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概念,是从如下原因考虑的:首先,“学生”是指在学校学习的人或向前辈学习的人。这个概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习的地点和学习的对象。而这里的体育学习者既超越了学校教育的界限,也超越了学习对象的界限。体育学习者不局限于学校体育的范畴,也包括在社区、家庭等场合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况且,如今终身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主流,教育的对象已经从儿童和青少年扩大到成人乃至全部的社会公民。所以,比起“学生”来说,“学习者”是一个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类型的词汇。①其次,“接受体育者”中的“接受”一词便体现了学习者在接受“体育”时的被动地位。这个概念意味着“体育”是一种发生在体育对象身外,并由体育人施加于体育对象身心的某种事情,这有于体育的宗旨和体育的目的。通常每个体育学习者有不同的体育学习目的和参与目的。有的注重健身,有的注重塑造完美体形,还有的是为了提高身体的运动能力。不同的体育学习者有不同的体育学习背景或基础、体育学习兴趣、风格或能力,这使他们各自在体育学习、运动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所需要的指导和帮助也不同,而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每个体育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和运动行为的反思能力和管理意识也不同,从而影响到他们各自的体育学习效率和运动效果。因此,体育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教学活动。体育人要想比较理想地促使体育学习者能够有效、高效学习,就必须在把握不同学习者共性的同时,更多地把握他们的个体差异性。体育学习者从不同角度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可以根据年龄为标准划分为少年学习者、青年学习者、中老年学习者等;也可以根据学习项目为标准划分为气功学习者、野外生存活动学习者等;还可以根据某种特殊群体分类,如按身患疾病的类分为冠心病人、结核病人、糖尿病患者等。其中每类群体还可以分为若千之类,如青年群体还可以划分为青年学生、青年职员或者男青年、女青年等。体育人、体育中介、体育学习者这3个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育实践活动系统。体育学习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没有体育学习者,体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体育中介是体育人与体育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媒介。没有体育中介,体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好的体育意图、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而这些媒介也只有被体育人和体育学习者所认识和实践,并发生影响时
这两个概念,是从如下原因考虑的:首先,“学生”是指在学校学习的人或向前 辈学习的人。这个概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习的地点和学习的对象。而这里的 体育学习者既超越了学校教育的界限,也超越了学习对象的界限。体育学习者不 局限于学校体育的范畴,也包括在社区、家庭等场合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况且, 如今终身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主流,教育的对象已经从儿童和青少年扩大到成人 乃至全部的社会公民。 所以,比起“学生”来说,“学习者”是一个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类型的 词汇。①其次,“接受体育者”中的“接受”一词便体现了学习者在接受“体 育”时的被动地位。这个概念意味着“体育”是一种发生在体育对象身外,并由 体育人施加于体育对象身心的某种事情,这有悖于体育的宗旨和体育的目的。 通常每个体育学习者有不同的体育学习目的和参与目的。有的注重健身,有 的注重塑造完美体形,还有的是为了提高身体的运动能力。不同的体育学习者有 不同的体育学习背景或基础、体育学习兴趣、风格或能力,这使他们各自在体育 学习、运动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所需要的指导和帮助也不同,而这 些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每个体育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和运动行 为的反思能力和管理意识也不同,从而影响到他们各自的体育学习效率和运动效 果。因此,体育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教学活动。体育人要想比较理想地促使 体育学习者能够有效、高效学习,就必须在把握不同学习者共性的同时,更多地 把握他们的个体差异性。 体育学习者从不同角度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可以根据年龄为标准划分为 少年学习者、青年学习者、中老年学习者等;也可以根据学习项目为标准划分为 气功学习者、野外生存活动学习者等;还可以根据某种特殊群体分类,如按身患 疾病的类分为冠心病人、结核病人、糖尿病患者等。其中每类群体还可以分为若 干之类,如青年群体还可以划分为青年学生、青年职员或者男青年、女青年等。 体育人、体育中介、体育学习者这 3 个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辅 相成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育实践活动系统。体育学习者在很大程 度上影响了体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没有体育学习者,体育活动就失去了 对象。体育中介是体育人与体育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媒介。没有体育中介,体育活 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好的体育意图、发展目标,也都无 法实现。而这些媒介也只有被体育人和体育学习者所认识和实践,并发生影响时
才构成体育中介。体育人在整个体育活动中发挥着指导和组织的作用。没有体育人,体育活动就难以展开,体育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因此,上述3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体育的过程。其中任何要素本身的变化,必然导致整个体育系统状况的改变。不同体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组合,就形成了体育形态的多样化,但其最终目的仍然是起到促使个体身心健康,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第三节体育过程的结构与控制一、体育过程的结构对体育过程结构的认识,由运动教学的单一结构观,到体育过程的三阶段结构观,经历了相当长的历程,这一思想上的进步,实在是来之不易。这种认识是现代体育科学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体育思想科学化的表现形式。下面分别对3种结构观加以阐述。(一)体育教学单一结构观建国以后我国的体育理论界基本是照搬苏联的东西。20世纪50年代苏联人对体育过程研究的比较多,但重点是研究体育教学过程。库库什金认为,“体育教育中的教学目的,在于全面发展受教育者的体能,用一定的知识、技巧与技能来武装他们教学是全面发展受教育者身体能力的统一过程。”凯里舍夫认为体育的过程是复杂的、多样化的,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凯里舍夫把体育过程仅局限于体育运动教学过程。他认为体育教学必然可以发展人体,并在他写的《体育教学理论》中说:“身体练习的教学中不能不影响人的身体,不能不影响人的健康和身体发展”。这是典型的自然体育教育的观点,认为健康是运动教学必然得到的副产品。可见这时的身体锻炼过程仍处于“暗箱之中,我们称其为体育过程的单一结构观。到了了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的体育理论界仍以单一结构观为主导。在1963年出版的《体育理论》中说:“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不完全知到比较完全知的认识过程;也是发展身体、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过”。“增进健康为运动教学副产品”的论点在这里也有出现,强调“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的过程中,同时也达到了增进健康、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的目的”。该书中视体育教学与身体锻炼为同一过程,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是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过程
才构成体育中介。体育人在整个体育活动中发挥着指导和组织的作用。没有体育 人,体育活动就难以展开,体育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因此,上述 3 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体育的过程。其中任何要素本身的变化,必然导致 整个体育系统状况的改变。不同体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组合,就形成了体育形态的 多样化,但其最终目的仍然是起到促使个体身心健康,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第三节 体育过程的结构与控制 一、体育过程的结构 对体育过程结构的认识,由运动教学的单一结构观,到体育过程的三阶段结 构观,经历了相当长的历程,这一思想上的进步,实在是来之不易。这种认识是 现代体育科学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体育思想科学化的表现形式。下面分别对 3 种结构观加以阐述。 (一)体育教学单一结构观 建国以后我国的体育理论界基本是照搬苏联的东西。20 世纪 50 年代苏联人 对体育过程研究的比较多,但重点是研究体育教学过程。库库什金认为,“体育 教育中的教学目的,在于全面发展受教育者的体能,用一定的知识、技巧与技能 来武装他们.教学是全面发展受教育者身体能力的统一过程。”凯里舍夫认为 体育的过程是复杂的、多样化的,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 凯里舍夫把体育过程仅局限于体育运动教学过程。他认为体育教学必然可以发展 人体,并在他写的《体育教学理论》中说:“身体练习的教学中不能不影响人的 身体,不能不影响人的健康和身体发展”。这是典型的自然体育教育的观点,认 为健康是运动教学必然得到的副产品。可见这时的身体锻炼过程仍处于“暗箱” 之中,我们称其为体育过程的单一结构观。 到了了 20 世纪 60 年代初,我国的体育理论界仍以单一结构观为主导。在 1963 年出版的《体育理论》中说:“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不完 全知到比较完全知的认识过程;也是发展身体、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过”。“增 进健康为运动教学副产品”的论点在这里也有出现,强调“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 和技术的过程中,同时也达到了增进健康、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身体素质的全面 发展的目的”。该书中视体育教学与身体锻炼为同一过程,认为“体育教学过程 是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过程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世界各国体育界对体育过程的认识,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停滞在单一结构观的水平上,至今尚有很多国家的体育思想仍停滞在体育过程单一结构观的水平上。在自然的和经验的体育思想中,对体育的认识还没有对其全过程进行充分的分析,更没有研究到各阶段的联系。体育过程的教学的单一结构观的形成,受自然体育思想观的影响是颇深的。这种思想观念不仅导致了体育与健身等概念的混淆,也导致了人们放松对体育过程的科学性、教育性的研究。(二)体育教学与运动实践双阶段结构观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已有人提出把运动训练从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分离出来,把运动训练单独作为一个过程,认为“运动训练是为了不断提高运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一种基础教育过程”。由于社会原因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曾一度中断。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各项研究工作的良好开展,很快学术界就认识到体育教学、身体锻炼、运动训练是不同的过程。体育思想开始有了较大的进步,但还没有深入到用运动进行锻炼的新阶段。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又认识到体育过程不只是学会运动和学会运动后去表现运动,而且还包含对学会运动后如何用运动去进行身体锻炼和进行锻炼之后身体产生的变化。在体育理论和实践中,西方自然运动教育单纯的传习运动技艺的弱点逐渐体现出来,而运动实践的重要性也更加明显。体育不再是单纯的运动技艺传习了,而是变成了以增强体质,锻炼身体、增进健康的运动实践为主的真实的体育。我们称此为体育教学与运动实践双阶段结构观。(三)体育教学、运动实践、恢复三阶段结构观在现实中,体育过程常常是一段一段、循环往复展开的。运动实践之后,还需要良好的恢复,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以往人们一直把恢复作为一种自然而然实现的与体育关系不大的过程,没有给予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意识到恢复阶段不仅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恢复应该是在主观意识支配下的,是活动积极的、主动的过程,并不是运动实践结束。只有将恢复视为体育过程的一个阶段,才能促进体育过程高效的、良性的循环。在一些科学发达的国家里,这个问题已基本定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已开始从体育全过程三阶段来正视体育了。国内有学者首先提出对体育过程重新认识的新观点,正是这些人把我国对体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世界各国体育界对体育过程的认识,在较长的历史 时期内,停滞在单一结构观的水平上,至今尚有很多国家的体育思想仍停滞在体 育过程单一结构观的水平上。在自然的和经验的体育思想中,对体育的认识还没 有对其全过程进行充分的分析,更没有研究到各阶段的联系。体育过程的教学的 单一结构观的形成,受自然体育思想观的影响是颇深的。这种思想观念不仅导致 了体育与健身等概念的混淆,也导致了人们放松对体育过程的科学性、教育性的 研究。 (二)体育教学与运动实践双阶段结构观 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已有人提出把运动训练从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分离出 来,把运动训练单独作为一个过程,认为“运动训练是为了不断提高运动成绩而 专门组织的一种基础教育过程”。由于社会原因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曾一度中 断。 20 世纪 80 年代初,由于各项研究工作的良好开展,很快学术界就认识到体 育教学、身体锻炼、运动训练是不同的过程。体育思想开始有了较大的进步,但 还没有深入到用运动进行锻炼的新阶段。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又认识到 体育过程不只是学会运动和学会运动后去表现运动,而且还包含对学会运动后如 何用运动去进行身体锻炼和进行锻炼之后身体产生的变化。在体育理论和实践 中,西方自然运动教育单纯的传习运动技艺的弱点逐渐体现出来,而运动实践的 重要性也更加明显。体育不再是单纯的运动技艺传习了,而是变成了以增强体质、 锻炼身体、增进健康的运动实践为主的真实的体育。我们称此为体育教学与运动 实践双阶段结构观。 (三)体育教学、运动实践、恢复三阶段结构观 在现实中,体育过程常常是一段一段、循环往复展开的。运动实践之后,还需要 良好的恢复,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以往人们一直把恢复作为一种自然而然实现的、 与体育关系不大的过程,没有给予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意识到恢复阶段 不仅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恢复应该是在主观意识支配下的,是 活动积极的、主动的过程,并不是运动实践结束。只有将恢复视为体育过程的一 个阶段,才能促进体育过程高效的、良性的循环。在一些科学发达的国家里,这 个问题已基本定论,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已开始从体育全过程三阶段来正视体育 了。国内有学者首先提出对体育过程重新认识的新观点,正是这些人把我国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