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荷兰 在美国,平均每人需要122英亩的土地以维持其基本的需求:在荷 兰,这一数字减少到8英亩:在印度,这一数字变得更少,仅为1英亩。如 果全世界都字有与北美人一样的生活方式,那就蜀要3个地球才能支挥 残有的人口。 图5一1生态足凌 资料来源:Donell Mendows,.“Our Footprints Are Treading Too Much Earth."Charleston(W.V.)Gazette.April 1.1996. 尽管耗用了密集的能源和原材料,但是发达经济的污染水平却相对较低。有三 种因素可以对此作出解释:严格的环保法规、环保型工业,以及将最具污染性的经 济活动(如加工业和重工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因此,从某种角度说,发达国 家的环保成就是建立在新兴经济的环境破坏之上的。新兴经济中的大量人口,加上 迅速的工业化进程,很轻易地便可以抵消发达国家的环保努力。别忘了,亚洲及拉 丁美洲(现在还包括东欧国家及前苏联)的新兴经济地区,在过去的40多年里人口增 加了近20亿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城市化。今天,世界上每3个人中就有1个人生活 在城市: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增加到3:2。人口学家预计,到2025年,拥有800 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将超过30个,拥有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将超过500个。如 此规模的城市化,意味着难以计数的基础设施及环境压力。 由于工业化一开始往往集中于加工业和重工业,因而使得许多新兴城市遭受着 令人难以忍受的污染之苦。尤其在那些对煤的燃烧不加限制的地方,酸雨问题日益 严重。据世界银行估计,到2010年,世界将拥有10亿多辆机动车,这些集中于城 市的机动车,将使目前的能耗量、烟雾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增加一倍。 第二种形式是残存型经济,即目前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农村的、以村庄为基本 单位的传统的生活模式。其总人口为30亿,主要包括非洲人、印度人和中国人,他 们直接依靠自然界来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人口学家们通常认为,目前每年 9000万的人口增长,将使总人口在40年后翻一番。对于这种增长,发展中国家的 贡献率高达90%,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发生在所谓的残存型经济中。 部分地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迅猛扩张,致使残存型经济的平稳存在更加艰难。在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尽管耗用了密集的能源和原材料,但是发达经济的污染水平却相对较低。有三 种因素可以对此作出解释:严格的环保法规、环保型工业,以及将最具污染性的经 济活动(如加工业和重工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因此,从某种角度说,发达国 家的环保成就是建立在新兴经济的环境破坏之上的。新兴经济中的大量人口,加上 迅速的工业化进程,很轻易地便可以抵消发达国家的环保努力。别忘了,亚洲及拉 丁美洲(现在还包括东欧国家及前苏联)的新兴经济地区,在过去的 40 多年里人口增 加了近 20 亿!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城市化。今天,世界上每 3 个人中就有 1 个人生活 在城市;到 2025 年,这一比例将增加到 3∶2。人口学家预计,到 2025 年,拥有 800 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将超过 30 个,拥有 100 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将超过 500 个。如 此规模的城市化,意味着难以计数的基础设施及环境压力。 由于工业化一开始往往集中于加工业和重工业,因而使得许多新兴城市遭受着 令人难以忍受的污染之苦。尤其在那些对煤的燃烧不加限制的地方,酸雨问题日益 严重。据世界银行估计,到 2010 年,世界将拥有 10 亿多辆机动车,这些集中于城 市的机动车,将使目前的能耗量、烟雾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增加一倍。 第二种形式是残存型经济,即目前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农村的、以村庄为基本 单位的传统的生活模式。其总人口为 30 亿,主要包括非洲人、印度人和中国人,他 们直接依靠自然界来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人口学家们通常认为,目前每年 9000 万的人口增长,将使总人口在 40 年后翻一番。对于这种增长,发展中国家的 贡献率高达 90%,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发生在所谓的残存型经济中。 部分地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迅猛扩张,致使残存型经济的平稳存在更加艰难。在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许多情况下,工业及基础设施的发展,破坏了残存型经济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农 村人口由于自然资源的稀缺而变得更加贫穷。目前,妇女和儿童每天用于寻找燃料 用木材的时间为4小时一6小时,每周用于提水和运水的时间为4小时6小时。具 有讽刺意味的是,上述情况又进一步刺激了高出生率,因为从短期看,儿童能够帮 助家庭收集所需的资源。但是,从长期看,残存型经济中人口的增加只会加剧资源 枯竭和贫穷的恶性循环一一除此之外,一无是处。 短期的生存压力,常常会促使这些迅速增长的人口作出从长期看有损于森林、 土壤和水资源的举动。由于木材越来越少,人们转而以动物粪便作为燃料,而这又 构成了当今世界上至少是我们所知道的最严重的污染之一。饮用水污染的情况同样 严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由于燃烧动物粪便和饮用水污染,每年造成800 万人死亡。 随着靠土地为生的方式日益难以为继,数以百万计的人口涌人本已十分拥挤的 城市。以中国为例,由于森林被砍伐、土壤的退化以及洪水、旱灾等的侵扰,致使 约12亿人口在城市间游荡。这些人离开了土地,也没有稳定的工作。在世界范围 内,类似的来自残存型经济的环境难民约有5亿人: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数字还在 增长。 第三种形式是自然经济。这种经济形式由支撑市场型经济和残存型经济的自然 系统和资源构成,其中,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金属及其他矿产是有限的:而可再 生资源(如士壤和森林)是有能力恢复其自身的一一前提是对它们的使用保持在一定 的限度之内(参见后文“Aracruz Celulose:残存型经济的战略”)。 技术创新为许多不可再生资源找到了替代品,例如现在人们可以利用光纤代替 铜线。随着再利用及再循环技术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在下一个10年都有望消除对 于某些不可再生资源的需求。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今天,对于可持续发展的 最大威胁,却是可再生资源的枯竭。 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作为产品出售 随着人口的膨胀及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森林、土壤、水及各种水产品,都已临 近了最大产出的边缘。由于农业、商业及居民用水的增加,在下一个10年,发展中 国家所面临的最痛苦的问题之一,就是淡水的匮乏。尤其在那些人口密度最大的国 家,如中国和印度,其地下水已经抽到了警戒水位线。 土壤是另一种陷入危机的自然资源。全世界有10%以上的表层土遭到侵蚀,可 供生产用的耕地和牧场正在不断缩小,各种作物对于不断增施的化肥的反应日趋淡 然。上述问题的结果是,整个80年代,全世界人均的谷物和肉类产出达到了峰值, 并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世界上18种主要的海产品已经达到或超过了最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许多情况下,工业及基础设施的发展,破坏了残存型经济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农 村人口由于自然资源的稀缺而变得更加贫穷。目前,妇女和儿童每天用于寻找燃料 用木材的时间为 4 小时一 6 小时,每周用于提水和运水的时间为 4 小时-6 小时。具 有讽刺意味的是,上述情况又进一步刺激了高出生率,因为从短期看,儿童能够帮 助家庭收集所需的资源。但是,从长期看,残存型经济中人口的增加只会加剧资源 枯竭和贫穷的恶性循环——除此之外,一无是处。 短期的生存压力,常常会促使这些迅速增长的人口作出从长期看有损于森林、 土壤和水资源的举动。由于木材越来越少,人们转而以动物粪便作为燃料,而这又 构成了当今世界上至少是我们所知道的最严重的污染之一。饮用水污染的情况同样 严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由于燃烧动物粪便和饮用水污染,每年造成 800 万人死亡。 随着靠土地为生的方式日益难以为继,数以百万计的人口涌人本已十分拥挤的 城市。以中国为例,由于森林被砍伐、土壤的退化以及洪水、旱灾等的侵扰,致使 约 1.2 亿人口在城市间游荡。这些人离开了土地,也没有稳定的工作。在世界范围 内,类似的来自残存型经济的环境难民约有 5 亿人;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数字还在 增长。 第三种形式是自然经济。这种经济形式由支撑市场型经济和残存型经济的自然 系统和资源构成,其中,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金属及其他矿产是有限的;而可再 生资源(如土壤和森林)是有能力恢复其自身的——前提是对它们的使用保持在一定 的限度之内(参见后文“Aracruz Celulose:残存型经济的战略”)。 技术创新为许多不可再生资源找到了替代品,例如现在人们可以利用光纤代替 铜线。随着再利用及再循环技术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在下一个 10 年都有望消除对 于某些不可再生资源的需求。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今天,对于可持续发展的 最大威胁,却是可再生资源的枯竭。 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作为产品出售 随着人口的膨胀及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森林、土壤、水及各种水产品,都已临 近了最大产出的边缘。由于农业、商业及居民用水的增加,在下一个 10 年,发展中 国家所面临的最痛苦的问题之一,就是淡水的匮乏。尤其在那些人口密度最大的国 家,如中国和印度,其地下水已经抽到了警戒水位线。 土壤是另一种陷入危机的自然资源。全世界有 10%以上的表层土遭到侵蚀,可 供生产用的耕地和牧场正在不断缩小,各种作物对于不断增施的化肥的反应日趋淡 然。上述问题的结果是,整个 80 年代,全世界人均的谷物和肉类产出达到了峰值, 并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世界上 18 种主要的海产品已经达到或超过了最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大可持续产出的水平。 据估计,人类目前的消费己经占到地球基本净产出的40%以上。如果40年后 人口数字果真翻了一番,那么人类便不得不与地球上的其他动物争食,由此必将导 致更多生物的灭绝。简言之,人类今天的活动己经超越了地球可持续的支撑能力(见 图5-2) 污染 资通枯竭 贫穷 ·温室气体 ·原料稀缺 农村和少数民 ·使用有旗物质 ·再利用及再循 疾失业 达经济 ·佳所污架 环的无效率 ·工业排 ·对可再生资源 。农村人口人 新兴经济 ·水资源污染 的过度开发 城市 ·污水缺芝处理 ·惠活用水的过 ·技术劳工缺罗 度使用 ·收人不均衡 动物觉便及木 人口增的 材的燃楼 ”过度放的 ·料女会此付 残存型经济 ,卫生设施的峡乏 ·水土流尖 低下 ·山于发展而满 ·秩序程利 成的生态坡坏 围5一2可持续发展面的主要挑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三种经济范畴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已成为不争 的事实。实际上,这三种经济形式已使世界陷入冲突之中,并导致我们这个星球面 临着严峻的社会及环境挑战,如天气变化、污染、资源枯竭、贫穷和不均衡发展。 想一想吧,美国人的人均消费量18倍于其邻居墨西哥人(新兴经济),数百倍于 埃塞俄比亚人(残存经济),美国的消费水平本身就决定了它需要大量的来自残存经 济的原材料和来自新兴经济的加工品。 在残存型经济中,基础设施(如大坝、灌溉系统、高速公路、采矿设备、电站设 施等)的大规模建设(这些项目往往会吸引发达国家的代理机构、银行及公司等的参 与),使得原材料的获得成为可能:但遗憾的是,这些发展通常也会招致对于自然的 破坏,进而使得发达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精英们实力更为强大,而残存经济中的精英 们却所获无几。 不仅如此,基础设施的发展还使得原材料的供给极大地增加,并从长期上降低 了初级产品的价格:相对于制成品而言,初级产品的价格下降,又使发展中国家的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大可持续产出的水平。 据估计,人类目前的消费已经占到地球基本净产出的 40%以上。如果 40 年后 人口数字果真翻了一番,那么人类便不得不与地球上的其他动物争食,由此必将导 致更多生物的灭绝。简言之,人类今天的活动已经超越了地球可持续的支撑能力(见 图 5—2)。 随着 21 世纪的到来,三种经济范畴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已成为不争 的事实。实际上,这三种经济形式已使世界陷入冲突之中,并导致我们这个星球面 临着严峻的社会及环境挑战,如天气变化、污染、资源枯竭、贫穷和不均衡发展。 想一想吧,美国人的人均消费量 18 倍于其邻居墨西哥人(新兴经济),数百倍于 埃塞俄比亚人(残存经济),美国的消费水平本身就决定了它需要大量的来自残存经 济的原材料和来自新兴经济的加工品。 在残存型经济中,基础设施(如大坝、灌溉系统、高速公路、采矿设备、电站设 施等)的大规模建设(这些项目往往会吸引发达国家的代理机构、银行及公司等的参 与),使得原材料的获得成为可能;但遗憾的是,这些发展通常也会招致对于自然的 破坏,进而使得发达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精英们实力更为强大,而残存经济中的精英 们却所获无几。 不仅如此,基础设施的发展还使得原材料的供给极大地增加,并从长期上降低 了初级产品的价格;相对于制成品而言,初级产品的价格下降,又使发展中国家的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贸易条件更加恶化,使发展中国家的购买力进一步下降,债务负担更加沉重。这 动态机制的直接后果,便是大量的财富(1985年后每年大约为400亿美元)由发展中 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形成了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开发一一污染一 债务扩大的恶性 循环。今天,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债务己经超过12000亿美元,这一数字几乎相当于 全部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大约30年以前,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环保主义者保罗·埃利希(PaulEhrlich) 和巴里·康芒纳(Bany Commoner)提出了这样一个简单却强有力的论点: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负担 (EB)是三个变量的函数,这三个变量分别是:人口P),富裕程度(A)一一代表消费 水平,技术(①一一价值的创造方式。变量之间彼此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环境负担 的总量,用函数关系可表示为 EB=PXAXT 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降低环境负担或是使之稳定化。换句话说,就 是要么减少人口数量,要么降低富裕水平,要么便是彻底地变革当前创造财富的技 术方式,否则,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 第一种选择,即减少人口数量,似乎是不可行的,原因是缺乏严厉的政治措施 或者导致大量人口死亡的灾情。 第二种选择,亦即降低富裕程度,只会使问题变得更糟,因为贫穷总是与人口 增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很早以前人口学家就己指出:出生率与受教育程度及生 活水平呈反相关关系。因此,若要保持人口的稳定,首先便需要改善世界上的贫困 人口尤其是育龄妇女的受教育状况及生活水平,而这又只有通过大规模地扩大财富 总量才有可能实现。客观地讲,只有将目前的经济规模扩大10倍,才有可能为80 亿~100亿人口提供基本的娱乐设施。 现在,只剩下了第三种选择,即变革当前创造财富的技术方式。尽管人口和消 费可能是社会问题,但是技术则是纯粹的经济问题。 如果比照当前的水平,经济规模必须扩大10倍,才有可能为2倍于当前数量的 人口提供最基本的需求的话,那么,技术水平就必须提高20倍,才有可能使地球的 环境负担保持在今天的水平上。那些相信生态灾难能够得以避免的人们,肯定也会 赞同下面的说法:在下一个10年或者更晚些时候,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将导致人类经 济史上最大的商机的出现。 毋庸置疑,当前很少有哪个企业已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融人总体的战略规划中; 恰恰相反,环保战略大都由一系列零碎的、旨在控制或防止污染的项目所构成。显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贸易条件更加恶化,使发展中国家的购买力进一步下降,债务负担更加沉重。这一 动态机制的直接后果,便是大量的财富(1985 年后每年大约为 400 亿美元)由发展中 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形成了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开发——污染——债务扩大的恶性 循环。今天,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债务已经超过 12000 亿美元,这一数字几乎相当于 全部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大约 30 年以前,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环保主义者保罗·埃利希(PaulEhrlich) 和巴里·康芒纳(Barry Commoner)提出了这样一个简单却强有力的论点: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负担 (EB)是三个变量的函数,这三个变量分别是:人口(P),富裕程度(A)——代表消费 水平,技术(T)——价值的创造方式。变量之间彼此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环境负担 的总量,用函数关系可表示为: EB=P×A×T 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降低环境负担或是使之稳定化。换句话说,就 是要么减少人口数量,要么降低富裕水平,要么便是彻底地变革当前创造财富的技 术方式,否则,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 第一种选择,即减少人口数量,似乎是不可行的,原因是缺乏严厉的政治措施 或者导致大量人口死亡的灾情。 第二种选择,亦即降低富裕程度,只会使问题变得更糟,因为贫穷总是与人口 增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很早以前人口学家就已指出:出生率与受教育程度及生 活水平呈反相关关系。因此,若要保持人口的稳定,首先便需要改善世界上的贫困 人口尤其是育龄妇女的受教育状况及生活水平,而这又只有通过大规模地扩大财富 总量才有可能实现。客观地讲,只有将目前的经济规模扩大 10 倍,才有可能为 80 亿~100 亿人口提供基本的娱乐设施。 现在,只剩下了第三种选择,即变革当前创造财富的技术方式。尽管人口和消 费可能是社会问题,但是技术则是纯粹的经济问题。 如果比照当前的水平,经济规模必须扩大 10 倍,才有可能为 2 倍于当前数量的 人口提供最基本的需求的话,那么,技术水平就必须提高 20 倍,才有可能使地球的 环境负担保持在今天的水平上。那些相信生态灾难能够得以避免的人们,肯定也会 赞同下面的说法:在下一个 10 年或者更晚些时候,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将导致人类经 济史上最大的商机的出现。 毋庸置疑,当前很少有哪个企业已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融人总体的战略规划中; 恰恰相反,环保战略大都由一系列零碎的、旨在控制或防止污染的项目所构成。显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然,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经济战略开始新的尝试。首先,企业应当把整 个星球视为自身从事经济活动的大背景,然后再努力弄清楚,自己到底是要成为社 会及环境问题解决方法的一部分,还是要成为问题的一部分。只有理清这些问题之 后,企业才有可能开始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一将视线由当前内向的、局限于 操作层次上的“绿化”观念,转向更加外向的、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思考。企 业需要这种观念的引导,以完成环保战略的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污染防治 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就是由污染控制转为污 染防治。污染控制意味着对己经造成的浪费进行清洁处理:污染防治则是致力于减 少甚至杜绝尚未发生的浪费。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做法非常相似,污染防治战略同样 注重持续不断地减少浪费,降低能耗。促成上述转变的动力在于以下的激动人心的 逻辑:防治污染将会为企业带来收益。环境管理系统全球标准(如IS014000)的出台, 则构成了另一刺激因素。 过去的10年中,许多企业通过绿化及污染防治战略,避免与自然经济系统发生 冲突(同时产生相应的额外成本)。以胶管、配件、车钩等为主要产品,产值达25亿 美元的航空设备公司(AeroquipCorporation),便是由此发现了商机。与绝大多数的工 业品供应商一样,以前,航空设备公司也从未想到自己会成为环境问题的解决者。 但是,到了1990年,公司的执行官意识到,如果能够减少浪费并防止污染,产品的 附加值可能会更高。就这样,由于致力于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公司获得了2.5亿 美元的交易额。新兴经济同样如此,由于许多企业都己经认识到更有效地利用原材 料和资源将会带来更大的竞争利益,因此,航空设备公司所从事的这类交易必然会 继续增长。 新兴经济不具备重犯西方发达国家所犯的环境错误的实力。由于意识到实现可 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德国的化工巨人巴斯夫公司正在帮助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 和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以比过去更少污染的方法设计和兴建化工产业。通过对 生产设施的合理配置(其在西方的配置从地理上看过于分散化),巴斯夫公司构造了 一套产业生态系统,使前一道工序的废物变成了下一道工序的原料。由此,这种综 合配置的方法解决了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在西方,废物的再循环利用是 很难实现的,因为异地运输既充满危险,又成本高昂。 第二阶段:产品责任 产品责任所关注的不仅是使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最小,而且要使产品在整个 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冲击最小。企业在战略实施的第一阶段接近了有害物质的零排 放,为了进一步降低原料的消耗及浪费,要求企业对于产品及工序设计进行彻底的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然,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经济战略开始新的尝试。首先,企业应当把整 个星球视为自身从事经济活动的大背景,然后再努力弄清楚,自己到底是要成为社 会及环境问题解决方法的一部分,还是要成为问题的一部分。只有理清这些问题之 后,企业才有可能开始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将视线由当前内向的、局限于 操作层次上的“绿化”观念,转向更加外向的、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思考。企 业需要这种观念的引导,以完成环保战略的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污染防治 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就是由污染控制转为污 染防治。污染控制意味着对已经造成的浪费进行清洁处理;污染防治则是致力于减 少甚至杜绝尚未发生的浪费。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做法非常相似,污染防治战略同样 注重持续不断地减少浪费,降低能耗。促成上述转变的动力在于以下的激动人心的 逻辑:防治污染将会为企业带来收益。环境管理系统全球标准(如 ISO14000)的出台, 则构成了另一刺激因素。 过去的 10 年中,许多企业通过绿化及污染防治战略,避免与自然经济系统发生 冲突(同时产生相应的额外成本)。以胶管、配件、车钩等为主要产品,产值达 25 亿 美元的航空设备公司(AeroquipCorporation),便是由此发现了商机。与绝大多数的工 业品供应商一样,以前,航空设备公司也从未想到自己会成为环境问题的解决者。 但是,到了 1990 年,公司的执行官意识到,如果能够减少浪费并防止污染,产品的 附加值可能会更高。就这样,由于致力于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公司获得了 2.5 亿 美元的交易额。新兴经济同样如此,由于许多企业都已经认识到更有效地利用原材 料和资源将会带来更大的竞争利益,因此,航空设备公司所从事的这类交易必然会 继续增长。 新兴经济不具备重犯西方发达国家所犯的环境错误的实力。由于意识到实现可 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德国的化工巨人巴斯夫公司正在帮助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 和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以比过去更少污染的方法设计和兴建化工产业。通过对 生产设施的合理配置(其在西方的配置从地理上看过于分散化),巴斯夫公司构造了 一套产业生态系统,使前一道工序的废物变成了下一道工序的原料。由此,这种综 合配置的方法解决了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在西方,废物的再循环利用是 很难实现的,因为异地运输既充满危险,又成本高昂。 第二阶段:产品责任 产品责任所关注的不仅是使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最小,而且要使产品在整个 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冲击最小。企业在战略实施的第一阶段接近了有害物质的零排 放,为了进一步降低原料的消耗及浪费,要求企业对于产品及工序设计进行彻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