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体育系教案(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专业体育教育班级2412422413+证书班课程运动生理学72学时任课教师罗林苗
艺术与体育系 教案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 专业 体育教育 班级 241 242 241 3+证书班 课程 运动生理学 学时 72 任课教师 罗林苗
《运动生理学》教案第一次课2学时章节绪论课题运动生理学概论1.了解运动生理学的概述内容。目的2.了解运动生理学在健身和竞技中的应用。要求3.掌握运动生理学的若干基本概念。4.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和展望。重点运动生理学的若干基本概念难点回顾大一生活,思考如何过得有意义: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形成明确的新学期规划:撰写生课程思政元素命美好的感悟文字:珍爱生命,追求美好人生。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面授、启发提问教学内容:一、运动生理学概述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规律和人体各器官系统生理功能的科学。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的变化,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能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探讨人体运动能力发展和完善的生理学机理,论证并确立各种科学的训练制度和训练方法。教学过程二、运动生理学在健身和竞技中的应用(一)运动生理学在健身领域中的应用运动生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人体对运动应激的反应、运动时肌肉收缩与心肺功能等应用研究方面,绝大多数研究都是测定诸如吸氧量、心率、体温和排汗等经典内容,也包括运动健身、延缓衰老、预防疾病、提高生命质量等内容。(二)运动生理学在竞技领域中的应用
《运动生理学》教案 第一次课 2 学时 章节 绪论 课题 运动生理学概论 目的 要求 1.了解运动生理学的概述内容。 2.了解运动生理学在健身和竞技中的应用。 3.掌握运动生理学的若干基本概念。 4.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和展望。 重点 难点 运动生理学的若干基本概念 课程思政 元素 回顾大一生活,思考如何过得有意义;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形成明确的新学期规划;撰写生 命美好的感悟文字;珍爱生命,追求美好人生。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面授、启发提问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运动生理学概述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规律和人体各器官系统生理功能的科学。 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的变化,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 中机能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探讨人体运动能力发展和完善的生 理学机理,论证并确立各种科学的训练制度和训练方法。 二、运动生理学在健身和竞技中的应用 (一)运动生理学在健身领域中的应用 运动生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人体对运动应激的反应、运动时肌肉收缩与心肺功能等应用研 究方面,绝大多数研究都是测定诸如吸氧量、心率、体温和排汗等经典内容,也包括运动健身、 延缓衰老、预防疾病、提高生命质量等内容。 (二)运动生理学在竞技领域中的应用
改进运动技术、提高运动能力、体能恢复、运动营养、运动选材、科学监控。(三)运动生理学的基础研究在细胞和分子、器官和系统及整体三个层面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三、运动生理学的若干基本概念(一)稳态与调节1.稳态: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维持不断变化的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2.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生物节律。(二)兴奋与兴奋性1.兴奋: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过程,以及由相对静止转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变强的表现均称为兴奋。2.兴奋性: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细胞、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三)反应与适应1.反应:在不同的环境或运动条件刺激下,细胞或机体的内部代谢和外部表现发生的暂时性、应答性功能改变。2.适应: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使机体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发生的适应性变化。(四)反馈与前馈1.反馈:机体进行各种生理功能调节时,被调节器官向调节系统发送变化的信息,调节系统可通过回路对调节器官的功能状态施加影响,改变其调节的强度,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2.前馈:在调控系统中,干扰信息可直接通过受控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引起输出效应变化预测干扰、防止干扰,具有前瞻性的调节特点,称为前馈。拓展到营养、环境等方面,目前正加强分子水平研究。作业布置名词解释:运动生理学、稳态、兴奋、兴奋性、反应、适应、反馈、前馈
改进运动技术、提高运动能力、体能恢复、运动营养、运动选材、科学监控。 (三)运动生理学的基础研究 在细胞和分子、器官和系统及整体三个层面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运动生理学的若干基本概念 (一)稳态与调节 1.稳态: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维持不断变化的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动 态平衡的状态。 2.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生物节律。 (二)兴奋与兴奋性 1.兴奋: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过程,以及由相对静止转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 弱变强的表现均称为兴奋。 2.兴奋性: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细胞、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 (三)反应与适应 1.反应:在不同的环境或运动条件刺激下,细胞或机体的内部代谢和外部表现发生的暂时性、应 答性功能改变。 2.适应: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使机体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发生的适应性变化。 (四)反馈与前馈 1.反馈:机体进行各种生理功能调节时,被调节器官向调节系统发送变化的信息,调节系统可通 过回路对调节器官的功能状态施加影响,改变其调节的强度,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 2.前馈:在调控系统中,干扰信息可直接通过受控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引起输出效应变化预测 干扰、防止干扰,具有前瞻性的调节特点,称为前馈。 拓展到营养、环境等方面,目前正加强分子水平研究。 作业布置 名词解释:运动生理学、稳态、兴奋、兴奋性、反应、适应、反馈、前馈
第二次课2学时章节第一章 课题第1.2节肌肉活动(一)1.掌握肌肉的物理特性和生理特性。目的要求2.掌握肌纤维的微细结构与收缩、舒张过程1.肌肉的物理特性和生理特性重点难点2.肌纤维的微细结构与收缩、舒张过程。以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为例一一与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百米飞人苏炳添相融合了解中国体课程思政元素育历史,感受名人故事,培养爱国情怀。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面授、启发提问教学内容:第一节肌肉的特性一、肌肉的物理特性伸展性:骨骼肌在外力作用下可被拉长的特性。弹性:当外力消失时肌肉又恢复原来形态的特性,黏滞性:肌肉活动时由肌肉内部各部分蛋白质分子互相摩擦产生的内部阻力。二、肌肉的生理特性(一)兴奋性教学过程1.兴奋与兴奋性概念兴奋性:生物体具有对刺激发生反应(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动作电位:接受刺激后,在细胞膜两侧发生一次可传播的电位变化。兴奋则是产生动作电位本身或动作电位的同义语。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一定的刺激强度、持续一定的作用时间和一定的强度一时间变化率,构成了被称为引起组织兴奋的三个刺激条件。阅强度: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一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或阅值。阈
第二次课 2 学时 章节 第一章 第 1.2 节 课题 肌肉活动(一) 目的 要求 1.掌握肌肉的物理特性和生理特性。 2.掌握肌纤维的微细结构与收缩、舒张过程。 重点 难点 1.肌肉的物理特性和生理特性 2.肌纤维的微细结构与收缩、舒张过程。 课程思政 元素 以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为例——与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百米飞人苏炳添相融合了解中国体 育历史,感受名人故事,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面授、启发提问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肌肉的特性 一、肌肉的物理特性 伸展性:骨骼肌在外力作用下可被拉长的特性。 弹性:当外力消失时肌肉又恢复原来形态的特性。 黏滞性:肌肉活动时由肌肉内部各部分蛋白质分子互相摩擦产生的内部阻力。 二、肌肉的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 1.兴奋与兴奋性概念 兴奋性:生物体具有对刺激发生反应(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动作电位:接受刺激后,在细胞膜两侧发生一次可传播的电位变化。 兴奋则是产生动作电位本身或动作电位的同义语。 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 :一定的刺激强度、持续一定的作用时间和一定的强度 - 时间变化率,构 成了被称为引起组织兴奋的三个刺激条件。 阈强度: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 - 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或阈值。阈
刺激:具有临界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强度一时间曲线: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阅强度和刺激的作用时间呈反变关系。基强度:刺激的强度低于某一强度时,无论刺激的作用时间怎样延长,都不能引起组织兴奋,这个最低的或者最基本的阈强度,称为基强度。时值:以2倍基强度刺激组织,刚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2.兴奋本质:组织细胞产生、传导动作电位3.动作电位的传导(二)收缩性第二节肌肉收缩与舒张原理一、肌肉的微细结构(一)肌原纤维:每个肌细胞含有数百至数千条肌原纤维。(二)肌管系统1.横管系统:肌细胞膜从表面横向伸入肌纤维内部的膜小管系统。2.纵管系统:肌质网系统。3.三联管:每一个横小管和来自两侧的终末池构成复合体。二、肌肉收缩与舒张(一)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1.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2.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的机制→肌钙蛋白分子构型变化→原肌球蛋白变构移位→肌动蛋白结合位点暴露+粗肌丝横桥→ATP酶激活-→ATP分解供能→横桥摆动→细肌丝向H区滑行(多次)→肌小节缩短→肌肉收缩
刺激:具有临界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强度 - 时间曲线: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阈强度和刺激的作用时间呈反变关系。 基强度:刺激的强度低于某一强度时,无论刺激的作用时间怎样延长,都不能引起组织兴奋,这 个最低的或者最基本的阈强度,称为基强度。 时值:以 2 倍基强度刺激组织,刚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 2.兴奋本质:组织细胞产生、传导动作电位 3.动作电位的传导 (二)收缩性 第二节 肌肉收缩与舒张原理 一、肌肉的微细结构 (一)肌原纤维 :每个肌细胞含有数百至数千条肌原纤维。 (二)肌管系统 1.横管系统:肌细胞膜从表面横向伸入肌纤维内部的膜小管系统。 2.纵管系统:肌质网系统 。 3.三联管:每一个横小管和来自两侧的终末池构成复合体。 二、肌肉收缩与舒张 (一)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 1.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 2.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的机制 →肌钙蛋白分子构型变化→原肌球蛋白变构移位→肌动蛋白结合位点暴露+粗肌丝横桥→ATP 酶 激活→ATP 分解供能→横桥摆动→细肌丝向 H 区滑行(多次)→肌小节缩短→肌肉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