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三天间有不动刀剪之说。再如,北方地区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天忌食米 饭,否则会导致谷子减产。过去在妇女生育期间的各种饮食禁忌较多。如汉族不 少地区妇女怀孕期间忌食兔肉,认为吃了兔肉生的孩子会生兔唇;还有的地方禁 食鲜姜,因为鲜姜外形多指,唯恐孩子手脚长出六指;过去汉族未生育的妇女, 多忌食狗肉,认为狗肉不洁,而且食后容易招致难产。南方人吃鱼时不能翻鱼, 认为翻鱼便要翻船。不能将筷子插入饭碗中,不能将杯、碗倒置,认为这样不吉 利等。 第二节 中国主要少数民族饮食习俗 一、东北、内蒙地区少数民族饮食习俗 目前,位于我国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有 六个,他们是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等,蒙古 族则主要居住于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族和满族为我国东北、内蒙古地区较具代 表性的少数民族。 (一)蒙古族饮食习俗 蒙古族人从事农业或半农半牧业。牧区蒙族人主要饲养马、牛、羊、驼。以 乳肉为主食。游牧时,多吃肉干、奶干和炒米。农区主要种植玉米、黄米、小米、 糜子米、小麦等。以粮食为主食,也喜食牛羊肉和乳制品。烹调方法多为炖、煮。 蒙古族传统食品分为红食、白食两种。蒙古语称白食为“查干伊德”,意为 纯洁高尚的食品,指各种奶制品。由于在蒙古白色象征崇高和吉祥,所以白食待 客是最高的礼遇。红食蒙语为“乌兰伊德”,即各种肉食品。 蒙古人按照自己的嗜好,以沙漠和草原的特产为原料,制作着自己爱好的菜 肴和饮料,他们的主要饮料是马乳,主要食物是羊肉。后来,由于与中原人频繁 交往,“必米麦而后饱”,所以又以大米和小麦煮粥而食。除羊肉外,蒙古族也嗜 食马、牛、驼及禽鸟肉,对野禽特别重视。 蒙古族人待客必先敬茶,无茶或不沏新茶为不敬,且好饮酒。汉族地区多以 “满杯酒半杯茶”为敬,而蒙古族却以“满杯酒满杯茶”为敬。奶茶也是牧民喜 爱的饮料,多用砖茶加牛奶熬制成。 来客人时,先敬茶后敬酒。敬茶时,客人一定要喝。敬酒时,主人先用手指 从酒瓶口上蘸酒往客人额头上抹一下,再为客人斟酒
节三天间有不动刀剪之说。再如,北方地区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天忌食米 饭,否则会导致谷子减产。过去在妇女生育期间的各种饮食禁忌较多。如汉族不 少地区妇女怀孕期间忌食兔肉,认为吃了兔肉生的孩子会生兔唇;还有的地方禁 食鲜姜,因为鲜姜外形多指,唯恐孩子手脚长出六指;过去汉族未生育的妇女, 多忌食狗肉,认为狗肉不洁,而且食后容易招致难产。南方人吃鱼时不能翻鱼, 认为翻鱼便要翻船。不能将筷子插入饭碗中,不能将杯、碗倒置,认为这样不吉 利等。 第二节 中国主要少数民族饮食习俗 一、东北、内蒙地区少数民族饮食习俗 目前,位于我国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有 六个,他们是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等,蒙古 族则主要居住于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族和满族为我国东北、内蒙古地区较具代 表性的少数民族。 (一)蒙古族饮食习俗 蒙古族人从事农业或半农半牧业。牧区蒙族人主要饲养马、牛、羊、驼。以 乳肉为主食。游牧时,多吃肉干、奶干和炒米。农区主要种植玉米、黄米、小米、 糜子米、小麦等。以粮食为主食,也喜食牛羊肉和乳制品。烹调方法多为炖、煮。 蒙古族传统食品分为红食、白食两种。蒙古语称白食为“查干伊德”,意为 纯洁高尚的食品,指各种奶制品。由于在蒙古白色象征崇高和吉祥,所以白食待 客是最高的礼遇。红食蒙语为“乌兰伊德”,即各种肉食品。 蒙古人按照自己的嗜好,以沙漠和草原的特产为原料,制作着自己爱好的菜 肴和饮料,他们的主要饮料是马乳,主要食物是羊肉。后来,由于与中原人频繁 交往,“必米麦而后饱”,所以又以大米和小麦煮粥而食。除羊肉外,蒙古族也嗜 食马、牛、驼及禽鸟肉,对野禽特别重视。 蒙古族人待客必先敬茶,无茶或不沏新茶为不敬,且好饮酒。汉族地区多以 “满杯酒半杯茶”为敬,而蒙古族却以“满杯酒满杯茶”为敬。奶茶也是牧民喜 爱的饮料,多用砖茶加牛奶熬制成。 来客人时,先敬茶后敬酒。敬茶时,客人一定要喝。敬酒时,主人先用手指 从酒瓶口上蘸酒往客人额头上抹一下,再为客人斟酒
蒙古人的饮宴也有许多特殊风俗。蒙古族人待客必先敬茶,无茶或不沏新茶 为不敬,且好饮酒。汉族地区多以“满杯酒半杯茶”为敬,而蒙古族却以“满杯 酒满杯茶”为敬。主人执盘盏劝客时,客人饮茶.若留下涓滴,主人就不接盏, 客人饮尽才高兴。饮酒时,邻坐者要相互换酒杯。”别人与自己换杯,自已必须 尽饮其酒,并斟酒给对方。如见客人醉中喧嚷,或吐或卧,就特别高兴。他们认 为客人喝醉,就和自己一心了。 蒙古人不食自死动物之肉,忌食驴肉、狗肉、白马肉。 (二)满族饮食习俗 由于满族与汉族的频繁交流,饮食习俗与汉族有些相似,但生活环境的不同 使满族仍有自己的饮食习俗特点。 满族喜爱吃粟米,喜粘食。粘食如大黄米干饭、粘糕、油炸糕、粘豆包、豆 面卷子、洒糕、饽饽等。有春做豆面饽饽,夏做苏叶饽饽,秋冬做粘糕饽饽的惯 俗。 炒面和炒米也是满族的传统食品。炒面原料为苞米,可以干食,也可以加盐 或糖以水调成糊状,多为春季儿童的零食或成人的间食;炒米,也称作糊米,是 将小米炒熟,再用其煮水饭。用这种方法做饭,米散水清,多为夏季冷食或产妇 主食,另以糊米泡水还可以当茶饮用。 最有民族特色的是萨其玛和酸汤子。 萨其玛是满族的名糕点,民间传说是一位满族的将军留传下来的。因其 好打猎,为携带方便,故制作这样一种糕点。其原料是以鸡蛋和白面做成的细条, 过油煎炸,其味香甜可口。 酸汤子也叫汤子,是满族喜欢吃的一种食品。酸汤子味酸甜,夏天吃起来特 别爽口。经常吃汤子的人,多日不吃便觉饮食乏味。 满族的副食中肉类以猪肉为主,菜肴主要有白肉血肠、酸菜和火锅,颇具特 色。猪肉的做法讲究白片,即白片肉。所谓白片肉并非指肥肉切片,而是将猪肉 方块煮熟后趁热切成薄片,不做任何加工,不加调料。蔬菜除日常食用的家种蔬 菜外,尚按不同的时节,采集山野菜及木耳、各种蘑菇等,或炸或熬或炖,吃法 不一,也是满族的传统食俗。 火锅的历史很悠久,它最早流行于东北的寒冷地区,是满族的传统食俗。铜
蒙古人的饮宴也有许多特殊风俗。蒙古族人待客必先敬茶,无茶或不沏新茶 为不敬,且好饮酒。汉族地区多以“满杯酒半杯茶”为敬,而蒙古族却以“满杯 酒满杯茶”为敬。主人执盘盏劝客时,客人饮茶.若留下涓滴,主人就不接盏, 客人饮尽才高兴。饮酒时,邻坐者要相互换酒杯。”别人与自己换杯,自已必须 尽饮其酒,并斟酒给对方。如见客人醉中喧嚷,或吐或卧,就特别高兴。他们认 为客人喝醉,就和自己一心了。 蒙古人不食自死动物之肉,忌食驴肉、狗肉、白马肉。 (二)满族饮食习俗 由于满族与汉族的频繁交流,饮食习俗与汉族有些相似,但生活环境的不同 使满族仍有自己的饮食习俗特点。 满族喜爱吃粟米,喜粘食。粘食如大黄米干饭、粘糕、油炸糕、粘豆包、豆 面卷子、洒糕、饽饽等。有春做豆面饽饽,夏做苏叶饽饽,秋冬做粘糕饽饽的惯 俗。 炒面和炒米也是满族的传统食品。炒面原料为苞米,可以干食,也可以加盐 或糖以水调成糊状,多为春季儿童的零食或成人的间食;炒米,也称作糊米,是 将小米炒熟,再用其煮水饭。用这种方法做饭,米散水清,多为夏季冷食或产妇 主食,另以糊米泡水还可以当茶饮用。 最有民族特色的是萨其玛和酸汤子。 萨其玛是满族的名糕点,民间传说是一位满族的将军留传下来的。因其 好打猎,为携带方便,故制作这样一种糕点。其原料是以鸡蛋和白面做成的细条, 过油煎炸,其味香甜可口。 酸汤子也叫汤子,是满族喜欢吃的一种食品。酸汤子味酸甜,夏天吃起来特 别爽口。经常吃汤子的人,多日不吃便觉饮食乏味。 满族的副食中肉类以猪肉为主,菜肴主要有白肉血肠、酸菜和火锅,颇具特 色。猪肉的做法讲究白片,即白片肉。所谓白片肉并非指肥肉切片,而是将猪肉 方块煮熟后趁热切成薄片,不做任何加工,不加调料。蔬菜除日常食用的家种蔬 菜外,尚按不同的时节,采集山野菜及木耳、各种蘑菇等,或炸或熬或炖,吃法 不一,也是满族的传统食俗。 火锅的历史很悠久,它最早流行于东北的寒冷地区,是满族的传统食俗。铜
锅炭火,鸡汤沸腾,汤中杂以酸菜丝、粉丝,用来涮各种荤、素菜。 冬季菜肴主要是酸菜和小豆腐。东北冬季寒冷,时间较长,为备足越冬蔬菜, 除贮藏白菜萝卜外,家家都渍酸菜。食油首推猪油,又称大油。 满族人好饮酒。满族所饮之酒,主要有烧酒和黄酒两种。所谓黄酒,为小黄 米(粘米)煮粥,在冬季发酵酿成,家家均能自制。后又发展到饮制果酒。秋季 水果成熟时,各户都习惯自制果酒,常见的有山葡萄酒、元枣(猕猴桃)酒和山 楂酒。另外,当时满族人饮茶多喜喝松罗茶,而今满族则多喜喝花茶。 满族除喜食家植果品外,尚喜食野果。诸如山葡萄、山里红、元枣子、山核 桃、桑葚、松子、榛子等。果品除鲜食和干食外,尚喜用蜂蜜渍制而食,称作蜜 饯。 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饮食习俗 西 北 地 区 有 多 个 少 数 民 族 , 大 多 集 中 于 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和 新 疆 维 吾 尔 自 治 区 境 内 , 如 回 族 、 东 乡 族 、 图 族 、 撒 拉 族 、 保 安 族 、 裕 固 族 、 维 吾 尔 族 、 哈 萨 克 族 、 柯 尔 克 孜 族 、 锡 伯 族 、 塔 吉 克 族 、 乌 孜 别 克 族 、 俄 罗 斯 族 和 塔 塔 尔 族 等 , 其 中 以 回 族 、 维吾尔族相对影响较大。 (一)回族饮食习俗 在全国 55 个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之多仅次于壮族。它不仅人口多,而且 分布也较广。全国两千多个县、市中,几乎无一不散居着回族。比较集中的是宁 夏回族自治区,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并与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杂居的特点。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因此,形成了他们所特有的饮食习惯;又由于回族分布 较广,所以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宁夏回族偏爱面食,喜食面条、面片,还喜 食调合饭。甘肃、青海的回族则以小麦、玉米、青稞、马铃薯为日常主食。油香、 馓子是各地回族喜爱的特殊食品,是节日馈赠亲友不可少的。民间特色食品有酿 皮、拉面、大卤面、肉炒面、豆腐脑、牛头杂碎、臊子面等。多数人家常年备有 发酵面,供随时使用。城市的回族一年四季早餐习惯饮用奶茶。 肉食以牛、羊 肉为主,有的也食用骆驼肉,食用各种有鳞鱼类,如北方产的青鱼、鲢鱼、鳇鱼
锅炭火,鸡汤沸腾,汤中杂以酸菜丝、粉丝,用来涮各种荤、素菜。 冬季菜肴主要是酸菜和小豆腐。东北冬季寒冷,时间较长,为备足越冬蔬菜, 除贮藏白菜萝卜外,家家都渍酸菜。食油首推猪油,又称大油。 满族人好饮酒。满族所饮之酒,主要有烧酒和黄酒两种。所谓黄酒,为小黄 米(粘米)煮粥,在冬季发酵酿成,家家均能自制。后又发展到饮制果酒。秋季 水果成熟时,各户都习惯自制果酒,常见的有山葡萄酒、元枣(猕猴桃)酒和山 楂酒。另外,当时满族人饮茶多喜喝松罗茶,而今满族则多喜喝花茶。 满族除喜食家植果品外,尚喜食野果。诸如山葡萄、山里红、元枣子、山核 桃、桑葚、松子、榛子等。果品除鲜食和干食外,尚喜用蜂蜜渍制而食,称作蜜 饯。 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饮食习俗 西 北 地 区 有 多 个 少 数 民 族 , 大 多 集 中 于 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和 新 疆 维 吾 尔 自 治 区 境 内 , 如 回 族 、 东 乡 族 、 图 族 、 撒 拉 族 、 保 安 族 、 裕 固 族 、 维 吾 尔 族 、 哈 萨 克 族 、 柯 尔 克 孜 族 、 锡 伯 族 、 塔 吉 克 族 、 乌 孜 别 克 族 、 俄 罗 斯 族 和 塔 塔 尔 族 等 , 其 中 以 回 族 、 维吾尔族相对影响较大。 (一)回族饮食习俗 在全国 55 个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之多仅次于壮族。它不仅人口多,而且 分布也较广。全国两千多个县、市中,几乎无一不散居着回族。比较集中的是宁 夏回族自治区,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并与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杂居的特点。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因此,形成了他们所特有的饮食习惯;又由于回族分布 较广,所以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宁夏回族偏爱面食,喜食面条、面片,还喜 食调合饭。甘肃、青海的回族则以小麦、玉米、青稞、马铃薯为日常主食。油香、 馓子是各地回族喜爱的特殊食品,是节日馈赠亲友不可少的。民间特色食品有酿 皮、拉面、大卤面、肉炒面、豆腐脑、牛头杂碎、臊子面等。多数人家常年备有 发酵面,供随时使用。城市的回族一年四季早餐习惯饮用奶茶。 肉食以牛、羊 肉为主,有的也食用骆驼肉,食用各种有鳞鱼类,如北方产的青鱼、鲢鱼、鳇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