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视频案例简介 目录 一、《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二、《苹果酒的酿制》 3 三、《牛奶中钙含量的测定》.6
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视频案例简介 目 录 一、《细菌的革兰氏染色》.1 二、《苹果酒的酿制》.3 三、《牛奶中钙含量的测定》.6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细胞的革兰氏染色方法。 2.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 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 最常用的鉴别性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的主要步骤是先用结晶紫进行初染:再加媒染剂碘液,以增 加染料与细胞间的亲和力,使结晶紫和碘在细胞膜上形成分子量较大的复合物: 然后用脱色剂(乙醇或丙酮)脱色:最后用蕃红复染。凡细菌不被脱色而保留初染 剂的颜色(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如被脱色后又染上复染剂的颜色(红色)者为革 兰氏阴性菌。 该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 分的不同所决定的。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 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 透性,使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就 成红色。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 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 牛肉膏琼脂斜面28C培养24h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斜面菌种,牛肉膏 琼脂斜面28℃培养16h的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斜面菌种:显微镜:载玻片: 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染色缸: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路哥氏(Lug) 碘液:95%乙醇:0.5%番红染色液。 四、操作步骤 1.涂片 在一张载玻片上加两滴蒸馏水后,分别涂布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注意涂 片切不可过于浓厚)。 1
1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细胞的革兰氏染色方法。 2. 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 1884 年由丹麦病理学家 C.Gram 所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 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 )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 最常用的鉴别性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的主要步骤是先用结晶紫进行初染;再加媒染剂-碘液,以增 加染料与细胞间的亲和力,使结晶紫和碘在细胞膜上形成分子量较大的复合物; 然后用脱色剂(乙醇或丙酮)脱色;最后用蕃红复染。凡细菌不被脱色而保留初染 剂的颜色(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如被脱色后又染上复染剂的颜色(红色)者为革 兰氏阴性菌。 该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 G菌和 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 分的不同所决定的。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 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 透性,使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就 成红色。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 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 牛肉膏琼脂斜面 28℃培养 24h 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斜面菌种,牛肉膏 琼脂斜面 28℃培养 16h 的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斜面菌种;显微镜;载玻片; 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染色缸;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路哥氏(Lugol) 碘液;95%乙醇;0.5%番红染色液。 四、操作步骤 1. 涂片 在一张载玻片上加两滴蒸馏水后,分别涂布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注意涂 片切不可过于浓厚)
2.固定 将制成的涂片干燥固定,固定时通过火焰12次即可,不可过热,以载玻片 不烫手为宜。 3.染色 ()初染将玻片置于玻片搁架上,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加量以盖满菌膜为 度),染色1-2min。倾去染色液,用自来水小心地冲洗。 (2)煤染滴加Lugol)碘液,染1-2min,水洗。 (3)脱色滴加95%乙醇,脱色20-25s立即水洗,以终止脱色。 (④复染滴加蕃红,染色2-3min,水洗。最后用吸水纸轻轻吸干。 4.镜检 干燥后,置油镜观察。被染成紫色者即为革兰氏阳性菌(G);被染成红色者 是革兰氏阴性菌(G)。 五、注意事项 1.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脱色时间。如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 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会被认为是革 兰氏阳性菌。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厚薄、脱色时玻片晃动的快慢及乙醇用量 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一般可用已知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作练习,以掌握脱色时间。当要确证一个未知菌的革兰氏反应时,应同时做一张 己知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混合涂片,以资对照。 2.染色过程中勿使染色液干涸。用水冲洗后,应吸去玻片上的残水,以免染 色液被稀释而影响染色效果。 3.选用培养16-24h菌龄的细菌为宜。若菌龄太老,由于菌体死亡或自溶常使 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 2
2 2. 固定 将制成的涂片干燥固定,固定时通过火焰 1-2 次即可,不可过热,以载玻片 不烫手为宜。 3. 染色 ⑴初染 将玻片置于玻片搁架上,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加量以盖满菌膜为 度),染色 1-2min。倾去染色液,用自来水小心地冲洗。 ⑵媒染 滴加(Lugol)碘液,染 1-2min,水洗。 ⑶脱色 滴加 95%乙醇,脱色 20-25s 立即水洗,以终止脱色。 ⑷复染 滴加蕃红,染色 2-3min,水洗。最后用吸水纸轻轻吸干。 4. 镜检 干燥后,置油镜观察。被染成紫色者即为革兰氏阳性菌(G );被染成红色者 是革兰氏阴性菌(G-)。 五、注意事项 1. 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脱色时间。如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 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会被认为是革 兰氏阳性菌。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厚薄、脱色时玻片晃动的快慢及乙醇用量 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一般可用已知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作练习,以掌握脱色时间。当要确证一个未知菌的革兰氏反应时,应同时做一张 已知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混合涂片,以资对照。 2. 染色过程中勿使染色液干涸。用水冲洗后,应吸去玻片上的残水,以免染 色液被稀释而影响染色效果。 3. 选用培养 16-24h 菌龄的细菌为宜。若菌龄太老,由于菌体死亡或自溶常使 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
《苹果酒的酿制》 一、实验目的 了解苹果酒酿制原理,学习苹果酒酿制技术。 二、实验原理 苹果酒是一类营养丰富、含酒精度低的上乘饮料。它是用含一定糖分和水分 的果汁压汁,经微生物发酵而成。其生化作用,除酒精发酵的主产物外,还有甘 油、醋酸、琥珀酸、杂醇油等的形成:同时,陈酿期中,各种酸类与醇类的酯化 反应,赋予果酒特殊的香味:果酒中的单宁、色素、果屑微粒及蛋白质(包括酵 母尸体)等的饿氧化和下沉,使酒液澄清、风味增浓。 各种果酒以原料而称名。除坚果外,所有栽培果、野生果均可做酿果酒的原 料。本实验以苹果酒为例,学习其酿制方法。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 菌种在TBe麦芽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的葡萄酒酵母(S.cerevisae,.ra ellipsoieles):苹果汁培养基(附录一):7pBe'麦芽汁培养基;10mlV管、100ml 三角瓶等装置:白糖:食用酒精:亚硫酸:果胶酶:发酵缸;破碎机:果汁分离 器等。 四、实验过程 1.酒母培养 )菌种活化(一级种)取装有10ml苹果汁或7Be'麦芽汁培养基1支, 按无菌操作法接种葡萄酒酵母菌一环,混匀后置28~30℃下培养2-5天(用苹果 汁活化菌种时需培养5天以上),镜检酵母繁殖良好,无杂菌即可。 (2②)母发酵剂制备(二级种)在装有100ml苹果汁培养基的三角瓶中,接 入1-2ml经活化的葡萄酒酵母菌液,于28℃下培养2-3天,当培养液表面有气泡 产生,嗅之有酒香味、取样镜检无杂菌时即可使用。 (③)生产发酵剂的制备(三级种)方法与母发酵剂相同,只是采取更大的 容器。一般采用500-1000ml的三角瓶或卡氏罐,盛装占容积1/2-3/5的果汁培养 液,灭菌冷却后,按10%接种量接入母发酵剂,在25一28℃下培养2448小时, 待发酵正常,镜检无杂菌方可使用。 3
3 《苹果酒的酿制》 一、实验目的 了解苹果酒酿制原理,学习苹果酒酿制技术。 二、实验原理 苹果酒是一类营养丰富、含酒精度低的上乘饮料。它是用含一定糖分和水分 的果汁压汁,经微生物发酵而成。其生化作用,除酒精发酵的主产物外,还有甘 油、醋酸、琥珀酸、杂醇油等的形成;同时,陈酿期中,各种酸类与醇类的酯化 反应,赋予果酒特殊的香味;果酒中的单宁、色素、果屑微粒及蛋白质(包括酵 母尸体)等的饿氧化和下沉,使酒液澄清、风味增浓。 各种果酒以原料而称名。除坚果外,所有栽培果、野生果均可做酿果酒的原 料。本实验以苹果酒为例,学习其酿制方法。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 菌种 在 7 оBe’麦芽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的葡萄酒酵母(S.cerevisae.var ellipsoieleus);苹果汁培养基(附录一);7 оBe’ 麦芽汁培养基;10ml/管、100ml/ 三角瓶等装置;白糖;食用酒精;亚硫酸;果胶酶;发酵缸;破碎机;果汁分离 器等。 四、实验过程 1. 酒母培养 ⑴ 菌种活化(一级种) 取装有 10ml 苹果汁或 7 оBe’ 麦芽汁培养基 1 支, 按无菌操作法接种葡萄酒酵母菌一环,混匀后置 28~30℃下培养 2-5 天(用苹果 汁活化菌种时需培养 5 天以上),镜检酵母繁殖良好,无杂菌即可。 ⑵ 母发酵剂制备(二级种) 在装有 100ml 苹果汁培养基的三角瓶中,接 入 1-2ml 经活化的葡萄酒酵母菌液,于 28℃下培养 2-3 天,当培养液表面有气泡 产生,嗅之有酒香味、取样镜检无杂菌时即可使用。 ⑶ 生产发酵剂的制备(三级种) 方法与母发酵剂相同,只是采取更大的 容器。一般采用 500-1000ml 的三角瓶或卡氏罐,盛装占容积 1/2—3/5 的果汁培养 液,灭菌冷却后,按 10%接种量接入母发酵剂,在 25~28℃下培养 24—48 小时, 待发酵正常,镜检无杂菌方可使用
2.果酒生产 工艺流程: 活化酵母→母发酵剂→生产发酵剂→苹果→分选除杂→清洗→ 破碎一压榨一粗果汁一发酵→皮渣分离→后发酵→原酒一 换桶除渣(2-3次)→贮存陈酿→配制→贮存一澄清过滤一装瓶→巴 氏杀菌→封口一成品。 操作要点: ()分选取成熟苹果,除去腐烂、干疤和伤果。 (2②)清洗清水充分洗涤,除去果皮上的污物、杂质及药剂,以保证原料干 净卫生。 (3)破碎为易于压榨,提高出汁率,需进行破碎。用破碎机破碎至果块粒 度0.5cm2左右,并除去果籽。 由于苹果汁易被自身含有的多酚氧化酶氧化,故破碎时需加SO2还原剂抑制 酶活性,同时SO2也具有杀菌、防腐和澄清果汁作用。SO2来源,除工厂应用液 态SO2外,实验室常加入亚硫酸(HSO3)和重亚硫酸盐(Na2S2O或KS2O6), 其用量为果汁量的0.02%即可。 (④)压榨分离破碎后立即进行压榨分离。分离出的果汁中不得夹带果肉, 同时需添加适量柠檬酸及单宁调整含量(要求果汁总酸含量为5g儿,单宁为 0.5gL),并加入0.10.15gL的果胶酶促进果胶分解,使果汁澄清并提高酒的风 (⑤)前发酵取澄清果汁放入经干热灭菌的发酵缸中,装量占缸容积的4/5, 按3一5%的接种量接入酵母生产发酵剂进行发酵,保持品温在18~22℃之间,最 高勿超过25℃,发酵应在7一12天内结束。一般苹果汁糖分约为11%,经发酵后, 酒精含量约达6%以上,但此酒度仍低,易变质腐败,故需用食用酒精调整酒度。 前发酵结束后,原酒度应大于13%(V),残糖<20gL,总酸(苹果酸)>5gL。 (⑥)后发酵前发酵结束后,迅速将酒液与皮渣分离,酒汁转入经干热灭菌 的发酵缸中,进行后发酵,使残糖继续分解。期间,控制品温在18一22℃之间, 不要超过25℃,时间1个月,即得原酒。(要求残糖含量小于2gL,挥发酸[以醋 酸计]小于0.6gL,总酸[以苹果酸计]大于5gL) (⑦)换桶除渣为使已澄清的原酒与酒脚(沉淀物)及时分离,以免酒脚产 4
4 2. 果酒生产 工艺流程: 活化酵母 → 母发酵剂 → 生产发酵剂 → 苹果 → 分选除杂 → 清洗 → 破碎 → 压榨 → 粗果汁 → 发酵 → 皮渣分离 → 后发酵 → 原酒 → 换桶除渣(2-3 次) → 贮存陈酿 → 配制 → 贮存 → 澄清过滤 → 装瓶 → 巴 氏杀菌 → 封口 → 成品。 操作要点: ⑴ 分选 取成熟苹果,除去腐烂、干疤和伤果。 ⑵ 清洗 清水充分洗涤,除去果皮上的污物、杂质及药剂,以保证原料干 净卫生。 ⑶ 破碎 为易于压榨,提高出汁率,需进行破碎。用破碎机破碎至果块粒 度 0.5cm2左右,并除去果籽。 由于苹果汁易被自身含有的多酚氧化酶氧化,故破碎时需加 SO2还原剂抑制 酶活性,同时 SO2也具有杀菌、防腐和澄清果汁作用。SO2来源,除工厂应用液 态 SO2外,实验室常加入亚硫酸(H2SO3)和重亚硫酸盐(Na2S2O5或 K2S2O6), 其用量为果汁量的 0.02%即可。 ⑷ 压榨分离 破碎后立即进行压榨分离。分离出的果汁中不得夹带果肉, 同时需添加适量柠檬酸及单宁调整含量(要求果汁总酸含量为 5g/L,单宁为 0.5g/L),并加入 0.1—0.15g/L 的果胶酶促进果胶分解,使果汁澄清并提高酒的风 味。 ⑸ 前发酵 取澄清果汁放入经干热灭菌的发酵缸中,装量占缸容积的 4/5, 按 3—5%的接种量接入酵母生产发酵剂进行发酵,保持品温在 18~22℃之间,最 高勿超过 25℃,发酵应在 7—12 天内结束。一般苹果汁糖分约为 11%,经发酵后, 酒精含量约达 6%以上,但此酒度仍低,易变质腐败,故需用食用酒精调整酒度。 前发酵结束后,原酒度应大于 13%(V),残糖<20g/L,总酸(苹果酸)>5g/L。 ⑹ 后发酵 前发酵结束后,迅速将酒液与皮渣分离,酒汁转入经干热灭菌 的发酵缸中,进行后发酵,使残糖继续分解。期间,控制品温在 18~22℃之间, 不要超过 25℃,时间 1 个月,即得原酒。(要求残糖含量小于 2g/L,挥发酸[以醋 酸计]小于 0.6g/L,总酸[以苹果酸计]大于 5g/L) ⑺ 换桶除渣 为使已澄清的原酒与酒脚(沉淀物)及时分离,以免酒脚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