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2014年高三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1883年,马克思去世。但在同一年,德国又迎来了另一位哲人雅斯贝尔斯的 诞生。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雅斯贝尔斯提出了一个非常 著名的命题一—“轴心时代”。 ②所谓“轴心时代”,在时间上是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 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这段时期。“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 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一一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 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 老子 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 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古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 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③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 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 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 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④那些没有实现超越突破的古文明,如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玛雅文化,虽规 模宏大,但都难以摆脱灭绝的命运,成为文化的化石。而这些轴心时代所产生的 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我们总是回过 头去,看看轴心时代的先哲们是怎么说的。 ⑤关于“轴心时代”的发生,有一些学者试图从各文明的历史环境变动所造成的 刺激与回应去解释,这就是影响甚广的“历史环境变迁说”。如著名历史学家汤 因比认为,文明起源的性质就是从静止状态到运动状态的过渡。在对文明起源的 解释上,汤因比提出挑战与应战的理论。但这一理论也有两个致命缺陷:一是过 分强调了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作用,二是忽视了挑战与应战过程中物质因素的存 在。德国学者阿尔弗雷德·韦伯就曾指出,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间, 印欧游牧民族从今日俄国南部向外移动,四处迁徙。在公元前1000年以后开始 与当时几个主要文明地区接触而产生冲击。因此,他认为这种人口大迁移所造成 的外在环境的刺激足以解释为何印欧民族迁徙所至之处,当地人民受到冲击,对 生命产生新问题与新思想,由此而有轴心时代的思想创新。这种观点如果史料确 凿,则对于解释轴心时代的发生当有参考价值。此外,欧洲学者艾瑞科·魏尔也 曾经从环境论的观点提出类似的解释。奢帕在解释印度轴心时代佛教的兴起时, 就曾特别强调公元前1000年印度恒河流域发生了古印度史上所谓的“第二次城 市化”现象。他认为就佛教的兴起而论,印度轴心时代的思想文化突破可以从当 时的社会经济变迁中找到原因。不过,这种社会经济环境的解释失之于太简单。 1.下列关于“轴心时代”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期,大概发生在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 上起公元前800年,下迄公元前200年
黑龙江省哈尔滨 2014 年高三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1883 年,马克思去世。但在同一年,德国又迎来了另一位哲人雅斯贝尔斯的 诞生。在 1949 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雅斯贝尔斯提出了一个非常 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 ②所谓“轴心时代”,在时间上是指公元前 800 年至公元前 200 年之间,尤其是 公元前 600 年至前 300 年间这段时期。“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 30 度上下,就是北纬 25 度至 35 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 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 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 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古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 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③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 终极关怀 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 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 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④那些没有实现超越突破的古文明,如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玛雅文化,虽规 模宏大,但都难以摆脱灭绝的命运,成为文化的化石。而这些轴心时代所产生的 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我们总是回过 头去,看看轴心时代的先哲们是怎么说的。 ⑤关于“轴心时代”的发生,有一些学者试图从各文明的历史环境变动所造成的 刺激与回应去解释,这就是影响甚广的“历史环境变迁说”。如著名历史学家汤 因比认为,文明起源的性质就是从静止状态到运动状态的过渡。在对文明起源的 解释上,汤因比提出挑战与应战的理论。但这一理论也有两个致命缺陷:一是过 分强调了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作用,二是忽视了挑战与应战过程中物质因素的存 在。德国学者阿尔弗雷德·韦伯就曾指出,公元前 2000 年至公元前 1000 年间, 印欧游牧民族从今日俄国南部向外移动,四处迁徙。在公元前 1000 年以后开始 与当时几个主要文明地区接触而产生冲击。因此,他认为这种人口大迁移所造成 的外在环境的刺激足以解释为何印欧民族迁徙所至之处,当地人民受到冲击,对 生命产生新问题与新思想,由此而有轴心时代的思想创新。这种观点如果史料确 凿,则对于解释轴心时代的发生当有参考价值。此外,欧洲学者艾瑞科·魏尔也 曾经从环境论的观点提出类似的解释。奢帕在解释印度轴心时代佛教的兴起时, 就曾特别强调公元前 1000 年印度恒河流域发生了古印度史上所谓的“第二次城 市化”现象。他认为就佛教的兴起而论,印度轴心时代的思想文化突破可以从当 时的社会经济变迁中找到原因。不过,这种社会经济环境的解释失之于太简单。 1.下列关于“轴心时代”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期,大概发生在北纬 25 度至 35 度区间, 上起公元前 800 年,下迄公元前 200 年
B.在“轴心时代”,各个文明的伟大的精神导师提出的各自的思想原则,塑造 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但这些文化有相通之处。 C.在“轴心时代”,四大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即以理智和 道德面对世界,同时产生了宗教。 D.能否实现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决定了某一文明能否成为“轴心时代” 的文明。 2.下列关于文中学者们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各文明的历史环境发生变动造成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回应则促成了“轴 心时代”的产生。 B.“轴心时代”的性质是静止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离不开各文明在面对并迎 接挑战的过程中存在的物质因素。 C.印欧游牧民族的人口大迁移在公元前1000年后开始对所到之处的人民产生冲 击,进而有了轴心时代的思想创新。 D.印度在“轴心时代”兴起佛教,这与公元前1000年恒河流域发生的“第二 次城市化”现象有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某种意义上看,“轴心时代”的文化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今天有 些文化形态的不同可以回溯到“轴心时代”找寻依据。 B.人类在每次面临危机与新的飞跃时,总是希望从“轴心时代”的先哲那里得 到启发 C.“历史环境变迁说”虽影响广泛,但也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必须得到 确凿史料的支撑,才可能有参考价值。 D.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等人的思想原则不同,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其所 生活时代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封)隆之字祖裔,小名皮,宽和有度量。延昌中,道人法庆作乱冀州,自号大 乘,众五万人。隆之以开府中兵参军与大都督元遥讨之,获法庆,赐爵武城子。 累迁河内太守。隆之以父遇害,常怀报雪,因持节东归,图为义举。遂与髙乾等 夜袭冀州,克之,乃推为刺史。及齐神武自晋阳东出,隆之遣子子绘随高乾迎于 滏口。 中兴初,拜吏部尚书。韩陵之役,留隆之镇邺城。未几,征为侍中,封安德郡公。 于时朝议以尔朱荣宜配食明帝庙庭。隆之议曰:“荣为人臣,亲行杀逆,岂有 害人之母而与子对食之理?”以参议麟趾阁新制,又赠其妻祖氏范阳郡君。隆之 表以先爵武城子转授 琬,朝廷嘉而从之。后为斛斯椿等所构,逃归乡里 齐神武召赴晋阳。 魏孝静立,除吏部尚书,寻加侍中。元象初,除冀州刺史,嘉开府,累迁尚书右 仆射。及北豫州刺史髙仲密将叛,阴招冀州豪望为内应。诏隆之驰驿慰抚,遂得 安静。隆之首参神武经略,奇谋皆密以启闻,手书削稿,罕知于外。卒于齐州刺 史,赠司徒。神武以追荣未尽,复启赠太保,谥宣懿。神武后至冀州北境,次交 津,追忆隆之,顾冀州行事司马子如,言其德美,为之流涕。令以太牢就祭
B.在“轴心时代”,各个文明的伟大的精神导师提出的各自的思想原则,塑造 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但这些文化有相通之处。 C.在“轴心时代”,四大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即以理智和 道德面对世界,同时产生了宗教。 D.能否实现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决定了某一文明能否成为“轴心时代” 的文明。 2.下列关于文中学者们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各文明的历史环境发生变动造成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回应则促成了“轴 心时代”的产生。 B.“轴心时代”的性质是静止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离不开各文明在面对并迎 接挑战的过程中存在的物质因素。 C.印欧游牧民族的人口大迁移在公元前 1000 年后开始对所到之处的人民产生冲 击,进而有了轴心时代的思想创新。 D.印度在“轴心时代”兴起佛教,这与公元前 1000 年恒河流域发生 的“第二 次城市化”现象有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从某种意义上看,“轴心时代”的文化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今天有 些文化形态的不同可以回溯到“轴心时代”找寻依据。 B.人类在每次面临危机与新的飞跃时,总是希望从“轴心时代”的先哲那里得 到启发。 C.“历史环境变迁说”虽影响广泛,但也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必须得到 确凿史 料的支撑,才可能有参考价值。 D.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等人的思想原则不同,这并非偶然 ,而是由其所 生活时代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封)隆之字祖裔,小名皮,宽和有度量。延昌中,道人法庆作乱冀州,自号大 乘,众五万人。隆之以开府中兵参军与大都督元遥讨之,获法庆,赐爵武城子。 累迁河内太守。隆之以父遇害,常怀报雪,因持节东归,图为义举。遂与高乾等 夜袭冀州,克之,乃推为刺史。及齐神武自晋阳东出,隆之遣子子绘随高乾迎于 滏口。 中兴初,拜吏部尚书。韩陵之役,留隆之镇邺城。未几,征为侍中,封安德郡公。 于时朝议以尔朱荣①宜配食②明帝庙庭。隆之议曰:“荣为人臣,亲行杀逆,岂有 害人之母而与子对食之理?”以参议麟趾阁新制,又赠其妻祖氏范阳郡君。隆之 表以先爵武城子转授弟子孝琬,朝廷嘉而从之。后为斛斯椿等所构,逃归乡里, 齐神武召赴晋阳。 魏孝静立,除吏部尚书,寻加侍中。元象初,除冀州刺史,嘉开府,累迁尚书右 仆射。及北豫州刺史高仲密将叛,阴招冀州豪望为内应。诏隆之驰驿慰抚,遂得 安静。隆之首参神武经略,奇谋皆密以启闻,手书削稿,罕知于外。卒于齐州刺 史,赠司徒。神武以追荣未尽,复启赠太保,谥宣懿。神武后至冀州北境,次交 津,追忆隆之,顾冀州行事司马子如,言其德美,为之流涕。令以太牢就祭
隆之历事五帝,以谨素见知。凡四为侍中,再为吏部尚书,一为仆射,四为冀州 刺史。每临冀部,州中旧齿咸曰:“我封公复来。”其得物情如此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十二》 [注]:①尔朱荣:北魏权臣,曾讨伐权倾朝野的胡太后(明帝之母)以清君侧。② 配食:被祭祀的次要对象。③旧齿:耆旧,旧臣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后为斛斯椿等所构 构:诬陷,陷害 B.阴招冀州豪望为内应 豪望:豪门望族,世家大族 C.奇谋皆密以启闻 启:开启,打开 D.每临冀部 临:到,来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封隆之屡获封赏的原因的一组是(3 分 ①隆之以开府中兵参军与大都督元遥讨之,获法庆 ②遂与高乾等夜 袭冀州,克之 ③以参议麟趾阁新 制 ④诏 隆之驰驿慰抚,遂得安静 ⑤一为仆射,四为冀州刺 史 ⑥州中旧齿咸曰 我封公复来。” ①④⑤ B.①②③ C.②④⑥ 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封隆之多有战功,曾与大都督元遥讨伐法庆,并将之擒获;也曾和高乾夜袭冀 州获胜,并被推举为冀州刺史 B.封隆之立场鲜明,在朝廷议论认为尔朱荣应该配食明帝庙庭时,封隆之陈述事 理,明确反对。 C.封隆之德行美好,齐神武在后来到达冀州探望司马子如时,追忆封隆之美德, 还为之落泪 D.封隆之为人宽和有度量,为臣谨素。作为臣子,很受皇帝赏识;作为一方官员, 深得部属拥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隆之表以先爵武城子转授弟子孝琬,朝廷嘉而从之 (2)隆之历事五帝,以谨素见知。凡四为侍中,再为吏部尚书。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回答8 早行 (元)耶律楚材 马驼残梦过寒塘,低转银河夜已央
隆之历事五帝,以谨素见知。凡四为侍中,再为吏部尚书,一为仆射,四为冀州 刺史。每临冀部,州中旧齿③咸曰:“我封公复来。”其得物情如此。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十二》 [注]:①尔朱荣:北魏权臣,曾讨伐权倾朝野的胡太后(明帝之母)以清君侧。② 配食:被祭祀的次要对象。③旧齿:耆旧,旧臣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后为斛斯椿等所构 构:诬陷,陷害 B.阴招冀州豪望为内应 豪望:豪门望族,世家大族 C.奇谋皆密以启闻 启:开启,打开 D.每临冀部 临:到,来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封隆之屡获封赏的原因的一组是(3 分) ( ) ①隆之以开府中兵参军与大都督元遥讨之,获法庆 ②遂与高乾等夜 袭冀州,克之 ③以参议麟趾阁新 制 ④诏 隆之驰驿慰抚,遂得安静 ⑤一为仆射,四为冀州刺 史 ⑥州中旧齿咸曰: “我封公复来。”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封隆之多有战功,曾与大都督元遥讨伐法庆,并将之擒获;也曾和高乾夜袭冀 州获胜,并被推举为冀州刺史。 B.封隆之立场鲜明,在朝廷议论认为尔朱荣应该配食明帝庙庭时,封隆之陈述事 理,明确反对。 C.封隆之德行美好,齐神武在后来到达冀州探望司马子如时,追忆封隆之美德, 还为之落泪。 D.封隆之为人宽和有度量,为臣谨素。作为臣子,很受皇帝赏识;作为一方官员, 深得部属拥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隆之表以先爵武城子转授弟子孝琬,朝廷嘉而从之。 (2)隆之历事五帝,以谨素见知。凡四为侍 中,再为吏部尚书。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回答 8~9 题。 早 行 (元)耶律楚材 马驼残梦过寒塘,低转银河夜已央
雁迹印开沙岸月,马蹄踏破板桥霜。 汤寒卯酒两三盏,引睡新诗四五章 古道迟迟四十里,千山清晓日苍凉。 [注]汤寒卯酒:早晨喝酒抵挡寒冷。 8.诗歌的首联和颔联哪些地方能表现出题目中的“早”?请简要分析。(6分) 9.诗歌最后一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早行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黑云压城城欲摧, 角声满天秋色 里 (李贺《 门太守行》)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置杯焉则 胶 。(庄子《逍遥游》) (3) 人亦念其 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 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 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 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怎样证明我活着 陈永林 这段日子,天一直很热,太阳似个火球挂在头顶上,空气也烫热烫热的,似乎只 要划根火柴,空气就会着起来,我因在上海的儿子处住了三个月,期间的社保没 不可能,我三个月没领社保金,社保金哪里去了?”我有点急,一急便 觉得更热,汗水淌个不停。 银行工作人员对我说:“大叔,你应该去社保局问问,可能社保局那边 搞错了,我猜社保局以为你不在人世,才停发了你的社保金。 “我不是活得好好的吗?”我心头更气但想到气也白气,心里稍稍平静些。 我只有打的跑到社保局,我对社保局工作人员说了我的社保账户上没钱的事。社 保工作人员问了我的名字,在键盘上噼哩叭啦敲了几下,然后说:“你的社保金 停发的原因是居委会没及时提交你的‘生存证明’,我们以为你已经不在人世 了,从而停发了。” “那我现在怎么办?” “你去居委会开张‘未死亡证明’来,我们会给你恢复账户。”我从口袋里 掏出退休证递给她,“同志,你看,这退休证上有我的照片,我这个活生生的人
雁迹印开沙岸月,马蹄踏破板桥霜。 汤寒卯酒①两三盏,引睡新诗四五章。 古道迟迟四十里,千山清晓日苍凉。 [注] 汤寒卯酒:早晨喝酒抵挡寒冷。 8.诗歌的首联和颔联哪些地方能表现出题目中的“早”?请简要分析。(6 分) 9.诗歌最后一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早行心情?请简要分析。(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黑云压城城欲摧, 。角声满天秋色 里, 。 (李贺《雁 门太守行》)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置杯焉则 胶, 。 (庄子《逍遥游》) (3) ,人亦念其 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 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 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 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怎样证明我活着 陈永林 这段日子,天一直很热,太阳似个火球挂在头顶上,空气也烫热烫热的,似乎只 要划根火柴,空气就会着起来,我因在上海的儿子处住了三个月,期间的社保没 领。当我顶着烈日来到银行取钱时,银行工作人员说“你的卡上没钱”。 “不可能,我三个月没领社保金,社保金哪里去了?”我有点急,一急便 觉得更热,汗水淌个不停。 银行工作人员对我说:“大叔,你应该去社保局问问,可能社保局那边 搞错了,我猜社保局以为你不在人世,才停发了你的社保金。” “我不是活得好好的吗?”我心头更气。但想到气也白气,心里稍稍平静些。 我只有打的跑到社保局,我对社保局工作人员说了我的社保账户上没钱的事。社 保工作人员问了我的名字,在键盘上噼哩叭啦敲了几下,然后说:“你的社保金 停发的原因是居委会没及时提交你的‘生存证明’,我们以为你已经不在人世 了,从而停发了。” “那我现在怎么办?” “你去居委会开张‘未死亡证明’来,我们会给你恢复账户。”我从口袋里 掏出退休证递给她,“同志,你看,这退休证上有我的照片,我这个活生生的人
就站在你面前,这不能证明我活着吗?我如果死亡了,还能站在这儿同你说话 吗 我的话让身后的人都笑了。 社保工作人员的语气冷淡了:“我们需要盖着居委会公章的‘未死亡证 明’,这是规章制度。好了,你让一下,下一个。” 我只好打的回了家。 第二天,我来到居委会,找居委会的刘主任,说了社保局停发我社保金 的事,然后求刘主任给我开张“未死亡证明。” 刘主任说:“你的身份证。 “我的身份证早就不见了,我有户口本,行不?”我掏出户口本递给刘主任 刘主任看都不看的扔了回来,“要开‘未死亡证明’需由本人带身份 证来办理,这是规章制度。” 那我怎么办?” 你去派出所办张身份证,再拿出身份证来办‘未死亡证明’。” 我不死心,仍求他:“刘主任,你看,我真的没死,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就 行行好,给我开一张‘未死亡证明吧’。” 刘主任冷冷的拒绝了。 我只好又来到派出所,派出所的警察要看我原来的身份证,我说丢了, 警察说“那你得先去报社登个遗失声明,然后拿着登了遗失声明的报纸来办理身 份证 “警察同志,能不能通融一下,我七十几岁的人了,在这么热的天跑来跑去 很辛苦 对不起,这是规章制度。” 我去了报社 个星期以后,我拿着登了遗失声明的报纸去了趟派出所,交了20 元办了一张临时身份证,正式身份证到三个月以后才能拿到,临时身份证半个月 就能拿到。 熬了半个月,我拿到了临时身份证。我去了居委会,刘主任看了我的身 份证就给我开“未死亡证明”,然后盖了章。我带着未死亡证明来到社保局,工 作人员看了我的‘未死亡证明’说:“这证明上的名字与电脑上的名字不符,得 重写。” 我一看,傻了,我叫徐永法,‘未死亡证明’上却写了徐水法,难道是临 时身份证上的名字错了? 我一看真的是身份证上的名字写错了,我一出门,头顶上的阳光转个不停,眼 黑,双腿一软,瘫倒在地上。 我醒来时,已经躺在医院里。医生拿着我的医保卡刷钱时,医保账户里 却没钱,医保中心的人以为我已不在人世,从而划走了医保账户里所有的钱。想 到我又要去几个单位证明我还活着,我的心又开始狂跳,气也喘不上来,我感到 窒息,我真的想就这样死去,那我今后就不用去各个单位证明我还活着了 (选自《青年博览》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 分)
就站在你面前,这不能证明我活着吗?我如果死亡了,还能站在这儿同你说话 吗?” 我的话让身后的人都笑了。 社保工作人员的语气冷淡了:“我们需要盖着居委会公章的‘未死亡证 明’,这是规章制度。好了,你让一下,下一个。” 我只好打的回了家。 第二天,我来到居委会,找居委会的刘主任,说了社保局停发我社保金 的事,然后求刘主任给我开张“未死亡证明。” 刘主任说:“你的身份证。” “我的身份证早就不见了,我有户口本,行不?”我掏出户口本递给刘主任。 刘主任看都不看的扔了回来,“要开‘未死亡证明’需由本人带身份 证来办理,这是规章制度。” “那我怎么办?” “你去派出所办张身份证,再拿出身份证来办‘未死亡证明’。” 我不死心,仍求他:“刘主任,你看,我真的没死,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就 行行好,给我开一张‘未死亡证明吧’。” 刘主任冷冷的拒绝了。 我只好又来到派出所,派出所的警察要看我原来的身份证,我说丢了, 警察说“那你得先去报社登个遗失声明,然后拿着登了遗失声明的报纸来办理身 份证”。 “警察同志,能不能通融一下,我七十几岁的人了,在这么热的天跑来跑去 很辛苦。” “对不起,这是规章制度。” 我去了报社。 一个星期以后,我拿着登了遗失声明的报纸去了趟派出所, 交了 20 元办了一张临时身份证,正式身份证到三个月以后才能拿到,临时身份证半个月 就能拿到。 熬了半个月,我拿到了临时身份证。我去了居委会,刘主任看了我的身 份证就给我开“未死亡证明”,然后盖了章。我带着未死亡证明来到社保局,工 作人员看了我的‘未死亡证明’说:“这证明上的名字与电脑上的名字不符,得 重写。” 我一看,傻了,我叫徐永法,‘未死亡证明’上却写了徐水法,难道是临 时身份证上的名字错了? 我一看真的是身份证上的名字写错了,我一出门,头顶上的阳光转个不停,眼一 黑,双腿一软,瘫倒在地上。 我醒来时,已经躺在医院里。医生拿着我的医保卡刷钱时,医保账户里 却没钱,医保中心的人以为我已不在人世,从而划走了医保账户里所有的钱。想 到我又要去几个单位证明我还活着,我的心又开始狂跳,气也喘不上来,我感到 窒息,我真的想就这样死去,那我今后就不用去各个单位证明我还活着了。 (选自《青年博览》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