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司数据进行过行业性规模经济的实证研究,发现只在个别行业存在着微弱的规模经济 (熊铭奇和邓秋云,2000)凹。而国内学术界对于制造业企业是否存在着规模经济这个问 题还没有相关的实证研究,本文拟在这方面做一些尝试 广东是我国的制造业大省,是否存在规模经济对于广东制造业企业选择成长路径具有 重要的意义。论文以广东省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实证 分析,研究广东省制造业上市公司规模经济的现状。本论文的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深圳、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的年报。选取上市公司的数据具有全面性和准确性的优点,因 为上市公司年报是一个规范性的文件,不会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出现歧义。本文进行的回归 分析分为两部分,一是研究企业规模水平对相对绩效(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二是研究企 业规模水平对绝对绩效(总利润的自然对数)的影响。由统计分析结果可知,营业规模对 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而资产规模对绩效呈显著正面影响。由此本文提岀企业扩张资产规模、 提高资产质量的建议,比如进行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改进工艺、 鼓励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商誉信用等。 、问题的提出 (一)理论背景 1.规模经济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到十九世纪50年代英国基本完 成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英国很快取得国际上的工业垄断地位,以出口机 器和多种产品被称为“世界工厂”。十九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初步形成,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生产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的生产体系已不能满 足市场的巨大需求,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更强劲的生产力。十九世纪下半叶,第二次工业 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基 础上,新的能源体系为动力,打开了大规模生产的闸门,在工厂内部建立了生产流水线 大规模的工业中心不断涌现出来。新古典经济学的规模经济理论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 运而生了。 2.规模经济理论的发展演进 在西方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中,规模经济占有重要地位。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一定 范围和条件下,企业规模的扩大会带来平均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种现象称为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被认为是企业规模扩张的动力。对企业生产经济性的探讨最早是从分 工开始的 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是分工对经济发展的含义。美国经 济学家杨格将斯密定理发展为杨格定理,指出规模和分工都可以带来生产的经济性,但 者是不同的概念 马歇尔把规模经济归结为两类,即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新古典经济学所讲的经济规 模,专指单一生产单位如企业、工厂的单纯技术经济意义的规模,只涉及到马歇尔所讲的 内在经济,与生产设备的技术不可分性相关联。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区域经济学引进空间 向度,提出了聚集经济概念,从而揭示了空间意义上的外在规模经济的涵义。外在规模经 济概念还包含范围经济,这是一种建立在多样化经营基础上的规模经济H
2 市公司数据进行过行业性规模经济的实证研究,发现只在个别行业存在着微弱的规模经济 (熊铭奇和邓秋云,2000)[1]。而国内学术界对于制造业企业是否存在着规模经济这个问 题还没有相关的实证研究,本文拟在这方面做一些尝试。 广东是我国的制造业大省,是否存在规模经济对于广东制造业企业选择成长路径具有 重要的意义。论文以广东省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 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实证 分析,研究广东省制造业上市公司规模经济的现状。本论文的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深圳、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的年报。选取上市公司的数据具有全面性和准确性的优点,因 为上市公司年报是一个规范性的文件,不会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出现歧义。本文进行的回归 分析分为两部分,一是研究企业规模水平对相对绩效(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二是研究企 业规模水平对绝对绩效(总利润的自然对数)的影响。由统计分析结果可知,营业规模对 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而资产规模对绩效呈显著正面影响。由此本文提出企业扩张资产规模、 提高资产质量的建议,比如进行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改进工艺、 鼓励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商誉信用等。 一、问题的提出 (一)理论背景 1.规模经济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765 年,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到十九世纪 50 年代英国基本完 成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英国很快取得国际上的工业垄断地位,以出口机 器和多种产品被称为“世界工厂”。十九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初步形成,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生产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的生产体系已不能满 足市场的巨大需求,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更强劲的生产力。十九世纪下半叶,第二次工业 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基 础上,新的能源体系为动力,打开了大规模生产的闸门,在工厂内部建立了生产流水线, 大规模的工业中心不断涌现出来。新古典经济学的规模经济理论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 运而生了。 2.规模经济理论的发展演进 在西方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中,规模经济占有重要地位。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一定 范围和条件下,企业规模的扩大会带来平均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种现象称为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被认为是企业规模扩张的动力。对企业生产经济性的探讨最早是从分 工开始的。 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是分工对经济发展的含义[2]。美国经 济学家杨格将斯密定理发展为杨格定理,指出规模和分工都可以带来生产的经济性,但二 者是不同的概念[3]。 马歇尔把规模经济归结为两类,即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新古典经济学所讲的经济规 模,专指单一生产单位如企业、工厂的单纯技术经济意义的规模,只涉及到马歇尔所讲的 内在经济,与生产设备的技术不可分性相关联。20 世纪上半叶出现的区域经济学引进空间 向度,提出了聚集经济概念,从而揭示了空间意义上的外在规模经济的涵义。外在规模经 济概念还包含范围经济,这是一种建立在多样化经营基础上的规模经济[4]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是预先给定的、用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生产单位。企业被抽 象为在市场和技术的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投入—一产出的转换器”,企业的边界主要 由生产中的技术因素决定。当企业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去组织生产时,其所 选择的市场规模是最佳的。可见,新古典企业理论对企业规模的分析主要表现为技术决定 论,即认为企业的规模是由规模经济的原则决定的。在新古典主义的视野中,对利润最大 化的追求是企业扩张的根本原因,对规模经济的追求则是企业扩张的直接原因。然而由于 “报酬递减规律”的影响,成本曲线是迟早都要向上倾斜的,因而企业的规模不能无限制 的扩张。 3.规模经济的分类 规模经济是新古典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中心概念,这些增长模型大多是宏观经济 模型,可以分为五类凹。然而现实中微观层面的规模情况要复杂很多,不同研究选取的规 模变量存在许多差异。在现实复杂的条件下,在微观层面规模经济的理论观点是否成立呢? 本文以广东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上市公司规模水平和财务绩效之间关系, 以揭示国内制造业企业规模经济的存在状况。 (二)实践背景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之后,外资以更快的速度进入我国,谋求更大的发展与获利空间 五年多来,国内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严峻,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内企业面临的不 仅仅是国内同行业或者相近行业的竞争,更要抵御国外强大的对手。在市场经济中,企业 生产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通过大规模生产分摊平均成本来实现,但是并非 所有大规模企业都获得了良好绩效。现实中影响企业平均成本和绩效的因素很多,规模经 济的理论观点是在简化了现实条件前提下所得到的,那么在现实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是否真 的存在规模经济呢? 规模化扩张的成功例子如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有限公司。中集集团是全球规 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集装箱制造集团。自1996年以来,中集集团的集装箱产销量一直保 持世界第一,目前国际市场份额超过50%,中集集团在集装箱行业确立了世界级地位。道 路运输车辆业务是中集集团目前的重点发展业务,中集利用其在管理、品牌和规模经营等 方面的优势,通过收购兼并和投资建设的方式,整合行业资源,实现规模性扩张,建立起 覆盖北美及中国的华东、华南、西北等区域的15个生产基地,形成中美互动、分布合理、 互为支持的产业格局和年产12万辆各类专用汽车的生产规模。2004年和2006年,中集的 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先后取得产销总量的中国第一和世界第 然而更多的企业只顾盲目扩张,忽视实际经营状况和环境,规模化扩张的结果是造成 巨大损失。秦池曾经如日中天,它将巨额资金都用在广告上,先后两次夺得中央电视台的 广告“标王”,这种不惜血本的宣传确实造成了一时的轰动效应,也给酒厂带来了丰厚的 利润。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秦池酒厂从四川购买原酒,勾兑白酒之后进行销售。但是,这 正是秦池倒下的“隐患”。一些新闻媒体披露了秦池大量勾兑白酒出售的事实之后,消费 者很快就表示出对秦池的不信任,秦池酒销售急剧下滑,产品出现积压。由于缺乏对白酒 市场的现状与前景的分析,秦池酒厂盲目地扩大生产规模,严重地分散了企业资金,阻碍 了企业结构的调整,最终导致产品大量积压,走向失败。 另一个让人唏嘘的例子一一三株药业。1995年,三株公司开始实施全面多元化发展战 略,向医疗电子、精细化工等行业渗透。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收购、并购几十家亏损
3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是预先给定的、用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生产单位。企业被抽 象为在市场和技术的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投入——产出的转换器”,企业的边界主要 由生产中的技术因素决定。当企业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去组织生产时,其所 选择的市场规模是最佳的。可见,新古典企业理论对企业规模的分析主要表现为技术决定 论,即认为企业的规模是由规模经济的原则决定的。在新古典主义的视野中,对利润最大 化的追求是企业扩张的根本原因,对规模经济的追求则是企业扩张的直接原因。然而由于 “报酬递减规律”的影响,成本曲线是迟早都要向上倾斜的,因而企业的规模不能无限制 的扩张[5]。 3.规模经济的分类 规模经济是新古典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中心概念,这些增长模型大多是宏观经济 模型,可以分为五类[2]。然而现实中微观层面的规模情况要复杂很多,不同研究选取的规 模变量存在许多差异。在现实复杂的条件下,在微观层面规模经济的理论观点是否成立呢? 本文以广东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上市公司规模水平和财务绩效之间关系, 以揭示国内制造业企业规模经济的存在状况。 (二)实践背景 2001 年我国加入世贸之后,外资以更快的速度进入我国,谋求更大的发展与获利空间。 五年多来,国内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严峻,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内企业面临的不 仅仅是国内同行业或者相近行业的竞争,更要抵御国外强大的对手。在市场经济中,企业 生产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通过大规模生产分摊平均成本来实现,但是并非 所有大规模企业都获得了良好绩效。现实中影响企业平均成本和绩效的因素很多,规模经 济的理论观点是在简化了现实条件前提下所得到的,那么在现实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是否真 的存在规模经济呢? 规模化扩张的成功例子如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有限公司。中集集团是全球规 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集装箱制造集团。自 1996 年以来,中集集团的集装箱产销量一直保 持世界第一,目前国际市场份额超过 50%,中集集团在集装箱行业确立了世界级地位。道 路运输车辆业务是中集集团目前的重点发展业务,中集利用其在管理、品牌和规模经营等 方面的优势,通过收购兼并和投资建设的方式,整合行业资源,实现规模性扩张,建立起 覆盖北美及中国的华东、华南、西北等区域的 15 个生产基地,形成中美互动、分布合理、 互为支持的产业格局和年产 12 万辆各类专用汽车的生产规模。2004 年和 2006 年,中集的 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先后取得产销总量的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 然而更多的企业只顾盲目扩张,忽视实际经营状况和环境,规模化扩张的结果是造成 巨大损失。秦池曾经如日中天,它将巨额资金都用在广告上,先后两次夺得中央电视台的 广告“标王”,这种不惜血本的宣传确实造成了一时的轰动效应,也给酒厂带来了丰厚的 利润。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秦池酒厂从四川购买原酒,勾兑白酒之后进行销售。但是,这 正是秦池倒下的“隐患”。一些新闻媒体披露了秦池大量勾兑白酒出售的事实之后,消费 者很快就表示出对秦池的不信任,秦池酒销售急剧下滑,产品出现积压。由于缺乏对白酒 市场的现状与前景的分析,秦池酒厂盲目地扩大生产规模,严重地分散了企业资金,阻碍 了企业结构的调整,最终导致产品大量积压,走向失败。 另一个让人唏嘘的例子——三株药业。1995 年,三株公司开始实施全面多元化发展战 略,向医疗电子、精细化工等行业渗透。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收购、并购几十家亏损
医药企业,使得企业担负严重的债务。这种盲目扩张的战略,在企业内部滋长了骄傲自满 的情绪。到1997年,三株拥有300多家子公司,2000多家县级办事处和13000多家乡镇 工作站。但是,机构臃肿和管理失控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广告投放浪费巨大,基层宣传品 投放严重不足。 过快的急速的增长可能导致企业不相适应市场,也可能使得企业失控而超出企业的现 实规模:盲目的扩大规模可能造成效率低下,管理混乱等问题。而现实的环境是复杂多变、 难以控制的,哪些规模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企业如何扩大规模?企业迫切需要理论指 导,帮助其正确的选择发展道路 (三)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对上市公司年报进行分析,提取相关数据:采用实证研究方 法对上市公司规模水平和财务绩效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并且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 据进行分析 二、企业规模经济研究综述 (一)学术界对企业规模经济的相关研究 西方和国内的学术硏究都已经有规模不经济或规模与经济性无关的证据。对规模经济 的实证研究以英国人马克西和西尔伯斯对汽车工业的规模经济研究最为著名。在两人合著 的《汽车工业》一书中,计算并绘制了汽车工业的长期平均费用曲线图提示出:同样的生 产内容,不同的生产规模会有截然不同的经济效益。生产由分散状态转化为集中,从小规 模过渡到大规模,可能产生一种规模收益递增的现象。但当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 则会使收益的増大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使收益绝对减小,出现规模不经济叫 西方某学者在研究单一市场的规模经济时得到以下结论:企业通过克服市场制约因素 与单一市场联合起来的战略,关键是要把重点放在其业务过程和非必要的外包功能上。这 点随着个人企业规模水平的不断降低显现出来,但是这并没有影响的单一市场的以促进 竞争透过规模经济政策目标6 我国主要产业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过低,生产要素配置过于分散,缺乏 规模经济。张永生的《厂商规模无关论—一理论与经验证据》以企业员工数量度量企业规 模,通过大量的统计资料试图说明,厂商规模大小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重要的是生产 分工的水平。国内学者熊铭奇和邓秋云采用2000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行业性规模经济的 实证分析,发现只有少数几个行业存在着微弱的规模经济,个别行业甚至存在于规模经济 相反的现象。文献总体显示,我国主要产业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而且分散,产业集中度 过低,生产要素配置分散,缺乏资源整合的能力,资源利用率低,使得我国企业重复生产 过度竞争现象十分明显。企业无法以低的价格去竞争市场,制约了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 但有一部分研究只是在中观层面,微观层面的研究选取的规模变量也存在许多差异
4 医药企业,使得企业担负严重的债务。这种盲目扩张的战略,在企业内部滋长了骄傲自满 的情绪。到 1997 年,三株拥有 300 多家子公司,2000 多家县级办事处和 13000 多家乡镇 工作站。但是,机构臃肿和管理失控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广告投放浪费巨大,基层宣传品 投放严重不足。 过快的急速的增长可能导致企业不相适应市场,也可能使得企业失控而超出企业的现 实规模;盲目的扩大规模可能造成效率低下,管理混乱等问题。而现实的环境是复杂多变、 难以控制的,哪些规模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企业如何扩大规模?企业迫切需要理论指 导,帮助其正确的选择发展道路。 (三)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对上市公司年报进行分析,提取相关数据;采用实证研究方 法对上市公司规模水平和财务绩效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并且使用 SPSS13.0 统计软件包对数 据进行分析。 二、企业规模经济研究综述 (一)学术界对企业规模经济的相关研究 西方和国内的学术研究都已经有规模不经济或规模与经济性无关的证据。对规模经济 的实证研究以英国人马克西和西尔伯斯对汽车工业的规模经济研究最为著名。在两人合著 的《汽车工业》一书中,计算并绘制了汽车工业的长期平均费用曲线图提示出:同样的生 产内容,不同的生产规模会有截然不同的经济效益。生产由分散状态转化为集中,从小规 模过渡到大规模,可能产生一种规模收益递增的现象。但当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 则会使收益的增大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使收益绝对减小,出现规模不经济[1]。 西方某学者在研究单一市场的规模经济时得到以下结论:企业通过克服市场制约因素 与单一市场联合起来的战略,关键是要把重点放在其业务过程和非必要的外包功能上。这 一点随着个人企业规模水平的不断降低显现出来,但是这并没有影响的单一市场的以促进 竞争透过规模经济政策目标[6]。 我国主要产业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过低,生产要素配置过于分散,缺乏 规模经济 。张永生的《厂商规模无关论——理论与经验证据》以企业员工数量度量企业规 模,通过大量的统计资料试图说明,厂商规模大小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重要的是生产 分工的水平[7]。国内学者熊铭奇和邓秋云采用 2000 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行业性规模经济的 实证分析,发现只有少数几个行业存在着微弱的规模经济,个别行业甚至存在于规模经济 相反的现象[1]。文献总体显示,我国主要产业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而且分散,产业集中度 过低,生产要素配置分散,缺乏资源整合的能力,资源利用率低,使得我国企业重复生产、 过度竞争现象十分明显。企业无法以低的价格去竞争市场,制约了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 但有一部分研究只是在中观层面,微观层面的研究选取的规模变量也存在许多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