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重点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 性;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 理论成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 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 义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 间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论联 系实际,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神实质;毛泽东思想形 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精神实质;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科学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 三、本章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四、授课学时:8学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重点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 性;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 理论成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 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 义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 间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论联 系实际,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神实质;毛泽东思想形 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精神实质;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科学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 三、本章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四、授课学时:8 学时
本章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 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 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 20世纪初,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先进的 中国人在纷至沓来的西方思潮中逐渐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 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一经传入中国,它就必然要求与 中国实际相结合。李大钊在1919年8月发表的《再论问题 与主义》一文中就已经认识到: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 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以把他的理 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我们只要把这个那个的主 义,拿来做工具,用以为实际的运动,他会因时、因所、因 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李大钊的这一思想是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早领悟。在1922年出版的《先驱》 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 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 的方案”,反对做“一定公式的奴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过程是随着中国共产党实际地运用它来认识中国革命基 本问题,从党成立起,就已经开始了
本章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 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 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 20 世纪初,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先进的 中国人在纷至沓来的西方思潮中逐渐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 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一经传入中国,它就必然要求与 中国实际相结合。李大钊在 1919 年 8 月发表的《再论问题 与主义》一文中就已经认识到: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 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以把他的理 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我们只要把这个那个的主 义,拿来做工具,用以为实际的运动,他会因时、因所、因 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李大钊的这一思想是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早领悟。在 1922 年出版的《先驱》 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 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 的方案”,反对做“一定公式的奴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过程是随着中国共产党实际地运用它来认识中国革命基 本问题,从党成立起,就已经开始了
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程并不是平坦的,更不是一 帆风顺的。这主要是由于,要使产生于欧洲发达国家的马克 思主义适应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要使这种典型的以产 业无产阶级为对象的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成为适合于以广 大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为基本群众,以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为 基本条件的中国,这一过程必然是坎坷的。中国共产党人需 要有一个实践一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过程。毛泽 东说过:“如果有人说,有哪一位同志,比如说中央的任何 同志,比如说我自己,对于中国革命的规律,在一开始的时 候就完全认识了,那是吹牛,你们切记不要信,没有那回事。 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 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 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 有完全弄清楚。”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内曾经盛行把马克思主义 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使中国 革命几乎陷入绝境。在同这种错误倾向斗争的过程中,在中 国革命的实践中,有更多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仅有 马克思主义主义还不行,还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可 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毛泽东就是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杰出的代表。1929 年,在福建古田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毛泽
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程并不是平坦的,更不是一 帆风顺的。这主要是由于,要使产生于欧洲发达国家的马克 思主义适应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要使这种典型的以产 业无产阶级为对象的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成为适合于以广 大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为基本群众,以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为 基本条件的中国,这一过程必然是坎坷的。中国共产党人需 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毛泽 东说过:“如果有人说,有哪一位同志,比如说中央的任何 同志,比如说我自己,对于中国革命的规律,在一开始的时 候就完全认识了,那是吹牛,你们切记不要信,没有那回事。 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 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 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 有完全弄清楚。”在 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和 30 年代前期,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内曾经盛行把马克思主义 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使中国 革命几乎陷入绝境。在同这种错误倾向斗争的过程中,在中 国革命的实践中,有更多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仅有 马克思主义主义还不行,还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可 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毛泽东就是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杰出的代表。1929 年,在福建古田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毛泽
东提出了如何纠正党和红军中存在的主观主义问题。其中有 两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毛泽东提出要教育党员用马列主义 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二是告诫全 党同志要注重调査研究,要求党员对社会经济进行调查与研 究,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1930年,毛泽 东在他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中,围绕着反对党内教条主义 的问题,作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 国情况”的重要论断。此时,毛泽东实际上已经提出了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只是当时还没有使用“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这样的概念 2.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 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 个命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是毛泽东在1938年10 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提出的。他指出,马 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 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 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具体环境,便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 体特点相结合。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 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 是使其每一表现必须有中国的特性,具有一定的民族形式。 后来,毛泽东又针对中国共产党内各种不同对待马克思主义
东提出了如何纠正党和红军中存在的主观主义问题。其中有 两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毛泽东提出要教育党员用马列主义 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二是告诫全 党同志要注重调查研究,要求党员对社会经济进行调查与研 究,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1930 年,毛泽 东在他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中,围绕着反对党内教条主义 的问题,作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 国情况”的重要论断。此时,毛泽东实际上已经提出了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只是当时还没有使用“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这样的概念。 2.1938 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 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 个命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是毛泽东在 1938 年 10 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提出的。他指出,马 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 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 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具体环境,便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 体特点相结合。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 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 是使其每一表现必须有中国的特性,具有一定的民族形式。 后来,毛泽东又针对中国共产党内各种不同对待马克思主义
的态度,生动地说:“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 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 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把这些马克思主义堆在一起就多得很。 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 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这里的“香”、“臭”、 活”、“死”都是一种比喻,所谓“臭的”、“死的”马 克思主义,就是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他们的思想脱 离实际,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 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 别判断和制定的具体纲领,不懂得恩格斯一再强调的,社会 主义理论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来看 待。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主义,而是方法,它 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 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所谓“香的”、“活的”马克思主义, 就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实事求是,有的放矢,马克思主义 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中国,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3.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 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虽然是毛泽东明确表述的,但自 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党的许多早期领袖和革命家,如 李大钊、蔡和森、张闻天、邓中夏、恽代英……等,也都表 达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些思想,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态度,生动地说:“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 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 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把这些马克思主义堆在一起就多得很。 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 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这里的“香”、“臭”、 “活”、“死”都是一种比喻,所谓“臭的”、“死的”马 克思主义,就是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他们的思想脱 离实际,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 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 别判断和制定的具体纲领,不懂得恩格斯一再强调的,社会 主义理论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来看 待。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主义,而是方法,它 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 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所谓“香的”、“活的”马克思主义, 就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实事求是,有的放矢,马克思主义 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中国,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3.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 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虽然是毛泽东明确表述的,但自 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党的许多早期领袖和革命家,如 李大钊、蔡和森、张闻天、邓中夏、恽代英……等,也都表 达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些思想,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