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九中 201l届高三12月份月考 语文试题 2010-12-03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何为国学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国学 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 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 我们不可能视枧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 延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 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 概念。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 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 略同于古学”、“旧学ˆ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我们通常说的国学, 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ˆ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 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ˆ、‘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 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而以 成人之道为中心。“通”是以分类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
哈九中 2011 届高三 12 月份月考 语 文 试 题 2010-12-03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何为国学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国学 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 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 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 延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 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 概念。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 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 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我们通常说的国学, 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 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 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而以 成人之道为中心。“通”是以分类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
《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 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 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 每一类都是一座山。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就以四部中的子部ˆ来说,《四 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医家”,最近出版的部《中国 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13000余种,说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 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 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 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 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 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 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概念之所以暂时不用,有观点认为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作为一个时代约 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而且从“科学”的意义上说也本不可用 B.国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多数学者所取 得的基本一致的看法:广义的国学是指“一国所有之学 C.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有别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 在学术分类上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D.广义的国学与海外的“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上大体相同,即西学和马 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务之急不是国学这个概念是不用还是“缓行”的问题,而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 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B.“通”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 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 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 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 每一类都是一座山。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就以四部中的“子部”来说,《四 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医家”,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国 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 13000 余种,说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 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 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 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 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 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 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学概念之所以暂时不用,有观点认为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作为一个时代约 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而且从“科学”的意义上说也本不可用。 B.国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多数学者所取 得的基本一致的看法;广义的国学是指“一国所有之学”。 C.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有别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 在学术分类上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D.广义的国学与海外的“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上大体相同,即西学和马 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当务之急不是国学这个概念是不用还是“缓行”的问题,而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 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B.“通”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 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C.狭义的国学概念是一个相当笼统、同时内涵又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是近代分科之 学形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D.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 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四库全书总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每类都内涵丰富, 譬如“子部”的“医家”,内容可谓宏大广博 B.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 列设立为一级学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国学的地位更高,影响力更大 C.现代学科体系与国学体系存在着大量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科相互渗透的结 果,说明现代学科具有很强的交融性 D.对于中国的国学,我们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对它进行分析、开放、前瞻、批判和 创新,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课内文言文(4分,每题2分)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C.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犯乃死,重负国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B.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C.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D.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今大王亦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李纲,字文纪。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挠辞。 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yi埋葬)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媚娘曲》。纲日:令则 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 曰:置之,我欲为乐耳!ˆ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 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何特太 子罪邪?”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 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孑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
C.狭义的国学概念是一个相当笼统、同时内涵又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是近代分科之 学形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D.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 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四库全书总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每类都内涵丰富, 譬如“子部”的“医家”,内容可谓宏大广博。 B.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 列设立为一级学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国学的地位更高,影响力更大。 C.现代学科体系与国学体系存在着大量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科相互渗透的结 果,说明现代学科具有很强的交融性。 D.对于中国的国学,我们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对它进行分析、开放、前瞻、批判和 创新,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二、古代诗文阅读(40 分) (一)课内文言文(4 分,每题 2 分)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C.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犯乃死,重负.国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B.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C.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D.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今大王亦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李纲,字文纪。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挠辞。 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yì,埋葬)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媚娘曲》。纲曰:“令则 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 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 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何特太 子罪邪?”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 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
歆谏,不听。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日:“王年少,不 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 我当斩于军。纲日:“王过恶,诞养成之。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 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翌日,帝悟,引纲升御榻,劳日:“卿不言,我几滥罚。”于是 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怒曰:“卿羞朕尚书邪 纲顿首曰:“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 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 纲上书太子曰:纲老矣,幸未就木,备位保傅,冀得效愚鄙。凡为人子,务孝谨,以慰上 心,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太子览书不怿,所为益纵。纲悒悒不自赖,固请老 优诏解尚书。 贞观四年,复为少师。以足疾赐步舆,听乘至阁,问以政事。诣东宫,太子承乾为拜。 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 明年卒,年八十五 (选自《新唐书》第九十九卷,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勇废,文帝切让 让:责备 B.卿羞朕尚书邪 羞:羞辱 C.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 幸:希望 D.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夺:改变 7.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李纲为官刚正的一组是 () ①纲矢死无挠辞 ②臣请正其罪 ③陛下不素教 ④优诏解尚书 ⑤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 ⑥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纲在隋朝时曾任太子洗马,后来太子杨勇被废,面对文帝切责,李纲据理力争, 被提拔为尚书右丞
歆谏,不听。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曰:“王年少,不 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 我当斩于军。”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 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翌日,帝悟,引纲升御榻,劳曰:“卿不言,我几滥罚。”于是 释歆。 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怒曰:“卿羞朕尚书邪?” 纲顿首曰:“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 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 纲上书太子曰:“纲老矣,幸未就木,备位保傅,冀得效愚鄙。凡为人子,务孝谨,以慰上 心,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太子览书不怿,所为益纵。纲悒悒不自赖,固请老, 优诏解尚书。 贞观四年,复为少师。以足疾赐步舆,听乘至阁,问以政事。诣东宫,太子承乾为拜。 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 明年卒,年八十五。 (选自《新唐书》第九十九卷,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后勇废,文帝切让 让:责备 B.卿羞朕尚书邪 羞:羞辱 C.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 幸:希望 D.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夺:改变 7.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李纲为官刚正的一组是 ( ) ①纲矢死无挠辞 ②臣请正其罪 ③陛下不素教 ④优诏解尚书 ⑤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 ⑥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纲在隋朝时曾任太子洗马,后来太子杨勇被废,面对文帝切责,李纲据理力争, 被提拔为尚书右丞
B.刘武周攻入太原,齐王元吉不战而逃,致使并州陷落,唐高祖追究责任,李纲进言 使齐王的属下宇文歆没有被错杀。 C.因不满太子所为,李纲多次进言劝说,太子不但不接受,反而很不高兴。无奈之下, 李纲只好辞官归乡了 D.唐太宗对李纲非常尊重,赐给他轿子,每次讨论政事一定下诏让李纲与房玄龄、王 珪一起参加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5分) (2)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0-11题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岑参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注①碛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②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 去寻找黄河源头。 10.“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运用了多种手法,请列举除对 偶之外的两种,并简析其艺术效果。(6分) 11.·请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6分) 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 (2) ,只是朱颜改。《虞美人》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4)辛苦遭逢起一经 《过零丁洋》 (5)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鱼我所欲也》 (6)羽扇纶巾,谈笑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 (7)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8)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 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1)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破阵子》 (12)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亦雅亦俗汪曾祺黄波
B.刘武周攻入太原,齐王元吉不战而逃,致使并州陷落,唐高祖追究责任,李纲进言 使齐王的属下宇文歆没有被错杀。 C.因不满太子所为,李纲多次进言劝说,太子不但不接受,反而很不高兴。无奈之下, 李纲只好辞官归乡了。 D.唐太宗对李纲非常尊重,赐给他轿子,每次讨论政事一定下诏让李纲与房玄龄、王 珪一起参加。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5 分) (2)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5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0-11 题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岑 参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注]①碛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②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 去寻找黄河源头。 10.“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运用了多种手法,请列举除对 偶之外的两种,并简析其艺术效果。(6 分) 11.请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 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6 分)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 6 分) (1) ,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 (2) ,只是朱颜改。《虞美人》 (3)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4)辛苦遭逢起一经, 。《过零丁洋》 (5)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鱼我所欲也》 (6)羽扇纶巾,谈笑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 (7)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8)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 ,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 (10)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1)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破阵子》 (12)夫战,勇气也。 , , 。《曹刿论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6 题。 亦雅亦俗汪曾祺 黄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