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2乘法分配律中的抽象(38+42)×25.38×25+42×251.从实际生活中引入课问题一张课桌46元,一把椅子24元,如果买3套这样的课桌椅一共需要多少元?
• 例题2 乘法分配律中的抽象 (38+42)×25,38×25+42×25。 1.从实际生活中引入课题。 问题 一张课桌46元,一把椅子24元,如果买3套这样的课桌椅一共需要 多少元?
2.从运算意义的角度探索说出下面两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并计算结果。(38+42×2538×25+42×25能发现什么?(38+42)×25=38×25+42×25
2.从运算意义的角度探索 说出下面两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并计算结果。 (38+42)×25,38×25+42×25。 能发现什么?(38+42)×25=38×25+42×25
3.从运算顺序的角度探索说出下面每组中两个式子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75×18+25×18(75+25)×18。(12+40)×3,12×3+40×3。15×(40+8),15×40+15×8。能发现什么?75X18+25×8=(75+25)×18。(12+40)×3=12×3+40×3。15×(40+8)=15×40+15×8并可归纳概括出“积的和等于和的积
3.从运算顺序的角度探索 说出下面每组中两个式子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75×18+25×18,(75+25)×18。 (12+40)×3,12×3+40×3。 15×(40+8),15×40+15×8。 能发现什么? 75X18+25×8=(75+25)×18。 (12+40)×3=12×3+40×3。 15×(40+8)=15×40+15×8。 并可归纳概括出“积的和等于和的积
4.抽象概括,符号表达启发学生进一步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符号表达式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考察了对象:75X18+25×8=(75+25)×18(12+40)×3=12×3+40×3;15×(40+8)=15×40+15×8等之后抽象概括出(a+b)xc=axc+bxc这样的普遍规律
4.抽象概括,符号表达 启发学生进一步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符号表达式。 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考察了对象: 75X18+25×8=(75+25)×18;(12+40)×3=12×3+40×3; 15×(40+8)=15×40+15×8等之后,抽象概括出 (a+b)×c=a×c+b×c这样的普遍规律
例题3解决问题中的应用问题有10个学生站成5排,每排有学生4人。这些学生应该如何站?通过审题,直觉告诉我们,这5排学生之间一定有相交点,也就是1个人当2”个人用,否则10个学生不够分。于是,这样设想,这5排中,至少需要多少相交点呢?根据条件,5排,每排4人,最多需要20人而实际只有10人,要想符合要求,应假设每个人都“以1当2”。将题自的情境去掉,抽象成5条线段和10个点,这5条线段两两相交,有10个交点,每个点都被两条线段共享。这样,才能正好是10个学生。于是,我们通过画图得到下面图2.1.1与图2.1.2两种答案2,1,2211
• 例题3 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问题 有10个学生站成5排,每排有学生4人。这些学生应该如何站? 通过审题,直觉告诉我们,这5排学生之间一定有相交点,也就是1- 个人当“2”个人用,否则10个学生不够分。于是,这样设想,这5排 中,至少需要多少相交点呢?根据条件,5排,每排4人,最多需要20人。 而实际只有10人,要想符合要求,应假设每个人都“以1当2”。将题 目的情境去掉,抽象成5条线段和10个点,这5条线段两两相交,有10 个交点,每个点都被两条线段共享。这样,才能正好是10个学生。于 是,我们通过画图,得到下面图2.1.1与图2.1.2两种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