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2016-2017学年高一6月月考 语文试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举世闻名,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多的是因酒而生发出的种 种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与“情”。其中,杯作为一种饮酒器扮演了十分重要的 角色。古代酒杯名称众多,造型各异。最初通称为“爵”,后常称为“觞”,再 后“觞杯”同称,到了唐宋则将饮酒器多称为“杯”了。 酒文化中的“礼”,往往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这在先秦乃至秦汉时期最为突出 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饮酒器属于礼器,有爵、觚、觯、角等,容量不同,等差 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在宗庙举行祭祀,因祭祀者的身份、地位不同, 所持的饮酒器也不一样。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礼也。所谓“长者举未酮,少者 不敢饮 公卒爵,然后饮”,亦礼也。在进食之礼中,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 在一定的位置。《管子·弟子职》称,弟子事师,饮时进食,陈膳毋悖,其中也 有“左酒右浆”的规定。古人分食,一人一份,所以陈膳能够定下常规。现在在 宴席上杯筷盘碟仍需摆置有序,客人动杯总在主人敬酒之后,而主人敬酒每每先 干一杯,这些还能看出千年酒文化的遗风。 在汉字里,有些字是特用于祭祀和宴饮时某种行为和动作的,既表示礼,又形成 仪。如“寿”字,《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侯娶燕王女为夫人,设宴,“饮 酒酣,武安起为寿,……已魏其侯为寿”。寿,即上酒。这是说主人(武安侯) 和宾客(魏其侯)先后为大家斟酒。又如“酾”字,《汉书·游侠郭解传》记, 解姐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醑,非其任,强灌之”。醺,尽爵也。是说强 迫人家喝干杯中酒。如今,斟酒已不用“寿”,偶言“上”,犹有古意;釅改称 “干”“干杯”了。 酒文化中的“情”,文人借杯流露得最为透彻,尤其是其中的闲情和苦意,闲情 之时,握杯享受,自有一番乐趣。这中间不需渲染,逸致自然。陶渊明“过门辄 相呼,有酒斟酌之”和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缠琐事, 不涉流俗,凸显了闲情。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更见闲趣,其诗句平淡,却透着 股深情。残杯,指装有剩酒的杯子。这剩酒或为盛宴弃余,或为独饮罢酌,用 残”字,多有伤感之情,几乎成为命运多舛、坎坷人生的倾诉,往往表现出 当时凄楚的情景。酒文化中的“情”,多半在残杯中感人至深。杜甫曾在长安困 守十年,其时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直抒胸臆,把误身受辱的遭遇和创 伤写得极其悲慨,却又无可奈何。其中两韵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 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只杯,与白居易雪夜邀饮的杯相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苏东坡、李清照等人写到残杯,有窘况,有怀念,却不像杜甫那样实实在在,使 人难堪,而情感的起伏,则比杜甫深沉得多。这又是酒文化中另一种回荡人心的 “情”,杯成了当时情景的见证,凄之,惨之,怜之,惜之,都能引起人们的共 鸣 (摘编自朱启新《酒文化中的杯》,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对中国酒文化中“杯”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为饮酒器,杯在由酒生发出的日常生活的种种“情”与“礼”中扮演了十分 重要的角色,它与我国的酒共同使我国的酒文化举世闻名
河北省张家口市 2016-2017 学年高一 6 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举世闻名,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多的是因酒而生发出的种 种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与“情”。其中,杯作为一种饮酒器扮演了十分重要的 角色。古代酒杯名称众多,造型各异。最初通称为“爵”,后常称为“觞”,再 后“觞杯”同称,到了唐宋则将饮酒器多称为“杯”了。 酒文化中的“礼”,往往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这在先秦乃至秦汉时期最为突出。 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饮酒器属于礼器,有爵、觚、觯、角等,容量不同,等差 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在宗庙举行祭祀,因祭祀者的身份、地位不同, 所持的饮酒器也不一样。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礼也。所谓“长者举未釂,少者 不敢饮”,“公卒爵,然后饮”,亦礼也。在进食之礼中,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 在一定的位置。《管子•弟子职》称,弟子事师,饮时进食,陈膳毋悖,其中也 有“左酒右浆”的规定。古人分食,一人一份,所以陈膳能够定下常规。现在在 宴席上杯筷盘碟仍需摆置有序,客人动杯总在主人敬酒之后,而主人敬酒每每先 干一杯,这些还能看出千年酒文化的遗风。 在汉字里,有些字是特用于祭祀和宴饮时某种行为和动作的,既表示礼,又形成 仪。如 “寿”字,《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侯娶燕王女为夫人,设宴,“饮 酒酣,武安起为寿,……已魏其侯为寿”。寿,即上酒。这是说主人(武安侯) 和宾客(魏其侯)先后为大家斟酒。又如“釂”字,《汉书•游侠郭解传》记, “解姐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非其任,强灌之”。釂,尽爵也。是说强 迫人家喝干杯中酒。如今,斟酒已不用“寿”,偶言“上”,犹有古意;釂改称 “干”“干杯”了。 酒文化中的“情”,文人借杯流露得最为透彻,尤其是其中的闲情和苦意,闲情 之时,握杯享受,自有一番乐趣。这中间不需渲染,逸致自然。陶渊明“过门辄 相呼,有酒斟酌之”和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缠琐事, 不涉流俗,凸显了闲情。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更见闲趣,其诗句平淡,却透着 一股深情。残杯,指装有剩酒的杯子。这剩酒或为盛宴弃余,或为独饮罢酌,用 一“残”字,多有伤感之情,几乎成为命运多舛、坎坷人生的倾诉,往往表现出 当时凄楚的情景。酒文化中的“情”,多半在残杯中感人至深。杜甫曾在长安困 守十年,其时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直抒胸臆,把误身受辱的遭遇和创 伤写得极其悲慨,却又无可奈何。其中两韵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 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只杯,与白居易雪夜邀饮的杯相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苏东坡、李清照等人写到残杯,有窘况,有怀念,却不像杜甫那样实实在在,使 人难堪,而情感的起伏,则比杜甫深沉得多。这又是酒文化中另一种回荡人心的 “情”,杯成了当时情景的见证,凄之,惨之,怜之,惜之,都能引起人们的共 鸣。 (摘编自朱启新《酒文化中的杯》,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对中国酒文化中“杯”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为饮酒器,杯在由酒生发出的日常生活的种种“情”与“礼”中扮演了十分 重要的角色,它与我国的酒共同使我国的酒文化举世闻名
B.杯在文人笔下反映出来的闲情和苦意成为中国酒文化中“情”的重要组成部 分,“杯”在众多场合里被频繁使用,成了酒文化中的重要情感寄托 C.自古至今,酒杯在我国有爵、觚、觯、角、觞、杯等多种不同的称呼,它们造 型各异,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 D.残杯指盛宴弃余或为独饮罢酌之后存留剩酒的杯子,这种杯往往体现出当时的 凄楚情景,倾诉着人生命运的坎坷崎岖,其情往住感人至深。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原思的一项是( )(3分) A酒文化中的礼,常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先秦时地位尊贵的祭祀者用觯,地位 卑微的祭祀人员用角。而贵贱长少饮洒有先后之分,都是“礼”的体现 B.古人有一人一份的分食传统,在进食时要求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 置,《管子·弟子职》中弟子事师,饮酒进食也有“左酒右浆”的说法。 C.《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起为寿”中的“寿”是指祝福时持杯一饮而尽, 而《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载的“使之酾”中的“醺”则是指劝酒时强灌他人。 D.陶潜“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和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 之”都是闲情时握杯的享受,与白居易《问刘十九》中透露出的情趣总体而言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酒文化中的“礼“主要表现在古代祭祀和宴饮之中,其中讲究酒器有别、饮酒 先后有序、洒食摆置有序,今天一些宴席上我们还能看到酒文化的某些遗风。 B.有些汉字特用于祭祀或宴饮时的行为动作,既表示礼,又形成仪,如 上 醺”等字,“醑”字,现在通俗的说法就是“干”“干杯” C.杜甫用“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写出了困守长安十年期间,追随权贵而误 身受辱的遭遇,将实实在在的难堪与伤痛,写得极其悲慨。 D.苏轼和李清照等人写到的“残杯”是当时情景的见证,寓情于景,成为我国酒 文化另一种晦涩委婉的深沉情感,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25分) 活着 余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 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 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去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 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 可寿命长,我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 着 孙子死后的第二年,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 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 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有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 村庄时,看到晒场上有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 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 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
B.杯在文人笔下反映出来的闲情和苦意成为中国酒文化中“情”的重要组成部 分,“杯”在众多场合里被频繁使用,成了酒文化中的重要情感寄托。 C.自古至今,酒杯在我国有爵、觚、觯、角、觞、杯等多种不同的称呼,它们造 型各异,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 D.残杯指盛宴弃余或为独饮罢酌之后存留剩酒的杯子,这种杯往往体现出当时的 凄楚情景,倾诉着人生命运的坎坷崎岖,其情往住感人至深。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原思的一项是( )(3 分) A.酒文化中的礼,常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先秦时地位尊贵的祭祀者用觯,地位 卑微的祭祀人员用角。而贵贱长少饮洒有先后之分,都是“礼”的体现。 B.古人有一人一份的分食传统,在进食时要求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 置,《管子• 弟子职》中弟子事师,饮酒进食也有“左酒右浆”的说法。 C.《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起为寿”中的“寿”是指祝福时持杯一饮而尽, 而《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载的“使之釂”中的“釂”则是指劝酒时强灌他人。 D.陶潜“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和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 之”都是闲情时握杯的享受,与白居易《问刘十九》中透露出的情趣总体而言相 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酒文化中的“礼“主要表现在古代祭祀和宴饮之中,其中讲究酒器有别、饮酒 先后有序、洒食摆置有序,今天一些宴席上我们还能看到酒文化的某些遗风。 B.有些汉字特用于祭祀或宴饮时的行为动作,既表示礼,又形成仪,如 “上”“寿”“釂”等字,“釂”字,现在通俗的说法就是“干”“干杯”。 C.杜甫用“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写出了困守长安十年期间,追随权贵而误 身受辱的遭遇,将实实在在的难堪与伤痛,写得极其悲慨。 D.苏轼和李清照等人写到的“残杯”是当时情景的见证,寓情于景,成为我国酒 文化另一种晦涩委婉的深沉情感,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25 分) 活着 余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 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 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去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 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 可寿命长,我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 着。 孙子死后的第二年,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 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 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有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 村庄时,看到晒场上有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 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 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
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 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 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 人说:“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 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 “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你 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 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 人说:“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 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 亲热得很。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 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 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 也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 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 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很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 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牛了。我知 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 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有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 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 空旷的傍晩像风一样飘扬。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退了。女人吆喝孩子的 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 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节选自余华 《活着》,有删改)
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 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 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 人说:“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 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 “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 “你 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 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 人说:“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 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 亲热得很。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 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 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 也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 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 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很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 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牛了。我知 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 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有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 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 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退了。女人吆喝孩子的 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 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节选自余华 《活着》,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展开故事的方式非常巧妙。在一个充满阳光的下午,老人在树下休息时, 向作者讲述了自己,老人歇够了,故事也随即终止,行文流畅自然。 B.福贵买牛时,在新丰市场碰上一头即将被宰杀的老牛,正是老牛的眼泪和伤 心换来了福贵的同情,才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C.福贵掏钱买牛时,作者重点刻画了赤膊男人和周围人的哄笑,他们的言行与 神态侧面烘托了老人行为的不可理解与他这次买卖的不划算。 D.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点出了老人在乡间生活的环境,增添了小说的意味,在结 构上照应开头和题目,使文章结构完整。 E.本文通过老人的口吻为我们讲述了他年少时的风光与落魄、与老牛的相遇及 相依。老人的经历虽坎坷,但全文基调并不悲凉。 5.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6分) 6.本文主人公福贵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7.小说描写的对象是“老人和牛”,作者为什么以“活着”为题?请结合文本, 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8 分) 三、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李春芳,字子实,扬州兴化人。嘉靖二十六年,举进士第一,除修撰。简入西苑 撰青词,大被帝眷,与侍读严讷超擢翰林学士。寻迁太常少卿,拜礼部右侍郎, 俱兼学士,直西苑如故。佐理部事,进左侍郎,转吏部,代讷为礼部尚书。时宗 室蕃衍,岁禄苦不继。春芳考故事,为书上之。诸吉凶大礼及岁时给赐,皆严为 之制。帝嘉之,赐名《宗藩条例》。寻加太子太保。四十四年,命兼武英殿大学 士,与讷并参机务。世宗眷侍直诸臣厚,凡迁除皆出特旨。春芳自学士至柄政, 凡六迁,未尝一由廷推。春芳恭慎,不以势凌人。居政府持论平,不事操切,时 人比之李时;其才力不及也,而廉洁过之。时徐阶为首辅,得君甚。春芳每事必 推阶,阶亦雅重之。隆庆元年春,有诏修翔凤楼,春芳曰:“上新即位,而遽兴 土木,可乎?”事遂止。齐康之劾徐阶也,语侵春芳。春芳疏辨求去,帝慰留之 及代阶为首辅,益务以安静,称帝意。时同列者陈以勤、张居正。以勤端谨 居正恃才凌物,视春芳蔑如也。始阶以人言罢,春芳叹曰:“徐公尚尔,我安能 久?容旦夕乞身耳。”居正遽曰:“如此,庶保令名。”春芳愕然,三疏乞休, 帝不允。既而赵贞吉入代以勤,刚而负气。及高拱再入直,凌春芳出其上,春芳 不能与争,谨自饬而已。俺答款塞求封,春芳偕拱、居正即帝前决之。会贞吉为 拱逐拱益张修阶故怨舂芳尝丛容为阶解拱益不悦。时春芳已累加少师兼太子太 师,进吏部尚书,改中极殿,度拱辈终不容己,两疏请归养,不允。南京给事中 王祯希拱意,疏诋之,春芳求去益力。赐敕乘传,遣官护行,有司给夫廪如故事。 阅一岁,拱复为居正所挤,几不免。而春芳归,父母尚无恙,晨夕置酒食为乐, 乡里艳之。父母殁数年乃卒,年七十五,赠太师,谥文定 (节选自《明史列传八十 》,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芳恭慎,不以势凌人 凌:欺压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本文展开故事的方式非常巧妙。在一个充满阳光的下午,老人在树下休息时, 向作者讲述了自己,老人歇够了,故事也随即终止,行文流畅自然。 B.福贵买牛时,在新丰市场碰上一头即将被宰杀的老牛,正是老牛的眼泪和伤 心换来了福贵的同情,才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C.福贵掏钱买牛时,作者重点刻画了赤膊男人和周围人的哄笑,他们的言行与 神态侧面烘托了老人行为的不可理解与他这次买卖的不划算。 D.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点出了老人在乡间生活的环境,增添了小说的意味,在结 构上照应开头和题目,使文章结构完整。 E.本文通过老人的口吻为我们讲述了他年少时的风光与落魄、与老牛的相遇及 相依。老人的经历虽坎坷,但全文基调并不悲凉。 5.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6 分) 6.本文主人公福贵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7.小说描写的对象是“老人和牛”,作者为什么以“活着”为题?请结合文本, 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8 分) 三、古诗文阅读( 3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 李春芳,字子实,扬州兴化人。嘉靖二十六年,举进士第一,除修撰。简入西苑 撰青词,大被帝眷,与侍读严讷超擢翰林学士。寻迁太常少卿,拜礼部右侍郎, 俱兼学士,直西苑如故。佐理部事,进左侍郎,转吏部,代讷为礼部尚书。时宗 室蕃衍,岁禄苦不继。春芳考故事,为书上之。诸吉凶大礼及岁时给赐,皆严为 之制。帝嘉之,赐名《宗藩条例》。寻加太子太保。四十四年,命兼武英殿大学 士,与讷并参机务。世宗眷侍直诸臣厚,凡迁除皆出特旨。春芳自学士至柄政, 凡六迁,未尝一由廷推。春芳恭慎,不以势凌人。居政府持论平,不事操切,时 人比之李时;其才力不及也,而廉洁过之。时徐阶为首辅,得君甚。春芳每事必 推阶,阶亦雅重之。隆庆元年春,有诏修翔凤楼,春芳曰:“上新即位,而遽兴 土木,可乎?”事遂止。齐康之劾徐阶也,语侵春芳。春芳疏辨求去,帝慰留之。 及代阶为首辅,益务以安静,称帝意。时同列者陈以勤、张居正。以勤端谨,而 居正恃才凌物,视春芳蔑如也。始阶以人言罢,春芳叹曰:“徐公尚尔,我安能 久?容旦夕乞身耳。”居正遽曰:“如此,庶保令名。”春芳愕然,三疏乞休, 帝不允。既而赵贞吉入代以勤,刚而负气。及高拱再入直,凌春芳出其上,春芳 不能与争,谨自饬而已。俺答款塞求封,春芳偕拱、居正即帝前决之。会贞吉为 拱逐拱益张修阶故怨春芳尝从容为阶解拱益不悦。时春芳已累加少师兼太子太 师,进吏部尚书,改中极殿,度拱辈终不容己,两疏请归养,不允。南京给事中 王祯希拱意,疏诋之,春芳求去益力。赐敕乘传,遣官护行,有司给夫廪如故事。 阅一岁,拱复为居正所挤,几不免。而春芳归,父母尚无恙,晨夕置酒食为乐, 乡里艳之。父母殁数年乃卒,年七十五,赠太师,谥文定。 (节选自《明史列传八十 一》,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春芳恭慎,不以势凌人 凌:欺压
B.齐康之劾徐阶也,语侵春芳 侵:攻击,侵犯 C.益务以安静,称帝意 称:赞扬 D.南京给事中王祯希拱意 希:迎合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贞吉为拱逐/拱益张/修阶故怨/春芳尝从容为阶解/拱益不悦 B.会贞吉为拱逐/拱益张修/阶故怨/春芳尝从容/为阶解/拱益不悦 C.会贞吉为拱逐拱/益张修阶/故怨春芳/尝从容为阶/解拱/益不悦 D.会贞吉为拱逐拱益/张修阶故怨/春芳尝从容为阶解/拱益不悦 10.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春芳才华出众,受皇上厚爱。。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第一名;皇上爱惜其 才,他从翰林学士到主掌大权,六次升迁,都非大臣推举,皆由皇上特旨任命 B.李春芳敢于上书,勇于除弊。他主张改革礼制,其方案被皇上赐名《宗藩条例》 以示嘉奖;隆庆元年,皇上下诏修造翔凤楼,李春芳认为不宜,修楼一事就这样 停止了。 C.李春芳为人谦恭,做事谨慎。在任职期间,论议平正,不说偏激的话;当时徐 阶得皇帝信任做了首辅,李春芳遇事必推崇徐阶,徐阶也很看重他 D.李春芳为人看透朝政,多次请归。因张居正自恃才气,李春芳多次上书请求退 休,皇上不允许;给事中王祯上书诋毁李春芳,皇上误信,免去李春芳的官职俸 禄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1.世宗眷侍直诸臣厚,凡迁除皆出特旨。(5分) 12.以勤端谨,而居正恃才凌物,视春芳蔑如也。(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3-14题(11分)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3.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首句“丝丝”一词的妙处。(5分) 14.本词除运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之外,还运用了其他几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思 归之情。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相应词句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 15.请根据相关内容提示,写出相应诗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两句,形容的是一种幽怨和深深思念的感情达到沸点时,没有任何语言可以描述 出来,唯有留下一段空白让人细细品味。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 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 句: (3)《登高》道出郁闷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 是 四、语言运用(20分)
B.齐康之劾徐阶也,语侵春芳 侵:攻击,侵犯 C.益务以安静,称帝意 称:赞扬 D.南京给事中王祯希拱意 希:迎合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会贞吉为拱逐/拱益张/修阶故怨/春芳尝从容为阶解/拱益不悦 B. 会贞吉为拱逐/拱益张修/阶故怨/春芳尝从容/为阶解/拱益不悦 C. 会贞吉为拱逐拱/益张修阶/故怨春芳/尝从容为阶/解拱/益不悦 D. 会贞吉为拱逐拱益/张修阶故怨/春芳尝从容为阶解/拱益不悦 10.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李春芳才华出众,受皇上厚爱。。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第一名;皇上爱惜其 才,他从翰林学士到主掌大权,六次升迁,都非大臣推举,皆由皇上特旨任命。 B.李春芳敢于上书,勇于除弊。他主张改革礼制,其方案被皇上赐名《宗藩条例》 以示嘉奖;隆庆元年,皇上下诏修造翔凤楼,李春芳认为不宜,修楼一事就这样 停止了。 C.李春芳为人谦恭,做事谨慎。在任职期间,论议平正,不说偏激的话;当时徐 阶得皇帝信任做了首辅,李春芳遇事必推崇徐阶,徐阶也很看重他。 D.李春芳为人看透朝政,多次请归。因张居正自恃才气,李春芳多次上书请求退 休,皇上不允许;给事中王祯上书诋毁李春芳,皇上误信,免去李春芳的官职俸 禄。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1.世宗眷侍直诸臣厚,凡迁除皆出特旨。(5 分) 12.以勤端谨,而居正恃才凌物,视春芳蔑如也。(5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 13-14 题(11 分)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3.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首句“丝丝”一词的妙处。(5 分) 14.本词除运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之外,还运用了其他几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思 归之情。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相应词句加以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 6 分) 15.请根据相关内容提示,写出相应诗 句。 (1)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 两句,形容的是一种幽怨和深深思念的感情达到沸点时,没有任何语言可以描述 出来,唯有留下一段空白让人细细品味。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 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 句: , 。 (3)《登高》道出郁闷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 是 , 。 四、语言运用(2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