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尔滨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内圣外王”之说不符孔子圣人观 现代新儒家喜以“内圣外王”四字综括孔子之道及其所开创的儒家思想。殊不 知,“内圣外王”之说实有悖于孔子圣人观。 孔子本人未以内、外之分来定“圣”、“王”之别。他所视之为最高境界的 “圣”,内在之德与外化之功必须兼备,即必须内外兼通。《论语·雍也》载: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孔子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圣”,“圣” 显然并非仅指个人的内在之德,而更重外在的惠民济众一一甚至连王天下之尧舜 都不足以当此。此“圣”虽然远超仁境,但却以仁为根本,仁即“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而立人、达人至其极,即是博施于民而济众,亦即圣。可见, 即使是仁境,孔子也不认为其仅指个人的内在之德,而还必须有外在的立人、达 人之功,至于作为仁之极的圣境,其必备化人之功,自不消说。这一思想,孔子 在他处还有更明确的表达。在他与子路的一段对话中,孔子认为“修己以敬”是 成为君子的必由之路,但却远未臻圣境。“修己以安百姓”方可成圣。显然,孔 子所谓“圣”是指内外兼通的内德外化,而不仅仅是指与外王之化有别的“内 圣”之德。 《说文解字》训“聖(圣)”为“通”,则孔子以内德外化兼通为“圣”,可谓 不违训诂。如认为“内圣外王”意指内修圣德而外施王政,是仅把圣解作圣德, 此解既不合训诂,又违背孔子的思想。儒家经典《五行》以“闻而知之”为圣, 此解与“圣”之本义正相通。《说文》认为“聖从耳”,段玉裁注引《风俗通》 曰“聖者,声也,言闻声知情”。“聖”之甲骨文像人上着大耳。可见,圣之本 义当与听闻相关,而能闻声知情则可谓之通,故“通”乃“圣”之引申义。《五 行》所谓“圣”近乎其本义,而孔子则取其引申义。无论本义抑或引申义,圣都 不能直接解作圣德。故以“内圣外王”概括孔子思想,“圣”之义即无着落 孟子已视孔子为内怀圣人之德而外无王者之位之圣人,且其圣人观已有异于孔 子。荀子欲合“尽伦之圣”与“尽制之王”为一体,以成“圣王”之教。然荀子 此“圣王”之“圣”仅为“尽伦之圣”,显然异于孔子所谓内德外化兼通之 “圣”。正因受孟、荀圣人观之影响,故“内圣外王”之语虽始出于《庄子·天 下》而非孟、荀之口,然现代新儒家却仍喜以之概括孔子及儒家思想。只是他们 未曾顾及,虽可以内修其德、外以德化统括孔子及儒家思想,然无论就训诂抑或 思想层面而言,皆难以将孔子之所思简约为“内圣外王”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聖”的甲骨文可知“通”应是其引申义,因此孔子视为最高境界的 “圣”,必须内外兼通。 B.孔子认为王天下的尧舜都不可称为“圣”的原因是其内在之德与外在惠民济 众之举是并重的 C.“仁境”不及“圣境”,但必须有外在立人、达人之功;而圣境,自然也应 该具备化人之功
黑龙江哈尔滨 2019 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内圣外王”之说不符孔子圣人观 现代新儒家喜以“内圣外王”四字综括孔子之道及其所开创的儒家思想。殊不 知,“内圣外王”之说实有悖于孔子圣人观。 孔子本人未以内、外之分来定“圣”、“王”之别。他所视之为最高境界的 “圣”,内在之德与外化之功必须兼备,即必须内外兼通。《论语·雍也》载: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孔子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圣”,“圣” 显然并非仅指个人的内在之德,而更重外在的惠民济众——甚至连王天下之尧舜 都不足以当此。此“圣”虽然远超仁境,但却以仁为根本,仁即“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而立人、达人至其极,即是博施于民而济众,亦即圣。可见, 即使是仁境,孔子也不认为其仅指个人的内在之德,而还必须有外在的立人、达 人之功,至于作为仁之极的圣境,其必备化人之功,自不消说。这一思想,孔子 在他处还有更明确的表达。在他与子路的一段对话中,孔子认为“修己以敬”是 成为君子的必由之路,但却远未臻圣境。“修己以安百姓”方可成圣。显然,孔 子所谓“圣”是指内外兼通的内德外化,而不仅仅是指与外王之化有别的“内 圣”之德。 《说文解字》训“聖(圣)”为“通”,则孔子以内德外化兼通为“圣”,可谓 不违训诂。如认为“内圣外王”意指内修圣德而外施王政,是仅把圣解作圣德, 此解既不合训诂,又违背孔子的思想。儒家经典《五行》以 “闻而知之”为圣, 此解与“圣”之本义正相通。《说文》认为“聖从耳”,段玉裁注引《风俗通》 曰“聖者,声也,言闻声知情”。“聖”之甲骨文像人上着大耳。可见,圣之本 义当与听闻相关,而能闻声知情则可谓之通,故“通”乃“圣”之引申义。《五 行》所谓“圣”近乎其本义,而孔子则取其引申义。无论本义抑或引申义,圣都 不能直接解作圣德。故以“内圣外王”概括孔子思想,“圣”之义即无着落。 孟子已视孔子为内怀圣人之德而外无王者之位之圣人,且其圣人观已有异于孔 子。荀子欲合“尽伦之圣”与“尽制之王”为一体,以成“圣王”之教。然荀子 此“圣王”之“圣”仅为“尽伦之圣”,显然异于孔子所谓内德外化兼通之 “圣”。正因受孟、荀圣人观之影响,故“内圣外王”之语虽始出于《庄子·天 下》而非孟、荀之口,然现代新儒家却仍喜以之概括孔子及儒家思想。只是他们 未曾顾及,虽可以内修其德、外以德化统括孔子及儒家思想,然无论就训诂抑或 思想层面而言,皆难以将孔子之所思简约为“内圣外王”。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由“聖”的甲骨文可知“通”应是其引申义,因此孔子视为最高境界的 “圣”,必须内外兼通。 B. 孔子认为王天下的尧舜都不可称为“圣”的原因是其内在之德与外在惠民济 众之举是并重的。 C. “仁境”不及“圣境”,但必须有外在立人、达人之功;而圣境,自然也应 该具备化人之功
D.“修己以安百姓”方可成“圣”,这里所说的圣是完全不同于与外王之化有 别的“内圣”之德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否定现代新儒家概括的孔子之道及其儒家思想 B.文章以孔子与子贡、子路的对话来论证孔子未以内外之分来定圣王之别。 C.本文从训诂和思想的层面论证了“内圣外王”的思想并非孔子的圣人观。 D.作者引经据典,引用了一些的先秦经典篇章,可谓材料丰富,论证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与《说文解字》两者在对于“圣”字训为“通”的理解上是一致的。 B.《五行》和孔子对“圣”的解释使得“内圣外王”概括孔子思想缺乏依据。 C.孟子、荀子所理解的“圣”与孔子所认为的“圣”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D.正因为受孟、荀二人影响,现代新儒家喜以“内圣外王”来概括儒家思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河之洲 陈忠实 车过渭河,田堰层叠的渭北高原,被青葱葱的麦子覆盖着,如此博大深沉,又如 此舒展柔曼,让人顿然生发对黄土高原深蕴不露的神奇伟力的感动。 我的心绪早已舒展欢愉起来,却不完全因为满川满原的绿色的浸染和撩拨,更有 潜藏心底的一个极富诱惑的期盼,即将踏访2000多年前那位“窈窕淑女”曾经 生活和恋爱的“在河之洲”了。 我是少年时期初读那首被称做中国第一首爱情诗歌的。一诵便成记,终生难忘 在河之洲,在哪条河边的哪一块芳草地上,曾经出现过一位窈窕淑女,而且演绎 出千古诵唱不衰的美丽的爱情诗篇?神秘而又圣洁的“在河之洲”,就在我的心 底潜存下来。后来听说这首爱情绝唱就产生在渭北髙原,却不敢全信。直到朋友 确凿而又具体地告诉我,洽水在合阳县投入黄河,这一片黄河道里的滩地古称洽 川,就是千百年来让初恋男女梦幻情迷的在河之洲。我现在就奔着那方神秘而又 圣洁的芳草地来了 远远便瞅见了黄河。它冲出禹门,又冲出晋陕大峡谷,到这里才放松了,温柔了 也需要抒情低吟了,抖落下沉重的泥沙,孕育出渭北髙原这方秀美的河洲。这里 坦坦荡荡铺展开的绿莹莹的芦苇,在人初见的一瞬便感到巨大的摇撼和震颤。那 潜存心底的“在河之洲”,完全不及现实的洽川之壮美。 芦苇正长到和我一般高,齐刷刷,绿莹莹,宽宽的叶子上绣积着一层茸茸白毛, 纯净到纤尘不染,我漫步在芦苇荡里青草铺垫的小道上,似可感到正值青春期的 芦苇的呼吸,我自然想到那位身姿窈窕的淑女,也许在麦田里锄草,在桑树上采 摘桑叶,在芦苇丛里聆听鸟鸣。髙原的地脉和洽川芦荡的气颤,孕育出窈窕壮健 的身姿和洒脱清爽的质地,才会让那个万众景仰的周文王一见钟情,倾心求爱。 就在这莽莽苍苍郁郁葱葱的芦苇荡里,留下《诗经》开篇的爱情诗篇,萦绕在这 个民族每一个子孙的情感之湖里,滋润了2000余年,依然在诵着吟着品着咂着, 成了一种永恒。 雨下起来了。芦苇荡里白茫茫一片铺天盖地的雨雾,腾起排山倒海般雨打苇叶的 啸声,一波一波撞击人的胸膛。走到芦苇荡里一处开阔地时,看到一幅奇景,好 大的一个水塘里,竟然有几十个人在戏水。这个时月里的渭北高原,又下着大雨, 气温不过十度,那些人只穿泳衣在水塘里戏闹着,似乎不可思议。这是一个温泉
D. “修己以安百姓”方可成“圣”,这里所说的圣是完全不同于与外王之化有 别的“内圣”之德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否定现代新儒家概括的孔子之道及其儒家思想。 B. 文章以孔子与子贡、子路的对话来论证孔子未以内外之分来定圣王之别。 C. 本文从训诂和思想的层面论证了“内圣外王”的思想并非孔子的圣人观。 D. 作者引经据典,引用了一些的先秦经典篇章,可谓材料丰富,论证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孔子与《说文解字》两者在对于“圣”字训为“通”的理解上是一致的。 B. 《五行》和孔子对“圣”的解释使得“内圣外王”概括孔子思想缺乏依据。 C. 孟子、荀子所理解的“圣”与孔子所认为的“圣”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D. 正因为受孟、荀二人影响,现代新儒家喜以“内圣外王”来概括儒家思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在河之洲 陈忠实 车过渭河,田堰层叠的渭北高原,被青葱葱的麦子覆盖着,如此博大深沉,又如 此舒展柔曼,让人顿然生发对黄土高原深蕴不露的神奇伟力的感动。 我的心绪早已舒展欢愉起来,却不完全因为满川满原的绿色的浸染和撩拨,更有 潜藏心底的一个极富诱惑的期盼,即将踏访 2000 多年前那位“窈窕淑女”曾经 生活和恋爱的“在河之洲”了。 我是少年时期初读那首被称做中国第一首爱情诗歌的。一诵便成记,终生难忘。 在河之洲,在哪条河边的哪一块芳草地上,曾经出现过一位窈窕淑女,而且演绎 出千古诵唱不衰的美丽的爱情诗篇?神秘而又圣洁的“在河之洲”,就在我的心 底潜存下来。后来听说这首爱情绝唱就产生在渭北高原,却不敢全信。直到朋友 确凿而又具体地告诉我,洽水在合阳县投入黄河,这一片黄河道里的滩地古称洽 川,就是千百年来让初恋男女梦幻情迷的在河之洲。我现在就奔着那方神秘而又 圣洁的芳草地来了。 远远便瞅见了黄河。它冲出禹门,又冲出晋陕大峡谷,到这里才放松了,温柔了, 也需要抒情低吟了,抖落下沉重的泥沙,孕育出渭北高原这方秀美的河洲。这里 坦坦荡荡铺展开的绿莹莹的芦苇,在人初见的一瞬便感到巨大的摇撼和震颤。那 潜存心底的“在河之洲”,完全不及现实的洽川之壮美。 芦苇正长到和我一般高,齐刷刷,绿莹莹,宽宽的叶子上绣积着一层茸茸白毛, 纯净到纤尘不染,我漫步在芦苇荡里青草铺垫的小道上,似可感到正值青春期的 芦苇的呼吸,我自然想到那位身姿窈窕的淑女,也许在麦田里锄草,在桑树上采 摘桑叶,在芦苇丛里聆听鸟鸣。高原的地脉和洽川芦荡的气颤,孕育出窈窕壮健 的身姿和洒脱清爽的质地,才会让那个万众景仰的周文王一见钟情,倾心求爱。 就在这莽莽苍苍郁郁葱葱的芦苇荡里,留下《诗经》开篇的爱情诗篇,萦绕在这 个民族每一个子孙的情感之湖里,滋润了 2000 余年,依然在诵着吟着品着咂着, 成了一种永恒。 雨下起来了。芦苇荡里白茫茫一片铺天盖地的雨雾,腾起排山倒海般雨打苇叶的 啸声,一波一波撞击人的胸膛。走到芦苇荡里一处开阔地时,看到一幅奇景,好 大的一个水塘里,竟然有几十个人在戏水。这个时月里的渭北高原,又下着大雨, 气温不过十度,那些人只穿泳衣在水塘里戏闹着,似乎不可思议。这是一个温泉
大约从文王向民间淑女求爱之前就涌流到今天了。温泉蒸腾着白色的水汽,像 只沸滚的大锅,一团一团温热湿润的水汽向四周的芦苇丛里弥漫,幻如仙境。洽 川人得了这一塘好水,冬夏都可以尽情洗浴了。温泉自地下冒涌出来,冲起沙粒, 对浴者的皮肤冲击搓磨,比现代浴室超豪华设施美妙得远了。在洽川,这样的泉 有多处,细如蚁穴,大如车轮。《水经注》等多种典籍都有生动具体的描绘。现 在成了各地旅客观赏或享受沙浪浴的好去处了。 这肯定是我见过的最绝妙的温泉了,也肯定是我观赏到的最壮观最气魄的芦苇荡 了,造化给缺雨干旱的渭北高原赐予这样迷人的一方绿地一塘好水,弥足珍贵。 我在孙犁的小说散文里领略过荷花淀和芦苇荡的诗意美,前不久从媒体上看到有 干涸的危机,不免扼腕;从京剧《沙家浜》里知道江南有可藏匿新四军的芦苇荡, 不知还有芦苇否?芦苇丛生的湿地沙滩,被誉为地球的肺。无需特意强调,谁都 知道其对于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功能 在黄河滩的洽川,芦苇在蓬勃着,温泉在涌着冒着,现代淑女和现代君子,在这 方芳草地上,演绎着风流。 (有删改) 4.下列对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河之洲”引发了作者对芦苇荡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和谐生态遭到破坏 的忧虑以及对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 B.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在河之洲”美丽的芦苇荡、在温泉中尽情洗浴的人们, 真实地再现了《关雎》中的社会生活。 C.第段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奔腾汹涌的黄河,冲出峡谷到了洽川一带后变得宁静 舒缓,突出了在河之洲的开阔壮丽。 D.本文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一草一故乡,一土一深情,作者对于生于斯、长 于斯的渭河流域(关中)充满了深情 5.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6分) 6.赏析第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特色和表达效果。(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教育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学会联合开展了 青年创业者调查。调查显示,受访的创业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1~40岁(80.8%) 他们从最终的全日制学校毕业时多为21~25岁(60%)。在这一群体中,仅有9% 选择了在校期间创业或者一毕业就创业,且这些在校创业者多为硕士或博士研究 生学历。值得关注的是,接近一半(46.8%)的创业者在毕业4~9年后才进行首 次创业。超过半数(55%)的创业者把创业动机归于发现了合适的商机,比如有 好的创业项目或有好的政策机遇,另有22%左右的创业者创业是想自己当老板 或想出来闯荡一番 受访者普遍认为,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创业前还应有一些相关工作经验,尤 其是刚毕业的学生应先就业后创业;对创业者来说,在名校学到的东西也很重要, 特别是高学历或理工科的创业者,非常认可专业知识对创业的推动作用:在创业 后如果不继续学习,创业者比普通上班族更容易被市场淘汰 (摘编自《光明日报》) 附图
大约从文王向民间淑女求爱之前就涌流到今天了。温泉蒸腾着白色的水汽,像一 只沸滚的大锅,一团一团温热湿润的水汽向四周的芦苇丛里弥漫,幻如仙境。洽 川人得了这一塘好水,冬夏都可以尽情洗浴了。温泉自地下冒涌出来,冲起沙粒, 对浴者的皮肤冲击搓磨,比现代浴室超豪华设施美妙得远了。在洽川,这样的泉 有多处,细如蚁穴,大如车轮。《水经注》等多种典籍都有生动具体的描绘。现 在成了各地旅客观赏或享受沙浪浴的好去处了。 这肯定是我见过的最绝妙的温泉了,也肯定是我观赏到的最壮观最气魄的芦苇荡 了,造化给缺雨干旱的渭北高原赐予这样迷人的一方绿地一塘好水,弥足珍贵。 我在孙犁的小说散文里领略过荷花淀和芦苇荡的诗意美,前不久从媒体上看到有 干涸的危机,不免扼腕;从京剧《沙家浜》里知道江南有可藏匿新四军的芦苇荡, 不知还有芦苇否?芦苇丛生的湿地沙滩,被誉为地球的肺。无需特意强调,谁都 知道其对于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功能。 在黄河滩的洽川,芦苇在蓬勃着,温泉在涌着冒着,现代淑女和现代君子,在这 一方芳草地上,演绎着风流。 (有删改) 4. 下列对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在河之洲”引发了作者对芦苇荡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和谐生态遭到破坏 的忧虑以及对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 B.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在河之洲” 美丽的芦苇荡、在温泉中尽情洗浴的人们, 真实地再现了《关雎》中的社会生活。 C. 第段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奔腾汹涌的黄河,冲出峡谷到了洽川一带后变得宁静 舒缓,突出了在河之洲的开阔壮丽。 D. 本文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一草一故乡,一土一深情,作者对于生于斯、长 于斯的渭河流域(关中)充满了深情。 5.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6 分) 6. 赏析第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特色和表达效果。(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教育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学会联合开展了 青年创业者调查。调查显示,受访的创业者年龄主要集中在 31~40 岁(80.8% ) , 他们从最终的全日制学校毕业时多为 21~25 岁(60%)。在这一群体中,仅有 9% 选择了在校期间创业或者一毕业就创业,且这些在校创业者多为硕士或博士研究 生学历。值得关注的是,接近一半(46.8%)的创业者在毕业 4~9 年后才进行首 次创业。超过半数(55%)的创业者把创业动机归于发现了合适的商机,比如有 好的创业项目或有好的政策机遇,另有 22%左右的创业者创业是想自己当老板 或想出来闯荡一番。 受访者普遍认为,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创业前还应有一些相关工作经验,尤 其是刚毕业的学生应先就业后创业;对创业者来说,在名校学到的东西也很重要, 特别是高学历或理工科的创业者,非常认可专业知识对创业的推动作用;在创业 后如果不继续学习,创业者比普通上班族更容易被市场淘汰。 (摘编自《光明日报》) 附图:
创业者创业动机数据统计 角冒锡 材料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食药监局副局长刘蓉华针对一些学生落入信贷陷阱的现 象,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增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并普及信贷知识,保护大学生远离 非法网络借贷平台。她建议将大学生使用网络金融借货纳入央行的个人征信系 统,从校园开始培养并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摘编自中国工商报网《完善信用体系助力创业创新》 材料三 中国青年报: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您认为政策效果会如 何? 杨德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以休学创业来说,学生在 创办、经营企业一段时间后能够再回到学校,我认为这是一大进步,因为它使学 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是对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一种保护。我曾与斯坦福大学和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合作进行过一项研究,在对多种因素进行控制后发现,能给 人们提供更多选择的制度,会使处于其中的人们更愿意去创业,创业效果也会更 好。允许休学创业等许多新政策就属于这类性质的制度,肯定能够鼓励一部分人 去创业。当然,在具体落实上,会有一个磨合和调整的阶段。 (摘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 陈博群是安徽师范大学2013级空乘专业的大四学生,他发现,政府工作报告提 到了“鼓励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这令他振奋。他在校期间经历了数次创 业。在这个最好的创业时代,陈博群仍面临着很多挑战。 大二那年,他创办了服务合肥市大学城师生的送餐网络平台“点小二”,但不久 就以失败告终。 陈博群此前的不少创业伙伴在毕业后选择就业。他们发现,自己找工作比同龄人 要得心应手,实习期也表现得更好。 这些尚未走出校园的学生已经通过创业获得成长。从报税到企业运营,从和人打 交道到发掘市场需求,他们都已在创业期间实践过了。 (摘编自新华网《大学生创业,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的受访者普遍认为,就创业而言,创业时机的选择、相关的工作经 验与专业知识缺一不可
材料二: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食药监局副局长刘蓉华针对一些学生落入信贷陷阱的现 象,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增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并普及信贷知识,保护大学生远离 非法网络借贷平台。她建议将大学生使用网络金融借货纳入央行的个人征信系 统,从校园开始培养并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摘编自中国工商报网《完善信用体系助力创业创新》) 材料三: 中国青年报: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您认为政策效果会如 何? 杨德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以休学创业来说,学生在 创办、经营企业一段时间后能够再回到学校,我认为这是一大进步,因为它使学 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是对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一种保护。我曾与斯坦福大学和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合作进行过一项研究,在对多种因素进行控制后发现,能给 人们提供更多选择的制度,会使处于其中的人们更愿意去创业,创业效果也会更 好。允许休学创业等许多新政策就属于这类性质的制度,肯定能够鼓励一部分人 去创业。当然,在具体落实上,会有一个磨合和调整的阶段。 (摘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 陈博群是安徽师范大学 2013 级空乘专业的大四学生,他发现,政府工作报告提 到了“鼓励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这令他振奋。他在校期间经历了数次创 业。在这个最好的创业时代,陈博群仍面临着很多挑战。 大二那年,他创办了服务合肥市大学城师生的送餐网络平台“点小二”,但不久 就以失败告终。 陈博群此前的不少创业伙伴在毕业后选择就业。他们发现,自己找工作比同龄人 要得心应手,实习期也表现得更好。 这些尚未走出校园的学生已经通过创业获得成长。从报税到企业运营,从和人打 交道到发掘市场需求,他们都已在创业期间实践过了。 (摘编自新华网《大学生创业,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材料一中的受访者普遍认为,就创业而言,创业时机的选择、相关的工作经 验与专业知识缺一不可
B.材料二表明缺乏启动资金是高校毕业生创业面临的首要难题,因此有关部门 应完善信用体系,助力大学生创业。 C.材料三的访谈节选中,受访者对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新政策一一休学创业给予 了极大的肯定并对其效果持乐观态度 D.材料四以安徽师大学生陈博群和伙伴的经历为例,旨在说明在校期间的创业 仍面临很多挑战,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附图的统计数据显示创业者的创业动机中,发现商机占55%,为了梦 想占22%,这说明大多数创业者是主动创业。 B.关于大学生创业的问题,材料一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创业状况,材料二和三则 重点关注政府部门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C.《光明日报》和中国工商报网分别了引用北大及专业机构的调查数据和国家 工商总局的研究报告,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 D.四则材料都呈现了大学生创业的现实状况,直面大学生的创业困境,同时不 回避政策存在的问题,体现了较强的客观性。 9.大学生要顺利进行创业,需要哪些条件要素?请结合材料简述各方作用。(6 分)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不忧,字仁仲,嗣濮王宗晖曾孙也。初补保义郎,绍兴二十七年登第,调金华 丞。治县豪何汝翼,械请于郡,编隶他州,邑人慑服。除永州通判。郡岁输米 倍收其赢,民病之,不忧言于守,损其数。帅司檄不忧录靖州狱,辨出冤者数十 百人,靖人德之。除知开州。开州俗鄙陋,不忧为兴学,俾民知孝义。民绝斗争 夜户不闭。诸司交荐,以比古循吏。转夔州转运判官,开人数千遮城门,不得行。 改成都路转运判官。适岁饥,不忧行抵泸南,贷官钱五万缗,遣吏分籴。比至, 下令曰:“米至矣。”富民争发粟,米价遂平。唯朱氏独闭籴,邑民群聚发其廪。 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黥盗米者,民遂定。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 水,以灌数郡田。吏盜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屡饥。不忧躬视, 操板筑,绳吏以法。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 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以籴余米发卒运 之。朝廷命不忧摄制司。初,官兵败,前制使遣人赂奴儿结以和。不忧曰:“奴 儿结,吐蕃小族也,今且和,若大族何?”不听。居官所至有声,立朝好言天下 事。时布衣上书狂悖,多抵罪,不忧谓太上皇帝不罪言者。帝可之。既嘉其忠谅, 每宴禁中,帝与之饮酒,顾谓皇太子曰:“此贤臣也。”不忧性笃孝,生七岁, 遭父北迁,每思慕涕泣。不忧以文行训勉族属,荐其秀杰者,奏新学宫,增广弟 子员。置自讼斋,使有过者读书其中,人人感励。淳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七。赠 开府仪同三司,封崇国公。 (节选自《宋史·赵不忧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司交荐,以比古循吏循:巡视 B.操板筑,绳吏以法绳:制裁 C.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属:吩咐 D.朝廷命不忧摄制司摄:代理
B. 材料二表明缺乏启动资金是高校毕业生创业面临的首要难题,因此有关部门 应完善信用体系,助力大学生创业。 C. 材料三的访谈节选中,受访者对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新政策——休学创业给予 了极大的肯定并对其效果持乐观态度。 D. 材料四以安徽师大学生陈博群和伙伴的经历为例,旨在说明在校期间的创业 仍面临很多挑战,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材料一附图的统计数据显示创业者的创业动机中,发现商机占 55%,为了梦 想占 22%,这说明大多数创业者是主动创业。 B.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问题,材料一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创业状况,材料二和三则 重点关注政府部门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C. 《光明日报》和中国工商报网分别了引用北大及专业机构的调查数据和国家 工商总局的研究报告,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 D. 四则材料都呈现了大学生创业的现实状况,直面大学生的创业困境,同时不 回避政策存在的问题,体现了较强的客观性。 9.大学生要顺利进行创业,需要哪些条件要素?请结合材料简述各方作用。(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赵不忧,字仁仲,嗣濮王宗晖曾孙也。初补保义郎,绍兴二十七年登第,调金华 丞。治县豪何汝翼,械请于郡,编隶他州,邑人慑服。除永州通判。郡岁输米, 倍收其赢,民病之,不忧言于守,损其数。帅司檄不忧录靖州狱,辨出冤者数十 百人,靖人德之。除知开州。开州俗鄙陋,不忧为兴学,俾民知孝义。民绝斗争, 夜户不闭。诸司交荐,以比古循吏。转夔州转运判官,开人数千遮城门,不得行。 改成都路转运判官。适岁饥,不忧行抵泸南,贷官钱五万缗,遣吏分籴。比至, 下令曰:“米至矣。”富民争发粟,米价遂平。唯朱氏独闭籴,邑民群聚发其廪。 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黥盗米者,民遂定。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 水,以灌数郡田。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屡饥。不忧躬视, 操板筑,绳吏以法。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 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以籴余米发卒运 之。朝廷命不忧摄制司。初,官兵败,前制使遣人赂奴儿结以和。不忧曰:“奴 儿结,吐蕃小族也,今且和,若大族何?”不听。居官所至有声,立朝好言天下 事。时布衣上书狂悖,多抵罪,不忧谓太上皇帝不罪言者。帝可之。既嘉其忠谅, 每宴禁中,帝与之饮酒,顾谓皇太子曰:“此贤臣也。”不忧性笃孝,生七岁, 遭父北迁,每思慕涕泣。不忧以文行训勉族属,荐其秀杰者,奏新学宫,增广弟 子员。置自讼斋,使有过者读书其中,人人感励。淳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七。赠 开府仪同三司,封崇国公。 (节选自《宋史·赵不忧传》)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诸司交荐,以比古循吏 循:巡视 B. 操板筑,绳吏以法 绳:制裁 C. 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 属:吩咐 D. 朝廷命不忧摄制司 摄: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