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162中学 2011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要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就必须减排 2009年12月19日,在丹麦哥本哈根市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闭幕。这次会议虽 然没有取得多少实质性的进展,但是这次会议让“全球气候变暖”词深入人心。据大会组织 方提供的数字,约15000人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中记者就多达5000人。如此庞大的宣传 规模,让人们了解到各国政要和科学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视程度。 最近常常有读者打电话来问:气候变化问题真值得那么兴师动众吗?当然值得啦,因为 全球气候变暖会引发越来越多的灾难,不只是热带地区的人们需要关注,温带和寒带地区的 人们也需要关注。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影响了人类环境和自然生态,导致水资源失衡、农ψ减 产、生态系统严重受损,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如果放任全球气候变暖按 照目前的趋势暖化下去,不少地区在几十年内就可能遭遇毁灭性打击,岛国马尔代夫就是其 中之 那么,如何有效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呢?那就得首先弄清楚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科学家 普遍承认,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大气温室气 体。根据这个结论我们可知,要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就必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就是说 我们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迈入低碳时代,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呢?首先,科学家想到的是用碳排放很少的绿色能源代替碳
哈尔滨市第 162 中学 2011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20 分钟 试题满分:150 分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要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就必须减排 2009 年 l2 月 19 日,在丹麦哥本哈根市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闭幕。这次会议虽 然没有取得多少实质性的进展,但是这次会议让“全球气候变暖”一词深入人心。据大会组织 方提供的数字,约 15000 人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中记者就多达 5000 人。如此庞大的宣传 规模,让人们了解到各国政要和科学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视程度。 最近常常有读者打电话来问:气候变化问题真值得那么兴师动众吗?当然值得啦,因为 全球气候变暖会引发越来越多的灾难,不只是热带地区的人们需要关注,温带和寒带地区的 人们也需要关注。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影响了人类环境和自然生态,导致水资源失衡、农业减 产、生态系统严重受损,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如果放任全球气候变暖按 照目前的趋势暖化下去,不少地区在几十年内就可能遭遇毁灭性打击,岛国马尔代夫就是其 中之一。 那么,如何有效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呢?那就得首先弄清楚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科学家 普遍承认,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大气温室气 体。根据这个结论我们可知,要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就必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就是说, 我们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迈入低碳时代,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呢?首先,科学家想到的是用碳排放很少的绿色能源代替碳
排放多的化石能源。煤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燃烧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其他污染 性物质。如果用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新能源,只是在生产、运输和维护相关设备的过程 中会有碳排放,生产能源的过程几乎没有碳排放。 接着,科学家想到的是发展低碳技术。所谓低碳技术,其本质是节能技术,节能和减排 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无论是绿色能源还是化石能源,只要用的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会减 少。目前,全球低碳技术市场每年的交易额已经超过300亿人民币。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 的低碳技术,似乎难以和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伟业联系起来。然而,如果每个行业都能采 用低碳技术,那么汇总起来的碳减排量就十分可观 最后,科学家要想办法把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吸收掉。这种减排思路看上去很简单, 比如,种更多的树,养更多的海藻,就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但是,植物吸碳的能力有 限,死亡后还会有碳排放。于是,科学家希望开发一些人造吸碳设备。虽然这些设备原理很 简单,但是大都有明显的缺陷——成本太高,吸碳效率太低。如果能开发一种廉价高效的吸 碳设备,减排的前景就会更加光明。 (摘自《科学画报》)2010年2月号) 1.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政要和科学家对全球气候变暖十分 重视,让“全球气候变暖”已深人人心 B.如果按照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继续暖化下去,岛国马尔代夫在几十年内就会遭 遇毁灭性打击。 C.只要控制好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大气温室气体,就可以遏制全球气候 变暖。 D.全球气候变暖会严重影响人类环境和自然生态,从而引发越来越多的灾难,因此需 要全人类共同关注 2.下列对“节能和减排是互为因果的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采用低碳技术,碳排量就会减少,所以能减排的低碳技术,也就是节能技术 B.因为只要能源用得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会减少,所以只要节能,也就达到了减 排的目的 C.因为节约能源就会减少碳排放,而碳排放的减少也就是节约能源,所以节能和减排 密不可分。 D.因为低碳技术能把节能和减排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尽管碳减排量看上去“微不 足道”,但其前景仍然十分乐观
排放多的化石能源。煤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燃烧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其他污染 性物质。如果用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新能源,只是在生产、运输和维护相关设备的过程 中会有碳排放,生产能源的过程几乎没有碳排放。 接着,科学家想到的是发展低碳技术。所谓低碳技术,其本质是节能技术,节能和减排 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无论是绿色能源还是化石能源,只要用的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会减 少。目前,全球低碳技术市场每年的交易额已经超过 300 亿人民币。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 的低碳技术,似乎难以和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伟业”联系起来。然而,如果每个行业都能采 用低碳技术,那么汇总起来的碳减排量就十分可观。 最后,科学家要想办法把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吸收掉。这种减排思路看上去很简单, 比如,种更多的树,养更多的海藻,就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但是,植物吸碳的能力有 限,死亡后还会有碳排放。于是,科学家希望开发一些人造吸碳设备。虽然这些设备原理很 简单,但是大都有明显的缺陷——成本太高,吸碳效率太低。如果能开发一种廉价高效的吸 碳设备,减排的前景就会更加光明。 (摘自《科学画报》)2010 年 2 月号) 1.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政要和科学家对全球气候变暖十分 重视,让“全球气候变暖”已深人人心。 B.如果按照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继续暖化下去,岛国马尔代夫在几十年内就会遭 遇毁灭性打击。 C.只要控制好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大气温室气体,就可以遏制全球气候 变暖。 D.全球气候变暖会严重影响人类环境和自然生态,从而引发越来越多的灾难,因此需 要全人类共同关注。 2.下列对“节能和减排是互为因果的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采用低碳技术,碳排量就会减少,所以能减排的低碳技术,也就是节能技术。 B.因为只要能源用得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会减少,所以只要节能,也就达到了减 排的目的。 C.因为节约能源就会减少碳排放,而碳排放的减少也就是节约能源,所以节能和减排 密不可分。 D.因为低碳技术能把节能和减排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尽管碳减排量看上去“微不 足道”,但其前景仍然十分乐观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绿色能源在生产的过程中不会有碳排放,只是在生产、运 输和维护相关设备的过程中会有很少的碳排放 B.科学家希望开发出的人造吸碳设备因为原理过于简单,故大都具有成本太高、吸碳 效率太低的明显缺陷。 C.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不仅要从源头上减少排放大气温室气体,还要把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清除干净 D.借助种树、养海藻等植物吸碳的方式来减排,不失为一种吸收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 碳的有效方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其先,齐田氏也。叔好剑,学黄老术于乐巨公。为人廉直,喜任 侠。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言之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数岁,赵王贤之,未及迁。会 赵午、贯高等谋弑上。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赵有敢随王,罪三族。唯田叔、 孟舒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随王至长安。赵王敖事白,得出,废王为宣平侯,乃进言叔等十 人。上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初立,召叔问日:“公知天下长者乎?对日:“臣何足以知之!”上日:“公长者, 宜知之。”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大入云中免。上日:“先帝置 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常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叔叩头曰:“夫贯高等谋反,天子下明诏:赵有敢随张王者,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 张王,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而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 边寇,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驱 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于是上日:“贤哉孟舒!”复召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杀汉议臣爱盎,景帝召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上 日:梁有之乎?”对日:“有之。”“事安在?”叔日:“上无以梁事为问也。今梁王不伏诛, 是废汉法也;如其伏诛,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于是上大贤之,以为 鲁相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 A.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绿色能源在生产的过程中不会有碳排放,只是在生产、运 输和维护相关设备的过程中会有很少的碳排放。 B.科学家希望开发出的人造吸碳设备因为原理过于简单,故大都具有成本太高、吸碳 效率太低的明显缺陷。 C.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不仅要从源头上减少排放大气温室气体,还要把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清除干净。 D.借助种树、养海藻等植物吸碳的方式来减排,不失为一种吸收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 碳的有效方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其先,齐田氏也。叔好剑,学黄老术于乐巨公。为人廉直,喜任 侠。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言之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数岁,赵王贤之,未及迁。会 赵午、贯高等谋弑上。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赵有敢随王,罪三族。唯田叔、 孟舒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随王至长安。赵王敖事白,得出,废王为宣平侯,乃进言叔等十 人。上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初立,召叔问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对曰:“臣何足以知之!”上曰:“公长者, 宜知之。”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大入云中免。上曰:“先帝置 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常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叔叩头曰:“夫贯高等谋反,天子下明诏:‘赵有敢随张王者,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 张王,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而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 边寇,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驱 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于是上曰:“贤哉孟舒!”复召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杀汉议臣爰盎,景帝召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上 曰:“梁有之乎?”对曰:“有之。”“事安在?”叔曰:“上无以梁事为问也。今梁王不伏诛, 是废汉法也;如其伏诛,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于是上大贤之,以为 鲁相
相初至官民以王取其财物自言者百余人叔取其渠率二十人答,忽之日:“王非汝主 邪?何敢自言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日:“王自使人偿之,不尔, 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常暴坐宛外。终不 休,日:“吾王暴露,独何为舍?王以故不大出游。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 日:“义不伤先人名。” (节选自《汉书卷三十七》)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岁,赵王贤之,未及迁。贤:以….为贤,认为贤能 B.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说:通“悦”,高兴,愉悦 C.今梁王不伏诛。诛:讨伐 D.鲁王闻之,大惭。惭:惭愧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古之学者必有师 B.随张王,以身死之 輮以为轮 C.如其伏诛,而后太食不甘味 序八州而朝同列 D.景帝君叔案梁,具得其事 其孰能讥之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由于为人廉直,喜任侠,而被赵午举荐给赵王张敖,担任了郎中官职 B.孟舒率疲惫的士兵争相临战,抵御匈奴冒顿的进攻 C.田叔彻查了梁孝王使人杀人案,并禀报景帝 D.田叔在对处理民告鲁王与阻止鲁王好猎的两件事中,表现出了杰出的才干。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相初至官,民以王取其财物自言者百余人。(5分) 翻译 (2)王自使人偿之,不尔,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5分) 翻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游 杨亿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寿阳①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注释】①寿阳: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 (1)此词为咏物之作,在这首词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4分)
相初至官,民以王取其财物自言者百余人。叔取其渠率二十人笞,怒之曰:“王非汝主 邪?何敢自言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使人偿之,不尔, 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常暴坐宛外。终不 休,曰:“吾王暴露,独何为舍?”王以故不大出游。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 曰:“义不伤先人名。” (节选自《汉书卷三十七》)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数岁,赵王贤.之,未及迁。 贤:以…为贤,认为贤能 B.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说:通“悦”,高兴,愉悦 C.今梁王不伏诛.。 诛:讨伐 D.鲁王闻之,大惭.。 惭:惭愧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古之学者.必有师 B.随张王,以.身死之 輮以.为轮 C.如其伏诛,而.后太食不甘味 序八州而.朝同列 D.景帝君叔案梁,具得其.事 其.孰能讥之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田叔由于为人廉直,喜任侠,而被赵午举荐给赵王张敖,担任了郎中官职。 B.孟舒率疲惫的士兵争相临战,抵御匈奴冒顿的进攻。 C.田叔彻查了梁孝王使人杀人案,并禀报景帝。 D.田叔在对处理民告鲁王与阻止鲁王好猎的两件事中,表现出了杰出的才干。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相初至官,民以王取其财物自言者百余人。(5 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王自使人偿之,不尔,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5 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少 年 游 杨亿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寿阳①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注释】①寿阳: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 (1)此词为咏物之作,在这首词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4 分)
(2)词作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并作简要分析。(7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9.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4)造化钟神秀, (杜甫《望岳》) (5)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6)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悲壮的超越 郑成功评传 卞毓方 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 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成功”,就径直道 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冋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抱负 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 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他不幸 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 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17年前,在他还是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 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入主中原,仓促 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灭;如今,抗守西南-隅的 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及。而他,既然生为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 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底的了。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想当
(2)词作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并作简要分析。(7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9.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每空 1 分)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3)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4)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5)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6)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悲壮的超越 ——郑成功评传 卞毓方 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 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成功”,就径直道 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抱负。 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 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他不幸 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 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 17 年前,在他还是只有 20 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 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入主中原,仓促 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 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及。而他,既然生为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 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底的了。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