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小儿外科教研室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教案(讲稿本)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题目:。专业:临床医学(凉山儿科专科)年级:2008级授课教师:李明 教授小儿外科教研室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小儿外科教研室 1 1 题目: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小儿外科教研室2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理论大课教案第(8)次(学方法(大课)学时(1)专业(凉山儿科专科)班级(2008级)授课教师:李明教授授课题目: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本课目的:掌握马蹄内翻足病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本课重点:病理改变、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本课难点:病理改变、鉴别诊断本次课程采用教具及电化器材:采用POWERPOINT格式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及时间分配)分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40、概述(定义分钟三、病因3分钟三、病理改变及分类分钟5四、临床表现分钟五、诊断分钟分钟六、鉴别诊断8分钟七、治疗1八、术后并发症分钟思考题:1.关于CCF 病有哪些学说?2.CCF病理改变主要有哪些?3.>6月CCF婴儿期和<6月儿童主要有哪些?4。>6月和<6月CCF治疗原则、方法有何不同?5.CCF 的鉴别诊断应考虑哪些疾病?6.手术治疗CCF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有哪些?参考文献: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小儿外科教研室 2 2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理论大课教案 第(8)次课 教学方法(大课) 学时 (1) 专业( ) 班级(2008 级) 授课教师:李明教授 授课题目: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本课目的:掌握马蹄内翻足病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本课重点:病理改变、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本课难点:病理改变、鉴别诊断 本次课程采用教具及电化器材:采用 POWERPOINT 格式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及时间分配)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40 分钟 一、概述(定义) 2 分钟 二、病因 3 分钟 三、病理改变及分类 5 分钟 四、临床表现 5 分钟 五、诊断 8 分钟 六、鉴别诊断 8 分钟 七、治疗 7 分钟 八、术后并发症 2 分钟 思考题: 1. 关于 CCF 病有哪些学说? 2. CCF 病理改变主要有哪些? 3. ﹥6 月 CCF 婴儿期和﹤6 月儿童主要有哪些? 4. ﹥6 月和﹤6 月 CCF 治疗原则、方法有何不同? 5.CCF 的鉴别诊断应考虑哪些疾病? 6.手术治疗 CCF 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有哪些? 参考文献: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小儿外科教研室01、小儿外科学教材(第四版)卫生部规划教材.2、小儿骨科学.贾卫斗主编3、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美JS.TERRY CANALE主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教学讲稿参考文献1、小儿外科学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教材(第四(Congential Clubfoot) 简称CCF版)卫生部规划教材。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o2、小儿骨科(图示)学,贾卫斗一、概述主编CCF是儿童骨科三大先天性畸形之3、坎贝尔骨科手术学发病率:1%;男:女=5:1【美JS.TERRY双侧〉单侧。CANALE主编合并其他畸形:DDH、CMT、多指、多趾二、病因:为多因素造成。(一)遗传学说:人群发病率1%,第一代中有CCF,后代发病率为2.9%,高出正常29倍,同代亲属中各39%发病;染色体6、11、18、位基因突变,可能为致病基因。(二)神经肌肉病变(目前研究的重点)Handelsman(1982)发现排肠肌有去神经肌肉变化,小腿肌菱缩。吉士俊发现78.25%CCF合并有腰骶裂,肛门直肠测压异常。神经纤维及运动终板退变和再生占43-55%,肌纤维超微结构有改变。(三)基因突变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调控肢体胚芽的形成(四)纤维组织挛缩跖筋膜,关节囊韧带,跟腱挛缩。(五)血管发育异常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小儿外科教研室 3 3 1、小儿外科学教材(第四版)卫生部规划教材. 2、小儿骨科学. 贾卫斗主编 3、坎贝尔骨科手术学. [美]S.TERRY CANALE 主 编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教学讲稿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Congential Clubfoot)简称CCF or 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 (图示) 一、概述 CCF是儿童骨科三大先天性畸形之一 发病率:1‰ ; 男:女 =5:1 双侧 > 单侧。 合并其他畸形: DDH 、 CMT 、多指、多趾 二、病因:为多因素造成。 (一)遗传学说:人群发病率1‰,第一代中有CCF, 后代发病率为2.9%,高出正常29倍,同代亲属中各39% 发病;染色体6、11、18、位基因突变,可能为致病基 因。 (二)神经肌肉病变(目前研究的重点) Handelsman(1982)发现腓肠肌有去神经肌肉变化,小 腿肌萎缩。吉士俊发现78.25% CCF合并有腰骶裂, 肛门 直肠测压异常。神经纤维及运动终板退变和再生占 43-55%,肌纤维超微结构有改变。 (三)基因突变 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调控肢体胚芽的形成 (四)纤维组织挛缩 跖筋膜,关节囊韧带,跟腱挛缩。 (五)血管发育异常 参考文献: 1、小儿外科学 教材(第四 版)卫生部 规划教材. 2、小儿骨科 学. 贾卫斗 主编 3、坎贝尔骨科 手术学 . [ 美 ]S.TERRY CANALE 主编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小儿外科教研室4(血管发育不良、部分阻塞或缺如、导致缺血缺氧,影响肢芽形成及足的发育)(六)区域性生长紊乱缺氧、羊水早破、机械压迫。(七)胎儿宫内发育阻滞小子宫,压力增高。(八)胚胎期骨骼发育异常主要是距骨、跟骨、舟骨,形态异常(1951年英国学者做出鸡的爪形足动物模型)三、病理及分类(重点掌握)(图示)(一)病理改变1.骨骼变形:以站立、行走更为明显(1)距骨talus:旋转、脱位,距骨头向内弯曲。(2)跟骨calcaneus:外侧变大,内侧小,跟骨向内弯曲。(3)舟骨scaphoideum:头变形、受压后不规则,呈楔型。(4)般骨Cuboid:外侧大,内侧小,呈不规则型。2.软组织挛缩以内侧韧带及筋膜挛缩为主。3.肌肉、神经异常:(1)肌肉萎缩明显(2)神经末梢纤维数量减少,神经纤维与肌纤维比例减少。(3)神经电生理异常,传导减慢、消失。插入图示:(二)分类按病因学临床上分为3类1.姿势性马蹄内翻足柔软,由于怀孕后期宫内胎位所致,经系列石膏矫形,畸形很快纠正。2.特发性马蹄内翻足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小儿外科教研室 4 4 (血管发育不良、部分阻塞或缺如、导致缺血缺氧,影 响肢芽形成及足的发育) (六)区域性生长紊乱 缺氧、羊水早破、机械压迫。 (七)胎儿宫内发育阻滞 小子宫,压力增高。 (八)胚胎期骨骼发育异常 主要是距骨、跟 骨、舟骨,形态异常 ( 1951年英国学者做出鸡的爪形足动物模型) 三、病理及分类 (重点掌握)(图示) (一)病理改变 1.骨骼变形:以站立、行走更为明显 ⑴距骨talus:旋转、脱位,距骨头向内弯曲。 ⑵跟骨calcaneus:外侧变大,内侧小,跟骨向内弯 曲。 ⑶舟骨scaphoideum:头变形、受压后不规则,呈楔 型。 ⑷骰骨Cuboid:外侧大,内侧小,呈不规则型。 2.软组织挛缩 以内侧韧带及筋膜挛缩为主。 3.肌肉、神经异常: ⑴肌肉萎缩明显。 ⑵神经末梢纤维数量减少,神经纤维与肌纤维比 例减少。 ⑶神经电生理异常,传导减慢、消失。 插入图示: (二)分类 按病因学临床上分为3类 1.姿势性马蹄内翻足 柔软,由于怀孕后期宫内胎位所致,经系列石 膏矫形,畸形很快纠正。 2.特发性马蹄内翻足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小儿外科教研室5僵硬程度中等,为多种因素协同所致。3.畸形性马蹄内翻足常伴有关节挛缩、脊髓脊膜膨出和其他全身性疾病,僵硬严重,治疗很难。四、临床表现:(分两型)四大特点(图示)前足下垂(踝关节跖屈)。前足内收。前足内旋(足内翻)。小腿内旋、肌肉明显萎缩、肌力正常。(一)从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分为2类1.僵硬型严重而固定,呈明显马蹄、内翻、内收畸形,多为双侧。2.松软型畸形程度较轻,足校,皮肤、肌腱均不等,可用手法矫正。(二)临床分型Dimglio分型分型发病率松软型20%松软+僵硬松软>50%35%松软+僵硬僵硬>50%33%僵硬型12%Dimeglio评分标准分型评分松软型0—5分松软+僵硬5—10分松软+僵硬10—15分僵硬型15—20分五、诊断diagnosis根据生后有典型的足畸形,关节稳定并可以随年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小儿外科教研室 5 5 僵硬程度中等,为多种因素协同所致。 3.畸形性马蹄内翻足 常伴有关节挛缩、脊髓脊膜膨出和其他全身性 疾病,僵硬严重,治疗很难。 四、临床表现:(分两型)四大特点(图示) 前足下垂(踝关节跖屈)。 前足内收。 前足内旋(足内翻)。 小腿内旋、肌肉明显萎缩、肌力正常。 (一)从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分为2类 1.僵硬型 严重而固定,呈明显马蹄、内翻、内收畸形,多 为双侧。 2.松软型 畸形程度较轻,足校,皮肤、肌腱均不等,可用 手法矫正。 (二)临床分型 Dimglio分型 分 型 发病率 松软型 20% 松软+僵硬 松软>50% 35% 松软+僵硬 僵硬>50% 33% 僵硬型 12% Dimeglio评分标准 分 型 评 分 松软型 0—5分 松软+僵硬 5—10分 松软+僵硬 10—15分 僵硬型 15—20分 五、诊断diagnosis 根据生后有典型的足畸形,关节稳定并可以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