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先将自 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 (尤其是《国风》)和战国时期楚国诗歌(尤其是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 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诗歌传统的先河。后来,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 声韵调分析方法的引进,南北朝诗人在声韵格律上的讲究和艺术经验的积累等 等,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李白和杜甫, 都是站在前人搭好的台子上的诗歌巨人。 ②李白杜甫生活的时代,由唐太宗奠定的文艺政策,是无比宽松的。诗人们写什 么、怎么写,朝廷不加任何限制,没有任何要求。讥讽皇家奢靡、批评朝政、批 判制度、揭露社会黑恶、鞭挞官吏贪婪,都不会惹祸上身。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 举制度、众多皇帝后妃王公将相加入作诗者行列、诗歌是唐朝最重要的文艺娱乐 样式等等文化环境因素,使得诗人能够成为当时社会耀眼的明星,给予他们必要 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 唐朝对外开放,外国商人、文化人云集长安,使得诗人们眼界开阔,心胸广大 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这些又使得诗人们的作品更加大气隽永,传 之久远。太平日久,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足,“九州道路无 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这使得包括李 白杜甫在内的唐代诗人少年时代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能到处游 历,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 精神世界。 ③个人方面,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广为人知。有诗为证:“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就是给许多人留下 潇洒飘逸印象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是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的。从《古 风》(其一)中可以略见一二:“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 绮丽不足珍”,“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④当然,原因远不止这些,但是,李白杜甫只有两个。理论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 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必然性 ⑤当今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许多方面的条件 (例如交通、旅游)远比唐朝要好,但仍然未能出现李白杜甫那样的在中国文学 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河北省承德市 2017-2018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先将自 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①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 (尤其是《国风》)和战国时期楚国诗歌(尤其是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 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诗歌传统的先河。后来,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 声韵调分析方法的引进,南北朝诗人在声韵格律上的讲究和艺术经验的积累等 等,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李白和杜甫, 都是站在前人搭好的台子上的诗歌巨人。 ②李白杜甫生活的时代,由唐太宗奠定的文艺政策,是无比宽松的。诗人们写什 么、怎么写,朝廷不加任何限制,没有任何要求。讥讽皇家奢靡、批评朝政、批 判制度、揭露社会黑恶、鞭挞官吏贪婪,都不会惹祸上身。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 举制度、众多皇帝后妃王公将相加入作诗者行列、诗歌是唐朝最重要的文艺娱乐 样式等等文化环境因素,使得诗人能够成为当时社会耀眼的明星,给予他们必要 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 唐朝对外开放,外国商人、文化人云集长安,使得诗人们眼界开阔,心胸广大; 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这些又使得诗人们的作品更加大气隽永,传 之久远。太平日久,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足,“九州道路无 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这使得包括李 白杜甫在内的唐代诗人少年时代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能到处游 历,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 精神世界。 ③个人方面,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广为人知。有诗为证:“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就是给许多人留下 潇洒飘逸印象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是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的。从《古 风》(其一)中可以略见一二:“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 绮丽不足珍”,“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④当然,原因远不止这些,但是,李白杜甫只有两个。理论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 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必然性。 ⑤当今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许多方面的条件 (例如交通、旅游)远比唐朝要好,但仍然未能出现李白杜甫那样的在中国文学 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1.下列对于“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在唐代出现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是 A.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与《离骚》以来,历朝各代诗歌创作与理论的积累, 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B.唐代文艺政策非常宽松,朝廷对诗人的创作,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他们可以 自由地表达思想,批判现实,而不必担心惹祸上身。 C.诗赋既是唐代科举取士的依据,又是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诗人凭借写诗也可 以成为耀眼的明星,从而产生巨大的创作动力 D.个人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是广为人知的,潇洒飘逸 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继承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受到了魏晋南北朝诗 歌的影响,就取得了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 B.唐代的诗歌大气隽永,传之久远,这和唐朝对外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得益 于诗人们眼界开阔,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 C.许多唐人的诗句,反映出唐代社会太平日久、经济发展、生活富足的社会现实, 这些为诗歌的发展与诗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D.唐代诗人能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游历四方,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能广 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其中的原因可以从艺术积累、时代环 境和个人努力等诸多方面来解释 B.李白、杜甫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但这些原因充其量只是产生李 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 C.当今中国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交通、旅游等远比唐朝要好, 应该说具备了出现杰出诗人的物质条件。 D.中国当今未能出现在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 原因恐怕主要得从文学传统、政治环境等方面去寻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鲍勃·迪伦:迷人之谜 柏琳 鲍勃·迪伦是谁? 1985年,电影导演斯科特·科恩采访鲍勃·迪伦时这样描述他:桂冠诗人,身 穿摩托夹克的先知,神秘的游民,衣衫褴褛的拿破仑,一个犹太人,一个基督徒, 无数的矛盾集合体。完全不为人所知,像一块滚石。他曾经被分析、定级、分类, 钉在十字架上,定义、剖析、调查、检验、拒绝;但是从来没有被弄明白过。 1941年5月24日,迪伦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 少年时他便显示出音乐天赋,10岁自学了吉他、钢琴、口琴等乐器。高中时, 他就加入了一个小型摇滚乐队 1959年,他进入明尼苏达大学。同年,他读到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 也读到另一本“垮掉的一代”的著作《裸体午餐》。他说:“我完全爱上垮掉的 代、波希米亚、咆哮那群人、凯鲁亚克、金斯堡、柯索、费林格提……·他们对 我的影响就如同猫王对我的影响一样。”也许是受到某种感召,这个少年在刚满
1.下列对于“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在唐代出现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是 A.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与《离骚》以来,历朝各代诗歌创作与理论的积累, 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B.唐代文艺政策非常宽松,朝廷对诗人的创作,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他们可以 自由地 表达思想,批判现实,而不必担心惹祸上身。 C.诗赋既是唐代科举取士的依据,又是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诗人凭借写诗也可 以成为耀眼的明星,从而产生巨大的创作动力。 D.个人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是广为人知的,潇洒飘逸 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继承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受到了魏晋南北朝诗 歌的影响,就取得了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 B.唐代的诗歌大气隽永,传之久远,这和唐朝对外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得益 于诗人们眼界开阔,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 C.许多唐人的诗句,反映出唐代社会太平日久、经济发展、生活富足的社会现实, 这些为诗歌的发展与诗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D.唐代诗人能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游历四方,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能广 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其中的原因可以从艺术积累、时代环 境和个人努力等诸多方面来解释。 B.李白、杜甫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但这些原因充其量只是产生李 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 C.当今中国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交通、旅游等远比唐朝要好, 应该说具备了出现杰出诗人的物质条件。 D.中国当今未能出现在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 原因恐怕主要得从文学传统、政治环境等方面去寻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鲍勃·迪伦:迷人之谜 柏琳 鲍勃·迪伦是谁? 1985 年,电影导演斯科特·科恩采访鲍勃·迪伦时这样描述他:桂冠诗人,身 穿摩托夹克的先知,神秘的游民,衣衫褴褛的拿破仑,一个犹太人,一个基督徒, 无数的矛盾集合体。完全不为人所知,像一块滚石。他曾经被分析、定级、分类, 钉在十字架上,定义、剖析、调查、检验、拒绝;但是从来没有被弄明白过。 1941 年 5 月 24 日,迪伦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 少年时他便显示出音乐天赋,10 岁自学了吉他、钢琴、口琴等乐器。高中时, 他就加入了一个小型摇滚乐队。 1959 年,他进入明尼苏达大学。同年,他读到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 也读到另一本“垮掉的一代”的著作《裸体午餐》。他说:“我完全爱上垮掉的 一代、波希米亚、咆哮那群人、凯鲁亚克、金斯堡、柯索、费林格提……他们对 我的影响就如同猫王对我的影响一样。”也许是受到某种感召,这个少年在刚满
20岁时从大学辍学,孤身一人来到纽约,即将开始一段美国民谣的传奇。去纽 约之前,他给自己起了“迪伦”的艺名 1962年,他发行处女专辑《鲍勃·迪伦》。1963年,他第二张专辑中的《答案 在风中飘》成为20世纪中下叶美国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圣歌” 1964年,《时代变了》发行,被认为是迪伦的“抗议专辑”。他的朋友艾伦·金 斯堡在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时号啕大哭,“薪火传承到了新的一代,从早期的 波西米亚和垮掉的一代,到寻找光明和自我激励的这批年轻人。这些诗词简直就 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 使他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这些表达对核武器军备赛的担忧,以及有 关贫困、种族歧视、监狱、沙文主义、战争、反思原教旨主义等内容的歌曲,迪 伦只花了20个月就全部写完了。 此后,他对于加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刻意要与60年代轰轰烈烈的反 叛文化运动保持距离,他说:“我不想再为任何人写歌,不想成为什么代言人 我只想从我的内在出发来创作音乐。”1964年另一张专辑《鲍勃·迪伦的另 面》中,已经不见抗议歌曲的影子 “我不是任何一代人的宴会司仪”,当人们期待迪伦能成为民权运动的旗帜时, 他这样回答。他走了另一个极端——1965年的新港音乐节上,鲍勃·迪伦给民 谣音乐插上了电。1965年美国迎来了抗议运动的高潮,迪伦却带上一把电吉他, 给一个彷徨的时代诊断了病症:“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一种什么样的感 觉!你孑然一身,你无家可归,你默默无闻,像一颗滚石。”这首收录在专辑《重 返61号公路》里的摇滚乐,叫做《像一块滚石》,几十年后被《滚石》杂志评 为500年来最佳歌曲的第一名。当时,迪伦不仅在政治上被视为脱逃的懦夫,也 被视为民谣的叛徒。但对迪伦来说,这首歌不仅意味着他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 通道,更意味着一场挣脱一一从一个“抗议歌手”的躯壳逃往自己灵魂深处。此 时,他的兴趣转移到了诗歌和小说上,因为这不受歌词长度限制。他呆在纽约的 公寓里,埋首大堆书籍,陷入了疯狂的诗歌阅读中,读兰波也读布莱希特,喜欢 艾略特,还曾为爱伦·坡的《钟》谱上吉他曲。“我就这样训练自己的思维,丢 掉不好的习惯,并学着让自己沉静下来。我读了整本的拜伦的《唐璜》,从开始 到结束都集中精神,同时还有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 70年代末,当嬉皮士文化与政治风潮过去后,人们更关注他的诗歌天赋 1996年鲍勃·迪伦正式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垮掉的一代”中最杰出的作家 艾伦·金斯堡在推荐信中写道:“他的作品帮我们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 要的联系。” 迪伦的文学传统是深厚的。2000年,曾被誉为“每个诗人梦寐以求的评论家” 的克里斯朵夫·瑞克斯曾在迪伦演出后台问他最近读什么书,迪伦脱口而出:莎 士比亚。瑞克斯后来撰写了《迪伦对原罪的先见之明》,将迪伦称为“当代美国 最好的用词专家”。 80年代至今,迪伦逐渐减少了发行唱片的数量,他全身心爱上了巡回演出,重 新回到了行吟歌手的传统。怀旧者鲍勃·迪伦,用巡演的方式,做回了一个吟游 诗人。事实上,这才是伟大文学的源头所在一一无论是西方的《荷马史诗》还是 东方的《诗经》,文学最初是用来歌唱的。 歌唱者本就是诗人,而诗人鲍勃·迪伦的灵魂,也是文学的灵魂。 自2016年10月15日《新京报·书评周刊》,有删改)
20 岁时从大学辍学,孤身一人来到纽约,即将开始一段美国民谣的传奇。去纽 约之前,他给自己起了“迪伦”的艺名。 1962 年,他发行处女专辑《鲍勃·迪伦》。1963 年,他第二张专辑中的《答案 在风中飘》成为 20 世纪中下叶美国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圣歌”。 1964 年,《时代变了》发行,被认为是迪伦的“抗议专辑”。他的朋友艾伦·金 斯堡在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时号啕大哭,“薪火传承到了新的一代,从早期的 波西米亚和垮掉的一代,到寻找光明和自我激励的这批年轻人。这些诗词简直就 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 使他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这些表达对核武器军备赛的担忧,以及有 关贫困、种族歧视、监狱、沙文主义、战争、反思原教旨主义等内容的歌曲,迪 伦只花了 20 个月就全部写完了。 此后,他对于加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刻意要与 60 年代轰轰烈烈的反 叛文化运动保持距离,他说:“我不想再为任何人写歌,不想成为什么代言人, 我只想从我的内在出发来创作音乐。”1964 年另一张专辑《鲍勃·迪伦的另一 面》中,已经不见抗议歌曲的影子。 “我不是任何一代人的宴会司仪”,当人们期待迪伦能成为民权运动的旗帜时, 他这样回答。他走了另一个极端——1965 年的新港音乐节上,鲍勃·迪伦给民 谣音乐插上了电。1965 年美国迎来了抗议运动的高潮,迪伦却带上一把电吉他, 给一个彷徨的时代诊断了病症:“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一种什么样的感 觉!你孑然一身,你无家可归,你默默无闻,像一颗滚石。”这首收录在专辑《重 返 61 号公路》里的摇滚乐,叫做《像一块滚石》,几十年后被《滚石》杂志评 为 500 年来最佳歌曲的第一名。当时,迪伦不仅在政治上被视为脱逃的懦夫,也 被视为民谣的叛徒。但对迪伦来说,这首歌不仅意味着他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 通道,更意味着一场挣脱——从一个“抗议歌手”的躯壳逃往自己灵魂深处。此 时,他的兴趣转移到了诗歌和小说上,因为这不受歌词长度限制。他呆在纽约的 公寓里,埋首大堆书籍,陷入了疯狂的诗歌阅读中,读兰波也读布莱希特,喜欢 艾略特,还曾为爱伦·坡的《钟》谱上吉他曲。“我就这样训练自己的思维,丢 掉不好的习惯,并学着让自己沉静下来。我读了整本的拜伦的《唐璜》,从开始 到结束都集中精神,同时还有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 70 年代末,当嬉皮士文化与政治风潮过去后,人们更关注他的诗歌天赋。 1996 年鲍勃·迪伦正式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垮掉的一代”中最杰出的作家 艾伦·金斯堡在推荐信中写道:“他的作品帮我们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 要的联系。” 迪伦的文学传统是深厚的。2000 年,曾被誉为“每个诗人梦寐以求的评论家” 的克里斯朵夫·瑞克斯曾在迪伦演出后台问他最近读什么书,迪伦脱口而出:莎 士比亚。瑞克斯后来撰写了《迪伦对原罪的先见之明》,将迪伦称为“当代美国 最好的用词专家”。 80 年代至今,迪伦逐渐减少了发行唱片的数量,他全身心爱上了巡回演出,重 新回到了行吟歌手的传统。怀旧者鲍勃·迪伦,用巡演的方式,做回了一个吟游 诗人。事实上,这才是伟大文学的源头所在——无论是西方的《荷马史诗》还是 东方的《诗经》,文学最初是用来歌唱的。 歌唱者本就是诗人,而诗人鲍勃·迪伦的灵魂,也是文学的灵魂。 (选 自 2016 年 10 月 15 日《新京报·书评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诺奖历史上,曾数次把奖项授予“非文学”人士,最出名的当属英国哲学家 伯特兰·罗素(1950年)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53年),而2015年的 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严格意义上也是一个记者,并非作家。但是,把文学 奖颁给一个歌手,却是头一次。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予鲍勃·迪伦的 颁奖辞是:“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 ②鲍勃·迪伦的传记作者戴维·道尔顿称他为“最多变的灵魂”,但迪伦认为: “我确实从来都只是我自己:一个民谣音乐家,用噙着泪水的眼睛注视灰色的烟 雾,写一些在朦胧光亮中漂浮的歌谣。”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战之后,“垮掉的一代”风靡美国,这对年轻的迪伦有很深刻的影响。这 种挑战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的思想或许催促着迪伦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寻找属 于自己的传奇 B.作为“垮掉的一代”作家群中的代表,艾伦·金斯堡在思想上与迪伦产生了 高度共鸣,非常肯定迪伦音乐的价值与意义。 C.摇滚乐《像一块滚石》是迪伦的代表作,它体现了歌手对自身灵魂的探索 使迪伦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 D.音乐与文学对于迪伦来说,具有相通性,都意义非凡,两者的价值与魅力在 他身上得到了圆融体现。 5.作者为什么称鲍勃·迪伦是“迷人之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6.鲍勃·迪伦几次受到诺贝尔文学奖青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狼杀 刘老汉除了种地,还在西山埋了不少捕兽夹子。村里很多人都把这当作副业。只 是这两年已很难在西山捕到野猪和狼了,它们差不多都快绝迹了 这天,刘老汉在山顶意外发现了一只被兽夹困住的小狼。刘老汉见狼皮已受损 且又是一只幼狼,便一脚踩住小狼的脑袋,抽出随身的匕首,冲小狼的脖子上 抹 血流尽,刘老汉便蹲下身,三下两下剥了小狼的皮,割断它的两条后腿,清理出 两副狼骨。听说用小狼的腿骨泡烧酒,可疗治经年不愈的风湿性关节炎。 那天晚上,西山上有只母狼整整哀号了一夜。 刘老汉翻身起床,隔壁竹床上的儿子,睡得正香。他想了想,决定不喊他 日未出,天未醒,林子里的老鸹子还在叫。东边山头只有一丝麻麻亮。刘老汉提 着镰刀,踩着露水,深一步,浅一步,径直赶往西山脚的那块油麦地。他想趁天 亮前把地里熟透的麦子收割掉 山风沁凉,刘老汉站在田埂上紧了紧黑布褂,心想,等把这茬麦子卖了,娃儿明 年娶媳妇的钱就不用愁了。 忽然,刘老汉觉得身后有动静,扭头一看,扑面来的竟是一张龇着獠牙的血盆大 口
相关链接: ①在诺奖历史上,曾数次把奖项授予“非文学”人士,最出名的当属英国哲学家 伯特兰·罗素(1950 年)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53 年),而 2015 年的 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严格意义上也是一个记者,并非作家。但是,把文学 奖颁给一个歌手,却是头一次。2016 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予鲍勃·迪伦的 颁奖辞是:“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 ②鲍勃·迪伦的传记作者戴维·道尔顿称他为“最多变的灵魂”,但迪伦认为: “我确实从来都只是我自己:一个民谣音乐家,用噙着泪水的眼睛注视灰色的烟 雾,写一些在朦胧光亮中漂浮的歌谣。”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二战之后,“垮掉的一代”风靡美国,这对年轻的迪伦有很深刻的影响。这 种挑战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的思想或许催促着迪伦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寻找属 于自己的传奇。 B.作为“垮掉的一代”作家群中的代表,艾伦·金斯堡在思想上与迪伦产生了 高度共鸣,非常肯定迪伦音乐的价值与意义。 C.摇滚乐《像一块滚石》是迪伦的代表作,它体现了歌手对自身灵魂的探索, 使迪伦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 D.音乐与文学对于迪伦来说,具有相通性,都意义非凡,两者的价值与魅力在 他身上得到了圆融体现。 5.作者为什么称鲍勃·迪伦是“迷人之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 分) 6.鲍勃·迪伦几次受到诺贝尔文学奖青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狼 杀 (一) 刘老汉除了种地,还在西山埋了不少捕兽夹子。村里很多人都把这当作副业。只 是这两年已很难在西山捕到野猪和狼了,它们差不多都快绝迹了。 这天,刘老汉在山顶意外发现了一只被兽夹困住的小狼。刘老汉见狼皮已受损, 且又是一只幼狼,便一脚踩住小狼的脑袋,抽出随身的匕首,冲小狼的脖子上一 抹。 血流尽,刘老汉便蹲下身,三下两下剥了小狼的皮,割断它的两条后腿,清理出 两副狼骨。听说用小狼的腿骨泡烧酒,可疗治经年不愈的风湿性关节炎。 那天晚上,西山上有只母狼整整哀号了一夜。 (二) 刘老汉翻身起床,隔壁竹床上的儿子,睡得正香。他想了想,决定不喊他。 日未出,天未醒,林子里的老鸹子还在叫。东边山头只有一丝麻麻亮。刘老汉提 着镰刀,踩着露水,深一步,浅一步,径直赶往西山脚的那块油麦地。他想趁天 亮前把地里熟透的麦子收割掉。 山风沁凉,刘老汉站在田埂上紧了紧黑布褂,心想,等把这茬麦子卖了,娃儿明 年娶媳妇的钱就不用愁了。 忽然,刘老汉觉得身后有动静,扭头一看,扑面来的竟是一张龇着獠牙的血盆大 口! ……
刘小山起床时,满屋子都是毛茸茸的太阳光了。昨晚的梦好美咧,他梦见自己跟 陆家庄的李晓燕成亲了。 隔壁床是空的,爹已经下地干活了。起得这么迟,爹肯定要骂我咧!刘小山一骨 碌从床上跳下来,飞也似的奔向西山脚的油麦地 然而,油麦地里没有爹。刘小山只在田埂边看到爹的镰刀。地上有斑斑的血迹。 刘小山的头皮噌的一下就麻了。最后,在山顶的一块苔痕斑驳的石头上,刘小山 看到了一个面目全非的头颅。 刘小山抱着头颅号啕大哭,从早上一直哭到晚上,哭到眼泪都干了时,他对头颅 说,爹,孩儿一定替你报仇! 雾起。日隐。天地笼着一抹浑浊的灰白。 阵腥风扫过,他知道,它来了。 追了它三天三夜。他已精疲力竭。本打算找个草窝随便躺一下,但就在这时,它 出现了,像幽灵一样无声无息,从峡谷的纵深处,它是一头灰色的母狼,额角一 块疤痕,壮硕如小牛。踩着碎石,朝这边一步步紧逼过来。 但雾掩藏不住它嗜血的死神的气息。正如雾也掩饰不了他熊熊的仇恨的火焰。 它知道这将是一场无可避免的血战。眼前这个人身形消瘦,看起来疲弱不堪,但 他的眼神却和他手中的刀一样,杀气腾腾 它低吼着,压低前肢,龇出尖利的獠牙,趁对方眼神稍一游离,纵身一跃,瞅准 喉管,闪电般直扑过去。 他深知狼的奸猾,故意拿眼瞟了下别处。他知道它一定会发起攻击。只是,他没 想到它的速度会那么快,快到像一阵风,快到像一道电,他差点被扑了个措手不 及 道青白的光倏地划过。 它落地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左后腿火辣辣的,被刀切开一道深已见骨的伤口, 血汩汩地流。 他捂着肚腹,血水顺着指缝漫溢而岀,滴滴答答,溅落在被雾打湿的碎石和青草 上 他喘息着,忍着剧痛,举起镰刀冲上去,决计给受伤的狼最后一击。 刀锋直奔狼首。 它拖着沉重的后腿,躲过了呼啸而来的刀锋。瞅准机会,反身跳到他的后背上, 两只前爪死死地插进他的双肩。 牙死死地咬着他的脖子,刀深深地扎在它的肚腹上。 (四) 刘小山七岁那年,在西山脚放牛时发现一只额角有道疤痕的“小狗”。小东西瘦 骨嶙峋,好像有很多天没吃东西了,看起来很可怜。刘小山便丢了几颗油炒花生 给它 吃完了花生,“小狗”走过来舔了舔刘小山的手,像是表示感激。刘小山想抱下 它,它却跳开了,并冲刘小山龇出了两颗小獠牙。刘小山冲它摆手,示意它不要 怕,那“小狗”却头也不回地窜进了山林。它的尾巴一直是拖着的。此时,刘小 山才反应过来,那是一只狼。 但刘小山并没感到害怕,而是冲小狼逃去的方向笑出了声。心想,那只狼以后说 不定会怀念油炒花生米咧
刘小山起床时,满屋子都是毛茸茸的太阳光了。昨晚的梦好美咧,他梦见自己跟 陆家庄的李晓燕成亲了。 隔壁床是空的,爹已经下地干活了。起得这么迟,爹肯定要骂我咧!刘小山一骨 碌从床上跳下来,飞也似的奔向西山脚的油麦地。 然而,油麦地里没有爹。刘小山只在田埂边看到爹的镰刀。地上有斑斑的血迹。 刘小山的头皮噌的一下就麻了。最后,在山顶的一块苔痕斑驳的石头上,刘小山 看到了一个面目全非的头颅。 刘小山抱着头颅号啕大哭,从早上一直哭到晚上,哭到眼泪都干了时,他对头颅 说,爹,孩儿一定替你报仇! (三) 雾起。日隐。天地笼着一抹浑浊的灰白。 一阵腥风扫过,他知道,它来了。 追了它三天三夜。他已精疲力竭。本打算找个草窝随便躺一下,但就在这时,它 出现了,像幽灵一样无声无息,从峡谷的纵深处,它是一头灰色的母狼,额角一 块疤痕,壮硕如小牛。踩着碎石,朝这边一步步紧逼过来。 但雾掩藏不住它嗜血的死神的气息。正如雾也掩饰不了他熊熊的仇恨的火焰。 它知道这将是一场无可避免的血战。眼前这个人身形消瘦,看起来疲弱不堪,但 他的眼神却和他手中的刀一样,杀气腾腾。 它低吼着,压低前肢,龇出尖利的獠牙,趁对方眼神稍一游离,纵身一跃,瞅准 喉管,闪电般直扑过去。 他深知狼的奸猾,故意拿眼瞟了下别处。他知道它一定会发起攻击。只是,他没 想到它的速度会那么快,快到像一阵风,快到像一道电,他差点被扑了个措手不 及。 一道青白的光倏地划过。 它落地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左后腿火辣辣的,被刀切开一道深已见骨的伤口, 血汩汩地流。 他捂着肚腹,血水顺着指缝漫溢而出,滴滴答答,溅落在被雾打湿的碎石和青草 上。 他喘息着,忍着剧痛,举起镰刀冲上去,决计给受伤的狼最后一击。 刀锋直奔狼首。 它拖着沉重的后腿,躲过了呼啸而来的刀锋。瞅准机会,反身跳到他的后背上, 两只前爪死死地插进他的双肩。 牙死死地咬着他的脖子,刀深深地扎在它的肚腹上。 (四) 刘小山七岁那年,在西山脚放牛时发现一只额角有道疤痕的“小狗”。小东西瘦 骨嶙峋,好像有很多天没吃东西了,看起来很可怜。刘小山便丢了几颗油炒花生 给它。 吃完了花生,“小狗”走过来舔了舔刘小山的手,像是表示感激。刘小山想抱下 它,它却跳开了,并冲刘小山龇出了两颗小獠牙。刘小山冲它摆手,示意它不要 怕,那“小狗”却头也不回地窜进了山林。它的尾巴一直是拖着的。此时,刘小 山才反应过来,那是一只狼。 但刘小山并没感到害怕,而是冲小狼逃去的方向笑出了声。心想,那只狼以后说 不定会怀念油炒花生米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