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 交易方程式虽然主要说明M决定P,但是反过来,如果把P视为给定的条件,这个交 易方程式也就成为货币需求的函数。 M=-. Pl (4-6) 这一公式表明,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下,全社会一定时期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 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就是。换言之,要使价格保持给定水平,只有当货 币量与总交易量保持一定比例关系时才能实现。 欧文·费雪的交易方程对古典货币数量论观点作了最清晰的表述,他的理论为货币数 量理论奠定了基础,是货币需求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他的分析只是 局限于宏观的、社会的角度,忽视了微观经济主体对持有货币的需求 2.剑桥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 Arthur Cecil Pigou提出的用来解释马歇尔( Alfred marshal〕的现金余额货币数量学说的方程式。现金余额数量学说是从微观的角度把货币作 为一种资产来分析货币需求的一种理论。与费雪的货币数量论不同,庇古与马歇尔是从货 币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出发进行分析的,指出交易方程没有说明的支配货币流通速度的真 正原因。其真正原因是社会上的现金余额量,即人们以通货形式持有的收入和财富。 剑桥方程式的公式表示为 KI R 式中,R表示货币购买力;K为保持在人们手中的货币量与国民收入之间的比率,实 际上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K=):Y是以货币计量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M为货 币供应数量。 KY为保持在人们手中的用于以后进行购买的货币数量,即货币需求量,通常是一定的。 那么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增加必然会引起货币购买力下降,即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货币数量 的变化与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是同方向等比例的,这一结论与现金交易学说的结论是一样的 如果以P表示一般物价水平,式(46)也可写作 M=KPY 剑桥方程式虽然已经隐约地认识到货币的储蓄职能,但并没有明确提出货币需求与利 率之间的关系,直到凯恩斯才明确地把货币需求分为L1和L2两部分 422现代的货币数量论 956年货币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发
106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交易方程式虽然主要说明 M 决定 P,但是反过来,如果把 P 视为给定的条件,这个交 易方程式也就成为货币需求的函数。 1 M PT V = ⋅ (4-6) 这一公式表明,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下,全社会一定时期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 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就是 1 V 。换言之,要使价格保持给定水平,只有当货 币量与总交易量保持一定比例关系时才能实现。 欧文·费雪的交易方程对古典货币数量论观点作了最清晰的表述,他的理论为货币数 量理论奠定了基础,是货币需求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他的分析只是 局限于宏观的、社会的角度,忽视了微观经济主体对持有货币的需求。 2. 剑桥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rthur Cecil Pigou)提出的用来解释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的现金余额货币数量学说的方程式。现金余额数量学说是从微观的角度把货币作 为一种资产来分析货币需求的一种理论。与费雪的货币数量论不同,庇古与马歇尔是从货 币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出发进行分析的,指出交易方程没有说明的支配货币流通速度的真 正原因。其真正原因是社会上的现金余额量,即人们以通货形式持有的收入和财富。 剑桥方程式的公式表示为 KY R M = (4-7) 式中,R 表示货币购买力;K 为保持在人们手中的货币量与国民收入之间的比率,实 际上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 1 K V = );Y 是以货币计量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M 为货 币供应数量。 KY 为保持在人们手中的用于以后进行购买的货币数量,即货币需求量,通常是一定的。 那么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增加必然会引起货币购买力下降,即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货币数量 的变化与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是同方向等比例的,这一结论与现金交易学说的结论是一样的。 如果以 P 表示一般物价水平,式(4-6)也可写作 M=KPY (4-8) 剑桥方程式虽然已经隐约地认识到货币的储蓄职能,但并没有明确提出货币需求与利 率之间的关系,直到凯恩斯才明确地把货币需求分为 L1 和 L2 两部分。 4.2.2 现代的货币数量论 1956 年货币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发
第章 货币市场的均衡,: 表《货币数量说的重新表述》一文,标志着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诞生。按照弗里德曼的观点, 新的货币数量理论,首先是一种货币需求的理论,其次才是产出、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 理论。所以,现代货币数量理论是从研究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并建立货币需求函数开始的。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的一般表示式为 式中,M为名义货币需求量:P为一般物价水平;为实际货币需求量:rm为货币 的预期收益率;n为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r为非固定收益的证券利率:1.中为预期物价 变动率;y为实际持久性收入;w为物质财富(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a表示影响货 币需求的其他因素 弗里德曼在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影响需求函数的变量,指出决定货币 需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公式(49)所示。在这些因素中,价格水平P对实际货币需求没 有影响,而物价变动率在短期内变动不大,因此1.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可以忽略。在一 定时期内财富的构成比较稳定,因此ν比较稳定。人们的嗜好、兴趣等其他影响因素在短 期内也不易变动,u也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为y、rm、n和r 而rn、nb和r主要取决于市场利率r的高低,这样,货币需求函数简化为 M (4-10) P 弗里德曼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利率的变动会使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同向变动,而 货币的预期收益率也会因银行的调整与利率发生同向变动。影响货币需求的是货币与其他 资产的相对收益率的高低,由于预期收益率均发生同向变化,因此,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 感,r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极其微小,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实际上只是持久性收入y 42.3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影响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的研究同时考虑 了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和价值贮藏职能,认为货币需求就是人们放弃持有生息资产(如各种 有价证券)可能取得的利息收入,而把货币持有在手中。例如,如果市场年利率为10‰,则 持有10000元货币而为购未债券的人每年就会损失1000元利息收入。既然有价证券可以 带来利息,增加财富,为什么人们宁愿持有不能生息的货币呢?凯恩斯认为原因是与其他 的资产形式相比,货币的流动性最强,使用起来方便灵活,人们偏爱持有货币就是偏爱货 币流动性强的特点。所以,货币需求又叫流动性偏好(或者灵活性偏好、流动偏好),是指
107 货币市场的均衡 第 4 章 表《货币数量说的重新表述》一文,标志着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诞生。按照弗里德曼的观点, 新的货币数量理论,首先是一种货币需求的理论,其次才是产出、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 理论。所以,现代货币数量理论是从研究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并建立货币需求函数开始的。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的一般表示式为 d mbe 1 d d M p f yr r r wu P Pt ⎛ ⎞ = × ⎜ ⎟ ⎝ ⎠ , ,,, ,, (4-9) 式中,Md 为名义货币需求量;P 为一般物价水平; Md P 为实际货币需求量;rm为货币 的预期收益率;rb 为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re为非固定收益的证券利率; 1 d d p P t ⋅ 为预期物价 变动率;y 为实际持久性收入;w 为物质财富(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u 表示影响货 币需求的其他因素。 弗里德曼在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影响需求函数的变量,指出决定货币 需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公式(4-9)所示。在这些因素中,价格水平 P 对实际货币需求没 有影响,而物价变动率在短期内变动不大,因此 1 d d p P t ⋅ 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可以忽略。在一 定时期内财富的构成比较稳定,因此 w 比较稳定。人们的嗜好、兴趣等其他影响因素在短 期内也不易变动,u 也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为 y、rm、rb 和 re。 而 rm、rb 和 re主要取决于市场利率 r 的高低,这样,货币需求函数简化为 ( ) M f y r P = , (4-10) 弗里德曼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利率的变动会使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同向变动,而 货币的预期收益率也会因银行的调整与利率发生同向变动。影响货币需求的是货币与其他 资产的相对收益率的高低,由于预期收益率均发生同向变化,因此,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 感,r 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极其微小,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实际上只是持久性收入 y。 4.2.3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影响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的研究同时考虑 了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和价值贮藏职能,认为货币需求就是人们放弃持有生息资产(如各种 有价证券)可能取得的利息收入,而把货币持有在手中。例如,如果市场年利率为 10%,则 持有 10 000 元货币而为购未债券的人每年就会损失 1 000 元利息收入。既然有价证券可以 带来利息,增加财富,为什么人们宁愿持有不能生息的货币呢?凯恩斯认为原因是与其他 的资产形式相比,货币的流动性最强,使用起来方便灵活,人们偏爱持有货币就是偏爱货 币流动性强的特点。所以,货币需求又叫流动性偏好(或者灵活性偏好、流动偏好),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