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九中学 201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 钟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如果我不 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 温顺和懦弱。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就是我曾经提到过的·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 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 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 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是来源于感官直 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你们所说的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而 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下面让我们看看中国人是否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的语言。中国的语言也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 是:那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其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教育者要容易 得多。原因在于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相反,受过教育者,特别 是受过理性教育的现代欧洲人,他们是用大脑和智慧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 其次我们再指出一个众所周知的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事实。中国人具有惊人的记忆力 其秘密何在?就在于中国人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用具同情力量的心灵记事,比用头脑或 智力要好得多,后者是枯燥乏味的。 接下来的例子,依旧是体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并得到大家承认的一个事实—中 国人的礼貌。中国人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那么其礼貌的本质是什么呢?这就是体谅、照顾 他人的感情。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他们完全了解自己的这份情感, 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征。 我们举得中国人的特性的最后一例,是其缺乏精确的习惯。这是由亚瑟史密斯提出并 使之得以扬名的—个观点那么中国人缺少精确性的原因又何在呢?我说依然是因为他们过 着种心灵的生活。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像头脑或智慧那样僵硬、刻板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 2011 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 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如果我不 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 ——温顺和懦弱。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就是我曾经提到过的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 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 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 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是来源于感官直 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你们所说的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而 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下面让我们看看中国人是否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的语言。中国的语言也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 是:那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其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教育者要容易 得多。原因在于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相反,受过教育者,特别 是受过理性教育的现代欧洲人,他们是用大脑和智慧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 其次,我们再指出一个众所周知的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事实。中国人具有惊人的记忆力, 其秘密何在?就在于中国人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用具同情力量的心灵记事,比用头脑或 智力要好得多,后者是枯燥乏味的。 接下来的例子,依旧是体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并得到大家承认的一个事实——中 国人的礼貌。中国人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那么其礼貌的本质是什么呢?这就是体谅、照顾 他人的感情。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他们完全了解自己的这份情感, 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征。 我们举得中国人的特性的最后一例,是其缺乏精确的习惯。这是由亚瑟·史密斯提出并 使之得以扬名的一个观点。那么中国人缺少精确性的原因又何在呢?我说依然是因为他们过 着一种心灵的生活。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像头脑或智慧那样僵硬、刻板
正是因为中国人过着种心灵的生活,一种孩子般的生活,所以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显得 有些幼稚。这使得一些浅薄的留学中国的外国留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 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必须承认,中国人的智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地限制了。众 所周知,在有些领域,中国人只取得了很小的进步甚至根本没什么进步。这不仅有自然科学 方面的,也有纯粹抽象科学方面的,如逻辑学。实际上欧洲语言中科学ν与逻辑ˆ二词,是 无法在文中找到完全对等的词来加以表达的 像儿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中国人对抽象的科学没有丝毫兴趣因为在这方面心灵和情 感无计可施。事实上,每一件无需心灵与情感参与的事,诸如统计一类的工作,都会引起中 国人的反感。 1.下列对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温良”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它是一种中国人身上所具有的难以形容的东西。 B.它显示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 C.它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 D.它源自中国人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2.下列对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生活”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的语言是一种心灵的语言,所以那些受过理性教育的外国人用大脑和智慧来思 考和使用反而行不通 B.中国人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的,用具有同情力量的心灵记事,比用头脑或智力要 好得多。 C.中国人没有僵硬、刻板的习惯,因为中国人的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像头脑或 智慧那样僵硬、刻板 D.中国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中国人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 他人情感的特征。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身上有一种难以形容的东西,那就是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智慧的温 B.中国人的生活是一种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情感的生活,不是来源于神经系统奔腾 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生活。 C.外国的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因为儿童和未受 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 D.在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 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课内文言文(4分,每题2分) 4.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雄州雾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或棹孤舟 C.悦亲戚之情话 襟三江而带五湖 D.屈贾谊于长沙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5.下列各句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拘于时 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③忌不自信 ④大王来何操 ⑤相与枕藉乎舟中 ⑥奉宣室以何年 ⑦《齐谐》者,志怪者也 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⑨访风景于崇阿 ⑩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A.①⑤⑧/②⑦③④⑩⑥⑨ B.①⑧/②⑦③⑤⑥/④⑨⑩
正是因为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一种孩子般的生活,所以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显得 有些幼稚。这使得一些浅薄的留学中国的外国留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 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必须承认,中国人的智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地限制了。众 所周知,在有些领域,中国人只取得了很小的进步甚至根本没什么进步。这不仅有自然科学 方面的,也有纯粹抽象科学方面的,如逻辑学。实际上欧洲语言中“科学”与“逻辑”二词,是 无法在文中找到完全对等的词来加以表达的。 像儿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中国人对抽象的科学没有丝毫兴趣,因为在这方面心灵和情 感无计可施。事实上,每一件无需心灵与情感参与的事,诸如统计一类的工作,都会引起中 国人的反感。 1.下列对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温良”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它是一种中国人身上所具有的难以形容的东西。 B.它显示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 C.它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 D.它源自中国人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2.下列对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生活”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中国的语言是一种心灵的语言,所以那些受过理性教育的外国人用大脑和智慧来思 考和使用反而行不通。 B.中国人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的,用具有同情力量的心灵记事,比用头脑或智力要 好得多。 C.中国人没有僵硬、刻板的习惯,因为中国人的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像头脑或 智慧那样僵硬、刻板。 D.中国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中国人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 他人情感的特征。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人身上有一种难以形容的东西,那就是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智慧的温 良。 B.中国人的生活是一种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情感的生活,不是来源于神经系统奔腾 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生活。 C.外国的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因为儿童和未受 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 D.在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 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40 分) (一)课内文言文(4 分,每题 2 分) 4.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雄州雾.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或棹.孤舟 C.悦.亲戚之情话 襟三江而带.五湖 D.屈.贾谊于长沙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5.下列各句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不拘于时 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③忌不自信 ④大王来何操 ⑤相与枕藉乎舟中 ⑥奉宣室以何年 ⑦《齐谐》者,志怪者也 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⑨访风景于崇阿 ⑩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A.①⑤⑧/②⑦/③④⑩/⑥⑨ B.①⑧/②⑦/③⑤⑥/④⑨⑩
C.①⑧②⑦/③④⑩⑤⑥⑨ D.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王韶,字子相,自云太原晋阳人也,世居京兆。韶幼而方雅,颇好奇节,有识者异之。 在周累以军功官至车骑大将军、议同三司,复转军正。武帝既拔晋州,意欲班师,韶谏曰 “齐失纪纲,于兹累世,天奖王室,一战而扼其喉。加以主昏于上,民惧于下,于乱亡之, 正在今日。方欲释之而去,以臣愚固,深所未解,愿陛下图之。`帝大悦,赐缣一百匹。及 平齐氏,以功进位开府,封晋阳县公,邑五百户,赐牛马杂畜以万计。迁内史中大夫。宣帝 即位,拜丰州刺史,改封昌乐县公。高祖受禅,进爵项城郡公,邑二干户。转灵州刺史,加 位大将军。 晋王广之镇并州也,除行台右仆射,赐彩五百匹。韶性刚直,王甚惮之,毎事谘询,不 致违于法度。韶尝奉使检行长城,其后王穿池起三山,韶既还,自锁而谏,王谢而罢之。高 祖闻而嘉叹,赐金百两,并后宫四人。平陈之役,以本官为元帅府司马,帅师趣河阳,与大 军会。既至寿阳,与高颎支度军机,无所壅滞。及克金陵,韶即镇焉。晋王广班师,留韶于 石头防遏,委以后事,几岁余。征还,高祖谓公卿曰:晋王以幼稚出征,遂能克平吴、越, 绥静江湖,子相之力也。于是进位柱国,赐奴婢三百口,绵绢五干段。 开皇十年,上幸并州,以其称职,特加劳勉。其后,上谓韶日:“自朕至此,公须鬓 渐白,无乃忧劳所致?柱石之望,唯在于公,努力勉之!'韶辞谢曰:“臣比衰暮,不宜作官 人。`高祖曰:“是何意也?不宜者,是未用心耳。韶对曰:“臣昔在昏朝,犹且用心。况逢 明君圣朝,敢不力竭!但神衰精微,官事非驽马蹇驴所逮。加以今年六十有六,桑榆云晩, 昏忘又多。岂敢自宽,以速身累,恐以衰暮,亏紊朝纲耳。”上劳而遺之。秦王俊为并州总 管,仍为长史。岁馀,驰驿入京,劳敝而卒,时年六十八。高祖甚伤惜之。 (《隋书·列传第二十七》)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王谢而罢之 罢:罢免B.上幸并州 幸:宠幸 C.特加劳勉 特:只,仅D.非驽蹇所逮
C.①⑧/②⑦/③④⑩/⑤⑥⑨ D.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王韶,字子相,自云太原晋阳人也,世居京兆。韶幼而方雅,颇好奇节,有识者异之。 在周累以军功官至车骑大将军、议同三司,复转军正。武帝既拔晋州,意欲班师,韶谏曰: “齐失纪纲,于兹累世,天奖王室,一战而扼其喉。加以主昏于上,民惧于下,于乱亡之, 正在今日。方欲释之而去,以臣愚固,深所未解,愿陛下图之。”帝大悦,赐缣一百匹。及 平齐氏,以功进位开府,封晋阳县公,邑五百户,赐牛马杂畜以万计。迁内史中大夫。宣帝 即位,拜丰州刺史,改封昌乐县公。高祖受禅,进爵项城郡公,邑二千户。转灵州刺史,加 位大将军。 晋王广之镇并州也,除行台右仆射,赐彩五百匹。韶性刚直,王甚惮之,每事谘询,不 致违于法度。韶尝奉使检行长城,其后王穿池起三山,韶既还,自锁而谏,王谢而罢之。高 祖闻而嘉叹,赐金百两,并后宫四人。平陈之役,以本官为元帅府司马,帅师趣河阳,与大 军会。既至寿阳,与高颎支度军机,无所壅滞。及克金陵,韶即镇焉。晋王广班师,留韶于 石头防遏,委以后事,几岁余。征还,高祖谓公卿曰:“晋王以幼稚出征,遂能克平吴、越, 绥静江湖,子相之力也。”于是进位柱国,赐奴婢三百口,绵绢五千段。 开皇十一年,上幸并州,以其称职,特加劳勉。其后,上谓韶曰:“自朕至此,公须鬓 渐白,无乃忧劳所致?柱石之望,唯在于公,努力勉之!”韶辞谢曰:“臣比衰暮,不宜作官 人。”高祖曰:“是何意也?不宜者,是未用心耳。”韶对曰:“臣昔在昏朝,犹且用心。况逢 明君圣朝,敢不力竭!但神衰精微,官事非驽马蹇驴所逮。加以今年六十有六,桑榆云晚, 昏忘又多。岂敢自宽,以速身累,恐以衰暮,亏紊朝纲耳。”上劳而遣之。秦王俊为并州总 管,仍为长史。岁馀,驰驿入京,劳敝而卒,时年六十八。高祖甚伤惜之。 (《隋书·列传第二十七》)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谢而罢.之 罢:罢免 B.上幸.并州 幸:宠幸 C.特.加劳勉 特:只,仅 D.非驽蹇所逮. 逮:达到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韶“刚直”的一项是 ①以臣愚固,深所未解,愿陛下图之②王甚惮之,每事谘询 ③韶既还,自锁而谏 ④留韶于石头防遏,委以后事 ⑤柱石之望,唯在于公 ⑥驰驿入京,劳敝而卒 B.②④ C.①⑤ D.③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韶年幼时气度高雅,人们认为他与众不同。随武帝征伐齐国时,王韶直言劝谏, 武帝非常高兴,大大地赏赐他 B.王韶在攻克金陵后,被留在城中负责防卫,处理晋王的后事。几年后回到京城,高 祖高度赞扬王韶,封他为柱国。 C.征伐陈国时,王韶任元帅府司马,与高颎一起指挥军队。高祖认为他辅助幼主有功 封柱国之位,赏给他财物一批。 D.皇上幸临并州时,王韶请求辞官。皇上同意他的请求,并给予慰劳。一年多后王韶 入京时劳顿而死,皇上深感痛惜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晋王以幼稚出征,遂能克平吴、越,绥静江湖,子相之力也。(5分) (2)岂敢自宽,以速身累,恐以衰暮,亏紊朝纲耳。(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送别杜审言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 军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 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0.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5分) 11.古人评此诗“一个嗟字,自然蕴藉,写尽了作者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 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0.5分,共6分) (1)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浩荡离愁白日斜, 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韶“刚直”的一项是 ( ) ①以臣愚固,深所未解,愿陛下图之 ②王甚惮之,每事谘询 ③韶既还,自锁而谏 ④留韶于石头防遏,委以后事 ⑤柱石之望,唯在于公 ⑥驰驿入京,劳敝而卒 A.①③ B.②④ C.①⑤ D.③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韶年幼时气度高雅,人们认为他与众不同。随武帝征伐齐国时,王韶直言劝谏, 武帝非常高兴,大大地赏赐他。 B.王韶在攻克金陵后,被留在城中负责防卫,处理晋王的后事。几年后回到京城,高 祖高度赞扬王韶,封他为柱国。 C.征伐陈国时,王韶任元帅府司马,与高颎一起指挥军队。高祖认为他辅助幼主有功, 封柱国之位,赏给他财物一批。 D.皇上幸临并州时,王韶请求辞官。皇上同意他的请求,并给予慰劳。一年多后王韶 入京时劳顿而死,皇上深感痛惜。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晋王以幼稚出征,遂能克平吴、越,绥静江湖,子相之力也。(5 分) (2)岂敢自宽,以速身累,恐以衰暮,亏紊朝纲耳。(5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0-11 题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 军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 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0.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5 分) 11.古人评此诗“一个‘嗟’字,自然蕴藉,写尽了作者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 析。(6 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0.5 分,共 6 分) (1)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 (张养浩《 山坡羊·潼关怀古》) (2)浩荡离愁白日斜, 。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己亥杂诗》)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四境之内莫不 有求于王:由此观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邹忌讽齐王 纳谏》) (5)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诸葛亮《出师表》) (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 (8)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9)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关雎》) (10)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蒹葭》)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 (1)游淮安河下镇,运气出奇的好。一路豪雨,临近镇子时,却住了雨脚。放眼望去,到 处都是青砖黛瓦的建筑。古巷弯弯曲曲,旧宅瓦椽不整,老店铺面半朽。随便走进处宅院, 都能在弥漫的湿气中嗅到浓郁的历史气息。雕花窗棂、檐兽、陶缸、红木桌椅和青花瓷器, 隐隐透出了往昔的热闹和繁华。 (2)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里铺路的石板 (3古镇里的许多铺路石板,久已废弃,被随便丟在巷子深处,或者就摆在窗前屋下。有 些石板磨损严重,呈现出柔和的曲线。它们大都是土黄,或者透出点红色,一块一块,像固 体的阳光,带着一点温暖,一点黯淡,与镇孑的青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这些石板皆非本地产。当初盐运兴盛时,大运河、淮河上来往的舟船,去时载盐,返 回时捎带石板压舱,卸于河边,富有的盐商便购来铺路。数十年下来,这里的街道上就铺满 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板。原来,这些石板都曾随船只,压着波浪,伴着涛声,最后落户在这 里,成了古镇的居民”。 (5这曲折的石板上,走得最多的是盐车。明朝中叶以后,淮盐全部运到河下,经检验抽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四境之内莫不 有求于王:由此观之, 。 (《邹忌讽齐王纳谏》)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邹忌讽齐王 纳谏》) (5)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 (诸葛亮《出师表》) (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 。 (诸葛亮《出师表》)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 (8)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9)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关雎》 ) (10)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 (《蒹葭》)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6 题。 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 ⑴游淮安河下镇,运气出奇的好。一路豪雨,临近镇子时,却住了雨脚。放眼望去,到 处都是青砖黛瓦的建筑。古巷弯弯曲曲,旧宅瓦椽不整,老店铺面半朽。随便走进一处宅院, 都能在弥漫的湿气中嗅到浓郁的历史气息。雕花窗棂、檐兽、陶缸、红木桌椅和青花瓷器, 隐隐透出了往昔的热闹和繁华。 ⑵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里铺路的石板。 ⑶古镇里的许多铺路石板,久已废弃,被随便丢在巷子深处,或者就摆在窗前屋下。有 些石板磨损严重,呈现出柔和的曲线。它们大都是土黄,或者透出点红色,一块一块,像固 体的阳光,带着一点温暖,一点黯淡,与镇子的青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⑷这些石板皆非本地产。当初盐运兴盛时,大运河、淮河上来往的舟船,去时载盐,返 回时捎带石板压舱,卸于河边,富有的盐商便购来铺路。数十年下来,这里的街道上就铺满 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板。原来,这些石板都曾随船只,压着波浪,伴着涛声,最后落户在这 里,成了古镇的“居民”。 ⑸这曲折的石板上,走得最多的是盐车。明朝中叶以后,淮盐全部运到河下,经检验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