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 4.本试卷共10页,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礼”,“礼”曾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礼节中的许多内容 是靠形式来表达的,比如贺卡。在个人重大事情或公共节日前呈送贺卡,一来形 式庄重,二来提旱通报对方,于人于己均为方便。故汉朝以来,贺卡作为传统形 式一直延续保留,只是名称有所变化。 贺卡初期叫“名帖”,以介绍自已为主,西汉称为“谒”,今天贵宾相见还 在说“拜谒”,东汉后叫“名刺”,名刺一词日本至今仍在使用,就是我们常用 的名片。凡事先通报自己是尊重对方的必需,今天的社会有时并不注意这些传统 了 唐宋以后,贺卡的名称及功能有所进步,称为“门状”或“飞帖”,到了明 清,又叫“红单”“贺年帖”等等。听这名字就知功能越来越世俗化,文人之间 的文雅逐渐远去。原因其实简单,古代教育不够普及,识文断字的人少。贺卡最 初都是在达官贵人之间传递,起点颇高,进入商业社会,贺卡就多了一份热情, 少了一份酸腐。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过年时,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 臣。由于这一形式由帝王发明,迅速在民间普及。不过民间没有皇家那么奢侈 不敢使用金箔,改用梅花笺纸,竖写,右上端为受贺者官讳,左下端为贺者姓名。 传说南宋人张世南在著作中记载他家曾藏有北宋名家黄庭坚、秦观等人的贺卡 这绝对是一份经典收藏,如保留到今天也应该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了 说来非常有意思,名帖贺卡一类原是本人亲自呈送,以示郑重,但到了宋朝, 商业气息浓厚,人们也日渐繁忙,故不能亲送者连派仆人呈送,逐渐形成风俗。 这样的好处是一人可以多送,如亲自前往,所送数量极为有限,朋友多的人恐有 失礼;派人呈送好处多多,省去主人之间见面的繁文缛节,效率大大提高。 明清时期,呈送贺卡名帖等更有一套礼仪,按规定仆人不能亲自用手呈送 贺卡,故发明了拜匣。拜见时仆人所持长方形匣盒,大小正好容纳贺卡名帖,见 主人后,仆人不能直接用手持卡或帖,必须打开拜匣,让主人取出。大户人家会 制作自用拜匣,收藏专家马未都藏有明清紫檀黄花梨拜匣多个,其中清代红木制 作的“福臻堂赵”的拜匣,制作精良,显示了赵家主人不凡的身份。贺卡的商业 性邮递也从宋代开始。张世南的《游宦纪闻》中载,每逢冬至、元旦年节,“凡 在外官,皆以状至其长吏”,这应该是邮政作为贺卡的信使最早的记载了 传统纸质卡片,其材料多为髙档木浆纸,而生产这种纸消耗的是木材资源 在提倡低碳环保的今天,传统的贺年卡在与现代的网络技术融合后,又在虚拟的 社会里,创造了自己新的辉煌一一电子贺卡(E-card)。电子贺卡以其快速便捷 节约环保的特点,迅速成为一种时尚。 贺卡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此种交往又往往以短句表达,比如宋代常写 敬贺正旦”,今天一看亦言简意赅。久而久之,贺语就出现了程式化,讲究喜 庆,互送吉语,传达人们对生活的期冀与憧憬 1.下列关于传统贺卡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河北省承德市 2017-2018 学年高二 10 月月考 4.本试卷共 10 页,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50 分。 第 I 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礼”,“礼”曾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礼节中的许多内容 是靠形式来表达的,比如贺卡。在个人重大事情或公共节日前呈送贺卡,一来形 式庄重,二来提旱通报对方,于人于己均为方便。故汉朝以来,贺卡作为传统形 式一直延续保留,只是名称有所变化。 贺卡初期叫“名帖”,以介绍自已为主,西汉称为“谒”,今天贵宾相见还 在说“拜谒”,东汉后叫“名刺”,名刺一词日本至今仍在使用,就是我们常用 的名片。凡事先通报自己是尊重对方的必需,今天的社会有时并不注意这些传统 了。 唐宋以后,贺卡的名称及功能有所进步,称为“门状”或“飞帖”,到了明 清,又叫“红单”“贺年帖”等等。听这名字就知功能越来越世俗化,文人之间 的文雅逐渐远去。原因其实简单,古代教育不够普及,识文断字的人少。贺卡最 初都是在达官贵人之间传递,起点颇高,进入商业社会,贺卡就多了一份热情, 少了一份酸腐。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过年时,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 臣。由于这一形式由帝王发明,迅速在民间普及。不过民间没有皇家那么奢侈, 不敢使用金箔,改用梅花笺纸,竖写,右上端为受贺者官讳,左下端为贺者姓名。 传说南宋人张世南在著作中记载他家曾藏有北宋名家黄庭坚、秦观等人的贺卡, 这绝对是一份经典收藏,如保留到今天也应该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了。 说来非常有意思,名帖贺卡一类原是本人亲自呈送,以示郑重,但到了宋朝, 商业气息浓厚,人们也日渐繁忙,故不能亲送者连派仆人呈送,逐渐形成风俗。 这样的好处是一人可以多送,如亲自前往,所送数量极为有限,朋友多的人恐有 失礼;派人呈送好处多多,省去主人之间见面的繁文缛节,效率大大提高。 明清时期,呈送贺卡名帖等更有一套礼仪,按规定仆人不能亲自用手呈送 贺卡,故发明了拜匣。拜见时仆人所持长方形匣盒,大小正好容纳贺卡名帖,见 主人后,仆人不能直接用手持卡或帖,必须打开拜匣,让主人取出。大户人家会 制作自用拜匣,收藏专家马未都藏有明清紫檀黄花梨拜匣多个,其中清代红木制 作的“福臻堂赵”的拜匣,制作精良,显示了赵家主人不凡的身份。贺卡的商业 性邮递也从宋代开始。张世南的《游宦纪闻》中载,每逢冬至、元旦年节,“凡 在外官,皆以状至其长吏”,这应该是邮政作为贺卡的信使最早的记载了。 传统纸质卡片,其材料多为高档木浆纸,而生产这种纸消耗的是木材资源。 在提倡低碳环保的今天,传统的贺年卡在与现代的网络技术融合后,又在虚拟的 社会里,创造了自己新的辉煌——电子贺卡(E-card)。电子贺卡以其快速便捷、 节约环保的特点,迅速成为一种时尚。 贺卡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此种交往又往往以短句表达,比如宋代常写 “敬贺正旦”,今天一看亦言简意赅。久而久之,贺语就出现了程式化,讲究喜 庆,互送吉语,传达人们对生活的期冀与憧憬。 1.下列关于传统贺卡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因为形式庄重,便于提早通报对方,于人于己均为方便,所以汉朝以来,传 统贺卡一直在民间延续保留,只是名称有所变化。 B.贺卡先后有过“名帖”“谒”“名刺”“门状”“飞帖”“红单”等名字, 至今日本仍把贺卡叫做“名刺”。 C.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的首倡,在质地精美的贺卡上书写姓名、祝语的形式在民 间迅速普及。 D.电子贺卡具有快速便捷、节约环保、样式时尚的特点,现在是我们日常生活 中使用较多的贺卡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贺卡出现初期,由于古代教育不够普及,识文断字的人少,所以贺卡最初都 是在达官贵人之间传递。 B.随着时代的推移,贺卡的功能越来越世俗化,文人之间的文雅逐渐远去。 C.张世南的《游宦纪闻》记载了中国最早的邮政贺卡的使用情况。 D.为了追求效率和减少繁文缛节,进入商业社会后,贺卡逐渐变得程式化,少 了一份酸腐。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贺卡由最初的本人亲送,发展到后来的派人呈送,虽郑重气氛稍减,但效率 大为提高。 B.贺卡内容讲究的喜庆、吉祥,贺卡形式追求的精致华美,都代表了人们对美 好生活的期冀与憧憬。 C.传统的纸质贺卡,因为消耗木材资源及传递效率的低下,在提倡低碳环保的 今天,将被时代淘汰 D.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电子贺卡的使用将超 过传统贺卡成为时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窗子以外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 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 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 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 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 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 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 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 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 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 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 榆叶梅横出疯权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一一—叶子上满 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
A.因为形式庄重,便于提早通报对方,于人于己均为方便,所以汉朝以来,传 统贺卡一直在民间延续保留,只是名称有所变化。 B.贺卡先后有过“名帖”“谒”“名刺”“门状”“飞帖”“红单”等名字, 至今日本仍把贺卡叫做“名刺”。 C.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的首倡,在质地精美的贺卡上书写姓名、祝语的形式在民 间迅速普及。 D.电子贺卡具有快速便捷、节约环保、样式时尚的特点,现在是我们日常生活 中使用较多的贺卡。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贺卡出现初期,由于古代教育不够普及,识文断字的人少,所以贺卡最初都 是在达官贵人之间传递。 B.随着时代的推移, 贺卡的功能越来越世俗化,文人之间的文雅逐渐远去。 C.张世南的《游宦纪闻》记载了中国最早的邮政贺卡的使用情 况。 D.为了追求效率和减少繁文缛节,进入商业社会后,贺卡逐渐变得程式化,少 了一份酸腐。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贺卡由最初的本人亲送,发展到后来的派人呈送,虽郑重气氛稍减,但效率 大为提高。 B.贺卡内容讲究的喜庆、吉祥,贺卡形式追求的精致华美,都代表了人们对美 好生活的期冀与憧憬。 C.传统的纸质贺卡,因为消耗木材资源 及传递效率的低下,在提倡低碳环保的 今天,将被时代淘汰。 D.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电子贺卡的使用将超 过传统贺卡成为时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 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 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 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 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 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 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 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 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 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 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 榆叶梅横出疯权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 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
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 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 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 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 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 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 个窗子,一一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 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 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 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 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 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 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 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 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 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 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髙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 那是罪过!(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 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 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 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 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5.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6.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 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 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 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 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 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 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 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
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 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 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 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 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 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 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 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 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 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 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 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 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 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 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 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 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 那是罪过!(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 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 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 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 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 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 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 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 分) 6.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 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 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 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 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 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 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 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 300 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
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 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 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 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 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 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 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 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 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 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 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 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 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 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 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 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 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 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气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 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 报》) 7.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 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 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 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 的主要原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 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 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 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 年 4 月 5 日新 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 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 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 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 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 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 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 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 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 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 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 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 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 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 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 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气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 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 年 5 月 6 日《人民日 报》) 7.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 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 不可 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 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 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 的主要原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 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 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 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 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 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 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9.怎样才能有效跪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来源:学科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 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 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 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砩百姓以 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 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 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糖。陛下为人父母,欲何 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 “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 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 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 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遺使请婚恐豺狼之心 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痴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 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丛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 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 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 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 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 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 (节选自《新唐书·魏 知古传》)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 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 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 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 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 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 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 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9.怎样才能有效跪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来源:学科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 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 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 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 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 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 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 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 “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 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 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 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 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 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 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 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 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 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 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 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 知古传》)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 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 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 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 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