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教案2007年7月12日第(8)次课教学方法(大课)学时(1.5)专业(儿外科)班级(2004级)授课教师:周德凯副教授授课题目:血管瘤本课目的:掌握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分类、诊断及治疗原则重点:病理分类及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难点:临床表现及病理分类本次课程采用教具及电化器材:电脑幻灯、病例照片幻灯投影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及时间分配)40分钟第一节课血管瘤二、概述5分钟、病因5分钟三、病理 分类15分钟(一)传统分类5分钟10分钟(二)新分类法四、临床表现15分钟第二节课血管瘤20分钟5分钟五、并发症5分钟六、诊断及鉴别诊断七、治疗10分钟在讲述血管瘤的分类、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法时,插入病例照片,帮助学生理解及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1 1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教案 2007 年 7 月 12 日 第( 8)次课 教学方法(大课) 学时 (1.5) 专业(儿外科) 班级(2004 级) 授课教师: 周德凯副教授 授课题目:血管瘤 本课目的:掌握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分类、诊断及治疗原则 重点:病理分类及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难点:临床表现及病理分类 本次课程采用教具及电化器材: 电脑幻灯 、病例照片幻灯投影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及时间分配) 第一节课 血 管 瘤 40 分钟 一、概述 5 分钟 二、病因 5 分钟 三、病理 分类 15 分钟 (一) 传统分类 5 分钟 (二) 新分类法 10 分钟 四、临床表现 15 分钟 第二节课 血 管 瘤 20 分钟 五、并发症 5 分钟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5 分钟 七、治疗 10 分钟 在讲述血管瘤的分类、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法时,插入病例照片,帮 助学生理解及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N讲稿内容理论大血管瘤(Hemangioma )概述先天性脉管发育畸形,先天性错构瘤.1参考文发病率:小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婴幼儿期发病率可高达3-8%国外2、献:文献:生后1岁内总发病率可达10-12%。教材2、女/男=2-5/1,我院2.25/1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任何部3.位,皮肤皮下最多,多发性占15-30%4、治疗方法繁多,预后差别大病因(不清)胚胎期血管生长发育异常:血管形成性疾病2.内皮细胞本身生理、生化、基因异常或缺陷3.血管生长因子水平升高、抑制因子水平降低肥大细胞释放肝素片段刺激内皮细胞增殖4.雌激素的影响血管瘤分类classification of vascular lesions传统分类毛细血管瘤capillaryhemangioma新生儿斑痣葡萄酒色斑 port-wine stain蜘蛛痣araneus nevus杨梅状血管瘤strawberry2、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3、混合性血管瘤:mixed4、蔓状血管瘤:vascular(二)新的分类法:1982年Mulliken 根据细胞学特征,临床表现及自然病史的不同,将血管瘤分为两大类血管瘤(又称真正的血管瘤)1hemangiomasneoplasias(1)病理特点:为毛细血管增生,内皮C具有胚胎血管内皮特征,分裂增殖活跃、有成团,或丛状毛细血管,细胞可呈椭园形,电镜下见细胞器发达。(2)临床类型:杨梅状血管瘤,大部分要儿海绵状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占80%(3)临床特点:具有增生期(静止期),消退期2血管畸形(Vascubarmalformation)(1)病理特点:源于毛细血管、静脉、动脉、动静脉瘘,以静脉性最多见.血管异常扩张、增多,畸形交通构成,内皮细胞为成熟扁平细胞,无增殖现象2(2)临床类型:葡萄酒斑(鲜红斑痣)、部分海绵状血管瘤,各种静脉扩张、曲张,蔓状血管瘤(3)临床特点:多于生后即见,随年龄缓慢扩张、增宽程度加重(多因血流冲击,血管扩张所致逐渐加重),不能自行消退
2 2 讲 稿 内 容 血 管 瘤 (Hemangioma ) 一、 概述 1、 先天性脉管发育畸形,先天性错构瘤. 2、 发病率: 小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婴幼儿期发病率可高达 3-8%.国外 文献:生后 1 岁内总发病率可达 10-12%。 2、 女/男=2-5/1,我院 2.25/1 3、 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任何部 位,皮肤皮下最多, 多发性占 15-30% 4、治疗方法繁多,预后差别大 二、 病因 (不清) 1、 胚胎期血管生长发育异常: 血管形成性疾病 2. 内皮细胞本身生理、生化、基因异常 或缺陷 3. 血管生长因子水平升高、 抑制因子水平降低 肥大细胞释放肝素片段刺激内皮细胞增殖 4. 雌激素的影响 三、 血管瘤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vascular lesions (一) 传统分类 1、毛细血管瘤 capillary hemangioma 新生儿斑痣 葡萄洒色斑 port-wine stain 蜘 蛛 痣 araneus nevus 杨梅状血管瘤 strawberry 2、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3、混合性血管瘤:mixed 4、蔓状血管瘤:vascular (二) 新的分类法: 1982 年 Mulliken 根据细胞学特征,临床表现及自然病史的不同,将血管瘤 分为两大类 1、 血管瘤(又称真正的血管瘤) hemangiomas - neoplasias (1) 病理特点:为毛细血管增生,内皮 C 具有胚胎血管内皮特征,分 裂增殖活跃、有成团,或丛状毛细血管,细胞可呈椭园形,电镜下见细 胞器发达。 (2) 临床类型:杨梅状血管瘤,大部分婴儿海绵状血管瘤,混合性血 管瘤、 占 80% (3) 临床特点:具有增生期(静止期),消退期 2、 血管畸形(Vascubar malformation) (1)病理特点:源于毛细血管、静脉、动脉、动静脉瘘,以静脉性最多见. 血管异常扩张、增多,畸形交通构成 ,内皮细胞为成熟扁平细胞,无 增殖现象 (2) 临床类型:葡萄酒斑(鲜红斑痣)、部分海绵状血管瘤,各种静脉扩张、 曲张,蔓状血管瘤。 (3) 临床特点:多于生后即见,随年龄缓慢扩张、增宽程度加重(多因血流冲 击,血管扩张所致逐渐加重),不能自行消退。 理论大 课讲授 形式 参考文 献: 教材
3 理论大课讲 授形式 期不同而表现出多样性,现介绍几种主要类型的表现。 1.毛细血管瘤(杨梅状血管瘤) Strawherry Hemangiom 最常见占65%皮肤任何部位,以头面 部最多见。 病理属毛细血管增 参考文献: 病变多于生后或2-4周内出现,初为针尖大小红点,以后渐增大至数 教材 mm-10cm,呈桔红-鲜红、渐起杨梅状,2-4月增大最快,半岁如明显变慢 并逐渐静止。绝大多数姑生后数年内可逐渐自行消失。 毛细血管增生型一多位皮下,腮腺、乳房 海绵窦状扩张型-一可位于皮下,肌肉,内脏组织 表现为大小不一的软块,界线可不十分清楚,血管畸形者挤压可暂缩小或 消失,透过皮肤可呈浅兰色,缓慢增大,不会自行失。增生型者,软块均 匀,挤压不易缩小,生后数月内可迅速增大,有自行消退趋势。 3.混合性血管瘤mixed hemangioma20% 身体同一部位、皮肤存在毛细血管瘤同时皮下存在海绵状血管瘤。为 毛细血管增生,生后数月内增大迅速,可自行消退,肿瘤常较大,可累 及头面大部或整个肢体、躯干。 葡萄酒色斑 ort Stain)鲜红斑痣 为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表现为生后即存在的面颈部淡红斑,边界 清楚,面积随年龄增长与身体成比例增大,本身并无增大,色泽随年龄由 淡红-鲜红-紫兰色,加深至紫葡萄色故名。压之易退色,不能自消。 静脉扩张:皮下或深部组织不同程度及范围的小静脉,大静脉扩张、 曲张,随年龄加重。 如,先天性颈内V扩张,肢体静脉曲张。 6、蔓状血管瘤 由于曲.扩张的畸形静脉及动脉构成,瘤体及范围较大,可累及全肢 由于存 较多大小 静脉 扪之常有血管博动,皮温升高, 可闻及血管杂音。多于生后即见,渐加重,不能自愈
3 3 四、 临床表现 小儿血管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由于部位、类型、大小及发展时 期不同而表现出多样性,现介绍几种主要类型的表现。 1.毛细血管瘤(杨梅状血管瘤) Strawberry Hemangioma 最常见 占 65% 皮肤任何部位,以头面 部最多见。 病理 属毛细血管增生 病变多于生后或 2-4 周内出现,初为针尖大小红点,以后渐增大至数 mm-10cm,呈桔红-鲜红、渐起杨梅状,2-4 月增大最快,半岁如明显变慢 并逐渐静止。 绝大多数姑生后数年内可逐渐自行消失。 2、海绵状血管瘤 毛细血管增生型-多位皮下,腮腺、乳房 海绵窦状扩张型-可位于皮下,肌肉,内脏组织 表现为大小不一的软块,界线可不十分清楚,血管畸形者挤压可暂缩小或 消失,透过皮肤可呈浅兰色,缓慢增大,不会自行失。增生型者,软块均 匀,挤压不易缩小,生后数月内可迅速增大,有自行消退趋势。 3.混合性血管瘤 mixed hemangioma 20% 身体同一部位、皮肤存在毛细血管瘤同时皮下存在海绵状血管瘤。为 毛细血管增生,生后数月内增大迅速,可自行消退,肿瘤常较大,可累 及头面大部或整个肢体、躯干。 4、 葡萄酒色斑(Port-wine Stain)鲜红斑痣 为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表现为生后即存在的面颈部淡红斑,边界 清楚,面积随年龄增长与身体成比例增大,本身并无增大,色泽随年龄由 淡红-鲜红-紫兰色,加深至紫葡萄色故名。压之易退色,不能自消。 5、 静脉扩张:皮下或深部组织不同程度及范围的小静脉,大静脉扩张、 曲张,随年龄加重。 如,先天性颈内 V 扩张,肢体静脉曲张。 6、 蔓状血管瘤 由于曲.扩张的畸形静脉及动脉构成,瘤体及范围较大,可累及全肢 体,由于存在较多大小不一的动静脉瘘,扪之常有血管博动,皮温升高, 可闻及血管杂音。多于生后即见,渐加重,不能自愈。 理论大课讲 授形式 参考文献: 教材
4
44
五、并发症 理论大课讲 1、溃疡感染: 授形式 A、血管瘤生长快,表皮擦破感染、溃疡,遗留瘢痕 B、静脉曲张,皮肤营养障碍-溃疡经久不愈 2、 出血及消耗性凝血障碍 参考文献: 血管畸形破损出血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教材 大型血管瘤因瘤内血液滞留,消耗了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及凝血 因子Ⅱ、V、Ⅷ所致。多见于6月内的婴儿,表现为血管瘤突然 迅速增在、扩散,表面紫红、硬,似急性炎症状,易误诊P 下 3、器管功能障碍及美容损害 头面器管附近肿瘤,尤其是生长快,面积大者,常影响视力 听觉,呼吸,喂养,并可毁容。 面部Port-wine stain如伴有颅内脉络膜相同的病变可发生 癫痫及智力障碍,中风。称sturge-weber综合征. 4、其它 ①肝脏及其它大型血管瘤可致充血性心衰 ②广泛肢体V扩张可形成V石-硬节疼痛 肢体纤维化、骨化, 肢体骨骼发有畸形 ③肠道血管瘤一无痛性大量血便 鉴别诊断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不难,关键要分清血管瘤与血管畸形 辅助诊断:B超(彩多),穿刺,CT、 血管造影,放射性同位素等 血, ②外伤性血肿,不凝血 七、治疗:therapy 对血管瘤,绝大多数在生后数年内可自消,并不留后遗问题,因此,婴儿 杨梅状,混合性及部分海绵状,如面积不大,生长缓慢,或生长不明显, 尤其是已经处于消退期的病例,应首选观察 国内外大量资料证实,5岁前消退者占50-60%,7岁消退者达70-75% 9岁自消达90%,优于任何治疗:
5 5 五、 并发症 1、溃疡感染: A、血管瘤生长快,表皮擦破感染、溃疡,遗留瘢痕 B、 静脉曲张,皮肤营养障碍-溃疡经久不愈 2、 出血及消耗性凝血障碍 血管畸形破损出血 Kasabach-Merritt 综合征(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大型血管瘤因瘤内血液滞留,消耗了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及凝血 因子Ⅱ、Ⅴ、Ⅷ所致。多见于 6 月内的婴儿,表现为血管瘤突然 迅速增在、扩散,表面紫红、硬 ,似急性炎症状,易误诊"PT 下降" 3、器管功能障碍及美容损害 头面器管附近肿瘤,尤其是生长快,面积大者,常影响视力, 听觉,呼吸,喂养,并可毁容。 面部 Port-wine stain 如伴有颅内脉络膜相同的病变可发生 癫痫及智力障碍,中风。称 sturge-weber 综合征. 4、其它: ①肝脏及其它大型血管瘤可致充血性心衰 ②广泛肢体 V 扩张可形成 V 石-硬节疼痛, 肢体纤维化、骨化,肢体骨骼发育畸形 ③肠道血管瘤-无痛性大量血便 鉴别诊断六、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不难,关键要分清血管瘤与血管畸形 辅助诊断:B 超(彩多),穿刺,CT、 血管造影,放射性同位素等 ① 瘤伴出血,突然增大,穿刺为不凝 血,彩多囊块中无血流信号。 ②外伤性血肿,不凝血 七、 治疗:therapy 原则:控制血管瘤增长,促进消退,保护美容及器管功能 (一) 观察 等待自行消退(保守治疗) 对血管瘤,绝大多数在生后数年内可自消,并不留后遗问题,因此,婴儿 杨梅状,混合性及部分海绵状,如面积不大,生长缓慢,或生长不明显, 尤其是已经处于消退期的病例,应首选观察 国内外大量资料证实,5 岁前消退者占 50-60%,7 岁消退者达 70-75%, 9 岁自消达 90%,优于任何治疗; 理论大课讲 授形式 参考文献: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