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冈县高三年级月考试卷(一) 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有史记载的毛笔绘画当开始于秦汉,但经过历代战乱,地面上的秦汉绘 画已所存不多。考古学家们从1949年到1974年,在楚地相继发掘出十多幅帛画。 其中马王堆1号、3号墓内覆盖在棺椁上的“r型帛画形状独特,寓意深邃,艺 术价值最高,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之一,引起了许多专家对帛画之谜的解释。 全国所有涉及中国最早绘画内容的教科书及近年出版的权威书籍,都断定帛画的 主题思想就是“引魂升天”。对此,本人持不同见解 汉镇墓文中有“上天苍苍,地下茫茫;死人归阴,生人归阳;生人有里,死 人有乡”之语,可见天为阳,地为阴,鬼为阴类,阴间不可能位于属阳的“上天”, 只能在属阴的茫茫地下——幽冥。中国古代“引魂升天ˆ说是东汉以后的事,那时 受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影响,认为人死后可升天堂享乐,也可下 地狱受苦;佛教认为修行积德者在死后可以前往西天极乐世界,解脱轮回之苦 修建于西汉初的马王堆汉墓尚未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不可能改下阴间为“升 天”。另外,从已发现的楚国文献资料看,楚国没有灵魂升天的习俗。《楚辞·招 魂》中写道:“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①。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一夫九首 拔木九千些。…说明楚人甚至忌惮于灵魂上天。 现在国内主要有关书籍中几乎都认为长沙陈家大山出土的《人物龙风帛画》 和长沙子弹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都是灵魂升天图,认为“两者画面结构虽 有差异,但皆表现墓主在神化动物导引下飞翔升腾。”从而成为西汉帛画“引魂升 天”的历史依据。但仔细观察两幅帛画,子弹库出土帛画男性墓主乘的不是飞龙 而是一般龙舟;陈家大山出土帛画的女性墓主乘的是如一弯新月的独木舟。龙舟 在楚地战国时已普遍流行,如屈原投江死后,人们为怀念他,用龙舟为他招魂并 投抛粽子使水族勿食其肉,此风俗沿袭至今。过去都认为画中龙舟下云纹状图案 为“云彩”,其实为龙舟下的水波纹。龙舟前部下面还有一条游鱼。两幅战国帛画 的墓主人都乘坐舟船的原因是:当时的人无法理解生老病死自然法则,虔诚地设 计了种种宗教活动,尽量确立一种能自圆其说的宗教信仰。不仅在中国,世界许
青冈县高三年级月考试卷(一)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我国有史记载的毛笔绘画当开始于秦汉,但经过历代战乱,地面上的秦汉绘 画已所存不多。考古学家们从 1949 年到 1974 年,在楚地相继发掘出十多幅帛画。 其中马王堆 1 号、3 号墓内覆盖在棺椁上的“T”型帛画形状独特,寓意深邃,艺 术价值最高,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之一,引起了许多专家对帛画之谜的解释。 全国所有涉及中国最早绘画内容的教科书及近年出版的权威书籍,都断定帛画的 主题思想就是“引魂升天”。对此,本人持不同见解。 汉镇墓文中有“上天苍苍,地下茫茫;死人归阴,生人归阳;生人有里,死 人有乡”之语,可见天为阳,地为阴,鬼为阴类,阴间不可能位于属阳的“上天”, 只能在属阴的茫茫地下——幽冥。中国古代“引魂升天”说是东汉以后的事,那时 受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影响,认为人死后可升天堂享乐,也可下 地狱受苦;佛教认为修行积德者在死后可以前往西天极乐世界,解脱轮回之苦。 修建于西汉初的马王堆汉墓尚未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不可能改下阴间为“升 天”。另外,从已发现的楚国文献资料看,楚国没有灵魂升天的习俗。《楚辞•招 魂》中写道:“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①。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一夫九首, 拔木九千些。……”说明楚人甚至忌惮于灵魂上天。 现在国内主要有关书籍中几乎都认为长沙陈家大山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 和长沙子弹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都是灵魂升天图,认为“两者画面结构虽 有差异,但皆表现墓主在神化动物导引下飞翔升腾。”从而成为西汉帛画“引魂升 天”的历史依据。但仔细观察两幅帛画,子弹库出土帛画男性墓主乘的不是飞龙 而是一般龙舟;陈家大山出土帛画的女性墓主乘的是如一弯新月的独木舟。龙舟 在楚地战国时已普遍流行,如屈原投江死后,人们为怀念他,用龙舟为他招魂并 投抛粽子使水族勿食其肉,此风俗沿袭至今。过去都认为画中龙舟下云纹状图案 为“云彩”,其实为龙舟下的水波纹。龙舟前部下面还有一条游鱼。两幅战国帛画 的墓主人都乘坐舟船的原因是:当时的人无法理解生老病死自然法则,虔诚地设 计了种种宗教活动,尽量确立一种能自圆其说的宗教信仰。不仅在中国,世界许
多古老民族都认为阳间与阴间有一水相隔,即人们常说的“阴阳界”。对于死者如 何到阴间的途径,各民族有着多种说法,但有极大的共性,认为死后鬼魂要顺利 进入阴间,就必须经过一条水域,如不能横渡这片水域,死者阴魂就要在阳间游 荡,成为孤魂野鬼。所以,古希腊丧葬时要在死者口中放一枚小钱作为渡资;从 唐代到清代,皇帝死后口中含一颗宝珠,可让死者鬼魂进入冥间得以照明。古葬 礼中往往有死者灵魂上阴间之路的仪式,两幅战国帛所画当是该仪式的一部分, 以祈求墓主横渡阴阳河一路顺风 众多书籍都认为ˉ升天”是死者的最髙境界,于是把马王堆帛画中那复杂诡异 的画面内容都牵强到“引魂升天”这一笼统而无证据的说法中去。帛画包括神话世 界中的天上、人间(阳间、阴间)、地下三部分,实际就是汉代先民想象中的宇宙 空间。画工着意突出墓主在人间层上的中心位置,天上、地下诸神(物)对他(她) 的青睐和关照,反映出墓主强烈的支配欲。实际上,这一“宇宙空间”是为了给阴 间的墓主提供一个如生前那样舒适的生活空间 注:①些:音suo。句末语气词,只出现在《楚辞》中,大约是古代楚地的 方言。 1.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镇墓文中有“天为阳、地为阴”之语,鬼为阴类,不可能位于上天,只 能位于阴间的“幽冥”。 B.为怀念屈原,人们用划龙舟和抛粽子的方式使水族勿食其肉,这一行为 沿袭至今,成为风俗。 C.两幅战国帛画所画墓主人乘坐舟船,正是古代葬礼中送亡灵上阴间之路 整个仪式的生动再现 D.不单单是中国,世界上许多古老的民族都有类似“阴阳界”的文化信仰 2.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引魂升天”这一主题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 A.汉镇墓文和《楚辞·招魂》的诗句说明,按照当时的习俗,人死后“鬼魂” 不会前往“上天”。 B.佛教认为修行积德者在死后可以前往西天极乐世界是东汉以后才有的事, 马王堆墓主不可能有这种观念。 C.升天者应该骑着能飞行的神化动物,战国帛画中墓主乘坐的舟船和水波
多古老民族都认为阳间与阴间有一水相隔,即人们常说的“阴阳界”。对于死者如 何到阴间的途径,各民族有着多种说法,但有极大的共性,认为死后鬼魂要顺利 进入阴间,就必须经过一条水域,如不能横渡这片水域,死者阴魂就要在阳间游 荡,成为孤魂野鬼。所以,古希腊丧葬时要在死者口中放一枚小钱作为渡资;从 唐代到清代,皇帝死后口中含一颗宝珠,可让死者鬼魂进入冥间得以照明。古葬 礼中往往有死者灵魂上阴间之路的仪式,两幅战国帛所画当是该仪式的一部分, 以祈求墓主横渡阴阳河一路顺风。 众多书籍都认为“升天”是死者的最高境界,于是把马王堆帛画中那复杂诡异 的画面内容都牵强到“引魂升天”这一笼统而无证据的说法中去。帛画包括神话世 界中的天上、人间(阳间、阴间)、地下三部分,实际就是汉代先民想象中的宇宙 空间。画工着意突出墓主在人间层上的中心位置,天上、地下诸神(物)对他(她) 的青睐和关照,反映出墓主强烈的支配欲。实际上,这一“宇宙空间”是为了给阴 间的墓主提供一个如生前那样舒适的生活空间。 注:①些:音 suò。句末语气词,只出现在《楚辞》中,大约是古代楚地的 方言。 1.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镇墓文中有“天为阳、地为阴”之语,鬼为阴类,不可能位于上天,只 能位于阴间的“幽冥”。 B.为怀念屈原,人们用划龙舟和抛粽子的方式使水族勿食其肉,这一行为 沿袭至今,成为风俗。 C.两幅战国帛画所画墓主人乘坐舟船,正是古代葬礼中送亡灵上阴间之路 整个仪式的生动再现。 D.不单单是中国,世界上许多古老的民族都有类似“阴阳界”的文化信仰。 2.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引魂升天”这一主题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 ) A.汉镇墓文和《楚辞•招魂》的诗句说明,按照当时的习俗,人死后“鬼魂” 不会前往“上天”。 B.佛教认为修行积德者在死后可以前往西天极乐世界是东汉以后才有的事, 马王堆墓主不可能有这种观念。 C.升天者应该骑着能飞行的神化动物,战国帛画中墓主乘坐的舟船和水波
纹、游鱼的形象说明墓主并非升天飞行。 D.古希腊死者口中放小钱和中国皇帝死后口中含宝珠,都是为鬼魂进入冥 间而并非上天所用。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专家们长期以来对帛画中的舟船、水波、游鱼等内容失察,可见他们是 在以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解说画面内容 B.汉代先民想象中的宇宙空间包括神话世界中的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 帛画中的墓主居于人间层上的中心位置,表现了墓主的控制欲 C.现在国内有关帛画的主要书籍都认为《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 画》是灵魂升天图,呈现了“墓主在神化动物导引下飞翔升腾”的场景。 本文的观点,代表了汉代帛画主题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倡导的科 学、务实的科研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元行冲,河南人。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诂训之书。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 狄仁杰甚重之。行冲性不阿顺,多进规诫,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 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 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仁杰笑而谓人曰:“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 行冲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 为学者所称。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魏收旧史以为晋元帝 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马,以应石文。行冲推寻事迹,以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受 命,考校谣谶,特著论以明之 开元初,自太子詹事出为岐州刺史,又充关内道按察使。行冲自以书生不堪 搏击注]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俄复入为右散骑常侍、东都 副留守。时嗣彭王志暕庶兄志谦被人诬告谋反,考讯自诬,系狱待报,连坐十数 人,行冲察其冤滥,并奏原之。四迁大理卿。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王旭所陷, 诏下大理结罪。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泰请从轻出之,当时 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
纹、游鱼的形象说明墓主并非升天飞行。 D.古希腊死者口中放小钱和中国皇帝死后口中含宝珠,都是为鬼魂进入冥 间而并非上天所用。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专家们长期以来对帛画中的舟船、水波、游鱼等内容失察,可见他们是 在以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解说画面内容。 B.汉代先民想象中的宇宙空间包括神话世界中的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 帛画中的墓主居于人间层上的中心位置,表现了墓主的控制欲。 C.现在国内有关帛画的主要书籍都认为《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 画》是灵魂升天图,呈现了“墓主在神化动物导引下飞翔升腾”的场景。 D.本文的观点,代表了汉代帛画主题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倡导的科 学、务实的科研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元行冲,河南人。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诂训之书。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 狄仁杰甚重之。行冲性不阿顺,多进规诫,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 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 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仁杰笑而谓人曰:“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 行冲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 为学者所称。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魏收旧史以为晋元帝 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马,以应石文。行冲推寻事迹,以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受 命,考校谣谶,特著论以明之。 开元初,自太子詹事出为岐州刺史,又充关内道按察使。行冲自以书生不堪 搏击[注]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俄复入为右散骑常侍、东都 副留守。时嗣彭王志暕庶兄志谦被人诬告谋反,考讯自诬,系狱待报,连坐十数 人,行冲察其冤滥,并奏原之。四迁大理卿。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王旭所陷, 诏下大理结罪。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当时 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
先是,秘书监马怀素集学者续王俭《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禇无量于丽正 殿校写四部书,事未就而怀素、无量卒,诏行冲总代其职。于是行冲表请通撰古 今书目,名为《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煚等分部修检,岁余书成,奏上,上嘉之。 又特令行冲撰御注《孝经》疏义,列于学官。 行冲俄又累表请致仕,制许之。十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献。 (节选自《旧唐书·元行冲传》,有删改) 注]搏击:督察举发。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 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 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C.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 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D.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 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和“入”都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出”一般指官员调离任职 之地 B.“庶”旧指宗族中嫡亲以外的支属,与“嫡”相对,如“庶子”指非正妻所生的 儿子 C.“大理寺”是我国古代的官署名,掌管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D.“致仕”指交还官职、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表示官 员退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元行冲博学多识,性格耿直。他知识广博,尤其通晓音律和诂训之学 他做人从不阿谀奉承,在通事舍人任上多次对狄仁杰进言劝诫,很受器重 B.元行冲不从旧说,另立新论。魏收认为“牛继马后ˆ指的是晋元帝改姓司马 以应合瑞石上的图文;而元行冲通过考证推究,给出了对“牛继马后”的新解
先是,秘书监马怀素集学者续王俭《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褚无量于丽正 殿校写四部书,事未就而怀素、无量卒,诏行冲总代其职。于是行冲表请通撰古 今书目,名为《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煚等分部修检,岁余书成,奏上,上嘉之。 又特令行冲撰御注《孝经》疏义,列于学官。 行冲俄又累表请致仕,制许之。十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献。 (节选自《旧唐书•元行冲传》,有删改) [注]搏击:督察举发。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 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B.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 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C.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 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D.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 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出”和“入”都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出”一般指官员调离任职 之地。 B.“庶”旧指宗族中嫡亲以外的支属,与“嫡”相对,如“庶子”指非正妻所生的 儿子。 C.“大理寺”是我国古代的官署名,掌管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D.“致仕”指交还官职、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表示官 员退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元行冲博学多识,性格耿直。他知识广博,尤其通晓音律和诂训之学; 他做人从不阿谀奉承,在通事舍人任上多次对狄仁杰进言劝诫,很受器重。 B.元行冲不从旧说,另立新论。魏收认为“牛继马后”指的是晋元帝改姓司马 以应合瑞石上的图文;而元行冲通过考证推究,给出了对“牛继马后”的新解
C.元行冲秉持正义,断案公正。当时嗣彭王的庶兄被人诬告谋反,在审讯 中被逼迫认罪,元行冲查出断案冤枉失实,一并上奏宽免了这些人 D.元行冲著述丰富,成就显著。他所著《魏典》事详文简,受到学者称赞; 通撰的《群书四录》经学士毋煚等审核后,受到皇上赞赏:;为御注《孝经》撰写 的疏义被列入学校课程。 7.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行冲自以书生不堪搏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5分) (2)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5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②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⑩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 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 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②鸸:一种鸟 8诗人描写了什么样的早春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两句写出 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从而造成一种排山倒海的艺术效果。 (2)《阿房宫赋》中以叙述的方式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 偶句是: (3)《离骚》中写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是:
C.元行冲秉持正义,断案公正。当时嗣彭王的庶兄被人诬告谋反,在审讯 中被逼迫认罪,元行冲查出断案冤枉失实,一并上奏宽免了这些人。 D.元行冲著述丰富,成就显著。他所著《魏典》事详文简,受到学者称赞; 通撰的《群书四录》经学士毋煚等审核后,受到皇上赞赏;为御注《孝经》撰写 的疏义被列入学校课程。 7.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行冲自以书生不堪搏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5 分) (2)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5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11 分)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②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 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 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②鸸:一种鸟。 8.诗人描写了什么样的早春画面?请简要分析。(5 分) 9.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 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从而造成一种排山倒海的艺术效果。 (2)《阿房宫赋》中以叙述的方式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 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写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