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皇初年,隋文帝力矫北周末年“用法深重”、“诛杀无度”的弊政 命高颎、郑译、杨素、裴政等修订刑律。裴政为主要修订人,上采魏晋旧律, 下及齐、梁,讨论折衷,制定新律。废除了前代的枭首、輟裂及鞭刑,还废 除了大棒、束杖、车辐、鞣底、压踝、杖桄等讯囚酷法。民有枉屈,县若不 理,可以逐级上诉至朝廷,凡属死罪,都应上报朝廷,“三奏而后决”,以 昭慎重。开皇三年,隋文帝根据刑部的奏报,认为犯罪人数还很多,乃因刑 律太严。命苏威、牛弘等再定新律,删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 徒杖等罪一千多条,从此“刑网简要,疏而不失”。当然,隋律的职能仍旧 是镇压劳动人民,而且相当残酷;但它终究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惨之法”, 而且标榜“以轻代重,化死为生”的立法原则②,在中国法律史上是一个很 大的进步。 魏、周以来的府兵制度,隋文帝也作了重要的改革。因为“府兵制初建 立时,在主观上是要以军民分治的形式维持种族矛盾,以部曲制度的形式维 持部落组织”,所以起初兵士都是鲜卑人,“自相督率,不编户贯”③。随 着历史的发展,这一制度也就逐渐发生变化。北周武帝时,“改军士为侍官 募百姓充之,除其县籍,是后夏人半为兵矣”5。开始打破了兵制上的民族界 限,但仍然“兵农各籍”°。开皇十年,隋文帝下令:“凡是军人,可悉属州 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 于是府兵“始一寓之于 农”。这不仅使府兵制的民族意义完全消失,并使大批的劳动力投入生产, 对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隋文帝对选举制度也作了重大改革。随着南北朝以来封建经济的发展, 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 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 合的。因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 在开皇中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开皇三年正月,“诏 举贤良”。开皇七年,“制诸州岁贡三人”。开皇十八年,“诏京官五品以 上及总管、刺史,并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这里的贤良,志行 修谨、清平干济等科,就是唐代制科的由来。还有词科也在这时出现了。如 韦云起“开皇中,明经举”;杜正玄“开皇末,举秀才”;房玄龄“年十八 本州举进士”。玄龄卒于贞观二十二年,年七十。以此推算,他十八岁时, 正当开皇十六年。由此可见,明经、秀才、进士诸科都在开皇时设立了。唐 以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①②《隋书》卷二五《刑法志》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版,第287页。 《北史》卷六O《李弼等传论》 《隋书》卷二四《食货志》。 叶适:《习学记言》卷三九《唐书表志》条 《隋书》卷二《高祖纪》下 新唐书》卷五O《兵志》 ①《册府元龟》卷六四五《贡举部》 a韩国磐:《关于科举制度创置的两点小考》,《隋唐五代史论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
开皇初年,隋文帝力矫北周末年“用法深重”、“诛杀无度”的弊政, 命高颎、郑译、杨素、裴政等修订刑律。裴政为主要修订人,上采魏晋旧律, 下及齐、梁,讨论折衷,制定新律。废除了前代的枭首、轘裂及鞭刑,还废 除了大棒、束杖、车辐、鞵底、压踝、杖桄等讯囚酷法。民有枉屈,县若不 理,可以逐级上诉至朝廷,凡属死罪,都应上报朝廷,“三奏而后决”,以 昭慎重。开皇三年,隋文帝根据刑部的奏报,认为犯罪人数还很多,乃因刑 律太严。命苏威、牛弘等再定新律,删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 徒杖等罪一千多条,从此“刑网简要,疏而不失”①。当然,隋律的职能仍旧 是镇压劳动人民,而且相当残酷;但它终究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惨之法”, 而且标榜“以轻代重,化死为生”的立法原则②,在中国法律史上是一个很 大的进步。 魏、周以来的府兵制度,隋文帝也作了重要的改革。因为“府兵制初建 立时,在主观上是要以军民分治的形式维持种族矛盾,以部曲制度的形式维 持部落组织”③,所以起初兵士都是鲜卑人,“自相督率,不编户贯”④。随 着历史的发展,这一制度也就逐渐发生变化。北周武帝时,“改军士为侍官, 募百姓充之,除其县籍,是后夏人半为兵矣”⑤。开始打破了兵制上的民族界 限,但仍然“兵农各籍”⑥。开皇十年,隋文帝下令:“凡是军人,可悉属州 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⑦于是府兵“始一寓之于 农”⑧。这不仅使府兵制的民族意义完全消失,并使大批的劳动力投入生产, 对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隋文帝对选举制度也作了重大改革。随着南北朝以来封建经济的发展, 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 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 合的。因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 在开皇中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开皇三年正月,“诏 举贤良”。开皇七年,“制诸州岁贡三人”。开皇十八年,“诏京官五品以 上及总管、刺史,并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①。这里的贤良,志行 修谨、清平干济等科,就是唐代制科的由来。还有词科也在这时出现了。如 韦云起“开皇中,明经举”;杜正玄“开皇末,举秀才”;房玄龄“年十八 本州举进士”②。玄龄卒于贞观二十二年,年七十。以此推算,他十八岁时, 正当开皇十六年。由此可见,明经、秀才、进士诸科都在开皇时设立了。唐 以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① ②《隋书》卷二五《刑法志》。 ③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5 年版,第 287 页。 ④ 《北史》卷六○《李弼等传论》。 ⑤ 《隋书》卷二四《食货志》。 ⑥ 叶适:《习学记言》卷三九《唐书表志》条。 ⑦ 《隋书》卷二《高祖纪》下。 ⑧ 《新唐书》卷五○《兵志》。 ① 《册府元龟》卷六四五《贡举部》。 ② 韩国磐:《关于科举制度创置的两点小考》,《隋唐五代史论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79 年 版
第三节处置民族关系 隋文帝建国之初,周边的一些少数民族,如突厥、吐谷浑等每每劫掠边 疆,严重地威胁着隋朝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统一,隋文帝采取了武装防御的措 施,以求得边疆的安定。 突厥是匈奴的别支,兴起于北魏末年。到木干可汗时,势力极盛,“西 破:哒,东走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成为北方一个强大的军事 政权。北周与北齐对峙时,争与突厥结姻好,输财物以求援。北周末年,曾 以赵王宇文招女千金公主嫁与沙钵略可汘。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时,沙钵略 可汘与营州刺史高宝宁合谋,进拢边地,攻占临渝镇(今山海关)。千金公 主又极力劝说沙钵略替她娘家北周报仇,于是突厥大举进攻。武威、天水、 安定(今甘肃泾川北)、金城(今甘肃兰州)、上郡(今陕西富县)、弘化 (今甘肃庆阳)、延安等地遭到严重的抄掠杀伤,弄得“六畜咸尽”。 面对突厥的侵犯,隋文帝坚决进行了还击。他派河间王杨弘、上柱国豆 卢绩、窦荣定、左仆射高颎、右仆射虞庆则并为行军元帅,分道迎击突厥, 打败了沙钵略的进攻。于是隋文帝一面加强防御工事,兴筑长城和沿边的城 堡,一面采取长孙晟“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建议,利用突厥首领沙 钵略可汗、达头可汗、阿波可汗等人之间的矛盾,进行离间,使他们互相攻 击。结果,阿波可汗投归建牙葱岭以西千泉(怛罗斯河畔)地方的达头可汗。 此后达头可汗也正式从沙钵略大可汗的统属之下分裂出去,成为一个独立的 势力,于是突厥便分为东西两部分。沙钵略在西突厥和契丹东西两面威胁之 下,便在开皇四年上表称臣,愿意“永为藩附”。从此保持了边境的和平。 吐谷浑,本为羌族,据有今青海和新疆南部。其首领则为鲜卑人,魏、 周之际始称可汘,都于伏俟城,在青海西十五里。隋文帝初立时,吐谷浑统 治者吕夸也乘机进扰,致使隋文帝一度废弃弘州,给隋朝很大的威胁。文帝 命上柱国元谐率步骑数万出击,吕夸战败逃走。但不久又来寇边。开皇三年, 汶州总管梁远又大败吐谷浑。到隋统一南北后,势力强盛,吕夸才不敢再来 骚扰。开皇十一年,吕夸死,子世伏立,隋把光化公主嫁给他。世伏为部下 所杀,弟伏允立,仍以光化公主为妻,“自是朝贡岁至”,双方保持着良好 的关系。 此外,地处东北的契丹、靺鞫等族,或款塞归附,或遣使贡献,隋文帝 对他们都作了妥善的处置 隋文帝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有效地 处理了民族矛盾,使各族人民赢得了一个“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 晏如也”的生活和生产的安定环境,为隋代统一南北,发展经济,提供了有 利条件。 《北史》卷九九《突厥传》 ①《隋书》卷八四《突厥传》 2《隋书》卷五一《长孙晟传》 ③《隋书》卷八五《突厥传》 《隋书》卷八三《吐谷浑传 《隋书》卷二《高祖纪下·史臣曰》
第三节 处置民族关系 隋文帝建国之初,周边的一些少数民族,如突厥、吐谷浑等每每劫掠边 疆,严重地威胁着隋朝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统一,隋文帝采取了武装防御的措 施,以求得边疆的安定。 突厥是匈奴的别支,兴起于北魏末年。到木干可汗时,势力极盛,“西 破 哒,东走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③,成为北方一个强大的军事 政权。北周与北齐对峙时,争与突厥结姻好,输财物以求援。北周末年,曾 以赵王宇文招女千金公主嫁与沙钵略可汗。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时,沙钵略 可汗与营州刺史高宝宁合谋,进拢边地,攻占临渝镇(今山海关)。千金公 主又极力劝说沙钵略替她娘家北周报仇,于是突厥大举进攻。武威、天水、 安定(今甘肃泾川北)、金城(今甘肃兰州)、上郡(今陕西富县)、弘化 (今甘肃庆阳)、延安等地遭到严重的抄掠杀伤,弄得“六畜咸尽”①。 面对突厥的侵犯,隋文帝坚决进行了还击。他派河间王杨弘、上柱国豆 卢绩、窦荣定、左仆射高颎、右仆射虞庆则并为行军元帅,分道迎击突厥, 打败了沙钵略的进攻。于是隋文帝一面加强防御工事,兴筑长城和沿边的城 堡,一面采取长孙晟“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②的建议,利用突厥首领沙 钵略可汗、达头可汗、阿波可汗等人之间的矛盾,进行离间,使他们互相攻 击。结果,阿波可汗投归建牙葱岭以西千泉(怛罗斯河畔)地方的达头可汗。 此后达头可汗也正式从沙钵略大可汗的统属之下分裂出去,成为一个独立的 势力,于是突厥便分为东西两部分。沙钵略在西突厥和契丹东西两面威胁之 下,便在开皇四年上表称臣,愿意“永为藩附”③。从此保持了边境的和平。 吐谷浑,本为羌族,据有今青海和新疆南部。其首领则为鲜卑人,魏、 周之际始称可汗,都于伏俟城,在青海西十五里。隋文帝初立时,吐谷浑统 治者吕夸也乘机进扰,致使隋文帝一度废弃弘州,给隋朝很大的威胁。文帝 命上柱国元谐率步骑数万出击,吕夸战败逃走。但不久又来寇边。开皇三年, 汶州总管梁远又大败吐谷浑。到隋统一南北后,势力强盛,吕夸才不敢再来 骚扰。开皇十一年,吕夸死,子世伏立,隋把光化公主嫁给他。世伏为部下 所杀,弟伏允立,仍以光化公主为妻,“自是朝贡岁至”①,双方保持着良好 的关系。 此外,地处东北的契丹、靺鞨等族,或款塞归附,或遣使贡献,隋文帝 对他们都作了妥善的处置。 隋文帝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有效地 处理了民族矛盾,使各族人民赢得了一个“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 晏如也”②的生活和生产的安定环境,为隋代统一南北,发展经济,提供了有 利条件。 ③ 《北史》卷九九《突厥传》。 ① 《隋书》卷八四《突厥传》。 ② 《隋书》卷五一《长孙晟传》。 ③ 《隋书》卷八五《突厥传》。 ① 《隋书》卷八三《吐谷浑传》。 ② 《隋书》卷二《高祖纪下·史臣曰》
第四节平定南方 由于内迁的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反抗斗争,晋室南移,北方各族统 治者互争雄长,形成南北分裂的局面。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 斗争,以及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和民族组合的进程。 与此同时,南方地区由于北方人民不断南迁,人口增加,生产技术有所进步 南方经济也得到了发展。这就使得南北分裂,不但失去了民族斗争的意义 而且徒然给南北人民造成战争威胁,并且阻碍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因此 实现统一便成为当时南北人民一致的要求 隋文帝取代北周以后,便有并吞江南之志,任用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 广陵(今江苏扬州),韩擒虎为庐州总管,镇庐州(今安徽合肥),以伺察 陈国的动静。又用杨素为信州总管,在永安(今四川奉节)大造战舰,以备 水战之用。当时群臣竞献平陈之策,虢州刺史崔仲方上书:“今唯须武昌已 下,蕲、和、滁、方(今江苏六合)、吴、海等州更帖精兵,密营渡计。益 信(今湖北巴东〕、襄、荆、基(今湖北钟祥)、郢等州速造舟楫,多张形 势,为水战之具。蜀、汉二江,是其上流,水路冲要,必争之所。贼虽于流 头、荆门、延州、公安、巴陵、隐矶、夏首、蕲口、盆城置船,然终聚汉口 峡口,以水战大决。若贼必以上流有军,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诸将即须择便 横渡。如拥众自卫,上江水军鼓行以前。虽恃九江五湖之险,非德无以为固, 徒有三吴、百越之兵,无恩不能自立。”隋文帝看了非常高兴,从此确立了 平陈的方略。 开皇七年(587),隋文帝因萧琮入朝,遂灭后梁。梁宗室萧岩、萧奔 陈。晋州刺史皇甫绩进言陈有三可灭:“大吞小,一也;以有道伐无道, 也;纳叛臣萧岩,于我有词,三也。”于是隋文帝便以陈国纳萧岩为借口 发动对陈国的战争 开皇八年三月下诏伐陈,并且宣布了陈后主的二十条罪状。十月,命晋 王杨广、秦王杨俊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于是杨广岀六合,杨俊岀襄阳, 杨素出信州,刘仁恩出江陵,王世积出蕲春,韩擒虎出庐江,贺若弼出吴州, 燕荣出东海,合总管九十,兵五十一万八千,都受杨广节制。隋文帝亲自到 定城(今河南潢川)誓师,以要必胜 正当隋军分道进发的时候,消息传到陈朝,施文庆、沈客卿用事,“并 抑而不言,故无备御”。及闻隋军临江,陈后主还说:“王气在此,齐兵三 度来,周兵再度至,无不摧没,虏今来者必自败。”孔范也说隋军决无渡江 之理。这个腐朽的统治集团,在末日已经降临的顷刻之暇,还“奏伎纵酒, 作诗不辍”②。 开皇九年(589)正月,贺若弼自广陵渡江,攻下京口(今江苏镇江)。 韩擒虎自横江渡采石,进拔姑孰(今安徽当涂)。贺、韩两军东西夹攻建康。 陈将萧摩诃被俘,任忠岀降。隋军直入朱雀门,城内文武百官纷纷逃散,陈 后主与张贵妃、孔贵嫔躲到景阳宫内枯井中,为隋军所获。 ①《隋书》卷六O《崔仲方传》 ②《隋书》卷三八《皇甫绩传》。 《陈书》卷六《后主纪》 ①②《南史》卷十《陈后主纪》
第四节 平定南方 由于内迁的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反抗斗争,晋室南移,北方各族统 治者互争雄长,形成南北分裂的局面。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 斗争,以及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和民族组合的进程。 与此同时,南方地区由于北方人民不断南迁,人口增加,生产技术有所进步。 南方经济也得到了发展。这就使得南北分裂,不但失去了民族斗争的意义, 而且徒然给南北人民造成战争威胁,并且阻碍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因此 实现统一便成为当时南北人民一致的要求。 隋文帝取代北周以后,便有并吞江南之志,任用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 广陵(今江苏扬州),韩擒虎为庐州总管,镇庐州(今安徽合肥),以伺察 陈国的动静。又用杨素为信州总管,在永安(今四川奉节)大造战舰,以备 水战之用。当时群臣竞献平陈之策,虢州刺史崔仲方上书:“今唯须武昌已 下,蕲、和、滁、方(今江苏六合)、吴、海等州更帖精兵,密营渡计。益、 信(今湖北巴东)、襄、荆、基(今湖北钟祥)、郢等州速造舟楫,多张形 势,为水战之具。蜀、汉二江,是其上流,水路冲要,必争之所。贼虽于流 头、荆门、延州、公安、巴陵、隐矶、夏首、蕲口、盆城置船,然终聚汉口、 峡口,以水战大决。若贼必以上流有军,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诸将即须择便 横渡。如拥众自卫,上江水军鼓行以前。虽恃九江五湖之险,非德无以为固, 徒有三吴、百越之兵,无恩不能自立。”①隋文帝看了非常高兴,从此确立了 平陈的方略。 开皇七年(587),隋文帝因萧琮入朝,遂灭后梁。梁宗室萧岩、萧 奔 陈。晋州刺史皇甫绩进言陈有三可灭:“大吞小,一也;以有道伐无道,二 也;纳叛臣萧岩,于我有词,三也。”②于是隋文帝便以陈国纳萧岩为借口, 发动对陈国的战争。 开皇八年三月下诏伐陈,并且宣布了陈后主的二十条罪状。十月,命晋 王杨广、秦王杨俊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于是杨广出六合,杨俊出襄阳, 杨素出信州,刘仁恩出江陵,王世积出蕲春,韩擒虎出庐江,贺若弼出吴州, 燕荣出东海,合总管九十,兵五十一万八千,都受杨广节制。隋文帝亲自到 定城(今河南潢川)誓师,以要必胜。 正当隋军分道进发的时候,消息传到陈朝,施文庆、沈客卿用事,“并 抑而不言,故无备御”③。及闻隋军临江,陈后主还说:“王气在此,齐兵三 度来,周兵再度至,无不摧没,虏今来者必自败。”①孔范也说隋军决无渡江 之理。这个腐朽的统治集团,在末日已经降临的顷刻之暇,还“奏伎纵酒, 作诗不辍”②。 开皇九年(589)正月,贺若弼自广陵渡江,攻下京口(今江苏镇江)。 韩擒虎自横江渡采石,进拔姑孰(今安徽当涂)。贺、韩两军东西夹攻建康。 陈将萧摩诃被俘,任忠出降。隋军直入朱雀门,城内文武百官纷纷逃散,陈 后主与张贵妃、孔贵嫔躲到景阳宫内枯井中,为隋军所获。 ① 《隋书》卷六○《崔仲方传》。 ② 《隋书》卷三八《皇甫绩传》。 ③ 《陈书》卷六《后主纪》。 ① ②《南史》卷十《陈后主纪》
杨素与刘仁恩率水军下三峡,大破陈将吕忠肃,乘胜至汉口,与杨俊相 会。时建康已破,杨广使陈后主以手书招降上江诸将及岭南女首领洗氏,于 是南方全部平定。 隋文帝的这一巨大胜利,使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局面,重 新获得了统一。不久,又镇压了婺州汪文进、越州高智慧、苏州沈玄■等豪 强地主的叛乱,并下令销毁“人间甲仗”,对于江南诸州私造的大船,也“悉 括入官”°,进一步巩固了全国的统 《隋书》卷二《高祖纪》下
杨素与刘仁恩率水军下三峡,大破陈将吕忠肃,乘胜至汉口,与杨俊相 会。时建康已破,杨广使陈后主以手书招降上江诸将及岭南女首领洗氏,于 是南方全部平定。 隋文帝的这一巨大胜利,使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局面,重 新获得了统一。不久,又镇压了婺州汪文进、越州高智慧、苏州沈玄■等豪 强地主的叛乱,并下令销毁“人间甲仗”,对于江南诸州私造的大船,也“悉 括入官”③,进一步巩固了全国的统一。 ③ 《隋书》卷二《高祖纪》下
第五节发展经济 隋文帝在发展经济方面也采取了许多措施。首先是继续推行魏、周以来 的均田制。除授予贵族官僚大量土地外,农民一夫一妇规定授田一百四十亩 开皇十二年(592),隋文帝派遣使者到全国各地推行均田法,宽乡农民可以 得到足数的土地,狭乡每丁才得二十亩,老幼所得更少。但无地少地的农民 终究得到了一些土地。隋文帝又把北周岁役一月的十二番法,减为岁役二十 日。又改定服役年限,由北周规定的十八岁至五十九岁,改为二十一岁至五 十岁。裁减了服役年限,并缩短了每年的役期。隋文帝还加意农田水利的兴 修。°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针对北齐以来,“豪党兼并,户口租调,十亡六七”°的情况,隋文帝进 行了户籍整理,以扩大租调收入。他首先制定了保闾制度,畿内以五家为保, 设保长;五保为闾,设闾正;四闾为族,设族正。畿外保上为里,设里正; 里上为党,设党长。由保长、闾正、族正、里正、党长等办理均田、征税与 户籍。开皇五年(585),“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③。 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户口检查。在检查中,奖励人民互相举发,凡亲属自 “大功以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④。这次检查的结果,得到 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为了进一步防止户口隐漏 高颎又建“输(租赋〕籍(户籍)之法”,由朝廷制作“输籍定样”,下令 各州县依样确定户等上下,减轻税额。“使人知为浮客,被强家收太半之赋; 为编旼,奉公上蒙轻减之征”,自此“奸无所容”。这样就使隋廷获得了大 量的劳动力,户口也迅速地增加起来 开皇二年(582),隋文帝以长安城“凋残日久”,在城东南龙首山创建 了一座新的都城,名叫大兴城。城内有东西二市,东市名都会,西市名利人 因系国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 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成为当时最大的商业都市。隋文帝鉴于前此币制 的混乱,铸造标准的五铢钱,禁用古钱和杂钱。五铢钱“所在流布,百姓便 之”,使货币得到统一。开皇时,又规定以古尺一尺二寸为一尺,以古斗三 升为一升,以古秤三斤为一斤,采冀州刺史赵煚所定的“铜斗铁尺”°,颁行 全国,度量衡也统一起来了。至于“除入市之税”,“罢酒坊,通盐池盐井, 与百姓共之”④,这都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由于隋初以来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社会上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隋 书》称:“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陵弱,众 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这虽不免有溢美之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所谓“开皇之治”的实际情况 ①参见胡如雷:《隋文帝评价》,《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2期 2③④《隋书》卷二四《食货志》 ⑤《通典》卷七《食货七·丁中》 ①《隋书》卷二九《地理志》上 ②《隋书》卷一《高祖纪》上 ③《隋书》卷四六《赵煚传》 《隋书》卷二四《食货志》 ⑤《隋书》卷二《高祖纪论》
第五节 发展经济 隋文帝在发展经济方面也采取了许多措施。首先是继续推行魏、周以来 的均田制。除授予贵族官僚大量土地外,农民一夫一妇规定授田一百四十亩。 开皇十二年(592),隋文帝派遣使者到全国各地推行均田法,宽乡农民可以 得到足数的土地,狭乡每丁才得二十亩,老幼所得更少。但无地少地的农民 终究得到了一些土地。隋文帝又把北周岁役一月的十二番法,减为岁役二十 日。又改定服役年限,由北周规定的十八岁至五十九岁,改为二十一岁至五 十岁。裁减了服役年限,并缩短了每年的役期。隋文帝还加意农田水利的兴 修。①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针对北齐以来,“豪党兼并,户口租调,十亡六七”②的情况,隋文帝进 行了户籍整理,以扩大租调收入。他首先制定了保闾制度,畿内以五家为保, 设保长;五保为闾,设闾正;四闾为族,设族正。畿外保上为里,设里正; 里上为党,设党长。由保长、闾正、族正、里正、党长等办理均田、征税与 户籍。开皇五年(585),“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③。 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户口检查。在检查中,奖励人民互相举发,凡亲属自 “大功以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④。这次检查的结果,得到 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为了进一步防止户口隐漏, 高颎又建“输(租赋)籍(户籍)之法”,由朝廷制作“输籍定样”,下令 各州县依样确定户等上下,减轻税额。“使人知为浮客,被强家收太半之赋; 为编甿,奉公上蒙轻减之征”,自此“奸无所容”⑤。这样就使隋廷获得了大 量的劳动力,户口也迅速地增加起来。 开皇二年(582),隋文帝以长安城“凋残日久”,在城东南龙首山创建 了一座新的都城,名叫大兴城。城内有东西二市,东市名都会,西市名利人。 因系国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 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①,成为当时最大的商业都市。隋文帝鉴于前此币制 的混乱,铸造标准的五铢钱,禁用古钱和杂钱。五铢钱“所在流布,百姓便 之”②,使货币得到统一。开皇时,又规定以古尺一尺二寸为一尺,以古斗三 升为一升,以古秤三斤为一斤,采冀州刺史赵煛所定的“铜斗铁尺”③,颁行 全国,度量衡也统一起来了。至于“除入市之税”,“罢酒坊,通盐池盐井, 与百姓共之”④,这都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由于隋初以来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社会上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隋 书》称:“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陵弱,众 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⑤这虽不免有溢美之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所谓“开皇之治”的实际情况。 ① 参见胡如雷:《隋文帝评价》,《社会科学战线》1979 年第 2 期。 ② ③④《隋书》卷二四《食货志》。 ⑤ 《通典》卷七《食货七·丁中》。 ① 《隋书》卷二九《地理志》上。 ② 《隋书》卷一《高祖纪》上。 ③ 《隋书》卷四六《赵煚传》。 ④ 《隋书》卷二四《食货志》。 ⑤ 《隋书》卷二《高祖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