熟儿,可以是活产,而后 死亡。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生活时,含氧及营养物质的血液来自胎盘,肺无功能,故肺泡未扩张,肺 组织似肝样呈实体状。出生后,胎盘循环中止,此时,胎儿即行呼吸动作,肺就发生重要而明显的 改变。活产儿不但能将空气吸入肺内,同时也将空气咽入胃肠道内,使胃肠道发生改变。未呼吸过 的肺容积小,呈萎缩状居于脊柱的两侧,或贴附于胸腔后壁,边缘锐薄,表面光滑,其性状颇似 肝,无弹性,无捻发感,重量小,一般为28~39g,呈均匀的暗紫红色,血量小时呈淡红色;切面颜 色一致,压之流出小量血液。光镜下见支气管和肺泡均未扩张(图16-3)。宫内窘迫的肺表面尚有 小出血点。 已呼吸肺肺容积增大,重量增加,重约62g,因呼吸建立时流入肺内的血液增多所致,两肺前缘 遮盖部分心脏,边缘钝圆,颜色较浅,表面显大理石样纹,触之有弹性和捻发感;切面也呈大理石 样,压迫时有血性气泡逸出。光镜下见支气管和肺泡已经扩张。肺泡壁变薄,肺泡壁毛细血管扩 张,血液丰富(图16-4)。呼吸微弱的肺,部分支气管及肺泡扩张,呈散在性分布。 图16-3死产 未呼吸的肺示肺泡未扩张 图16-4活产 已呼吸的肺示支气管和肺泡已经扩张 确定新生儿曾否呼吸,最常用的方法是肺浮扬试验(hydrostatic test of lung)和胃肠浮扬试验 (hydrostatic test of stomach and bowel)。同时,也应作肺的组织学检查,它不仅可以确定有无肺泡扩 张及扩张的程度,以此证实有无呼吸,而且有时还可以查见病理改变以及肺内异物(如羊水成分或外 界溺液成分)以助确定死因。 (一)肺浮扬试验 未呼吸的肺,因肺内不含空气,呈实体状,比重为1.045~1.056,投入冷水中即下沉;已呼吸的 肺含有空气,肺的体积增大,比重小于1,投入冷水中不下沉。应用这一原理判定有无呼吸,称肺浮 扬试验。据此可以确定新生儿是否曾经有过呼吸运动。这是判断新生儿是否活产的重要依据。胎儿 出生后开始呼吸,经过哭喊伴随的强度的深呼吸,全部肺泡扩张,肺表面膨隆。 图16-3 (三版教材图19-3) 图16-4 (三版教材图19-4)
1.检査方法此法从17世纪起由德国法医学者首先采用。按常规解剖方法打开胸腹腔,分离颈部 软组织。首先在喉头下方和膈肌上方分别结扎气管和食管,并在食管结扎上方切断。然后将舌、颈 部器官连同心肺等一同取出,并投入冷水中,观察是否上浮、上浮的部位及其程度。如其下沉,则 先切除心脏,在气管结扎上方切断颈部器官,将肺连同气管投入水中观察浮扬反应。然后再切离肺 门部的支气管,将左右肺及其各叶切取的肺小块分别投入水中进行试验。再剪开支气管,检查粘膜 和内容物,必要时取内容物作涂片检査。顺次分离各肺叶,并分别投入水中观察浮扬反应。最后将 各肺叶的不同部位剪取数小块肺组织投入水中观察。将各肺叶作切面检查,已呼吸的肺切面有鲜红 色、泡沫状血液溢出。再以手挤压使气体逸出(或将小块肺组织包在毛巾内,绞挤毛巾后,取出再投 入水中观察反应),如为已呼吸的肺则虽被挤压,部分空气逸出,但仍上浮。如果浮起,还应注意尸 体有无腐败,如已腐败则将肺小块用干纱布压挤后,再投入水中(图16-5) 图16-5;(三版教材图19-5) 图16-5肺浮扬试验 左:阳性(上浮)右:部分阳性(上浮),部分阴性(下沉) 2结果的判定 1、全部阳性反应:新鲜的新生儿尸体,全部肺连心脏一起上浮,颈部脏器沉下,说明肺已充分 呼吸,可以确证为活产。 2、部分阳性反应:新鲜的新生儿尸体,如全肺上浮,而个别部分的小块下沉;或全肺下沉,而 个别部位的小块上浮 对以上的结果判断应按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对以下原因要慎重。 (1)活产儿 1)原发性肺膨胀不全:由于新生儿呼吸运动微弱,于出生后不久即死亡,以致部分肺尚未扩 2)继发性肺膨胀不全:新生儿曾有呼吸动作,但因支气管或细支气管被吸入的异物所堵塞,空 气不能进入肺泡,肺泡内已有的气体被吸收而成萎陷状态,致使该局部浮沉试验呈阴性反应;或因 肺炎等肺部疾病,使局部肺组织下沉 (2)死产儿 )有时对死产几进行人工呼吸,以致部分肺因含有气体而上浮。故需结合尸体其他检查所见及 案情调查,加以分析判断 2)未经呼吸的死产儿,因尸体腐败,肺内的腐败气体,亦可使肺上浮。此时,可先压挤肺脏 使腐败气体逸出,然后再投入水中,则肺下沉。同时,尸体其他部位亦可见腐败,肺泡壁已破裂 时,则真假难辨。 3、全部阴性反应:新鲜的新生儿尸体,若全部肺下沉,说明空气尚未进入肺内,新生儿未曾呼 吸过。这种情况,可以推测为死产儿。 如活产儿肺呈阴性反应,常见原因如下: 1)未成熟儿呼吸功能不全,出生后死亡者,即使曾经呼吸,但肺泡内仅有少量空气,于死后被 组织所吸收 2)坠落产新生儿吸入便桶内容物而室息死亡者。应进行组织学检查,以便进行鉴别。 (二)胃肠浮扬试验 这是肺浮扬试验的辅助试验。由于新生儿呼吸运动时也将部分气体咽入胃内。随着时间的推 移,空气逐渐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和小肠,也可以检出。根据胃肠内有无空气,可辅助判断是活产还
1.检查方法 此法从17世纪起由德国法医学者首先采用。按常规解剖方法打开胸腹腔,分离颈部 软组织。首先在喉头下方和膈肌上方分别结扎气管和食管,并在食管结扎上方切断。然后将舌、颈 部器官连同心肺等一同取出,并投入冷水中,观察是否上浮、上浮的部位及其程度。如其下沉,则 先切除心脏,在气管结扎上方切断颈部器官,将肺连同气管投入水中观察浮扬反应。然后再切离肺 门部的支气管,将左右肺及其各叶切取的肺小块分别投入水中进行试验。再剪开支气管,检查粘膜 和内容物,必要时取内容物作涂片检查。顺次分离各肺叶,并分别投入水中观察浮扬反应。最后将 各肺叶的不同部位剪取数小块肺组织投入水中观察。将各肺叶作切面检查,已呼吸的肺切面有鲜红 色、泡沫状血液溢出。再以手挤压使气体逸出(或将小块肺组织包在毛巾内,绞挤毛巾后,取出再投 入水中观察反应),如为已呼吸的肺则虽被挤压,部分空气逸出,但仍上浮。如果浮起,还应注意尸 体有无腐败,如已腐败则将肺小块用干纱布压挤后,再投入水中(图16-5)。 图16-5 肺浮扬试验 左:阳性(上浮)右:部分阳性(上浮),部分阴性(下沉) 2.结果的判定 1、全部阳性反应:新鲜的新生儿尸体,全部肺连心脏一起上浮,颈部脏器沉下,说明肺已充分 呼吸,可以确证为活产。 2、部分阳性反应:新鲜的新生儿尸体,如全肺上浮,而个别部分的小块下沉;或全肺下沉,而 个别部位的小块上浮。 对以上的结果判断应按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对以下原因要慎重。 (1)活产儿 1)原发性肺膨胀不全:由于新生儿呼吸运动微弱,于出生后不久即死亡,以致部分肺尚未扩 张。 2)继发性肺膨胀不全:新生儿曾有呼吸动作,但因支气管或细支气管被吸入的异物所堵塞,空 气不能进入肺泡,肺泡内已有的气体被吸收而成萎陷状态,致使该局部浮沉试验呈阴性反应;或因 肺炎等肺部疾病,使局部肺组织下沉。 (2)死产儿 1)有时对死产儿进行人工呼吸,以致部分肺因含有气体而上浮。故需结合尸体其他检查所见及 案情调查,加以分析判断。 2)未经呼吸的死产儿,因尸体腐败,肺内的腐败气体,亦可使肺上浮。此时,可先压挤肺脏, 使腐败气体逸出,然后再投入水中,则肺下沉。同时,尸体其他部位亦可见腐败,肺泡壁已破裂 时,则真假难辨。 3、全部阴性反应:新鲜的新生儿尸体,若全部肺下沉,说明空气尚未进入肺内,新生儿未曾呼 吸过。这种情况,可以推测为死产儿。 如活产儿肺呈阴性反应,常见原因如下: 1)未成熟儿呼吸功能不全,出生后死亡者,即使曾经呼吸,但肺泡内仅有少量空气,于死后被 组织所吸收。 2)坠落产新生儿吸入便桶内容物而窒息死亡者。应进行组织学检查,以便进行鉴别。 (二)胃肠浮扬试验 这是肺浮扬试验的辅助试验。由于新生儿呼吸运动时也将部分气体咽入胃内。随着时间的推 移,空气逐渐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和小肠,也可以检出。根据胃肠内有无空气,可辅助判断是活产还 图16-5;(三版教材图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