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棱一中高三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共9分) 笔墨之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 程大利 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人对艺术的认识论,它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又在宇宙自然和社会 人生的规律中得到印证,是通会之后的大智慧。笔墨早已不是形而下的概念,而是承载着文 化精神的述说方式。深刻的精神内涵和由此彰显的人格力量是笔墨的魅力所在。国画不只是 在画画,是借笔墨抒写心灵,是画家精神世界的剖白,才情的彰显,学识的记录。在“成教 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的社会功能外有更宏大的功能 画家,以绘画为职业,应该远离功利,散淡从容,特别是山水画家,离开这个喧嚣的社 会越远越好,离社会远些日后对社会的贡献更大。历代画论提出“清心地”,“善读书”,“却 早誉”,“亲风雅”,“不可有名利之见”,就是说高尚的人品能影响到笔墨,这是中国画认识 论的独特之处,与西方美学观不尽相同,中国画强调“人成艺成”。历代画论均论述过人品 与画品的关系,足见这一命题的重要性。 人品立定之后还要读书,这是画家的终生课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只是指 写诗,书画一道也是如此,读书决定着画格,读书是做学问的同义语。不做学问,画只见才 情难有境界,古来大家没有不爱读书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际上是继承传统和体验 生活。 端正了作画的态度,注意到人格的修养和锤炼,又能做到读书不缀、体察生活,接下来 要解决的一个终生课题就是笔墨了。在笔墨技术上,前人的论述很多,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经 验。“笔尽笔法、墨求墨气”,“笔墨太简,则失之阔略”,“古人位置紧而笔墨拙,今人位置 懈而笔墨结”,“学者未入笔墨之境,焉能画外求妙”。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里说:“笔 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这句话被千年以来的实践所证明。笔是 中国画的筋骨,墨是中国画的血肉,论气韵先看笔墨,舍笔墨无以谈气韵 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宇宙自然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人体内也是真气流转,没有间歇 观照笔法,也应是元气充沛。当外部的环境影响到人的心理和生理时,元气会产生不稳定的 变化,出现气虚、烦躁等现象,反映在笔墨上便岀现“浮气”、“躁气”;也有个人性格和修 养的关系,元气不匀,沉不下心来,当然现出“浮气”:而元气不足,则一味讨好社会,急 于求得别人赞扬,常现出“匠气”。所以,养气是中国文人画家的功课,能做到气脉不断 笔不困,墨不涩,元气安稳,神闲意定。在这里指出气韵妙诀——心神高远则笔墨自能深厚, 心境旷达则画境自然高迈,笔墨已不仅是技巧,也是心胸、禀赋、气度、积累的反映,是才 情和知识的记录,更是人格的标志。 “通会之际,人成艺成”这是中国古代画论的结论,而通会是非穷毕生精神不能实现的 目标。所以,中国画是生命过程的艺术,它的最大意义是与人的生命紧紧相连,从而使生命
绥棱一中高三考试语文试题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共 9 分) 笔墨之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 程大利 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人对艺术的认识论,它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又在宇宙自然和社会 人生的规律中得到印证,是通会之后的大智慧。笔墨早已不是形而下的概念,而是承载着文 化精神的述说方式。深刻的精神内涵和由此彰显的人格力量是笔墨的魅力所在。国画不只是 在画画,是借笔墨抒写心灵,是画家精神世界的剖白,才情的彰显,学识的记录。在“成教 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的社会功能外有更宏大的功能。 画家,以绘画为职业,应该远离功利,散淡从容,特别是山水画家,离开这个喧嚣的社 会越远越好,离社会远些日后对社会的贡献更大。历代画论提出“清心地”,“善读书”,“却 早誉”,“亲风雅”,“不可有名利之见”,就是说高尚的人品能影响到笔墨,这是中国画认识 论的独特之处,与西方美学观不尽相同,中国画强调“人成艺成”。历代画论均论述过人品 与画品的关系,足见这一命题的重要性。 人品立定之后还要读书,这是画家的终生课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只是指 写诗,书画一道也是如此,读书决定着画格,读书是做学问的同义语。不做学问,画只见才 情难有境界,古来大家没有不爱读书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际上是继承传统和体验 生活。 端正了作画的态度,注意到人格的修养和锤炼,又能做到读书不缀、体察生活,接下来 要解决的一个终生课题就是笔墨了。在笔墨技术上,前人的论述很多,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经 验。“笔尽笔法、墨求墨气”,“笔墨太简,则失之阔略”,“古人位置紧而笔墨拙,今人位置 懈而笔墨结”,“学者未入笔墨之境,焉能画外求妙”。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里说:“笔 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这句话被千年以来的实践所证明。笔是 中国画的筋骨,墨是中国画的血肉,论气韵先看笔墨,舍笔墨无以谈气韵。 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宇宙自然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人体内也是真气流转,没有间歇。 观照笔法,也应是元气充沛。当外部的环境影响到人的心理和生理时,元气会产生不稳定的 变化,出现气虚、烦躁等现象,反映在笔墨上便出现“浮气”、“躁气”;也有个人性格和修 养的关系,元气不匀,沉不下心来,当然现出“浮气”;而元气不足,则一味讨好社会,急 于求得别人赞扬,常现出“匠气”。所以,养气是中国文人画家的功课,能做到气脉不断, 笔不困,墨不涩,元气安稳,神闲意定。在这里指出气韵妙诀---心神高远则笔墨自能深厚, 心境旷达则画境自然高迈,笔墨已不仅是技巧,也是心胸、禀赋、气度、积累的反映,是才 情和知识的记录,更是人格的标志。 “通会之际,人成艺成”这是中国古代画论的结论,而通会是非穷毕生精神不能实现的 目标。所以,中国画是生命过程的艺术,它的最大意义是与人的生命紧紧相连,从而使生命
变得更有意义。 (选自《新华文摘》2008第1期,有删改) 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古代画论有关“笔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笔墨可以抒写心灵。笔墨的魅力所在,是在画作之中体现画家深刻的精神内涵和巨 大的人格力量。 B.笔是中国画的筋骨,墨是中国画的血肉,所以,在笔墨之中,笔的作用较之墨,显 得更为重要 C.当个人的性格和修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时,元气就会产生不稳定的变化,反映在笔 墨上便出现“浮气”“躁气”“匠气 D.笔墨已不是技巧,而是心胸、禀赋、气度、积累的反映,也记录着人的才情和知识, 更是人格的标志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画论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又在自然和社会中得到印证,是中国人对艺术 的认识论,体现了中国人的大智慧。 B.以绘画为职业的画家,应该远离功利,散淡从容,特别是山水画家,应该置身乡间 山水,离开喧嚣的城市越远越好 C.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里说:“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 成。”这句话突出了古人对笔墨技术的重视。 D.“通会之际,人成艺成”是中国古代画论的结论,而通会要求穷毕生精神才能实现 中国画重人品人格,是与人的生命过程紧紧相连的艺术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强调“人成艺成”,认为高尚的人品能影响到笔墨,十分重视画家的人格精神 因此杰出的中国画作一定出于人格高尚的画家之手。 读书决定着画格,古来画家大师没有不爱读书的,所以说,画家书读得越多,画艺 便越精湛,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义正在于此 C.由于中国古代画论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因而在笔墨技术上,抽象的论述多于具体 的经验,大智慧优于小技巧。 D.中国画论气韵先看笔墨,舍笔墨无以谈气韵,中国画的境界主要体现在笔墨上,所 以中国画始终关注笔墨技法。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 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 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 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
变得更有意义。 (选自《新华文摘》2008 第 1 期,有删改) 1.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古代画论有关“笔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笔墨可以抒写心灵。笔墨的魅力所在,是在画作之中体现画家深刻的精神内涵和巨 大的人格力量。 B.笔是中国画的筋骨,墨是中国画的血肉,所以,在笔墨之中,笔的作用较之墨,显 得更为重要。 C.当个人的性格和修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时,元气就会产生不稳定的变化,反映在笔 墨上便出现“浮气”“躁气”“匠气”。 D.笔墨已不是技巧,而是心胸、禀赋、气度、积累的反映,也记录着人的才情和知识, 更是人格的标志。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画论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又在自然和社会中得到印证,是中国人对艺术 的认识论,体现了中国人的大智慧。 B.以绘画为职业的画家,应该远离功利,散淡从容,特别是山水画家,应该置身乡间 山水,离开喧嚣的城市越远越好。 C.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里说:“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 成。”这句话突出了古人对笔墨技术的重视。 D.“通会之际,人成艺成”是中国古代画论的结论,而通会要求穷毕生精神才能实现。 中国画重人品人格,是与人的生命过程紧紧相连的艺术。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画强调“人成艺成”,认为高尚的人品能影响到笔墨,十分重视画家的人格精神, 因此杰出的中国画作一定出于人格高尚的画家之手。 B.读书决定着画格,古来画家大师没有不爱读书的,所以说,画家书读得越多,画艺 便越精湛,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义正在于此。 C.由于中国古代画论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因而在笔墨技术上,抽象的论述多于具体 的经验,大智慧优于小技巧。 D.中国画论气韵先看笔墨,舍笔墨无以谈气韵,中国画的境界主要体现在笔墨上,所 以中国画始终关注笔墨技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①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 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 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 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
出几死。明日,改交趾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 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谓夏原吉曰:“时 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 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 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阴中不 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 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 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 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六年代 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 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英宗北狩,时勉日夜悲恸。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表忠 节,迎还车驾。景泰元年得旨褒答,而时勉卒矣,年七十七。谥文毅。 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敬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寝,后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时 勉平恕得士,敬宗方严。终明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 (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五十一。有删节) [注释]①成童:十五岁以上。②大渐:病重。③谅阴:居丧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交附道御史 改:改任 B.趣言之 趣:通“促”,赶快 C.比王指挥诣狱还 比:等到 D.褒表忠节 节:节约 5.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李时勉“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组是() ①诏求直言 ②时勉言营建之非 ③对不屈 ④时勉独正立 ⑤皇太子不宜远左右 ⑥遣其孙骥诣阙上书 A.②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 B.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宗 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 C.成祖皇帝征求大臣的直言,却又把李时勉下诏入狱,还差点把他打死 D.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敬重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 (2)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一2题
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 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②,谓夏原吉曰:“时 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 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 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阴中不 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 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 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 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六年代 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 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英宗北狩,时勉日夜悲恸。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表忠 节,迎还车驾。景泰元年得旨褒答,而时勉卒矣,年七十七。谥文毅。 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敬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寝,后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时 勉平恕得士,敬宗方严。终明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 (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五十一。有删节) [注释]①成童:十五岁以上。②大渐:病重。③谅阴:居丧。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改.交阯道御史 改:改任 B.趣.言之 趣:通“促”,赶快 C.比.王指挥诣狱还 比:等到 D.褒表忠节. 节:节约 5.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李时勉“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组是( ) ①诏求直言 ②时勉言营建之非 ③对不屈 ④时勉独正立 ⑤皇太子不宜远左右 ⑥遣其孙骥诣阙上书 A.②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 B.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宗 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 C.成祖皇帝征求大臣的直言,却又把李时勉下诏入狱,还差点把他打死。 D.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敬重。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一 2 题。 海 棠 郑 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羨他蝴蝶宿深枝 注:①莫愁:战国末期楚国歌舞家。姓卢,名莫愁,貌美如仙,爱好歌舞。②梁广:古 代因善画海棠而出名的画家 8.明代的王象晋形容海棠曰:“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本诗 中那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并写出海棠怎样的风韵美?(5分) 9.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4)香远益清, (周敦颐《爱莲说》) (5)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汽车等着的时候 欧·亨利 夜幕初降,这位身穿灰色衣服的女子又来到那宁静的小公园里的那个宁静的角落。坐在 长椅上看书。她的衣服灰色朴素,她的脸蛋非常漂亮。前一天和再前一天,她都在同一时间 来到这里。有一个年轻人知道这件事 这个年轻人走近前来。就在这一刹那间,她的书滑出了她的手指,落在地上。那年轻人 捡起来,有礼貌地将书还给那女孩子,说了几句关于天气的话,然后就站在那里等着 那女孩子看看他朴素的衣服和平凡的脸 “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坐下,”她用女低音说,“光线太差了,不宜看书。我倒愿 意谈谈。” “你知不知道,”他说,“你是我见到过的最漂亮的女孩子。我昨天就看见你了。” “不管你是谁,”那女孩子用一种冷冰冰的语气说,“你必须记住我是一个有身份的女 “请原谅,”这个年轻人说,“这是我的不是,你知道一一我的意思是说在公园里有些 女孩子,你知道一一当然你不会知道,但是……” “好啦,别说啦,我当然明白。现在来谈谈这条路上的人吧。他们都去向何方?他们为 什么如此匆忙?他们快活吗?”年轻人没有回答,那年轻人不明白他应该扮演个什么样的角 “我跑来坐在这儿,是因为只有在这里我才可以接近普通群众。我跟人说话是因为我要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①粉黛临窗懒,梁广②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①莫愁:战国末期楚国歌舞家。姓卢,名莫愁,貌美如仙,爱好歌舞。②梁广:古 代因善画海棠而出名的画家。 8 .明代的王象晋形容海棠曰:“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本诗 中那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并写出海棠怎样的风韵美?(5 分) 9.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2)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4)香远益清, 。(周敦颐《爱莲说》) (5)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汽车等着的时候 欧·亨利 夜幕初降,这位身穿灰色衣服的女子又来到那宁静的小公园里的那个宁静的角落。坐在 长椅上看书。她的衣服灰色朴素,她的脸蛋非常漂亮。前一天和再前一天,她都在同一时间 来到这里。有一个年轻人知道这件事。 这个年轻人走近前来。就在这一刹那间,她的书滑出了她的手指,落在地上。那年轻人 捡起来,有礼貌地将书还给那女孩子,说了几句关于天气的话,然后就站在那里等着。 那女孩子看看他朴素的衣服和平凡的脸。 “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坐下,”她用女低音说,“光线太差了,不宜看书。 我倒愿 意谈谈。” “你知不知道,”他说,“你是我见到过的最漂亮的女孩子。我昨天就看见你了。” “不管你是谁,”那女孩子用一种冷冰冰的语气说,“你必须记住我是一个有身份的女 人。” “请原谅,”这个年轻人说,“这是我的不是,你知道——我的意思是说在公园里有些 女孩子,你知道——当然你不会知道,但是……” “好啦,别说啦,我当然明白。现在来谈谈这条路上的人吧。他们都去向何方?他们为 什么如此匆忙?他们快活吗?”年轻人没有回答,那年轻人不明白他应该扮演个什么样的角 色。 “我跑来坐在这儿,是因为只有在这里我才可以接近普通群众。我跟人说话是因为我要
跟一个未受金钱玷污的人说话。哦,你不知道我多么讨厌它—一钱,钱,钱!还有那些包 围我的男人。我讨厌享受,讨厌珠宝,讨厌旅行。” “我一直认为,”年轻人说,“金钱一定是一样很好的东西 “当你拥有几百万几千万的时候,只会兜风、宴会、戏院、舞会、晚餐!我讨厌这 切。”这位年轻姑娘说 小伙子颇有兴趣地看着她。“我一直喜欢,”他说,“读到或是听到有关富人生活的情 况。而且我一向认为香槟酒是连瓶冰镇,而不是把冰搁杯里的。” 哦……是的,我们闲着无聊有时就靠标新立异来找消遣。目前流行的花样是把冰块搁 在香槟酒里。”女孩子岔开话题,“有时候,我想,如果我有朝一日爱上一个人,我要爱 个普通的人。一一你的职业是什么?” “很低微,但是我希望出人头地。但你说你能够爱一个普通人,是真的吗?” “当然。”她说 “我在一家餐厅工作。”他说。女孩子缩了回来。 “不是当跑堂吧?”女子略微带着央求的口气说。 “我在那家餐厅里当出纳员,也就是那家你现在看得到的有着耀眼的电灯招牌的餐 女子看看表,站了起来,“你怎么不上班呢?”她问。 “我上夜班,”小伙子说,“我得一个钟头之后才开始工作,我还有希望再见到你吗?” “我不知道,也许。我必须快走。哦,今晚还有一个宴会和一个音乐会呢。也许你来 的时候注意到一辆停在公园拐角上的白色汽车吧?” “红色轮子的那辆吗?”年轻人说 哦?…对,我总是坐那辆车来。司机在那里等我,晚安。 “现在天色挺暗了,”年轻人说,“公园里人杂。我能陪你走到汽车那边吗?” “假如你尊重我的愿望,你得在我起身后再在这条凳子上坐10分钟。”她去了。 年轻人看着她那优雅的身姿,然后站起来,悄悄跟着她 当她走到公园门口时,她转过头来看看那辆汽车,在它边上走过,穿过喧闹的大街,走 进那有着耀眼的电灯招牌的餐厅。一位红发女郎离开出纳员的桌子,这位穿灰色衣服的女子 接替了她 年轻人把手插进口袋里,慢慢地沿大街走去。迟疑地逗留了片刻,然后他跨进那辆等着的汽 车,舒舒服服地往座垫上一靠,吩咐司机说:“亨利,俱乐部。” (选自欧·亨利《汽车等着的时候》) (1)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将故事安排在夜幕初降的小公园里一个宁静的角落,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创设了特定 的背景 B、男青年乐于助人,关心女人的处境和安全,不揭露女子的谎言,显得彬彬有礼,并且善 解人意。 C、小说对处于下层社会女子的描写,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生活贫困的关切,表现了作家的社 会责任感。 D、小说主要通过对话、动作及细节描写塑造两个青年的形象,借此揭露、批评了当时社会 的不良风尚 E、小说结尾出人意料,既让人忍俊不禁,又令人回味无穷,凸显了欧·亨利式小说结尾的 艺术魅力
跟一个未受金钱玷污的人说话。哦,你不知道我多么讨厌它——钱,钱,钱! 还有那些包 围我的男人。我讨厌享受,讨厌珠宝,讨厌旅行。” “我一直认为,”年轻人说,“金钱一定是一样很好的东西。” “当你拥有几百万几千万的时候,只会兜风、宴会、戏院、舞会、晚餐! 我讨厌这一 切。 ”这位年轻姑娘说。 小伙子颇有兴趣地看着她。“我一直喜欢,”他说,“读到或是听到有关富人生活的情 况。而且我一向认为香槟酒是连瓶冰镇,而不是把冰搁杯里的。” “哦……是的,我们闲着无聊有时就靠标新立异来找消遣。目前流行的花样是把冰块搁 在香槟酒里。”女孩子岔开话题,“有时候,我想,如果我有朝一日爱上一个人,我要爱一 个普通的人。——你的职业是什么? ” “很低微,但是我希望出人头地。但你说你能够爱一个普通人,是真的吗?” “当然。”她说。 “我在一家餐厅工作。”他说。女孩子缩了回来。 “不是当跑堂吧?”女子略微带着央求的口气说。 “我在那家餐厅里当出纳员,也就是那家你现在看得到的有着耀眼的电灯招牌的餐 厅。” 女子看看表,站了起来,“你怎么不上班呢?”她问。 “我上夜班,”小伙子说,“我得一个钟头之后才开始工作,我还有希望再见到你吗?” “我不知道,也许。 我必须快走。 哦,今晚还有一个宴会和一个音乐会呢。也许你来 的时候注意到一辆停在公园拐角上的白色汽车吧?” “红色轮子的那辆吗?”年轻人说。 “哦?……对,我总是坐那辆车来。司机在那里等我,晚安。” “现在天色挺暗了,”年轻人说,“公园里人杂。我能陪你走到汽车那边吗?” “假如你尊重我的愿望,你得在我起身后再在这条凳子上坐10分钟。”她去了。 年轻人看着她那优雅的身姿,然后站起来,悄悄跟着她。 当她走到公园门口时,她转过头来看看那辆汽车,在它边上走过,穿过喧闹的大街,走 进那有着耀眼的电灯招牌的餐厅。一位红发女郎离开出纳员的桌子,这位穿灰色衣服的女子 接替了她。 年轻人把手插进口袋里,慢慢地沿大街走去。迟疑地逗留了片刻,然后他跨进那辆等着的汽 车,舒舒服服地往座垫上一靠,吩咐司机说:“亨利,俱乐部。” (选自欧·亨利《汽车等着的时候》) (1)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作者将故事安排在夜幕初降的小公园里一个宁静的角落,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创设了特定 的背景。 B、男青年乐于助人,关心女人的处境和安全,不揭露女子的谎言,显得彬彬有礼,并且善 解人意。 C、小说对处于下层社会女子的描写,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生活贫困的关切,表现了作家的社 会责任感。 D、小说主要通过对话、动作及细节描写塑造两个青年的形象,借此揭露、批评了当时社会 的不良风尚。 E、小说结尾出人意料,既让人忍俊不禁,又令人回味无穷,凸显了欧·亨利式小说结尾的 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