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广东省南部南海的中心、珠江三角洲的“底”边中心、“广州一一深圳一一香港 中心城市轴线的中心,这样的中心位置使深圳成为珠江三角洲、广东省及华南地区的枢纽和 通道。深圳的海陆空交通运输发达,不仅可以通过广深、京广、广梅汕、广茂等铁路线,以 及广深、梅观、机荷、莞深、盐坝、深惠、深汕等髙速公路与陆地周边的东莞、惠州等城市 相连,更有盐田港、蛇口港、大铲湾港等大型港口,以及设施一流的深圳国际机场,可以方 便地与世界各地密切往来。据统计,2005年全市陆、海、空货运量8248.79万吨:公交客 流量15.63亿人次:深圳港货物吞吐量1.54亿吨,连续14年居内地沿海港口第八位,其中 外贸货物吞吐量1.0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619.67万标准箱,连续9年居内地沿海集装箱 港口第二位,连续3年排行全球集装箱港口第四位:深圳机场旅客昋吐量累计1574.05万人 次,连续3年居内地机场第四位,位列全球“百强”:机场货邮行吞吐量累计55.05万吨 航空货运进入全球“50强”。除此之外,深圳市内的公交系统正在不断地改善,城市地铁 一期于2004年12月28日投入运营,地铁二期工程也正在建设中 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是世界上最自由和开放的经济体系,是世界的航运中心、金 融中心和贸易中心。而深圳是内地与香港惟一陆地相连的城市,全国各地物流、人流、信息 流、资金流等通过深圳流向香港,从而使得深圳成为我国国际交流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深 圳正是通过香港这样一个平台辐射到全球范围去的,因此深圳的国际化交流很大程度上依赖 于与香港的交流。2007年7月西部通道的建成通车以及将来两地地铁贯通,使得深港两地 核心区域车程仅需半个小时,这势必将进一步密切深圳与香港的联系,加速深圳市的国际化 进程。 地理环境G 政治法律P 高新技术产业 技术条件T 经济状况E 社会文化S 图3一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宏观环境的 G-PEST分析模型 2005年,深圳提岀深圳、香港共同建设“深港创新圈”的构想,进一步完善深港科技 合作机制,力争把香港发达的国际金融业、现代服务业、丰富的创新资源与深圳的高科技产
5 深圳是广东省南部南海的中心、珠江三角洲的“底”边中心、“广州——深圳——香港” 中心城市轴线的中心,这样的中心位置使深圳成为珠江三角洲、广东省及华南地区的枢纽和 通道。深圳的海陆空交通运输发达,不仅可以通过广深、京广、广梅汕、广茂等铁路线,以 及广深、梅观、机荷、莞深、盐坝、深惠、深汕等高速公路与陆地周边的东莞、惠州等城市 相连,更有盐田港、蛇口港、大铲湾港等大型港口,以及设施一流的深圳国际机场,可以方 便地与世界各地密切往来。据统计,2005 年全市陆、海、空货运量 8248.79 万吨;公交客 流量 15.63 亿人次;深圳港货物吞吐量 1.54 亿吨,连续 14 年居内地沿海港口第八位,其中 外贸货物吞吐量 1.06 亿吨;集装箱吞吐量 1619.67 万标准箱,连续 9 年居内地沿海集装箱 港口第二位,连续 3 年排行全球集装箱港口第四位;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累计 1574.05 万人 次,连续 3 年居内地机场第四位,位列全球“百强”;机场货邮行吞吐量累计 55.05 万吨, 航空货运进入全球“50 强”。除此之外,深圳市内的公交系统正在不断地改善,城市地铁 一期于 2004 年 12 月 28 日投入运营,地铁二期工程也正在建设中。 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是世界上最自由和开放的经济体系,是世界的航运中心、金 融中心和贸易中心。而深圳是内地与香港惟一陆地相连的城市,全国各地物流、人流、信息 流、资金流等通过深圳流向香港,从而使得深圳成为我国国际交流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深 圳正是通过香港这样一个平台辐射到全球范围去的,因此深圳的国际化交流很大程度上依赖 于与香港的交流。2007 年 7 月西部通道的建成通车以及将来两地地铁贯通,使得深港两地 核心区域车程仅需半个小时,这势必将进一步密切深圳与香港的联系,加速深圳市的国际化 进程。 图 3—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宏观环境的 G-PEST 分析模型 2005 年,深圳提出深圳、香港共同建设“深港创新圈”的构想,进一步完善深港科技 合作机制,力争把香港发达的国际金融业、现代服务业、丰富的创新资源与深圳的高科技产 高新技术产业 地理环境-G 社会文化-S 经济状况-E 技术条件-T 政治/法律-P
业生态和活跃的创新活动结合起来,使两地成为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基地,成为创 新资源最集中、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国际一流创新圈。目前,围绕“深港创新圈”的构想,深 圳市与香港科技创新署、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科技大学就沟通机制、基金互动、基地建 设等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有关合作项目己经开始运作。2006年,中科院、深圳市和香港 中文大学联合组建的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香港中文大学的专家教授带领 科研团队来深开展科研工作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给深圳带来了巨大的机会,3然而,广州、东莞等周边城市在城市 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工业布局等方面也与深圳存在着同构竞争 2.政治/法律环境 深圳作为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在国内率先建立起一套比较成熟完善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并针对科技创新的特点和需求,发展 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资本市场,初步建立了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银行、证券、 创业投资、产权交易等为依托的科技投融资体系。由于深圳拥有特区立法权,因此深圳建立 起了比较完整成熟的市场经济法制环境,同时也形成了比较发达的要素市场,有利于各种生 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因此深圳拥有体制优势,这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说是一个机会。 深圳制定了许多鼓励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的政策措施。如1998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 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即著名的“22条”;2004年1月,深圳以1号文件的 形式下发了《中共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 决定》,从多个方面明确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措施,进一步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 快速发展。2006年1月,深圳市又出台了《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 决定》的1号文件,提出将创新提升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该决定制定了三项突破性政策 和措施:一是经认定的自主创新型企业,除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外,优先保障水电供应, 优先获得土地资源和厂房资源,优先参与政府投资项目中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开发和研 究:二是科技研发资金对创业投资实行匹配投入,支持自主创新型中小企业获得创业资本资 助:三是政府优先采购本市自主创新型企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这些政策和措施体现了市 政府在资源配置方向上向高新技术企业倾斜,这也为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大契 机 深圳市政府每年拨出1亿元资金设立“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拨2亿元设立 创新人才奖,还推出了非共识技术创新项目资助计划、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资助计划、创 业投资匹配计划、留学人员创业资助计划等创业、创新资助计划。同时,深圳市政府积极建 设各种公共创新平台,完善了创新支撑条件。深圳一直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定了知 识产权战略实施纲要,积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政策体系、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体系,加 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维护了企业和个人合法利益。 然而,随着我国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家先后提出了“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 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在这样的形势下, 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所享受的各种政策优惠不再成为其特有的竞争优势,经济特区的功能正在 不断地淡化。全国各省市不断崛起的高新技术产业对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构成了竞争加剧的 3.经济环境 深圳的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多年来一直名列前三。“十五”规划期间,深圳
6 业生态和活跃的创新活动结合起来,使两地成为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基地,成为创 新资源最集中、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国际一流创新圈。目前,围绕“深港创新圈”的构想,深 圳市与香港科技创新署、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科技大学就沟通机制、基金互动、基地建 设等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有关合作项目已经开始运作。2006 年,中科院、深圳市和香港 中文大学联合组建的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香港中文大学的专家教授带领 科研团队来深开展科研工作。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给深圳带来了巨大的机会,3 然而,广州、东莞等周边城市在城市 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工业布局等方面也与深圳存在着同构竞争。 2.政治/法律环境 深圳作为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在国内率先建立起一套比较成熟完善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并针对科技创新的特点和需求,发展 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资本市场,初步建立了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银行、证券、 创业投资、产权交易等为依托的科技投融资体系。由于深圳拥有特区立法权,因此深圳建立 起了比较完整成熟的市场经济法制环境,同时也形成了比较发达的要素市场,有利于各种生 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因此深圳拥有体制优势,这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说是一个机会。 深圳制定了许多鼓励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的政策措施。如 1998 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 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即著名的“22 条”;2004 年 1 月,深圳以 1 号文件的 形式下发了《中共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 决定》,从多个方面明确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措施,进一步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 快速发展。2006 年 1 月,深圳市又出台了《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 决定》的 1 号文件,提出将创新提升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该决定制定了三项突破性政策 和措施:一是经认定的自主创新型企业,除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外,优先保障水电供应, 优先获得土地资源和厂房资源,优先参与政府投资项目中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开发和研 究;二是科技研发资金对创业投资实行匹配投入,支持自主创新型中小企业获得创业资本资 助;三是政府优先采购本市自主创新型企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这些政策和措施体现了市 政府在资源配置方向上向高新技术企业倾斜,这也为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大契 机。 深圳市政府每年拨出 1 亿元资金设立“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拨 2 亿元设立 创新人才奖,还推出了非共识技术创新项目资助计划、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资助计划、创 业投资匹配计划、留学人员创业资助计划等创业、创新资助计划。同时,深圳市政府积极建 设各种公共创新平台,完善了创新支撑条件。深圳一直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定了知 识产权战略实施纲要,积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政策体系、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体系,加 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维护了企业和个人合法利益。 然而,随着我国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家先后提出了“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 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在这样的形势下, 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所享受的各种政策优惠不再成为其特有的竞争优势,经济特区的功能正在 不断地淡化。全国各省市不断崛起的高新技术产业对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构成了竞争加剧的 威胁。 3.经济环境 深圳的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多年来一直名列前三。“十五”规划期间,深圳
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6.3%,预计“十一五”期间有可能保持年均15%的增长速度。从速 度上看似乎是下降了,但是由于深圳的经济总量己经接近6000亿元,基数更大意味着每 个百分点会带来更多的经济增长。2006年深圳市本地生产总值达5684亿元,增长15%;规 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23亿元,增长17.2%。城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1%的较低水平。人 均GDP达到8619美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深圳正在进行着经济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加速摆脱传统粗放型发 展模式的积极变化趋势,“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深圳每平方 公里产出的GDP已近3亿元,每平方公里产生的税收超过了8000万。投资、消费和出口三 大需求协同拉动深圳的经济增长,使深圳的经济呈现良性持续发展势头。以2006年为例, 投资增长积极稳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272.26亿元,增长7.τ%,投资效益不断提高, 投资需求拉动作用平稳健康。消费需求拉动作用上升,净流出需求继续保持强势拉动态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1.29亿元,增长16.2%;进出口总额2374.11亿美元,增长29.9% 其中出口总额为1361.08亿美元,增长34.1%。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值2723.29亿元,增长17.2%。民营和外资经济发展趋势良好,其中外资企业实现工业增加 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70%。4 深圳拥有强大的地方财政,能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06年全社会 研发资金投入已经占GDP比重达到了3%以上,已超过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按照深 圳市政府的相关政策,深圳的财政支撑将全面向自主创新企业、研发机构倾斜,包括公共平 台服务、产业发展过程的支持,这无疑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又一大机遇。 尽管深圳的经济形势十分乐观,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当前仍处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时 期,一些薄弱环节亟待加强,具体表现在工业增长有所放缓、第三产业比重提升较慢、社会 和人口管理仍然薄弱、城市综合管理仍待加强、经济运行保障条件存在隐忧等方面。另外, 深圳目前的房地产、劳动力价格水平等居高不下,深圳企业成本费用攀升,这对深圳高新技 术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威胁 4.社会文化环境 深圳是一个新移民汇集形成的城市,形成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脚踏实地、追求卓越 的新时代创新文化氛围,创新精神成为深圳精神的重要特征。深圳市民具有突出的商业观念, 勤劳敬业的工作态度,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习惯了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由于移民人 口多,经济国际化和区域化程度相当高,社会交流和任务国际化程度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也居 于前列。207年初,深圳成功申办了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这将增强深圳市 民的文化凝聚力,并进一步提升深圳的国际知名度,加快深圳的国际化进程。 深圳一向重视高等院校和科硏机构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除深圳大学、深圳 高级职业技术学院、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外,还建设了大学城,与清华、北大、哈工大、南开 等合作建立了研究生院,与国内外40多所著名大学合作建立了虚拟大学园。但是,国内其 他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都有多所国内一流高等教育学府支撑,为城市发展 输送了大量人才,而深圳高等教育和科研起步晩,规模较小,先天不足,不仅落后于北京 上海、武汉、西安等城市,也与深圳的城市综合实力、与深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不相称 深圳现在仅有深圳大学一所全日制髙等院校,因此应用基础硏究能力不足,源头创新能力不 强,是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软肋”和“短板” 深圳市政府已认识到壮大高等教育、提高科研能力的紧迫性,计划以提升源头创新能力 为重点,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新建两所大学,科研型、教学型大学各一所:二是调整优化
7 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16.3%,预计“十一五”期间有可能保持年均 15%的增长速度。从速 度上看似乎是下降了,但是由于深圳的经济总量已经接近 6000 亿元,基数更大意味着每一 个百分点会带来更多的经济增长。2006 年深圳市本地生产总值达 5684 亿元,增长 15%;规 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723 亿元,增长 17.2%。城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31%的较低水平。人 均 GDP 达到 8619 美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深圳正在进行着经济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加速摆脱传统粗放型发 展模式的积极变化趋势,“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深圳每平方 公里产出的 GDP 已近 3 亿元,每平方公里产生的税收超过了 8000 万。投资、消费和出口三 大需求协同拉动深圳的经济增长,使深圳的经济呈现良性持续发展势头。以 2006 年为例, 投资增长积极稳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1272.26 亿元,增长 7.7%,投资效益不断提高, 投资需求拉动作用平稳健康。消费需求拉动作用上升,净流出需求继续保持强势拉动态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671.29 亿元,增长 16.2%;进出口总额 2374.11 亿美元,增长 29.9%, 其中出口总额为 1361.08 亿美元,增长 34.1%。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值 2723.29 亿元,增长 17.2%。民营和外资经济发展趋势良好,其中外资企业实现工业增加 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 70%。4 深圳拥有强大的地方财政,能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06 年全社会 研发资金投入已经占 GDP 比重达到了 3%以上,已超过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按照深 圳市政府的相关政策,深圳的财政支撑将全面向自主创新企业、研发机构倾斜,包括公共平 台服务、产业发展过程的支持,这无疑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又一大机遇。 尽管深圳的经济形势十分乐观,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当前仍处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时 期,一些薄弱环节亟待加强,具体表现在工业增长有所放缓、第三产业比重提升较慢、社会 和人口管理仍然薄弱、城市综合管理仍待加强、经济运行保障条件存在隐忧等方面。另外, 深圳目前的房地产、劳动力价格水平等居高不下,深圳企业成本费用攀升,这对深圳高新技 术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威胁。 4.社会文化环境 深圳是一个新移民汇集形成的城市,形成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脚踏实地、追求卓越 的新时代创新文化氛围,创新精神成为深圳精神的重要特征。深圳市民具有突出的商业观念, 勤劳敬业的工作态度,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习惯了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由于移民人 口多,经济国际化和区域化程度相当高,社会交流和任务国际化程度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也居 于前列。2007 年初,深圳成功申办了 2011 年第 26 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这将增强深圳市 民的文化凝聚力,并进一步提升深圳的国际知名度,加快深圳的国际化进程。 深圳一向重视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除深圳大学、深圳 高级职业技术学院、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外,还建设了大学城,与清华、北大、哈工大、南开 等合作建立了研究生院,与国内外 40 多所著名大学合作建立了虚拟大学园。但是,国内其 他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都有多所国内一流高等教育学府支撑,为城市发展 输送了大量人才,而深圳高等教育和科研起步晚,规模较小,先天不足,不仅落后于北京、 上海、武汉、西安等城市,也与深圳的城市综合实力、与深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不相称。 深圳现在仅有深圳大学一所全日制高等院校,因此应用基础研究能力不足,源头创新能力不 强,是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软肋”和“短板”。 深圳市政府已认识到壮大高等教育、提高科研能力的紧迫性,计划以提升源头创新能力 为重点,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新建两所大学,科研型、教学型大学各一所;二是调整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