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火器损伤 发布时间:2010-03-22浏览次数:609 第八章火器损伤 火器( firearms)是藉助于爆炸物燃烧产生大量气体,从而将投射物投出的一类工具。由火器致 伤物的发射和爆炸以致其弹头或弹片对人体所形成的损伤,均称为火器损伤( firearm injury),包括 枪弹损伤( gunshot injury)和爆炸损伤( explosion injury)。这些损伤多见于战时,平时也有发生 在我国因对枪械管制严格,故枪伤的发生率比枪械自由买卖的国家要低得多如美国等,但我国近些 年枪弹伤也明显上升。枪弹损伤和爆炸损伤杀伤力强,是影响社会治安的重要因素。其法医学鉴定 是法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法医学及刑事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之 医病理学主要探讨人体上膛线枪管枪弹创和散弹枪弹创的形成机制、形态特征及法医学鉴定 问题,即应用医学和弹道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投射物(主要是弹头)的运动规律和击中人体后的 致伤效应,进而解决法律上涉及的有关问题。也研究爆炸的致伤机制、爆炸伤的各种形态特征以及 爆炸现场和尸体的检验。 第一节枪弹损伤概述 自从138年人类发明制造枪支后,枪弹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长。资料统计,1900年至1976年, 全世界死于枪弹损伤的达5800余万人。每年平均约有5万人死于非战争性枪弹损伤,50万人因此受 伤。目前,美国私人拥有枪支达25亿支,几乎人手一枪,甚至包括有重罪前科者或未成年人。在美 国,每年约有3万人死于枪击。自2002年以来,美国因枪击致死案件总体上升了13%。有25%的暴力 犯罪者在行使犯罪时持有武器,其中9%发生了枪击事件。我国虽有较强的枪支管理措施,但枪击案 发生率近年也有上升趋势。根据公布的统计数字,1995年持枪犯罪大幅度增多,全年共有持枪犯罪 案件3901起,比1994年上升21%。特别在边境地区较高,枪弹创的死亡率可高于30%。枪击案件的性 质多为他杀,诸如由于报复、纠纷、抢劫、武装走私等。自杀和意外事故,包括枪支走火,误伤和 防卫等也时可遇及。 、枪弹的类型、结构及发射原理和过程 (一)枪械的类型 1.按使用对象可分为军用枪、警用枪、运动枪、民用枪、自制枪(图8-1) (1)军用枪:包括步枪、骑枪、自动步枪、冲锋枪、突击步枪和手枪,射程远、威力大、命中 率高、结构精密、性能良好 (2)警用枪:包括手枪、自动步枪和步枪,具有便于隐蔽的特征,主要有手枪和自动步枪、步 枪等。 (3)运动枪:指供运动练习的射击用枪支,主要是步手枪,一般不具有杀伤力,为56mm口径 的步手枪 (4)民用枪:主要是散弹枪,有单、双管之分,使用45-5mm长宽的铅粒,打猎用的还有较大 的散弹可达直径9mm (5)自制枪:指民间私人制作或改制的枪械,无特定标准,但可以致人伤害。 2.按枪支机械性能分为自动枪、半自动枪、转轮枪、气动枪。 (1)自动枪( automatic pistol):是依靠火药气体的压力作用,使子弹自动上膛、发射、退壳, 扣动扳机连续射弹的枪支,如“六三”式步枪等。 (2)半自动步枪:扣一次板机只能发一枚子弹的枪支,如“六四”式手枪等。 (3)转轮枪( revolver):有鼓形弹巢,内装4-7发子弹不等
第八章 火器损伤 发布时间: 2010-03-22 浏览次数: 609 第八章 火器损伤 火器(firearms)是藉助于爆炸物燃烧产生大量气体,从而将投射物投出的一类工具。由火器致 伤物的发射和爆炸以致其弹头或弹片对人体所形成的损伤,均称为火器损伤(firearm injury),包括 枪弹损伤(gunshot injury)和爆炸损伤(explosion injury)。这些损伤多见于战时,平时也有发生, 在我国因对枪械管制严格,故枪伤的发生率比枪械自由买卖的国家要低得多如美国等,但我国近些 年枪弹伤也明显上升。枪弹损伤和爆炸损伤杀伤力强,是影响社会治安的重要因素。其法医学鉴定 是法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法医学及刑事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法医病理学主要探讨人体上膛线枪管枪弹创和散弹枪弹创的形成机制、形态特征及法医学鉴定 问题,即应用医学和弹道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投射物(主要是弹头)的运动规律和击中人体后的 致伤效应,进而解决法律上涉及的有关问题。也研究爆炸的致伤机制、爆炸伤的各种形态特征以及 爆炸现场和尸体的检验。 第一节 枪弹损伤概述 自从1338年人类发明制造枪支后,枪弹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长。资料统计,1900年至1976年, 全世界死于枪弹损伤的达5800余万人。每年平均约有5万人死于非战争性枪弹损伤,50万人因此受 伤。目前,美国私人拥有枪支达2.5亿支,几乎人手一枪,甚至包括有重罪前科者或未成年人。在美 国,每年约有3万人死于枪击。自2002年以来,美国因枪击致死案件总体上升了13%。有25%的暴力 犯罪者在行使犯罪时持有武器,其中9%发生了枪击事件。我国虽有较强的枪支管理措施,但枪击案 发生率近年也有上升趋势。根据公布的统计数字,1995年持枪犯罪大幅度增多,全年共有持枪犯罪 案件3901起,比1994年上升21%。特别在边境地区较高,枪弹创的死亡率可高于30%。枪击案件的性 质多为他杀,诸如由于报复、纠纷、抢劫、武装走私等。自杀和意外事故,包括枪支走火,误伤和 防卫等也时可遇及。 一、 枪弹的类型、结构及发射原理和过程 (一)枪械的类型 1.按使用对象可分为军用枪、警用枪、运动枪、民用枪、自制枪(图8-1)。 (1)军用枪:包括步枪、骑枪、自动步枪、冲锋枪、突击步枪和手枪,射程远、威力大、命中 率高、结构精密、性能良好。 (2)警用枪:包括手枪、自动步枪和步枪,具有便于隐蔽的特征,主要有手枪和自动步枪、步 枪等。 (3)运动枪:指供运动练习的射击用枪支,主要是步手枪,一般不具有杀伤力,为5.6mm口径 的步手枪。 (4)民用枪:主要是散弹枪,有单、双管之分,使用4.5-5mm长宽的铅粒,打猎用的还有较大 的散弹可达直径9mm。 (5)自制枪:指民间私人制作或改制的枪械,无特定标准,但可以致人伤害。 2.按枪支机械性能分为自动枪、半自动枪、转轮枪、气动枪。 (1)自动枪(automatic pistol):是依靠火药气体的压力作用,使子弹自动上膛、发射、退壳, 扣动扳机连续射弹的枪支,如“六三”式步枪等。 (2)半自动步枪:扣一次板机只能发一枚子弹的枪支,如“六四”式手枪等。 (3)转轮枪(revolver):有鼓形弹巢,内装4-7发子弹不等
(4)气动枪( air rifle):俗称气枪,是用人力操纵机械,使密闭气室内产生较大的气压,将弹 丸从枪管中发射。 3.按枪管内壁不同分为平滑枪管枪、膛线枪管枪。 (1)平滑枪又称滑膛枪(π musket):其枪管内膛壁没有膛线,目前使用的这类枪支有散弹枪 ( shotgun)、信号枪、自造枪 (2)膛线枪( rifled barrel gun):其枪管内壁有数量不等,旋转方向不同的平行凹凸螺纹,即膛 线(ring),亦称来复线。膛线的数量通常为口径除2。膛线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右旋。各种不同 的枪支阴阳膛线的宽度各不相同 图8-1(三版教材,120页,图8-1) 8-1枪支的类型 1.转轮手枪2自动手枪3.步枪(引自 Knight) (二)枪械的构造 枪支是由许多零件组合构成,构件精度较高,构造比较复杂,主要有枪管( barrel)、枪机 (bolt)和枪机匣( feed mechanism)三部分组成(图8-2) 图8-2(三版教材,120页,图8-2) 图8-2手枪 (1)手枪的内部构造:1击锤2击针3.弹膛4套管5.枪管6.弹匣7.枪把8.板机9板机护圈 (2)手枪及子弹照片 (1)枪管:枪管是子弹发射的载体,是金属构件,系枪支最基本组成部分,位于枪支前上方。 枪管内膛(枪膛)由后至前分为弹膛、坡膛、线膛。膛线内壁直接和弹头发生磨擦,使弹头急速旋 转从而增加射速和弹头飞行时的稳定性。 (2)枪机:枪机主要包括闭锁、抛壳、击发三部分,主要部件有闭锁器、击锤、抛壳口、指示 杆、保险机钮等部件 (3)枪机匣:位于枪底把上,一般由弹匣、弹仓( magazine)、扳机( trigger)等组成 (三)枪弹的种类和结构 1.枪弹的种类 (1)按配用的枪种分为:步枪弹、冲锋枪弹、手枪弹、猎枪弹、信号枪弹等。 (2)按枪弹用途分为:战斗用枪弹(普通弹、特殊弹)、辅助用枪弹(供教学、操练用的空 包弹、教练弹)、测压用枪弹(高压弹、强装药弹、标准弹)等。 (3)按枪弹的形状分为:瓶形弹(有斜肩)和柱形弹(没有斜肩)二类 (4)按弹壳底边分为:有槽无边、无槽有边二种 (5)按弹丸分为:回头、平头、尖头三种。 (6)按外壳情况分为:全披甲、半披甲、无披甲三种。 2.枪弹的结构枪弹( cartridge)一般是由弹头、弹壳、发射药和底火四个部分所组成(图8- 图8-3(三版教材,121页,图8-3) 图8-3枪弹的构造
(4)气动枪(air rifle):俗称气枪,是用人力操纵机械,使密闭气室内产生较大的气压,将弹 丸从枪管中发射。 3.按枪管内壁不同分为平滑枪管枪、膛线枪管枪。 (1)平滑枪又称滑膛枪(musket):其枪管内膛壁没有膛线,目前使用的这类枪支有散弹枪 (shotgun)、信号枪、自造枪。 (2)膛线枪(rifled barrel gun):其枪管内壁有数量不等,旋转方向不同的平行凹凸螺纹,即膛 线(rifling),亦称来复线。膛线的数量通常为口径除2。膛线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右旋。各种不同 的枪支阴阳膛线的宽度各不相同。 图8-1 枪支的类型 1. 转轮手枪 2. 自动手枪 3. 步枪(引自Knight) (二)枪械的构造 枪支是由许多零件组合构成,构件精度较高,构造比较复杂,主要有枪管(barrel)、枪机 (bolt)和枪机匣(feed mechanism)三部分组成(图8-2)。 图8-2 手枪 (1)手枪的内部构造: 1.击锤 2. 击针 3. 弹膛 4. 套管 5. 枪管 6. 弹匣 7. 枪把 8. 板机 9. 板机护圈 (2) 手枪及子弹照片 (1)枪管:枪管是子弹发射的载体,是金属构件,系枪支最基本组成部分,位于枪支前上方。 枪管内膛(枪膛)由后至前分为弹膛、坡膛、线膛。膛线内壁直接和弹头发生磨擦,使弹头急速旋 转从而增加射速和弹头飞行时的稳定性。 (2)枪机:枪机主要包括闭锁、抛壳、击发三部分,主要部件有闭锁器、击锤、抛壳口、指示 杆、保险机钮等部件。 (3)枪机匣:位于枪底把上,一般由弹匣、弹仓(magazine)、扳机(trigger)等组成。 (三)枪弹的种类和结构 1.枪弹的种类 (1)按配用的枪种分为:步枪弹、冲锋枪弹、手枪弹、猎枪弹、信号枪弹等。 (2)按枪弹用途分为:战斗用枪弹(普通弹、特殊弹)、辅助用枪弹(供教学、操练用的空 包弹、教练弹)、测压用枪弹(高压弹、强装药弹、标准弹)等。 (3)按枪弹的形状分为:瓶形弹(有斜肩)和柱形弹(没有斜肩)二类。 (4)按弹壳底边分为:有槽无边、无槽有边二种。 (5)按弹丸分为:回头、平头、尖头三种。 (6)按外壳情况分为:全披甲、半披甲、无披甲三种。 2.枪弹的结构 枪弹(cartridge)一般是由弹头、弹壳、发射药和底火四个部分所组成(图8- 3)。。 图8-3 枪弹的构造 图8-1 (三版教材,120页,图8-1) 图8-2 (三版教材,120页,图8-2) 图8-3 (三版教材,121页,图8-3)
)手枪子弹1底火2火药3弹壳4弹头 (2)散弹枪子弹1底火2弹壳3火药47隔层5弹塞6弹丸8封蜡 (3)手枪子弹实物剖面图 (四)枪弹发射的原理和过程 1.枪弹发射的原理枪弹受到击发,底火引爆火药,产生高压气体,迫使弹丸射出枪膛,瞬间由 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动能,这个能量转换的过程,称为发射。现代火药燃烧后转化成的气体,容 积骤然增加几百倍至几千倍,一般最大膛压可达到1200~3000kgcm2以上,膛内温度可达2500~ 3500℃,整个发射持续时间只有1-60ms 2.枪弹发射过程击针击发底火后点燃发射药,火药开始燃烧,弹壳内压增大,当压力上升到 250~500kg/cm2时,弹头脱离弹壳,挤入线膛,开始起动。弹头在高温、高压气体作用下,迅速向 前运动。弹头尾端离开枪口瞬间的膛压约为400~600kg/m2,即枪口压力。弹头离开枪口后,火药 气体随之喷出,此时火药气流速度为1300m/s左右,大于子弹初速,推动弹头速度继续增加。弹头底 面离开枪口到弹头获得最大速度的这段时间称为后效作用阶段。此期内弹头飞行距离约为枪口外20- 40倍口径的距离,称为中间弹道。后效作用阶段由枪口喷出的高温、高压、高速的火药气体产生强 烈的声响,并且喷射出未燃尽的火药粒、烟尘、金属屑、枪油,它们与空气接触,形成闪光和烟 尘。继而弹头飞离火药气团,受空气阻力和重力影响,开始逐渐减速。上述枪弹发射过程对了解枪 弹损伤的形态有重要意义。枪弹脱离枪口后,最初其前端沿轴线运行而尾部(或底部)绕轴线旋 转,圆圈越来越小;很快就进入稳定运行,直至能量消耗殆尽,弹头开始晃动,甚至打筋斗。所 以,在不同的距离击中人体,所造成的枪伤就很不一样 、枪弹的损伤机制 枪弹损伤是弹头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弹头将一定的或全部的动能传递给机体,其结果 一方面使终点弹道的性能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表现为机体的组织和器官产生各种创伤效应。 (一)弹头直接撞击作用 人体被枪击后,最初遭受的是高速旋转的弹头冲击、碰撞组织造成的撞击损伤,轻者只发生皮 肤挫伤,重者造成枪弹创。 当弹头侵入皮肤时,弹头前端顶入皮肤,使皮肤出现锥形拉伸变形,弹头给皮肤的压力是径向 压力,从而引起皮肤圆周的张力,而且圆周任意一点上的张力大小基本一致。由于弹头在飞行时旋 转前进,造成皮肤表面切线方向的擦伤;当高速旋转的弹头的径向力和侧向力超过皮肤弹性极限 时,就造成局部皮肤缺损。人体损伤程度取决于弹头传递能量的大小及传递速度。据研究,在组织 厚度相同的条件下,因人体皮肤的阻力比肌肉大40%。枪弹引起骨折的最小速度约为90m/s 当弹头穿透皮肤,进人深层软组织时,弹头对前方组织施予的压力,即前冲力,这个力沿着弹 道方向使组织撕裂、拉断和击穿,形成原发弹创管,即所谓永久性创道( permanent wound track)。 (二)瞬时空腔效应 高速飞行的弹头进入组织时形成激波,并以很大的压力压缩弹道周围组织,使组织向周围膨胀 扩张而发生迅速移位,形成一个比弹头大几倍至几十倍的瞬时空腔( temporary cavity)。这种膨胀 扩张作用是由于形成空腔的内部压力大于环境压力之间的压差造成的,瞬时空腔内压力最大可达 100-200个大气压,持续0.2-2ms后空腔开始收缩,经过反复膨胀、收缩7-8次,空腔内压与环境压力 相等,最后留下永久性创道,留下较大范围的组织损伤。整个过程约需5-10ms。这种弹头在机体内 形成瞬时空腔而致使创道周围组织和器官受到损伤的效应,称为瞬时空腔效应( temporary cavitation effect)。瞬时空腔的形态各异,可能与弹头的几何形状、飞行速度和状态,以及人体部位和其组织 特性有一定关系。一般情况下,对于投射物为弹头所产生的瞬时空腔多为椭圆形、梭形及圆锥形
(1)手枪子弹 1.底火 2.火药 3.弹壳 4.弹头 (2)散弹枪子弹 1.底火 2.弹壳 3.火药 4.7.隔层 5.弹塞 6.弹丸 8.封蜡 (3) 手枪子弹实物剖面图 (四)枪弹发射的原理和过程 1.枪弹发射的原理 枪弹受到击发,底火引爆火药,产生高压气体,迫使弹丸射出枪膛,瞬间由 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动能,这个能量转换的过程,称为发射。现代火药燃烧后转化成的气体,容 积骤然增加几百倍至几千倍,一般最大膛压可达到1200~3000kg/cm2以上,膛内温度可达2500~ 3500℃,整个发射持续时间只有1-60ms。 2.枪弹发射过程 击针击发底火后点燃发射药,火药开始燃烧,弹壳内压增大,当压力上升到 250~500kg/cm2时,弹头脱离弹壳,挤入线膛,开始起动。弹头在高温、高压气体作用下,迅速向 前运动。弹头尾端离开枪口瞬间的膛压约为400~600kg/cm2,即枪口压力。弹头离开枪口后,火药 气体随之喷出,此时火药气流速度为1300m/s左右,大于子弹初速,推动弹头速度继续增加。弹头底 面离开枪口到弹头获得最大速度的这段时间称为后效作用阶段。此期内弹头飞行距离约为枪口外20- 40倍口径的距离,称为中间弹道。后效作用阶段由枪口喷出的高温、高压、高速的火药气体产生强 烈的声响,并且喷射出未燃尽的火药粒、烟尘、金属屑、枪油,它们与空气接触,形成闪光和烟 尘。继而弹头飞离火药气团,受空气阻力和重力影响,开始逐渐减速。上述枪弹发射过程对了解枪 弹损伤的形态有重要意义。枪弹脱离枪口后,最初其前端沿轴线运行而尾部(或底部)绕轴线旋 转,圆圈越来越小;很快就进入稳定运行,直至能量消耗殆尽,弹头开始晃动,甚至打筋斗。所 以,在不同的距离击中人体,所造成的枪伤就很不一样。 二、枪弹的损伤机制 枪弹损伤是弹头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弹头将一定的或全部的动能传递给机体,其结果 一方面使终点弹道的性能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表现为机体的组织和器官产生各种创伤效应。 (一) 弹头直接撞击作用 人体被枪击后,最初遭受的是高速旋转的弹头冲击、碰撞组织造成的撞击损伤,轻者只发生皮 肤挫伤,重者造成枪弹创。 当弹头侵入皮肤时,弹头前端顶入皮肤,使皮肤出现锥形拉伸变形,弹头给皮肤的压力是径向 压力,从而引起皮肤圆周的张力,而且圆周任意一点上的张力大小基本一致。由于弹头在飞行时旋 转前进,造成皮肤表面切线方向的擦伤;当高速旋转的弹头的径向力和侧向力超过皮肤弹性极限 时,就造成局部皮肤缺损。人体损伤程度取决于弹头传递能量的大小及传递速度。据研究,在组织 厚度相同的条件下,因人体皮肤的阻力比肌肉大40%。枪弹引起骨折的最小速度约为90m/s。 当弹头穿透皮肤,进人深层软组织时,弹头对前方组织施予的压力,即前冲力,这个力沿着弹 道方向使组织撕裂、拉断和击穿,形成原发弹创管,即所谓永久性创道(permanent wound track)。 (二) 瞬时空腔效应 高速飞行的弹头进入组织时形成激波,并以很大的压力压缩弹道周围组织,使组织向周围膨胀 扩张而发生迅速移位,形成一个比弹头大几倍至几十倍的瞬时空腔(temporary cavity)。这种膨胀 扩张作用是由于形成空腔的内部压力大于环境压力之间的压差造成的,瞬时空腔内压力最大可达 100-200个大气压,持续0.2-2ms后空腔开始收缩,经过反复膨胀、收缩7-8次,空腔内压与环境压力 相等,最后留下永久性创道,留下较大范围的组织损伤。整个过程约需5-10ms。这种弹头在机体内 形成瞬时空腔而致使创道周围组织和器官受到损伤的效应,称为瞬时空腔效应(temporary cavitation effect)。瞬时空腔的形态各异,可能与弹头的几何形状、飞行速度和状态,以及人体部位和其组织 特性有一定关系。一般情况下,对于投射物为弹头所产生的瞬时空腔多为椭圆形、梭形及圆锥形 等
用长3m,断面1×1m的肥皂作射击实验,ⅹ线高速摄影显示,瞬时空腔先有一颈部,继以几个 椭圆或锥形、棱形的腹部。子弹飞行速度愈大,愈不稳定,瞬时空腔就愈大。用13-26%的明胶块, 据称效果比肥皂更好 柔软富于弹性、含水量高的组织如骨骼肌产生的瞬时空腔大,但组织弹性较好;肝、脾等实质 性器官瞬时空腔也大而组织较脆故损伤范围大:因为脑位于颅内,膨胀受限,故瞬时空腔不是很 大;肺含气量大、密度低,瞬时空腔小;骨组织瞬时空腔不明显,或出现空腔的同时已发生骨折, 只有在松质骨丰富的部位,可产生明显的空腔 解剖见原发创道周围约10cm范围内有大量坏死组织,其间可夹杂有正常组织。血管损伤以内膜 破裂、内膜下出血和血栓形成为主。可造成大神经纤维移位,鞘膜下出血、水肿和脱髓鞘。由于反 复的空腔膨胀收缩,可使创口外的物质被吸入到空腔的深部(如弹头穿过衣服和皮肤时,可将衣服 钎维、皮肤组织带进创内,并可将体外的细菌等物质吸入创道内) 图8-4(三版教材,122页,图8-4) 图8-4瞬时空间效应示意图 高速弹头形成的应力波2高速弹头形成的瞬时空腔 (三)压力波作用 高速弹头进入人体时,除产生瞬时空腔外,还有一部分能量以波的形式传递给创道周围组织和 器官。由于人体的组织结构复杂,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因此波在人体组织不同的介质面上发生反 射、折射和叠加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由弹头能量所产生的不同类型强度的波称为压力波( pressure wave)。由于压力波的作用,可使远离创道部位产生损伤和病理改变,称远达效应( remote effect) 或远隔损伤。由于压力波的压力突然升高和降低,这种急骤的压力幅度变化,使机体组织和器官拉 伸变位而导致严重损伤 三、枪弹创的类型 (一)按枪的种类分 1.膛线枪枪弹创 2.滑膛枪枪弹创 (二)按枪弹入体前的经过分 1.直射枪弹创枪弹直接射入人体 2.反跳枪弹创( ricochet bullet wound)枪弹击中地面或其它物体,反跳后射入人体 3.枪弹与障碍物碎片致枪弹创枪弹击中障碍物后与障碍物碎片一起射入人体。 (三)按射击距离分为 1.接触枪弹创( contact gun- shot wound)整个枪口抵住体表射击所形成 2.半接触枪弹创( near contact gun- shot wound)枪口部分紧压人体体表,部分离开人体体表射 击所形成 3.近距离枪弹创( close range gun- shot wound)距人体约30cm以内射击所形成 4.中距离枪弹创( medium-distance gun- shot wound)来福枪约距人体1米以内,滑膛枪约5米以 内 5.远距离枪弹创( distant gun-shot wound)距人体超过以上距离的射击 (四)按穿透人体的情况分 枪弹创的形态学类型,是指依弹头射中人体后运行的不同状态及导致的不同的损伤形态而人为 加以划分。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这些不同种类枪弹创的认识,更确切地描述弹头致伤机体的机制、方
用长3m,断面1×1m的肥皂作射击实验,X线高速摄影显示,瞬时空腔先有一颈部,继以几个 椭圆或锥形、棱形的腹部。子弹飞行速度愈大,愈不稳定,瞬时空腔就愈大。用13-26%的明胶块, 据称效果比肥皂更好。 柔软富于弹性、含水量高的组织如骨骼肌产生的瞬时空腔大,但组织弹性较好;肝、脾等实质 性器官瞬时空腔也大而组织较脆故损伤范围大;因为脑位于颅内,膨胀受限,故瞬时空腔不是很 大;肺含气量大、密度低,瞬时空腔小;骨组织瞬时空腔不明显,或出现空腔的同时已发生骨折, 只有在松质骨丰富的部位,可产生明显的空腔。 解剖见原发创道周围约10cm范围内有大量坏死组织,其间可夹杂有正常组织。血管损伤以内膜 破裂、内膜下出血和血栓形成为主。可造成大神经纤维移位,鞘膜下出血、水肿和脱髓鞘。由于反 复的空腔膨胀收缩,可使创口外的物质被吸入到空腔的深部(如弹头穿过衣服和皮肤时,可将衣服 钎维、皮肤组织带进创内,并可将体外的细菌等物质吸入创道内)。 图8-4 瞬时空间效应示意图 高速弹头形成的应力波 2.高速弹头形成的瞬时空腔 (三)压力波作用 高速弹头进入人体时,除产生瞬时空腔外,还有一部分能量以波的形式传递给创道周围组织和 器官。由于人体的组织结构复杂,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因此波在人体组织不同的介质面上发生反 射、折射和叠加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由弹头能量所产生的不同类型强度的波称为压力波(pressure wave)。由于压力波的作用,可使远离创道部位产生损伤和病理改变,称远达效应(remote effect) 或远隔损伤。由于压力波的压力突然升高和降低,这种急骤的压力幅度变化,使机体组织和器官拉 伸变位而导致严重损伤。 三、枪弹创的类型 (一)按枪的种类分: 1.膛线枪枪弹创 2.滑膛枪枪弹创 (二)按枪弹入体前的经过分: 1.直射枪弹创 枪弹直接射入人体。 2.反跳枪弹创(ricochet bullet wound) 枪弹击中地面或其它物体,反跳后射入人体。 3.枪弹与障碍物碎片致枪弹创 枪弹击中障碍物后与障碍物碎片一起射入人体。 (三)按射击距离分为 1.接触枪弹创(contact gun-shot wound) 整个枪口抵住体表射击所形成。 2.半接触枪弹创(near contact gun-shot wound) 枪口部分紧压人体体表,部分离开人体体表射 击所形成。 3.近距离枪弹创(close range gun-shot wound) 距人体约30cm以内射击所形成。 4.中距离枪弹创(medium-distance gun-shot wound) 来福枪约距人体1米以内,滑膛枪约5米以 内。 5.远距离枪弹创(distant gun-shot wound) 距人体超过以上距离的射击。 (四)按穿透人体的情况分 枪弹创的形态学类型,是指依弹头射中人体后运行的不同状态及导致的不同的损伤形态而人为 加以划分。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这些不同种类枪弹创的认识,更确切地描述弹头致伤机体的机制、方 图8-4 (三版教材,122页,图8-4)
式及弹道学原理,同时也反映出枪弹创的多样性、多变性。根据一般枪弹创形态学的变化可有以下 几种类型:如图8-5所示。 图8-5 图8-5枪弹创的类型 1.贯通性枪弹创2盲管性枪弹创3.回旋枪弹创4屈折枪弹创5擦过性枪弹创6.反跳性枪弹创 贯通枪弹创( perforating bullet wound)弹头射入人体后,穿过人体组织形成射创管后并穿 出体外形成的损伤,其由射入口( entrance bullet wound)、射创管( bullet wound track)以及射出口 ( exit bullet wound)三部分构成。贯通枪弹创意味着射击距离较近或弹头所具有较大的动能。 2.盲管枪弹创( penetrating, blind track bullet wound)弹头射入人体组织后在体内运行逐渐减 缓而最终留于体内,只有射入口、射创管两部分组成,而没有射出口的枪弹创。与贯通枪弹创相 比,其发生的机制在于弹头具有的动能已不足以穿出机体。即能量较低的弹头射入人体后,受到组 织,尤其是骨骼的阻抗,未能穿出人体。有时枪弹创情况复杂,可能先击穿人体某部,例如上臂, 穿出的弹头与碎裂的骨片一起又射入胸部,此第二射入口巨大,边缘不整,也可能弹头从头顶射 入,下颌穿出,再从胸骨上凹进入胸腔,因冲力减弱,未能贯穿 3.擦过枪弹创( grazing bullet wound)弹头以切线或极小角度擦过体表所形成的开放性条状 或沟状的损伤。擦过枪弹创的最主要的特征是不形成射入口、射出口和射创管,或者说三者合为 一体,其损伤形态甚至与锐器切割或有棱边的钝器作用极为相似。常表现为条形、椭圆形或三角 形的擦伤、挫伤或挫裂创,若射入口与射出口相接,在体表形成边缘不整齐的沟槽时,又称沟状 枪弹创( gutter wound)。极少的情况下,弹头能量极低,不足以射入人体,仅在体表形成园形或 椭圆形擦伤、挫伤或挫裂创。所以,擦过枪弹创是枪弹创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种类。 4.屈折枪弹创( deflected bullet wound)弹头射入人体组织后如遇硬物阻挡,改变方向后继续 运行并射出机体外。屈折枪弹创的形成常反映弹头具有的动能较大,由射入口、折射形的射创管及 射出口三部分构成,但三者不在一条直线上。 5.回旋枪弹创( circumferential bullet wound)弹头射入人体组织后,由于遇到质地较硬的组织 (如骨骼)的阻挡,致使其改变飞行方向而形成曲线形的射创管,其中的弹头未能穿出体外。故回 旋枪弹创一般也仅由射入口和射创管构成,常见于颅脑的枪弹损伤。但也有动能已减弱的弹头进入 人体后碰到骨头,未能穿透骨质,从骨面滑行相当距离后穿出皮肤,例如从前胸射入,沿肋骨滑行 至背后射出:同样具有射入口、射创管及射出口。或因弹头动能减弱,形成盲管枪弹创或回旋枪弹 6.反跳枪弹创( ricochet bullet wound)弹头在射入人体组织之前先击中较为坚硬的物体如钢 板、墙壁、水泥地面或石块等以后,弹头反弹后击中人体。因其动能减小,且弹头可能已经变形, 射入口就可呈不规则形。如动能再小,弹头只对体表组织起扑打与擦挫作用,不能射入体内,其损 伤以表皮剥脱和/或皮下出血为主 第二节枪弹损伤的形态特征 枪弹创( gunshot wound)是由枪支发射的弹头或其它投射物所致的身体损伤。分典型枪弹创及 非典型枪弹损伤。 、典型枪弹创的形态特征 (一)典型枪弹创的形态特点
式及弹道学原理,同时也反映出枪弹创的多样性、多变性。根据一般枪弹创形态学的变化可有以下 几种类型:如图8-5 所示。 图8-5枪弹创的类型 1. 贯通性枪弹创 2. 盲管性枪弹创 3. 回旋枪弹创 4. 屈折枪弹创 5. 擦过性枪弹创 6. 反跳性枪弹创 1.贯通枪弹创(perforating bullet wound) 弹头射入人体后,穿过人体组织形成射创管后并穿 出体外形成的损伤,其由射入口(entrance bullet wound)、射创管(bullet wound track)以及射出口 (exit bullet wound)三部分构成。贯通枪弹创意味着射击距离较近或弹头所具有较大的动能。 2.盲管枪弹创(penetrating, blind track bullet wound) 弹头射入人体组织后在体内运行逐渐减 缓而最终留于体内,只有射入口、射创管两部分组成,而没有射出口的枪弹创。与贯通枪弹创相 比,其发生的机制在于弹头具有的动能已不足以穿出机体。即能量较低的弹头射入人体后,受到组 织,尤其是骨骼的阻抗,未能穿出人体。有时枪弹创情况复杂,可能先击穿人体某部,例如上臂, 穿出的弹头与碎裂的骨片一起又射入胸部,此第二射入口巨大,边缘不整,也可能弹头从头顶射 入,下颌穿出,再从胸骨上凹进入胸腔,因冲力减弱,未能贯穿。 3.擦过枪弹创(grazing bullet wound) 弹头以切线或极小角度擦过体表所形成的开放性条状 或沟状的损伤。擦过枪弹创的最主要的特征是不形成射入口、射出口和射创管,或者说三者合为 一体,其损伤形态甚至与锐器切割或有棱边的钝器作用极为相似。常表现为条形、椭圆形或三角 形的擦伤、挫伤或挫裂创,若射入口与射出口相接,在体表形成边缘不整齐的沟槽时,又称沟状 枪弹创(gutter wound)。极少的情况下,弹头能量极低,不足以射入人体,仅在体表形成圆形或 椭圆形擦伤、挫伤或挫裂创。所以,擦过枪弹创是枪弹创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种类。 4.屈折枪弹创(deflected bullet wound) 弹头射入人体组织后如遇硬物阻挡,改变方向后继续 运行并射出机体外。屈折枪弹创的形成常反映弹头具有的动能较大,由射入口、折射形的射创管及 射出口三部分构成,但三者不在一条直线上。 5.回旋枪弹创(circumferential bullet wound) 弹头射入人体组织后,由于遇到质地较硬的组织 (如骨骼)的阻挡,致使其改变飞行方向而形成曲线形的射创管,其中的弹头未能穿出体外。故回 旋枪弹创一般也仅由射入口和射创管构成,常见于颅脑的枪弹损伤。但也有动能已减弱的弹头进入 人体后碰到骨头,未能穿透骨质,从骨面滑行相当距离后穿出皮肤,例如从前胸射入,沿肋骨滑行 至背后射出;同样具有射入口、射创管及射出口。或因弹头动能减弱,形成盲管枪弹创或回旋枪弹 创。 6.反跳枪弹创(ricochet bullet wound) 弹头在射入人体组织之前先击中较为坚硬的物体如钢 板、墙壁、水泥地面或石块等以后,弹头反弹后击中人体。因其动能减小,且弹头可能已经变形, 射入口就可呈不规则形。如动能再小,弹头只对体表组织起扑打与擦挫作用,不能射入体内,其损 伤以表皮剥脱和/或皮下出血为主。 第二节 枪弹损伤的形态特征 枪弹创(gunshot wound)是由枪支发射的弹头或其它投射物所致的身体损伤。分典型枪弹创及 非典型枪弹损伤。 一、典型枪弹创的形态特征 (一)典型枪弹创的形态特点 图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