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理论第!!章 由于假设不存在折旧,资本增量△K因而全部来源于新的投资,即△K=,因此公式 △K=v△y可以写成 v△Y 另一方面,从假设②知道到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只有当′=S时,也就是只有当投资等于储蓄时,经济活动才能达 到均衡状态。哈罗德以凯恩斯提出的这个均衡条件为基础,进一步提出,在经济增长过程 中,同样只有实现了上=S这一条件,经济才能实现均衡增长。根据公式(11-3),可以得到 v△F=sY △Y 或 公式(1-5即为哈罗德模型的基本方程。它表明,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 长率就必须等于社会储蓄倾向与资本一产量比。 2.有保证的增长率 如果上述基本方程中的v是资本的实际变化量与国民收入的实际变化量的比率,那么 在一定的储蓄比例下,由此而导出的国民收入增长率称为实际增长率,用G4表示。于是, 公式(11-5)可写为 G 根据哈罗德的说法,要进行动态理论探讨,重要的是考虑企业家的预期和企业家是否 合乎意愿等心理因素。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情况就会有所不同。若把资本一产量比理解 为企业家意愿中所需要的资本一产量比,用v表示,那么基本方程即可以写为 这里的收入增长率是与企业家所需的资本一产量比v适合的收入增长率,它是企业家 的合意的收入增长率,哈罗德把它称为“有保证的增长率”,用Gw表示。 根据式(11-6 有 Gv=s 根据式(1-7) N350
315 经济增长理论 第 11 章 由于假设不存在折旧,资本增量 ∆K 因而全部来源于新的投资,即 ∆K=I,因此公式 ∆K=v∆Y 可以写成 I=v∆Y (11-3) 另一方面,从假设②知道到 S=sY (11-4)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只有当 I=S 时,也就是只有当投资等于储蓄时,经济活动才能达 到均衡状态。哈罗德以凯恩斯提出的这个均衡条件为基础,进一步提出,在经济增长过程 中,同样只有实现了 I=S 这一条件,经济才能实现均衡增长。根据公式(11-3),可以得到 v∆Y= sY 或 Y s v Y ∆ = (11-5) 公式(11-5)即为哈罗德模型的基本方程。它表明,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 长率就必须等于社会储蓄倾向与资本—产量比。 2.有保证的增长率 如果上述基本方程中的 v 是资本的实际变化量与国民收入的实际变化量的比率,那么 在一定的储蓄比例下,由此而导出的国民收入增长率称为实际增长率,用 GA表示。于是, 公式(11-5)可写为 A s G v = (11-6) 根据哈罗德的说法,要进行动态理论探讨,重要的是考虑企业家的预期和企业家是否 合乎意愿等心理因素。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情况就会有所不同。若把资本—产量比理解 为企业家意愿中所需要的资本—产量比,用 vr表示,那么基本方程即可以写为 GW= r s v (11-7) 这里的收入增长率是与企业家所需的资本—产量比 vr 适合的收入增长率,它是企业家 的合意的收入增长率,哈罗德把它称为“有保证的增长率”,用 GW表示。 根据式(11-6) A s G v = 有 GAv=s 根据式(1-7) W r s G v =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务 有 于是得到 GAISGwV (11-8) 式(118)表明,如果现实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实际增长率GA等于企业家的合意增长率 即有保证的增长率Gw,那么实际资本一产量比v就必然等于企业家的合意的资本一产量比 vr。或者说,如果国民收入按照Gw比率增长,那么与实际产量或者实际收入的增长相联系 的实际资本增量就会等于企业家的合意的资本增量。由于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积累或资本增 量取决于企业家的意愿,所以只要国民收入按照Gw增长,就会使企业家保持“愿意进 步实现类似增长”的心理状态,从而国民收入就会年复一年地按照Gw增长下去。正是由 于此,哈罗德才把它称为“有保证的增长率”。这里的有保证是指“由于资本家满意而得 到的保证” 3.存在问题和稳定性问题 关于哈罗德模型的上述讨论遇到了两个不易解决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经济沿着均衡 途径增长的可能性是否存在,或者说,就具体的经济活动来说,是否存在一条均衡增长途 径。这个问题又被称为“存在问题 由于实际增长率是许多各不相同的决策者的预期、监测和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作用的 结果,因此人们没有理由期望经济活动实际上一定会长期持久地按照“有保证的增长率” 增长下去。同时,还应该考虑就业水平这一因素,说明实际增长率与劳动力增长率二者之 间的关系。要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必须等于劳动力的增长率。简言 之,按照哈罗德的说法,首先,国民收入要实现均衡增长就必须等于Gw。其次,要实现充 分就业的均衡增长,就必须满足 G1=G=÷=÷=n=G 式中,n为一国的人口增长率。 这一等式表明了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必要条件。哈罗德又把符合上述条件的增长 率称为“自然增长率”,用GN来表示。显然,GN=n。据说,这是社会所能达到的最大的、 最适宜的增长率。如果上式所表明的条件得到满足,那么经济活动就会按照各==n的比 率增长。在现实经济活动中,}=,=n这一种情况毕竟是有可能出现的,因此哈罗德认为,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另一方面,由于储蓄比 比例,实际资本一产量比和劳动力增长率分别是由各不相同的若干因素独立的决定的。因 此,除非偶然的巧合,这种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是不可能出现的。于是,哈罗德认为,虽 316
316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有 GWvr=s 于是得到 GAv=s=GWvr (11-8) 式(11-8)表明,如果现实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实际增长率 GA 等于企业家的合意增长率, 即有保证的增长率 GW,那么实际资本—产量比 v 就必然等于企业家的合意的资本—产量比 vr。或者说,如果国民收入按照 GW比率增长,那么与实际产量或者实际收入的增长相联系 的实际资本增量就会等于企业家的合意的资本增量。由于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积累或资本增 量取决于企业家的意愿,所以只要国民收入按照 GW 增长,就会使企业家保持“愿意进一 步实现类似增长”的心理状态,从而国民收入就会年复一年地按照 GW 增长下去。正是由 于此,哈罗德才把它称为“有保证的增长率”。这里的有保证是指“由于资本家满意而得 到的保证”。 3.存在问题和稳定性问题 关于哈罗德模型的上述讨论遇到了两个不易解决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经济沿着均衡 途径增长的可能性是否存在,或者说,就具体的经济活动来说,是否存在一条均衡增长途 径。这个问题又被称为“存在问题”。 由于实际增长率是许多各不相同的决策者的预期、监测和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作用的 结果,因此人们没有理由期望经济活动实际上一定会长期持久地按照“有保证的增长率” 增长下去。同时,还应该考虑就业水平这一因素,说明实际增长率与劳动力增长率二者之 间的关系。要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必须等于劳动力的增长率。简言 之,按照哈罗德的说法,首先,国民收入要实现均衡增长就必须等于 GW。其次,要实现充 分就业的均衡增长,就必须满足 AW N r s s G G nG v v = = == = (11-9) 式中,n 为一国的人口增长率。 这一等式表明了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必要条件。哈罗德又把符合上述条件的增长 率称为“自然增长率”,用 GN来表示。显然,GN=n。据说,这是社会所能达到的最大的、 最适宜的增长率。如果上式所表明的条件得到满足,那么经济活动就会按照 r s s n v v = = 的比 率增长。在现实经济活动中, r s s n v v = = 这一种情况毕竟是有可能出现的,因此哈罗德认为,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另一方面,由于储蓄比 比例,实际资本—产量比和劳动力增长率分别是由各不相同的若干因素独立的决定的。因 此,除非偶然的巧合,这种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是不可能出现的。于是,哈罗德认为,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