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表人流行词语探微 刘峰 在近几年的流行新词语中,反映社会多元人群的新词语逐渐增多,其在语言结构、 语义表达、产生机制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表人流行新词语是流行新词语中 的一个小类,表示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一类人,具有鲜明的类指化特征。如“高 考移民、宅男”等。此外,表人流行新词语具有信息浓缩化的特点,用一个词就 能表达一般要用几个词、一句话甚至几句话才能表达的语义,更符合语言的经济 性原则,也便于人们记忆。例如,“高富帅”“~控”等。 从语言结构特征看,表人流行新词语可分为两类.一类以”成群”的方式出现,形 成一个个表人流行新词语词群。例如,族(蚁族,裸婚组、啃老族),控(微 博控、网购控)等。每一个词群,都可归纳成一个构词模式。另一类则以单个词 语的形式出现,如“草根”“土豪”等, 与第一类词相比,该类流行词语数量较少。从表达色彩看,大部分表人流行新词 语的感情色彩浓厚,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与时尚感。很多表人新词语之所以能够 流行,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们极富表达的感情色彩,如讽刺、戏谑等,不一而足, 表人流行新词语的产生途径多种多样。“闺蜜”是通过简称(闺中密友)及谐音 (闺密)两种方式创造出来的,“草根”和“炮灰”是通过借喻产生的“旧词新 义”,“粉丝”是音译外来词,并和汉语已有词偶合。在表人流行新词语中,有 两种词语衍生方式非常突出,即词语模造词和借用外来词 李宇明先生曾指出,当前大多数新产生的词语,都有一个现成的框架背景,这 框架就像是造词模子一样,称之为“词语模”。词语模能批量生产新词语,并使 其所生产的新词语形成词族。上文所列举的每一个表人流行词语词群,都是由相 应的词语模衍生出来的。词语模造词实际上就是一个类推过程,体现了语言的经 济性原则。 汉语创造新词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利用汉语中现有的构词材料和规则创造新 词,二是借用外来词。在解决有限的词汇与众多新事物、新概念之间的矛盾时 借用外来词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近年日本动漫、游戏等在中国的流 行,不少日语中的表人新词语也随之进入汉语。如“正太”“达人”等皆来自日 语,词语模“~控”最早也源于日语。当然,汉语在引入这些外来词时,会根据 汉语词的构造、表义特点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 表人新词语的流行与当前的社会文化心理密切相关。在信息数量日益膨胀、传播 手段不断更新的当下,社会心理主要表现为人们的趋同、从众以及追求新异的心 理。例如,当“剩男”“剩女”得到了大众的接受和广泛传播后,只要社会中出 现具有某些类似特征的人时,人们就倾向借“~男(女)”这一形式来表达。人 们对新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有着极强的心理需求,倾向于不断创造新形式或新意 义的词语来满足语言交际日益精细化的需求。如“女汉子”“伪娘”等。从表面 上看,这种求新求异与求同从众心理是矛盾的,其实这正是人们语言文化心理复 杂性的独特体现。一方面,当人们认同某些新词语时,就会尽力模仿,达到趋同 另一方面,为了追逐新潮时尚,人们会在模仿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尽力求新、 求异
河北省正定 2014-2015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表人流行词语探微 刘峰 在近几年的流行新词语中,反映社会多元人群的新词语逐渐增多,其在语言结构、 语义表达、产生机制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表人流行新词语是流行新词语中 的一个小类,表示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一类人,具有鲜明的类指化特征。如“高 考移民、宅男”等。此外,表人流行新词语具有信息浓缩化的特点,用一个词就 能表达一般要用几个词、一句话甚至几句话才能表达的语义,更符合语言的经济 性原则,也便于人们记忆。例如,“高富帅”“~控”等。 从语言结构特征看,表人流行新词语可分为两类.一类以”成群”的方式出现,形 成一个个表人流行新词语词群。例如,~族(蚁族,裸婚组、啃老族),~控(微 博控、网购控)等。每一个词群,都可归纳成一个构词模式。另一类则以单个词 语的形式出现,如“草根”“土豪”等, 与第一类词相比,该类流行词语数量较少。从表达色彩看,大部分表人流行新词 语的感情色彩浓厚,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与时尚感。很多表人新词语之所以能够 流行,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们极富表达的感情色彩,如讽刺、戏谑等,不一而足。 表人流行新词语的产生途径多种多样。“闺蜜”是通过简称(闺中密友)及谐音 (闺密)两种方式创造出来的,“草根”和“炮灰”是通过借喻产生的“旧词新 义”,“粉丝”是音译外来词,并和汉语已有词偶合。在表人流行新词语中,有 两种词语衍生方式非常突出,即词语模造词和借用外来词。 李宇明先生曾指出,当前大多数新产生的词语,都有一个现成的框架背景,这一 框架就像是造词模子一样,称之为“词语模”。词语模能批量生产新词语,并使 其所生产的新词语形成词族。上文所列举的每一个表人流行词语词群,都是由相 应的词语模衍生出来的。词语模造词实际上就是一个类推过程,体现了语言的经 济性原则。 汉语创造新词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利用汉语中现有的构词材料和规则创造新 词,二是借用外来词。在解决有限的词汇与众多新事物、新概念之间的矛盾时, 借用外来词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近年日本动漫、游戏等在中国的流 行,不少日语中的表人新词语也随之进入汉语。如“正太”“达人”等皆来自日 语,词语模“~控”最早也源于日语。当然,汉语在引入这些外来词时,会根据 汉语词的构造、表义特点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 表人新词语的流行与当前的社会文化心理密切相关。在信息数量日益膨胀、传播 手段不断更新的当下,社会心理主要表现为人们的趋同、从众以及追求新异的心 理。例如,当“剩男”“剩女”得到了大众的接受和广泛传播后,只要社会中出 现具有某些类似特征的人时,人们就倾向借“~男(女)”这一形式来表达。人 们对新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有着极强的心理需求,倾向于不断创造新形式或新意 义的词语来满足语言交际日益精细化的需求。如“女汉子”“伪娘”等。从表面 上看,这种求新求异与求同从众心理是矛盾的,其实这正是人们语言文化心理复 杂性的独特体现。一方面,当人们认同某些新词语时,就会尽力模仿,达到趋同; 另一方面,为了追逐新潮时尚,人们会在模仿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尽力求新、 求异
表人流行新词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当然,这类词语在 快速发展中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主观性,存在一些不健康的现象。哪些词语能 够继续使用下去,哪些应当被淘汰,除了有赖于语言发展规律和交际实际需要之 外,也需要大众 传媒等社会力量加以理性引导。 《光明日报》(有删减) 1.下列有关“表人流行词语的特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表人新词语是指在汉语新词语中,由表人的语素构成的新词语,表示具有某 共同特征的一类人,如“老王、小张”等 B.表人流行新词语折射了当前社会现实和大众心理诉求,满足了当前社会指称 各类人群精细化的需求,具有信息浓缩化特点 C.从语音特征角度,表人流行词语可以分为以“成群”的形式出现和以“单个 词语”形式出现这两类。 D.表人流行词语都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与时尚感,这是它们 能够流行的原因。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借用外来词是人们解决有限的词汇与众多新事物、新概念之间的矛盾的首要 选择。 B.“草根”和“炮灰”这种通过引申方式产生的表人新词更能刺激人们对于词 义的联想和想象。 C.人们为追求交际过程中的经济性原则,利用现有词语模完全创新生产出大量 表人新词。 D.表人新词语满足了人们的某种社会心理需求或情感表达,在记录社会生活的 同时,也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人流行新词丰富了现代汉语表人词汇系统,是当前大众语文生活中一种鲜 活的、引人关注的语言现象 B.吸收外来词可以丰富和发展汉语词汇,增强汉语的表达能力,体现了汉语强 大的包容性,但在吸收的同时也需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 C.表人新词的产生及发展不受语言内部因素的制约,需要社会因素的制约以及 社会力量的理性引导。 D.人们认同某些新词语时,尽力模仿,达到趋同;为了追逐新潮时尚,人们会 在模仿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尽力求新、求异: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父勰,梁湘东王萧绎镇西府谘议参军。之推早传 家业,年 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 览群书无不该洽①,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绎以为其国左常侍,加镇西墨曹 参军。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绎遣世子方诸出镇郢州,以 之推掌管记。值侯景陷郢州,频欲杀之,赖其行台郎中王则以获免,被囚送建业 景平,还江陵。时绎已自立,以之推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后为周军所破。大 将军李显庆重之,荐往弘农,令掌其兄阳平公远书翰。值河水暴长,具船将妻子 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显祖见而悦之,即除奉朝请,引于内馆中
表人流行新词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当然,这类词语在 快速发展中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主观性,存在一些不健康的现象。哪些词语能 够继续使用下去,哪些应当被淘汰,除了有赖于语言发展规律和交际实际需要之 外,也需要大众 传媒等社会力量加以理性引导。 《光明日报》(有删减) 1.下列有关“表人流行词语的特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表人新词语是指在汉语新词语中,由表人的语素构成的新词语,表示具有某 一共同特征的一类人,如“老王、小张”等。 B.表人流行新词语折射了当前社会现实和大众心理诉求,满足了当前社会指称 各类人群精细化的需求,具有信息浓缩化特点。 C.从语音特征角度,表人流行词语可以分为以“成群”的形式出现和以“单个 词语”形式出现这两类。 D.表人流行词语都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与时尚感,这是它们 能够流行的原因。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借用外来词是人们解决有限的词汇与众多新事物、新概念之间的矛盾的首要 选择。 B.“草根”和“炮灰”这种通过引申方式产生的表人新词更能刺激人们对于词 义的联想和想象。 C.人们为追求交际过程中的经济性原则,利用现有词语模完全创新生产出大量 表人新词。 D.表人新词语满足了人们的某种社会心理需求或情感表达,在记录社会生活的 同时,也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表人流行新词丰富了现代汉语表人词汇系统,是当前大众语文生活中一种鲜 活的、引人关注的语言现象。 B.吸收外来词可以丰富和发展汉语词汇,增强汉语的表达能力,体现了汉语强 大的包容性,但在吸收的同时也需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 C.表人新词的产生及发展不受语言内部因素的制约,需要社会因素的制约以及 社会力量的理性引导。 D.人们认同某些新词语时,尽力模仿,达到趋同;为了追逐新潮时尚,人们会 在模仿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尽力求新、求异: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父勰,梁湘东王萧绎镇西府谘议参军。之推早传 家业,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 览群书无不该洽①,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绎以为其国左常侍,加镇西墨曹 参军。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绎遣世子方诸出镇郢州,以 之推掌管记。值侯景陷郢州,频欲杀之,赖其行台郎中王则以获免,被囚送建业。 景平,还江陵。时绎已自立,以之推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后为周军所破。大 将军李显庆重之,荐往弘农,令掌其兄阳平公远书翰。值河水暴长,具船将妻子 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显祖见而悦之,即除奉朝请,引于内馆中
侍从左右,颇被顾眄。天保末,从至天池,以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孝信将敕 书出示之推。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显祖乃曰:且停。由是遂寝 寻迁中书舍人。帝时有取索,恒令中使传旨,之推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所 进文章,皆是其封署,于进贤门奏之,待报方出。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处事 勤敏,号为称职。帝甚加恩接,顾遇逾厚,为勋要者所嫉,常欲害之。崔季舒等 将谏也,之推取急还宅,故不连署。及召集谏人,之推亦被唤入,勘无其名,方 得免祸。 及周兵陷晋阳,帝轻骑还邺,窘急计无所从,之推因宦者侍中邓长颙进奔陈之策, 仍劝募吴士千余人以为左右,取青、徐路共投陈国。帝甚纳之,以告丞相高阿那 肱等。阿那肱不愿入陈,劝帝送珍宝累重向青州。虽不从之推计策,然犹以为平 原太守,令守河津。齐亡,入周,大象末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 甚见礼重。寻以疾终。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十篇,并行于世。 (节选自《北齐书·颜之推》) 注:①该洽:博通,广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将军李显庆重之重:器重 B.时人称其勇决称:赞扬 C.即除奉朝请除:授官 D.孝信还以状言状:状告 5.以下各组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 博览群书/无不该洽, B.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 博览群书/无不该洽, C.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 /博览群书/无不该洽 D.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 /博览群书/无不该洽,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之推很早就继承了家传的学业,十二岁就以门徒身份听萧绎讲授《庄》《老》, 但他不喜欢这种虚谈,回到家里读书。 B.侯景攻陷郢州时,曾经多次想杀掉颜之推,因为颜之推做过行台郎中王才将 其赦免,把他囚禁送至建业,后来颜之推回到江陵。 C.皇帝对颜之推恩宠很重,待遇越来越优厚,这种情况遭到了功勋卓著官居要 职的人的嫉妒,甚至有了加害颜之推的企图。 D.北齐灭亡后,颜之推进入北周的朝廷做官,先是被任命为御史上士,后来又 被隋太子召为学士,受到了隋太子的礼待和重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 (2)值河水暴长,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 (二)古典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侍从左右,颇被顾眄。天保末,从至天池,以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孝信将敕 书出示之推。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显祖乃曰:且停。由是遂寝。 寻迁中书舍人。帝时有取索,恒令中使传旨,之推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所 进文章,皆是其封署,于进贤门奏之,待报方出。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处事 勤敏,号为称职。帝甚加恩接,顾遇逾厚,为勋要者所嫉,常欲害之。崔季舒等 将谏也,之推取急还宅,故不连署。及召集谏人,之推亦被唤入,勘无其名,方 得免祸。 及周兵陷晋阳,帝轻骑还邺,窘急计无所从,之推因宦者侍中邓长颙进奔陈之策, 仍劝募吴士千余人以为左右,取青、徐路共投陈国。帝甚纳之,以告丞相高阿那 肱等。阿那肱不愿入陈,劝帝送珍宝累重向青州。虽不从之推计策,然犹以为平 原太守,令守河津。齐亡,入周,大象末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 甚见礼重。寻以疾终。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十篇,并行于世。 (节选自《北齐书·颜之推》) 注:①该洽:博通,广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大将军李显庆重之 重:器重 B.时人称其勇决 称:赞扬 C.即除奉朝请 除:授官 D.孝信还以状言 状:状告 5.以下各组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3 分) A.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 博览群书/无不该洽, B.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 博览群书/无不该洽, C.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 /博览群书/ 无不该洽 D.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 /博览群书/无不该洽,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颜之推很早就继承了家传的学业,十二岁就以门徒身份听萧绎讲授《庄》《老》, 但他不喜欢这种虚谈,回到家里读书。 B.侯景攻陷郢州时,曾经多次想杀掉颜之推,因为颜之推做过行台郎中王才将 其赦免,把他囚禁送至建业,后来颜之推回到江陵。 C.皇帝对颜之推恩宠很重,待遇越来越优厚,这种情况遭到了功勋卓著官居要 职的人的嫉妒,甚至有了加害颜之推的企图。 D.北齐灭亡后,颜之推进入北周的朝廷做官,先是被任命为御史上士,后来又 被隋太子召为学士,受到了隋太子的礼待和重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 (2)值河水暴长,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 (二)古典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床敷:安置坐具。②杖屦:扶杖漫步 8.诗人笔下的“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是日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2)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 穷。(苏轼《赤壁赋》) ,可以无悔矣, ?(王安石《游 褒禅山记》) (4)_,子无良媒。_,秋以为期。(《氓》) (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曹操《短歌行》) (6)既替余以蕙鑲兮,又申之以揽茝 (《离骚》)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千秋一寸心,红楼无限情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或许一生的喧嚣太 多了,他选择安静地离开。“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安安静静地走。”他留下 这样遗愿。 进入红学研究,多少是个偶然。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 长周祜昌寄至燕园的信函说,他看到胡适新近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其中有 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嘱咐周汝昌帮忙査证。周汝昌遍査燕 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一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 写成文,发表在1947年12月5日《天津国民日报》上。没想到几天后,胡适就 托人转交了一封给周汝昌的信,肯定鼓励这位在校大学生的研究。胡适此时已是 学界“大拿”,又是“新红学”的开创者,他的来信让周汝昌“欣幸无已”。1948 年,正埋头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特意跑到胡适家中拜访。令周汝昌激动 的是,胡适竟将珍藏多年的孤本《甲戍本石头记》慷慨地借给他翻阅。正因为这 段渊源,周汝昌常常被看做是胡适“红学”研究的关门弟子。 1953年,《红楼梦新证》出版。这部40多万字的“红学”研究著作引起轩然大 波,因为在当时很少有人敢将《红楼梦》拔到那么高的地位一一周汝昌将《红楼 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但丁的《神曲》等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并大 加赞赏。周汝昌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 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 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 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 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 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 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此年周汝昌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床敷:安置坐具。②杖屦:扶杖漫步。 8.诗人笔下的“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5 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是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 穷。(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 褒禅山记》) (4) ,子无良媒。 ,秋以为期。(《氓》) (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曹操《短歌行》) (6)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 。(《离骚》)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千秋一寸心,红楼无限情 2012 年 5 月 31 日凌晨,95 岁高龄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或许一生的喧嚣太 多了,他选择安静地离开。“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安安静静地走。”他留下 这样遗愿。 进入红学研究,多少是个偶然。那是 1947 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 长周祜昌寄至燕园的信函说,他看到胡适新近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其中有 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周汝昌遍查燕 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一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 写成文,发表在 1947 年 12 月 5 日《天津国民日报》上。没想到几天后,胡适就 托人转交了一封给周汝昌的信,肯定鼓励这位在校大学生的研究。胡适此时已是 学界“大拿”,又是“新红学”的开创者,他的来信让周汝昌“欣幸无已”。1948 年,正埋头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特意跑到胡适家中拜访。令周汝昌激动 的是,胡适竟将珍藏多年的孤本《甲戍本石头记》慷慨地借给他翻阅。正因为这 一段渊源,周汝昌常常被看做是胡适“红学”研究的关门弟子。 1953 年,《红楼梦新证》出版。这部 40 多万字的“红学”研究著作引起轩然大 波,因为在当时很少有人敢将《红楼梦》拔到那么高的地位——周汝昌将《红楼 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但丁的《神曲》等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并大 加赞赏。周汝昌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 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 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 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 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 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 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此年周汝昌
35岁,因为这部书,他得以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成了学界“红人”。也 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烦 琐考证”的典型代表,被关进“牛棚”下放。由于周恩来的特殊关照,1970年9 月周汝昌重返北京 周汝昌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其晚年在 探佚学发力颇多,在他数十部“红学”著作中,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 点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招致不少异议。如他提出林黛玉系“沉湖而死”;“金玉 奇缘”说的不是贾宝玉和薛宝钗,而是贾宝玉与史湘云等等 1982年,周汝昌发表了《什么是红学》一文,在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 述为“十六字真言”之后,干脆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他说:“红 学显然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不一定都是 红学,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如果 研究《红楼梦》同硏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儒 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需红学这门学问了。”在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 学”之外的同时,他也把自己剔出了主流“红学”的研究队伍。此后,他被喻为 红学界的独行侠。他关于“红学”之界定、对红学史的回顾、对曹雪芹画像的考 证等等,一次次地掀起了“红学”研究的争议。 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是红学界当然的王者。 他被誉为“红学泰斗”,也被批作“闭门造车”,可谓毁誉参半。他六十余年间 所走过的治红学之路,因偶然而生,又历经政治对学术氛围和学术方向的多次影 响,终至晩年,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亦受到讥嘲与攻击。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人 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 相关链接: 周汝昌,幼少时即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 右军真脉,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的周体书法,在众多书家中神采焕然。 周汝昌少年时期便热衷于古典诗词的创作,进入南开中学后,即研习宋词。燕大 读书时,与顾随、张伯驹、钱钟书等都有唱和,其诗词功底颇得各位先生赏识。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 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 一一周汝昌诗一首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新证》一书的创作深得胡适的鼓励和帮助,这本书是周汝昌成为学 界“红人”,也使他在政治运动中遭受迫害 B.周汝昌研究红学的许多观点深受“大拿”的影响,他晚年提出的林黛玉“沉 湖而死”等,就是在胡适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C.周汝昌认为,“红学”中的文学性研究应与《三国演义》等小说的研究要区 别开来,不能用一般研究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 D.周汝昌的“红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的“红学”研究方法虽得到一致认 可,但他得出的结论却一直饱受争议。 E.周汝昌多才多艺、勤学善思又特立独行。研究红学,他一旦投身期间便矢志 不渝,虽毁誉参半,但终难否认其红学泰斗的地位 (2)结合全文,概括周汝昌先生在红学研究方面的贡献有哪些?请分条概括。(6 分)
35 岁,因为这部书,他得以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成了学界“红人”。也 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烦 琐考证”的典型代表,被关进“牛棚”下放。由于周恩来的特殊关照,1970 年 9 月周汝昌重返北京。 周汝昌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其晚年在 探佚学发力颇多,在他数十部“红学”著作中,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 点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招致不少异议。如他提出林黛玉系“沉湖而死”;“金玉 奇缘”说的不是贾宝玉和薛宝钗,而是贾宝玉与史湘云等等。 1982 年,周汝昌发表了《什么是红学》一文,在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 述为“十六字真言”之后,干脆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他说:“红 学显然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不一定都是 红学,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如果 研究《红楼梦》同研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儒 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需红学这门学问了。”在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 学”之外的同时,他也把自己剔出了主流“红学”的研究队伍。此后,他被喻为 红学界的独行侠。他关于“红学”之界定、对红学史的回顾、对曹雪芹画像的考 证等等,一次次地掀起了“红学”研究的争议。 从 30 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是红学界当然的王者。 他被誉为“红学泰斗”,也被批作“闭门造车”,可谓毁誉参半。他六十余年间 所走过的治红学之路,因偶然而生,又历经政治对学术氛围和学术方向的多次影 响,终至晚年,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亦受到讥嘲与攻击。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人 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 相关链接: 周汝昌,幼少时即醉心欧楷笔法,20 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 右军真脉,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的周体书法,在众多书家中神采焕然。 周汝昌少年时期便热衷于古典诗词的创作,进入南开中学后,即研习宋词。燕大 读书时,与顾随、张伯驹、钱钟书等都有唱和,其诗词功底颇得各位先生赏识。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 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 ——周汝昌诗一首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红楼梦新证》一书的创作深得胡适的鼓励和帮助,这本书是周汝昌成为学 界“红人”,也使他在政治运动中遭受迫害。 B.周汝昌研究红学的许多观点深受“大拿”的影响,他晚年提出的林黛玉“沉 湖而死”等,就是在胡适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C.周汝昌认为,“红学”中的文学性研究应与《三国演义》等小说的研究要区 别开来,不能用一般研究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 D.周汝昌的“红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的“红学”研究方法虽得到一致认 可,但他得出的结论却一直饱受争议。 E.周汝昌多才多艺、勤学善思又特立独行。研究红学,他一旦投身期间便矢志 不渝,虽毁誉参半,但终难否认其红学泰斗的地位。 (2)结合全文,概括周汝昌先生在红学研究方面的贡献有哪些?请分条概括。(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