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三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人们常常谈论艺术家的气质,很少想到做哲学家也需要一种特别的气质。其实, 追究人生的根本,是人类本性中的固有冲动,当这种冲动在某一个人身上异常强 烈时,他便是一个具有哲学家气质的人了。一个好的哲学家并不向人提供人生问 题的现成答案,他自己受着某些根本性问题的苦苦折磨,不倦地寻找着答案,也 启发我们去思考和探索他的问题。他的问题属于我们大家,属于时代、民族乃至 全人类。 ②哲学本意是“热爱智慧”,智慧虽然无法转让,然而,对智慧的爱却是能够激 发起来的。我们读一位哲学家的书,也许会对书中聪明的议论会心一笑,但最能 震撼我们心灵的却是作者对人生的大困境的观察和揭示,以及他寻求解决途径的 痛苦而又不折不挠的努力。只有那些带着泪和笑感受和思考着人生的人,才能真 正领略哲学的魅力。这样的哲学也必定闪放着个性的光彩。我们读文学作品,常 常可以由作品想见作家的音容笑貌、爱憎好恶。可是,读哲学著作时,我们面前 往往出现一张灰色的概念之网,至于它由哪只蜘蛛织出,似乎并不重要 ③诗人无保留地袒露自己心灵里的每一阵颤栗,每一朵浪花,哲学家却隐瞒了促 使他思考的动机和思考中的悲欢,只把结论拿给我们,连同事后追加的逻辑证明 谁相信人生问题的答案能靠逻辑推理求得呢?在这里,真正起作用的是亲身的经 历,切身的感受,灵魂深处的暴风骤雨,危机和觉醒,直觉和顿悟。人生最高问 题对于一切人相同,但每个人探索的机缘和途径却千变万化,必定显示出个性的 差别。哲学不是一份真理的清单,而恰恰是寻求人生真理的过程本身,这个过程 与寻求者的个人经历和性格密不可分 ④哲学的魅力在于它所寻求的人生智慧的魅力,在于寻求者的个性的魅力。最后 如果一位哲学家有足够的语言技巧的话,还应该加上风格的魅力。从源头上看, 哲学和诗本是一体。没有哲学的眼光和深度,一个诗人只能是吟花咏月、顾影自 怜的浅薄文人;没有诗的激情和灵性,一个哲学家只能是从事逻辑推理的思维机 器。大晢学家与大诗人往往心灵相通,他们受同一种痛苦驱逼,寻求同一个谜的 谜底 1.下列对哲学家的特点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艺术家一样,哲学家也需要具有一种特别的气质,他们往往带有一种异常 强烈的人类本性中的固有冲动。 B.好的哲学家不倦地寻求人生的根本的答案,能够提出属于大家、时代、民族, 乃至全人类的大问题 C.哲学家们往往思维缜密,客观理性,力求用严密的逻辑阐明自己的思想体系 不为情感左右。 D.真正的哲学家对人生具有深刻独特的感受和思考,能够震撼我们的心灵,也 能启发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2.下列对文章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要带着泪和笑去感受和思考人生,人们就能真正地领略到晢学的魅力
哈尔滨三中 2013 届高三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人们常常谈论艺术家的气质,很少想到做哲学家也需要一种特别的气质。其实, 追究人生的根本,是人类本性中的固有冲动,当这种冲动在某一个人身上异常强 烈时,他便是一个具有哲学家气质的人了。一个好的哲学家并不向人提供人生问 题的现成答案,他自己受着某些根本性问题的苦苦折磨,不倦地寻找着答案,也 启发我们去思考和探索他的问题。他的问题属于我们大家,属于时代、民族乃至 全人类。 ②哲学本意是“热爱智慧”,智慧虽然无法转让,然而,对智慧的爱却是能够激 发起来的。我们读一位哲学家的书,也许会对书中聪明的议论会心一笑,但最能 震撼我们心灵的却是作者对人生的大困境的观察和揭示,以及他寻求解决途径的 痛苦而又不折不挠的努力。只有那些带着泪和笑感受和思考着人生的人,才能真 正领略哲学的魅力。这样的哲学也必定闪放着个性的光彩。我们读文学作品,常 常可以由作品想见作家的音容笑貌、爱憎好恶。可是,读哲学著作时,我们面前 往往出现一张灰色的概念之网,至于它由哪只蜘蛛织出,似乎并不重要。 ③诗人无保留地袒露自己心灵里的每一阵颤栗,每一朵浪花,哲学家却隐瞒了促 使他思考的动机和思考中的悲欢,只把结论拿给我们,连同事后追加的逻辑证明。 谁相信人生问题的答案能靠逻辑推理求得呢?在这里,真正起作用的是亲身的经 历,切身的感受,灵魂深处的暴风骤雨,危机和觉醒,直觉和顿悟。人生最高问 题对于一切人相同,但每个人探索的机缘和途径却千变万化,必定显示出个性的 差别。哲学不是一份真理的清单,而恰恰是寻求人生真理的过程本身,这个过程 与寻求者的个人经历和性格密不可分。 ④哲学的魅力在于它所寻求的人生智慧的魅力,在于寻求者的个性的魅力。最后, 如果一位哲学家有足够的语言技巧的话,还应该加上风格的魅力。从源头上看, 哲学和诗本是一体。没有哲学的眼光和深度,一个诗人只能是吟花咏月、顾影自 怜的浅薄文人;没有诗的激情和灵性,一个哲学家只能是从事逻辑推理的思维机 器。大哲学家与大诗人往往心灵相通,他们受同一种痛苦驱逼,寻求同一个谜的 谜底。 1.下列对哲学家的特点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同艺术家一样,哲学家也需要具有一种特别的气质,他们往往带有一种异常 强烈的人类本性中的固有冲动。 B.好的哲学家不倦地寻求人生的根本的答案,能够提出属于大家、时代、民族, 乃至全人类的大问题。 C.哲学家们往往思维缜密,客观理性,力求用严密的逻辑阐明自己的思想体系, 不为情感左右。 D.真正的哲学家对人生具有深刻独特的感受和思考,能够震撼我们的心灵,也 能启发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2.下列对文章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只要带着泪和笑去感受和思考人生,人们就能真正地领略到哲学的魅力
B.哲学家常隐瞒促使他思考的动机和思考的悲欢,只将思考的结论和逻辑证明 展现出来。 C.哲学本质上并不依靠逻辑推理而必须依赖寻求人生问题答案者的个人经历和 性格。 D.诗人激情洋溢,哲学家含蓄客观,二者风格截然不同,但都可以在各自领域 获得成功。 3.根据文意所做的推论,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即使人们并不赞同某晢学家的结论,但只要他进行了真诚的探索,他的哲学 结论也依然能够吸引我们,震撼我们。 B.哲学著作需要放射着诗意的光辉,诗歌里也应回荡着晢学的喟叹:二者是可 以做到心灵相通的 C.读者可通过作品感知文学家的心灵与智慧,但晢学著作中只能看到灰色的概 念之网,所以它的作者似乎并不重要 D.哲学的魅力既来自于它所寻求的人生智慧的魅力,更来自于寻求者的个性的 魅力,二者是紧密结合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陲①蔓延,涧谷 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 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 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 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 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 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 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 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 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 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②裳先之。有不得至 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 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 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陂陲( po tuo):不平的样子。②褰(qian):卷起裤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庐:结庐 B.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杖:拄,撑 C.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加:施加
B.哲学家常隐瞒促使他思考的动机和思考的悲欢,只将思考的结论和逻辑证明 展现出来。 C.哲学本质上并不依靠逻辑推理而必须依赖寻求人生问题答案者的个人经历和 性格。 D.诗人激情洋溢,哲学家含蓄客观,二者风格截然不同,但都可以在各自领域 获得成功。 3.根据文意所做的推论,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即使人们并不赞同某哲学家的结论,但只要他进行了真诚的探索,他的哲学 结论也依然能够吸引我们,震撼我们。 B.哲学著作需要放射着诗意的光辉,诗歌里也应回荡着哲学的喟叹:二者是可 以做到心灵相通的。 C.读者可通过作品感知文学家的心灵与智慧,但哲学著作中只能看到灰色的概 念之网,所以它的作者似乎并不重要。 D.哲学的魅力既来自于它所寻求的人生智慧的魅力,更来自于寻求者的个性的 魅力,二者是紧密结合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8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①蔓延,涧谷 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 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 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 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 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 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 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 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 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 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②裳先之。有不得至, 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 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 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陂陁(pō tuó):不平的样子。②褰(qiān):卷起裤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庐:结庐 B.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杖:拄,撑 C.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加:施加
D.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易:改变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子瞻“乐于山水”的一组是(3分) ①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②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多日 ③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 ④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 ⑤有山可登,有水可浮 ⑥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思路有特色。既抓住建亭的环境特点,又突岀苏轼的思想性格。游山之 行为记叙建亭铺垫,建亭之举又为议论志趣蓄势,快乐之思再为全篇画龙点睛。 B.本文内容有三乐:一是身居“绝俗”,纵情山水,“不知其久”;二是结友 携游,“相与营之”,战胜自然;三是天助人愿,扩建观亭,增胜添趣 C.本文表达有韵味。辞采华美,句式错落,音韵优美,行文流畅。熔比喻、拟 人、排比、反问于一炉,集景致美、雅趣美、情理美为一体,浑然圆合,耐人品 读。 D.本文情感有变化。作者先是不为外物伤情,不因境遇悲怀,“以适意为悦” 悠然自足。后又在结尾说“孰知得失之所在”,表达了一种人生无常的消极思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5分) (2)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越调】柳营曲江上 查德卿① 烟艇闲,雨蓑干,渔翁醉醒江上晚。啼鸟关关,流水潺潺,乐似富春山②。数声 柔橹江湾,一钩香饵波寒。回头贪兔魄③,失意放渔竿;看,流下蓼花滩④ 【注】①査德卿:元仁宗延佑年间元曲作家,屡试不第。②富春山:汉严子陵曾 隐居耕钓于此。③兔魄:月亮,月宫,又称蟾宫,取“蟾宫折桂”之意。④蓼花: 草本植物,这里有辛苦之意。 8.这首曲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5分) 9.此曲透过叙事、状物、写景,清晰地显现出“渔翁”“江上晚”时感情流动 的轨迹,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 湄 (《蒹葭》)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 (3)子曰:“见贤思齐 焉 (《孔子 语录》
D.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易:改变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子瞻“乐于山水”的一组是(3 分) ①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②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③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④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 ⑤有山可登,有水可浮 ⑥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本文思路有特色。既抓住建亭的环境特点,又突出苏轼的思想性格。游山之 行为记叙建亭铺垫,建亭之举又为议论志趣蓄势,快乐之思再为全篇画龙点睛。 B. 本文内容有三乐:一是身居“绝俗”,纵情山水,“不知其久”;二是结友 携游,“相与营之”,战胜自然;三是天助人愿,扩建观亭,增胜添趣。 C. 本文表达有韵味。辞采华美,句式错落,音韵优美,行文流畅。熔比喻、拟 人、排比、反问于一炉,集景致美、雅趣美、情理美为一体,浑然圆合,耐人品 读。 D. 本文情感有变化。作者先是不为外物伤情,不因境遇悲怀,“以适意为悦”, 悠然自足。后又在结尾说“孰知得失之所在”,表达了一种人生无常的消极思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5 分) (2)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8~9 题。 【越调】 柳营曲 江上 查德卿① 烟艇闲,雨蓑干,渔翁醉醒江上晚。啼鸟关关,流水潺潺,乐似富春山②。数声 柔橹江湾,一钩香饵波寒。回头贪兔魄③,失意放渔竿;看,流下蓼花滩④。 【注】①查德卿:元仁宗延佑年间元曲作家,屡试不第。②富春山:汉严子陵曾 隐居耕钓于此。③兔魄:月亮,月宫,又称蟾宫,取“蟾宫折桂”之意。④蓼花: 草本植物,这里有辛苦之意。 8.这首曲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5 分) 9.此曲透过叙事、状物、写景,清晰地显现出“渔翁”“江上晚”时感情流动 的轨迹,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 湄。 (《蒹葭》)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 (3)子曰:“见贤思齐 焉, 。” (《孔子 语录》)
(4)吏禄三百 (白居 易《观刈麦》) (5) 江春入旧 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6)醉能同其乐, 太守也。 (欧 阳修《醉翁亭记》) (7)潭中鱼可百许 头 (柳宗元《小石 潭记》) (8)白头搔更 短 (杜甫《春望》)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绝版的周庄 王剑冰 ①你可以说不算太美,你是以自然朴实动人的。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裙裾 缀以些许红色白色的小花及绿色的柳枝。清凌的流水柔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 恰到好处地挂在腰间,最紧要的还在于眼睛的窗子,仲春时节半开半闭,掩不住 招人的妩媚。仍是明代的晨阳吧,斜斜地照在你的肩头,将你半晦半明地写意出 来 ②我真的不知道,你在那里等我,等我好久好久。我今天才来,我来晚了,以致 使你这样沧桑。而你依然很美,周身透着迷人的韵致。真的,你还是那样纯秀、 古典。只是不再含羞,大方地看着每一位来人。周庄,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呼唤 好久了,却不知你在这里。周庄,我叫着你的名字,你比我想象的还要动人。我 真想揽你入怀。只是扑向你的人太多太多,你有些猝不及防,你本来已习惯的清 静与孤寂被打破了。我看得出来,你已经有些厌倦与无奈。周庄,我来晚了 ③有人说,周庄是以苏州的毁灭为代价的,眼前即刻闪现出古苏州的模样。是的, 苏州脱掉了罗衫长褂,苏州现代得多了。尽管手里还拿着丝绣的团扇,却已远不 是躲在深闺的旧模样。这样,周庄这位江南的古典秀女便名播四海了。然而,霓 虹闪烁的舞厅和酒楼正在周庄四周崛起,周庄的操守能持久吗? ④参加“富贵茶庄”奠基仪式。颇负盛名的富贵企业和颇负盛名的周庄联姻。而 周庄的代表人物沈万三也名富,真是巧合。代表富贵茶庄讲话的,是一位长发飘 逸的女郎,周庄的首席则是位短发女子,又是巧合。富贵、茶、周庄、女子,几 个字词在春雨中格外亮丽。回头望去,白蚬湖正闪着粼粼波光。 ⑤想起了台湾作家三毛,三毛爱浪游,三毛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三毛的长发沾的 什么风都有。三毛一来到周庄就哭了,三毛搂着周庄像搂着久别的祖母。三毛心 里其实很孤独。三毛没日没夜地跟周庄唠叨,吃着周庄做的小吃。三毛说,我还
(4)吏禄三百 石, 。 (白居 易《观刈麦》) (5) ,江春入旧 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6)醉能同其乐, ,太守也。 (欧 阳修《醉翁亭记》) (7)潭中鱼可百许 头, 。 (柳宗元《小石 潭记》) (8)白头搔更 短, 。 (杜甫《春望》)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绝版的周庄 王剑冰 ①你可以说不算太美,你是以自然朴实动人的。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裙裾, 缀以些许红色白色的小花及绿色的柳枝。清凌的流水柔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 恰到好处地挂在腰间,最紧要的还在于眼睛的窗子,仲春时节半开半闭,掩不住 招人的妩媚。仍是明代的晨阳吧,斜斜地照在你的肩头,将你半晦半明地写意出 来。 ②我真的不知道,你在那里等我,等我好久好久。我今天才来,我来晚了,以致 使你这样沧桑。而你依然很美,周身透着迷人的韵致。真的,你还是那样纯秀、 古典。只是不再含羞,大方地看着每一位来人。周庄,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呼唤 好久了,却不知你在这里。周庄,我叫着你的名字,你比我想象的还要动人。我 真想揽你入怀。只是扑向你的人太多太多,你有些猝不及防,你本来已习惯的清 静与孤寂被打破了。我看得出来,你已经有些厌倦与无奈。周庄,我来晚了。 ③有人说,周庄是以苏州的毁灭为代价的,眼前即刻闪现出古苏州的模样。是的, 苏州脱掉了罗衫长褂,苏州现代得多了。尽管手里还拿着丝绣的团扇,却已远不 是躲在深闺的旧模样。这样,周庄这位江南的古典秀女便名播四海了。然而,霓 虹闪烁的舞厅和酒楼正在周庄四周崛起,周庄的操守能持久吗? ④参加“富贵茶庄”奠基仪式。颇负盛名的富贵企业和颇负盛名的周庄联姻。而 周庄的代表人物沈万三也名富,真是巧合。代表富贵茶庄讲话的,是一位长发飘 逸的女郎,周庄的首席则是位短发女子,又是巧合。富贵、茶、周庄、女子,几 个字词在春雨中格外亮丽。回头望去,白蚬湖正闪着粼粼波光。 ⑤想起了台湾作家三毛,三毛爱浪游,三毛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三毛的长发沾的 什么风都有。三毛一来到周庄就哭了,三毛搂着周庄像搂着久别的祖母。三毛心 里其实很孤独。三毛没日没夜地跟周庄唠叨,吃着周庄做的小吃。三毛说,我还
会来的,我一定会来的。三毛是哭着离去的,三毛离去时最后亲了亲黄黄的油菜 花,那是周庄递给她的黄手帕。周庄的遗憾在于没让三毛久久留下,三毛一离开 周庄便陷入了更大的孤独,终于把自己交给了一双袜子。三毛临死时还念叨了 声周庄,周庄知道,周庄总这么说 ⑥入夜,乘一只小船,让桨轻轻划拨。时间刚过九点,周庄就早早睡了,是从没 有电的明清时代就养成的习惯?没有喧闹的声音,没有电视的声音,没有狗吠的 声音。 ⑦周庄睡在水上。水便是周庄的床。床很柔软,有时轻微地晃荡两下,那是周庄 变换了一下姿势。周庄睡得很沉实。一只只船儿,是周庄摆放的鞋子。鞋子多半 旧了,沾满了岁月的征尘。我为周庄守夜,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粲然的樱花。这 花原本不是周庄的,如同我。我知道,打着鼾息的周庄,民族味儿很浓。 ⑧忽就闻到了一股股沁心润肺的芳香,幽幽长长的经过斜风细雨的过滤,纯净而 湿润。这是油菜花。早上来时,一片一片的黄花浓浓地包裹了古老的周庄。远远 望去,色彩的反差那般强烈。现在这种香气正氤氲着周庄的梦境,那梦必也是有 颜色的。 ⑨坐在桥上,我就这么定定地看着周庄,从一块石板、一株小树、一只灯笼,到 幢老屋、一道流水。这么看着的时候,就慢慢沉入进去,感到时间的走动。感 到水巷深处,哪家屋门开启,走出一位苍髯老者或纤秀女子。那是沈万三还是迷 楼的阿金姑娘?周庄的夜,太容易让人生出幻觉。 (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标题《绝版的周庄》,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周庄的古典美得天独厚,不可复 制;二是指像苏州这些从前的水乡古镇已变得现代,周庄已经是国内仅存的水乡 古镇。 B.第六段中,作者生动形象地写出入夜在周庄乘小船的情景,用了拟人、排比、 夸张等手法,写出了周庄与现代都市之夜截然不同的平和与安宁。 C.作者看到周庄四周正在崛起的舞厅和酒楼,不禁发出疑问:“周庄的操守能 持久吗?”表现出对周庄能否抵抗得住现代化诱惑的深沉的担忧。 D.作者反复强调“我来晚了”,既有相见恨晚之意,表达自己对周庄的仰慕之 情;也为自己没有早来周庄看到她最原始纯静之美,现在她的美已经变味而惋惜。 E.本文语言生动,想象丰富,自如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既充分描写出周庄淡 雅的自然之美,又深刻表达出周庄纯秀的人文之美。 (2)文中前两段用“你”称呼周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3)分析下面两句话的含意及表达效果。(6分) ①苏州脱掉了罗衫长褂,苏州现代得多了。尽管手里还拿着丝绣的团扇,却已远 不是躲在深闺的旧模样。(3分) ②我为周庄守夜,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粲然的樱花。这花原本不是周庄的,如同 我。(3分) (4)本文中的周庄具有哪些特点?本文开头说周庄“不算太美”,后文又说周 庄“依然很美”,是不是自相矛盾?你怎样理解?(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追随我心 并不很久的以前,也就在1979年到1980年间,在哥伦比亚大学,两个政治科学 系大一的新生,在课堂上总是没精打采。其中一个是来自台湾的华裔,喜欢窝在
会来的,我一定会来的。三毛是哭着离去的,三毛离去时最后亲了亲黄黄的油菜 花,那是周庄递给她的黄手帕。周庄的遗憾在于没让三毛久久留下,三毛一离开 周庄便陷入了更大的孤独,终于把自己交给了一双袜子。三毛临死时还念叨了一 声周庄,周庄知道,周庄总这么说。 ⑥入夜,乘一只小船,让桨轻轻划拨。时间刚过九点,周庄就早早睡了,是从没 有电的明清时代就养成的习惯?没有喧闹的声音,没有电视的声音,没有狗吠的 声音。 ⑦周庄睡在水上。水便是周庄的床。床很柔软,有时轻微地晃荡两下,那是周庄 变换了一下姿势。周庄睡得很沉实。一只只船儿,是周庄摆放的鞋子。鞋子多半 旧了,沾满了岁月的征尘。我为周庄守夜,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粲然的樱花。这 花原本不是周庄的,如同我。我知道,打着鼾息的周庄,民族味儿很浓。 ⑧忽就闻到了一股股沁心润肺的芳香,幽幽长长的经过斜风细雨的过滤,纯净而 湿润。这是油菜花。早上来时,一片一片的黄花浓浓地包裹了古老的周庄。远远 望去,色彩的反差那般强烈。现在这种香气正氤氲着周庄的梦境,那梦必也是有 颜色的。 ⑨坐在桥上,我就这么定定地看着周庄,从一块石板、一株小树、一只灯笼,到 一幢老屋、一道流水。这么看着的时候,就慢慢沉入进去,感到时间的走动。感 到水巷深处,哪家屋门开启,走出一位苍髯老者或纤秀女子。那是沈万三还是迷 楼的阿金姑娘?周庄的夜,太容易让人生出幻觉。 (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标题《绝版的周庄》,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周庄的古典美得天独厚,不可复 制;二是指像苏州这些从前的水乡古镇已变得现代,周庄已经是国内仅存的水乡 古镇。 B.第六段中,作者生动形象地写出入夜在周庄乘小船的情景,用了拟人、排比、 夸张等手法,写出了周庄与现代都市之夜截然不同的平和与安宁。 C.作者看到周庄四周正在崛起的舞厅和酒楼,不禁发出疑问:“周庄的操守能 持久吗?”表现出对周庄能否抵抗得住现代化诱惑的深沉的担忧。 D.作者反复强调“我来晚了”,既有相见恨晚之意,表达自己对周庄的仰慕之 情;也为自己没有早来周庄看到她最原始纯静之美,现在她的美已经变味而惋惜。 E.本文语言生动,想象丰富,自如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既充分描写出周庄淡 雅的自然之美,又深刻表达出周庄纯秀的人文之美。 (2)文中前两段用“你”称呼周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6 分) (3)分析下面两句话的含意及表达效果。(6 分) ①苏州脱掉了罗衫长褂,苏州现代得多了。尽管手里还拿着丝绣的团扇,却已远 不是躲在深闺的旧模样。(3 分) ②我为周庄守夜,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粲然的樱花。这花原本不是周庄的,如同 我。(3 分) (4)本文中的周庄具有哪些特点?本文开头说周庄“不算太美”,后文又说周 庄“依然很美”,是不是自相矛盾?你怎样理解?(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追随我心 并不很久的以前,也就在 1979 年到 1980 年间,在哥伦比亚大学,两个政治科学 系大一的新生,在课堂上总是没精打采。其中一个是来自台湾的华裔,喜欢窝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