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思维的同时,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2.无穷小数列与无穷大数列的定义具体要求:深刻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熟练掌握数列极限的ε一N语言,并能运用ε一N语言处理数列极限问题。第二节收敛数列的性质1.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保不等式性2.迫敛性3.四则运算法则具体要求:掌握收敛数列的各种常见性质,会用收敛数列的性质求极限或证明有关问题。第三节数列极限存在的条件1.单调有界定理2.柯西收敛准则具体要求:能运用数列极限存在的条件判别数列的收敛性。第三章函数极限重点:函数极限的概念及性质,两个重要极限;难点:6-8语言的运用。课程思政:通过极限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数学极限的发展历程,体会国内外数学家追求科学道路的艰辛,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思维严谨、工作求实的作风。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学生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数学精神。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第一节函数极限概念1.x趋于0时函数的极限2.x趋于x时函数的极限具体要求:深刻理解函数极限的概念,能够熟练地应用“ε一M”,“ε一8”方法处理函数极限问题。第二节函数极限的性质1.唯一性、局部有界性、局部保号性、保不等式性2.迫敛性3.四则运算法则具体要求:掌握函数极限的各种常见性质,会用函数极限的性质求极限或证明有关问题。第三节函数极限存在的条件1.归结原则4
4 证思维的同时,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2. 无穷小数列与无穷大数列的定义 具体要求: 深刻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熟练掌握数列极限的ε—N 语言,并能运用ε—N 语言 处理数列极限问题。 第二节 收敛数列的性质 1. 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保不等式性 2. 迫敛性 3. 四则运算法则 具体要求:掌握收敛数列的各种常见性质,会用收敛数列的性质求极限或证明有关问题。 第三节 数列极限存在的条件 1. 单调有界定理 2. 柯西收敛准则 具体要求:能运用数列极限存在的条件判别数列的收敛性。 第三章 函数极限 第一节 函数极限概念 1. x 趋于 时函数的极限 2. x 趋于 0 x 时函数的极限 具体要求: 深刻理解函数极限的概念,能够熟练地应用“ε—M”,“ε—δ”方法处理函数 极限问题。 第二节 函数极限的性质 1. 唯一性、局部有界性、局部保号性、保不等式性 2. 迫敛性 3. 四则运算法则 具体要求:掌握函数极限的各种常见性质,会用函数极限的性质求极限或证明有关问题。 第三节 函数极限存在的条件 1. 归结原则 重点:函数极限的概念及性质,两个重要极限; 难点: 语言的运用。 课程思政:通过极限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数学极限的发展历程,体会国内外数学家追求科 学道路的艰辛,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思维严谨、 工作求实的作风。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学生锲 而不舍,刻苦钻研的数学精神。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
2.单调有界定理3.柯西收敛准则具体要求:能运用函数极限存在的条件判别函数极限的存在性与不存在性。第四节两个重要的极限lim(sin x / x)=11.证明lim(1+1/ x) = e2.证明→具体要求:熟练掌握两个重要极限及其应用。第五节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1.无穷小量2.无穷小量阶的比较3.无穷大量4.曲线的渐近线具体要求:理解无穷大量、无穷小量的概念,掌握阶的比较,会求曲线的渐近线。第四章函数的连续性重点:函数连续的概念: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及应用;难点:函数的一致连续性。课程思政:通过引入电流与断电的案例,电流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断电,影响生活。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发展都要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事与愿违。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加深对生活中一些事物规律的理解。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第一节连续性概念1.函数在一点的连续性2.间断点及其分类3.区间上的连续函数具体要求: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的概念,会判断间断点并进行分类。思政融入:结合生活实例,电流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断电,影响生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急于求成,工作求实的作风;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品质精神。第二节连续函数的性质1.连续函数的局部性质2.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基本性质3.反函数的连续性4.一致连续性具体要求:熟练掌握连续函数的局部性质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基本性质,了解反函数的连续性、一致连续性的概念。5
5 2. 单调有界定理 3. 柯西收敛准则 具体要求:能运用函数极限存在的条件判别函数极限的存在性与不存在性。 第四节 两个重要的极限 1. 证明 2.证明 具体要求:熟练掌握两个重要极限及其应用。 第五节 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 1. 无穷小量 2. 无穷小量阶的比较 3. 无穷大量 4. 曲线的渐近线 具体要求:理解无穷大量、无穷小量的概念,掌握阶的比较,会求曲线的渐近线。 第四章 函数的连续性 第一节 连续性概念 1. 函数在一点的连续性 2. 间断点及其分类 3. 区间上的连续函数 具体要求: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的概念,会判断间断点并进行分类。 思政融入:结合生活实例,电流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断电,影响生活。培养学生形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不能急于求成,工作求实的作风;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品质精神。 第二节 连续函数的性质 1. 连续函数的局部性质 2.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基本性质 3. 反函数的连续性 4. 一致连续性 具体要求:熟练掌握连续函数的局部性质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基本性质,了解反函数的连续 性、一致连续性的概念。 重点:函数连续的概念;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难点:函数的一致连续性。 课程思政:通过引入电流与断电的案例,电流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断电,影响生活。 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发展都要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事与愿违。培 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加深对生活中一些事物规律的理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 lim1 1/ x x x e 0 lim(sin / ) 1 x x x
第三节初等函数的连续性1.指数函数的连续性2.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具体要求: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第五章导数与微分重点:导数的概念与计算:难点:复合函数的微分法。课程思政:1.微积分的发展历史曲折跌宕,撼人心灵,可以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科学方法论和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2.体验实际背景,为数学建模铺垫渗透爱国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第一节导数的概念1.导数的概念2.导函数3.导数的几何意义具体要求:理解导数的概念和产生背景,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第二节求导法则1.导函数的四则运算2.反函数的导数3.复合函数的导数4.基本求导法则与公式具体要求:熟练地运用求导法则、求导公式求函数的导数,特别是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的运用,知道反函数的求导法则。第三节参变量函数的导数1.参变量函数的求导法则具体要求:会用参变量函数的求导法则求参变量函数的导数。第四节高阶导数1.高阶导数的概念2.高阶导数的莱布尼兹公式思政融入:莱布尼茨个人的独创性的伟大贡献外,近代意义上的二进制实际上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具体要求:会求函数的高阶导数。第五节微分6
6 第三节 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1. 指数函数的连续性 2. 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具体要求: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第五章 导数与微分 第一节 导数的概念 1. 导数的概念 2. 导函数 3. 导数的几何意义 具体要求:理解导数的概念和产生背景,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 第二节 求导法则 1. 导函数的四则运算 2. 反函数的导数 3. 复合函数的导数 4. 基本求导法则与公式 具体要求:熟练地运用求导法则、求导公式求函数的导数,特别是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的运用, 知道反函数的求导法则。 第三节 参变量函数的导数 1. 参变量函数的求导法则 具体要求:会用参变量函数的求导法则求参变量函数的导数。 第四节 高阶导数 1. 高阶导数的概念 2. 高阶导数的莱布尼兹公式 思政融入:莱布尼茨个人的独创性的伟大贡献外,近代意义上的二进制实际上是“中西合璧”的 产物。 具体要求:会求函数的高阶导数。 第五节 微分 重点:导数的概念与计算; 难点:复合函数的微分法。 课程思政:1.微积分的发展历史曲折跌宕,撼人心灵,可以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科学方 法论和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2.体验实际背景,为数学建模铺垫渗透爱国教育,激发学生 的爱国热情。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
1.微分的概念2.微分的运算法则3.高阶微分4..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具体要求:深刻理解微分的概念,熟练地掌握微分法则,能运用微分进行近似计算与误差估计。第六章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重点:中值定理;难点:中值定理的应用。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精神品质,严谨的求学态度。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第一节拉格朗日定理和函数的单调性1.罗尔定理与拉格朗日定理2.单调函数具体要求:深刻理解微分中值定理(Rolle定理、Lagrange定理)的内容与证明方法(辅助函数法),并能熟练地运用中值定理处理有关问题,如不等式证明、恒等式的证明等。第二节柯西中值定理和不定式极限1.柯西中值定理2.不定式极限思政融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精神品质,严谨的求学态度。具体要求:知道Cauchy定理,能熟练地运用罗必塔法则求不定式极限。第三节泰勒公式1.带有佩亚诺型余项的泰勒公式2.带有拉格朗日型余项的泰勒公式3.在近似计算上的应用具体要求:能把某些函数根据不同要求选择余项用泰勒公式展开,会用泰勒公式求不定式的极限。第四节函数的极值与最大(小)值1.极值判别2.最大值与最小值具体要求:熟练地运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能运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第五节函数的凸性与拐点7
7 1. 微分的概念 2. 微分的运算法则 3. 高阶微分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具体要求:深刻理解微分的概念,熟练地掌握微分法则,能运用微分进行近似计算与误差估计。 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第一节 拉格朗日定理和函数的单调性 1. 罗尔定理与拉格朗日定理 2. 单调函数 具体要求:深刻理解微分中值定理(Rolle定理、Lagrange定理)的内容与证明方法(辅助函数法), 并能熟练地运用中值定理处理有关问题,如不等式证明、恒等式的证明等。 第二节 柯西中值定理和不定式极限 1. 柯西中值定理 2. 不定式极限 思政融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不畏艰难、 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精神品质,严谨的求学态度。 具体要求:知道Cauchy定理,能熟练地运用罗必塔法则求不定式极限。 第三节 泰勒公式 1. 带有佩亚诺型余项的泰勒公式 2. 带有拉格朗日型余项的泰勒公式 3. 在近似计算上的应用 具体要求:能把某些函数根据不同要求选择余项用泰勒公式展开,会用泰勒公式求不定式的极 限。 第四节 函数的极值与最大(小)值 1. 极值判别 2. 最大值与最小值 具体要求:熟练地运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能运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第五节 函数的凸性与拐点 重点:中值定理; 难点:中值定理的应用。 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不畏 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精神品质,严谨的求学态度。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
1..凸函数的定义2.拐点的概念具体要求:知道凸函数以及拐点的概念,会判断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凹凸性。第六节函数图像的讨论具体要求:熟练地运用导数研究函数,主要是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函数的凸性与拐点,能描绘函数的图形。第七章实数的完备性重点:完备性概念,聚点定理与柯西准则:难点:实数完备性定理的等价性证明。课程思政:数学分析的主要奠基者魏尔斯特拉斯(Weierstrass)对分析数学的贡献以及对数学教育的贡献:数学家、物理学家牛顿在创立微积分过程中的科学探索精神:意大利数学家拉格朗日(Lagrange)在数学、力学和天文学三个学科中突出贡献以及科学精神;柯西(Cauchy)对微积分学的贡献、对整个分析学的基础和极限论的贡献:费马(Fermat)大定理的内容、证明过程以及英国数学家安怀尔斯(Wiles)在证明过程中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第一节关于实数的完备性的基本定理1.区间套定理2.聚点定理与有限覆盖定理3.实数的完备性基本定理之间的等价性思政融入:介绍国内数学家陈省身、华罗庚、苏步青、丘成桐与中国现代数学:杨乐、张广厚与值分布理论:陈景润、王元与哥德巴赫猜想等国内数学家的奋斗故事,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数学家及其数学成就,激发他们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具体要求:了解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区间套定理、Cauchy收敛准则、聚点定理与有限覆盖定理),知道他们的等价性。能够运用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证明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第八章不定积分重点:不定积分的概念与计算:难点:第一换元法。课程思政:微积分的发展历史曲折跌岩,撼人心灵,可以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科学方法论和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当你在某一方面无所不用其极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时,想想是不是“原函数”出了问题,你的努力可能只是重复了无数次的“竹篮打水”。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0
8 1. 凸函数的定义 2. 拐点的概念 具体要求:知道凸函数以及拐点的概念,会判断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凹凸性。 第六节 函数图像的讨论 具体要求:熟练地运用导数研究函数,主要是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函数的凸性与拐点,能描 绘函数的图形。 第七章 实数的完备性 第一节 关于实数的完备性的基本定理 1. 区间套定理 2. 聚点定理与有限覆盖定理 3. 实数的完备性基本定理之间的等价性 思政融入:介绍国内数学家陈省身、华罗庚、苏步青、丘成桐与中国现代数学;杨乐、张广厚与 值分布理论;陈 景润、王元与哥德巴赫猜想等国内数学家的奋斗故事,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 数学家及其数学 成就,激发他们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具体要求:了解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区间套定理、Cauchy 收敛准则、聚点定理与有限覆盖 定理),知道他们的等价性。能够运用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证明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第八章 不定积分 重点:完备性概念,聚点定理与柯西准则; 难点:实数完备性定理的等价性证明。 课程思政:数学分析的主要奠基者魏尔斯特拉斯(Weierstrass)对分析数学的贡献以及 对数学教育的贡献;数 学家、物理学家牛顿在创立微积分过程中的科学探索精神; 意大利数学家拉格朗日(Lagrange)在数学、 力学和天文学三个学科中突出贡献 以及科学精神;柯西(Cauchy)对微积分学的贡献、对整个分析学的 基础和极限 论的贡献;费马(Fermat)大定理的内容、证明过程以及英国数学家安怀尔斯(Wiles) 在证明 过程中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 重点:不定积分的概念与计算; 难点:第一换元法。 课程思政:微积分的发展历史曲折跌宕,撼人心灵,可以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科学方法 论和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当你在某一方面无所不用其极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时,想想是 不是“原函数”出了问题,你的努力可能只是重复了无数次的“竹篮打水”。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