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二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 本特点,深刻理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掌握我国独立自 主和平外交政策;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反 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内涵;当 今国际局势的总体特征;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中国走 和平发展的道路 难点:对战后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的认识。中国走和平 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谐世界”的理念 三、本章基本概念 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独立自主 四、课时安排4课时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所谓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 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 题,就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 要问题。随着世界矛盾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时代主题也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二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 本特点,深刻理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掌握我国独立自 主和平外交政策;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反 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 二、重点、难点 重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内涵;当 今国际局势的总体特征;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中国走 和平发展的道路。 难点: 对战后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的认识。中国走和平 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谐世界”的理念。 三、本章基本概念 时代主题 经济全球化 世界多极化 独立自主 四、课时安排 4 课时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所谓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 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 题,就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 要问题。随着世界矛盾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时代主题也
会发生转换。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制定正确发 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 1.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 在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二战以后,党和毛泽东在大多 数情况下都是持新的世界大战既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防止 的"两点论 (1)二战后至建国前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争与和平的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所 面临的突出问题。当时有不少人对国际形势的发展持悲观的 态度认为"美苏必战"、"第三次世界大战必然爆发"等等。在 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于1946年4月写下了 《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力排众议指出:“世界反 动力量确在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战争危险是存在着的。但是, 世界人民的民主力量超过世界反动力量,并且正在向前发展, 必须和必能克服战争危险。因此美、英、法和苏联的关系 不是或者妥协或者破裂的问题而是或者较早妥协或者较迟 妥协的问题。” 之后,毛泽东在同美国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 出,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 (2)建国初至60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战 争与和平这两种力量的消长情况提出了战争,特别是原子战
会发生转换。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制定正确发 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 1.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 在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二战以后,党和毛泽东在大多 数情况下都是持新的世界大战既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防止 的"两点论"。 (1)二战后至建国前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争与和平的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所 面临的突出问题。当时有不少人对国际形势的发展持悲观的 态度,认为"美苏必战"、"第三次世界大战必然爆发"等等。在 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于 1946 年 4 月写下了 《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力排众议,指出:“世界反 动力量确在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战争危险是存在着的。但是, 世界人民的民主力量超过世界反动力量,并且正在向前发展, 必须和必能克服战争危险。因此,美、英、法和苏联的关系, 不是或者妥协或者破裂的问题,而是或者较早妥协或者较迟 妥协的问题。” 之后,毛泽东在同美国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 出,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 (2)建国初至 60 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战 争与和平这两种力量的消长情况,提出了战争,特别是原子战
争有可能被推迟或被制止,和平可以得到维持的观点。他说: “争取和平是我们的共同目的。现在我们还不能说和平可以 永久地维持我们先说维持15-20年的和平环境是可能的。原 子战争不好不打这个战争是有可能的。”1959年10月14日 《毛泽东会见波兰党政代表团团长萨瓦茨基等人的谈话》。在 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毛泽东的这些论述,坚定了中国 人民争取和平和制止战争的决心。 50年代中期毛泽东敏锐地注意到,亚非拉一些民族主义国 家正在作为独树一帜的、不断发展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 台。在经过缜密思考后,毛泽东提出要把交朋友的重点放在亚 非拉三大洲的新兴国家。1958年9月30日,毛泽东在会见印 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时指出:"你认为我们做工作,我们交朋 友,重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我认为应该放在三大洲即就是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另外还有大半个欧洲。"(1958年9 月30日《毛泽东会见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时的谈话》。) 根据毛泽东的上述观点中国积极主动地发展同新兴的 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每当一个新兴独立国家出现,中国政府 马上予以承认,并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在建交方式上 照顾对方的具体困难采取灵活的态度,结果很快打开了建交 的局面形成了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二次建交高潮。1971年恢 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表决中,亚非拉国家大力支持对
争有可能被推迟或被制止,和平可以得到维持的观点。他说: “争取和平是我们的共同目的。现在我们还不能说和平可以 永久地维持,我们先说维持 15-20 年的和平环境是可能的。原 子战争不好,不打这个战争是有可能的。”1959 年 10 月 14 日 《毛泽东会见波兰党政代表团团长萨瓦茨基等人的谈话》。在 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毛泽东的这些论述,坚定了中国 人民争取和平和制止战争的决心。 50 年代中期,毛泽东敏锐地注意到,亚非拉一些民族主义国 家正在作为独树一帜的、不断发展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 台。在经过缜密思考后,毛泽东提出要把交朋友的重点放在亚 非拉三大洲的新兴国家。1958 年 9 月 30 日,毛泽东在会见印 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时指出:"你认为我们做工作,我们交朋 友,重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我认为应该放在三大洲,即就是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另外还有大半个欧洲。"(1958 年 9 月 30 日《毛泽东会见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时的谈话》。) 根据毛泽东的上述观点,中国积极主动地发展同新兴的 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每当一个新兴独立国家出现,中国政府 马上予以承认,并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在建交方式上 照顾对方的具体困难,采取灵活的态度,结果很快打开了建交 的局面,形成了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二次建交高潮。1971 年,恢 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表决中,亚非拉国家大力支持,对
中国取得胜利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3)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 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 美国由于深受其侵越战争的拖累,内外交困,不得不有所收 缩;苏联则趁机增强军力,加紧向外扩张,不但成为对我国 安全的主要威胁,而且极力同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 势。这时毛泽东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毅然决定调整我国的外 交战略,争取打开中美关系,摆脱与美苏同时对抗的局面。 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后,尼克松认为改变对华关系 的时机已经到来,加快了同我国和解的步伐。毛泽东抓住时 机,从乒乓外交开始,到1972年2月实现了尼克松正式访 华。毛泽东在尼克松到达北京的当天下午就会见了他,在友 好、轻松的气氛中同他就双方关心的问题坦率地交换了意 见,基本上确定了建立中美新型关系的原则。2月28日在上 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终于结束了中美长达二十二年 严重对峙的僵局,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为实现中 美建交铺平了道路 通过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毛泽东推动中美苏大三角关 系的建立,平衡并制约着国际战略力量,使国际紧张局势趋 向缓和,进一步开拓了我国外交新局面。1971年10月25日, 第二十六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 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
中国取得胜利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3)60 年代初至 70 年代末 从 60 年代末到 70 年代中期,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 美国由于深受其侵越战争的拖累,内外交困,不得不有所收 缩;苏联则趁机增强军力,加紧向外扩张,不但成为对我国 安全的主要威胁,而且极力同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 势。这时毛泽东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毅然决定调整我国的外 交战略,争取打开中美关系,摆脱与美苏同时对抗的局面。 1969 年 3 月,珍宝岛事件后,尼克松认为改变对华关系 的时机已经到来,加快了同我国和解的步伐。毛泽东抓住时 机,从乒乓外交开始,到 1972 年 2 月实现了尼克松正式访 华。毛泽东在尼克松到达北京的当天下午就会见了他,在友 好、轻松的气氛中同他就双方关心的问题坦率地交换了意 见,基本上确定了建立中美新型关系的原则。2 月 28 日在上 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终于结束了中美长达二十二年 严重对峙的僵局,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为实现中 美建交铺平了道路。 通过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毛泽东推动中美苏大三角关 系的建立,平衡并制约着国际战略力量,使国际紧张局势趋 向缓和,进一步开拓了我国外交新局面。1971 年 10 月 25 日, 第二十六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一 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
中驱逐出去的决议。我国的国际交往迅速扩大,出现了第三 次建交高潮。我国的朋友遍及五大洲,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 提高。毛泽东以他调动全局的雄才大略,为捍卫我国的独立 主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 勋 1974年2月,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 根据这一观点,第一世界,指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具有最强军 事的经济力量,在世界范围推行霸权主义的超级大国;第三 世界,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第二世界指处于这两者之间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属于这个 世界的国家具有两重性:既保持着殖民主义的某些特点,又 不同程度地受到美苏的控制或威胁。 三个世界”理论的形成标志着毛泽东对世界结构的认 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毛泽东看来,“大动荡、大分化、 大改组”这个过渡阶段结束,世界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已经 完成,中国在其中的地位已经确立。即“中国是一个社会主 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 将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是因为中国同所有发展中国家的 命运是共同的。争取世界和平与发展,争取国际关系民主化, 都是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任务。随着中美关系解冻,中 国克服了同西方国家、日本及部分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正常关 系的障碍。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邓小平对毛泽东划分三
中驱逐出去的决议。我国的国际交往迅速扩大,出现了第三 次建交高潮。我国的朋友遍及五大洲,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 提高。毛泽东以他调动全局的雄才大略,为捍卫我国的独立 主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 勋。 1974 年 2 月, 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 根据这一观点,第一世界,指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具有最强军 事的经济力量,在世界范围推行霸权主义的超级大国;第三 世界,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第二世界指处于这两者之间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属于这个 世界的国家具有两重性:既保持着殖民主义的某些特点,又 不同程度地受到美苏的控制或威胁。 “三个世界”理论的形成标志着毛泽东对世界结构的认 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毛泽东看来,“大动荡、大分化、 大改组”这个过渡阶段结束,世界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已经 完成,中国在其中的地位已经确立。即“中国是一个社会主 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 将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是因为中国同所有发展中国家的 命运是共同的。争取世界和平与发展,争取国际关系民主化, 都是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任务。随着中美关系解冻,中 国克服了同西方国家、日本及部分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正常关 系的障碍。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邓小平对毛泽东划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