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学院2021版·晋中方言文化课程教学大纲3.晋中方言文化课程教学大纲JinzhongDialectCulture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文化类)课程编号0111050B适用专业先修课程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342总学时学分讲授2410实践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晋中方言文化》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选修课程中的文化类课程。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增强文化传播能力,开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化类课程,同时根据地方院校的发展特点、发掘地方传统文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本课程集地方性、知识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于一体,以方言学的理论和表述为主,兼顾文化学、民俗学、艺术学等理论实践,以晋中地区的方言与文化为切入点,将理论讲解与语料分析相结合,将知识记忆与调查实践相配合,引发对方言文化的关注。以晋中方言文化为切入点,辐射全省的方言文化,达到增强语言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对母语文化的认同与热爱,提升语言文化素养的目的。(二)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1掌握方言学的基本知识,了解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在地域文化的传播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掌握文化学、艺术学、民俗学的相关基础知识,了解各种以方言为载体的文化形式的分类和特点;3.了解晋中方言与文化的特点,增强地方文化的认同,培养对地方方言与文化的研究兴趣,激发对母语文化的关注;4.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理解和认识,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深切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自觉承担起传承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5..加深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自觉性和能动性6.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团队合作能力,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14
晋中学院 2021 版 • 晋中方言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14 3.晋中方言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Jinzhong Dialect Culture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程(文化类) 课程编号 0111050B 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学 先修课程 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总 学 时 34 学 分 2 讲 授 24 实 践 10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晋中方言文化》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选修课程中的文化类课程。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 的根本任务,增强文化传播能力,开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化类课程,同时根据地 方院校的发展特点、发掘地方传统文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本课程集地方性、 知识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于一体,以方言学的理论和表述为主,兼顾文化学、民俗学、艺术 学等理论实践,以晋中地区的方言与文化为切入点,将理论讲解与语料分析相结合,将知识 记忆与调查实践相配合,引发对方言文化的关注。以晋中方言文化为切入点,辐射全省的方 言文化,达到增强语言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对母语文化的认同与热爱,提升语言文化 素养的目的。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 掌握方言学的基本知识,了解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在地域文化的传播中发挥 着积极的作用; 2. 掌握文化学、艺术学、民俗学的相关基础知识,了解各种以方言为载体的文化形式 的分类和特点; 3. 了解晋中方言与文化的特点,增强地方文化的认同,培养对地方方言与文化的研究 兴趣,激发对母语文化的关注; 4. 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理解和认识,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深切体会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自觉承担起传承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5. 加深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6.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晋中学院2021版·晋中方言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二、教学活动目标(一)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具备方言学的基本知识,加深对晋中方言文化的感性认识,增强对语言文化现象的了解,初步具备方言学的知识储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1)课程目标2:通过对晋中地区有代表性的饮食、称谓、地名、数字、曲艺、民歌、大院文化等现象的学习,加深对这些现象的认识,具备必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知识;(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3)课程目标3:能够在晋中语言文化的学习中,初步了解地方语言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升语言文化素养:(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2-3)课程目标4: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实践知识,查阅文献并进行田野调查,初步对一些文化现象进行语言分析,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3-2)课程目标5:初步具备写作方言文化论文的能力,能独立完成初步的田野调查,完成调查报告,并能对所调查的现象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和论述,尽量能调查出新材料,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观点。(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3-4)(二)思政目标思政目标1:理解语言文化资源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的认识,提升语言文化自信:思政目标2:理解语言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增强语言保护意识,培养家国情怀;思政目标3:加深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阔视野,增强社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三、学习内容、学时分配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学时分配支撑支撑的毕业章序内容课程目标要求指标点讲授讨论小计21-1第一章20课程目标1晋中方言与文化概述20第二章晋中方言构词与文化心理2课程目标32-31064第三章课程目标2、51-3、3-4普中方言与称请24第四章2课程目标213晋中方言与地名02第五章21-3晋中方言与人名课程目标22021-3第六章课程目标2晋中方言与数字15
晋中学院 2021 版 • 晋中方言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15 二、教学活动目标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具备方言学的基本知识,加深对晋中方言文化的感性认识,增强对语言文 化现象的了解,初步具备方言学的知识储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1-1) 课程目标 2:通过对晋中地区有代表性的饮食、称谓、地名、数字、曲艺、民歌、大院 文化等现象的学习,加深对这些现象的认识,具备必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知识;(支 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1-3) 课程目标 3:能够在晋中语言文化的学习中,初步了解地方语言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之间的关系,提升语言文化素养;(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2-3) 课程目标 4: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实践知识,查阅文献并进行田野调查,初步对一些文化 现象进行语言分析,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3-2) 课程目标 5:初步具备写作方言文化论文的能力,能独立完成初步的田野调查,完成调 查报告,并能对所调查的现象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和论述,尽量能调查出新材料,提出一些 有价值的观点。(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3-4) (二)思政目标 思政目标 1:理解语言文化资源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和价值的认识,提升语言文化自信; 思政目标 2:理解语言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增强语言保护意识,培 养家国情怀; 思政目标 3:加深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开阔视野,增强社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三、学习内容、学时分配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章序 内容 学时分配 支撑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 讲授 讨论 小计 要求指标点 第一章 晋中方言与文化概述 2 0 2 课程目标 1 1-1 第二章 晋中方言构词与文化心理 2 0 2 课程目标 3 2-3 第三章 晋中方言与称谓 6 4 10 课程目标 2、5 1-3、3-4 第四章 晋中方言与地名 2 2 4 课程目标 2 1-3 第五章 晋中方言与人名 2 0 2 课程目标 2 1-3 第六章 晋中方言与数字 2 0 2 课程目标 2 1-3
晋中学院2021版·晋中方言文化课程教学大纲6第七章42课程目标2、41-3、3-2晋中方言与饮食文化24第八章21-3晋中方言与地方曲艺课程目标2021-3第九章晋中方言与大院文化2课程目标2学习内容:第一章晋中方言与文化概述方言的概念及分区,山西方言的分布及特点,晋中方言的分布及特点,方言与文化的关系,晋中方言文化的特点,方言文化调查记录。重点:晋中方言文化的特点。难点:方言文化调查记录。第二章晋中方言构词与文化心理普中方言的构词特点,构词与文化心理的关系。重点:晋中方言的构词特点。难点:构词与文化心理的关系。第三章晋中方言与称谓称谓的分类及地域分布特点,晋中天文地理称谓举例及特点,晋中动植物称谓举例及特点,晋中亲属称谓举例及特点,晋中各类称谓的文化内涵。重点:晋中亲属称谓举例及特点。难点:晋中各类称谓的文化内涵。第四章晋中方言与地名地名的分类及地域分布特点,晋中地名的特点,晋中地名反映的文化内涵。重点:晋中地名的特点。难点:晋中地名反映的文化内涵。第五章晋中方言与人名人名的分类及特点,人名的文化内涵分析,晋中人名的分类及方言特点,晋中人名的文化内涵。重点:晋中人名的分类及方言特点。难点:晋中人名的文化内涵。第六章晋中方言与数字数字的分类及特点,普中数字词语的分类及特点,普中数字词语的文化禁忌。重点:晋中数字词语的分类及特点。难点:晋中数字词语的文化禁忌。第七章普中方言与饮食文化16
晋中学院 2021 版 • 晋中方言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16 第七章 晋中方言与饮食文化 4 2 6 课程目标 2、4 1-3、3-2 第八章 晋中方言与地方曲艺 2 2 4 课程目标 2 1-3 第九章 晋中方言与大院文化 2 0 2 课程目标 2 1-3 学习内容: 第一章 晋中方言与文化概述 方言的概念及分区,山西方言的分布及特点,晋中方言的分布及特点,方言与文化的关 系,晋中方言文化的特点,方言文化调查记录。 重点:晋中方言文化的特点。 难点:方言文化调查记录。 第二章 晋中方言构词与文化心理 晋中方言的构词特点,构词与文化心理的关系。 重点:晋中方言的构词特点。 难点:构词与文化心理的关系。 第三章 晋中方言与称谓 称谓的分类及地域分布特点,晋中天文地理称谓举例及特点,晋中动植物称谓举例及特 点,晋中亲属称谓举例及特点,晋中各类称谓的文化内涵。 重点:晋中亲属称谓举例及特点。 难点:晋中各类称谓的文化内涵。 第四章 晋中方言与地名 地名的分类及地域分布特点,晋中地名的特点,晋中地名反映的文化内涵。 重点:晋中地名的特点。 难点:晋中地名反映的文化内涵。 第五章 晋中方言与人名 人名的分类及特点,人名的文化内涵分析,晋中人名的分类及方言特点,晋中人名的文 化内涵。 重点:晋中人名的分类及方言特点。 难点:晋中人名的文化内涵。 第六章 晋中方言与数字 数字的分类及特点,晋中数字词语的分类及特点,晋中数字词语的文化禁忌。 重点:晋中数字词语的分类及特点。 难点:晋中数字词语的文化禁忌。 第七章 晋中方言与饮食文化
晋中学院2021版·晋中方言文化课程教学大纲饮食的分类,饮食词语的特点,晋中饮食分类及方言特点,晋中饮食词语的文化内涵,调查饮食词汇的方法。重点:饮食词汇的调查;饮食词汇的分类和特点。难点:饮食词汇的文化内涵。第八章晋中方言与地方曲艺方言与地方曲艺的关系,地方曲艺的地域特色,地方曲艺的语言特点,太原莲花落,太原莲花落现状,太原莲花落的语言特点及地域特色,平遥弦子书,平遥弦子书现状,平遥弦子书的语言特点及地域特色。重点:太原莲花落和平遥弦子书的语言特点及地域特色。难点:太原莲花落和平遥弦子书的语言特点。第九章晋中方言与大院文化谐音现象的分类和特点,方言谐音现象,晋中大院方言谐音现象,晋中大院谐音所隐含的文化内涵。重点:谐音的分类和特点;晋中大院方言谐音的特点。难点:晋中大院中所蕴含的方言谐音现象。四、达成教学活动自标的途径和措施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课堂讨论与调查实践、作品欣赏为辅。1.理论知识的传授与习得对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和调查方法等内容进行课堂讲授,并结合PPT、板书及音视频资料等辅助手段,获得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2.课堂讨论课堂讨论以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分成双数组,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每组选取代表发言,然后小组互评,最后老师总结。3.模拟调查与作品赏析选取较有代表性的饮食词汇或称谓词汇根据调查表格进行模拟调查,尝试完成调查报告。选取较有代表性的曲艺作品如太原莲花落、平遥弦子书作品进行播放,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模拟调查与作品赏析相结合,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兴趣,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五、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综合成绩采取“N+2”的评定模式,“N”指平时成绩,包括考勤(20分)、课堂表现(40分)、平时作业(40分),占比30%;“2”指期未论文成绩与课堂笔记,分别17
晋中学院 2021 版 • 晋中方言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17 饮食的分类,饮食词语的特点,晋中饮食分类及方言特点,晋中饮食词语的文化内涵, 调查饮食词汇的方法。 重点:饮食词汇的调查;饮食词汇的分类和特点。 难点:饮食词汇的文化内涵。 第八章 晋中方言与地方曲艺 方言与地方曲艺的关系,地方曲艺的地域特色,地方曲艺的语言特点,太原莲花落,太 原莲花落现状,太原莲花落的语言特点及地域特色,平遥弦子书,平遥弦子书现状,平遥弦 子书的语言特点及地域特色。 重点:太原莲花落和平遥弦子书的语言特点及地域特色。 难点:太原莲花落和平遥弦子书的语言特点。 第九章 晋中方言与大院文化 谐音现象的分类和特点,方言谐音现象,晋中大院方言谐音现象,晋中大院谐音所隐含 的文化内涵。 重点:谐音的分类和特点;晋中大院方言谐音的特点。 难点:晋中大院中所蕴含的方言谐音现象。 四、达成教学活动目标的途径和措施 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课堂讨论与调查实践、作品欣赏为辅。 1. 理论知识的传授与习得 对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和调查方法等内容进行课堂讲授,并结合 PPT、板书 及音视频资料等辅助手段,获得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 2. 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以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分成双数组,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每组选取代表 发言,然后小组互评,最后老师总结。 3. 模拟调查与作品赏析 选取较有代表性的饮食词汇或称谓词汇根据调查表格进行模拟调查,尝试完成调查报告。 选取较有代表性的曲艺作品如太原莲花落、平遥弦子书作品进行播放,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模拟调查与作品赏析相结合,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兴趣,在实践中得到锻 炼。 五、考核方式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期末综合成绩采取“N+2”的评定模式,“N”指平时成绩,包括考勤(20 分)、 课堂表现(40 分)、平时作业(40 分),占比 30%;“2”指期末论文成绩与课堂笔记,分别
晋中学院2021版·晋中方言文化课程教学大纲占比50%、20%,其中期末论文成绩不低于50分,低于50分者,总成绩视为不及格。(二)成绩评定标准1.课堂教学情况评价方法与标准课堂考勤记录占平时成绩中的20分,考勤全勤记为20分,缺勤一次减5分,每学期课堂考勤不少于三次,三次以上缺勤不能参加期末考核,课程修读无效。课堂表现占平时成绩中的40分,参与所有课堂活动记40分,缺席一次减3分,无故不参与课堂活动4次,课程修读无效。平时作业占平时成绩的40分,每学期布置2次平时作业,每次作业满分20分,作业评价方法与标准附后。课堂笔记占总成绩中的20分,主要从完整性、规范性、发散性为考查标准,分为20分、18分、15分、12分、10分、0分六档。2.作业评价方法与标准评价依据以下几个方面:①不交作业,成绩为0分:②完整性:5分,作业内容基本完整,格式规范:③认真程度:5分,态度端正,经过认真思考;正确性:5分,根据答题情况给出分数:重复率:5分,允许不同的作业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但相似率越高,得分越低,直至0分。3.期末考核评价标准论文成绩共分五档,一档90-100分,二档80-90分,三档70-80分,四档60-70分,五档60分以下,无负分。一档:符合命题范围,主题明确,内容完整,逻辑清晰,语言符合规范,论述严谨,有独到见解,卷面整洁:二档:符合命题范围,主题较明确,内容完整,逻辑较清晰,语言符合规范,论述较有特色,卷面整洁;三档:符合命题范围,主题较明确,内容较完整,有一定逻辑层次,无明显语言错误,论述较有特色,卷面较为整洁:四档:基本符合命题范围,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有主干内容,有一定逻辑性,无明显逻辑错误,卷面可识别;五档:偏离命题范围,无关主题,无实质内容,无逻辑,存在明显语言错误,卷面混乱不可识读;抄袭计零分。六、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8
晋中学院 2021 版 • 晋中方言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18 占比 50%、20%,其中期末论文成绩不低于 50 分,低于 50 分者,总成绩视为不及格。 (二)成绩评定标准 1. 课堂教学情况评价方法与标准 课堂考勤记录占平时成绩中的 20 分,考勤全勤记为 20 分,缺勤一次减 5 分,每学期课 堂考勤不少于三次,三次以上缺勤不能参加期末考核,课程修读无效。 课堂表现占平时成绩中的 40 分,参与所有课堂活动记 40 分,缺席一次减 3 分,无故不 参与课堂活动 4 次,课程修读无效。 平时作业占平时成绩的 40 分,每学期布置 2 次平时作业,每次作业满分 20 分,作业评 价方法与标准附后。 课堂笔记占总成绩中的 20 分,主要从完整性、规范性、发散性为考查标准,分为 20 分、18 分、15 分、12 分、10 分、0 分六档。 2. 作业评价方法与标准 评价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交作业,成绩为 0 分; ②完整性:5 分,作业内容基本完整,格式规范; ③认真程度:5 分,态度端正,经过认真思考; ④正确性:5 分,根据答题情况给出分数; ⑤重复率:5 分,允许不同的作业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但相似率越高,得分越低,直至 0 分。 3. 期末考核评价标准 论文成绩共分五档,一档 90-100 分,二档 80-90 分,三档 70-80 分,四档 60-70 分, 五档 60 分以下,无负分。 一档:符合命题范围,主题明确,内容完整,逻辑清晰,语言符合规范,论述严谨,有 独到见解,卷面整洁; 二档:符合命题范围,主题较明确,内容完整,逻辑较清晰,语言符合规范,论述较有 特色,卷面整洁; 三档:符合命题范围,主题较明确,内容较完整,有一定逻辑层次,无明显语言错误, 论述较有特色,卷面较为整洁; 四档:基本符合命题范围,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有主干内容,有一定逻辑性,无明显 逻辑错误,卷面可识别; 五档:偏离命题范围,无关主题,无实质内容,无逻辑,存在明显语言错误,卷面混乱 不可识读;抄袭计零分。 六、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