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滨县职教中心高三年级笫三次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砚铭考 砚,是人们熟悉的磨墨工具,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黄帝时代是我国从原始氏 族阶段向国家形成过渡的时期,当时,已经出现私有财产,人们把自己心爱的墨海一一大砚 刻上自己的名字表示拥有。砚铭,是刻在砚底、砚头、砚盖、砚身四侧或其他空余部分的一 种可长可短,亦诗亦文,不拘一格的自由文体。古人大多把格言、诗句、警句作为砚铭,奉 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时时劝勉自己要躬身力行。就是今人,也时闻有如此雅兴。因此,它 也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它不仅能增加砚台的艺术欣赏价值, 而且还是文物评定的标准和鉴定真伪的依据,故颇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后来,随着社会的 进步,砚铭也由最初简单表示所属关系的姓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记事咏物、说理寄情、言 志叙怀的文学形式。《大戴礼记》所载的西周太公金匮砚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砚铭,是以文 学形式写成的,其铭日:“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谗言,得无白。”不过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体裁 的砚铭,还是到了汉魏时期才形成。作为文学形式的早期砚铭,大多数是就砚说砚,是文人 用以品评和赞美砚的。到了宋代,人们喜欢用它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从此以后,言志寄情 赋诗颂词便成了砚铭创作的主流之一,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如文天祥写的砚 铭:“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就属此类。 觋铭作为艺术品的出現,比作为文学作品要晚得多,它兴于宋无,盛于明清。宋末无初,我目 篆刻艺术空前兴盛,观锦在它的影响下,开始向艺术方向发展。在刻制技艺上,观铭广泛地吸收了 篆刘艺术的全面构图、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大大地提高了饴的艺术欣賞品位。同时硯铭亦趋于 完备,年款也较之前代更为谱遍,并出現了在铭后加钤[注:盖睏章〕]的新内容。从比,款记便成 了观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更增加了砚铭的装美。明清时,賞观之风日。当时金石书法名 家辈出,他们中不少人自己动手书写和镌刻砚铭,如纪晓岚。为了把书法、雕刻和装饰有机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砚 铭 考 砚,是人们熟悉的磨墨工具,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黄帝时代是我国从原始氏 族阶段向国家形成过渡的时期,当时,已经出现私有财产,人们把自己心爱的墨海——大砚, 刻上自己的名字表示拥有。砚铭,是刻在砚底、砚头、砚盖、砚身四侧或其他空余部分的一 种可长可短,亦诗亦文,不拘一格的自由文体。古人大多把格言、诗句、警句作为砚铭,奉 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时时劝勉自己要躬身力行。就是今人,也时闻有如此雅兴。因此,它 也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它不仅能增加砚台的艺术欣赏价值, 而且还是文物评定的标准和鉴定真伪的依据,故颇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后来,随着社会的 进步,砚铭也由最初简单表示所属关系的姓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记事咏物、说理寄情、言 志叙怀的文学形式。《大戴礼记》所载的西周太公金匮砚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砚铭,是以文 学形式写成的,其铭曰:“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谗言,得无白。”不过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体裁 的砚铭,还是到了汉魏时期才形成。作为文学形式的早期砚铭,大多数是就砚说砚,是文人 用以品评和赞美砚的。到了宋代,人们喜欢用它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从此以后,言志寄情、 赋诗颂词便成了砚铭创作的主流之一,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如文天祥写的砚 铭:“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就属此类。 家辈出,他们中不少人自己动手书写和镌刻砚铭,如纪晓岚。为了把书法、雕刻和装饰有机
地统一起来,使其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在书写和镌刻之前,都要对砚铭的全面布局、章法 的疏密错落和刀法运用进行反复推敲,精心设计。砚面构图,因形而异,行、草、篆、楷, 因砚而择,使其布局得体,和而不同。同时刀法的运用也力求做到笔画的顿挫、轻重、快慢、 转折,要刻得生动自然,既有笔意又有刀味。不过,砚铭的书写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写作 因受到砚面与雕刻过程的限制,制作者选用的铭文大多简短、扼要、精辟,因此砚铭虽短 却字字干金,均是砚铭者的真情流露,从而使砚铭的文学美与艺术美融为←体,真正成为既 具观赏性,又具实用性的艺术品 1.砚铭作为艺术品“兴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具体体现是什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A.宋末元初,砚铭吸收了篆刻艺术的全面构图、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提高了砚铭的 艺术欣赏品位。 B.宋末元初,款记成了砚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更增加了砚铭的装饰美。 C.明清时期,砚面构图,布局得体,和而不同,刀法运用反复推敲,精心设计。 D.明清时期,砚铭简短、扼要、精辟,字字千金,能充分地表现砚铭者的真实情感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文人墨客用砚铭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B.古人大多把砚铭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时时劝勉自己要躬身力行,因此文物家 般把砚铭当作鉴定文物真伪的依据 C.砚铭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体裁,到了汉魏时期才形成,内容上大多就砚说砚。 D.纪晓岚是清代金石书法名家中自己动手书写和镌刻砚铭的名家。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我国仍有文人学士把格言、诗句、警句作为砚铭的,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并时时劝勉自己要躬身力行。 B.随着世界性收藏热的升温,带有优秀砚铭的砚,将成为当代喜欢收藏砚的人追求的 对象。 C.散文能更好地抒情言志,从文天祥开始,宋代的砚铭大都用散文形式写成,一般不 用诗词写砚铭 D.砚铭大多能提高砚的价值,质佳的、传承可考的古砚则会有不同于一般艺术品和文 物的潜在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21分)
地统一起来,使其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在书写和镌刻之前,都要对砚铭的全面布局、章法 的疏密错落和刀法运用进行反复推敲,精心设计。砚面构图,因形而异,行、草、篆、楷, 因砚而择,使其布局得体,和而不同。同时刀法的运用也力求做到笔画的顿挫、轻重、快慢、 转折,要刻得生动自然,既有笔意又有刀味。不过,砚铭的书写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写作, 因受到砚面与雕刻过程的限制,制作者选用的铭文大多简短、扼要、精辟,因此砚铭虽短, 却字字千金,均是砚铭者的真情流露,从而使砚铭的文学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真正成为既 具观赏性,又具实用性的艺术品。 1.砚铭作为艺术品“兴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具体体现是什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 ) A.宋末元初,砚铭吸收了篆刻艺术的全面构图、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提高了砚铭的 艺术欣赏品位。 B.宋末元初,款记成了砚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更增加了砚铭的装饰美。 C.明清时期,砚面构图,布局得体,和而不同,刀法运用反复推敲,精心设计。 D.明清时期,砚铭简短、扼要、精辟,字字千金,能充分地表现砚铭者的真实情感。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代,文人墨客用砚铭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B.古人大多把砚铭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时时劝勉自己要躬身力行,因此文物家一 般把砚铭当作鉴定文物真伪的依据。 C.砚铭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体裁,到了汉魏时期才形成,内容上大多就砚说砚。 D.纪晓岚是清代金石书法名家中自己动手书写和镌刻砚铭的名家。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我国仍有文人学士把格言、诗句、警句作为砚铭的,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并时时劝勉自己要躬身力行。 B.随着世界性收藏热的升温,带有优秀砚铭的砚,将成为当代喜欢收藏砚的人追求的 对象。 C.散文能更好地抒情言志,从文天祥开始,宋代的砚铭大都用散文形式写成,一般不 用诗词写砚铭。 D.砚铭大多能提高砚的价值,质佳的、传承可考的古砚则会有不同于一般艺术品和文 物的潜在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38 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 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君虛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 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李君虚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 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李君虚下帘不视也。门生王铁盗其衣 李君虚遇见,谓日:“可密藏之,勿使人见。”王铁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 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李君虚悉推 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干卷。 宋明帝印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人无知 者。”李君虚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枚金而去。李君虚 叙其事,而不害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李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 时人以方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李君虛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 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日:“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怆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 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 以为不可。帝怒日:“卿痴不足与议事。”李君虛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 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君虚。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 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李君虛不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 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续古今传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莫不延首目送之 延;邀请 B.务弘俭约,百姓赖之 赖:依赖 C.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 尚:妾 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 令:美好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君虚“有器度”的一组是()(3分) ①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 ②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③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④李君虚惧而率旨。 ⑤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 ⑥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①②⑧ B.①②④ C.②⑧⑨D.①③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君虚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 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李君虚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 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李君虚下帘不视也。门生王铁盗其衣, 李君虚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王铁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 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李君虚悉推 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李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 时人以方.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 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 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 以为不可。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李君虚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 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君虚。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 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李君虚不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 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续古今传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莫不延.首目送之 延:邀请 B.务弘俭约,百姓赖.之 赖.:依赖 C.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 尚:娶 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 令:美好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君虚“有器度”的一组是( )(3 分) ①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 ②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③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④李君虚惧而奉旨。 ⑤ 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 ⑥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⑥ D.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君虚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李君虚不喜欢这种场 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B.李君虚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 王彧、谢庄的高度赞扬,这说明李君虚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C.明帝在遗诏中任命李君虚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 主,但明帝更属意于李君虚,由此可见皇帝对李君虚很器重。 D.李君虚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李君虚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 隆、阮佃夫掌权,李君虚不能禁止,因此受到别人讥讽。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3分) (2)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3分) 课内翻译(6分)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4)一夫作难而七庙!,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干秋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 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 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李君虚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李君虚不喜欢这种场 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B.李君虚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 王彧、谢庄的高度赞扬,这说明李君虚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C.明帝在遗诏中任命李君虚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 主,但明帝更属意于李君虚,由此可见皇帝对李君虚很器重。 D.李君虚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李君虚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 隆、阮佃夫掌权,李君虚不能禁止,因此受到别人讥讽。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课内翻译(6 分)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千 秋 岁① 秦 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 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 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
⑧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8.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分) 9.“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表现手法进 行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其西南诸峰, 琅琊也。(欧阳修《醉 翁亭记》) (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乔迁 猎貂,主猎紫貂。紫貂,俗名大叶子,毛皮珍贵。用紫貂皮制成的裘装,得风则暖, 着水不濡,点雪即消。满清王朝规定:非皇室与二品以上王公大臣不得着貂皮。 据说,老人猎貂,为使貂皮无损,在风雪天赤身裸体躺在有紫貂的山里。紫貂心善,常以体 覆盖冰冻主人,使其暖,便被捉。只是,十人捉貂,常十人不得生还。 三皮把脸贴在母亲的胸膛,一股凉意立即从他的脸皮传到心里,便禁不住心颤了一 下,两行热泪夺眶而出。隨着凉意而来的,还有母亲胸腔里那如风匣一般的呼嗒声。 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 三皮起身去了猎人四爷家
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8.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 分) 9.“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表现手法进 行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其西南诸峰, 。 ,琅琊也。(欧阳修《醉 翁亭记》) (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李白《蜀道难》) (3)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紫 貂 乔 迁 猎貂,主猎紫貂。紫貂,俗名大叶子,毛皮珍贵。用紫貂皮制成的裘装,得风则暖, 着水不濡,点雪即消。满清王朝规定:非皇室与二品以上王公大臣不得着貂皮。 三皮把脸贴在母亲的胸膛,一股凉意立即从他的脸皮传到心里,便禁不住心颤了一 下,两行热泪夺眶而出。随着凉意而来的,还有母亲胸腔里那如风匣一般的呼嗒声。 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 三皮起身去了猎人四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