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第三、四题为选考 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 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 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 目涂黑 第丨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理性精神在北中国节节胜利,从孔子到荀子,从名家到法家,从铜器到建 筑,从诗歌到散文,都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礼仪旧制的时候,南中国由 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存,依旧强有力地保持和发展着远古传 统,依然弥漫在奇异想象和炽烈情感的图腾—神话世界之中,表现在文学领域 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 儒家在北中国把远古传统和神话、巫术逐一理性化,把神人化,把奇异传说 化为君臣父子的世间秩序,例如黄帝四面脸被解释为派四个大臣去治四方”,黄 帝活三百年说成是三百年的影响等等。在被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已看不见“怪 力乱神ˇ的踪迹,然而这种踪迹却非常活泼地保存在以屈原为代表的南国文化中。 《窝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 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满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第三、四题为选考 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 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 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 目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理性精神在北中国节节胜利,从孔子到荀子,从名家到法家,从铜器到建 筑,从诗歌到散文,都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礼仪旧制的时候,南中国由 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存,依旧强有力地保持和发展着远古传 统,依然弥漫在奇异想象和炽烈情感的图腾——神话世界之中,表现在文学领域 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 儒家在北中国把远古传统和神话、巫术逐一理性化,把神人化,把奇异传说 化为君臣父子的世间秩序,例如黄帝四面脸被解释为派四个大臣去“治四方”,黄 帝活三百年说成是三百年的影响等等。在被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已看不见“怪 力乱神”的踪迹,然而这种踪迹却非常活泼地保存在以屈原为代表的南国文化中。 《离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 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满
地融成有机整体,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光辉起点 《天问》是保留远古神话传统最多而又系统的文学篇章,它表现了当时时代 意识因理性的觉醒正在由神话向历史过渡。《离骚》《天问》《九歌》《九辩》构成 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实质上它们是楚地原始祭神歌舞的延 续。王夫之解释《九辩》说:‘辯,犹遍也,效夏启九辩之名,可以被之管弦, 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这段话点明 了几个关键问题∶楚辞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可歌可舞,想象丰富奇异, 尚未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不像诗教之类有那么多的道德规范和理智约束, 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 汉文化就是楚文化,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刘汉王朝基本上 承袭了秦代体制,但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汉起 于楚,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西汉宫廷中始终是 楚声作主导,不同于先秦北国。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与它相辅 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后世文学艺术从中汲取很多营养。与《诗经》 或先秦散文不同汉代艺术和人们观念中弥漫的恰恰是从远古传留下来的种种神 话和故事。从世上庙堂到地下宫殿,从南方的马王堆帛画到北国的卜干秋墓室, 它们都属于充满幻想、巫术的观念,把远古传统的原始活力和野性充分地保存和 延续下来。西汉经历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ˆ的变革后,以儒学为标志、 以历史经验为内容的先秦理性精神日渐侵入文艺领域和人们的观念中,逐渐融成 南北文化的混同合作。楚地的神话幻想与北囯的历史故事,儒学宣扬的道德节操 与道家传播的荒忽之谈,并行不悖地岀现在人们意识观念和艺术世界中。人世 历史和现实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这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结果。但是,蕴藏着
地融成有机整体,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光辉起点。 《天问》是保留远古神话传统最多而又系统的文学篇章,它表现了当时时代 意识因理性的觉醒正在由神话向历史过渡。《离骚》《天问》《九歌》《九辩》构成 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实质上它们是楚地原始祭神歌舞的延 续。王夫之解释《九辩》说:“辩,犹遍也,效夏启九辩之名,可以被之管弦, 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这段话点明 了几个关键问题:楚辞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可歌可舞,想象丰富奇异, 尚未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不像“诗教”之类有那么多的道德规范和理智约束, 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 汉文化就是楚文化,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刘汉王朝基本上 承袭了秦代体制,但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汉起 于楚,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西汉宫廷中始终是 楚声作主导,不同于先秦北国。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与它相辅 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后世文学艺术从中汲取很多营养。与《诗经》 或先秦散文不同,汉代艺术和人们观念中弥漫的恰恰是从远古传留下来的种种神 话和故事。从世上庙堂到地下宫殿,从南方的马王堆帛画到北国的卜千秋墓室, 它们都属于充满幻想、巫术的观念,把远古传统的原始活力和野性充分地保存和 延续下来。西汉经历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变革后,以儒学为标志、 以历史经验为内容的先秦理性精神日渐侵入文艺领域和人们的观念中,逐渐融成 南北文化的混同合作。楚地的神话幻想与北国的历史故事,儒学宣扬的道德节操 与道家传播的荒忽之谈,并行不悖地出现在人们意识观念和艺术世界中。人世、 历史和现实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这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结果。但是,蕴藏着
原始活力的传统浪漫幻想,始终没有离开汉代艺术,它们是楚汉艺术的灵魂。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在物质生活方面还是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北方都逐渐突破礼仪旧制,理性精神 也逐步战胜巫术宗教 B.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的保留和残存,中国南方始终弥漫在神话世界中,以屈原为代 表的楚文化就是其在文学领域的表现。 C.把黄帝四面脸解释为派四个大臣治理四方,孔子删除《诗经》中“怪力乱神”的踪迹 这体现了儒家关注现实、重视社会秩序的精神 D.开创了中国抒情诗光辉起点的《离骚》,既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浪漫想象,又 有深沉理性觉醒时个体人格的体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天问》系统地保留了远古神话传统,是楚地原始的祭神歌舞的延续,是理性觉醒的 时代意识从神话向历史的过渡。 B.因为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地,汉起于楚,所以西汉文化艺术 领域的楚地色彩浓烈而醇厚 C.西汉艺术的作品大多以远古的神话故事为内容,南方的马王堆帛画就充分地保存并延 续了这样的远古传统 D.西汉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世、历史和现实逐渐取代了充满远古 传统的原始神话,占据重要位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理性精神和楚汉浪漫主义精神二者相辅相成,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艺术传统,都 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B.王夫之认为楚辞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是汉代赋体文学之宗,这一看法极大地 影响了后世楚辞的研究。 C.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变革后,人们的观念受先秦理性精神的影响,文 化艺术领域也有了变化 D.尽管神话幻想与历史故事、儒学与道家并行不悖地出现在人们意识观念和艺术世界 中,但楚汉艺术的核心始终没有脱离传统浪漫幻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 殿中侍御史。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 事,格不下。其后盜起,人服其先见 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 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
原始活力的传统浪漫幻想,始终没有离开汉代艺术,它们是楚汉艺术的灵魂。 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论是在物质生活方面还是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北方都逐渐突破礼仪旧制,理性精神 也逐步战胜巫术宗教。 B. 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的保留和残存,中国南方始终弥漫在神话世界中,以屈原为代 表的楚文化就是其在文学领域的表现。 C. 把黄帝四面脸解释为派四个大臣治理四方,孔子删除《诗经》中“怪力乱神” 的踪迹, 这体现了儒家关注现实、重视社会秩序的精神。 D. 开创了中国抒情诗光辉起点的《离骚》,既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浪漫想象,又 有深沉理性觉醒时个体人格的体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天问》系统地保留了远古神话传统,是楚地原始的祭神歌舞的延续,是理性觉醒的 时代意识从神话向历史的过渡。 B.因为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地,汉起于楚,所以西汉文化艺术 领域的楚地色彩浓烈而醇厚。 C.西汉艺术的作品大多以远古的神话故事为内容,南方的马王堆帛画就充分地保存并延 续了这样的远古传统。 D.西汉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世、历史和现实逐渐取代了充满远古 传统的原始神话,占据重要位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秦理性精神和楚汉浪漫主义精神二者相辅相成,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艺术传统,都 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B.王夫之认为楚辞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是汉代赋体文学之宗,这一看法极大地 影响了后世楚辞的研究。 C.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变革后,人们的观念受先秦理性精神的影响,文 化艺术领域也有了变化。 D.尽管神话幻想与历史故事、儒学与道家并行不悖地出现在人们意识观念和艺术世界 中,但楚汉艺术的核心始终没有脱离传统浪漫幻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 殿中侍御史。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 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 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
舍,则非其职矣。ˆ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咕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毎 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 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 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末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日:“正言碎朕衣 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 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 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 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遺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 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 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 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 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ˇ黼闻而衔之。 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 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①辟雍:太学名。②宦寺:宦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虞:预料 B.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曹:一类人 C.安得此不详语 详:详细 D.黼闻而衔之 衔:怀恨
舍,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 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 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 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 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 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 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 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 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 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 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 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 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 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①辟雍:太学名。 ②宦寺:宦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虞:预料 B.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曹:一类人 C.安得此不详语 详:详细 D.黼闻而衔之 衔:怀恨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曰:“宁饿死。 ⑥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 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其他官员对童贯等人的行为不敢指责,陈禾却大胆弹劾。他认为自己所处职位有进 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自己的本职了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陈禾激怒了 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D.陈禾遇赦,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州。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丧结束,担 任秀州知州。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5分) 译文: (2)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 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 是离人泪。 [注]①谩:徒然、空自 8.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 (5分)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曰:“宁饿死。” ⑥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 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B.其他官员对童贯等人的行为不敢指责,陈禾却大胆弹劾。他认为自己所处职位有进 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自己的本职了。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陈禾激怒了 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D.陈禾遇赦,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州。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丧结束,担 任秀州知州。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青 玉 案 曹 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 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 是离人泪。 [注] ①谩:徒然、空自。 8.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