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儿外教研室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教案题目: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原则专业:临床医学(儿科专业方向五年制)年级:2006级授课教师:主任医师潘征夏小儿外科教研室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儿外教研室 1 1 题目: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原则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儿外教研室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理论大课教案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儿外教研室 2 2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理论大课教案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儿外教研室32009年6月20日第(3)次课教学方法(大课)学时(1)专业(五年制儿科方向班级(2006级)授课教师:潘征夏主任医师,副教授。授课题目: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原则。本课目的:了解和掌握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及外科治疗原则。本课重点:掌握几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原则本课难点:常见先心病的手术时机的选择。本次课程采用教具及电化器材:采用POWERPOINT格式,心脏模型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及时间分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原则40分钟、概述(定义、病因、发病率、治疗意义)(插入图片)分钟5分钟二、 CHD 的分类3巨、CHD的主要手术方式5分钟3分钟(介入治疗(插入图片)2分钟()手术治疗(插入图片)分钟四、常见 CHD的治疗原则22()动脉导管未闭(PDA)6分钟(室间隔缺损(VSD)8分钟分钟日法乐氏四联症(TOF)8五、CHD的治疗进展5分钟思考题:1.先心病治疗的意义。2.室缺的手术时机的选择。3.法洛式四联症根治手术的适应症参考文献:1小儿外科学(第四版)卫生部规划教材2.小儿心脏外科学,丁文祥主编。3.胸心外科学,第六版,石应康主编。讲稿内容备注3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儿外教研室 3 3 讲 稿 内 容 备 注 2009 年 6 月 20 日第(3)次课 教学方法(大课)学时 (1) 专业(五年制儿科方向 班级(2006 级) 授课教师: 潘征夏 主任医师,副教授。 授课题目: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原则。 本课目的:了解和掌握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及外科治疗原则。 本课重点:掌握几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原则 。 本课难点:常见先心病的手术时机的选择。 本次课程采用教具及电化器材:采用 POWERPOINT 格式,心脏模型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及时间分配)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原则 40 分钟 一、概述(定义、病因、发病率、治疗意义)(插入图片) 5 分钟 二、CHD 的分类 3 分钟 三、CHD 的主要手术方式 5 分钟 ㈠ 介入治疗(插入图片) 3 分钟 ㈡ 手术治疗(插入图片) 2 分钟 四、常见 CHD 的治疗原则 22 分钟 ㈠ 动脉导管未闭(PDA) 6 分钟 ㈡ 室间隔缺损(VSD) 8 分钟 ㈢ 法乐氏四联症(TOF) 8 分钟 五、CHD 的治疗进展 5 分钟 思考题: 1.先心病治疗的意义。 2.室缺的手术时机的选择。 3.法洛式四联症根治手术的适应症。 参考文献: 1 小儿外科学(第四版)卫生部规划教材. 2. 小儿心脏外科学,丁文祥主编。 3.胸心外科学,第六版,石应康主编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儿外教研室4(参考文献、授课形式)理论大课讲授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疗原则形式胸心外科 潘征夏一。概述参考文献:1.定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congenital cardiac-vasculardefect)是指胚1、小儿外科胎早期心脏及大血管的发育受到某些因素干扰而出现发育停止或学,第四异常发育所致的心脏血管畸形。简称先心病(CHD)。2、小儿心脏2.病因:(详细内容由内科相关课程讲述)。总的来说系染色体上某外科学,丁个基因或部分基因的突变而导致心脏的发育畸形,引起基因突变文祥主编。可能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有害环境和某些化学药品有关。这3、胸心外科里着重强调妊娠早期(前3月)母体病毒感染致胎儿病毒感染,学,第六版,石应康从而影响心脏正常发育而引起先心病是一常见的病因。因此,妊主编。娠早期应严防病毒性感冒,以减少先心病的发生。3.先心病治疗的意义1)发病率6~8%。2000年全国出生缺陷调查报告统计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发病率排名第二位。若按“十五”规划我国人口出生率达到1.4%,按目前我国13亿人口计算,每年出生的新生婴儿中先心病患儿占14余万。重庆市3000万人,每年净增先心病3000人。*2)自然转归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50%将于5岁内死亡。而存活下来的50%大部分不能够生存到成年。(少部分存活者既是幸运者又是不幸者。举例说明1、2)*3)治疗效果目前95%以上的CHD均可进行手术治疗,总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附先心病发病率表)结语:高发病率、预后险恶、良好的治疗效果。作为一名白医天使,有责任和义务去挽救那些排彻于生命线边缘的幼小生命。二、先心病的分类1.按解部位分(通常分类方法)A.大血管畸形 PDA PTATGA CoA TAPVD4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儿外教研室 4 4 (参考文献、 授课形式)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疗原则 胸心外科 潘征夏 一. 概述 1. 定义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congenital cardiac-vascular defect)是指胚 胎早期心脏及大血管的发育受到某些因素干扰而出现发育停止或 异常发育所致的心脏血管畸形。简称先心病(CHD)。 2. 病因:(详细内容由内科相关课程讲述)。总的来说系染色体上某 个基因或部分基因的突变而导致心脏的发育畸形,引起基因突变 可能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有害环境和某些化学药品有关。这 里着重强调妊娠早期(前 3 月)母体病毒感染致胎儿病毒感染, 从而影响心脏正常发育而引起先心病是一常见的病因。因此,妊 娠早期应严防病毒性感冒,以减少先心病的发生。 3. 先心病治疗的意义 4. 1)发病率 6~8‰。2000 年全国出生缺陷调查报告统计先天性心 血管畸形发病率排名第二位。若按“十五”规划我国人口出生率 达到 1.4%,按目前我国 13 亿人口计算,每年出生的新生婴儿中 先心病患儿占 14 余万。重庆市 3000 万人,每年净增先心病 3000 人。 5. *2)自然转归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 50%将于 5 岁内死亡。而 存活下来的 50%大部分不能够生存到成年。(少部分存活者既是 幸运者又是不幸者。举例说明 1、2) 6. *3)治疗效果 目前 95%以上的 CHD 均可进行手术治疗,总的治 疗效果令人满意。(附先心病发病率表) 7. 结语:高发病率、预后险恶、良好的治疗效果。作为一名白医天 使,有责任和义务去挽救那些徘徊于生命线边缘的幼小生命。 二、先心病的分类 比 1.按解剖部位分(通常分类方法) 8. A.大血管畸形 PDA PTA TGA CoA TAPVD 理论大课讲授 形式 参考文献: 1、小儿外科 学,第 四 版。 2、小儿心脏 外科学,丁 文祥主编。 3、胸心外科 学,第六 版,石应康 主编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儿外教研室 B.心脏间隔发育畸形ASD VSD此畸形均造成心内左向右分 流,VSD分流更为严重,均可造成PH,晚期则形成双向分流。 C,瓣膜发有畸形PS AV MV TV D.复合畸形TOF 2.按有无紫绀分 A.非紫绀型血流动力血以左向右分流为主 B.紫绀型血流动力血以右向左分流为主 三、CHD的治疗手段 1心外手术主要局限于心外的血管畸形,如PDA CoA以及部 分姑息手术。 2CPB下心内直手术占绝大多数。 (1)心内手术的必要条件—一体外循环 所谓体外循环就是将体内未氧合的静脉血引出体外,通过人工肺进 行氧合之后,再经人工心泵灌入到动脉系统供应组织器官的过程。 它包括了人工肺、人工心泵、管道系统、血液过滤系统、血温调节系 统、血液过滤系统、监测系统等。 目前心内直视手术均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其目的是使心脏手术 能得到一个相对无血的手术视野。 (2)建立体外循环的条件 ā、血液肝素化:必须首先在血液注入适量的肝素,使血液不凝固, 利于体外循环,通常2一4mgkg。 b、血液稀释:血液稀释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血液粘稠度,利于各器 官和组织微循环的灌注,其次是减少血球间的碰撞而降低血球的 破坏,目前我们主张稀释到25%左右,也有主张30%,利于体外 循环期间的脑保护。 ©、低温麻醉:低温主要是降低机体的代谢率,降低耗氧量,从而 减轻组织损害,达到保护的目的。低温分为浅低温:30一32℃, 中低温:25-30℃,深低温:10-25℃。 单纯的ASD VSD常常采用浅到中低温,复杂手术通常采用深低 温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儿外教研室 5 5 9. B.心脏间隔发育畸形 ASD VSD 此畸形均造成心内左向右分 流,VSD 分流更为严重,均可造成 PH,晚期则形成双向分流。 10. C.瓣膜发育畸形 PS AV MV TV 11. D.复合畸形 TOF 2.按有无紫绀分 12. A.非紫绀型 血流动力血以左向右分流为主 13. B. 紫绀型 血流动力血以右向左分流为主 三、CHD 的治疗手段 14. 1 心外手术 主要局限于心外的血管畸形, 如 PDA CoA 以及部 分姑息手术。 15. 2 CPB 下心内直手术 占绝大多数。 16. (1)心内手术的必要条件——体外循环 所谓体外循环就是将体内未氧合的静脉血引出体外,通过人工肺进 行氧合之后,再经人工心泵灌入到动脉系统供应组织器官的过程。 它包括了人工肺、人工心泵、管道系统、血液过滤系统、血温调节系 统、血液过滤系统、监测系统等。 17. 目前心内直视手术均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其目的是使心脏手术 能得到一个相对无血的手术视野。 18. (2)建立体外循环的条件 19. a、血液肝素化:必须首先在血液注入适量的肝素,使血液不凝固, 利于体外循环,通常 2—4mg/kg。 20. b、血液稀释:血液稀释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血液粘稠度,利于各器 官和组织微循环的灌注,其次是减少血球间的碰撞而降低血球的 破坏,目前我们主张稀释到 25%左右,也有主张 30%,利于体外 循环期间的脑保护。 21. c、低温麻醉:低温主要是降低机体的代谢率,降低耗氧量,从而 减轻组织损害,达到保护的目的。低温分为浅低温:30—32℃, 中低温:25—30℃, 深低温:10—25℃。 22. 单纯的 ASD VSD 常常采用浅到中低温,复杂手术通常采用深低 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