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骨龄是指及小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和与骨干愈合的年龄。人的年龄有时间年龄(又称实足年龄)和生物年龄(又称骨龄)。骨龄是通过X摄片观察儿童少年骨骼的骨化中心,主要骺与骨干愈合情况。骨龄是反映个体发育的水平和成熟程度比较精确的指标。近年来用于选材、预测身高。(六)骨的功能骨不仅是运动的杠杆,而且还具有其他多方面功能:构成体腔外壁,保护内部器官;构成身体的支架,支持各种柔软组织及身体体重;骨是重要的造血器官;骨是体内钙、磷的储备仓库。(七)体育锻炼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排列整齐而有规律,骨的新陈代谢加强,骨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在骨的形态、结构上产生良好的结果。使骨变得更加粗壮、坚固、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性能提高。二、关节的概述(一)关节的结构1.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的基本结构是构成关节必须具备的结构:关节面与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腔又称关节三要素。(1)关节与关节软骨:相连结的两关节一般多为一凸一凹,凸的为关节头,凹的为关节窝。关节上覆盖着一层关节面软骨,多为透明软骨,表面光滑。作用: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关节软骨具有压缩性和弹性,具有缓冲和润滑能力。特点:关节软骨内无血管和神经分布,营养由滑液供给。(2)关节囊:是膜性结缔组织囊,附着于相连结骨的关节面周围,封闭关节腔,分内外两层。内层:滑膜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覆盖其表面的特殊滑膜细胞构成,薄而光滑,紧贴在纤维层的内面。作用:分泌滑液,滑液透明蛋白样粘液,具有润滑和营养关节软骨。外层:纤维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负重小,灵活性较好,较薄、松弛。如肩关节。第15页共82页
第 15 页 共 82 页 3.骨龄 是指骺及小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和骺与骨干愈合的年龄。人的年 龄有时间年龄(又称实足年龄)和生物年龄(又称骨龄)。骨龄是通过X摄片观 察儿童少年骨骼的骨化中心,主要骺与骨干愈合情况。骨龄是反映个体发育的水 平和成熟程度比较精确的指标。近年来用于选材、预测身高。 (六)骨的功能 骨不仅是运动的杠杆,而且还具有其他多方面功能:构成体腔外壁,保护内 部器官;构成身体的支架,支持各种柔软组织及身体体重;骨是重要的造血器官; 骨是体内钙、磷的储备仓库。 (七)体育锻炼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排列整齐而有规律, 骨的新陈代谢加强,骨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在骨的形态、结构上产生良好 的结果。使骨变得更加粗壮、坚固、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性能提高。 二、关节的概述 (一)关节的结构 1.关节的基本结构 关节的基本结构是构成关节必须具备的结构:关节面与关节软骨、关节囊、 关节腔又称关节三要素。 (1)关节与关节软骨:相连结的两关节一般多为一凸一凹,凸的为关节头, 凹的为关节窝。关节上覆盖着一层关节面软骨,多为透明软骨,表面光滑。 作用: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关节软骨具有压缩性和弹性,具有缓冲和 润滑能力。 特点:关节软骨内无血管和神经分布,营养由滑液供给。 (2)关节囊:是膜性结缔组织囊,附着于相连结骨的关节面周围,封闭关节 腔,分内外两层。 内层:滑膜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覆盖其表面的特殊滑膜细胞构成 ,薄而光 滑,紧贴在纤维层的内面。 作用:分泌滑液,滑液透明蛋白样粘液,具有润滑和营养关节软骨。 外层:纤维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负重小,灵活性较好,较薄、松弛。如 肩关节
作用:具有连结,加固保持关节完整性的功能。(3)关节腔:关节囊滑膜层与关节软骨之间所围成的密闭的腔隙称之。作用:关节腔内为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性具有一定作用,正常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具有润滑作用,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2.关节的辅助结构关节的辅助结构是指为增大关节的灵活性或稳固性而分化的结构,包括韧带、关节内软骨、关节唇、滑膜囊和滑膜等。(二)关节的分类1.根据关节运动轴数目和关节面的形状分类(1)单轴关节:运动环节只能绕一个运动轴运动,包括屈成关节和车轴关节。①屈成关节:呈滑车状又叫滑车关节。关节头呈滑车状,关节窝为相应的凹面,仅能绕冠状轴作屈、伸运动如指关节。②车轴关节:又叫圆柱关节。关节头呈圆柱状,关节窝为相应的弧形凹面,仅能绕垂直轴作旋转运动,如尺近、远侧关节。(2)双轴关节:运动环节可绕两个运动态轴运动,分为椭圆关节和鞍状关节。①椭圆关节:关节头呈椭圆形,关节窝为相应的弧形凹面,如桡腕关节②鞍状关节:相对应的关节面均呈马鞍形,彼此成十字形交叉。如第一腕掌关节。(3)多轴关节:运动环节可绕3个运动轴运动,包括球窝关节和平面关节①球窝关节:关节头呈球形,关节窝为相应的凹面。可绕冠状轴作屈伸运动;绕失状轴作内收、外展运动;绕垂直轴作旋转运动;还可作环转运动,如肩关节。②平面关节:关节面为曲度很小的平面,可视为直径很大的球体的一部分。关节面积差小,关节囊牢固,虽拥有多轴运动,但运动幅度很小,称为微动关节,如腕骨间关节。(三)关节的运动运动环节:是指人体中能以关节为支点进行运动的部分,如头、脊柱和手等。关节的运动:是指运动环节绕某一关节运动轴产生的各种运动。从解部学角第16页共82页
第 16 页 共 82 页 作用:具有连结,加固保持关节完整性的功能。 (3)关节腔:关节囊滑膜层与关节软骨之间所围成的密闭的腔隙称之。 作用:关节腔内为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性具有一定作用,正常关节腔内 有少量滑液,具有润滑作用,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2.关节的辅助结构 关节的辅助结构是指为增大关节的灵活性或稳固性而分化的结构,包括韧 带、关节内软骨、关节唇、滑膜囊和滑膜襞等。 (二)关节的分类 1.根据关节运动轴数目和关节面的形状分类 (1)单轴关节:运动环节只能绕一个运动轴运动,包括 屈戍关节和车轴关 节。①屈戍关节:呈滑车状又叫滑车关节。关节头呈滑车状,关节窝为相应的 凹面,仅能绕冠状轴作屈、伸运动如指关节。 ②车轴关节:又叫圆柱关节。关节头呈圆柱状,关节窝为相应的弧形凹面, 仅能绕垂直轴作旋转运动,如桡尺近、远侧关节。 (2)双轴关节:运动环节可绕两个运动态轴运动,分为椭圆关节和鞍状关节。 ①椭圆关节:关节头呈椭圆形,关节窝为相应的弧形凹面, 如桡腕关节 ②鞍状关节:相对应的关节面均呈马鞍形,彼此成十字形交叉。如第一腕 掌关节。 (3)多轴关节:运动环节可绕 3 个运动轴运动,包括球窝关节和平面关节 ①球窝关节:关节头呈球形,关节窝为相应的凹面。可绕冠状轴作屈伸运 动;绕矢状轴作内收、外展运动;绕垂直轴作旋转运动;还可作环转运动,如肩 关节。②平面关节:关节面为曲度很小的平面,可视为直径很大的球体的一部分。 关节面积差小,关节囊牢固,虽拥有多轴运动,但运动幅度很小,称为微动关节, 如腕骨间关节。 (三)关节的运动 运动环节:是指人体中能以关节为支点进行运动的部分,如头、脊柱和手等。 关节的运动:是指运动环节绕某一关节运动轴产生的各种运动。从解剖学角
度,人体的各种运动,绕三个基本面,绕三个基本轴的运动。关节的运动有屈、伸,外展、内收,外旋、内旋和环转等基本运动形式。1.屈伸:是运动环节在失状面内绕冠状轴的运动。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但膝关节和足关节的屈伸运动方向相反;骨盆的“屈伸”运动又称为前、后倾。2.外展内收:是运动环节在冠状面内绕失状轴的运动。运动环节未端远离身体正中面运动为外展;靠近正中面运动称为内收,但头和脊柱则为向左、右侧屈;骨盆为左、右侧倾。3.旋转:是运动环节在水平面内绕垂直轴的运动,又称回旋。运动环节由前向内的旋转为(内旋),由前向外的旋转为(外旋);头、脊柱和骨盆则为向左、向右旋转。4.环转:是运动环节以近侧端的关节为支点,肢体绕冠状轴、矢状轴和垂直轴以及其它轴的连续运动。运动肢体的一端在原位活动,另一端作圆周运动,如肩关节、髋关节、手腕关节等。此外,运动环节还可在水平面内绕垂直轴完成水平(向前)、水平伸(向后)的运功。例如上臂外展90°后,以肩关节为支点,可完成水平屈、水平伸运动。(四)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解部学因素1.关节运动幅度的概念指运动环节绕某一关节运动轴,从动作开始至结束进行转动的最大活动范围,通常用角度来表示。是评定柔韧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影响和决定体育动作的完成质量,如体操、跨栏、武术、跳水等项目,2.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解部学因素(1)关节头与关节窝之间的面积差面积差越大,关节运动幅度越大反之则较小。(2)关节囊的厚薄与松紧度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运动幅度较大;反之则较小。(3)韧带的多少与强弱韧带少而弱,关节运动幅度较大;反之则较小。(4)关节周围的骨结构关节周围的骨突起小,关节运动幅度较大:骨突起大则运动幅度较小,如股骨大转子。(5)关节周围肌肉的体积与伸展性关节周围肌肉的体积小,伸展性好,第17页共82页
第 17 页 共 82 页 度,人体的各种运动,绕三个基本面,绕三个基本轴的运动。关节的运动有屈、 伸,外展、内收,外旋、内旋和环转等基本运动形式。 1.屈伸:是运动环节在矢状面内绕冠状轴的运动。 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但膝关节和足关节的屈伸运动方向相反;骨 盆的“屈伸”运动又称为前、后倾。 2.外展内收:是运动环节在冠状面内绕矢状轴的运动。 运动环节未端远离身体正中面运动为外展;靠近正中面运动称为内收,但头 和脊柱则为向左、右侧屈;骨盆为左、右侧倾。 3.旋转:是运动环节在水平面内绕垂直轴的运动,又称回旋。运动环节由前 向内的旋转为(内旋),由前向外的旋转为(外旋);头、脊柱和骨盆则为向左、 向右旋转。 4.环转:是运动环节以近侧端的关节为支点,肢体绕冠状轴、矢状轴和垂直 轴以及其它轴的连续运动。运动肢体的一端在原位活动,另一端作圆周运动,如 肩关节、髋关节、手腕关节等。此外,运动环节还可在水平面内绕垂直轴完成水 平(向前)、水平伸(向后)的运功。例如上臂外展 90°后,以肩关节为支点, 可完成水平屈、水平伸运动。 (四)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学因素 1.关节运动幅度的概念 指运动环节绕某一关节运动轴,从动作开始至结束 进行转动的最大活动范围,通常用角度来表示。是评定柔韧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影响和决定体育动作的完成质量,如体操、跨栏、武术、跳水等项目。 2.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学因素 (1)关节头与关节窝之间的面积差 面积差越大,关节运动幅度越大; 反之则较小。 (2)关节囊的厚薄与松紧度 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运动幅度较大;反 之则较小。 (3)韧带的多少与强弱 韧带少而弱,关节运动幅度较大;反之则较小。 (4)关节周围的骨结构 关节周围的骨突起小,关节运动幅度较大;骨 突起大则运动幅度较小,如股骨大转子。 (5)关节周围肌肉的体积与伸展性 关节周围肌肉的体积小,伸展性好
关节运动幅度较大;反之则较小。6.原动肌的力量与对抗肌的协调放松能力原动肌的力量大,对抗肌的协调放松能力强,关节运动幅度大,反之则较小。此外,年龄、性别、训练项目、运动技术水平等,也是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附:增大关节运动幅度的方法关节运动幅度时柔韧性素质的重要标志。适宜的关节运动幅度,不仅保证了动作的协调性,而且对防止运动损伤很有意义。在柔韧性训练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增大肌肉和韧带起止点之间的距离一一可采用拉伸方法使肌肉和韧带的起止点和距离增大。如采用正压腿,可使后肌群和肠肌的起正点远离,采用跪撑后倒,可使直肌和腰肌的起正点远离。动力拉伸训练和静力拉伸训练结合一一节奏较快并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称动力拉伸训练,如正踢腿;通过缓慢的动作拉伸并较长时间固定于某一姿势称静力拉伸训练,如正搁腿(屈髋伸膝)。静力拉伸优点能耗少,软组织不会因突然受力或用力过猛而被拉伤。然而也有其局限性,时间过长会使肌纤维丧失弹性。因此,必须在静力拉伸训练基础上,配以动力性拉伸训练。要考虑强度和时间两个因素。研究表明,在拉伸组织时,迫使被拉伸的软组织达到“酸”“胀”“痛”的位置并略微超过一些,并停留10秒钟左右,每天重复15次左右,效果最佳。三、骨骼肌概述(一)骨骼肌的分类和命名1.按肌肉外形可分为:长肌:分布四肢,收缩引起肢体大幅度运动短肌:分布驱干深部,运动幅度不大扁肌:胸腹壁,除运动外,能保护内脏轮匝肌:孔、裂周围,由环行纤维构成梭形肌:肌束与肌肉长轴平行,如缝匠肌2.按肌束排列方向又可分为:羽状肌:如股直肌半羽状肌:如半腱肌多羽状肌:如三角肌第18页共82页
第 18 页 共 82 页 关节运动幅度较大;反之则较小。 6.原动肌的力量与对抗肌的协调放松能力 原动肌的力量大,对抗肌的协调放松能力强,关节运动幅度大,反之则较小。 此外,年龄、性别、训练项目、运动技术水平等,也是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附:增大关节运动幅度的方法 关节运动幅度时柔韧性素质的重要标志。适宜的关节运动幅度,不仅保证了 动作的协调性,而且对防止运动损伤很有意义。在柔韧性训练中应注意以下三个 方面。 增大肌肉和韧带起止点之间的距离――可采用拉伸方法使肌肉和韧带的起止点 和距离增大。如采用正压腿,可使后肌群和腓肠肌的起止点远离,采用跪撑后倒, 可使直肌和髂腰肌的起止点远离。 动力拉伸训练和静力拉伸训练结合――节奏较快并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称动 力拉伸训练,如正踢腿;通过缓慢的动作拉伸并较长时间固定于某一姿势称静力 拉伸训练,如正搁腿(屈髋伸膝)。静力拉伸优点能耗少,软组织不会因突然受 力或用力过猛而被拉伤。然而也有其局限性,时间过长会使肌纤维丧失弹性。因 此,必须在静力拉伸训练基础上,配以动力性拉伸训练。 要考虑强度和时间两个因素。 研究表明,在拉伸组织时,迫使被拉伸的软 组织达到“酸”“胀”“痛”的位置并略微超过一些,并停留 10 秒钟左右,每 天重复 15 次左右,效果最佳。 三、骨骼肌概述 (一)骨骼肌的分类和命名 1.按肌肉外形可分为:长肌:分布四肢,收缩引起肢体大幅度运动 短肌:分布躯干深部,运动幅度不大, 扁肌:胸腹壁,除运动外,能保护内脏 轮匝肌:孔、裂周围,由环行纤维构成 梭形肌:肌束与肌肉长轴平行,如缝匠肌 2.按肌束排列方向又可分为:羽状肌:如股直肌 半羽状肌:如半腱肌 多羽状肌:如三角肌
3.按肌肉主要功能可分:屈肌、伸肌、收肌、展肌、旋前肌、旋后肌、摆肌、降肌、开大肌、括约肌等。4、肌肉的命名:骨骼肌的名称往往与其形态结构或功能特征相联系。(二)骨骼肌的结构每块肌肉都是一个器官。它以骨骼肌纤维为基础,连同其他结缔组织以及血管、神经等共同构成。每块肌肉由肌腹和肌腱构成。1.骨骼肌的基本结构(1)肌腹由骨骼肌纤维聚集而成,是肌肉中收缩的部分。肌内膜:肌纤维表面包被着一层含有丰富毛细血管网的结缔组织薄膜称之。肌束膜:由100~150条肌纤维聚合成一个肌束,其外被结缔组织薄膜包寒称之。肌外膜:由许多小的肌束聚集在一起,形成大肌束。由若干大肌束聚合,形成整块肌腹。肌腹表面也由一层结缔组织薄膜包裹称之。肌内膜、肌束膜、肌外膜作用:对肌纤维和肌束起保护、连结、支持、营养等。神经、血管、淋巴管均沿肌外膜进入肌腹,又沿肌束膜分布到肌纤维中。(2)肌腱由排列紧密的粗大的胶原纤维束构成。肌腱内胶原纤维互相交织成辨子状的腱纤维束,各束平行排列,在靠骨膜处的腱纤维则呈网状交织。肌腱的一端与肌内膜、束膜和肌外膜相移行;另一端与骨膜紧密结合。特点:无收缩能力,但能承受很大的拉伸载荷。(3)血管(4)神经:每块肌肉都有神经支配。一般包含有3种神经。①躯体运动神经: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在中枢,其轴突末梢与骨骼肌共同构成运动终板,传递来自神经中枢的运动信息,支配肌肉收缩。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它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称为一个运动功能单位。②躯体感觉神经:肌肉内的传入神经纤维,除一般传导痛觉和温度的感觉神经外,感受肌梭和腱梭的纤维,负责肌肉张力变化。③植物神经:主要支配肌肉的血管,调节肌肉的血液供应和物质代谢水平。2.肌肉的辅助结构定义:肌肉周围有一些协助和保护肌肉活动的结构。包括筋膜、腱鞘、滑膜囊、籽骨等。第19页共82页
第 19 页 共 82 页 3.按肌肉主要功能可分:屈肌、伸肌、收肌、展肌、旋前肌、旋后肌、摆 肌、降肌、开大肌、括约肌等。 4、肌肉的命名:骨骼肌的名称往往与其形态结构或功能特征相联系。 (二)骨骼肌的结构 每块肌肉都是一个器官。它以骨骼肌纤维为基础,连同其他结缔组织以及血 管、神经等共同构成。每块肌肉由肌腹和肌腱构成。 1.骨骼肌的基本结构 (1)肌腹 由骨骼肌纤维聚集而成,是肌肉中收缩的部分。 肌内膜:肌纤维表面包被着一层含有丰富毛细血管网的结缔组织薄膜称之。 肌束膜:由 100~150 条肌纤维聚合成一个肌束,其外被结缔组织薄膜包襄称之。 肌外膜:由许多小的肌束聚集在一起,形成大肌束。由若干大肌束聚合,形 成整块肌腹。肌腹表面也由一层结缔组织薄膜包裹称之。 肌内膜、肌束膜、肌外膜作用:对肌纤维和肌束起保护、连结、支持、营 养等。神经、血管、淋巴管均沿肌外膜进入肌腹,又沿肌束膜分布到肌纤维中。 (2)肌腱 由排列紧密的粗大的胶原纤维束构成。肌腱内胶原纤维互相交 织成辨子状的腱纤维束,各束平行排列,在靠骨膜处的腱纤维则呈网状交织。肌 腱的一端与肌内膜、束膜和肌外膜相移行;另一端与骨膜紧密结合。 特点:无收缩能力,但能承受很大的拉伸载荷。 (3)血管 (4)神经:每块肌肉都有神经支配。一般包含有 3 种神经。 ①躯体运动神经: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在中枢,其轴突末梢与骨骼肌共同构 成运动终板,传递来自神经中枢的运动信息,支配肌肉收缩。一个运动神经元和 它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称为一个运动功能单位。 ②躯体感觉神经:肌肉内的传入神经纤维,除一般传导痛觉和温度的感觉 神经外,感受肌梭和腱梭的纤维,负责肌肉张力变化。 ③植物神经:主要支配肌肉的血管,调节肌肉的血液供应和物质代谢水平。 2.肌肉的辅助结构 定义:肌肉周围有一些协助和保护肌肉活动的结构。包括筋膜、腱鞘、滑膜 囊、籽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