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设想汽车在将来的能源领域发挥一种全新的作用。他们将停车场称为“搁置的资 种没有投入全部生产能力的发电站。汽车可以成为一座微型发电站,如果把停车 场的所有汽车接入电网,就能产生许多兆瓦的电——相当于一座小型发电站。如果把全世界 所有停车场里停放的汽车都接入电网,产生的电将相当于目前全球消耗量的10倍 这种想法可能成为能源难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源专家们知道,世界经济不可能永远 依赖石油和其它碳氢化合物,因此需要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从太阳能和风能,到汽车和地 下室的氢燃料电池,还有以玉米和其它植物为燃料的微涡轮机。目前还没有一个能源网络能 够容纳这样的大杂烩。现在的输电线大多是单向的:从大型电站输送到家庭、工厂和城市。 美国纵横交错的输电线有30多万公里,输送着占全世界1/4的电力。去年东部地区的停电 事件表明,这一电网连应付目前的能源需求都很困难。 如果能源网络能像因特网一样更分散、更灵活,那就可以通过缩短能源生产商和消费者 之间的平均距离而提高效率,网络受高负荷、风暴和恐怖袭击破坏的可能性也会变小。人们 的想法是创建一种灵活的电网,可以双向输送——既输出能源又接受无数家庭输送回来的能 有了混合型能源网,讨论矿物燃料与再生能源孰好孰坏就亳无必要了。而且混合型能源 网本身就成了氢燃料的最大优点。几乎每一种能源都可以用来产生氢,氢又可以转化成电不 仅输送到家庭和工厂,也可以让汽车运转。在混合型能源网中,人类将第一次有可能用任何 能源来支持交通运输和电力 根据这种观点,汽车在将来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发电站。未来的汽车里加的将不是汽油 而是氢。你可以在加气站加气,也可以利用家里的氢储备,你外出上班时太阳能电池和风车 就可以把氢储存起来。如果你需要的能源较少,而得到的能源多于自己的需要,你随时都可 以把能源卖给公用事业公司。只要在用电高峰期、在价钱最高的时候通过能源网把电输送回 去,你就可以得到额外的收入。白天在你上班的时候,你也可以把汽车接入能源网,这又能 给你带来一笔额外收入。从理论上讲,混合能源网可以为电力行业带来一连串的革新。它可 以引起人们对氢燃料汽车的兴趣,并为发电设备开辟消费市场。 当然,这一切要成为现实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障碍。电力行业需要制定一大堆标准和规 范,这很难,但并非不可能—许多聪明的工程师正为此而努力。更大的难题是让公用事业 接受变革。在许多国家,公用事业都是安于现状的垄断行业 尽管如此,电力行业已经出现了变革的迹象。日本由于担心对进口能源的依赖过于严重 于1993年实行了推广太阳能的计划。现在约17万个日本家庭向电网送电。一个名叫五百川 的1997年在房顶上安装了太阳能装置,当时花了约3.3万美元,其中政府利贴了约1万美 元。此后,他每年通过向电力公司卖电获得收入约460美元,足以抵消家里的电费。美国、 新西兰和德国等地都出现了这种趋势 当然,开放能源网对印度等电力供不应求的国家最有好处。由于常常停电,印度的糖生 产商已经开始用甘蔗发电了。 1.下列对“混合能源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并将它们容纳在一个共同的能源网络中。 B.将停车场停放的汽车接入电网使它成为一座小型发电站。 C.一种可通过缩短能源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平均距离而提高效率,受高负荷、风暴及 恐怖袭击破坏可能性变小的能源网络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2014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满 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有人设想汽车在将来的能源领域发挥一种全新的作用。他们将停车场称为“搁置的资 产”——一种没有投入全部生产能力的发电站。汽车可以成为一座微型发电站,如果把停车 场的所有汽车接入电网,就能产生许多兆瓦的电——相当于一座小型发电站。如果把全世界 所有停车场里停放的汽车都接入电网,产生的电将相当于目前全球消耗量的 10 倍。 这种想法可能成为能源难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源专家们知道,世界经济不可能永远 依赖石油和其它碳氢化合物,因此需要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从太阳能和风能,到汽车和地 下室的氢燃料电池,还有以玉米和其它植物为燃料的微涡轮机。目前还没有一个能源网络能 够容纳这样的大杂烩。现在的输电线大多是单向的:从大型电站输送到家庭、工厂和城市。 美国纵横交错的输电线有 30 多万公里,输送着占全世界 1/4 的电力。去年东部地区的停电 事件表明,这一电网连应付目前的能源需求都很困难。 如果能源网络能像因特网一样更分散、更灵活,那就可以通过缩短能源生产商和消费者 之间的平均距离而提高效率,网络受高负荷、风暴和恐怖袭击破坏的可能性也会变小。人们 的想法是创建一种灵活的电网,可以双向输送——既输出能源又接受无数家庭输送回来的能 源。 有了混合型能源网,讨论矿物燃料与再生能源孰好孰坏就毫无必要了。而且混合型能源 网本身就成了氢燃料的最大优点。几乎每一种能源都可以用来产生氢,氢又可以转化成电不 仅输送到家庭和工厂,也可以让汽车运转。在混合型能源网中,人类将第一次有可能用任何 能源来支持交通运输和电力。 根据这种观点,汽车在将来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发电站。未来的汽车里加的将不是汽油, 而是氢。你可以在加气站加气,也可以利用家里的氢储备,你外出上班时太阳能电池和风车 就可以把氢储存起来。如果你需要的能源较少,而得到的能源多于自己的需要,你随时都可 以把能源卖给公用事业公司。只要在用电高峰期、在价钱最高的时候通过能源网把电输送回 去,你就可以得到额外的收入。白天在你上班的时候,你也可以把汽车接入能源网,这又能 给你带来一笔额外收入。从理论上讲,混合能源网可以为电力行业带来一连串的革新。它可 以引起人们对氢燃料汽车的兴趣,并为发电设备开辟消费市场。 当然,这一切要成为现实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障碍。电力行业需要制定一大堆标准和规 范,这很难,但并非不可能——许多聪明的工程师正为此而努力。更大的难题是让公用事业 接受变革。在许多国家,公用事业都是安于现状的垄断行业。 尽管如此,电力行业已经出现了变革的迹象。日本由于担心对进口能源的依赖过于严重, 于 1993 年实行了推广太阳能的计划。现在约 17 万个日本家庭向电网送电。一个名叫五百川 的 1997 年在房顶上安装了太阳能装置,当时花了约 3.3 万美元,其中政府利贴了约 1 万美 元。此后,他每年通过向电力公司卖电获得收入约 460 美元,足以抵消家里的电费。美国、 新西兰和德国等地都出现了这种趋势。 当然,开放能源网对印度等电力供不应求的国家最有好处。由于常常停电,印度的糖生 产商已经开始用甘蔗发电了。 1.下列对“混合能源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并将它们容纳在一个共同的能源网络中。 B.将停车场停放的汽车接入电网使它成为一座小型发电站。 C.一种可通过缩短能源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平均距离而提高效率,受高负荷、风暴及 恐怖袭击破坏可能性变小的能源网络
D.一种既能输岀能源又能接受家庭、工厂、城市输送回来的能源双向输送的灵活电网 [来源学优高考网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混合能源网还只是理论上的一个创意,尽管现在的电网应付目前的能源要求绰绰有 余,但是混合能源网的具体实施还缺乏基础和条件。 B.许多国家的公用事业都是安于现状的垄断行业,电力行业又面临重新制定很多标准 和规范的障碍,他们很难接受混合能源网带来的变革。 C.现在的输电线都是单向的:从大型电站输送到家庭、工厂和城市。因而这种单向的 能源输出网络很难利用停车场这种“搁置的资产” D.目前,在有些发达国家已经将汽车发电变为现实,开始利用汽车中添加的新型燃料 氢来发电,有效地缓解了能源紧缺的压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混合能源网几乎能使任何一种能源由氢向电转化,这就使得人们所关注的矿物燃料 与再生能源孰好孰坏的问题再也没有讨论的意义。 B.世界经济对石油和其它碳氢化合物的依赖使人们去设想建立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的 混合能源网 C.尽管目前电力行业很难接受混合能源网的变革,但日本、美国、新西兰、瑞典、德 国及印度等国都已经出现了开放能源网的迹象。 D.混合能源网能使停车场的的汽车成为不用汽油而加氢的一种发电站,从而使停车场 不再被人们称为“搁置的资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 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陈友谅犯龙江,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从攻江州,州城临江,守备甚固 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名曰天桥,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进中书省右丞。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常遇春射走之,永忠乘飞舸追且射,定 边被百余矢,汉卒多死伤。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又邀击之泾江口,友谅死。还京,太祖以漆牌 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 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 寻拜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 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 之。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进至瞿塘关,山峻水急,蜀人设铁锁桥,横据 关口,舟不得进。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 分两军攻其水陆寨。黎明,蜀人始觉。上下夹攻,大破之。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 期会于重庆。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俟和至, 乃受降。帝制《平蜀文》旌其功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 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 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D.一种既能输出能源又能接受家庭、工厂、城市输送回来的能源双向输送的灵活电网。 [来源:学优高考网]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混合能源网还只是理论上的一个创意,尽管现在的电网应付目前的能源要求绰绰有 余,但是混合能源网的具体实施还缺乏基础和条件。 B.许多国家的公用事业都是安于现状的垄断行业,电力行业又面临重新制定很多标准 和规范的障碍,他们很难接受混合能源网带来的变革。 C.现在的输电线都是单向的:从大型电站输送到家庭、工厂和城市。因而这种单向的 能源输出网络很难利用停车场这种“搁置的资产”。 D.目前,在有些发达国家已经将汽车发电变为现实,开始利用汽车中添加的新型燃料 ——氢来发电,有效地缓解了能源紧缺的压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混合能源网几乎能使任何一种能源由氢向电转化,这就使得人们所关注的矿物燃料 与再生能源孰好孰坏的问题再也没有讨论的意义。 B.世界经济对石油和其它碳氢化合物的依赖使人们去设想建立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的 混合能源网。 C.尽管目前电力行业很难接受混合能源网的变革,但日本、美国、新西兰、瑞典、德 国及印度等国都已经出现了开放能源网的迹象。 D.混合能源网能使停车场的的汽车成为不用汽油而加氢的一种发电站,从而使停车场 不再被人们称为“搁置的资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 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陈友谅犯龙江,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从攻江州,州城临江,守备甚固。 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名曰天桥,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进中书省右丞。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常遇春射走之,永忠乘飞舸追且射,定 边被百余矢,汉卒多死伤。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又邀击之泾江口,友谅死。还京,太祖以漆牌 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 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 寻拜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 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 之。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进至瞿塘关,山峻水急,蜀人设铁锁桥,横据 关口,舟不得进。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 分两军攻其水陆寨。黎明,蜀人始觉。上下夹攻,大破之。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 期会于重庆。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俟和至, 乃受降。帝制《平蜀文》旌其功。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 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 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 玻:遭受。 B.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 薄:迫近。 C.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数:屡次 D.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次:驻扎。 5.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一组是()(3分) ①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②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 ③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④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⑤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⑥永忠以和未至辞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随兄长在巢湖迎接明太祖:有志向,受到明太 祖的称赞:在鄱阳湖大战中有功,太祖给他赐八个字。 B.廖永忠战功卓著,曾经击败陈友谅,抵御张士诚,擒杀了海盗邵宗愚:曾经回到京 城,太祖命令太子迎接他 C.太祖认为廖永忠指使一些读书人窥测圣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对他不满:后来 廖永忠犯了僭越使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 D.因为跟随汤和平定淮东、闽中、广东和四川等地,廖永忠官职屡次升迁:;每到一地 他都善于安抚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 把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2)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①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注:①雨脚雨线 8.请赏析颔联“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5分) 9.诗中写到谁似田家知此乐”,结合全诗看所乐的内容是什么?请具体回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君问归期未有期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2)我腾跃而上, 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3)元嘉草草,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几何爷爷”的立体人生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 被:遭受。 B.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 薄:迫近。 C.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 数:屡次。 D.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 次:驻扎。 5.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一组是( )(3 分) ①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 ②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 ③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④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⑤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 ⑥永忠以和未至辞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随兄长在巢湖迎接明太祖;有志向,受到明太 祖的称赞;在鄱阳湖大战中有功,太祖给他赐八个字。 B.廖永忠战功卓著,曾经击败陈友谅,抵御张士诚,擒杀了海盗邵宗愚;曾经回到京 城,太祖命令太子迎接他。 C.太祖认为廖永忠指使一些读书人窥测圣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对他不满;后来 廖永忠犯了僭越使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 D.因为跟随汤和平定淮东、闽中、广东和四川等地,廖永忠官职屡次升迁;每到一地, 他都善于安抚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 7.把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2)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 8~9 题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①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注:①雨脚:雨线。 8.请赏析颔联“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5 分) 9.诗中写到“谁似田家知此乐”,结合全诗看所乐的内容是什么?请具体回答。(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君问归期未有期, 。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2)我腾跃而上, , ,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3)元嘉草草, , 。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几何爷爷”的立体人生
吴志菲 1931年,苏步青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研究生院,亲友、同学、老师纷纷来挽留他: 中国军阀混战,政局动荡,回去后吃苦不说,学术上的辉煌前程也要被断送。”苏步青却 坚定的说:“我的祖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不能袖手旁观。”苏步青毅然回国,投身于浙 江大学数学系的创办 正当浙大数学系开始出现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时,抗日战争爆发了。为了浙大师生的安 全,为了浙大学子能在战乱中继续学习,不致荒废学业,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举 校西迁。苏步青一家住在遵义湄潭朝贺寺的一间破庙里,过着拮据的生活。由于生活条件恶 劣,苏步青的一个儿子出世不久,因营养不良而夭折。作为数学系主任的苏步青教授,上课 也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经常穿着一件满是补丁的衣服上讲台,当他在黑板上画几何图形时, 学生们对着他的背指指点点说:“看,苏先生衣服上的三角形、梯形、正方形,样样俱全,还 有螺旋曲线!”为了生存,苏步青上街买了锄头、粪桶等工具,在朝贺寺前开出半亩荒地,种 上蔬菜、红苕。每天下班,忙着浇水、施肥、灭虫,俨然一位菜农。由于他的精心管理,蔬 菜长势良好,弥补了家庭粮食之不足。他在一篇回忆录中写道:一谈到菜根香,我就想起了 抗战时期随浙江大学流亡到遵义附近的湄潭的情景来。那时一家八口在破庙安身,生活困 难,吃地瓜蘸盐巴过日子,总算熬过来了 苏步青是世界级大数学家,一生专攻几何。他从国外回来后首创微分几何这门学科,填 补了我国高校学科的一个空白,随后几十年他在这个领域不断开拓创新,使这门学科走在了 世界前沿,苏步青也因为“苏氏定理苏氏曲线”“苏氏锥面”等成就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 苏步青,70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他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 天夜里,一名叫熊全志的学生匆匆来到苏步青家里,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 请教,可他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 熊全志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回到宿舍,熬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论文终于过关了。熊全志 后来到美国成了著名教授,40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他不无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 痛骂,把我给骂醒了,否则我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苏步青对自己要求更严。微分几何是他的专长,教了几十年,烂熟于心,但他每教一遍, 都要重新备课,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听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 他的板书一笔一画,整齐美观,讲课娓娓动听,饶有风趣,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枯燥的数 字,一从他嘴里道出就变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1978年暑假的一天,苏步青当年创立的 科学研讨班在停了十多年后在复旦大学开始恢复活动。可是一连几天暴雨不停,大水猛涨 复旦校园内齐膝的积水茫茫一片,到会的青年师生都为此发愁。有人说:“这回苏老不会来了 有人说:“他即使来恐怕也不会准时了。”正在大伙七嘴八舌、观望焦虑之时,一位老人高挽 裤管,脚穿凉鞋,撑着一把雨伞出现在大家面前,四座唏嘘不已。76岁的苏老抹去额头的 雨水,向大家问了个好,看了看表正好8点,与开会时间不差分毫 几何寓真情,人生一卷诗。数学家苏步青,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一生与诗结缘。从他 的诗词中可以看到,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力求效力于振兴中华民族的事业,是苏先生 漫长人生历程中的一个精神支柱。在抗日战争的八年离乱中,苏步青僻处西南小城,但他时 时感慨的是:“画角声声催铁血,烽烟处处缺金瓯。”他念念不忘的是:“万里家乡隔战尘,江 南烟雨梦归频。”苏步青是感情极为丰富之人,重亲情,重友谊,对周遭世界充满爱心。在 他的诗词中,夫妻之爱,兄弟之情,朋友之谊,渲染出一片温馨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浙大教学期间,作为数学系主任的苏步青,不仅穿着补丁衣服,还擅长于田间劳 作,表现出他对朴素生活的追求
吴志菲 1931 年,苏步青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研究生院,亲友、同学、老师纷纷来挽留他: “中国军阀混战,政局动荡,回去后吃苦不说,学术上的辉煌前程也要被断送。” 苏步青却 坚定的说:“我的祖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不能袖手旁观。”苏步青毅然回国,投身于浙 江大学数学系的创办。 正当浙大数学系开始出现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时,抗日战争爆发了。为了浙大师生的安 全,为了浙大学子能在战乱中继续学习,不致荒废学业,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举 校西迁。苏步青一家住在遵义湄潭朝贺寺的一间破庙里,过着拮据的生活。由于生活条件恶 劣,苏步青的一个儿子出世不久,因营养不良而夭折。作为数学系主任的苏步青教授,上课 也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经常穿着一件满是补丁的衣服上讲台,当他在黑板上画几何图形时, 学生们对着他的背指指点点说:“看,苏先生衣服上的三角形、梯形、正方形,样样俱全,还 有螺旋曲线!”为了生存,苏步青上街买了锄头、粪桶等工具,在朝贺寺前开出半亩荒地,种 上蔬菜、红苕。每天下班,忙着浇水、施肥、灭虫,俨然一位菜农。由于他的精心管理,蔬 菜长势良好,弥补了家庭粮食之不足。他在一篇回忆录中写道:“一谈到菜根香,我就想起了 抗战时期随浙江大学‘流亡’到遵义附近的湄潭的情景来。那时一家八口在破庙安身,生活困 难,吃地瓜蘸盐巴过日子,总算熬过来了。” 苏步青是世界级大数学家,一生专攻几何。他从国外回来后首创微分几何这门学科,填 补了我国高校学科的一个空白,随后几十年他在这个领域不断开拓创新,使这门学科走在了 世界前沿,苏步青也因为“苏氏定理”“苏氏曲线”“苏氏锥面”等成就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 家”。 苏步青,70 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他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 一天夜里,一名叫熊全志的学生匆匆来到苏步青家里,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 请教,可他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 熊全志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回到宿舍,熬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论文终于过关了。熊全志 后来到美国成了著名教授,40 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他不无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 痛骂,把我给骂醒了,否则我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苏步青对自己要求更严。微分几何是他的专长,教了几十年,烂熟于心,但他每教一遍, 都要重新备课,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听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 他的板书一笔一画,整齐美观,讲课娓娓动听,饶有风趣,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枯燥的数 字,一从他嘴里道出就变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1978 年暑假的一天,苏步青当年创立的 科学研讨班在停了十多年后在复旦大学开始恢复活动。可是一连几天暴雨不停,大水猛涨, 复旦校园内齐膝的积水茫茫一片,到会的青年师生都为此发愁。有人说: “这回苏老不会来了。 有人说:“他即使来恐怕也不会准时了。”正在大伙七嘴八舌、观望焦虑之时,一位老人高挽 裤管,脚穿凉鞋,撑着一把雨伞出现在大家面前,四座唏嘘不已。76 岁的苏老抹去额头的 雨水,向大家问了个好,看了看表正好 8 点,与开会时间不差分毫。 几何寓真情,人生一卷诗。数学家苏步青,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一生与诗结缘。从他 的诗词中可以看到,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力求效力于振兴中华民族的事业,是苏先生 漫长人生历程中的一个精神支柱。在抗日战争的八年离乱中,苏步青僻处西南小城,但他时 时感慨的是:“画角声声催铁血,烽烟处处缺金瓯。”他念念不忘的是: “万里家乡隔战尘,江 南烟雨梦归频。”苏步青是感情极为丰富之人,重亲情,重友谊,对周遭世界充满爱心。在 他的诗词中,夫妻之爱,兄弟之情,朋友之谊,渲染出一片温馨。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 在浙大教学期间,作为数学系主任的苏步青,不仅穿着补丁衣服,还擅长于田间劳 作,表现出他对朴素生活的追求
B.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苏步青放弃了日本安逸的生活以及辉煌的学术前 程,不顾亲友的挽留回到中国,创办了浙江大学数学系 C.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苏步青的感情也极为丰富,在诗歌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从他创作的诗词中我们看到了他重亲情、重友谊的品质。 D.由于苏步青的严格要求和严谨教学,他的很多学生成就斐然,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熊全志就是其中的一个 E本文运用朴实自然的语言叙述了苏步青人生的几个片段,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让读者 看到了一位杰出科学家的丰富人生和独特风采。 (2)苏步青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3)本文的标题为“几何爷爷的立体人生”,为什么说苏步青的人生是立体的?请简要 分析。(6分) (4)苏步青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请选择你认为最关键的 原因进行探究。(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山西的煤老板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其中很多人开着百万豪车,住着千万豪宅,一 千金,却从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 B.面对“义而致富,仁而致富”,如果颜渊、原宪依然选择栖于陋巷中,箪食瓢饮、安 贫乐道,那应该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了。 C.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初生之犊,在无照驾驶、肇事打人之后,又因为轮奸 罪再陷囹圄,其“坑爹”行为引起人们对“星二代”的热议 D.网络已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网络语言,但网上登载的一些文 有的文辞并不精美,有的不通文墨,词不达意。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日本单方面制造的钓鱼岛事态升级,非常容易引发两国大面积军事冲突的结果发生 中方对此保持了高度警惕 B.“光盘”行动的发起者说,“光盘行动就是在饭店就餐时倡导人们讲究勤俭节约粮食, 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就打包带走。 C.在尼克斯与湖人队交锋时,林书豪超常发挥,表现出色,不仅抢走了科比的风头 还让科比认识到了自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D.高三已进入冲刺阶段,同学们都在刻苦努力,能否取得高考的胜利,取决于同学们 冷静沉稳的程度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有了风景,有了诗情,有了意象,这种美好就足够了吗? ①这种艺术境界就是意境。 ②在中国诗歌里,还要有意境 ③景物与人心,一静一动,互相映衬、互相呼应乃至融合 ④就是林语堂说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 ⑤什么是意境呢? ⑥主观情谊和客观物境构成一个流动的空间 A.②④⑤⑥③①B.②⑤④③⑥①C.④②⑤①⑥③D.④⑤③⑥①② 15.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50个字(含标点符号)。(5分) 近日,一些网友发布信息,号召节约粮食。随后,新浪网发起“光盘行动”:拒绝浪费
B. 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苏步青放弃了日本安逸的生活以及辉煌的学术前 程,不顾亲友的挽留回到中国,创办了浙江大学数学系。 C. 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苏步青的感情也极为丰富,在诗歌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从他创作的诗词中我们看到了他重亲情、重友谊的品质。 D. 由于苏步青的严格要求和严谨教学,他的很多学生成就斐然,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熊全志就是其中的一个。 E.本文运用朴实自然的语言叙述了苏步青人生的几个片段,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让读者 看到了一位杰出科学家的丰富人生和独特风采。 (2)苏步青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 分) (3)本文的标题为“‘几何爷爷’的立体人生”,为什么说苏步青的人生是立体的? 请简要 分析。(6 分) (4)苏步青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请选择你认为最关键的 原因进行探究。(8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山西的煤老板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其中很多人开着百万豪车,住着千万豪宅,一饭 千金,却从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 B.面对“义而致富,仁而致富”,如果颜渊、原宪依然选择栖于陋巷中,箪食瓢饮、安 贫乐道,那应该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了。 C.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初生之犊,在无照驾驶、肇事打人之后,又因为轮奸 罪再陷囹圄,其“坑爹”行为引起人们对“星二代”的热议。 D.网络已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网络语言,但网上登载的一些文章 有的文辞并不精美,有的不通文墨,词不达意。 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日本单方面制造的钓鱼岛事态升级,非常容易引发两国大面积军事冲突的结果发生, 中方对此保持了高度警惕。 B.“光盘”行动的发起者说,“光盘”行动就是在饭店就餐时倡导人们讲究勤俭节约粮食, 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就打包带走。 C.在尼克斯与湖人队交锋时,林书豪超常发挥,表现出色,不仅抢走了科比的风头, 还让科比认识到了自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D.高三已进入冲刺阶段,同学们都在刻苦努力,能否取得高考的胜利,取决于同学们 冷静沉稳的程度。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有了风景,有了诗情,有了意象,这种美好就足够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种艺术境界就是意境。 ②在中国诗歌里,还要有意境。 ③景物与人心,一静一动,互相映衬、互相呼应乃至融合。 ④就是林语堂说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 。 ⑤什么是意境呢? ⑥主观情谊和客观物境构成一个流动的空间。 A.②④⑤⑥③① B. ②⑤④③⑥① C. ④②⑤①⑥③ D. ④⑤③⑥①② 15. 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 50 个字(含标点符号)。(5 分) 近日,一些网友发布信息,号召节约粮食。随后,新浪网发起“光盘行动”:拒绝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