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 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缺乏独立性,源自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 理实用主义。代表作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此书以治国平天下式的雄心壮 志,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开篇《原道》一章,便确立了“原道心以敷 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这种道统诗学上承曹丕《典论·论文》所主张 的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即所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开文以 载道之先河。唐代,韩愈提出“文以明道”;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 诗合为事而作”;宋儒周敦颐明确“文以载道”宗旨,都不过是《文心雕龙》顺 理成章的延伸。由此可见,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诗学缺乏独立的美学原则的 感慨,洞见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 正是这种阙如,导致中国的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总是无法进入精神层面,仅止于 世俗的功用,越来越滑入俗世的纷争,功利的得失。“诗言志”沦为诗人得意或 失意的渲泄;评话衍生出的小说,或聚焦于庙堂纷争的计谋较量如《三国演义》, 或忘情于江湖造反的草莽传说如《水浒传》;更不用说《隋唐演义》《封神演义》 之类的演义小说,既没有《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 清纯。人的尊严,悲悯的情怀,君子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底线,在这类文学中 被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的厚黑原则取代,这种审美趣味造就一代又一代 的草莽,制作出一个比一个暴虐的帝王,进而滋生出民族诸多难以治愈的心理疾 病:诡计崇拜、暴力崇拜、权力崇拜等等。 在这样的美学背景下,《红楼梦》的问世是一场审美革命:从容推出女性崇拜、 悲悯崇拜、拒绝功名崇拜。《红楼梦》的问世使这个民族的审美趣味,不再纠缠 于生存博弈而具有纯粹精神的存在意味,从而在美学上回归《山海经》式的混沌 和《诗经》国风所具的清纯,达成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王国维指出:《红楼梦》 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因为“吾国人之精神,世间 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正 如《红楼梦》写出悲剧本身已经具有美学革命的意味,王国维指出《红楼梦》的 悲剧品质,中国诗学的眼界由此被打开,其意义绝对不下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 人从坚船利炮渐渐地知道了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他在《人间词话》中说:“诗 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这与被《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调教出来的国民醉心于权谋和暴力的审美品味截然不同,而是关注人世间的苦 难,并从宇宙的视野加以审视 佛学的东渐,禅宗的兴起,在中国士大夫阶层引发了心灵的解放,终致中国诗学 界异端突起。相对于李白急功近利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苏东坡信笔挥就 的乃是心平气和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严羽的《沧浪诗话》顺流 而至,藉禅宗之名,挑战《文心雕龙》的道统诗学,连同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 但比起王国维、陈寅恪的美学思想,严羽在《沧浪诗话》里的诗学追求,不过小 荷才露尖尖角。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文化的独到贡献,不在于学问的博大精
河南省开封市 2016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 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美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缺乏独立性,源自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 理实用主义。代表作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此书以治国平天下式的雄心壮 志,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开篇《原道》一章,便确立了“原道心以敷 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这种道统诗学上承曹丕《典论•论文》所主张 的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即所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开文以 载道之先河。唐代,韩愈提出“文以明道”;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 诗合为事而作”;宋儒周敦颐明确“文以载道”宗旨,都不过是《文心雕龙》顺 理成章的延伸。由此可见,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诗学缺乏独立的美学原则的 感慨,洞见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 正是这种阙如,导致中国的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总是无法进入精神层面,仅止于 世俗的功用,越来越滑入俗世的纷争,功利的得失。“诗言志”沦为诗人得意或 失意的渲泄;评话衍生出的小说,或聚焦于庙堂纷争的计谋较量如《三国演义》, 或忘情于江湖造反的草莽传说如《水浒传》;更不用说《隋唐演义》《封神演义》 之类的演义小说,既没有《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 清纯。人的尊严,悲悯的情怀,君子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底线,在这类文学中 被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的厚黑原则取代,这种审美趣味造就一代又一代 的草莽,制作出一个比一个暴虐的帝王,进而滋生出民族诸多难以治愈的心理疾 病:诡计崇拜、暴力崇拜、权力崇拜等等。 在这样的美学背景下,《红楼梦》的问世是一场审美革命:从容推出女性崇拜、 悲悯崇拜、拒绝功名崇拜。《红楼梦》的问世使这个民族的审美趣味,不再纠缠 于生存博弈而具有纯粹精神的存在意味,从而在美学上回归《山海经》式的混沌 和《诗经》国风所具的清纯,达成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王国维指出:《红楼梦》 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因为“吾国人之精神,世间 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正 如《红楼梦》写出悲剧本身已经具有美学革命的意味,王国维指出《红楼梦》的 悲剧品质,中国诗学的眼界由此被打开,其意义绝对不下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 人从坚船利炮渐渐地知道了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他在《人间词话》中说:“诗 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这与被《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调教出来的国民醉心于权谋和暴力的审美品味截然不同,而是关注人世间的苦 难,并从宇宙的视野加以审视。 佛学的东渐,禅宗的兴起,在中国士大夫阶层引发了心灵的解放,终致中国诗学 界异端突起。相对于李白急功近利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苏东坡信笔挥就 的乃是心平气和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严羽的《沧浪诗话》顺流 而至,藉禅宗之名,挑战《文心雕龙》的道统诗学,连同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 但比起王国维、陈寅恪的美学思想,严羽在《沧浪诗话》里的诗学追求,不过小 荷才露尖尖角。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文化的独到贡献,不在于学问的博大精
深,而在于识见和思想的不拘流俗。中国数千年文化之所以江河日下,不可忽视 的原因在于审美上的疲乏。而王国维和陈寅恪的过人之处,则在于对这种审美疲 乏的洞察。 (摘编自李劼《王国维、陈寅恪的文艺复兴意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使得美学失去独立意味, 使得诗学和文学传统无法进入精神层面,止于世俗的功用。 B.刘勰的《文心雕龙》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 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后世文学理论都对它有所承传 C.曹丕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开启了文以载道的先河,韩 愈、白居易等人丰富了这种理论,周敦颐明确了宗旨。 D.佛学的东渐,禅宗的兴起,引发中国士大夫阶层了心灵的解放,严羽的《沧浪 诗话》藉禅宗之名,挑战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注人世间的苦难,表现人的尊严和悲悯情怀,不再只是宣泄得意或失意 不再纠缠于生存谋略,文学纯粹精神和较髙的审美价值就得到了体现。 B.演义小说推崇的“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等做大事的谋略,其实正 是中国文学传统讲求实用和功利、纠缠于生存博弈的具体表现 C.《红楼梦》以儿女情长式的女性崇拜、悲悯崇拜来拒绝暴力和权力,以彻头彻 尾的悲剧来背离国人崇尚的乐天精神,在审美上具有革命的意味 D.王国维重视文学的审美属性,不赞同文以载道,提出从宇宙的视野审视文学, 打开了中国诗学的眼界,带来了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民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影响,崇拜权谋和暴力,进而滋生出民 族很多难以治愈的病态心理,可见,文学有对人们思想及社会影响的作用。 B.在经世致用文学观的影响下。中国后世的演义小说既缺乏《山海经》神话中 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处于审美疲乏的境地。 C.有力促进社会道德进步的“文以载道”思想,强调“文”是“道”的载体, 文学功用在于承载、阐明、传达“道”,这一思想贯穿于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之中 王国维和陈寅恪以不拘流俗的敏锐眼光,洞察了中国文化中非功利、非实用 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的弊端,表明他们对中国文化具有批判精神。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人。孝宗即位,迁著作佐郎。帝初政,锐意事功,问 大昌曰:“朕治道不进,奈何?”大昌对曰:“陛下勤俭过古帝王,自女真通和, 知尊中国,不可谓无效。但当求贤纳谏,修政事,不必他求奇策。”又言:“淮 上筑城太多,缓急何人可守?设险莫如练卒,练卒莫如择将。”帝称善。除浙东 提点刑狱。会岁丰,酒税逾额,有挟朝命请增额者,大昌力拒之。徙江西转运副 使,大昌曰:“可以兴利去害,行吾志矣。”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 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六和塔寺僧以镇潮为功,求内降给赐所置田产仍免科 徭,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寝其命。权刑部 侍郎,大昌言:“辟以止辟,未闻纵有罪为仁也。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
深,而在于识见和思想的不拘流俗。中国数千年文化之所以江河日下,不可忽视 的原因在于审美上的疲乏。而王国维和陈寅恪的过人之处,则在于对这种审美疲 乏的洞察。 (摘编自李劼《王国维、陈寅恪的文艺复兴意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使得美学失去独立意味, 使得诗学和文学传统无法进入精神层面,止于世俗的功用。 B.刘勰的《文心雕龙》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 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后世文学理论都对它有所承传。 C.曹丕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开启了文以载道的先河,韩 愈、白居易等人丰富了这种理论,周敦颐明确了宗旨。 D.佛学的东渐,禅宗的兴起,引发中国士大夫阶层了心灵的解放,严羽的《沧浪 诗话》藉禅宗之名,挑战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关注人世间的苦难,表现人的尊严和悲悯情怀,不再只是宣泄得意或失意, 不再纠缠于生存谋略,文学纯粹精神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就得到了体现。 B.演义小说推崇的“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等做大事的谋略,其实正 是中国文学传统讲求实用和功利、纠缠于生存博弈的具体表现。 C.《红楼梦》以儿女情长式的女性崇拜、悲悯崇拜来拒绝暴力和权力,以彻头彻 尾的悲剧来背离国人崇尚的乐天精神,在审美上具有革命的意味。 D. 王国维重视文学的审美属性,不赞同文以载道,提出从宇宙的视野审视文学, 打开了中国诗学的眼界,带来了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民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影响,崇拜权谋和暴力,进而滋生出民 族很多难以治愈的病态心理,可见,文学有对人们思想及社会影响的作用。 B. 在经世致用文学观的影响下。中国后世的演义小说既缺乏《山海经》神话中 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处于审美疲乏的境地。 C. 有力促进社会道德进步的“文以载道”思想,强调“文”是“道”的载体, 文学功用在于承载、阐明、传达“道”,这一思想贯穿于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之中。 D. 王国维和陈寅恪以不拘流俗的敏锐眼光,洞察了中国文化中非功利、非实用 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的弊端,表明他们对中国文化具有批判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人。孝宗即位,迁著作佐郎。帝初政,锐意事功,问 大昌曰:“朕治道不进,奈何?”大昌对曰:“陛下勤俭过古帝王,自女真通和, 知尊中国,不可谓无效。但当求贤纳谏,修政事,不必他求奇策。”又言:“淮 上筑城太多,缓急何人可守?设险莫如练卒,练卒莫如择将。”帝称善。除浙东 提点刑狱。会岁丰,酒税逾额,有挟朝命请增额者,大昌力拒之。徙江西转运副 使,大昌曰:“可以兴利去害,行吾志矣。”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 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六和塔寺僧以镇潮为功,求内降给赐所置田产仍免科 徭,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寝其命。权刑部 侍郎,大昌言:“辟以止辟,未闻纵有罪为仁也。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
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如此,则法伸乎下,仁归乎上矣。”帝以为然。 江陵都统制率逢原纵部曲殴百姓,大昌因极论“自此屯戍州郡,不可为矣!”逢 原由是坐削两官。累迁吏部尚书,言:“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 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 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出知泉州,汀州贼沈师作 乱,戍将萧统领与战死,闽部大震。漕檄统制裴师武讨之。师武以未得帅符不行, 大昌手书趣之曰:“事急矣,有如帅责君,可持吾书自解。”当是时,贼谋攻城 而先使谍者裹甲纵火为内应。会师武军至,复得谍者,贼遂散去。绍熙五年,以 龙图阁学士致仕。庆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谥文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 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 遣/ B.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 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 勿遣 C.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己/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 /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 勿遣/ D.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 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 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 国 B.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 “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 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D.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也指 官员退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大昌积极建言,受到皇上称赞。他认为求贤纳谏,修明政治,就能称霸中原; 设置险要不如训练士兵,训练士兵不如选择好将领 B.程大昌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有人以朝廷的命令为由请求增加税额,大昌坚决 拒绝;他认为不应该答应六和塔寺僧的请求,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C.程大昌尽心国事,见识卓远。代理刑部侍郎时,他认为纵容罪犯不是仁道,应 用法律阻止犯罪;担任吏部尚书时,他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宫廷警卫的长处。 D.程大昌处事果断,敢于担当。汀州逆贼沈师作乱,裴师武因为没有得到帅符不 肯出兵征讨,程大昌写信催促,并愿承担责任,于是裴师武及时出兵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
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如此,则法伸乎下,仁归乎上矣。”帝以为然。 江陵都统制率逢原纵部曲殴百姓,大昌因极论“自此屯戍州郡,不可为矣!”逢 原由是坐削两官。累迁吏部尚书,言:“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 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 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出知泉州,汀州贼沈师作 乱,戍将萧统领与战死,闽部大震。漕檄统制裴师武讨之。师武以未得帅符不行, 大昌手书趣之曰:“事急矣,有如帅责君,可持吾书自解。”当是时,贼谋攻城, 而先使谍者裹甲纵火为内应。会师武军至,复得谍者,贼遂散去。绍熙五年,以 龙图阁学士致仕。庆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谥文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 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 遣/ B.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 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 勿遣/ C.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 /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 勿遣/ D.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 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 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 国”。 B.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 “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 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D.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也指 官员退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程大昌积极建言,受到皇上称赞。他认为求贤纳谏,修明政治,就能称霸中原; 设置险要不如训练士兵,训练士兵不如选择好将领。 B.程大昌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有人以朝廷的命令为由请求增加税额,大昌坚决 拒绝;他认为不应该答应六和塔寺僧的请求,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C.程大昌尽心国事,见识卓远。代理刑部侍郎时,他认为纵容罪犯不是仁道,应 用法律阻止犯罪;担任吏部尚书时,他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宫廷警卫的长处。 D.程大昌处事果断,敢于担当。汀州逆贼沈师作乱,裴师武因为没有得到帅符不 肯出兵征讨,程大昌写信催促,并愿承担责任,于是裴师武及时出兵。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
(2)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田家 陈师道 鸡鸣人当行,犬鸣人当归。 秋来公事急,出处不待时。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 人言田家乐,尔苦人得知。 8.诗歌从哪些方面表现田家之苦?请简要分析。(6分) 9.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两句从国内、国外两 个方面阐释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 荆州后顺流东下的军容之盛。 (3)白居易《观刈麦》中“ 两句,形象描绘出 农民冒着酷热劳作的情景。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匆匆过客 路遥 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空气里满含着潮湿。看来另一场大雪 就要降临了一—快到汽车站的时候,觉得脸上似乎已经落了一颗冰凉的雪粒。我 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 不可能了。 候车室里已经人头攒动,乱得像一个集市。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 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 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 种求援的呼唤。 只见旁边的一张椅子上蜷曲着一位老人一一正是他在反复喃喃地念叨着。他蓬头 垢面的,看来身体有病,面容十分苍老。不像是乞丐,因为我看见他手里捏着买 车票的钱。这是一个盲人! 我顿时感到一种愤愤不平了。当然我首先气这个汽车站一一竟然不能解决这样 些完全应该解决的问题。但我更气这个候车室里的人,竟然没有一个肯为这不幸 的老人帮忙的!我想我应当帮助这个老人
(2) 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8—9 题。 田家 陈师道 鸡鸣人当行,犬鸣人当归。 秋来公事急,出处不待时。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 人言田家乐,尔苦人得知。 8.诗歌从哪些方面表现田家之苦?请简要分析。(6 分) 9.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 ”两句从国内、国外两 个方面阐释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 荆州后顺流东下的军容之盛。 (3)白居易《观刈麦》中“ , ”两句,形象描绘出 农民冒着酷热劳作的情景。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25 分) 匆匆过客 路遥 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空气里满含着潮湿。看来另一场大雪 就要降临了——快到汽车站的时候,觉得脸上似乎已经落了一颗冰凉的雪粒。我 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 不可能了。 候车室里已经人头攒动,乱得像一个集市。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 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 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 种求援的呼唤。 只见旁边的一张椅子上蜷曲着一位老人——正是他在反复喃喃地念叨着。他蓬头 垢面的,看来身体有病,面容十分苍老。不像是乞丐,因为我看见他手里捏着买 车票的钱。这是一个盲人! 我顿时感到一种愤愤不平了。当然我首先气这个汽车站——竟然不能解决这样一 些完全应该解决的问题。但我更气这个候车室里的人,竟然没有一个肯为这不幸 的老人帮忙的!我想我应当帮助这个老人
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次和802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 次牌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 先排哪个队呢?如果现在去给那个瞎眼老头排队买票,我自己的票十有八九买不 上了。我将不得不垂头丧气的滚回单位。但如果我要是先给自己买票,那老头的 票也把握不大了 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 我终于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了!我带着这个充实的收获,站在803次的队 伍后面,我很愉快:我自己得到了满足并且开始加紧做一件崇高的事。 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 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不看他的正面,光 那后背就叫我反感。奇怪他竟然能正经八百地站在这个队伍后面排队。要是售票 员喊一声“票快完了,后面的人不要排队了”,他准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 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 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 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 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 他有点吃惊地盯着那个妇女旁边站着的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用 种极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 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抽动了几下,泪花子在眼里直转。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 出了一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 “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 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您带着孩子,待下去太不方便。我不走了 但请您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个人。”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瞎眼 老头。” 我一下子被震惊得目瞪口呆!那青年妇女尖叫了一声,惊喜地喊叫着说:“呀, 我这张票也是给他买的呀!” 一刹那间,他们谁也不说话了。他们静静地互相看着对方,两张纯洁的年轻的脸, 像大理石雕塑一般美丽。 此刻,站在他们身边的我,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傻瓜;又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学 生,羞愧地站在班主任的面前。 那青年妇女说:“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我本来是要买802次车票的。但 看见那个老头太可怜了,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我又怕给老头买不上票,就厚着 脸皮插到您前面了。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老头上车去吧!” 只见那个男青年神色庄严地从她手里接过车票,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 里;然后弯了腰,小心翼翼地在那个小女孩的脸蛋上亲了一下,便转身走了。 我猛地迈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步伐,走到了那位青年妇女面前,掏出车票,对她说: “你要802次的票吗?我有事不能走了,退票。”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 “真运气!太谢谢您啦!” 我接过钱,把帽檐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 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飞舞着的雪花打着旋儿,纷纷扬扬地飘落着。街 道上一片寂静。我踏上洁白的路面,匆匆向机关走去。 (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 次和 802 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 次牌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 先排哪个队呢?如果现在去给那个瞎眼老头排队买票,我自己的票十有八九买不 上了。我将不得不垂头丧气的滚回单位。但如果我要是先给自己买票,那老头的 票也把握不大了。 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 802 次的队伍后面。 我终于把一张 802 次的车票拿到手了!我带着这个充实的收获,站在 803 次的队 伍后面,我很愉快:我自己得到了满足并且开始加紧做一件崇高的事。 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 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不看他的正面,光 那后背就叫我反感。奇怪他竟然能正经八百地站在这个队伍后面排队。要是售票 员喊一声“票快完了,后面的人不要排队了”,他准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 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 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 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 “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 他有点吃惊地盯着那个妇女旁边站着的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用 一种极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 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抽动了几下,泪花子在眼里直转。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 出了一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 “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 803 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 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您带着孩子,待下去太不方便。我不走了, 但请您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个人。”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瞎眼 老头。” 我一下子被震惊得目瞪口呆!那青年妇女尖叫了一声,惊喜地喊叫着说:“呀, 我这张票也是给他买的呀!” 一刹那间,他们谁也不说话了。他们静静地互相看着对方,两张纯洁的年轻的脸, 像大理石雕塑一般美丽。 此刻,站在他们身边的我,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傻瓜;又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学 生,羞愧地站在班主任的面前。 那青年妇女说:“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我本来是要买 802 次车票的。但 看见那个老头太可怜了,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我又怕给老头买不上票,就厚着 脸皮插到您前面了。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老头上车去吧!” 只见那个男青年神色庄严地从她手里接过车票,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 里;然后弯了腰,小心翼翼地在那个小女孩的脸蛋上亲了一下,便转身走了。 我猛地迈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步伐,走到了那位青年妇女面前,掏出车票,对她说: “你要 802 次的票吗?我有事不能走了,退票。”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 “真运气!太谢谢您啦!” 我接过钱,把帽檐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 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飞舞着的雪花打着旋儿,纷纷扬扬地飘落着。街 道上一片寂静。我踏上洁白的路面,匆匆向机关走去。 (有删节)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