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理想装备 电子图书·学校专集 园上的最佳资源 中国通史 第十一卷 近代前编 (下册) 内部料非而品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丁编传记 第一章林则徐 第一节悉心研求经世之学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娭村老人、七 十二峰退叟等,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清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 (1785年8月30日)。父林宾日,是位穷秀才,一生以教读为业;母陈帙, 刻苦持家,平日制作手工艺品换取微薄的收入以补助家用。在父亲的谆谆教 导下,林则徐从4岁起开始读书,7岁学作文,13岁获府试第一,14岁便考 取秀才。此后就读于鳌峰书院7年,20岁中举人。 书院山长郑光策(1755-1804)是当时福建知名的学者,讲究气节,注 重经世致用之学,给他以严格教导。还有前辈学者陈寿祺(1771-1834), 被称为“研究今文遗说者”,他的文章对林则徐有较大影响。 林则徐中举以后,家境仍较困难,不得不和其父一样,假馆于外,维持 生计。他曾应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之聘,担任了短时期的书记(文书),以 后又被福建巡抚张师诚招入幕中,司笔札凡4年。他的才华和勤奋,大为张 师诚所赏识。在张师诚的帮助下,他学到不少历史掌故和有关兵、刑、礼、 乐等方面的知识,为他日后成为一名精明能干的官吏准备了必要的政治和文 化素养。 林则徐在21岁后两次去北京参加会试都落选了。到嘉庆十六年(1811 27岁时,他第三次参加会试,终以二甲第四名,朝考第五名中进士,被选拔 为庶吉士。在庶常馆,他致力于研习满文,悉心研究舆地、象纬及经世致用 之学。嘉庆十九年(1814),授编修,嗣被派充国史馆协修。此后五六年间, 他先后任撰文官、皤书房行走、清秘堂办事、江西乡试副考官、会试同考官、 云南乡试正考官和江南道监察御史等职。在近10年的京官生涯里,他利用翰 林院和京师丰富的藏书和档案等有利条件,更加努力研究经世之学,仔细综 核“六曹事例因革、用人行政之得失”,一心等待机会实现自己济世匡时的 ①李元度:《林文忠公事略》,《国朝先正事略》卷25
丁编 传记 第一章 林则徐 第一节 悉心研求经世之学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七 十二峰退叟等,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清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 (1785 年 8 月 30 日)。父林宾日,是位穷秀才,一生以教读为业;母陈帙, 刻苦持家,平日制作手工艺品换取微薄的收入以补助家用。在父亲的谆谆教 导下,林则徐从 4 岁起开始读书,7 岁学作文,13 岁获府试第一,14 岁便考 取秀才。此后就读于鳌峰书院 7 年,20 岁中举人。 书院山长郑光策(1755—1804)是当时福建知名的学者,讲究气节,注 重经世致用之学,给他以严格教导。还有前辈学者陈寿祺(1771—1834), 被称为“研究今文遗说者”,他的文章对林则徐有较大影响。 林则徐中举以后,家境仍较困难,不得不和其父一样,假馆于外,维持 生计。他曾应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之聘,担任了短时期的书记(文书),以 后又被福建巡抚张师诚招入幕中,司笔札凡 4 年。他的才华和勤奋,大为张 师诚所赏识。在张师诚的帮助下,他学到不少历史掌故和有关兵、刑、礼、 乐等方面的知识,为他日后成为一名精明能干的官吏准备了必要的政治和文 化素养。 林则徐在 21 岁后两次去北京参加会试都落选了。到嘉庆十六年(1811) 27 岁时,他第三次参加会试,终以二甲第四名,朝考第五名中进士,被选拔 为庶吉士。在庶常馆,他致力于研习满文,悉心研究舆地、象纬及经世致用 之学。嘉庆十九年(1814),授编修,嗣被派充国史馆协修。此后五六年间, 他先后任撰文官、譒书房行走、清秘堂办事、江西乡试副考官、会试同考官、 云南乡试正考官和江南道监察御史等职。在近 10 年的京官生涯里,他利用翰 林院和京师丰富的藏书和档案等有利条件,更加努力研究经世之学,仔细综 核“六曹事例因革、用人行政之得失”①,一心等待机会实现自己济世匡时的 志愿。 ① 李元度:《林文忠公事略》,《国朝先正事略》卷 25
第二节实现匡时济世之志 嘉庆二十五年(1820),林则徐36岁,外放任浙江杭嘉湖道。从这时起 到道光十八年(1838)的近20年间,他历任江南和西北、中南地区一些省的 司道包括按察使、布政使等职,旋被擢任河东河道总督,以后又担任江苏巡 抚、署两江总督和湖广总督,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虽然其间因故和两 次丁忧有所中断,但在仕途上他基本上是一帆风顺的,使他得以施展自己的 才能,实现他平素的主张和宿愿。 林则徐为学“实事求是,不涉时趋”,办事认真负责,讲求实际。他任 杭嘉湖道仅一年,“于所属海塘水利,悉心求之”①。道光帝在接见他时特予 嘉奖,认为他“在浙省虽为日未久,而官声颇好,办事都没有毛病”。此后 他奉派接署浙江盐运使,又协助浙抚帅承灜“厘革夙弊”,整顿盐政,取得 了成绩,一些由他制定的规章制度一直被沿用下来。道光三年(1823)夏秋 之际,他任江苏按察使时,因大雨成灾,田禾被淹,松江一带饥民人心惶惶, 聚众将变,巡抚韩文绮拟调兵镇压,林则徐亲往松江,采用劝平粜、禁囤积 减缓征赋、赈济贫饿等积极措施,解救了濒于饿死的饥民,避免了一场一触 即发的暴动。 道光十年(1830)六月,林则徐被任命为湖北布政使,七月出都赴任, 十一月调河南布政使,次年七月初又调任江宁布政使。1年多时间里,周历3 省。他在这3省中,“多所兴革,凡民生疾苦,吏事废坠,人才贤否,无纤 悉不知,知无不行”。在兴修水利、救灾办赈、整顿吏治等方面都作出相当 的成绩,“一时贤名满天下”。以致当时“儿童走卒、妇人女子,皆以公所 莅为荣。辄曰:‘林公来,我生矣’。至以公所行政,播诸歌谣,荒村野市, 传之以为乐”③。这年秋天,林则徐又被调任河东河道总督。到任后,认真负 责,细心查验,揭露和杜绝了不少弊端,较好地推进了治河工作,使道光皇 帝不禁发出赞叹说:“向来河工查验料垛,从未有如此认真者。”认为假如 所有官吏都能“如此勤劳,弊自绝矣”°。 由于林则徐政绩斐然,道光十二年(1832)被调任江苏巡抚。这一年, 林则徐48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从这时到奉派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 片以前的6年多时间里,前5年他在江苏巡抚任内,曾两署两江总督,后1 年多时间里,升任湖广总督。在江苏巡抚任上,他与两江总督陶澍“志同道 合,相得无间”。他们采取了一些“兴利除弊”、“利用便民”的措施,处 理了清代财政经济中极为棘手的钱漕、灾赈、水利、盐政、货币等实际问题, 实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他自奉清廉,办事公正,博得地方民众的普遍好评, 被称为“好官”“青天 在湖广总督的1年多时间里,林则徐面临着当时国计民生中最主要的祸 害——鸦片问题。他对触目惊心的烟毒泛滥深恶痛绝,“十余年来目击鸦片 ①金安清:《林文忠公传》,《续碑传集》卷24 《林则徐集·日记》,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93页。 金安清:《林文忠公传》,《续碑传集》卷 《林则徐集·奏稿》上册,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8、25页。 ②魏源:《太子太保两江总督陶文毅公行状》,《魏源集》下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11页
第二节 实现匡时济世之志 嘉庆二十五年(1820),林则徐 36 岁,外放任浙江杭嘉湖道。从这时起 到道光十八年(1838)的近 20 年间,他历任江南和西北、中南地区一些省的 司道包括按察使、布政使等职,旋被擢任河东河道总督,以后又担任江苏巡 抚、署两江总督和湖广总督,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虽然其间因故和两 次丁忧有所中断,但在仕途上他基本上是一帆风顺的,使他得以施展自己的 才能,实现他平素的主张和宿愿。 林则徐为学“实事求是,不涉时趋”,办事认真负责,讲求实际。他任 杭嘉湖道仅一年,“于所属海塘水利,悉心求之”①。道光帝在接见他时特予 嘉奖,认为他“在浙省虽为日未久,而官声颇好,办事都没有毛病”②。此后 他奉派接署浙江盐运使,又协助浙抚帅承瀛“厘革夙弊”,整顿盐政,取得 了成绩,一些由他制定的规章制度一直被沿用下来。道光三年(1823)夏秋 之际,他任江苏按察使时,因大雨成灾,田禾被淹,松江一带饥民人心惶惶, 聚众将变,巡抚韩文绮拟调兵镇压,林则徐亲往松江,采用劝平粜、禁囤积、 减缓征赋、赈济贫饿等积极措施,解救了濒于饿死的饥民,避免了一场一触 即发的暴动。 道光十年(1830)六月,林则徐被任命为湖北布政使,七月出都赴任, 十一月调河南布政使,次年七月初又调任江宁布政使。1 年多时间里,周历 3 省。他在这 3 省中,“多所兴革,凡民生疾苦,吏事废坠,人才贤否,无纤 悉不知,知无不行”。在兴修水利、救灾办赈、整顿吏治等方面都作出相当 的成绩,“一时贤名满天下”。以致当时“儿童走卒、妇人女子,皆以公所 莅为荣。辄曰:‘林公来,我生矣’。至以公所行政,播诸歌谣,荒村野市, 传之以为乐”③。这年秋天,林则徐又被调任河东河道总督。到任后,认真负 责,细心查验,揭露和杜绝了不少弊端,较好地推进了治河工作,使道光皇 帝不禁发出赞叹说:“向来河工查验料垛,从未有如此认真者。”认为假如 所有官吏都能“如此勤劳,弊自绝矣”①。 由于林则徐政绩斐然,道光十二年(1832)被调任江苏巡抚。这一年, 林则徐 48 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从这时到奉派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 片以前的 6 年多时间里,前 5 年他在江苏巡抚任内,曾两署两江总督,后 1 年多时间里,升任湖广总督。在江苏巡抚任上,他与两江总督陶澍“志同道 合,相得无间”②。他们采取了一些“兴利除弊”、“利用便民”的措施,处 理了清代财政经济中极为棘手的钱漕、灾赈、水利、盐政、货币等实际问题, 实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他自奉清廉,办事公正,博得地方民众的普遍好评, 被称为“好官”“青天”。 在湖广总督的 1 年多时间里,林则徐面临着当时国计民生中最主要的祸 害——鸦片问题。他对触目惊心的烟毒泛滥深恶痛绝,“十余年来目击鸦片 ① 金安清:《林文忠公传》,《续碑传集》卷 24。 ② 《林则徐集·日记》,中华书局 1962 年版,第 93 页。 ③ 金安清:《林文忠公传》,《续碑传集》卷 24。 ① 《林则徐集·奏稿》上册,中华书局 1965 年版,第 28、25 页。 ② 魏源:《太子太保两江总督陶文毅公行状》,《魏源集》下册,中华书局 1983 年版,第 911 页
烟流毒无穷,心焉如■”,坚决主张严禁。早在江苏巡抚任上,由于他的得 力措施,禁烟就已取得初步成效。到了湖广总督任内,他更进一步推行严禁 政策。道光十八年(1838)闰四月,鸿胪寺卿黄爵滋上严禁鸦片重治吸食的 奏折,五月初七日(6月28日),林则徐亦上《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拟 具章程六条,提岀成套禁烟的具体办法,并附戒烟药方,建议皇帝颁行各省 以资推广。八月初二日(9月20日),他又上了有名的《钱票无甚关碍宜禁 吃烟以杜弊源片》,尖锐地指出鸦片泛滥对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的严重破坏 认为如再不推行严禁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 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促使道光帝下决心严禁鸦片。 他在湖北、湖南两省雷厉风行地展开了禁烟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到他 奉命离开武昌赴京觐见前,在湖北所获烟土烟膏即达二万四五千两,收缴烟 具数千件。林则徐不仅厉行查禁,而且立足于劝戒,定以期限,示以戒烟药 方,导烟瘾者以自新之路。在严禁吸食鸦片的浩大声势下,许多吸食者纷纷 自行戒烟。武昌、汉口各家药店配制的戒烟药,“无家不有,无日不售,高 丽参、洋参等药皆已长价数倍”。当时,“湖广之人,有积瘾三十年日吸 两而居然断去者,断后则颜面发胖,筋力复强,屡试屡验”④。许多吸食鸦片 者在戒绝后获得新生,他们的父母妻子都对林则徐表示衷心感谢,“并有耆 民妇女在路旁叩头称谢,据云其夫男久患烟瘾,今幸服药断绝,身体渐强等 无可置疑的是,当道光十八年清廷在全国厉行查禁鸦片前,林则徐是所 有大吏中禁烟最坚决而又取得显著实效的突出人物。 ③《林则徐集·奏稿》中册,第571、601页。 ①《林则徐集·奏稿》中册,第571、601页。 ③林则徐:《致刘建韶》,《林则徐书简》(增订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4页 ③《林则徐集·奏稿》中册,第598页 《林则徐集·公牍》,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53页 《林则徐集·奏稿》中册,第598页
烟流毒无穷,心焉如■”③,坚决主张严禁。早在江苏巡抚任上,由于他的得 力措施,禁烟就已取得初步成效。到了湖广总督任内,他更进一步推行严禁 政策。道光十八年(1838)闰四月,鸿胪寺卿黄爵滋上严禁鸦片重治吸食的 奏折,五月初七日(6 月 28 日),林则徐亦上《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拟 具章程六条,提出成套禁烟的具体办法,并附戒烟药方,建议皇帝颁行各省 以资推广。八月初二日(9 月 20 日),他又上了有名的《钱票无甚关碍宜禁 吃烟以杜弊源片》,尖锐地指出鸦片泛滥对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的严重破坏, 认为如再不推行严禁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 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①,促使道光帝下决心严禁鸦片。 他在湖北、湖南两省雷厉风行地展开了禁烟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到他 奉命离开武昌赴京觐见前,在湖北所获烟土烟膏即达二万四五千两,收缴烟 具数千件②。林则徐不仅厉行查禁,而且立足于劝戒,定以期限,示以戒烟药 方,导烟瘾者以自新之路。在严禁吸食鸦片的浩大声势下,许多吸食者纷纷 自行戒烟。武昌、汉口各家药店配制的戒烟药,“无家不有,无日不售,高 丽参、洋参等药皆已长价数倍”③。当时,“湖广之人,有积瘾三十年日吸一 两而居然断去者,断后则颜面发胖,筋力复强,屡试屡验”④。许多吸食鸦片 者在戒绝后获得新生,他们的父母妻子都对林则徐表示衷心感谢,“并有耆 民妇女在路旁叩头称谢,据云其夫男久患烟瘾,今幸服药断绝,身体渐强等 语”⑤。 无可置疑的是,当道光十八年清廷在全国厉行查禁鸦片前,林则徐是所 有大吏中禁烟最坚决而又取得显著实效的突出人物。 ③ 《林则徐集·奏稿》中册,第 571、601 页。 ① 《林则徐集·奏稿》中册,第 571、601 页。 ② 林则徐:《致刘建韶》,《林则徐书简》(增订本),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44 页。 ③ 《林则徐集·奏稿》中册,第 598 页。 ④ 《林则徐集·公牍》,中华书局 1963 年版,第 53 页。 ⑤ 《林则徐集·奏稿》中册,第 59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