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钭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一(第1-2单元)。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移动支付、网购、共享单车……这些凭借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手段产生 的新鲜事物,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吸粉”,正在悄然改变你我生活,成为展现 中国企业强大创新活力的亮丽新名片。这些让国人自豪的产品,只是中国企业在 新技术领域善于开拓创新的一个缩影。 ②第11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正在中国大连举行,主题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 现包容性增长”。在这一次工业革命中,积聚了强大的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的中 国,正在展现不同以往的矫健身姿。 ③当下,以智能化为核心的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席卷而来 改变着人类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国曾错失前几次工业革命发展的契机,深刻体 会到技术落后、创新不足、工业体系残缺之痛。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为中国 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以创新引领发展,实现弯道超车,中国正努力扮演着新 的重要角色。 ④无论是科技进步还是社会繁荣,无论是寻找新增长点还是应对危机,都必须依 靠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各个层面。在此背景下,中国深入实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十”、“中国制造 2025”,无疑将为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正能量 ⑤在传统制造领域,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取得长足进 展,一大批传统制造业企业实现华丽转身;在数字经济领域,以华为、中兴等中 国企业已跻身这轮浪潮的市场引领者行列;在互联网经济领域,百度、阿里巴巴、 腾讯企业等在国际舞台上群星闪耀。 ⑥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步履维艰、保护主义和内顾倾向抬头的当下,中国始终坚 持开放共赢的原则,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中国巨大的市场,对各 国企业家有着强大吸引力。随着全球市场流动性增强,中国的市场和资本优势将 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进一步体现 ⑦与世界握手,世界就在手中。如今,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战略合作,实现优势 互补、市场互补,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目光盯在中国身上。正如世界经济论坛创始 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说,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到来,中国凭借开放创新, 正在成为新一波经济活动和技术创新浪潮的“弄潮儿” ⑧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澎湃浪潮,锐意创新的中国 不会再错过这个革新求变的大时代,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必 将更加亮丽。 (摘编自《新华时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角色更亮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是有了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手段,移动支付、网购、共享单车才得以 出现
河北省张家口市 2017-2018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钭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一(第 1-2 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移动支付、网购、共享单车……这些凭借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手段产生 的新鲜事物,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吸粉”,正在悄然改变你我生活,成为展现 中国企业强大创新活力的亮丽新名片。这些让国人自豪的产品,只是中国企业在 新技术领域善于开拓创新的一个缩影。 ②第 11 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正在中国大连举行,主题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 现包容性增长”。在这一次工业革命中,积聚了强大的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的中 国,正在展现不同以往的矫健身姿。 ③当下,以智能化为核心的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席卷而来, 改变着人类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国曾错失前几次工业革命发展的契机,深刻体 会到技术落后、创新不足、工业体系残缺之痛。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为中国 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以创新引领发展,实现弯道超车,中国正努力扮演着新 的重要角色。 ④无论是科技进步还是社会繁荣,无论是寻找新增长点还是应对危机,都必须依 靠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各个层面。在此背景下,中国深入实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 2025”,无疑将为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正能量。 ⑤在传统制造领域,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 2025》的主攻方向,取得长足进 展,一大批传统制造业企业实现华丽转身;在数字经济领域,以华为、中兴等中 国企业已跻身这轮浪潮的市场引领者行列;在互联网经济领域,百度、阿里巴巴、 腾讯企业等在国际舞台上群星闪耀。 ⑥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步履维艰、保护主义和内顾倾向抬头的当下,中国始终坚 持开放共赢的原则,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中国巨大的市场,对各 国企业家有着强大吸引力。随着全球市场流动性增强,中国的市场和资本优势将 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进一步体现。 ⑦与世界握手,世界就在手中。如今,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战略合作,实现优势 互补、市场互补,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目光盯在中国身上。正如世界经济论坛创始 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说,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到来,中国凭借开放创新, 正在成为新一波经济活动和技术创新浪潮的“弄潮儿”。 ⑧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澎湃浪潮,锐意创新的中国 不会再错过这个革新求变的大时代,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必 将更加亮丽。 (摘编自《新华时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角色更亮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正是有了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手段,移动支付、网购、共享单车才得以 出现
B.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凭借着强大的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走在世界的前 列 C.如果没有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就无法体会到技术落后、创新不足、工业体系 残缺之痛。 D.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中国提供了机遇,如果以创新引领发展,就能实现弯道超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③段以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发展的重要 意义 B.文章第⑤段采用了例证法,列举了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表 现 C.文章第⑦段引用了克劳斯·施瓦布的话,意在证明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到来 D.文章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的表现为内容,论证了“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 强”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唯有依靠创新,才能实现科技进步与社会繁荣,才能找出新增长点与应对危机。 B.“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都将为第四次工业 革命贡献力量 C.中国具有市场和资本优势,不惧竞争,所以才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 车 D.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澎湃浪潮,中国定会抓住时机,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影子父亲 近些年,受多种疾病的折磨,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脾气也越来越大。父亲处处 让她,有时被激怒了,也跟她争吵几句。可吵归吵,母亲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 他怕母亲摔倒。 “你妈看上去很好强,其实脆弱得很,她离不开我。”父亲曾一脸自豪地跟我说 他以为自己很强大,此生给母亲撑起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帝国大厦”,没有什么 能够攻克它。可这场重病,却让他的大厦轰然倒塌。住院没几天,母亲的病情逐 渐加重,不能动,不能说,不能吃。下危重通知书的那天,我们刚好都不在,是 父亲签的字。他仿佛一下子老了,挺拔的军人身姿佝偻下来,一紧张就掏出速效 救心丸服用。只要我们被医生叫出去,一回来,他的目光就警惕地在我们的脸上 扫来扫去,察觉有什么异样,无论谁劝,他都不肯回家休息,只能睡在医院的 张窄椅上,也睡不踏实,一听到母亲咳嗽他就爬起来。我们兄妹几人轮流值夜, 逼着他休息,可发现他睡着时常常做噩梦,蜷着身子,一头汘,手攥得紧紧的, 掰都掰不开。他的神经绷得太紧了,怎么行? 我们决定请一个护工,晚上照顾母亲。可父亲不同意,一向温和的他血红着眼 向我们吼道:“你妈不会说话了,要翻身、咳痰,护工晚上睡着了,才不会管呢! 不行! 我也急了,提高嗓门说:“这病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日子长着呢!你已经是快 八十岁的人了,不注意休息,你如果累垮了,我们照顾谁?” 在我们的坚持下,父亲做了让步,晚上回到弟弟家睡觉,但白天执意要去医院, 我们也只好随他了。因为放心不下母亲,他总是想办法拖延时间,很晚离开医院
B.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凭借着强大的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走在世界的前 列。 C.如果没有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就无法体会到技术落后、创新不足、工业体系 残缺之痛。 D.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中国提供了机遇,如果以创新引领发展,就能实现弯道超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③段以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发展的重要 意义。 B.文章第⑤段采用了例证法,列举了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表 现。 C.文章第⑦段引用了克劳斯·施瓦布的话,意在证明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到来。 D.文章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的表现为内容,论证了“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 强”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唯有依靠创新,才能实现科技进步与社会繁荣,才能找出新增长点与应对危机。 B.“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 2025”,都将为第四次工业 革命贡献力量。 C.中国具有市场和资本优势,不惧竞争,所以才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 车”。 D.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澎湃浪潮,中国定会抓住时机,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影子父亲 一心 近些年,受多种疾病的折磨,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脾气也越来越大。父亲处处 让她,有时被激怒了,也跟她争吵几句。可吵归吵,母亲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 他怕母亲摔倒。 “你妈看上去很好强,其实脆弱得很,她离不开我。”父亲曾一脸自豪地跟我说。 他以为自己很强大,此生给母亲撑起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帝国大厦”,没有什么 能够攻克它。可这场重病,却让他的大厦轰然倒塌。住院没几天,母亲的病情逐 渐加重,不能动,不能说,不能吃。下危重通知书的那天,我们刚好都不在,是 父亲签的字。他仿佛一下子老了,挺拔的军人身姿佝偻下来,一紧张就掏出速效 救心丸服用。只要我们被医生叫出去,一回来,他的目光就警惕地在我们的脸上 扫来扫去,察觉有什么异样,无论谁劝,他都不肯回家休息,只能睡在医院的一 张窄椅上,也睡不踏实,一听到母亲咳嗽他就爬起来。我们兄妹几人轮流值夜, 逼着他休息,可发现他睡着时常常做噩梦,蜷着身子,一头汗,手攥得紧紧的, 掰都掰不开。他的神经绷得太紧了,怎么行? 我们决定请一个护工,晚上照顾母亲。可父亲不同意,一向温和的他血红着眼, 向我们吼道:“你妈不会说话了,要翻身、咳痰,护工晚上睡着了,才不会管呢! 不行!” 我也急了,提高嗓门说:“这病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日子长着呢!你已经是快 八十岁的人了,不注意休息,你如果累垮了,我们照顾谁?” 在我们的坚持下,父亲做了让步,晚上回到弟弟家睡觉,但白天执意要去医院, 我们也只好随他了。因为放心不下母亲,他总是想办法拖延时间,很晚离开医院
晚上又常常失眠,睡不了几个小时,第二天早上又总是赶第一辆公交车到医院。 在医院,他一刻也不肯休息,给母亲按摩,独自跟她说话,用针管一点点给她喂 流食,推着轮椅在走廊里转来转去…… 过度的劳累,让父亲差点倒下。一天半夜,父亲房间灯亮了。弟弟也醒了,起来 看,父亲捂着胸口,面色苍白,才知道他胸闷心慌。弟弟吓坏了,知道父亲心 脏不太好,况且两年前放过支架,赶紧送他到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确定是太 紧张、太劳累造成的胃病。 父亲如释重负,去医院的路上步履如飞。母亲正忧心忡忡地等着他,一听说没大 事儿,用唯一能动的右手一遍遍摩挲着父亲的脸,激动得泪流不止。父亲也有种 失而复得的惊喜,一手紧紧抓住母亲的左手,一手为她擦拭泪水。我们也潮湿了 眼,走出病房,让他们享受这份不幸中的幸福 傍晚我“押解”父亲走出医院,一再叮嘱他要保重身体。他满口答应道:“你放 心吧,我以前想得很明白,不怕死,可现在怕了,我死了你妈怎么办?为了她, 我也要好好活下去 从康复医院回来,母亲睡眠不好,我们建议轮流陪护,可父亲一定要睡在母亲身 边,他说:“你妈想说什么我都懂,在康复医院的时候,晚上受了很多委屈,以 后我绝不离开她。” 可他照顾母亲,晚上常常睡不好,几天后便憔悴不堪了。我们硬逼着他睡到二楼, 半夜两点左右,我听到卧室外有脚步声,走出房间,看到父亲正蹑手蹑脚地准备 下楼。被逮了个正着,他忙不迭地向我解释道:“楼上太冷啦,楼下暖和,再说 你妈需要我。 看着他慌张地下楼,步履蹒跚。我的眼泪不可遏制地流了下来,父亲这一年老了 许多,他一生辗转,从四川到东北,到青藏高原,再到江南,几十年的跋涉,他 已经像一辆疲惫的老马车,却依旧载着爱和责任徐徐前行。他不再看看了几十年 的《新闻联播》,不再练练了几十年的气功,不再读读了几十年的《易经》。他 只关注母亲,关注她每一个眼神和手势的内容一—“你妈今天心情不错,吃饭有 进步……”“你妈这阵儿好像瘦了……”“你妈今天在写字板上写着不想活了, 说是拖累我们了,唉……”“你妈……” 母亲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她的喜怒哀乐就是他的喜怒哀乐。父亲全然没有了自我, 他活成了母亲的影子。 我曾经固执地认为人生是苍凉的,赤身而来,赤身而去。可我的老父亲却让我感 受到了别样的温暖:在你孤独的生命航程里,有这样一个摆渡者,始终撑着一船 风雨一船爱,陪伴你度过岁月的河流。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妈看上去很好强,其实脆弱得很,她离不开我”是母亲因疾病折磨身体 越来越差,对父亲强烈依赖的真实写照 B.母亲病重住院后,父亲出现了一种异常反应:无论谁劝,他都不肯回家休息, 可见父亲固执、任性的一面。 C.“傍晚我‘押解’父亲走出医院”,“押解”一词写出了“我”为人子女的 孝心却得不到父亲理解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D.“他已经像一辆疲惫的老马车,却依旧载着爱和责任徐徐前行”一句运用比 喻的手法,突出了父亲的伟大形象 5.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令人动容,这段文字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5分) 6.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含意和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晚上又常常失眠,睡不了几个小时,第二天早上又总是赶第一辆公交车到医院。 在医院,他一刻也不肯休息,给母亲按摩,独自跟她说话,用针管一点点给她喂 流食,推着轮椅在走廊里转来转去…… 过度的劳累,让父亲差点倒下。一天半夜,父亲房间灯亮了。弟弟也醒了,起来 一看,父亲捂着胸口,面色苍白,才知道他胸闷心慌。弟弟吓坏了,知道父亲心 脏不太好,况且两年前放过支架,赶紧送他到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确定是太 紧张、太劳累造成的胃病。 父亲如释重负,去医院的路上步履如飞。母亲正忧心忡忡地等着他,一听说没大 事儿,用唯一能动的右手一遍遍摩挲着父亲的脸,激动得泪流不止。父亲也有种 失而复得的惊喜,一手紧紧抓住母亲的左手,一手为她擦拭泪水。我们也潮湿了 眼,走出病房,让他们享受这份不幸中的幸福。 傍晚我“押解”父亲走出医院,一再叮嘱他要保重身体。他满口答应道:“你放 心吧,我以前想得很明白,不怕死,可现在怕了,我死了你妈怎么办?为了她, 我也要好好活下去!” 从康复医院回来,母亲睡眠不好,我们建议轮流陪护,可父亲一定要睡在母亲身 边,他说:“你妈想说什么我都懂,在康复医院的时候,晚上受了很多委屈,以 后我绝不离开她。” 可他照顾母亲,晚上常常睡不好,几天后便憔悴不堪了。我们硬逼着他睡到二楼, 半夜两点左右,我听到卧室外有脚步声,走出房间,看到父亲正蹑手蹑脚地准备 下楼。被逮了个正着,他忙不迭地向我解释道:“楼上太冷啦,楼下暖和,再说 你妈需要我。” 看着他慌张地下楼,步履蹒跚。我的眼泪不可遏制地流了下来,父亲这一年老了 许多,他一生辗转,从四川到东北,到青藏高原,再到江南,几十年的跋涉,他 已经像一辆疲惫的老马车,却依旧载着爱和责任徐徐前行。他不再看看了几十年 的《新闻联播》,不再练练了几十年的气功,不再读读了几十年的《易经》。他 只关注母亲,关注她每一个眼神和手势的内容——“你妈今天心情不错,吃饭有 进步……”“你妈这阵儿好像瘦了……”“你妈今天在写字板上写着不想活了, 说是拖累我们了,唉……”“你妈……” 母亲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她的喜怒哀乐就是他的喜怒哀乐。父亲全然没有了自我, 他活成了母亲的影子。 我曾经固执地认为人生是苍凉的,赤身而来,赤身而去。可我的老父亲却让我感 受到了别样的温暖:在你孤独的生命航程里,有这样一个摆渡者,始终撑着一船 风雨一船爱,陪伴你度过岁月的河流。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你妈看上去很好强,其实脆弱得很,她离不开我”是母亲因疾病折磨身体 越来越差,对父亲强烈依赖的真实写照。 B. 母亲病重住院后,父亲出现了一种异常反应:无论谁劝,他都不肯回家休息, 可见父亲固执、任性的一面。 C. “傍晚我‘押解’父亲走出医院”,“押解”一词写出了“我”为人子女的 孝心却得不到父亲理解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D. “他已经像一辆疲惫的老马车,却依旧载着爱和责任徐徐前行”一句运用比 喻的手法,突出了父亲的伟大形象。 5.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令人动容,这段文字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5 分) 6.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含意和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李学勤: 些的一切,一切的一些” 刘国忠 李学勤先生1933年生于北京。母亲很早就教他认字,四岁之前已可识字读书。 父亲给他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他用两年时间学完了小学教材,但因年幼,191 年进小学时仍需上三年级。由于课堂内容远不能满足其求知欲,上课之余,他阅 读了众多的课外书籍。 李先生的读书范围也非常广泛,但由于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他经常不吃早饭或午 饭,省吃俭用,去书店和书摊买旧书,看完后再卖掉,换买其他的书来读。当时 商务印书馆印行了许多学术著作,李先生阅读了其中的大部分,甚至一度计划要 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全部图书搜集齐备,足见他对读书学习的痴迷程度。 20世纪50年代,李先生刚到清华大学读书时,他的同学钱耕森等人曾应邀去他 家玩,对于其藏书的丰富留下了深刻印象:“只见四壁都摆着一排书架,每个书 架上都摆满了书,几乎全是中外古今的学术名著。” 侯外庐先生晚年撰写回忆录时,对青年时期的李学勤评价是“博闻强记,熟悉典 籍”,可以说是切中肯綮 在李先生阅读的大量典籍中,符号一类的书籍是他特别钟情的,越是看不懂的书 他越感兴趣。李先生喜欢阅读那些能够启迪人们智慧,而又多少能给人以一种神 秘感,需要费一番气力才能看得懂的作品。金岳霖先生的《逻辑》一书,他先后 读过多次,书中第三章“介绍一逻辑系统”介绍了数理逻辑,里面都是他不认识 的各种符号,让他十分着迷。1951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 就是想追随金岳霖先生研究数理逻辑,不过囿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最终他没有能 够实现这一愿望。 还在中学读书时,李先生就曾听人说,最难学的是甲骨文,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 趣,于是,他开始留心甲骨文,一有时间就到位于文津街的北京图书馆自学甲骨 文。在他看来,那些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像符号一样,特别有意思 长期潜心治学的结果,使李先生养成了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只要一有时间,他 就自觉投入到学习和科研工作之中,不肯浪费点滴时光。青年时代的勤奋使他具 备了渊博的学识,即便到了后来,虽然长期担任行政领导职务,要处理繁忙的公 务,一有闲暇,他还是用来读书和写作,并发表了大量的科研成果。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之后,清华大学变成一所工科院校。李先生没有和大多数 的学生那样转到北大求学,而是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与编撰《殷虚文字 缀合》,从此走上了学术道路。1953年年底,中国科学院筹建历史研究所,李 先生又被选中,到新成立的历史研究所,作为侯外庐先生的助手,参加《中国思 想通史》的写作。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于马王堆帛书、定县汉简、云梦秦简 等简牍帛书的发现,他又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考古和古文字学方面。2003年,他 离开了工作长达50年的历史研究所,回到了清华大学,为母校文科的重建竭尽 心力。 在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李先生取得了累累硕果,共出版著作40多部,发表论 文1000多篇,其成果之丰富、所涉领域之广博,令人眼花缭乱。对此,李先生 戏称这是“杂学”:“我这个人兴趣相当广泛,所学杂而不纯,又由于工作的经 历,从事过不同方面的研究,写过的东西很难理出一条思想发展的线索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李学勤:“一些的一切,一切的一些” 刘国忠 李学勤先生 1933 年生于北京。母亲很早就教他认字,四岁之前已可识字读书。 父亲给他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他用两年时间学完了小学教材,但因年幼,1941 年进小学时仍需上三年级。由于课堂内容远不能满足其求知欲,上课之余,他阅 读了众多的课外书籍。 李先生的读书范围也非常广泛,但由于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他经常不吃早饭或午 饭,省吃俭用,去书店和书摊买旧书,看完后再卖掉,换买其他的书来读。当时 商务印书馆印行了许多学术著作,李先生阅读了其中的大部分,甚至一度计划要 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全部图书搜集齐备,足见他对读书学习的痴迷程度。 20 世纪 50 年代,李先生刚到清华大学读书时,他的同学钱耕森等人曾应邀去他 家玩,对于其藏书的丰富留下了深刻印象:“只见四壁都摆着一排书架,每个书 架上都摆满了书,几乎全是中外古今的学术名著。” 侯外庐先生晚年撰写回忆录时,对青年时期的李学勤评价是“博闻强记,熟悉典 籍”,可以说是切中肯綮。 在李先生阅读的大量典籍中,符号一类的书籍是他特别钟情的,越是看不懂的书 他越感兴趣。李先生喜欢阅读那些能够启迪人们智慧,而又多少能给人以一种神 秘感,需要费一番气力才能看得懂的作品。金岳霖先生的《逻辑》一书,他先后 读过多次,书中第三章“介绍一逻辑系统”介绍了数理逻辑,里面都是他不认识 的各种符号,让他十分着迷。1951 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 就是想追随金岳霖先生研究数理逻辑,不过囿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最终他没有能 够实现这一愿望。 还在中学读书时,李先生就曾听人说,最难学的是甲骨文,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 趣,于是,他开始留心甲骨文,一有时间就到位于文津街的北京图书馆自学甲骨 文。在他看来,那些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像符号一样,特别有意思。 长期潜心治学的结果,使李先生养成了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只要一有时间,他 就自觉投入到学习和科研工作之中,不肯浪费点滴时光。青年时代的勤奋使他具 备了渊博的学识,即便到了后来,虽然长期担任行政领导职务,要处理繁忙的公 务,一有闲暇,他还是用来读书和写作,并发表了大量的科研成果。 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之后,清华大学变成一所工科院校。李先生没有和大多数 的学生那样转到北大求学,而是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与编撰《殷虚文字 缀合》,从此走上了学术道路。1953 年年底,中国科学院筹建历史研究所,李 先生又被选中,到新成立的历史研究所,作为侯外庐先生的助手,参加《中国思 想通史》的写作。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由于马王堆帛书、定县汉简、云梦秦简 等简牍帛书的发现,他又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考古和古文字学方面。2003 年,他 离开了工作长达 50 年的历史研究所,回到了清华大学,为母校文科的重建竭尽 心力。 在 60 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李先生取得了累累硕果,共出版著作 40 多部,发表论 文 1000 多篇,其成果之丰富、所涉领域之广博,令人眼花缭乱。对此,李先生 戏称这是“杂学”:“我这个人兴趣相当广泛,所学杂而不纯,又由于工作的经 历,从事过不同方面的研究,写过的东西很难理出一条思想发展的线索
李先生常说,一个人不见得要做理论的工作,但必须有理论的高度,在研究过程 中可能考证的只是一个字,但心里得想着一个大的事儿。 相关链接 ①李先生很喜欢用一句英文俗语“一些的一切,一切的一些”来说明自己的治学 体会。“一些的一切”即学什么东西就要对这个领域已有的一切都懂:“一切的 些”即对其他领域的知识也都应懂一些。 ②李先生曾总结说:“我认为研究古代文明的这一段,最好采用多学科结合和比 较研究的方法。所谓多学科结合,是指历史学、文献学(包括传统的经学)、考 古学、古文字学、美术史…诸方面研究的融会贯通,尤其要注意文献与考古的 互相印证;所谓比较研究,是指以我国与世界各个古代文明对比参照,把中国古 代文明放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背景中去考察。” 《李学勤集》自序)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学勤很聪明,不仅四岁之前就识字读书,而且用两年时间就学完了小学教材, 但因年纪小,读小学时仍需上三年级。 B.李学勤为了多读书,常常将早饭或午饭的钱省下用来买旧书,甚至计划把商务 印书馆出版的全部图书搜集齐备。 C.李学勤很喜欢符号一类的书籍,金岳霖先生的《逻辑》一书,里面都是他不认 识的各种符号,因此让他十分着迷。 D.李学勤涉及的领域很广博,令人眼花缭乱,他认为自己是“杂学”,所学杂而 不纯,这其实体现了他谦虚的精神品质。 8.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侯外庐先生认为青年时期的李学勤博闻强记,这一评价非常到位,而这源于李 学勤是他的助手,他对李学勤非常了解。 B.李学勤认为甲骨文也像符号一样,特别有意思,还在中学读书时,他对甲骨文 就有极大的兴趣,一有时间就到北京图书馆自学甲骨文。 C.李学勤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长达50年,一直进行考古和古文字学方 面的学术研究工作,取得了辉煌的学术成就 D.李学勤自从全国院系调整之后就正式走上了学术研究之路,也认为在研究过程 之中即使不是做理论工作,也要有理论的高度 E.李学勤认为研究学问,应采用多学乎结合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其中多学科结合 是指诸方面研究的融会贯通。 9.李学勤在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取得了累累硕果,请概括其原因。(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昌者,沛人也。其从兄曰周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沛公立为汉王,以周苛为 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楚围汉王荥阳急,汉王遁出去,而使周苛守荥阳城。楚破荥阳城,欲 令周苛将。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亨周苛。于是 乃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封周昌为汾阴 侯;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 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
李先生常说,一个人不见得要做理论的工作,但必须有理论的高度,在研究过程 中可能考证的只是一个字,但心里得想着一个大的事儿。 相关链接 ①李先生很喜欢用一句英文俗语“一些的一切,一切的一些”来说明自己的治学 体会。“一些的一切”即学什么东西就要对这个领域已有的一切都懂;“一切的 一些”即对其他领域的知识也都应懂一些。 ②李先生曾总结说:“我认为研究古代文明的这一段,最好采用多学科结合和比 较研究的方法。所谓多学科结合,是指历史学、文献学(包括传统的经学)、考 古学、古文字学、美术史……诸方面研究的融会贯通,尤其要注意文献与考古的 互相印证;所谓比较研究,是指以我国与世界各个古代文明对比参照,把中国古 代文明放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背景中去考察。” (《李学勤集》自序)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学勤很聪明,不仅四岁之前就识字读书,而且用两年时间就学完了小学教材, 但因年纪小,读小学时仍需上三年级。 B.李学勤为了多读书,常常将早饭或午饭的钱省下用来买旧书,甚至计划把商务 印书馆出版的全部图书搜集齐备。 C.李学勤很喜欢符号一类的书籍,金岳霖先生的《逻辑》一书,里面都是他不认 识的各种符号,因此让他十分着迷。 D.李学勤涉及的领域很广博,令人眼花缭乱,他认为自己是“杂学”,所学杂而 不纯,这其实体现了他谦虚的精神品质。 8.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侯外庐先生认为青年时期的李学勤博闻强记,这一评价非常到位,而这源于李 学勤是他的助手,他对李学勤非常了解。 B.李学勤认为甲骨文也像符号一样,特别有意思,还在中学读书时,他对甲骨文 就有极大的兴趣,一有时间就到北京图书馆自学甲骨文。 C.李学勤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长达 50 年,一直进行考古和古文字学方 面的学术研究工作,取得了辉煌的学术成就。 D.李学勤自从全国院系调整之后就正式走上了学术研究之路,也认为在研究过程 之中即使不是做理论工作,也要有理论的高度。 E.李学勤认为研究学问,应采用多学乎结合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其中多学科结合 是指诸方面研究的融会贯通。 9.李学勤在 60 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取得了累累硕果,请概括其原因。(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周昌者,沛人也。其从兄曰周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沛公立为汉王,以周苛为 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楚围汉王荥阳急,汉王遁出去,而使周苛守荥阳城。楚破荥阳城,欲 令周苛将。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亨周苛。于是 乃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封周昌为汾阴 侯;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①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②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 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