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率Z箍缩 等离子体辐射诊断
高功率Z箍缩 等离子体辐射诊断
■Z箍缩及其等离子体辐射特征 可见光及紫外光图像诊断 软X射线图像诊断 软X射线能谱诊断 辐射总功率测量 基础辐射诊断条件保障
▪ Z箍缩及其等离子体辐射特征 ▪ 可见光及紫外光图像诊断 ▪ 软X射线图像诊断 ▪ 软X射线能谱诊断 ▪ 辐射总功率测量 ▪ 基础辐射诊断条件保障
z- pinch研究是从大电流放电和受控核聚变 研究中发展起来的,它是指在强脉冲电流 驱动条件下,线型负载(柱型、筒型)电 离并在磁场作用下向轴线高速箍缩形成高 温、高密度等离子体的过程
▪ Z-pinch研究是从大电流放电和受控核聚变 研究中发展起来的,它是指在强脉冲电流 驱动条件下,线型负载(柱型、筒型)电 离并在磁场作用下向轴线高速箍缩形成高 温、高密度等离子体的过程
Current kinetic and electrical energy B-Field electrical energy internal (shock heating 丿 XB Force kinetic energy x rays Initiation Implosion Stagnation
20世纪50年代中期,前苏联科学家就探索了利用 脉冲放电箍缩等离子体以实现可控热核聚变的可 能性。但由于受到界面不稳定性现象的影响和当 时技术条件所限,未能获得较理想的结果。1995 年 Sandia实验室在 Saturn装置(I~7MA)上Z Pinch光功率由过去长期停留在20W增至了85TW, 于是把原来 PBFA-I加速器改造用于Z- Pinch研究, 使负载电流达到了20MA,并于1997年底获得了X光 功率290W,X光能量1.8MJ,黑腔辐射场温度约 155eV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最新水平
▪ 20世纪50年代中期,前苏联科学家就探索了利用 脉冲放电箍缩等离子体以实现可控热核聚变的可 能性。但由于受到界面不稳定性现象的影响和当 时技术条件所限,未能获得较理想的结果。 1995 年 Sandia 实验室在 Saturn 装 置 (I ~ 7MA) 上 ZPinchX光功率由过去长期停留在20TW增至了85TW, 于是把原来PBFA-II加速器改造用于Z-Pinch研究, 使负载电流达到了20MA,并于1997年底获得了X光 功率290TW,X光能量1.8MJ,黑腔辐射场温度约 155eV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最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