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教案题目:先天性后外侧膈疝专业:临床医学(儿科专业方向五年制年级:2006级授课教师:潘征夏主任医师
1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教案 题目: 先天性后外侧膈疝
小儿外科教研室
2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理论大课教案2009年6月20日第(4)次课教学方法(大课)学时(1专业(五年制儿科方向班级(2006级)授课教师:潘征夏主任医师。授课题目:胸腹裂孔疝。本课目的:了解先天性隔疝的形成,掌握隔疝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本课重点: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外科处理原则。本课难点:病理改变本次课程采用教具及电化器材:采用POWERPOINT格式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及时间分配)分钟胸腹裂孔疝0分钟一、概述(定义、分类)(插入图片)5分钟二、胸腹裂孔疝的形成6分钟三、病理改变5四、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8分钟(临床表现4分钟4分钟()辅助检查(插入图片)五、诊断及鉴别诊断8分钟分钟六、治疗8思考题:1.胸腹裂孔疝的病理特点?2.新生儿胸腹裂孔的诊断要点?3.新生儿胸腹裂孔疝手术时机的选择?参考文献:1小儿外科学(第四版)卫生部规划教材。2、黄家驷主编:外科学。3、李正主编:实用小儿外科学
3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理论大课教案 2009 年 6 月 20 日 第(4)次课 教学方法(大课)学时 (1) 专业(五年制儿科方向 班级(2006 级) 授课教师:潘征夏 主任医师。 授课题目:胸腹裂孔疝。 本课目的:了解先天性膈疝的形成,掌握膈疝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及 治疗原则。 本课重点: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外科处理原则。 本课难点:病理改变。 本次课程采用教具及电化器材:采用 POWERPOINT 格式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及时间分配) 胸腹裂孔疝 4 0 分钟 一、概述(定义、分类)(插入图片) 5 分钟 二、胸腹裂孔疝的形成 6 分钟 三、病理改变 5 分钟 四、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8 分钟 ㈠ 临床表现 4 分钟 ㈡ 辅助检查(插入图片) 4 分钟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8 分钟 六、治疗 8 分钟 思考题: 1. 胸腹裂孔疝的病理特点? 2.新生儿胸腹裂孔疝的诊断要点? 3. 新生儿胸腹裂孔疝手术时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小儿外科学(第四版)卫生部规划教材。 2、黄家驷主编:外科学。 3、李正主编:实用小儿外科学
讲稿内备注容先天性后外侧隔疝(Congenital posterolateral diaphragmatic herina)一。 概述1、施诚1.先天性脯疝的定义:腹腔脏器通过横的薄弱或缺损之处而部分进仁主编:入胸腔所引起的疾病。发病率1/2200-5000,男:女=2:1,左侧小儿外85%以上。科学,第四版。2.先天性膈疝的分类2、黄家按解剖部位分:食道裂孔疝驷主编:食道旁疝外科学。胸骨旁疝3、李正胸腹裂孔疝主编:实(Bochdalek' s ForamenHernia):临床较常见,对小儿生理功能扰乱用小儿外科学。最为严重,每位儿科医生必须对该病有足够的认识。二。 胸腹裂孔疝的形成。横膈的发育胚胎第四周开始,约第九周完成。即将体腔分为胸腔及腹腔。心底下方为原始隔,分别向两侧生长发育且速度较快,两侧胸壁的胸腹膜形成继发隔,向中心生长且发育较慢,9周时原始隔与继发隔在横膈的后外侧融合。正常右侧较左侧先融合,若横隔中途发育停顿则会留下一个孔一胸腹裂孔。2.中肠的发育:胚胎6一10周时中肠发育最快,脐基底部形成的脐膨出内的消化道于10至11周时回纳入腹腔,使腹腔内压增加,如此时胸腹裂孔未闭合,则部分腹腔脏器必然疝入腹腔而形成隔疝。三、 病理特点1.横膈缺陷——胸腹裂孔。多见于左侧,左侧与右侧之比为4:1。疝入物可以是胃、脾、盲肠、结肠、小肠以及肝左叶。2.肺发育不良一—最重要的病理特点,也是危及该病病儿生存的根本因素,更是目前医学界试图解决的重要难题。胚胎9—11周间形成隔疝,使部分腹腔脏器进入胸腔,而这时支气管才开始发育,12周发育完成,肺的发育偏晚,16周基本发育完成,以
4 讲 稿 内 容 备 注 先天性后外侧膈疝 (Congenital posterolateral diaphragmatic herina) 一.概述 1. 先天性膈疝的定义:腹腔脏器通过横膈的薄弱或缺损之处而部分进 入胸腔所引起的疾病。发病率 1/2200-5000,男:女=2:1,左侧 85%以上。 2. 先天性膈疝的分类 按解剖部位分: 食道裂孔疝 食道旁疝 胸骨旁疝 胸腹裂孔疝 (Bochdalek’s Foramen Hernia):临床较常见,对小儿生理功能扰乱 最为严重,每位儿科医生必须对该病有足够的认识。 二.胸腹裂孔疝的形成 1. 横膈的发育 胚胎第四周开始,约第九周完成。即将体腔分为胸腔 及腹腔。心底下方为原始膈,分别向两侧生长发育且速度较快,两 侧胸壁的胸腹膜形成继发膈,向中心生长且发育较慢,9 周时原始 膈与继发膈在横膈的后外侧融合。正常右侧较左侧先融合,若横膈 中途发育停顿则会留下一个孔-胸腹裂孔。 2. 中肠的发育:胚胎 6—10 周时中肠发育最快,脐基底部形成的脐膨 出内的消化道于 10 至 11 周时回纳入腹腔,使腹腔内压增加,如此 时胸腹裂孔未闭合,则部分腹腔脏器必然疝入腹腔而形成膈疝。 三.病理特点 1. 横膈缺陷——胸腹裂孔。 多见于左侧,左侧与右侧之比为 4:1。疝入物可以是胃、脾、盲肠、 结肠、小肠以及肝左叶。 2. 肺发育不良——最重要的病理特点,也是危及该病病儿生存的根本 因素,更是目前医学界试图解决的重要难题。 胚胎 9—11 周间形成膈疝,使部分腹腔脏器进入胸腔,而这时支气管 才开始发育,12 周发育完成,肺的发育偏晚,16 周基本发育完成,以 1、施诚 仁主编: 小儿外 科学,第 四版。 2、黄家 驷主编: 外科学。 3、李正 主编:实 用小儿 外科学
后肺继续发育使肺泡数量增加,直到12岁才达成人水平。因此,隔疝必然影响支气管及肺的发育,隔疝越严重则肺发育不良越重。肺受压造成细支气管分级减少,管腔细小,肺泡数量减少,肺血管发育不良。健侧肺因纵隔移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肺受压3.出生后因呼吸和进食使腹内压增高,疝入物增多造成肺受压一一脏气体交换功能降低,故新生儿期有不同程度的缺氧。4.血流动力学改变一一右向左分流(受压)肺血管阻力1→右向左分流缺氧酸中毒肺动脉痤挛心肌缺氧死亡5.消化道畸形及功能障碍①肠旋转不良,约25%。胚胎10周时中肠正常旋转回纳入腹腔因隔肌缺损而进入胸腔,则影响正常的旋转。②肠闭锁、肠狭窄。胎儿时期膈疝嵌顿使消化道血供障碍或肠穿孔引起胎粪性腹膜炎。③疝嵌顿四。临床表现分型:危重型:绝大多数在新生儿期死亡。重型:50%的手术及生存的希望。轻型:多在婴幼儿或儿童期发现。1.呼吸系统症状:气急、呼吸困难,危重型呼吸极度困难,全身发,很快死亡。轻型在婴幼儿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2.消化道症状:通常为轻型:消化不良,间歇性呕吐,合并肠旋转不良则为十二指肠梗阻,若肠管嵌顿会出现腹痛,血便,肠梗阻症状。。3.体征:腹部癌塌或舟状腹,胸部叩浊或有肠鸣音。4.生长发育迟缓:不同程度缺氧、消化不良、反复呼吸道感染。五.诊断根据临床表现:新生儿一旦出生第一声哭叫即出现呼吸困难及发细,除外先心病,应想到本病。n
5 后肺继续发育使肺泡数量增加,直到 12 岁才达成人水平。因此,膈疝 必然影响支气管及肺的发育,膈疝越严重则肺发育不良越重。 肺受压造成细支气管分级减少,管腔细小,肺泡数量减少,肺血管 发育不良。健侧肺因纵隔移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 肺受压 出生后因呼吸和进食使腹内压增高,疝入物增多造成肺受压——肺 气体交换功能降低,故新生儿期有不同程度的缺氧。 4. 血流动力学改变——右向左分流 (受压)肺血管阻力↑ →右向左分流 缺氧酸中毒 肺动脉痉挛 心肌缺氧 死亡 5. 消化道畸形及功能障碍 ① 肠旋转不良,约 25%。胚胎 10 周时中肠正常旋转回纳入腹腔因 膈肌缺损而进入胸腔,则影响正常的旋转。 ② 肠闭锁、肠狭窄。胎儿时期膈疝嵌顿使消化道血供障碍或肠穿 孔引起胎粪性腹膜炎。 ③ 疝嵌顿 四.临床表现 分型:危重型;绝大多数在新生儿期死亡。 重型:50%的手术及生存的希望。 轻型:多在婴幼儿或儿童期发现。 1. 呼吸系统症状:气急、呼吸困难,危重型呼吸极度困难,全身发绀, 很快死亡。轻型在婴幼儿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 2. 消化道症状:通常为轻型:消化不良,间歇性呕吐,合并肠旋转不 良则为十二指肠梗阻,若肠管嵌顿会出现腹痛,血便,肠梗阻症状。 3. 体征:腹部瘪塌或舟状腹,胸部叩浊或有肠鸣音。 4. 生长发育迟缓:不同程度缺氧、消化不良、反复呼吸道感染。 五.诊断 1. 根据临床表现:新生儿一旦出生第一声哭叫即出现呼吸困难及发 绀,除外先心病,应想到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