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2017届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 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令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 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从漫长的农耕文明中走来,然后快速步入工业文明的,因此,深刻认识农耕 时代与工业时代在文化上的差异,努力使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相融相通,在 融通中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无疑是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于农耕时代,其主体是立足于农耕生产生活方式基础上的农耕 文化。农耕时代生产生活方式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 土地具有稳定性,土地生产的过程同样具有循环式的稳定性,何时播种、何时施 肥、何时收获,年年如此,无需月月创新、年年变革,这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具有 稳定性特征。 农业生产是靠天吃饭的。这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天人合一”思想,其副产品则 是对天地以及土地主的依赖顺从意识。与“天人合一”思想相联系,天地包容万 象的博大胸怀和普惠万物的无私大爱,给人以德性上的启迪。儒家的仁义、墨家 的兼爱、道家的法自然之德,都可以说是源于天地大爱对人德性的启迪 农耕时代家族集群式生产使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出以家族利益为中心的家族集体 观念。与西方的社会文化、国家文化不同,它更多表现为亲情文化、家族集体文 化。其副产品则是等级观念与家长制。 工业生产赖以进行的资源是无所不包的所有自然资源,人类能够不断从大自然中 获取各种生产生活资料。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形成人定胜天的观念,表现出人与 自然的对立而不是顺应、和谐。这种人定胜天的天人对立观念是建立在人类对自 身力量过分自信基础上,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主人。这在工业时代前期表现得比较 明显。这种自信也反映出工业时代文化的特质:肯定人的欲望,张扬人的个性, 崇尚创新和竞争而不是压抑个性以求稳定。这明显有别于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天人 合一、强调稳定性等思想观念。 在工业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成为衡量一切商品 价值的尺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自由、民主、平等等思想观念的发展。比如 货币使商品的交换变得便利、自由,人与人直接的依附关系因货币的介入而变成 人与人通过货币发生间接关系,拥有货币便可以提高人实现欲求的程度和自由度
河北省张家口市 2017 届高三 4 月统一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 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令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 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从漫长的农耕文明中走来,然后快速步入工业文明的,因此,深刻认识农耕 时代与工业时代在文化上的差异,努力使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相融相通,在 融通中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无疑是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于农耕时代,其主体是立足于农耕生产生活方式基础上的农耕 文化。农耕时代生产生活方式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 土地具有稳定性,土地生产的过程同样具有循环式的稳定性,何时播种、何时施 肥、何时收获,年年如此,无需月月创新、年年变革,这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具有 稳定性特征。 农业生产是靠天吃饭的。这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天人合一”思想,其副产品则 是对天地以及土地主的依赖顺从意识。与“天人合一”思想相联系,天地包容万 象的博大胸怀和普惠万物的无私大爱,给人以德性上的启迪。儒家的仁义、墨家 的兼爱、道家的法自然之德,都可以说是源于天地大爱对人德性的启迪。 农耕时代家族集群式生产使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出以家族利益为中心的家族集体 观念。与西方的社会文化、国家文化不同,它更多表现为亲情文化、家族集体文 化。其副产品则是等级观念与家长制。 工业生产赖以进行的资源是无所不包的所有自然资源,人类能够不断从大自然中 获取各种生产生活资料。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形成人定胜天的观念,表现出人与 自然的对立而不是顺应、和谐。这种人定胜天的天人对立观念是建立在人类对自 身力量过分自信基础上,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主人。这在工业时代前期表现得比较 明显。这种自信也反映出工业时代文化的特质:肯定人的欲望,张扬人的个性, 崇尚创新和竞争而不是压抑个性以求稳定。这明显有别于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天人 合一、强调稳定性等思想观念。 在工业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成为衡量一切商品 价值的尺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自由、民主、平等等思想观念的发展。比如, 货币使商品的交换变得便利、自由,人与人直接的依附关系因货币的介入而变成 人与人通过货币发生间接关系,拥有货币便可以提高人实现欲求的程度和自由度
(尤其是物欲的自由),从而促进自由观念发展。再如,货币的等价性使人们在 拥有等量货币时获得价值上的平等,从而促进平等观念发展。再如,货币的等价 性使人们在拥有等量货币时会获得价值上的平等,从而促进平等观念的发展。这 些思想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等级秩序等的忠孝文化有着明显差异。 工业时代生产生活方式容易导致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这与中国传统文化“重义 轻利”“贱货而贵德”等价值观形成极大反差。 农耕时代文化与工业时代文化也有许多共同性与契合点。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建 设实现融通,可以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顺应时代发展、体现中国精神、具有世界 视野的先进文化。 (摘 编自许建平《在融通中实现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中国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努力使中国传统文化与工业文化相融 相通,在融通中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向工业文化的发展。 B.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农耕文化,农耕时代生产生活方式所具有的特性,决定 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 C.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使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稳定,这与工业时代的文化崇尚创 新和竞争有明显的区别。 D.农耕时代对大自然的依赖性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副 产品是对天地以及土地主人的依赖顺从意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集体观念和家长制、等级观念的形成,都与中国农耕时 代家族集群式的生产方式有关 B.工业时代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形成了对自身力量的过分自信,人们相信“人 定胜天”,也崇尚创新和竞争 C.货币成为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尺度后,人与人之间直接依附关系被冲淡,从 而促进了自由民主观念的发展 D.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货币的等价性使人们在拥有等量货币时获得价值上的 平等,从而促进平等观念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耕时代文化与工业时代文化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当今时代在处理人 与自然的关系上,“人定胜天”的观念胜过“天人合一” B.中国传统文化虽注重亲情,但忠孝文化里的等级观念和家长制,会在一定程 度阻碍自由、民主、平等等思想的传播 C.在当今中国文化建设中,可以用中国传统文化“重义轻利”“贱货而贵德” 等价值观纠正工业时代的拜金主义 D.农耕时代文化与工业文化具有共同性与契合点,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实现融通, 成为顺应时代发展、具有世界视野的先进文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跛哥 李世袭 跛哥的大号叫郭苇。我想,应该是那种有思想的芦苇
(尤其是物欲的自由),从而促进自由观念发展。再如,货币的等价性使人们在 拥有等量货币时获得价值上的平等,从而促进平等观念发展。再如,货币的等价 性使人们在拥有等量货币时会获得价值上的平等,从而促进平等观念的发展。这 些思想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等级秩序等的忠孝文化有着明显差异。 工业时代生产生活方式容易导致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这与中国传统文化“重义 轻利”“贱货而贵德”等价值观形成极大反差。 农耕时代文化与工业时代文化也有许多共同性与契合点。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建 设实现融通,可以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顺应时代发展、体现中国精神、具有世界 视野的先进文化。 (摘 编自许建平《在融通中实现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中国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努力使中国传统文化与工业文化相融 相通,在融通中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向工业文化的发展。 B.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农耕文化,农耕时代生产生活方式所具有的特性,决定 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 C.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使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稳定,这与工业时代的文化崇尚创 新和竞争有明显的区别。 D.农耕时代对大自然的依赖性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副 产品是对天地以及土地主人的依赖顺从意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集体观念和家长制、等级观念的形成,都与中国农耕时 代家族集群式的生产方式有关。 B.工业时代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形成了对自身力量的过分自信,人们相信“人 定胜天”,也崇尚创新和竞争。 C.货币成为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尺度后,人与人之间直接依附关系被冲淡,从 而促进了自由民主观念的发展。 D.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货币的等价性使人们在拥有等量货币时获得价值上的 平等,从而促进平等观念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耕时代文化与工业时代文化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当今时代在处理人 与自然的关系上,“人定胜天”的观念胜过“天人合一”。 B.中国传统文化虽注重亲情,但忠孝文化里的等级观念和家长制,会在一定程 度阻碍自由、民主、平等等思想的传播。 C.在当今中国文化建设中,可以用中国传统文化“重义轻利”“贱货而贵德” 等价值观纠正工业时代的拜金主义。 D.农耕时代文化与工业文化具有共同性与契合点,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实现融通, 成为顺应时代发展、具有世界视野的先进文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跛哥 李世袭 跛哥的大号叫郭苇。我想,应该是那种有思想的芦苇
因为脚跛,他上学没少受人欺负。跛哥上初二的时候,新任的语文老师上第一次 课时,让学生解释“蹒跚”的意思。这个调皮的学生却说:“让郭苇给我们表演 下吧。”学生们一阵哄笑,老师也笑了,说:“郭苇,既然大家都同意,你就 上来学一学吧。”跛哥听了,脸红得像灌了半斤老白干。他拿起语文书朝说话的 那个学生砸过去,然后背起书包往外走。跛哥走的时候,一拐一拐地,正是“蹒 跚”的“生动解释”。可学生们却不再笑了,老师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后来老师来到跛哥家,道了歉,希望郭苇能回去接着上学。跛哥说:“我早该不 上了,家里没钱供我了。老师您不用过意不去。”说来说去,说去说来,老师还 是没有劝动跛哥 跛哥退学以后,就去大城市当了几年维修钟表的学徒。回来后到镇上开了个修钟 表的小店,店名就叫“跛哥钟表维修店”。跛哥想开了,跛就是跛,为什么不让 人家说? 开始,跛哥的生意只是勉强有些进项,但他能钻研,肯努力,生意很快就火了 周边的人们都知道,没有跛哥修不好的钟表。几年过去,跛哥的店名换成了“跛 哥钟表家电维修部”,生意多得忙不过来。但跛哥娘也开始发愁了:儿子老大不 小了,上哪儿找个媳妇呀!跛哥却说:“急什么急,您儿子心眼好,脑子灵,挣 钱多,咋都不愁个媳妇。说不定还会有人送上门来呢。”跛哥娘便勉强笑笑 一天,跛哥店前来了个讨饭的孩子,脚也一拐一拐的。跛哥很是可怜他,给他了 些钱,孩子便哭了。他告诉跛哥,他是出来找活干的,活没找着钱却花光了,又 没脸回家,只好一边讨饭一边找活干。他还说跛哥对他最好,希望能收他做学徒。 跛哥犹豫了一下答应了。这孩子心眼灵,又勤快,很快就能独当一面。跛哥把活 儿干完,不等顾客来取,他就主动给人送去。维修部的生意更火了 时针一圈又一圈地跑个不停,转眼间,孩子在跛哥这儿待了多半年了。这天,跛 哥拿出一沓钱对孩子说:“这是你的工钱。你也该回家了。你手艺学得也差不多 了,回去后自己开个店,只要勤埃及,好好干,日子肯定错不了。”孩子接过钱, 对跛哥谢了又谢,依依不舍地走了 半年时间又在“嘀嗒嘀嗒”声音中过去了,跛哥娘的叹息越发重了, 春节快到的时候,跛哥家来了两位客人,一位就是那孩子,另一位是那孩子的姐 姐,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孩子和跛哥叙旧,姑娘和跛哥娘边唠嗑儿边准备饭菜。 这天晚上,姐弟两人住了下来。晚上,孩子对跛哥说,他想把姐姐介绍给跛哥。 跛哥听了问:“你不是说梦话吧?”孩子说:“不是,你心眼好,又有本事,将 来肯定会成大事,我们家里人都说,我姐跟了你肯定能享福。”跛哥不说话了, 跛哥不是不想媳妇,有时想得还挺厉害。但跛哥想:找媳妇,得找一个志同道合 的呀。跛哥想好了,就说:“我怕委屈了你姐。”…… 第二天,姐弟俩走了。后来孩子的姐姐嫁了人,日子过得挺不错。孩子每次来看 跛哥,总免不了说上一句“你当初不该回绝这门婚事”的话。跛哥总是笑笑,看 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说:“我的爱情,总会来的。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一段寥寥数语,在交代跛哥名字的基础上,写了“我”对名字的理 解,为的是突出小说主人公身体残疾,像芦苇一样柔弱。 B.调皮的学生说让郭苇通过表演解释“蹒跚”的意思,同学们一阵哄笑,老师 就让郭苇上台表演,跛哥看到大家都歧视他,生气地走了
因为脚跛,他上学没少受人欺负。跛哥上初二的时候,新任的语文老师上第一次 课时,让学生解释“蹒跚”的意思。这个调皮的学生却说:“让郭苇给我们表演 一下吧。”学生们一阵哄笑,老师也笑了,说:“郭苇,既然大家都同意,你就 上来学一学吧。”跛哥听了,脸红得像灌了半斤老白干。他拿起语文书朝说话的 那个学生砸过去,然后背起书包往外走。跛哥走的时候,一拐一拐地,正是“蹒 跚”的“生动解释”。可学生们却不再笑了,老师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后来老师来到跛哥家,道了歉,希望郭苇能回去接着上学。跛哥说:“我早该不 上了,家里没钱供我了。老师您不用过意不去。”说来说去,说去说来,老师还 是没有劝动跛哥。 跛哥退学以后,就去大城市当了几年维修钟表的学徒。回来后到镇上开了个修钟 表的小店,店名就叫“跛哥钟表维修店”。跛哥想开了,跛就是跛,为什么不让 人家说? 一开始,跛哥的生意只是勉强有些进项,但他能钻研,肯努力,生意很快就火了。 周边的人们都知道,没有跛哥修不好的钟表。几年过去,跛哥的店名换成了“跛 哥钟表家电维修部”,生意多得忙不过来。但跛哥娘也开始发愁了:儿子老大不 小了,上哪儿找个媳妇呀!跛哥却说:“急什么急,您儿子心眼好,脑子灵,挣 钱多,咋都不愁个媳妇。说不定还会有人送上门来呢。”跛哥娘便勉强笑笑, 一天,跛哥店前来了个讨饭的孩子,脚也一拐一拐的。跛哥很是可怜他,给他了 些钱,孩子便哭了。他告诉跛哥,他是出来找活干的,活没找着钱却花光了,又 没脸回家,只好一边讨饭一边找活干。他还说跛哥对他最好,希望能收他做学徒。 跛哥犹豫了一下答应了。这孩子心眼灵,又勤快,很快就能独当一面。跛哥把活 儿干完,不等顾客来取,他就主动给人送去。维修部的生意更火了。 时针一圈又一圈地跑个不停,转眼间,孩子在跛哥这儿待了多半年了。这天,跛 哥拿出一沓钱对孩子说:“这是你的工钱。你也该回家了。你手艺学得也差不多 了,回去后自己开个店,只要勤埃及,好好干,日子肯定错不了。”孩子接过钱, 对跛哥谢了又谢,依依不舍地走了。 半年时间又在“嘀嗒嘀嗒”声音中过去了,跛哥娘的叹息越发重了。 春节快到的时候,跛哥家来了两位客人,一位就是那孩子,另一位是那孩子的姐 姐,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孩子和跛哥叙旧,姑娘和跛哥娘边唠嗑儿边准备饭菜。 这天晚上,姐弟两人住了下来。晚上,孩子对跛哥说,他想把姐姐介绍给跛哥。 跛哥听了问:“你不是说梦话吧?”孩子说:“不是,你心眼好,又有本事,将 来肯定会成大事,我们家里人都说,我姐跟了你肯定能享福。”跛哥不说话了, 跛哥不是不想媳妇,有时想得还挺厉害。但跛哥想:找媳妇,得找一个志同道合 的呀。跛哥想好了,就说:“我怕委屈了你姐。”…… 第二天,姐弟俩走了。后来孩子的姐姐嫁了人,日子过得挺不错。孩子每次来看 跛哥,总免不了说上一句“你当初不该回绝这门婚事”的话。跛哥总是笑笑,看 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说:“我的爱情,总会来的。”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一段寥寥数语,在交代跛哥名字的基础上,写了“我”对名字的理 解,为的是突出小说主人公身体残疾,像芦苇一样柔弱。 B.调皮的学生说让郭苇通过表演解释“蹒跚”的意思,同学们一阵哄笑,老师 就让郭苇上台表演,跛哥看到大家都歧视他,生气地走了
C.“跛哥娘的叹息越发重了”这一段的交代既符合跛哥的职业特点,也说明跋 哥岁数一天天增大,跛哥娘为给跛哥找媳妇越来越发愁了 D.受过跛哥照顾的“孩子”,要把自己的姐姐介绍给跛哥,但是跛哥拒绝了, 他看出了姐弟俩的辽宁省些庸俗,和他的爱情观不相符 5.小说中的跛哥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6.有人认为应把标题“跛哥”改为“有思想的芦苇”,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合适? 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霍松林先生的教学与研究 2017年2月1日,霍松林先生在走过人生第97个春秋后,溘然长逝。先生从上 世纪50年代至今,教书70多年,仅在陕西师范大学执教就有半个多世纪。一生 平淡而又非凡。 先生教书首先从编写教材入手。20世纪50年代初,高校中文科处于创业阶段, 要求多开新课,用新观点教学。但霍先生接手的三门新课之一的文艺学,既无教 材,又无参考资料。怎么办?他开始搜集和阅读大量资料,力图用辩证唯物主义 的观点,方法重新分析已有的理论。几经补充修改,到1953年秋,终于完成了 26万字的《文艺学概论》。就这样,我国便有了最早的一部新型文艺理论教材。 霍先生讲课很有特点,他为本科生讲古文,诗、词,从来不看讲义,边背诵,边 讲解,却一字不差。跟别的老师只管讲解不同,霍先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严格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诗文名著、精读必要的古典名著,以奠定学生的知识基 础 20世纪80年代以后,霍先生把订精力放在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上。到2015 年,霍先生先后培养了20多名硕士和70余名博士。他们走向全国各地,大都成 为所在单位教学科研的骨干或学术带头人,学界称之为“霍家军”。而他本人则 被誉为“关西孔子”“海内儒宗”。鉴于他几十年来为学校作出的杰出贡献,陕 西师大于2014年为他颁发了“陕西师范大学杰出贡献奖”,奖金100万元。但 他随即用其设立了“霍松林国学奖学金”,以奖掖后辈。 霍先生有句名言:“我的工作是教学,所谓研究,其实是备课。 霍先生曾在《“断代”的研究内容与非“断代”的研究方法》一方中强调,“断 代”研究不能用“断代”的研究方法。就研究唐诗说,不应割断它与唐以前、唐 以后诗歌发展的联系,尤其不应忽视唐诗与今诗的关系 霍先生经常引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的一句名言:“若无新变,不能代雄。 霍先生与弟子傅绍良合著的《盛唐文学的文化透视》,开辟了盛唐文学研究的新 领域,给后来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霍先生的古典文学研究,是建立在他雄厚的文艺理论基础之上的。他自己除撰有 《文艺学概论》《文艺学简论》《诗的形象及其他》等著作之外,还整理了大量 古代文艺理论著作,如校注《滹南诗话》《瓯北诗话》,主编《中国古代文论名 篇说注》《控文论名篇详注》《中国诗论史》,并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古代诗文的 研究实践当中,因而成就斐然。 我至今还记得,1982年霍先生主持召开全国首届唐诗讨论会的情景。当他在开 幕致辞中说到“我们的这次全国性的唐诗讨论会,新中国成立以来是第一次,唐 代以来也是第一次”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唐代以来的第一次”,此话
C.“跛哥娘的叹息越发重了”这一段的交代既符合跛哥的职业特点,也说明跋 哥岁数一天天增大,跛哥娘为给跛哥找媳妇越来越发愁了。 D.受过跛哥照顾的“孩子”,要把自己的姐姐介绍给跛哥,但是跛哥拒绝了, 他看出了姐弟俩的辽宁省些庸俗,和他的爱情观不相符。 5.小说中的跛哥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 分) 6.有人认为应把标题“跛哥”改为“有思想的芦苇”,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合适? 请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霍松林先生的教学与研究 2017 年 2 月 1 日,霍松林先生在走过人生第 97 个春秋后,溘然长逝。先生从上 世纪 50 年代至今,教书 70 多年,仅在陕西师范大学执教就有半个多世纪。一生 平淡而又非凡。 先生教书首先从编写教材入手。20 世纪 50 年代初,高校中文科处于创业阶段, 要求多开新课,用新观点教学。但霍先生接手的三门新课之一的文艺学,既无教 材,又无参考资料。怎么办?他开始搜集和阅读大量资料,力图用辩证唯物主义 的观点,方法重新分析已有的理论。几经补充修改,到 1953 年秋,终于完成了 26 万字的《文艺学概论》。就这样,我国便有了最早的一部新型文艺理论教材。 霍先生讲课很有特点,他为本科生讲古文,诗、词,从来不看讲义,边背诵,边 讲解,却一字不差。跟别的老师只管讲解不同,霍先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严格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诗文名著、精读必要的古典名著,以奠定学生的知识基 础。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霍先生把订精力放在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上。到 2015 年,霍先生先后培养了 20 多名硕士和 70 余名博士。他们走向全国各地,大都成 为所在单位教学科研的骨干或学术带头人,学界称之为“霍家军”。而他本人则 被誉为“关西孔子”“海内儒宗”。鉴于他几十年来为学校作出的杰出贡献,陕 西师大于 2014 年为他颁发了“陕西师范大学杰出贡献奖”,奖金 100 万元。但 他随即用其设立了“霍松林国学奖学金”,以奖掖后辈。 霍先生有句名言:“我的工作是教学,所谓研究,其实是备课。” 霍先生曾在《“断代”的研究内容与非“断代”的研究方法》一方中强调,“断 代”研究不能用“断代”的研究方法。就研究唐诗说,不应割断它与唐以前、唐 以后诗歌发展的联系,尤其不应忽视唐诗与今诗的关系。 霍先生经常引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的一句名言:“若无新变,不能代雄。” 霍先生与弟子傅绍良合著的《盛唐文学的文化透视》,开辟了盛唐文学研究的新 领域,给后来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霍先生的古典文学研究,是建立在他雄厚的文艺理论基础之上的。他自己除撰有 《文艺学概论》《文艺学简论》《诗的形象及其他》等著作之外,还整理了大量 古代文艺理论著作,如校注《滹南诗话》《瓯北诗话》,主编《中国古代文论名 篇说注》《控文论名篇详注》《中国诗论史》,并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古代诗文的 研究实践当中,因而成就斐然。 我至今还记得,1982 年霍先生主持召开全国首届唐诗讨论会的情景。当他在开 幕致辞中说到“我们的这次全国性的唐诗讨论会,新中国成立以来是第一次,唐 代以来也是第一次”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唐代以来的第一次”,此话
气势非凡,振奋人心。也是在这次会议上,程千帆先生给霍先生题写斋榜“唐音 阁”,从此,“唐音”走遍全国,走向世界。 霍先生晚年仍笔耕不辍,2001年,出版《唐音阁论文集》《唐音阁译诗集》《唐 音阁诗词集》《唐音阁随笔集》等系列著作。2010年霍先生90寿辰时,他亲自 整理编撰的《霍松林选集》(十卷本)正式出版,集中体现了其学术成就。 学海珠玑光简册,诗坛星月耀乾坤”,这是霍先生1982年献给首届全国唐诗 讨论会的诗句,今天用来概括先生的学术风范也十分恰当。先生离开我们了,但 “唐音”永存,他的著作将永远流传,光照千古。 (摘编自张新科《霍松林:“唐音”永存》)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霍松林先生一生经历平淡而成就非凡,他教书生涯长达70多年,大多数的时 间都在陕西师范大学度过,但他桃李满天下,且著作等身 B.霍先生在学术上有创始之功。20世纪50年代初,霍先生接手的中文学科文 艺学新课,无教材、无参考资料,但他克服困难,编写了教材。 C.霍先生教学强调基础。他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诗文名篇、精读古典名著, 而先生本人上课时更是对古文、诗、词边背边讲 D.霍松林先生为培养人才倾尽心血,被同仁誉为“关西孔子”“海内儒宗” 他所教的学生被学界称为“霍家军”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艺理论教材,26万字的《文艺学概论》就是由霍松林先生 编写的,该教材力图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编写 B.霍松林先生在全国首届唐诗讨论会上致辞时说,我们这次唐诗讨论会在“唐 代以来也是第一次”,这种非凡的气势使与会者深受鼓舞 C.霍先生著述众多,除自己撰写以外,还整理了大量古代文艺理论著作,主编 《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详注》《控文论名篇详注》《中国诗论史》等 D.1982年,在全国首届唐诗讨论会上,程千帆先生给霍松林先生题写斋榜“唐 音阁”,使得“唐音”走遍全国,走向世界。 E.奖掖后辈的“霍松林国学奖学金”资金来源于2014年霍先生被授予“陕西师 范大学杰出贡献奖”时,得到的100万元人民币奖励 9.霍松林先生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材料,谈 谈你的理解。(4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韩通,并州太原人。弱冠应募,以勇力闻,补骑军队长。晋开运末,汉祖建义于 太原,置通帐下。寻从汉祖至东京,累迁为军校。汉祖典卫兵,以通为衙队副指 挥使,从讨杜重威,得银青阶,检校国子祭酒。汉祖开国,加检校左仆射。隐帝 即位,迁奉国指挥使。乾祐初,周祖为枢密使,统兵伐河中。知通谨厚,命之自 随,先登,身被六创,以功迁本军都虞候。周祖镇大名,奏通为天雄军马步军都 校,委以心腹,及入汴,通甚有力焉。授奉国左第六军都校,领雷州刺史。周祖 亲征兖州,以通为在京右厢都巡检。时河溢,灌河阴城,命通率广锐卒千二百浚 汴口,又部筑河阴城,创营壁。未几,拜保义军节度观察留后,周祖亲郊,正授 节度。并州刘崇南侵,命通副河中王彦超出晋州道击之,败于高平。以通为太原
气势非凡,振奋人心。也是在这次会议上,程千帆先生给霍先生题写斋榜“唐音 阁”,从此,“唐音”走遍全国,走向世界。 霍先生晚年仍笔耕不辍,2001 年,出版《唐音阁论文集》《唐音阁译诗集》《唐 音阁诗词集》《唐音阁随笔集》等系列著作。2010 年霍先生 90 寿辰时,他亲自 整理编撰的《霍松林选集》(十卷本)正式出版,集中体现了其学术成就。 “学海珠玑光简册,诗坛星月耀乾坤”,这是霍先生 1982 年献给首届全国唐诗 讨论会的诗句,今天用来概括先生的学术风范也十分恰当。先生离开我们了,但 “唐音”永存,他的著作将永远流传,光照千古。 (摘编自张新科《霍松林:“唐音”永存》)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霍松林先生一生经历平淡而成就非凡,他教书生涯长达 70 多年,大多数的时 间都在陕西师范大学度过,但他桃李满天下,且著作等身。 B.霍先生在学术上有创始之功。20 世纪 50 年代初,霍先生接手的中文学科文 艺学新课,无教材、无参考资料,但他克服困难,编写了教材。 C.霍先生教学强调基础。他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诗文名篇、精读古典名著, 而先生本人上课时更是对古文、诗、词边背边讲。 D.霍松林先生为培养人才倾尽心血,被同仁誉为“关西孔子”“海内儒宗”, 他所教的学生被学界称为“霍家军”。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艺理论教材,26 万字的《文艺学概论》就是由霍松林先生 编写的,该教材力图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编写。 B.霍松林先生在全国首届唐诗讨论会上致辞时说,我们这次唐诗讨论会在“唐 代以来也是第一次”,这种非凡的气势使与会者深受鼓舞。 C.霍先生著述众多,除自己撰写以外,还整理了大量古代文艺理论著作,主编 《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详注》《控文论名篇详注》《中国诗论史》等 D.1982 年,在全国首届唐诗讨论会上,程千帆先生给霍松林先生题写斋榜“唐 音阁”,使得“唐音”走遍全国,走向世界。 E.奖掖后辈的“霍松林国学奖学金”资金来源于 2014 年霍先生被授予“陕西师 范大学杰出贡献奖”时,得到的 100 万元人民币奖励。 9.霍松林先生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材料,谈 谈你的理解。(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韩通,并州太原人。弱冠应募,以勇力闻,补骑军队长。晋开运末,汉祖建义于 太原,置通帐下。寻从汉祖至东京,累迁为军校。汉祖典卫兵,以通为衙队副指 挥使,从讨杜重威,得银青阶,检校国子祭酒。汉祖开国,加检校左仆射。隐帝 即位,迁奉国指挥使。乾祐初,周祖为枢密使,统兵伐河中。知通谨厚,命之自 随,先登,身被六创,以功迁本军都虞候。周祖镇大名,奏通为天雄军马步军都 校,委以心腹,及入汴,通甚有力焉。授奉国左第六军都校,领雷州刺史。周祖 亲征兖州,以通为在京右厢都巡检。时河溢,灌河阴城,命通率广锐卒千二百浚 汴口,又部筑河阴城,创营壁。未几,拜保义军节度观察留后,周祖亲郊,正授 节度。并州刘崇南侵,命通副河中王彦超出晋州道击之,败于高平。以通为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