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结缔组织(一)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特点:细胞和纤维成分较少,基质较多。纤维排列疏松并织成网,适应各方向的张力。分布及功能:各器官之间、组织之间、细胞之间。具有支持、连结、营养、防御、保护和修复创伤等功能。(二)致密结缔组织分布:肌腱、韧带、真皮眼球结膜、肌肉表面的深筋膜等。结构特点:大多数是胶原纤维和少数弹性纤维构成。纤维排列紧密,排列方向与肌肉牵拉方向一致,根据纤维的排列分为规则和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三)网状组织分布:骨髓、淋巴结、肝、脾等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结构特点: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功能:具有吞噬和防御能力。(四)脂肪组织分布:皮下、肠系膜、大网膜、心外膜、肾周围。结构特点:大量脂肪细胞和少量的疏松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功能:具有储存脂肪、保湿、支持和缓冲能力。(五)软骨组织结构特点:由软骨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软骨内一般没有血管,其营养主要依靠软骨膜内的血管供应。软骨的外面(关节软骨的表面除外)都覆盖了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称为软骨膜。软骨膜作用: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起营养和保护作用,对软骨的生长与修复也有重要作用。软骨细胞:位于基质的小腔内,具有分泌产生基质和纤维的能力。软骨膜间质:根据不同纤维成分,软骨分为三种: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1.透明软骨第10页共82页
第 10 页 共 82 页 二、结缔组织 (一)疏松结缔组织 结构特点:细胞和纤维成分较少,基质较多。纤维排列疏松并织成网,适 应各方向的张力。 分布及功能:各器官之间、组织之间、细胞之间。具有支持、连结、营养、 防御、保护和修复创伤等功能。 (二)致密结缔组织 分布:肌腱、韧带、真皮眼球结膜、肌肉表面的深筋膜等。 结构特点:大多数是胶原纤维和少数弹性纤维构成。纤维排列紧密,排列方 向与肌肉牵拉方向一致,根据纤维的排列分为规则和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三)网状组织 分布:骨髓、淋巴结、肝、脾等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 结构特点: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 功能:具有吞噬和防御能力。 (四)脂肪组织 分布:皮下、肠系膜、大网膜、心外膜、肾周围。 结构特点:大量脂肪细胞和少量的疏松结缔组织及小血管。 功能:具有储存脂肪、保湿、支持和缓冲能力。 (五)软骨组织 结构特点:由软骨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软骨内一般没有血管,其营养主要 依靠软骨膜内的血管供应。 软骨的外面(关节软骨的表面除外)都覆盖了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称为软 骨膜。 软骨膜作用: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起营养和保护作用,对软骨的生 长与修复也有重要作用。 软骨细胞:位于基质的小腔内,具有分泌产生基质和纤维的能力。 软骨膜间质:根据不同纤维成分,软骨分为三种: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 维软骨。 1.透明软骨
形态:新鲜状态呈蓝色半透明;分布:肋软骨、关节面软骨、喉和气管软骨;结构:基质中主要含胶原纤维。2.弹性软骨形态:新鲜状态时略带黄色、不透明:分布:耳廓、会厌软骨;结构:与透明软骨相似,主要区别大量的弹性纤维,互相交织成网。富有弹性,有利运动。3.纤维软骨形态:新鲜状态时不透明的乳白色:分布:椎间盘、关节盘、关节孟、半月板、肌腱或韧带与骨连接处:结构:基质中含有较多成束的胶原纤维,相互平行或交叉排列:功能:支持、连接、保护作用。(六)骨组织结构:由骨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是体内最坚硬的结缔组织,是构成人体骨的主要成分。(七)血液与淋巴一一一是液态的结缔组织三、肌组织主要是由肌细胞组成,肌细胞之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以及血管和神经。(一)肌细胞的形状:呈长纤维形,又称为肌纤维。(二)肌纤维的特性:它具有收缩和舒张的能力。根据肌纤维的结构和功能的特性,肌组织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1.骨骼肌:受驱体神经支配,为随意肌:骨骼肌和心肌纤维上有横纹肌。2.心肌和平滑肌:两肌受植物神经支配,为不随肌。四、神经组织神经细胞(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并传递神经冲动的功能。第11页共82页
第 11 页 共 82 页 形态:新鲜状态呈蓝色半透明; 分布:肋软骨、关节面软骨、喉和气管软骨; 结构:基质中主要含胶原纤维。 2.弹性软骨 形态:新鲜状态时略带黄色、不透明; 分布:耳廓、会厌软骨; 结构:与透明软骨相似,主要区别大量的弹性纤维,互相交织成网。富有弹 性,有利运动。 3.纤维软骨 形态:新鲜状态时不透明的乳白色; 分布:椎间盘、关节盘、关节盂、半月板、肌腱或韧带与骨连接处; 结构:基质中含有较多成束的胶原纤维,相互平行或交叉排列; 功能:支持、连接、保护作用。 (六)骨组织 结构:由骨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是体内最坚硬的结缔组织,是构成人体骨 的主要成分。 (七)血液与淋巴―――是液态的结缔组织 三、肌组织 主要是由肌细胞组成,肌细胞之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以及血管和神经。 (一)肌细胞的形状:呈长纤维形,又称为肌纤维。 (二)肌纤维的特性:它具有收缩和舒张的能力。根据肌纤维的结构和功能 的特性,肌组织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1.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为随意肌;骨骼肌和心肌纤维上有横纹肌。 2.心肌和平滑肌:两肌受植物神经支配,为不随肌。 四、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并传 递神经冲动的功能
第二章运动系统[教学目标]1.了解骨的形态和基本结构。2.了解骨的理化特性、生长发育和年龄特征。3.掌握上肢骨、下肢骨和躯干骨的表面特征和骨性标志。4.了解体育锻炼对骨的影响。[思政目标]1.引导学生充分学习“骨骼肌具有伸展性、弹性和黏滞性的特点”,能指导运动人员开展肌肉拉伸活动,提升肌肉功能能力,预防骨骼肌拉伤,为运动员伤痛的防治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对于有些青少年久坐的情况,则可以指导学生依据“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骨的良好生长发育,长期废用则诱发骨萎缩和骨质疏松”对青少年进行科普宣传,切实为增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好引路人,服务国家健康中国战略。2..在骨骼学习中,深入讲解每一幅骨架的由来,通过捐献者和解剖学教授感人的奋进故事,激励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敬畏和心生责任感,树立体育院校大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讲解一代又一代运动解剖学专家为振兴我国体育事业耸路蓝缕的艰辛历程,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追求,并在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国家战略中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学重点]髓骨、股骨、胫骨、骨、距骨、跟骨、肩脚骨、骨、尺骨、桡骨等骨表面结构。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是运动的杠杆。骨连结(关节)起枢纽作用,骨骼肌则是运动的动力部分。三者协调配合,完成各种运动动作。第一节概述一、骨概述活体中每块骨都是一个器官,主要由骨组织组成。成人全身骨有206块,青第12页共82页
第 12 页 共 82 页 第二章 运动系统 [教学目标] 1.了解骨的形态和基本结构。 2.了解骨的理化特性、生长发育和年龄特征。 3.掌握上肢骨、下肢骨和躯干骨的表面特征和骨性标志。 4.了解体育锻炼对骨的影响。 [思政目标] 1. 引导学生充分学习“骨骼肌具有伸展性、弹性和黏滞性的特点”, 能指导运动人员开展肌肉拉伸活动,提升肌肉功能能力,预防骨骼肌拉伤, 为运动员伤痛的防治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对于有些青少年久坐的情况, 则可以指导学生依据“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骨的良好生长发育,长期废用则 诱发骨萎缩和骨质疏松”对青少年进行科普宣传,切实为增强青少年的健 康成长做好引路人,服务国家健康中国战略。 2. 在骨骼学习中,深入讲解每一幅骨架的由来,通过捐献者和解剖学 教授感人的奋进故事,激励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敬畏和心生责任感,树立 体育院校大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讲解一代又一代运动解 剖学专家为振兴我国体育事业筚路蓝缕的艰辛历程,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 理想追求,并在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国家战略中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 值。 [教学重点] 髋骨、股骨、胫骨、腓骨、距骨、跟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 等骨表面结构。 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是运动的杠杆。骨 连结(关节)起枢纽作用,骨骼肌则是运动的动力部分。三者协调配合,完成各 种运动动作。 第一节 概述 一、骨概述 活体中每块骨都是一个器官,主要由骨组织组成。成人全身骨有 206 块,青
少年在骨化完成以前,骨的数目多于成人。骨的生长受外界环境影响,并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另外,机械力的作用、内分泌系统的控制和营养条件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一)骨的分类骨的形态不一,反映了身体各部分骨的功能特点。人体的骨按形态可以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二)骨的表面标志骨的表面,由于受肌肉牵引,血管、神经的穿通及附近器官接触等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形态。骨表面的突起有棘、突、隆起、结节、粗隆;凹陷有凹、窝、沟;骨端的膨大有头、踝、上踝;骨边缘凹陷成缺口称切迹。(三)骨的基本结构活体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构成,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1.骨膜新鲜骨的表面除关节面以外都覆盖着一层结缔组织构成。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骨膜由骨外膜和骨内膜构成。(1)骨外膜:由浅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和深层(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对骨营养、新生和感觉有重要的作用)构成。(2)骨内膜:在骨髓腔的表面和松质的腔隙内衬有薄层结缔组织膜。骨膜的深层和骨内膜都有一些细胞,能分化变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3)功能:参与骨的发生、生长、改造、修复、终身保持分化能力。2.骨质(1)骨密质结构:由若干层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分布:长骨、骨干及的外层,扁骨、短骨外层。功能:有抗压,抗扭曲性能力强。(2)骨松质结构:由许多针状或片状的叫骨小梁伪骨质互相交织构成,分布:长骨两端、短骨、扁骨及不规则骨的内部。结构特点:骨小梁的排列与骨所承受的压力(重)和张力方向一致,组成压第13页共82页
第 13 页 共 82 页 少年在骨化完成以前,骨的数目多于成人。 骨的生长受外界环境影响,并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另外,机械力的作用、 内分泌系统的控制和营养条件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骨的分类 骨的形态不一,反映了身体各部分骨的功能特点。人体的骨按形态可以分 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二)骨的表面标志 骨的表面,由于受肌肉牵引,血管、神经的穿通及附近器官接触等影响, 形成了不同的形态。骨表面的突起有棘、突、隆起、结节、粗隆;凹陷有凹、窝、 沟;骨端的膨大有头、踝、上踝;骨边缘凹陷成缺口称切迹。 (三)骨的基本结构 活体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构成,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 1.骨膜 新鲜骨的表面除关节面以外都覆盖着一层结缔组织构成。有丰富的血管和神 经分布。骨膜由骨外膜和骨内膜构成。 (1)骨外膜:由浅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和深层(疏松结缔组织构 成,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对骨营养、新生和感觉有重要的作用)构成。 (2)骨内膜:在骨髓腔的表面和松质的腔隙内衬有薄层结缔组织膜。骨膜 的深层和骨内膜都有一些细胞,能分化变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3)功能:参与骨的发生、生长、改造、修复、终身保持分化能力。 2.骨质 (1)骨密质 结构:由若干层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 分布:长骨、骨干及骺的外层,扁骨、短骨外层。 功能:有抗压,抗扭曲性能力强。 (2)骨松质 结构:由许多针状或片状的叫骨小梁伪骨质互相交织构成。 分布:长骨两端、短骨、扁骨及不规则骨的内部。 结构特点:骨小梁的排列与骨所承受的压力(重)和张力方向一致,组成压
力曲线和张力曲线,使骨具有节省材料、轻便、坚固的特点。3.骨髓位于骨髓腔内和骨松质网眼内。人体的骨髓分红骨髓、黄骨髓。(1)红骨髓:在幼儿时期,所有骨髓腔都充满了红骨髓。红骨髓有造血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长骨两端,扁骨和不规则骨的红骨髓终生存在外,骨髓腔的红骨髓都为脂肪组织所代替,成为黄骨髓(2)黄骨髓:无造血机能,当大量失血和恶性贫血时黄骨髓可暂时恢复为红骨髓而执行暂时的造血机能。(四)骨的物理特征和化学成分1.化学成分有机物:主要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占骨总重量30~40%。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碳酸钙和氯化钠等,占骨总重量60~70%。2.物理特性:有机物→具有韧性;无机物→具有坚固性。例如脱去无机物、除去有机物。3.特点:根据力学测定,每平方厘米的腔骨能承受1256公斤压力强度。花岗石每平方厘米能承受1350公斤压力强度,每平方厘米骨能承受1000公斤的张力。骨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率,随年龄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五)骨的发生与生长1.骨的生长骨的形成有两种形式是膜内成骨、软骨内成骨(1)膜内成骨:是从结缔组织的基础上经过骨化而成的,此部位称骨化点,如颅顶骨和面颅骨等(2)软骨内成骨:是从软骨的基础上经过骨化而成的。在骨两端增长,如颅底骨,躯干骨和四肢骨等。2.骨的生长(1)骨的长粗:主要依靠膜内骨化过程。骨髓腔内的骨内膜破骨细胞不断的破坏和吸收骨质使骨髓腔扩大,骨外膜深层的造骨细胞不断地制造骨质使骨增粗。(2)骨的增长:依靠软骨内骨化过程。主要靠软骨不断增生和骨化,使骨不断增长,12~18岁期间,航软骨生长速度增快,四肢骨尤其明显。第14页共82页
第 14 页 共 82 页 力曲线和张力曲线,使骨具有节省材料、轻便、坚固的特点。 3.骨髓 位于骨髓腔内和骨松质网眼内。人体的骨髓分红骨髓、黄骨髓。 (1)红骨髓:在幼儿时期,所有骨髓腔都充满了红骨髓。红骨髓有造血机 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长骨两端,扁骨和不规则骨的红骨髓终生存在外,骨 髓腔的红骨髓都为脂肪组织所代替,成为黄骨髓, (2)黄骨髓:无造血机能,当大量失血和恶性贫血时黄骨髓可暂时恢复为 红骨髓而执行暂时的造血机能。 (四)骨的物理特征和化学成分 1.化学成分 有机物:主要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占骨总重量 30~40%。 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碳酸钙和氯化钠等,占骨总重量 60~70%。 2.物理特性:有机物→具有韧性;无机物→具有坚固性。例如脱去无机物 、 除去有机物。 3.特点:根据力学测定,每平方厘米的胫骨能承受 1256 公斤压力强度。 花 岗石每平方厘米能承受 1350 公斤压力强度,每平方厘米骨能承受 1000 公斤的张 力。骨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率,随年龄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五)骨的发生与生长 1.骨的生长 骨的形成有两种形式是膜内成骨、软骨内成骨 (1)膜内成骨:是从结缔组织的基础上经过骨化而成的,此部位称骨化点, 如颅顶骨和面颅骨等 (2)软骨内成骨:是从软骨的基础上经过骨化而成的。在骨两端增长,如 颅底骨,躯干骨和四肢骨等。 2.骨的生长 (1)骨的长粗:主要依靠膜内骨化过程。骨髓腔内的骨内膜破骨细胞不断 的破坏和吸收骨质使骨髓腔扩大,骨外膜深层的造骨细胞不断地制造骨质使骨 增粗。 (2)骨的增长:依靠软骨内骨化过程。主要靠骺软骨不断增生和骨化,使 骨不断增长,12~18 岁期间,骺软骨生长速度增快,四肢骨尤其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