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自信,是以文化自觉即对文化的理性反思为前提和基础的。文化自觉是指 定文化主体的一种理性的“主体意识”或“自我意识”,是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历 史与现实、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对自身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以及自身文化 在国际关系格局中所处的“实际序位”和“发展态势”等问题进行理性审视和 深刻反思,从而对自身文化的优劣长短、国际影响力及其限度形成的自知之明。 文化自觉建基于对文化的理性反思,核心也在于反思。文化反思与形成文化主体 性是同一过程的两面,二者又互为前提相互作用,完全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一般 而言,文化反思总是需要有“他者”的存在作为一种比较的基础,一种合理的刺 激。在历史上,总是由于文化交流,一种陌生文化的出现,相互之间出现碰撞, 才会引起人们对自身文化的关注和反思的。 文化反思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对文化实有情况的认知,包括一定文化的历史 和现状,各种文化形式及其地区分布情况,“他者”文化与本民族文化交流的情 况,各种性质文化对人们思想产生的实际影响等,这是基础性的。一是对各种文 化的作用、意义进行的评价,尤其是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发展、政治经济发展 和国家安全的作用的评价。 文化反思的内容主要存在三个维度:关于文化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文化与经济、 政治的相互关系;关于如何处理本民族文化与他者文化的关系,这个维度是一种 对各民族文化的平等对待层面的观照;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对本民族文化以及他 者文化的历史地位和性质的分析比较,这个维度属于一种超越性的透视。 文化反思有着深浅的层次差别,也有一个从浅到深的层次递进过程。近代以来, 通常那些经济军事强大的民族国家会表现出一种文化强国心态,在文化输出方面 也出现“巨大贸易顺差”;相反,经济军事落后民族的许多人则容易出现文化自 卑心态,唯有以前者的标准为标准,以获得前者的认可为傲视同侪的资本。所谓 挟洋自重”,此之谓也。这两种态度里并非没有文化反思的因素,文化反思的 层次递进,就是将人们对文化的反思以及形成的自傲或自卑的态度,这种态度对 于文化发展以及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作用,同时都纳入进一步反思审视的范围, 在超越民族文化本位的前提下,客观地分析本民族文化的优长劣短,搞清楚我们 是谁,我们需要什么,我们还缺什么,我们经过努力能获得什么。 总之,只有建立在扎实的理性反思基础上的文化自觉,才是真正的文化自觉;只 有建立在理性的文化自觉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才是具有持久生命力和价值前景的 文化自信。 (摘编自董朝霞《文化自信须以文化自觉为基础》2018年7月16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文化的理性反思是文化自觉的基础,而文化自觉又是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 础 B.文化自觉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进行审视反思后对自身文化形成的自知之明。 C.文化反思与形成文化主体性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二者互为前提和相互作用
安徽省皖南八校 2019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化自信,是以文化自觉即对文化的理性反思为前提和基础的。文化自觉是指一 定文化主体的一种理性的“主体意识”或“自我意识”,是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历 史与现实、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对自身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以及自身文化 在国际关系格局中所处的“实际序位”和“发展态势”等问题进行理性审视和 深刻反思,从而对自身文化的优劣长短、国际影响力及其限度形成的自知之明。 文化自觉建基于对文化的理性反思,核心也在于反思。文化反思与形成文化主体 性是同一过程的两面,二者又互为前提相互作用,完全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一般 而言,文化反思总是需要有“他者”的存在作为一种比较的基础,一种合理的刺 激。在历史上,总是由于文化交流,一种陌生文化的出现,相互之间出现碰撞, 才会引起人们对自身文化的关注和反思的。 文化反思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对文化实有情况的认知,包括一定文化的历史 和现状,各种文化形式及其地区分布情况,“他者”文化与本民族文化交流的情 况,各种性质文化对人们思想产生的实际影响等,这是基础性的。一是对各种文 化的作用、意义进行的评价,尤其是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发展、政治经济发展 和国家安全的作用的评价。 文化反思的内容主要存在三个维度:关于文化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文化与经济、 政治的相互关系;关于如何处理本民族文化与他者文化的关系,这个维度是一种 对各民族文化的平等对待层面的观照;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对本民族文化以及他 者文化的历史地位和性质的分析比较,这个维度属于一种超越性的透视。 文化反思有着深浅的层次差别,也有一个从浅到深的层次递进过程。近代以来, 通常那些经济军事强大的民族国家会表现出一种文化强国心态,在文化输出方面 也出现“巨大贸易顺差”;相反,经济军事落后民族的许多人则容易出现文化自 卑心态,唯有以前者的标准为标准,以获得前者的认可为傲视同侪的资本。所谓 “挟洋自重”,此之谓也。这两种态度里并非没有文化反思的因素,文化反思的 层次递进,就是将人们对文化的反思以及形成的自傲或自卑的态度,这种态度对 于文化发展以及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作用,同时都纳入进一步反思审视的范围, 在超越民族文化本位的前提下,客观地分析本民族文化的优长劣短,搞清楚我们 是谁,我们需要什么,我们还缺什么,我们经过努力能获得什么。 总之,只有建立在扎实的理性反思基础上的文化自觉,才是真正的文化自觉;只 有建立在理性的文化自觉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才是具有持久生命力和价值前景的 文化自信。 (摘编自董朝霞《文化自信须以文化自觉为基础》2018 年 7 月 16 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对文化的理性反思是文化自觉的基础,而文化自觉又是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 础。 B.文化自觉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进行审视反思后对自身文化形成的自知之明。 C.文化反思与形成文化主体性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二者互为前提和相互作用
D.文化反思包括对文化实有情况的认知和对各种文化尤其是外来文化的评价两 种形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即提出论点,篇末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论点。 B.文章主体部分重点论述文化反思,强调理性的文化反思在文化自信形成中的 重要地位。 C.文章以“巨大贸易顺差”形象地论述经济军事强国在文化输出方面的压倒性 优势。 D.文章关于文化反思的两种形式、内容的三个维度、深浅的层次差别的论述, 是并列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使没有陌生文化的出现,那些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人依然会对自身文化进 行理性反思。 B.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催生文化强国心态,这种心态又反过来促进经济军事实 力的发展 C.文化强国心态和自卑心态虽然只是文化反思的浅层次状态,但对文化发展和 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作用不能忽视。 D.在处理民族文化关系方面,如果能够平等对待对各民族文化,就能正确处理 好本民族文化与他者文化的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绣朵花当补丁 张金凤 “补丁”是个旧词,已经逐渐遥远,也许有一天会从我们的词典中走失。我有幸 学会粗糙的针线活,得益于母亲教给我的打补丁的人生真谛。 我有一个精巧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作为陪嫁郑重送给我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亲手 糊制,她把旧报纸捣成糊糊,搅拌些防虫的药材和糯米汁,然后依着模子糊成。 纸糊的针线笸箩像个圆形的小箱笼,顶上还带着盖子,内里朴实的笸箩外层用彩 色蜡花纸装饰,就显得绚丽美观,这就像母亲的生活哲理,内里是朴素的,却经 常想办法给生活添点花色。 针线笸箩里有母亲精心准备的嫁妆:一把锋利的剪刀,一捆花花绿绿的彩线,大 小不同的银针、顶针、针锥,小巧的粉布袋,还有一些花花绿绿的崭新布片儿 给我展示这特殊的嫁妆,母亲说,现在虽然很少动手做衣裳,但居家过日子,还 是需要一个针线笸箩,扣子掉了需要钉,裤脚儿开了需要缝,以后的日子里,你 用得着这个。 陪嫁针线笸箩是我家乡的风俗,在那个一切都要动手做的年代,针线笸箩就代表 了女红,裁裁剪剪,缝缝补补,针线活儿是女人们的舞台和生活主色调。可是商 品时代,改个裤脚儿都有专门作坊,一个针线笸箩似乎只是顺应母亲传承风俗的 心意而己 结婚之后,我把针线笸箩作为一件古董收藏,不久,我又诚心实意地把它从衣柜 深处请出来。先生的衣服纽扣松了,怕不小心把纽扣掉落在外边,难以配上同样 的,只能急忙找出针线笸箩,防患于未然,将那松动的和未松动的扣子,逐一牢 牢固定;又过了不久,我有件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幸亏我及时发现遗落在 地上的它,于是也赶紧拿针线“规劝”一番……此后的日子里,我就端着针线笸
D.文化反思包括对文化实有情况的认知和对各种文化尤其是外来文化的评价两 种形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开篇即提出论点,篇末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论点。 B.文章主体部分重点论述文化反思,强调理性的文化反思在文化自信形成中的 重要地位。 C.文章以“巨大贸易顺差”形象地论述经济军事强国在文化输出方面的压倒性 优势。 D.文章关于文化反思的两种形式、内容的三个维度、深浅的层次差别的论述, 是并列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即使没有陌生文化的出现,那些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人依然会对自身文化进 行理性反思。 B.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催生文化强国心态,这种心态又反过来促进经济军事实 力的发展。 C.文化强国心态和自卑心态虽然只是文化反思的浅层次状态,但对文化发展和 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作用不能忽视。 D.在处理民族文化关系方面,如果能够平等对待对各民族文化,就能正确处理 好本民族文化与他者文化的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绣朵花当补丁 张金凤 “补丁”是个旧词,已经逐渐遥远,也许有一天会从我们的词典中走失。我有幸 学会粗糙的针线活,得益于母亲教给我的打补丁的人生真谛。 我有一个精巧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作为陪嫁郑重送给我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亲手 糊制,她把旧报纸捣成糊糊,搅拌些防虫的药材和糯米汁,然后依着模子糊成。 纸糊的针线笸箩像个圆形的小箱笼,顶上还带着盖子,内里朴实的笸箩外层用彩 色蜡花纸装饰,就显得绚丽美观,这就像母亲的生活哲理,内里是朴素的,却经 常想办法给生活添点花色。 针线笸箩里有母亲精心准备的嫁妆:一把锋利的剪刀,一捆花花绿绿的彩线,大 小不同的银针、顶针、针锥,小巧的粉布袋,还有一些花花绿绿的崭新布片儿。 给我展示这特殊的嫁妆,母亲说,现在虽然很少动手做衣裳,但居家过日子,还 是需要一个针线笸箩,扣子掉了需要钉,裤脚儿开了需要缝,以后的日子里,你 用得着这个。 陪嫁针线笸箩是我家乡的风俗,在那个一切都要动手做的年代,针线笸箩就代表 了女红,裁裁剪剪,缝缝补补,针线活儿是女人们的舞台和生活主色调。可是商 品时代,改个裤脚儿都有专门作坊,一个针线笸箩似乎只是顺应母亲传承风俗的 心意而已。 结婚之后,我把针线笸箩作为一件古董收藏,不久,我又诚心实意地把它从衣柜 深处请出来。先生的衣服纽扣松了,怕不小心把纽扣掉落在外边,难以配上同样 的,只能急忙找出针线笸箩,防患于未然,将那松动的和未松动的扣子,逐一牢 牢固定;又过了不久,我有件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幸亏我及时发现遗落在 地上的它,于是也赶紧拿针线“规劝”一番……此后的日子里,我就端着针线笸
箩开始一个家庭妇女缝缝补补的生活。生活中难免在柴米油盐和烟熏火燎中生出 磕磕绊绊,有一个个隐约的窟窿。但怎么能轻言放弃呢,我们需要以无比虔诚的 心穿针引线,用细密的情感和针脚,缝补它的裂痕和伤口 我结婚已经二十多年,母亲也已离世十余年,但是她送我的针线笸箩一直陪伴着 我,我越来越珍惜它。因为小小的针线笸箩里面蕴含着多少生活真谛和母亲的祝 福 那一小布袋大小不同的扣子是生活的备胎,有些东西,丢了是找不回来的,你必 须另外挑选哪怕逊色一点的及时补上去,就算花色不相同,也弥补了残缺。人生 哪有那么完美,残缺了,生活就风侵雨蚀,一颗纽扣及时地守住你的内心,安抚 你的困窘。那些小小的布片儿,就是生活的补丁,用剪刀来挑选、裁剪,用它们 来填补生活的漏洞。缝补,自然不是原装,不会完全符合原初的梦想,但缝补就 是不放弃,就是让抛锚的车继续旅程。生活是粗粝的,随着岁月的打磨,伤痕会 很多,我们需要这种缝缝补补的精神 那顶针是一个小的圆环铁箍,银白色的戴在手上,像戒指一样好看,乡下的妇人 和老婆婆,经常手戴着顶针,那是实用,也是美,更是生活的智慧。顶针的表面 有许多小小的凹孔,来迎接针的尾部,一根细小水滑的银针,需要扎透厚厚的衣 裳和布壳子。那些坚硬的生活块垒,一根滑溜溜的细针难以顺利穿透,顶针恰恰 给它一种依靠和力量。生活中有些坚硬尖锐的关口,是很难顺利通过的,所以需 要内心打磨一个顶针,对着那些磐石一样的坚硬处,迅速地推进你的针,到达你 的目的地。针锥有粗大的针尖,还有倒钩,手握的部分是一块沉甸甸的铁柄,这 是更坚硬的精神支撑,在遇到巨大障碍的时候,用它先去打头阵,将一切阻碍洞 穿后让我们的针一一生活的理想一一从容通过。粉布袋是一个沉默的荷包,内有 包粉末和一根来回拉伸的线,缝被子、棉衣的时候,需要针线长途跋涉,一根 粉线引导着针线走得不偏不倚,走出一条漂亮的直线。 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 中,我慢慢明白,母亲的一生为什么过得从容而不乏辉煌,她就是用一种缝补的 精神去裁剪人生,那些苦难、繁琐、裂痕,一地鸡毛的琐碎和冗杂,都被母亲果 断地剪下丢弃,用一块新的心气儿去打补丁,将生活的粗粝和残损遮盖过去。 粉布袋、剪刀、顶针、五彩的线,绣朵花儿当补丁,这就是母亲的人生。 (2018年7月7日《人民日报》第12版,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中的“小小的针线笸箩”在行文结构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能自然巧 妙地将文章的有关材料连缀起来,使文章井然有序 B.“我有件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于是也赶紧拿针线‘规劝 番”“粉布袋是一个沉默的荷包”运用了比拟的修辞,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感 染力 C.文章中“小小的针线笸箩里面蕴含着多少生活真谛和母亲的祝福”,是我在 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中才慢慢懂得的,更是寄托了我越来越珍惜它的原因。 D.文章叙述真实,说明清楚,感悟自然,取材富有生活气息,运用的语言朴实 无华,虽然没有什么文采,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5.文章中说“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请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箩开始一个家庭妇女缝缝补补的生活。生活中难免在柴米油盐和烟熏火燎中生出 磕磕绊绊,有一个个隐约的窟窿。但怎么能轻言放弃呢,我们需要以无比虔诚的 心穿针引线,用细密的情感和针脚,缝补它的裂痕和伤口。 我结婚已经二十多年,母亲也已离世十余年,但是她送我的针线笸箩一直陪伴着 我,我越来越珍惜它。因为小小的针线笸箩里面蕴含着多少生活真谛和母亲的祝 福。 那一小布袋大小不同的扣子是生活的备胎,有些东西,丢了是找不回来的,你必 须另外挑选哪怕逊色一点的及时补上去,就算花色不相同,也弥补了残缺。人生 哪有那么完美,残缺了,生活就风侵雨蚀,一颗纽扣及时地守住你的内心,安抚 你的困窘。那些小小的布片儿,就是生活的补丁,用剪刀来挑选、裁剪,用它们 来填补生活的漏洞。缝补,自然不是原装,不会完全符合原初的梦想,但缝补就 是不放弃,就是让抛锚的车继续旅程。生活是粗粝的,随着岁月的打磨,伤痕会 很多,我们需要这种缝缝补补的精神。 那顶针是一个小的圆环铁箍,银白色的戴在手上,像戒指一样好看,乡下的妇人 和老婆婆,经常手戴着顶针,那是实用,也是美,更是生活的智慧。顶针的表面 有许多小小的凹孔,来迎接针的尾部,一根细小水滑的银针,需要扎透厚厚的衣 裳和布壳子。那些坚硬的生活块垒,一根滑溜溜的细针难以顺利穿透,顶针恰恰 给它一种依靠和力量。生活中有些坚硬尖锐的关口,是很难顺利通过的,所以需 要内心打磨一个顶针,对着那些磐石一样的坚硬处,迅速地推进你的针,到达你 的目的地。针锥有粗大的针尖,还有倒钩,手握的部分是一块沉甸甸的铁柄,这 是更坚硬的精神支撑,在遇到巨大障碍的时候,用它先去打头阵,将一切阻碍洞 穿后让我们的针——生活的理想——从容通过。粉布袋是一个沉默的荷包,内有 一包粉末和一根来回拉伸的线,缝被子、棉衣的时候,需要针线长途跋涉,一根 粉线引导着针线走得不偏不倚,走出一条漂亮的直线。 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 中,我慢慢明白,母亲的一生为什么过得从容而不乏辉煌,她就是用一种缝补的 精神去裁剪人生,那些苦难、繁琐、裂痕,一地鸡毛的琐碎和冗杂,都被母亲果 断地剪下丢弃,用一块新的心气儿去打补丁,将生活的粗粝和残损遮盖过去。 粉布袋、剪刀、顶针、五彩的线,绣朵花儿当补丁,这就是母亲的人生。 (2018 年 7 月 7 日《人民日报》第 12 版,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中的“小小的针线笸箩”在行文结构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能自然巧 妙地将文章的有关材料连缀起来,使文章井然有序。 B.“我有件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于是也赶紧拿针线‘规劝’一 番”“粉布袋是一个沉默的荷包”运用了比拟的修辞,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感 染力。 C.文章中“小小的针线笸箩里面蕴含着多少生活真谛和母亲的祝福”,是我在 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中才慢慢懂得的,更是寄托了我越来越珍惜它的原因。 D.文章叙述真实,说明清楚,感悟自然,取材富有生活气息,运用的语言朴实 无华,虽然没有什么文采,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5.文章中说“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请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6.文章中有实写和虚写,虚实结合。这种写法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作简要 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绿色消费,是指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崇尚勤俭 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 耗和污染排放。它包含三层含义:其一,倡导消费者和企业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 于公众健康和自然环境的绿色产品;其二,在消费和产品生产销售时关注相关废 弃物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其三,引导消费与生产者崇尚自然、追求健康 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换个角度来讲,就是消费数量应 适度性和减量化;消费结构要合理平衡;消费模式以消费行为带动生产、流通及 废弃物处理全过程的绿色化。 (摘自胡术刚、栾小凯、牛海丽《我们距离绿色消费还有多远》,《光明 日报》2018年01月27日09版) 材料二 中国人均土地和人均资源拥有量不足的国情,决定了绿色消费在中国的重要性。 首先是必须控制对资源的消费,将节约为先贯穿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基 本消费活动。同时,还必须分清消费对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有两个相 反的方面。消费数量的提高确实会促进经济增长,但如果消费不是绿色的,就有 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我国应髙度重视绿色消费对 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消费者选择商品应将绿色化作为一项很重要的标准,拒绝 耗电、耗水、寿命短、排污多的产品,这必然会促进生产厂家向生产出售绿色产 品的方向努力。现在社会上仍有很多不够绿色的消费活动,虽然程度不同,类型 不同,而且很难建立统一的标准,但追求奢侈、讲究阔绰的消费观念是必须摒弃 的 (摘自钱易《以绿色消费促绿色发展》,《经济日报》2016年4月5日 13版) 材料三: 2011-2015渗透率提升状况 50岁以上 9.75% 36.50岁 1407% 23-288 1667% 19-222 1265% 18岁及以下 0%%4%6%8%10%12%14%16%18% 图表1在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绿色渗透率变化
6.文章中有实写和虚写,虚实结合。这种写法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作简要 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绿色消费,是指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崇尚勤俭 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 耗和污染排放。它包含三层含义:其一,倡导消费者和企业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 于公众健康和自然环境的绿色产品;其二,在消费和产品生产销售时关注相关废 弃物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其三,引导消费与生产者崇尚自然、追求健康、 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换个角度来讲,就是消费数量应 适度性和减量化;消费结构要合理平衡;消费模式以消费行为带动生产、流通及 废弃物处理全过程的绿色化。 (摘自胡术刚、栾小凯、牛海丽《我们距离绿色消费还有多远》,《光明 日报》2018 年 01 月 27 日 09 版) 材料二: 中国人均土地和人均资源拥有量不足的国情,决定了绿色消费在中国的重要性。 首先是必须控制对资源的消费,将节约为先贯穿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基 本消费活动。同时,还必须分清消费对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有两个相 反的方面。消费数量的提高确实会促进经济增长,但如果消费不是绿色的,就有 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我国应高度重视绿色消费对 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消费者选择商品应将绿色化作为一项很重要的标准,拒绝 耗电、耗水、寿命短、排污多的产品,这必然会促进生产厂家向生产出售绿色产 品的方向努力。现在社会上仍有很多不够绿色的消费活动,虽然程度不同,类型 不同,而且很难建立统一的标准,但追求奢侈、讲究阔绰的消费观念是必须摒弃 的。 (摘自钱易《以绿色消费促绿色发展》,《经济日报》2016 年 4 月 5 日 13 版) 材料三: 2011-2015 渗透率提升状况 图表 1 在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绿色渗透率变化
50岁以上 36.50岁 1407% 29-35岁 23-28 16.67% 19-22 1265% 0%2%4%6%8%10%12%14%16%18% 图表2绿色人群渗透率在不同城市的发展趋势 【注】绿色消费者是指那些关心生态环境、对绿色产品具有现实的购买意愿和购 买力的消费人群,他们具有绿色意识,并已经或可能将绿色意识转化为绿色消费 行为 (摘自《中国绿色消费者报告》,中国经济网2016年8月3日) 材料四 德国颁布实施的《电力输送法》明确规定,电力运营商有义务有偿接纳在其供电 范围内生产出来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政府则给予电网运营商必要的财政补贴,偿 付金额最少为其从终端用户所获平均受益的80%。日本则颁布实施了《绿色消 费法》,优先采购资源再生产品,借以引导和支持企业对环境的保护。美国建立 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和推动绿色消费。如出台了《联邦政府采购法》,对政府绿 色采购做了详细规定,并以联邦法令与总统行政命令作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法 律基础 发达国家政府积极承担对全民进行绿色教育的责任,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采取 不同方式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全民的环境知识和绿色消费知识水 平,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消费意识。2005年,日本政府有关部门曾经对绿色采购 的实际成果进行了调查,60%以上的市民认为,他们常常留意购买对环境友好的 商品。40%以上的市民认为,在价格相同的时候,他们会选择购买再生产品 发达国家都比较重视制定绿色标志制度,如德国的“蓝色天使标志”、美国的 “再生标志”等,使绿色标志和价格、质量一样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 (摘自《国外巧推绿色消费打造“节能消费者“》《发达国家推进绿色消费经验》 《国际先驱导报》2016年3月31日、《湖南日报》202年4月25日)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绿色消费的作用是消费者通过理性消费减少损失浪费而避免损害自然环境和 公众健康。 B.扩大消费会拉动经济增长,但其消费如果不是绿色消费,就可能对生态环境 等造成破坏。 C.从2011-2015年,绿色渗透率在各年龄阶段人群中均有所增长,在23-28岁 群体中增长最快, D.一些发达国家不仅出台绿色消费法令,制定具体措施,而且对全体国民开展 绿色教育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图表 2 绿色人群渗透率在不同城市的发展趋势 【注】绿色消费者是指那些关心生态环境、对绿色产品具有现实的购买意愿和购 买力的消费人群,他们具有绿色意识,并已经或可能将绿色意识转化为绿色消费 行为。 (摘自《中国绿色消费者报告》,中国经济网 2016 年 8 月 3 日) 材料四: 德国颁布实施的《电力输送法》明确规定,电力运营商有义务有偿接纳在其供电 范围内生产出来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政府则给予电网运营商必要的财政补贴,偿 付金额最少为其从终端用户所获平均受益的 80%。日本则颁布实施了《绿色消 费法》,优先采购资源再生产品,借以引导和支持企业对环境的保护。美国建立 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和推动绿色消费。如出台了《联邦政府采购法》,对政府绿 色采购做了详细规定,并以联邦法令与总统行政命令作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法 律基础。 发达国家政府积极承担对全民进行绿色教育的责任,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采取 不同方式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全民的环境知识和绿色消费知识水 平,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消费意识。2005 年,日本政府有关部门曾经对绿色采购 的实际成果进行了调查,60%以上的市民认为,他们常常留意购买对环境友好的 商品。40%以上的市民认为,在价格相同的时候,他们会选择购买再生产品。 发达国家都比较重视制定绿色标志制度,如德国的“蓝色天使标志”、美国的 “再生标志”等,使绿色标志和价格、质量一样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 (摘自《国外巧推绿色消费打造“节能消费者“》《发达国家推进绿色消费经验》, 《国际先驱导报》2016 年 3 月 31 日、《湖南日报》2012 年 4 月 25 日)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绿色消费的作用是消费者通过理性消费减少损失浪费而避免损害自然环境和 公众健康。 B.扩大消费会拉动经济增长,但其消费如果不是绿色消费,就可能对生态环境 等造成破坏。 C.从 2011-2015 年,绿色渗透率在各年龄阶段人群中均有所增长,在 23-28 岁 群体中增长最快。 D.一些发达国家不仅出台绿色消费法令,制定具体措施,而且对全体国民开展 绿色教育。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