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教学理念和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基本制度,实体法律制度(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和刑法)和 程序法律制度(三大诉讼法和仲裁法)的相关法律知识 2.使学生正确理解相关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掌握解决法律问题的主要途径和常用方 3.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法律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意识,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宪法基本制度中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2.民事法律制度中民事法律行为和民事责任 3.刑事法律制度中犯罪构成、犯罪形态和刑罚 4.三大诉讼法律制度中各种诉讼法的受案范围和诉讼程序 教学难点 宪法基本法律中国家机构体系的构成 2.民事法律制度中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和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3.刑事法律制度中犯罪构成和犯罪种类; 4.三大诉讼法律制度中各种诉讼法律的诉讼程序。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讨论法、辩论法、质疑法、观摩法 五、教学内容: 引言ε在第七章中我们主要从一般原理角度领会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现在我们开始 学习宪法、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具体法律制度。首先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宪法基本制度。 第一节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一、宪法概述 (一)导入:给学生展示一个问题并讨论 [讨论]当你面临一则招聘广告,其中有性别、身高要求,而你不符合要求又特别想从事 本工作。你该怎么办?2001年,中国银行成都分行在招聘广告中有这么一条男身高不低于 1.68米,女不低于150米”。当时,四川大学法学院蒋涛,身高不足1.68米,正值毕业期 间,到银行去应试,身高条件不符合。之后,蒋涛向法院起诉。起诉的理由是什么呢?结果 又会怎么样?请同学思考并讨论。总结]起诉的理由是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1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一、教学理念和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基本制度,实体法律制度(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和刑法)和 程序法律制度(三大诉讼法和仲裁法)的相关法律知识; 2.使学生正确理解相关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掌握解决法律问题的主要途径和常用方 法; 3.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法律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意识,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宪法基本制度中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2.民事法律制度中民事法律行为和民事责任; 3.刑事法律制度中犯罪构成、犯罪形态和刑罚; 4.三大诉讼法律制度中各种诉讼法的受案范围和诉讼程序。 教学难点: 1.宪法基本法律中国家机构体系的构成; 2.民事法律制度中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和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3.刑事法律制度中犯罪构成和犯罪种类; 4.三大诉讼法律制度中各种诉讼法律的诉讼程序。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讨论法、辩论法、质疑法、观摩法。 五、教学内容: 引言:在第七章中我们主要从一般原理角度领会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现在我们开始 学习宪法、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具体法律制度。首先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宪法基本制度。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一、宪法概述 (一)导入:给学生展示一个问题并讨论 [讨论]当你面临一则招聘广告,其中有性别、身高要求,而你不符合要求又特别想从事 本工作。你该怎么办?2001 年,中国银行成都分行在招聘广告中有这么一条“男身高不低于 1.68 米,女不低于 1.50 米”。当时,四川大学法学院蒋涛,身高不足 1.68 米,正值毕业期 间,到银行去应试,身高条件不符合。之后,蒋涛向法院起诉。起诉的理由是什么呢?结果 又会怎么样?请同学思考并讨论。[总结] 起诉的理由是: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侵犯了宪法赋予公民的平等权。二、精神受到损害 后来以中国银行成都分行改变招工广告的身高规定而终结。但由于蒋涛提出的精神损害 赔偿没有相关证据没有得到法院的支持。总之,蒋涛凭借宪法的规定胜诉了。这就是为什么 有些国家将宪法称为“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二)宪法背景介绍 宪法最初是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中形成的,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文宪法是1787年美国 制定的“联邦宪法”。我国第一部带有“宪法”字样的法律文件是清朝末年的《钦定宪法大 纲》。《钦定宪法大纲》只有“君上大权”一章,后附臣民权利义务。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宪法 2、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宪法的发展和特征,先给学生列出以下几个问题,并播放 录像|:“宪法与时俱进”前4分51秒至9分04秒: 1、新中国共有几部宪法?2、现行宪法是哪一年制定的? 3、现行宪法经过几次修改?每次修改有几处,主要有哪些重要内容? 4、04年的宪法修正案有哪十四处修改? 老师总结 总结宪法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对宪法的发展有个初步了解 1、我国从建国以来一共颁布了四部宪法,分别是1954年、1975年、1978年、1982 年的宪法。 2、现行的宪法是1982年颁布的 3、现行的宪法经过了四次修改。1988年主要修改了2处,其中将“私营经济”写入宪 法;1993年主要修改了9处,确定了“市场经济体制”;1999年主要修改了6处,确立了“依 法治国”的治国方略:2004年主要修改了14处。 4、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主要修改之处为: (三)用图表解释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1、宪法的特征: 首先,宪法在内容上,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如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政 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结构的组织 及其职权等。 其次,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 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再次,宪法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 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并非普通的理发机关:通过、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严于普通法律 2、宪法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2 一、侵犯了宪法赋予公民的平等权。二、精神受到损害 后来以中国银行成都分行改变招工广告的身高规定而终结。但由于蒋涛提出的精神损害 赔偿没有相关证据没有得到法院的支持。总之,蒋涛凭借宪法的规定胜诉了。这就是为什么 有些国家将宪法称为“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二) 宪法背景介绍 宪法最初是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中形成的,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文宪法是 1787 年美国 制定的“联邦宪法”。我国第一部带有“宪法”字样的法律文件是清朝末年的《钦定宪法大 纲》。《钦定宪法大纲》只有“君上大权”一章,后附臣民权利义务。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宪法。 2、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宪法的发展和特征,先给学生列出以下几个问题,并播放 [录像]:“宪法与时俱进”前 4 分 51 秒至 9 分 04 秒: 1、新中国共有几部宪法?2、现行宪法是哪一年制定的? 3、现行宪法经过几次修改?每次修改有几处,主要有哪些重要内容? 4、04 年的宪法修正案有哪十四处修改? [老师总结] 总结宪法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对宪法的发展有个初步了解。 1、 我国从建国以来一共颁布了四部宪法,分别是 1954 年、1975 年、1978 年、1982 年的宪法。 2、 现行的宪法是 1982 年颁布的。 3、 现行的宪法经过了四次修改。1988 年主要修改了 2 处,其中将“私营经济”写入宪 法;1993 年主要修改了 9 处,确定了“市场经济体制”;1999 年主要修改了 6 处,确立了“依 法治国”的治国方略;2004 年主要修改了 14 处。 4、 2004 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主要修改之处为: (三)用图表解释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1、宪法的特征: 首先,宪法在内容上,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如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政 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结构的组织 及其职权等。 其次,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 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再次,宪法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 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并非普通的理发机关;通过、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严于普通法律。 2、宪法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我国《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了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2)人民主权原则(3)保障公民权利原则(4)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国体一一国家的性质:是国家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体一一政权组织形式: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治体制。 依照我国宪法,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二)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采取的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 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形式自治权。 (五)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 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同时还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通过举例讲解公民的权利 1、平等权回顾之前的案例,起诉的理由是:侵犯了宪法赋予公民的平等权; 判决结果是:以中国银行成都分行改变招工广告的身高规定而终结 2、政治权利和自由 刑法中有些罪犯最终的判决结果是:判决有期徒刑XX年,剥夺政治权利XX年。政治 权利指的是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指的是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 威的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 3、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如法院有错判案件,判决生效 后被告有权利要求取得国家赔偿权6社会经济权利7文化教育权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3 我国《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了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2)人民主权原则(3)保障公民权利原则(4)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国体——国家的性质:是国家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宪法》第 1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体——政权组织形式: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治体制。 依照我国宪法,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二) 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采取的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 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形式自治权。 (五)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 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同时还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 通过举例讲解公民的权利 1、平等权.回顾之前的案例,起诉的理由是:侵犯了宪法赋予公民的平等权; 判决结果是:以中国银行成都分行改变招工广告的身高规定而终结 2、政治权利和自由 刑法中有些罪犯最终的判决结果是:判决有期徒刑 XX 年,剥夺政治权利 XX 年。政治 权利指的是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指的是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 威的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 3、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如法院有错判案件,判决生效 后被告有权利要求取得国家赔偿权 6\社会经济权利 7\文化教育权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齐玉苓诉陈晓琪侵犯其姓名权和受教育权的案例 给学生播放几组图片,同时简单讲解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5、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6、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7、依法纳税等 播放案例:重点纳税人,强调我国公民的纳税义务 (三)我国的国家结构 通过图表给学生解释中央和地方的行政结构 1、中央国家机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国家主席 国务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中央军事委员会 2、地方国家机构 (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我国宪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市、自治县、市辖区、乡、民族乡、 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此外,我国宪法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4 齐玉苓诉陈晓琪侵犯其姓名权和受教育权的案例 (二) 给学生播放几组图片,同时简单讲解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5、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6、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7、 依法纳税等 播放案例:重点纳税人,强调我国公民的纳税义务 (三)我国的国家结构 通过图表给学生解释中央和地方的行政结构 1、 中央国家机构: 2、地方国家机构: (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我国宪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市、自治县、市辖区、乡、民族乡、 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此外,我国宪法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国家主席 国务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3)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地方各 级人民法院分为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包括军事法院 海事法院、地铁运输法院等, 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 「思考或讨论l:宪法为什么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第二节我国实体法律制度 实体法主要是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或职权和职责的法律制度总称。我国实体 法包括: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我国行政法律制度 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总称。|导入:杜宝良行政处罚案 点评:杜宝良案的岀现,关键在于反映了政府行政执法部门执法理念中,服务意识的 不足、程序意识的缺乏。另一方面,车主和司机也应当了解交通违法告知制度的意义,充分 利用各种形式及时知晓自己是否违法等信息。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实现不仅仅需要约束、规制 公权力,公民责任意识的增强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样才会形成政府与公民个体间在推动 法治进程中的良性互动 (一)行政法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国家行政机关和与公务员)和行政相对人 (二)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1、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题针对不特定行政相对人,指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其 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2、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具体事项或特定个人,具体适用行政法律规范作 出处理决定的行为。主要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奖励、行政惩戒、行 政裁决、行政合同等。 (三)行政责任: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行政法律或不履行行政法律义务依法应 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案例|:孤独的站台 点评]湘乡火车站派出所是典型的行政不作为。也就是说湘乡火车站派出所不履行法 律职责,应当承担行政责任。 1、承担行政责任的前提条件和直接根据:行政违法或不当的情况 (1)实施行政行为的主要证据不足或事实不清(2)缺乏法律法规依据或依据错误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5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3)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地方各 级人民法院分为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包括军事法院、 海事法院、地铁运输法院等。 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 [思考或讨论]:宪法为什么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第二节我国实体法律制度 实体法主要是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或职权和职责的法律制度总称。我国实体 法包括: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我国行政法律制度 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总称。[导入]: 杜宝良行政处罚案 点评:“杜宝良案”的出现,关键在于反映了政府行政执法部门执法理念中,服务意识的 不足、程序意识的缺乏。另一方面,车主和司机也应当了解交通违法告知制度的意义,充分 利用各种形式及时知晓自己是否违法等信息。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实现不仅仅需要约束、规制 公权力,公民责任意识的增强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样才会形成政府与公民个体间在推动 法治进程中的良性互动。 (一)行政法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国家行政机关和与公务员)和行政相对人 (二)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1、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题针对不特定行政相对人,指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其 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2、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具体事项或特定个人,具体适用行政法律规范作 出处理决定的行为。主要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奖励、行政惩戒、行 政裁决、行政合同等。 (三) 行政责任: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行政法律或不履行行政法律义务依法应 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案例]:孤独的站台 [点评]湘乡火车站派出所是典型的行政不作为。也就是说湘乡火车站派出所不履行法 律职责,应当承担行政责任。 1、 承担行政责任的前提条件和直接根据:行政违法或不当的情况 (1)实施行政行为的主要证据不足或事实不清(2)缺乏法律法规依据或依据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