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于核心能力拥有以下特征:1.有创造价值且异质:2.历史依存和相互关联性;3.难 以仿制和替代,4.投资的不可还原性和不可交易性。这些使企业核心能力显示出“普 遍模糊”,从而使企业较长时期内获得超额收益。 通过核心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的分析,能力理论得出其独特的相关多角化战略 理论:1.核心能力的强弱决定了经营范围,即多角化经营的深度与广度。2.核心能 力的基本特征以及重建时昂贵的沉淀成本要求企业的多角化战略为相关多角化。3 相关多角化战略应建立在能够促使企业在其相应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系列核 心技能基础上。4.企业核心能力的丧失意味着企业相关事业单元失去竞争优势,因 此,在保持巩固己有的核心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新能力的培育和积累。 通过上述观点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1,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从企业内部着眼,打 开了“企业黑厘”,从根本的同质的东西一一企业能力一一来规定企业的内涵,从而 提出了核心能力基础上的相关多角化战略。从外部转向内部的研究使我们对相关多 角化战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相关多角化的经营领域之间的关联实际上是核心能 力的关联,拓宽和加深了波特关于无形关联的论述,从有形关联转向无形关联标志 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3.虽然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很好地说明了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 势的原因,但对核心能力的识别和操作中的困难无疑阻碍了实践中的可应用性。4. 由于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把目光过多地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忽视产业环境,使相关多 角化战略失去外部因素的支撑,必然会影响多角化经营的实施效果,而这正是竞争 战略理论的长处。 三、战略资产理论 战略资产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以能力理论、资源优势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其 中两个基本概念:战略产业要素(StrategicIndustryFactors,SIF)和战略性资产 (StrategicAssets,SA)由阿米特(R.Amit))和斯格迈克(O.Schoemaker)l993年提出,用来 解释可持续经济租金的获得。我们认为,这两个概念正好可以用来诠释和发展一种新 的相关多角化战略理论。 所谓战略性资产(SA)是指企业拥有的一组特殊的资源和能力。它有以下特征:1 难以买卖和模仿:2.稀缺、持久和不可替代,3.能给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4.相互补 充和为企业专有。这些重要特征能使企业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可能的SA包括技 术能力、快速产品开发周期、品牌管理、对分配渠道的控制或优先取得、有利的成 本结构、购买者和销售者的关系、企业分销网络、研发能力、企业售后服务、声誉、 信息技术等(鲍·埃里克森、弗·阿米特更拓展了战略性资产的概念,他们把业务流 程也纳入其中,其实也可以把业务流程视为一组资源和能力的组合)。当产业作为分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于核心能力拥有以下特征: 1. 有创造价值且异质; 2. 历史依存和相互关联性; 3. 难 以仿制和替代; 4. 投资的不可还原性和不可交易性。这些使企业核心能力显示出“普 遍模糊”, 从而使企业较长时期内获得超额收益。 通过核心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的分析,能力理论得出其独特的相关多角化战略 理论: 1. 核心能力的强弱决定了经营范围, 即多角化经营的深度与广度。2. 核心能 力的基本特征以及重建时昂贵的沉淀成本要求企业的多角化战略为相关多角化。3. 相关多角化战略应建立在能够促使企业在其相应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系列核 心技能基础上。4. 企业核心能力的丧失意味着企业相关事业单元失去竞争优势, 因 此, 在保持巩固已有的核心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新能力的培育和积累。 通过上述观点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 1.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从企业内部着眼,打 开了“企业黑匣”, 从根本的同质的东西——企业能力——来规定企业的内涵, 从而 提出了核心能力基础上的相关多角化战略。从外部转向内部的研究使我们对相关多 角化战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 相关多角化的经营领域之间的关联实际上是核心能 力的关联, 拓宽和加深了波特关于无形关联的论述, 从有形关联转向无形关联标志 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3. 虽然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很好地说明了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 势的原因, 但对核心能力的识别和操作中的困难无疑阻碍了实践中的可应用性。4. 由于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把目光过多地局限于企业内部, 而忽视产业环境, 使相关多 角化战略失去外部因素的支撑, 必然会影响多角化经营的实施效果, 而这正是竞争 战略理论的长处。 三、战略资产理论 战略资产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以能力理论、资源优势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其 中 两 个 基本 概 念 : 战略 产 业 要素 (StrategicIndustryFactors, SIF)和 战 略 性资 产 (StrategicAssets, SA)由阿米特(R.Amit)和斯格迈克(O.Schoemaker)1993 年提出,用来 解释可持续经济租金的获得。我们认为,这两个概念正好可以用来诠释和发展一种新 的相关多角化战略理论。 所谓战略性资产(SA)是指企业拥有的一组特殊的资源和能力。它有以下特征: 1. 难以买卖和模仿; 2. 稀缺、持久和不可替代; 3. 能给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 4. 相互补 充和为企业专有。这些重要特征能使企业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可能的 SA 包括:技 术能力、快速产品开发周期、品牌管理、对分配渠道的控制或优先取得、有利的成 本结构、购买者和销售者的关系、企业分销网络、研发能力、企业售后服务、声誉、 信息技术等(鲍·埃里克森、弗·阿米特更拓展了战略性资产的概念, 他们把业务流 程也纳入其中,其实也可以把业务流程视为一组资源和能力的组合)。当产业作为分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析单位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市场失灵而使某些资源能力成为产 业内经济租金的主要决定因素,这些因素就是战略产业要素(SF)。简而言之,战略 性产业要素,就是一个产业内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SIF在一定的市场水平下由公司 的竞争者、顾客、外部冲击、市场调控手段、技术革新等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 由战略性产业要素决定的产业和企业层次上的资源、能力和战略性资产的关系 可通过下图表示 企业 产业 资源 资源 资源 竞争对手 资源 战略产业要素(SIF) 相关多变化性 战略性资 子先来 资源 和模 2喜鹃持久和不可替代 3.收益性 资源 4.企业专有 环境因素 由上述概念和关系我们可以演绎出战略资产理论下的相关多角化战略:1.战略 产业要素和企业战略性资产不是单一的,而是一组或一系列资源和能力的组合,当 企业拥有SA与所在产业的SF相互重叠时,企业可以赢得竞争优势,从而获取经济 租金。2.企业实施多角化战略必须从自己的SA出发,寻求与企业拥有的SA相交 叉或相关联的产业:或者寻求与企业所从事的产业的SIF相互重叠的产业,这种关联 实际上是SF的关联。特别在现代工业中,设计及时、有效的产品分配和分销渠道、 有效的成本控制、高质量的加工制造是主要的战略性产业要素。3.当企业所从事的 两个产业存在SIF重叠部分且不被企业的SA所包含时,企业积累和获取这种资源或 能力将有助于在两个产业中赢得竞争优势,产生一种协同效应,如图2所示: SIFB SIFA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析单位时, 我们可以观察到,在一定时期内, 由于市场失灵而使某些资源能力成为产 业内经济租金的主要决定因素, 这些因素就是战略产业要素(SIF)。简而言之, 战略 性产业要素,就是一个产业内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SIF 在一定的市场水平下由公司 的竞争者、顾客、外部冲击、市场调控手段、技术革新等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 由战略性产业要素决定的产业和企业层次上的资源、能力和战略性资产的关系 可通过下图表示: 企业 产业 由上述概念和关系我们可以演绎出战略资产理论下的相关多角化战略: 1. 战略 产业要素和企业战略性资产不是单一的, 而是一组或一系列资源和能力的组合, 当 企业拥有 SA 与所在产业的 SIF 相互重叠时, 企业可以赢得竞争优势,从而获取经济 租金。2. 企业实施多角化战略必须从自己的 SA 出发, 寻求与企业拥有的 SA 相交 叉或相关联的产业; 或者寻求与企业所从事的产业的 SIF 相互重叠的产业,这种关联 实际上是 SIF 的关联。特别在现代工业中,设计及时、有效的产品分配和分销渠道、 有效的成本控制、高质量的加工制造是主要的战略性产业要素。3. 当企业所从事的 两个产业存在SIF重叠部分且不被企业的SA所包含时, 企业积累和获取这种资源或 能力将有助于在两个产业中赢得竞争优势,产生一种协同效应, 如图 2 所示: SIFB SIFA 资源 资源 资源 资源 资源 资源 战略性资产 1.难以买卖和模仿 2.喜鹊持久和不可替代 3.收益性 4.企业专有 竞争对手 战略产业要素(SIF) 1. 产业特殊性 2. 相关多变化性 3. 事先不确定性 4. 影响产业可收 益性战 略性资产(SA) 环境因素 Ⅰ Ⅱ Ⅲ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企业因SA与SFA重叠(部分)进入A产业,又与SIFB重叠(部分)进入B产业 由于A、B两产业的SIF相互交叉(部分),则该企业应努力攻取新的SA即(,这将 使其赢得竞争优势,巩固其市场地位并增加经济收益。4.企业如果能预先洞察某产 业SIF的发展趋势,或新兴产业的SE,并能发展或重建企业的SA以适应其变化,企 业便能在该产业中取得领先地位。如果企业一开始选择进入与多个产业的SF相交 叉重叠的产业,则该企业的成长潜力十分可观,其发展前途是相当光明的。 战略资产理论的相关多角化战略实际上是竞争战略理论和核心能力理论之间的 融合发展,即从企业的外环境一一产业战略要素考虑,又以企业内的资源和能力一 一战略性资产为基础,既分析有形关联一一资源,又重视无形关联一一能力,把企业 短期的经济租金和持续的竞争优势结合起来,这是其在理论上的独特优势。但在实际 中怎样开发、利用合适的战略性资产组合和正确分析战略产业要素,则有一定的难 度,因为这与产业中的不确定性以及所有相关因素的复杂性密切相关。 第二章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论文1:超越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斯图尔特·L·哈特 作者简介: 斯图尔特·哈特(Stuart L.Hart)是北卡罗来纳大学Kenan-Flagler商学院的战略 管理副教授。此前,曾在密歇根大学商学院讲授公司战略,并担任密歇根公司环境 管理项目的第一任主管。哈特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战略、创新和变革,对将 环境主义和可持续发展的法则应用于企业及竞争战略尤感兴趣。他已发表的论文达 40余篇,还主编及编写了4本著作。 内容提要: 30年的环保革命使得工业化国家中的许多企业认识到,在减少污染的同时也能 增加收益。不过,对于公司而言,依然存在着巨大的挑战,或者也可以说是机遇, 那就是:如何拓展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换句话说,也就是如何拓展我们这个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企业因 SA 与 SIFA 重叠( 部分)进入 A 产业,又与 SIFB 重叠( 部分)进入 B 产业, 由于 A、B 两产业的 SIF 相互交叉( 部分),则该企业应努力攻取新的 SA 即( ), 这将 使其赢得竞争优势,巩固其市场地位并增加经济收益。 4. 企业如果能预先洞察某产 业 SIF 的发展趋势, 或新兴产业的 SIF, 并能发展或重建企业的 SA 以适应其变化,企 业便能在该产业中取得领先地位。如果企业一开始选择进入与多个产业的 SIF 相交 叉重叠的产业,则该企业的成长潜力十分可观,其发展前途是相当光明的。 战略资产理论的相关多角化战略实际上是竞争战略理论和核心能力理论之间的 融合发展, 即从企业的外环境——产业战略要素考虑, 又以企业内的资源和能力— —战略性资产为基础, 既分析有形关联——资源,又重视无形关联——能力, 把企业 短期的经济租金和持续的竞争优势结合起来,这是其在理论上的独特优势。但在实际 中怎样开发、利用合适的战略性资产组合和正确分析战略产业要素, 则有一定的难 度, 因为这与产业中的不确定性以及所有相关因素的复杂性密切相关。 第二章 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论文 1:超越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斯图尔特·L·哈特 作者简介: 斯图尔特·哈特(Stuart L.Hart)是北卡罗来纳大学 Kenan-Flagler 商学院的战略 管理副教授。此前,曾在密歇根大学商学院讲授公司战略,并担任密歇根公司环境 管理项目的第一任主管。哈特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战略、创新和变革,对将 环境主义和可持续发展的法则应用于企业及竞争战略尤感兴趣。他已发表的论文达 40 余篇,还主编及编写了 4 本著作。 内容提要: 30 年的环保革命使得工业化国家中的许多企业认识到,在减少污染的同时也能 增加收益。不过,对于公司而言,依然存在着巨大的挑战,或者也可以说是机遇, 那就是:如何拓展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换句话说,也就是如何拓展我们这个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星球对于人类的无限的支撑能力。 密歇根大学商学院的公司环境管理项目主任斯图尔特·L·哈特,在本文中阐 释了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并为辨析可持续发展背后潜藏的商机提供了框架。今天, 人类所面临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人口的爆炸性增长,资源的迅速枯竭,前所未有 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导致的可怕的环境压力,等等。 一般说来,企业往往会将环保与风险下降、技术重组、成本降低等联系在一起。 对此,哈特指出,当环保成为总体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时,潜在的巨大的商机之门 便会就此开启。事实上,许多企业都在朝着这一方向前进。比如,巴斯夫公司通过 对工厂的合理配置实现废物的再利用:施乐公司利用旧产品的零部件生产新产品。 哈特将环保战略划分为三个阶段:污染防治、产品责任和清洁技术的开发。不 过,企业若想从中受益,必须具备以下前提:明确如何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并拥 有相应的实力。在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那些开创了可持续发展前景的企 业必将先行一步,抓住有利的商机。 环保革命已经进行了近30年,它永远地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方式。20世纪六七 十年代,企业倾向于否认自身行为会对环境造成冲击:但此后发生的一系列随处可 见的生态问题,激起了公众要求政府制定严格的法令法规的强烈呼声。在美国,伊 利湖干涸了:在欧洲,莱茵河陷于危险之中:在日本,许多人死于汞中毒。 今天,众多的公司已经接受了自身负有避免环境污染责任的观点,产品及生产 程序变得日益清洁了,即便是缺乏这种变化的地方,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在 工业化国家中,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环保问题,因为它们意识到,在降低污染的 同时,也能实现利润的增长。于是,人们开始踏上了漫漫的征途。 不过,在90年代,当回顾过去30年的历程时,人们不难发现,自己走过的路 还十分有限。在绿化的层面上,人类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可以说是巨大的机遇, 这便是:如何拓展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经济:换句话说,即如何拓展一个具有无 限支撑能力的全球经济。尽管在发达国家,人们可能已经接近于完成了生态的修复, 但作为一个整体,地球仍然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之中。那种把可持续发展仅仅 等同于污染控制的观点,显然过于简单、片面了。事实上,即使是发达国家所有的 企业在2000年都达到了零污染的排放标准,按照生物学家的看法,地球的承载能力 也仍然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20世纪末的各种灾难,如日益枯竭的耕地、渔场、森 林,令人室息的城市污染,贫穷、传染病、移民等,越来越超出了政治地理边界。 人们所面临的最简单的事实是:为了满足当前的需要,人类正在摧毁着地球满足子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星球对于人类的无限的支撑能力。 密歇根大学商学院的公司环境管理项目主任斯图尔特·L·哈特,在本文中阐 释了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并为辨析可持续发展背后潜藏的商机提供了框架。今天, 人类所面临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人口的爆炸性增长,资源的迅速枯竭,前所未有 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导致的可怕的环境压力,等等。 一般说来,企业往往会将环保与风险下降、技术重组、成本降低等联系在一起。 对此,哈特指出,当环保成为总体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时,潜在的巨大的商机之门 便会就此开启。事实上,许多企业都在朝着这一方向前进。比如,巴斯夫公司通过 对工厂的合理配置实现废物的再利用;施乐公司利用旧产品的零部件生产新产品。 哈特将环保战略划分为三个阶段:污染防治、产品责任和清洁技术的开发。不 过,企业若想从中受益,必须具备以下前提:明确如何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并拥 有相应的实力。在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那些开创了可持续发展前景的企 业必将先行一步,抓住有利的商机。 环保革命已经进行了近 30 年,它永远地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方式。20 世纪六七 十年代,企业倾向于否认自身行为会对环境造成冲击;但此后发生的一系列随处可 见的生态问题,激起了公众要求政府制定严格的法令法规的强烈呼声。在美国,伊 利湖干涸了;在欧洲,莱茵河陷于危险之中;在日本,许多人死于汞中毒。 今天,众多的公司已经接受了自身负有避免环境污染责任的观点,产品及生产 程序变得日益清洁了,即便是缺乏这种变化的地方,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在 工业化国家中,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环保问题,因为它们意识到,在降低污染的 同时,也能实现利润的增长。于是,人们开始踏上了漫漫的征途。 不过,在 90 年代,当回顾过去 30 年的历程时,人们不难发现,自己走过的路 还十分有限。在绿化的层面上,人类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可以说是巨大的机遇, 这便是:如何拓展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经济;换句话说,即如何拓展一个具有无 限支撑能力的全球经济。尽管在发达国家,人们可能已经接近于完成了生态的修复, 但作为一个整体,地球仍然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之中。那种把可持续发展仅仅 等同于污染控制的观点,显然过于简单、片面了。事实上,即使是发达国家所有的 企业在 2000 年都达到了零污染的排放标准,按照生物学家的看法,地球的承载能力 也仍然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20 世纪末的各种灾难,如日益枯竭的耕地、渔场、森 林,令人窒息的城市污染,贫穷、传染病、移民等,越来越超出了政治地理边界。 人们所面临的最简单的事实是:为了满足当前的需要,人类正在摧毁着地球满足子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孙后代的未来需求的能力。 负面的景象是显而易见的:贫穷的消费者、退化的生态环境、败绩累累的政治 系统、分化的社会,等等。面对此情此景,企业的业务开展是更加艰难了。不过, 正面的景象却更加令人鼓舞:随着对来自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了解的增多,人们越来 越清楚地认识到,自身正处于诸多产业有望发生变革的历史的转折点。 今天,有关环保的商业逻辑很大程度上己成为操作性或技术性的了:彻底的污 染防治项目为企业节约了数十亿美元。不过,很少有人会由此意识到,环保的机会 可能成为企业收益增长的主要源泉。一般而论,环保总是与风险下降、技术重组、 成本降低等联系在一起,而很少能与企业战略或是技术开发联系在一起。如此的结 果就是,绝大多数企业与潜在的巨大商机失之交臂。 冲突中的世界经济 如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必将带来在当前难得一见的数以10亿美元计的新 的产品、服务和技术。毫无疑问,人类昨天的经济行为给环境造成了显而易见的负 面影响:今天的负责任的经济活动正在致力于将上述影响降低到零;而明天的经济 举措必将带来正向的收益,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以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作为产品出售 不过,若想对明天的经济前景作出预测,那就必须对相关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 了解和认识。由单纯的“绿化”到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首先必须弄清楚世界经济 间的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从现实看,世界经济被分割成了三种既相互区别、又相 互重叠的经济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市场经济。这里所谓的市场经济,指的是涵盖了发达国家和新兴 工业化国家在内的商品经济。[约有10亿人口(即世界人口的1/6)生活在发达国 家的市场经济体系中,他们耗用了世界能源和原材料的75%,并造成了大规模工业 的、有毒物质的以及消费的浪费。于是,发达经济留下了巨大的生态足迹,其规模 的大小可以用为满足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消费者的需求所需要的土地量作为衡量标 准(见图5一1)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孙后代的未来需求的能力。 负面的景象是显而易见的:贫穷的消费者、退化的生态环境、败绩累累的政治 系统、分化的社会,等等。面对此情此景,企业的业务开展是更加艰难了。不过, 正面的景象却更加令人鼓舞:随着对来自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了解的增多,人们越来 越清楚地认识到,自身正处于诸多产业有望发生变革的历史的转折点。 今天,有关环保的商业逻辑很大程度上已成为操作性或技术性的了:彻底的污 染防治项目为企业节约了数十亿美元。不过,很少有人会由此意识到,环保的机会 可能成为企业收益增长的主要源泉。一般而论,环保总是与风险下降、技术重组、 成本降低等联系在一起,而很少能与企业战略或是技术开发联系在一起。如此的结 果就是,绝大多数企业与潜在的巨大商机失之交臂。 冲突中的世界经济 如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必将带来在当前难得一见的数以 10 亿美元计的新 的产品、服务和技术。毫无疑问,人类昨天的经济行为给环境造成了显而易见的负 面影响;今天的负责任的经济活动正在致力于将上述影响降低到零;而明天的经济 举措必将带来正向的收益,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以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作为产品出售。 不过,若想对明天的经济前景作出预测,那就必须对相关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 了解和认识。由单纯的“绿化”到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首先必须弄清楚世界经济 间的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从现实看,世界经济被分割成了三种既相互区别、又相 互重叠的经济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市场经济。这里所谓的市场经济,指的是涵盖了发达国家和新兴 工业化国家在内的商品经济。[1]约有 10 亿人口(即世界人口的 1/6)生活在发达国 家的市场经济体系中,他们耗用了世界能源和原材料的 75%,并造成了大规模工业 的、有毒物质的以及消费的浪费。于是,发达经济留下了巨大的生态足迹,其规模 的大小可以用为满足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消费者的需求所需要的土地量作为衡量标 准(见图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