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青冈县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总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有人批评其质量堪忧,有人质疑其在 数字化过程中,将一些珍贵的原声母带交给日本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 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 野 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通过数字化方式保存我国珍贵的音像档案意义 重大,但关键在于其获得永久性保存后,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 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 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同时,全球化时代 又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 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鲸吞蚕食各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异质化 的地方性文化。这种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得很多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 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 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 契机。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 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 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 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 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 文化亦然。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 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如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年登陆好莱坞杜 比剧院后热度一直不减。这种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 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 对于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一定要跳出“死文化”的陈旧观念,不能把传统文 化变成活标本、木乃伊。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借助大众流行文化巨大的 承载力和传播力,使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大众文化趣 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唯有如此,传统文化才能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 (摘编自封寿炎《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用木乃伊形容通过数字化方式获得永存后却因脱离大众而失去生命力的传统文化 B.不只是传统戏剧,其他领域门类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信息化、数字化所带来的严重威胁 C.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改变了人们的文化娱乐方式,很多人不愿走进剧院观赏戏剧 D.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因质量堪忧且存在盗录和损毁母版文物的可能而惹上官司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由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官司引出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这个话题 B.文章以3D全景声京剧电影热映为例,论证了技术力量使传统文化复兴、繁荣的可能性 C.文章主要论述了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下所面临的双重悖论,挑战大于机遇,富有辩证性 D.文章在提出问题后,又用大量篇幅分析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 - 黑龙江省青冈县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总分 150 分 时量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有人批评其质量堪忧,有人质疑其在 数字化过程中,将一些珍贵的原声母带交给日本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 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 野。 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通过数字化方式保存我国珍贵的音像档案意义 重大,但关键在于其获得永久性保存后,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 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 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同时,全球化时代 又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 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鲸吞蚕食各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异质化 的地方性文化。这种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得很多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 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 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 契机。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 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 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 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 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 文化亦然。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 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如 3D 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 2014 年登陆好莱坞杜 比剧院后热度一直不减。这种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 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 对于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一定要跳出“死文化”的陈旧观念,不能把传统文 化变成活标本、木乃伊。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借助大众流行文化巨大的 承载力和传播力,使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大众文化趣 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唯有如此,传统文化才能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 (摘编自封寿炎《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中用木乃伊形容通过数字化方式获得永存后却因脱离大众而失去生命力的传统文化 B.不只是传统戏剧,其他领域门类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信息化、数字化所带来的严重威胁 C.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改变了人们的文化娱乐方式,很多人不愿走进剧院观赏戏剧 D.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因质量堪忧且存在盗录和损毁母版文物的可能而惹上官司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由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官司引出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这个话题 B.文章以 3D 全景声京剧电影热映为例,论证了技术力量使传统文化复兴、繁荣的可能性 C.文章主要论述了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下所面临的双重悖论,挑战大于机遇,富有辩证性 D.文章在提出问题后,又用大量篇幅分析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让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扎根并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B.将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保存意义重大,而如何将传统文化资源转为活文化也是关键问题 C.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在信息和交通愈发便捷的全球化时代必将遭遇淘汰 只要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态呈现传统文化,并借助技术的力量就能让传统文化重焕生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舌苔上的记忆 雷抒雁 在人类所有的记忆里,我以为以味觉的记忆最为深刻,最为顽固 那是在你饥饿时,或者在你的成长期里,某种饮食以它独特的滋味突然地闯入,或者是 经常性地光顾,刻写在你的舌苔上,濡染了你的味蕾,使你有了一种与生俱在的感觉记忆。 此后,随着年岁的增长,环境的迁易,也许有过无数次更美妙的食物冲洗、覆盖过你的舌苔 那种特殊口味的记忆却生机勃勃地清醒着,牵动着你一生的神经 有些口味缘地域而形成群体,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 居京的陕西乡党,每每有机会聚会,必到“蓝花花”“老孙家”什么的陕西馆子里去, 饱餐一次“土得掉渣”的陕西食品。那时的快乐,肯定是舌头挑起的。吃着辣辣酸酸,油油 汪汪的油泼面,或来一碗掰得细细的、煮得烂烂的、肉肥汤醇的羊肉泡馍。一时之间,只听 见吸吸溜溜、呼呼噜噜的进食声 只有吃陕西这种合口味的饭,老陕们才有这种旁若无人、汪洋恣肆的场面。三碗下肚, 打个饱嗝,用厚厚的掌心抹一把油嘴;然后,几双豹眼,吃傻了一般,呆呆地相互望着,半 晌嘣一句重重的陕西话:“美!”这叫“解馋”。只有在这种场合,那些学了多年的、半生不 熟的普通话,才会一概扔掉,显出西北语言凝重、朴拙的本色 位目睹了这场面的外省人,惊得连连摇头:“要真正认识陕西人,你得看陕西人吃陕 西饭!”口味,就是这样让你变得原始,甚至恢复野性 陕西乡党到一起,说文学,论世事,多有见仁见智,唯在这吃食上,意见一致得惊人 凭着那一口辣、一口酸,让撸起袖子去拼命,也都值得 我的老母亲,已是八旬高龄,总惦记家乡县城钟楼巷里那家卖馄饨的。说那馄饨皮薄, 馅香,煮馄饨的汤,是老母鸡炖的。还有家乡的蜂蜜与凉粽子,甜、软、香。老太太说起这 些时,总会蠕动嘴唇,还要不时用手擦擦嘴。北京有的是馄饨,有的是凉粽子。不行,吃了 后,说不是味,不如家乡的妤。我和老娘开玩笑,说有位皇帝想吃“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 事,逗得老太太直乐,说:“也怪,这口味一旦有了,硬是改不了 说改不了,也真是。日前回西安小住几日,朋友安排我在一家豪华饭店里。一上餐桌 打开菜谱,溜一眼:川、粤、潮州,生猛海鲜,应有尽有,唯独没有魂牵梦绕的陕西地方食 品。朋友热情,珍馐满桌:我却淡然,难以下箸。 第二天早早起来,穿街过巷,只在味觉记忆的顽强指引下,寻那早年让我恋恋难去, 常因无钱而空回的地摊食品 先来一碗胡辣汤。中国饮食,说全了,色、香、味、器、形、意,字字得到。可这种街 头传统食品,重的只在一字:味!若看那色,黑糊糊一锅浓汤,没少倒酱油,少打淀粉:里边 若隐若现些白菜、粉条、肉丸之类。很像旧时的木匠师傅做活时,熬下的一锅皮胶,腾腾冒 着热气。要是外省人看了,怕要呕出胃来。可咱要的,就是那一口“味”儿! 拿起汤匙细品那碗胡辣汤,几十年前的种种记忆,裹了一些人和事,都一勺勺,或酸或 甜地随它灌进肚子去。吃罢,那辣、那粘、那香,似乎跨越岁月,和生长在记忆中的口味衔 接在了一起,舌齿之间,久久难去。虽说只是一碗俗常饭食,此时,冲击情感,竟如面晤久 违亲朋,或者徜徉于友人书信的墨香之中。 在西安的日子,天天如在梦里,有时驱车十里八里,也就为吃一碗开胃的“歧山臊子面” 或者一块干硬的乾州“锅盔
- 2 - A.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让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扎根并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B.将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保存意义重大,而如何将传统文化资源转为活文化也是关键问题 C.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在信息和交通愈发便捷的全球化时代必将遭遇淘汰 D.只要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态呈现传统文化,并借助技术的力量就能让传统文化重焕生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舌苔上的记忆 雷抒雁 在人类所有的记忆里,我以为以味觉的记忆最为深刻,最为顽固。 那是在你饥饿时,或者在你的成长期里,某种饮食以它独特的滋味突然地闯入,或者是 经常性地光顾,刻写在你的舌苔上,濡染了你的味蕾,使你有了一种与生俱在的感觉记忆。 此后,随着年岁的增长,环境的迁易,也许有过无数次更美妙的食物冲洗、覆盖过你的舌苔, 那种特殊口味的记忆却生机勃勃地清醒着,牵动着你一生的神经。 有些口味缘地域而形成群体,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 居京的陕西乡党,每每有机会聚会,必到“蓝花花”“老孙家”什么的陕西馆子里去, 饱餐一次“土得掉渣”的陕西食品。那时的快乐,肯定是舌头挑起的。吃着辣辣酸酸,油油 汪汪的油泼面,或来一碗掰得细细的、煮得烂烂的、肉肥汤醇的羊肉泡馍。一时之间,只听 见吸吸溜溜、呼呼噜噜的进食声。 只有吃陕西这种合口味的饭,老陕们才有这种旁若无人、汪洋恣肆的场面。三碗下肚, 打个饱嗝,用厚厚的掌心抹一把油嘴;然后,几双豹眼,吃傻了一般,呆呆地相互望着,半 晌嘣一句重重的陕西话:“美!”这叫“解馋”。只有在这种场合,那些学了多年的、半生不 熟的普通话,才会一概扔掉,显出西北语言凝重、朴拙的本色。 一位目睹了这场面的外省人,惊得连连摇头:“要真正认识陕西人,你得看陕西人吃陕 西饭!”口味,就是这样让你变得原始,甚至恢复野性。 陕西乡党到一起,说文学,论世事,多有见仁见智,唯在这吃食上,意见一致得惊人。 凭着那一口辣、一口酸,让撸起袖子去拼命,也都值得。 我的老母亲,已是八旬高龄,总惦记家乡县城钟楼巷里那家卖馄饨的。说那馄饨皮薄, 馅香,煮馄饨的汤,是老母鸡炖的。还有家乡的蜂蜜与凉粽子,甜、软、香。老太太说起这 些时,总会蠕动嘴唇,还要不时用手擦擦嘴。北京有的是馄饨,有的是凉粽子。不行,吃了 后,说不是味,不如家乡的好。我和老娘开玩笑,说有位皇帝想吃“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 事,逗得老太太直乐,说:“也怪,这口味一旦有了,硬是改不了!” 说改不了,也真是。日前回西安小住几日,朋友安排我在一家豪华饭店里。一上餐桌, 打开菜谱,溜一眼:川、粤、潮州,生猛海鲜,应有尽有,唯独没有魂牵梦绕的陕西地方食 品。朋友热情,珍馐满桌;我却淡然,难以下箸。 第二天早早起来,穿街过巷,只在味觉记忆的顽强指引下,寻那早年让我恋恋难去,又 常因无钱而空回的地摊食品。 先来一碗胡辣汤。中国饮食,说全了,色、香、味、器、形、意,字字得到。可这种街 头传统食品,重的只在一字:味!若看那色,黑糊糊一锅浓汤,没少倒酱油,少打淀粉;里边 若隐若现些白菜、粉条、肉丸之类。很像旧时的木匠师傅做活时,熬下的一锅皮胶,腾腾冒 着热气。要是外省人看了,怕要呕出胃来。可咱要的,就是那一口“味”儿! 拿起汤匙细品那碗胡辣汤,几十年前的种种记忆,裹了一些人和事,都一勺勺,或酸或 甜地随它灌进肚子去。吃罢,那辣、那粘、那香,似乎跨越岁月,和生长在记忆中的口味衔 接在了一起,舌齿之间,久久难去。虽说只是一碗俗常饭食,此时,冲击情感,竟如面晤久 违亲朋,或者徜徉于友人书信的墨香之中。 在西安的日子,天天如在梦里,有时驱车十里八里,也就为吃一碗开胃的“歧山臊子面”, 或者一块干硬的乾州“锅盔
往事、乡情,我是用舌头一点一点贪婪地品尝它的滋味。 前些年,我去了趟台湾,偏偏台北就有一家羊肉泡馍馆子。入座,老板操一口地道陕西 乡音迎上,只三、五句交谈,便一见如故,把所有陕西饭食,都一一端了上来。只可惜,名 实相去甚远,大大走了口味。想想也是,几十年的阻隔,那水、那土、那用料,全不是故乡 的了,连食客的口味,也变得失去辨别力。可是,环顾左右,那些客居的陕西乡党,吃得却 是津津有味。其实,来这里的人,吃的也只是那食品的名字,以及由此引起的乡思,满足的 也不过是深深打上故乡烙印的味觉怀旧。如果某一日,能回到陕西,真真切切地触摸一下折 磨了他们几十年的味觉记忆,怕会未曾举箸泪先落了。 舌苔上的记忆,是渗入血肉和生命同在的东西。那根,深深扎在故乡情思的厚土里!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独句成段,总领全文,以“深刻”“顽固”突出了味觉记忆的无比独特和难以改变, 点明主题,吸引读者兴趣 B.文中写外省人对老陕们进食场面的惊叹后,又写了自己的真切感受,富有生活情趣,凸显 了故乡美食的独特魅力 C.作者以具体事例从“群体”和“个体”两方面印证“舌苔记忆”的深刻,其中作者老母亲 的口味属于“个体”方面。 D.作者不借笔墨写自己细品胡辣汤,既是为了弥补早年留恋却无钱品尝的遗憾,也是为了强 调故乡胡辣汤味道的正宗。 5.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精妙之处。(6分) 6.有人认为本文至倒数第三段已可作结,最后两段内容多余。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结合 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8年10月23日,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大桥的开通使粤港澳大湾区的虹吸 效应逐步显现。旅游观光、访亲谈友、寻找工作、投资机会……交通的便利化,不仅利于区域 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好流动,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协同发展。 港珠澳大桥工程被英国《卫报》评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最让人惊叹是它的沉管 隧道。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长6700米,其中沉管段长5664米,最大安装水深超过40米,是 世界规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大桥的建设初期,中国交建与欧洲顶级 沉管公司洽谈合作,对方索要1.5亿欧元咨询费。天价咨询费买不回核心技术,桥梁建设者们 只能自己摸索着自主研发。大桥标准沉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约4.4万吨。 另外,沉管还要在12米深的海底实现厘米级精确对接,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难度系数丝毫 不亚于“神九”与“天宫一号”对接。世界顶级隧道咨询公司荷兰TEC的执行总裁汉斯评价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让中国从沉管隧道的相对小国,成为沉管隧道的国际领军国家之一。”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建设幕后》)
- 3 - 往事、乡情,我是用舌头一点一点贪婪地品尝它的滋味。 前些年,我去了趟台湾,偏偏台北就有一家羊肉泡馍馆子。入座,老板操一口地道陕西 乡音迎上,只三、五句交谈,便一见如故,把所有陕西饭食,都一一端了上来。只可惜,名 实相去甚远,大大走了口味。想想也是,几十年的阻隔,那水、那土、那用料,全不是故乡 的了,连食客的口味,也变得失去辨别力。可是,环顾左右,那些客居的陕西乡党,吃得却 是津津有味。其实,来这里的人,吃的也只是那食品的名字,以及由此引起的乡思,满足的 也不过是深深打上故乡烙印的味觉怀旧。如果某一日,能回到陕西,真真切切地触摸一下折 磨了他们几十年的味觉记忆,怕会未曾举箸泪先落了。 舌苔上的记忆,是渗入血肉和生命同在的东西。那根,深深扎在故乡情思的厚土里!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开篇独句成段,总领全文,以“深刻”“顽固”突出了味觉记忆的无比独特和难以改变, 点明主题,吸引读者兴趣。 B. 文中写外省人对老陕们进食场面的惊叹后,又写了自己的真切感受,富有生活情趣,凸显 了故乡美食的独特魅力。 C. 作者以具体事例从“群体”和“个体”两方面印证“舌苔记忆”的深刻,其中作者老母亲 的口味属于“个体”方面。 D. 作者不惜笔墨写自己细品胡辣汤,既是为了弥补早年留恋却无钱品尝的遗憾,也是为了强 调故乡胡辣汤味道的正宗。 5. 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精妙之处。(6 分) 6. 有人认为本文至倒数第三段已可作结,最后两段内容多余。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结合 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2018 年 10 月 23 日,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大桥的开通使粤港澳大湾区的虹吸 效应逐步显现。旅游观光、访亲谈友、寻找工作、投资机会……交通的便利化,不仅利于区域 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好流动,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协同发展。 港珠澳大桥工程被英国《卫报》评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最让人惊叹是它的沉管 隧道。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长 6700 米,其中沉管段长 5664 米,最大安装水深超过 40 米,是 世界规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大桥的建设初期,中国交建与欧洲顶级 沉管公司洽谈合作,对方索要 1.5 亿欧元咨询费。天价咨询费买不回核心技术,桥梁建设者们 只能自己摸索着自主研发。大桥标准沉管节长 180 米、宽 38 米、高 11.4 米,重约 4.4 万吨。 另外,沉管还要在 12 米深的海底实现厘米级精确对接,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难度系数丝毫 不亚于“神九”与“天宫一号”对接。世界顶级隧道咨询公司荷兰 TEC 的执行总裁汉斯评价: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让中国从沉管隧道的相对小国,成为沉管隧道的国际领军国家之一。”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建设幕后》)
材料二 通过上世纪80年代的“学习和追赶”,90年代的“提高和创新”,我国桥梁建设迎来了 21世纪的“超越”阶段。中国桥梁快速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伴,与改革开放同行 在世界前10名最高桥梁中,有8座在中国;而在2020年前将完工的世界铁路10座最高大 桥中,有9座是中国建造的。胶州湾大桥,获得国际桥梁组织颁发的乔治·理查德森奖,为中国 桥梁工程获得的最高国际奖项!“大跨径桥梁技术上世纪在美国、欧洲,之后在日本得到了发 展,而进入本世纪后,中国在质与量两方面都引领了世界。”著名桥梁专家、国际桥梁与结构工 程协会前主席伊藤学说 大桥改善的不只是交通,更是产业发展、经济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大型桥梁建 设可有效拉动建材、制造、装备、就业等领域的发展,推动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升级、拉 动经济增长。从一座桥的修建上,就可以看出当地工商业的荣枯和工艺水平。从全国各地的修 桥历史,更可看出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情况。但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桥 梁的“第一”“最高”,对此,专家认为,在建设规模达到一定标准、施工工艺相对成熟完善后, 个别指标特别是跨度的提升,并不代表技术水平的实质性进步。我国大桥建设,不能只强调桥 长、跨径等表面上的第一,应更注重科技含量、技术创新等内涵上的第一。比如,加大轻质高 性能、耐久造桥材料的研究和推广力度 (摘编自新华社《大桥上的中国一一我国桥梁建设发展调查》) 材料三 图表1:2011-2017年我国公路桥梁里程增长(单位:单位米,%) 6000 53 4916.97 5000 -4592.77 344367390y425789 600% 4.00% 2.00% 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 公路桥梁里程(万米) 同比增长(%) 图表2:2014年公路桥梁调查表 0.1877 5.33 中国 日本 美国 ■传统钢筋混凝土桥口新式钢混组合桥 材料四 我国桥梁建设空前繁荣,展望未来,桥梁的建设、维护任务依然很重。桥梁是交通的生命 线,我们切实加强桥梁安全度和耐久性的硏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桥梁的使用寿命。在桥梁建
- 4 - 材料二: 通过上世纪 80 年代的“学习和追赶”,90 年代的“提高和创新”,我国桥梁建设迎来了 21 世纪的“超越”阶段。中国桥梁快速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伴,与改革开放同行。 在世界前 10 名最高桥梁中,有 8 座在中国;而在 2020 年前将完工的世界铁路 10 座最高大 桥中,有 9 座是中国建造的。胶州湾大桥,获得国际桥梁组织颁发的乔治•理查德森奖,为中国 桥梁工程获得的最高国际奖项!“大跨径桥梁技术上世纪在美国、欧洲,之后在日本得到了发 展,而进入本世纪后,中国在质与量两方面都引领了世界。”著名桥梁专家、国际桥梁与结构工 程协会前主席伊藤学说。 大桥改善的不只是交通,更是产业发展、经济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大型桥梁建 设可有效拉动建材、制造、装备、就业等领域的发展,推动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升级、拉 动经济增长。从一座桥的修建上,就可以看出当地工商业的荣枯和工艺水平。从全国各地的修 桥历史,更可看出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情况。但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桥 梁的“第一”、“最高”,对此,专家认为,在建设规模达到一定标准、施工工艺相对成熟完善后, 个别指标特别是跨度的提升,并不代表技术水平的实质性进步。我国大桥建设,不能只强调桥 长、跨径等表面上的第一,应更注重科技含量、技术创新等内涵上的第一。比如,加大轻质高 性能、耐久造桥材料的研究和推广力度。 (摘编自新华社《大桥上的中国——我国桥梁建设发展调查》) 材料三: 图表 1:2011-2017 年我国公路桥梁里程增长(单位:单位米,%) 图表 2:2014 年公路桥梁调查表 材料四: 我国桥梁建设空前繁荣,展望未来,桥梁的建设、维护任务依然很重。桥梁是交通的生命 线,我们切实加强桥梁安全度和耐久性的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桥梁的使用寿命。在桥梁建
设技术上,我们加紧研制大型架桥机械、大型海底挖掘机械等造桥设备。尽快缩短与国外发达 国家在建桥机具设备上的差距。在桥梁设计创新方面,坚持“设计是工程的灵魂、创新是设计 的灵魂”的理念,既要注重经济实用,又要注重安全和美观;既要创新突破,又要体现中国文化。 桥梁的维护也极为重要,我们应完善桥梁自动监控和管理系统,保证桥梁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从多方面进行调整,中国桥梁建设之路才能越走与宽 (摘编自《我国城市桥梁建设的发展》) 7.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1-2017年间,我国公路桥梁里程同比增长率有起有落,但同比增长保持在6%以上,我国公 路桥梁建设发展良好。 B.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桥梁建设快速发展,从2011年到2017年,我 国公路桥梁里程逐年递增。 C.在我国公路桥梁中,传统钢筋混凝土桥所占比重较大,新式钢一混组合桥的数量明显不及美 日,这说明我们建桥技术还应提高。 D.截至2014年,我国公路桥梁有75.71万座,公路桥梁里程达到了4257.89万米,这些数据超 越了美国、日本,位居全球第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港澳大桥的建设中,桥梁建设者自主研发了沉管隧道技术,实现了沉管的精准对接。凭借 这项技术,中国成为桥梁建设的国际领军国家之 B.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既有利于深化该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协同发展,更促进了该区域资金量等 资源的流动,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C.建设港珠澳大桥等大型工程,可改善交通,也可以促进产业融合升级、拉动经济增长,还能展 现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情况。 D.桥梁的修建能显现当地工商业的荣枯和工艺水平,目前我国桥梁建设在质与量方面都引领 了世界,因此地方政府可以不追求桥梁的“第一”“最高”。 9.目前应采用哪些措施促进中国桥梁建设继续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衍幼有奇才,年九岁,能诵诗,至二十而博通群书。王莽 时,诸公多荐举之者,衍辞不肯仕 时天下兵起,莽遣更始将军廉丹讨伐山东。丹辟衍为掾,与俱至定陶。莽追诏丹曰:“将 军受国重任,不捐身于中野,无以报恩塞责。”丹惶恐,夜召衍,以书示之。衍因说丹曰:“方 令为将军计莫惹屯据大郡镇抚衷砥反基节頁果之肉生酒貝赐纳雄桀之大询忠智之谋,要将 来之心,待从横之变,兴社稷之利,除万人之害,则福禄流于无穷,功烈著于不灭。何与军 覆于中原,身音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 公深计而无与俗同。”丹不能从,与赤眉战死 建武六年日食,衍上书陈八事。书奏,帝将召见。初,衍为狼孟长,以罪摧陷大姓令狐 略,是时略为司空长史,谗之于尚书令王护、尚书周生丰曰:“衍所以求见者,欲毁君也。” 护等惧之,即共排间,衍遂不得入
- 5 - 设技术上,我们加紧研制大型架桥机械、大型海底挖掘机械等造桥设备。尽快缩短与国外发达 国家在建桥机具设备上的差距。在桥梁设计创新方面,坚持“设计是工程的灵魂、创新是设计 的灵魂”的理念,既要注重经济实用,又要注重安全和美观;既要创新突破,又要体现中国文化。 桥梁的维护也极为重要,我们应完善桥梁自动监控和管理系统,保证桥梁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从多方面进行调整,中国桥梁建设之路才能越走与宽。 (摘编自《我国城市桥梁建设的发展》) 7.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2011-2017 年间,我国公路桥梁里程同比增长率有起有落,但同比增长保持在 6%以上,我国公 路桥梁建设发展良好。 B.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桥梁建设快速发展,从 2011 年到 2017 年,我 国公路桥梁里程逐年递增。 C.在我国公路桥梁中,传统钢筋混凝土桥所占比重较大,新式钢—混组合桥的数量明显不及美 日,这说明我们建桥技术还应提高。 D.截至 2014 年,我国公路桥梁有 75.71 万座,公路桥梁里程达到了 4257.89 万米,这些数据超 越了美国、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港澳大桥的建设中,桥梁建设者自主研发了沉管隧道技术,实现了沉管的精准对接。凭借 这项技术,中国成为桥梁建设的国际领军国家之一。 B.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既有利于深化该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协同发展,更促进了该区域资金量等 资源的流动,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C.建设港珠澳大桥等大型工程,可改善交通,也可以促进产业融合升级、拉动经济增长,还能展 现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情况。 D.桥梁的修建能显现当地工商业的荣枯和工艺水平,目前我国桥梁建设在质与量方面都引领 了世界,因此地方政府可以不追求桥梁的“第一”“最高”。 9.目前应采用哪些措施,促进中国桥梁建设继续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衍幼有奇才,年九岁,能诵诗,至二十而博通群书。王莽 时,诸公多荐举之者,衍辞不肯仕。 时天下兵起,莽遣更始将军廉丹讨伐山东。丹辟.衍为掾,与俱至定陶。莽追诏丹曰:“将 军受国重任,不捐身于中野,无以报恩塞责。”丹惶恐,夜召衍,以书示之。衍因说丹曰:“方 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要将 来之心,待从横之变,兴社稷..之利,除万人之害,则福禄流于无穷,功烈著于不灭。何与军 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 公深计而无与俗同。”丹不能从,与赤眉战死。 建武..六年日食,衍上书陈八事。书奏,帝将召见。初,衍为狼孟长,以罪摧陷大姓令狐 略,是时略为司空长史,谗之于尚书令王护、尚书周生丰曰:“衍所以求见者,欲毁君也。” 护等惧之,即共排间,衍遂不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