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2018-2019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 第一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 域获得蓬勃发展。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2017年7月, 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 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新挑战。在这 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高阶人工智能有没 有失控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 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 人工智能会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影视、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近 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以音源库和 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 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 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 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 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 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 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 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 存在的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国务院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 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 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 一项共识。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AI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 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 为。人们己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 的优势。面对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 弹性。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 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摘编自蔡映洁《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它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的 广泛应用 B.人工智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机器人专家对人工智能将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表示出了忧 虑 C.作为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提应是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
- 1 - 河南省开封市 2018-2019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 第一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 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 域获得蓬勃发展。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2017 年 7 月, 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 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新挑战。在这 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高阶人工智能有没 有失控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 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 人工智能会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影视、 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近 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 以音源库和 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 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 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 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 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 在未来很长 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 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 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 存在的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国务院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 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 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 一项共识。 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 AI 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 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 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 的优势。面对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 弹性。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 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摘编自蔡映洁《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它在自动驾驶、 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的 广泛应用。 B.人工智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机器人专家对人工智能将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表示出了忧 虑。 C.作为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提应是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
D.“人机对战”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使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对立起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人工智能为分析对象,借用现实例子,探讨其未来发展走向,体现了时评文章及时性 的基本特点 B.文章既肯定了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发展和机遇,又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风 险问题。 C.对于人工智能,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提出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人工智能 领域的积极作用。 D.文章引用相关的文件规定和专家的观点,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 关系格局”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能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深刻探索自身存在的本质,将会更好地促进人工智能 的发展。 B.“人机关系”是人工智能时代最令普通人关注的问题,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 我们必须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C.我们应深入探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 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D.只要通过法律和政策规范人工智能,并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就能避免未来人工智能失 控的风险。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救命恩人 江岸 正是下班高峰。侯一凡挺起胸膛,绷紧双腿,笔直地站在工厂门口。他目送着下班的人 群潮水一般陆续涌出工厂大门,后来,只有零星的工人一个个往外走的时候,他才稍微放松下 虽说只是一名工厂的保安,但是,侯一凡毕竟刚从武警部队退役半年,他站岗的姿势还 是完全保留了真正的军人风范。 他晃晃微微发酸的脖子,扭动了一下腰肢,准备回值班室的时候,突然想起,怎么没看 见吕晓红大姐走出来呢? 侯一凡楞了一下,勾头往厂区方向看去他拥有一双视力在2.0以上的眼睛,一眼看去, 能看得很远。他发现,正在往外走的工人,包括厂区纵深处三三两两的人影,都不是吕晓红。吕 晓红平时上下班都很准时,今天怎么了?侯一凡决定在门口再站一会儿,等等吕晓红 侯一凡在这个肉联厂虽然已经工作了半年时间,但是,认识的工人并不多,多数人只是 在上下班的时候进出工厂,在他值班的时候,才在他面前晃一下。他一个从山区农村黄泥湾出 来到城市打工的小保安,没有几个工人主动跟他搭讪,并告知他自己的名字。吕晓红这个名字 也是他听别人喊的,可能听的次数稍微多了一些,他便牢牢记住了。 大概等了十多分钟,厂里没有一个人往厂门口走了,当然,吕晓红依然没有出来。侯 凡感觉有些不对劲,到底哪里不对劲,他一下子也想不起来。他只好给保卫科长打电话。 科长,你认识吕晓红吗?她是哪个车间的? 我不太清楚,怎么啦? 我没看见她下班出来,有些不放心 下班的时候,工人一窝蜂地出来,你一个个都看清楚了?你点名了?你怎么知道她没有 吕晓红和别人不一样,我知道的。 你别管闲事了,你又不是人事部的,考勤不归你管。看好你的门吧。 科长没好气地挂了电话。科长说到人事部,提醒了侯一凡。他查了一下人事部的电话, 把电话打了过去
- 2 - D.“人机对战”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 使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对立起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人工智能为分析对象,借用现实例子,探讨其未来发展走向,体现了时评文章及时性 的基本特点。 B.文章既肯定了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发展和机遇, 又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风 险问题。 C.对于人工智能,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提出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人工智能 领域的积极作用。 D.文章引用相关的文件规定和专家的观点,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 关系格局” 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能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深刻探索自身存在的本质,将会更好地促进人工智能 的发展。 B.“人机关系”是人工智能时代最令普通人关注的问题,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 我们必须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C.我们应深入探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 的边界, 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D.只要通过法律和政策规范人工智能,并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就能避免未来人工智能失 控的风险。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救命恩人 江岸 正是下班高峰。侯一凡挺起胸膛,绷紧双腿,笔直地站在工厂门口。他目送着下班的人 群潮水一般陆续涌出工厂大门,后来,只有零星的工人一个个往外走的时候,他才稍微放松下 来。 虽说只是一名工厂的保安,但是,侯一凡毕竟刚从武警部队退役半年,他站岗的姿势还 是完全保留了真正的军人风范。 他晃晃微微发酸的脖子,扭动了一下腰肢,准备回值班室的时候,突然想起,怎么没看 见吕晓红大姐走出来呢? 侯一凡楞了一下,勾头往厂区方向看去。他拥有一双视力在 2.0 以上的眼睛,一眼看去, 能看得很远。他发现,正在往外走的工人,包括厂区纵深处三三两两的人影,都不是吕晓红。吕 晓红平时上下班都很准时,今天怎么了?侯一凡决定在门口再站一会儿,等等吕晓红。 侯一凡在这个肉联厂虽然已经工作了半年时间,但是,认识的工人并不多,多数人只是 在上下班的时候进出工厂,在他值班的时候,才在他面前晃一下。他一个从山区农村黄泥湾出 来到城市打工的小保安,没有几个工人主动跟他搭讪,并告知他自己的名字。吕晓红这个名字 也是他听别人喊的,可能听的次数稍微多了一些,他便牢牢记住了。 大概等了十多分钟,厂里没有一个人往厂门口走了,当然,吕晓红依然没有出来。侯一 凡感觉有些不对劲,到底哪里不对劲,他一下子也想不起来。他只好给保卫科长打电话。 科长,你认识吕晓红吗?她是哪个车间的? 我不太清楚,怎么啦? 我没看见她下班出来,有些不放心。 下班的时候,工人一窝蜂地出来,你一个个都看清楚了?你点名了?你怎么知道她没有 出来? 吕晓红和别人不一样,我知道的。 你别管闲事了,你又不是人事部的,考勤不归你管。看好你的门吧。 科长没好气地挂了电话。科长说到人事部,提醒了侯一凡。他查了一下人事部的电话, 把电话打了过去
请帮忙查一下,吕晓红是哪个车间的 冷冻车间 还没有等侯一凡再说点什么,人事部那个人已经火急火燎地挂了电话。他把电话打到 冷冻车间,可是,没有人接电话。他只好硬着头皮把电话打到厂办公室 冷冻车间的吕晓红,到现在没有出来。 怎么了? 我怀疑她会不会被关在冷库里了。 不会吧? 厂办公室的那个人漫不经心地挂了电话。该打的电话都打了,侯一凡没辙了。他在值 班室坐了两分钟,椅子上好像放着一盆火,烧得他坐不住。终于,他站了起来,咬咬牙,拨通了厂 长的电话。 厂长您好。我是保卫科小侯,向您报告一件事。 哦?说吧。 冷冻车间的吕晓红到现在还没有出来,我怀疑她被关进了冷库里。请您赶紧派人到冷 库去看看吧。 有这样的事?我马上让冷冻车间主任去看看。 放下了电话,侯一凡惴惴不安地站在值班室门口,眼睛盯着大街。大约二十分钟左右 冷冻车间赵主任骑着摩托车,箭一般射过来。到了厂门口,他猛地刹车,停了下来。赵主任指着 侯一凡的鼻子,喝道,就是你打电话给厂长,说冷库里面有人? 是我。侯一凡挺了挺身子 老子喝个酒都喝不安生。如果我去看了,冷库里没有人,出来我揭了你的皮……说着,赵主 任一加油门,摩托车嘶吼着冲进了大门。 后面的事情就不必细说了 医院救护车开进厂区的时候,几滴泪水猛地涌出了侯一凡的眼眶,挂在了他的睫毛上 吕晓红出院以后,买了一大兜水果,到厂门卫值班室感谢侯一凡。她紧紧握住侯一凡的 手,说,大兄弟,如果不是你救了我,大姐就冻成死猪了。 大姐,其实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 为什么这样说? 侯一凡说,每天你上班,总是问候一声:你好;每天你下班,总是说一声:再见。我那天没 有听到你说再见,所以知道你没有出来。否则,全厂五六百个工人,我怎么可能单单记得你呢? (选自《洛神》2016年第6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侯一凡值班站岗的情景,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一个严肃认真,而又拘谨刻板的工厂 保安形象,这种形象与下文他救人的执着是一脉相承的。 B.侯一凡在目送下班的人群陆续涌出工厂大门,准备回值班室的时候,想起没看见吕晓红走出 来,然后觉得不大对劲,这说明他是一个细心留意的人 C.多数职工只是在上下班的时候进出工厂,门卫侯一凡值班的时候只见他们一晃而过,这导致 他不认识大多数中,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人际关系的淡薄。 D.小说明写侯一凡疑心吕晓红留在冷库里,求人救出她,暗写吕晓红被关在冷库里,被救出,两 条线索在救护车进厂时交会,这是小说构思的精巧之处 5.小说详细地叙述侯一凡打电话救人的过程,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其实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这句话,对理解小说情节、主人公和主旨都很重要,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从阅读量 来看,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0.02本,但对比
- 3 - 请帮忙查一下,吕晓红是哪个车间的? 冷冻车间。 还没有等侯一凡再说点什么,人事部那个人已经火急火燎地挂了电话。他把电话打到 冷冻车间,可是,没有人接电话。他只好硬着头皮把电话打到厂办公室。 冷冻车间的吕晓红,到现在没有出来。 怎么了? 我怀疑她会不会被关在冷库里了。 不会吧? 厂办公室的那个人漫不经心地挂了电话。该打的电话都打了,侯一凡没辙了。他在值 班室坐了两分钟,椅子上好像放着一盆火,烧得他坐不住。终于,他站了起来,咬咬牙,拨通了厂 长的电话。 厂长您好。我是保卫科小侯,向您报告一件事。 哦?说吧。 冷冻车间的吕晓红到现在还没有出来,我怀疑她被关进了冷库里。请您赶紧派人到冷 库去看看吧。 有这样的事?我马上让冷冻车间主任去看看。 放下了电话,侯一凡惴惴不安地站在值班室门口,眼睛盯着大街。大约二十分钟左右, 冷冻车间赵主任骑着摩托车,箭一般射过来。到了厂门口,他猛地刹车,停了下来。赵主任指着 侯一凡的鼻子,喝道,就是你打电话给厂长,说冷库里面有人? 是我。侯一凡挺了挺身子。 老子喝个酒都喝不安生。如果我去看了,冷库里没有人,出来我揭了你的皮……说着,赵主 任一加油门,摩托车嘶吼着冲进了大门。 后面的事情就不必细说了。 医院救护车开进厂区的时候,几滴泪水猛地涌出了侯一凡的眼眶,挂在了他的睫毛上。 吕晓红出院以后,买了一大兜水果,到厂门卫值班室感谢侯一凡。她紧紧握住侯一凡的 手,说,大兄弟,如果不是你救了我,大姐就冻成死猪了。 大姐,其实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 为什么这样说? 侯一凡说,每天你上班,总是问候一声:你好;每天你下班,总是说一声:再见。我那天没 有听到你说再见,所以知道你没有出来。否则,全厂五六百个工人,我怎么可能单单记得你呢? (选自《洛神》2016 年第 6 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写侯一凡值班站岗的情景,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一个严肃认真,而又拘谨刻板的工厂 保安形象,这种形象与下文他救人的执着是一脉相承的。 B.侯一凡在目送下班的人群陆续涌出工厂大门,准备回值班室的时候,想起没看见吕晓红走出 来,然后觉得不大对劲,这说明他是一个细心留意的人。 C.多数职工只是在上下班的时候进出工厂,门卫侯一凡值班的时候只见他们一晃而过,这导致 他不认识大多数中,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人际关系的淡薄。 D.小说明写侯一凡疑心吕晓红留在冷库里,求人救出她,暗写吕晓红被关在冷库里,被救出,两 条线索在救护车进厂时交会,这是小说构思的精巧之处。 5.小说详细地叙述侯一凡打电话救人的过程,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其实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这句话,对理解小说情节、主人公和主旨都很重要,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5 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 58.4%,较 2014 年上升了 0.4 个百分点。从阅读量 来看,2015 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 58 本•与 2014 年相比增加了 0.02 本,但对比
2013年的4.77本还有微弱下降。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和4.91期,与2014年相 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化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据统计,2012年至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2.35本、2.48本、3.22本和3.26本.呈现出逐年 增1 长的趋势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15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4年的58.1%上升 至64.0%,提升了5.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据统计,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 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的33.82分钟增加了28.39分钟。这是历次统计 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数据监测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大多数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 于数字化阅读形式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0后成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53%;80后以22% 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25% (摘编自《2016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二: 2014年,我国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3.48%, 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年上升4.97%。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 近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这反映了随着消费结 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漸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 图书市场稳步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 展,还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图书馆及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卓越 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 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 (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这其中还包括教材教辅。而据不完 全统计.犹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踞世界首位。日本、法国、韩国的人均阅读读书量 分别为40本、20本和11本。 与曰韩等国相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很低。造成这个问題的原因有很多.其中 大原因是没时间。首份《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仅 3.156个小时,而工作时间则达到9.249小时。有限的休闲时间,国人又大把扔进了应酬、交际 中。此外,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们很难 静下心捧一本书细细品味。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 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 (摘编自《2016年中国人读书数据》等)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材料一,虽然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喜欢的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更受年轻人的喜 爱,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阅读。 B.从材料一可以看出,2012年到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逐年上涨 C.材料二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国民不断增长的阅读消费需 求将支撑图书市场进一步发展 D.材料三认为,我国国民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比日韩等国少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的工作强 度全世界最大.导致国民没有时间读书
- 4 - 2013 年的 4.77 本还有微弱下降。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 54.76 期和 4.91 期,与 2014 年相 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 数字化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据统计,2012 年至 2015 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 2.35 本、2.48 本、3.22 本和 3.26 本.呈现出逐年 增长的趋势。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15 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 2014 年的 58.1%上升 至 64.0%,提升了 5.9 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据统计,2015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 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 62.21 分钟.比 2014 年的 33.82 分钟增加了 28.39 分钟。这是历次统计 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 1 小时。 数据监测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大多数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 于数字化阅读形式。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0 后成了绝对的主力军, 占比达到 53%;80 后以 22% 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 25%。 (摘编自《2016 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二: 2014年,我国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3. 48%, 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 2007 年上升 4. 97%。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 近 5 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这反映了随着消费结 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漸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 图书市场稳步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 展,还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图书馆及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卓越 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 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 (摘编自《2017—2022 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 2015 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58 本.这其中还包括教材教辅。而据不完 全统计.犹太人以 64 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踞世界首位。日本、法国、 韩国的人均阅读读书量 分别为 40 本、20 本和 11 本。 与曰韩等国相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很低。造成这个问題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 大原因是没时间。首份《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仅 3.156 个小时,而工作时间则达到 9.249 小时。有限的休闲时间,国人又大把扔进了应酬、交际 中。此外,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们很难 静下心捧一本书细细品味。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 强迫学习,读死书, 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 (摘编自《2016 年中国人读书数据》等)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材料一,虽然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喜欢的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更受年轻人的喜 爱, 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阅读。 B.从材料一可以看出,2012 年到 2015 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逐年上涨。 C.材料二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国民不断增长的阅读消费需 求将支撑图书市场进一步发展。 D.材料三认为,我国国民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比日韩等国少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的工作强 度全世界最大.导致国民没有时间读书
8.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显示2013至2015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中,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B.材料二中介绍了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立法方式来鼓励国民读书,营造良好的社会读书氛 围,促进国民阅读。 C.材料三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中还包括了对教材和教辅的阅读.这充分说明了我国 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 D.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虽和 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 9.请你对提高我国国民阅读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 二、古诗文阅读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徒卫元君之支属于 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轰曰:“曩 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 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酒酣以往高漸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轲虽游于酒人 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 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 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 也!”田光使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 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 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柯曰:“谨奉教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曩者:从前,之前。②争道:争夺棋局上的格道。③嘿:同“默”。 10.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 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B.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 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C.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 /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D.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 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B.击剑,用剑相击剌的运动和技法 C.支属,亲属、宗支。“支’’指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 D.太子,指已确定继承帝位的帝王的嫡长子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了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
- 5 - 8.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显示 2013 至 2015 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中,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B.材料二中介绍了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立法方式来鼓励国民读书,营造良好的社会读书氛 围,促进国民阅读。 C.材料三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中还包括了对教材和教辅的阅读.这充分说明了我国 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 D.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虽和 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 9.请你对提高我国国民阅读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 二、古诗文阅读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徒卫元君之支属于 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轰曰:“曩 者 ①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 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②,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③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酒酣以往.高漸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荆轲虽游于酒人 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 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 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 也!”田光使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 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 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柯曰:“谨奉教。”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曩者:从前,之前。②争道:争夺棋局上的格道。③嘿:同“默”。 10.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 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 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B.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 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C.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 /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D.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 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B.击剑,用剑相击剌的运动和技法。 C.支属,亲属、宗支。“支’’指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 D.太子,指已确定继承帝位的帝王的嫡长子。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了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