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理想装备 电子图书·学校专集 校园上的最佳资源 中国通史 第十二卷 近代后编(11-1949) (下册) K 内部料非品
中国通史(22)
中国通史 (22)
丁编传记 第一章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出 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南岸上屋场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毛贻昌,为人精明 克勤克俭。母亲文氏,乐善好施,笃信佛教。兄弟三人。大弟毛泽民,小弟 毛泽覃,均在毛泽东影响下投身中国革命,并在革命斗争中壮烈捐躯。 毛泽东的幼年是在湘乡外祖家度过的。6岁起在田里帮助劳动,8岁起先 后在韶山南岸等处私塾读书。少年毛泽东深受《西游记》、《三国演义》 《水浒》、《隋唐演义》等具有反叛精神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1910年秋, 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开始接受新式学校教育,受维新思想影响 1911年春,他步行到长沙,考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辛亥革命爆发后,投笔 从戎,在湖南新军当了半年兵。退伍后,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不久退 学。他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自学,怀着极大的兴趣阅 读西方民主主义者关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代表作,开阔了眼界。 1913年春,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1914年2月,第四师范学校 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湖南一师,他专心研修哲学、史地、文学等 课程,勤学不倦。他还通过假期游学、举办工人夜学,广泛接触社会,增强 救国救民的意识。他酷爱登山、游泳、日光浴等体育锻炼,并在《新青年》 发表《体育之研究》长文,提倡“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1917年6月, 在湖南一师为考查学生德、智、体优秀情况举办的“人物互选”活动中,他 得票最多,独得敦品、自治、胆识、文学、才具、言语六项优秀。在湖南· 师期间,毛泽东受老师杨昌济的影响最大。经杨昌济介绍,成为《新青年》 的热心读者。 1918年4月,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毕业前夕,同蔡和森等发起成立新民学 会。不久,又共同发起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并于同年8月第一次到北京 经已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杨昌济介绍,他认识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 并被安排在图书馆当助理员。他广泛接触各种进步思潮,读到一些传播马克 思主义的书刊。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前夕,毛泽东回到长沙。他以新民学会会 员为核心,积极指导湖南学生联合会的罢课斗争,成为湖南学生爱国运动的 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积极推动成立湖南救国十人团联合会等组织,使反帝爱 国斗争迅速扩展为广泛的群众运动。同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该 刊成为反帝爱国运动中的一面旗帜。他发表《民众的大联合》长文,称颂俄 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提出民众的大联合是改造国家、改造社会的根本方法。 同年12月,为领导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斗争,他第二次来到北京。1920 年1月,经李大钊等介绍,加入进步团体少年中国学会。在此前后,他读到 《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初步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同年5月到上海, 会见正在这里筹建共产党组织的陈独秀陈独秀关于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的 谈话,对处在思想转变关键时期的毛泽东,产生了深刻的印象。1920年7月 毛泽东回到长沙。不久,他创办了文化书社和俄罗斯研究会,在湖南传播马 克思主义。同年11月,在长沙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这年秋冬之间,他同何 叔衡等组织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同年冬,毛泽东同杨开慧在长沙结婚
丁编 传记 第一章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1893 年 12 月 26 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出 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南岸上屋场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毛贻昌,为人精明, 克勤克俭。母亲文氏,乐善好施,笃信佛教。兄弟三人。大弟毛泽民,小弟 毛泽覃,均在毛泽东影响下投身中国革命,并在革命斗争中壮烈捐躯。 毛泽东的幼年是在湘乡外祖家度过的。6 岁起在田里帮助劳动,8 岁起先 后在韶山南岸等处私塾读书。少年毛泽东深受《西游记》、《三国演义》、 《水浒》、《隋唐演义》等具有反叛精神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1910 年秋, 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开始接受新式学校教育,受维新思想影响。 1911 年春,他步行到长沙,考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辛亥革命爆发后,投笔 从戎,在湖南新军当了半年兵。退伍后,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不久退 学。他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自学,怀着极大的兴趣阅 读西方民主主义者关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代表作,开阔了眼界。 1913 年春,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 学校预科。1914 年 2 月,第四师范学校 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湖南一师,他专心研修哲学、史地、文学等 课程,勤学不倦。他还通过假期游学、举办工人夜学,广泛接触社会,增强 救国救民的意识。他酷爱登山、游泳、日光浴等体育锻炼,并在《新青年》 发表《体育之研究》长文,提倡“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1917 年 6 月, 在湖南一师为考查学生德、智、体优秀情况举办的“人物互选”活动中,他 得票最多,独得敦品、自治、胆识、文学、才具、言语六项优秀。在湖南一 师期间,毛泽东受老师杨昌济的影响最大。经杨昌济介绍,成为《新青年》 的热心读者。 1918 年 4 月,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毕业前夕,同蔡和森等发起成立新民学 会。不久,又共同发起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并于同年 8 月第一次到北京。 经已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杨昌济介绍,他认识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 并被安排在图书馆当助理员。他广泛接触各种进步思潮,读到一些传播马克 思主义的书刊。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前夕,毛泽东回到长沙。他以新民学会会 员为核心,积极指导湖南学生联合会的罢课斗争,成为湖南学生爱国运动的 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积极推动成立湖南救国十人团联合会等组织,使反帝爱 国斗争迅速扩展为广泛的群众运动。同年 7 月 14 日,创办《湘江评论》,该 刊成为反帝爱国运动中的一面旗帜。他发表《民众的大联合》长文,称颂俄 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提出民众的大联合是改造国家、改造社会的根本方法。 同年 12 月,为领导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斗争,他第二次来到北京。1920 年 1 月,经李大钊等介绍,加入进步团体少年中国学会。在此前后,他读到 《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初步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同年 5 月到上海, 会见正在这里筹建共产党组织的陈独 秀。陈独秀关于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的 谈话,对处在思想转变关键时期的毛泽东,产生了深刻的印象。1920 年 7 月, 毛泽东回到长沙。不久,他创办了文化书社和俄罗斯研究会,在湖南传播马 克思主义。同年 11 月,在长沙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这年秋冬之间,他同何 叔衡等组织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同年冬,毛泽东同杨开慧在长沙结婚
1921年7月,毛泽东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到上海出席中国共 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担任会议记录。会后,着手筹建湖南党组织, 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先后任中共湖南支部书记、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 他还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指导粤汉铁路、安源路矿等地 工人运动。1923年6月,在广州出席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在中 共三届一次执委会上,当选为中央局成员和中央局秘书,协助中央局委员长 陈独秀处理中央日常工作。他根据中共三大的方针积极参加推动第一次国共 合作的工作,并受国民党本部委托,回湖南筹建国民党地方组织。1924年1 月,在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指定为大会章程审查委员 在会上多次发言,并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会后根据国民党一大的决定 参加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的工作,任执行部组织部秘书、文书科代主任。 同年12月,因病回乡休养。在韶山,他广泛进行农村调查,组织秘密农民协 会。在此基础上,成立中共韶山支部和国民党区党部。1925年9月,毛泽东 来到广州,参与国民党二大的筹备工作。同年10月,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 代理部长,后创办《政治周报》,积极参加同“西山会议派”和戴季陶主义 的斗争,维护孙中山生前确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年12 月1日,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 问题,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态度。1926年3月 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毛泽东同周恩来等力主反击。随后,毛泽东以极大 的精力推动南方农民运动。1926年5月至9月,主办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 习所,延聘萧楚女为教务主任,高语罕为政治训练主任,并亲自讲授中国农 民问题等课程。他还指导学员从事农村调查,进行军事训练,为即将到来的 南方农民运动高潮培养大批骨干。同年10月,出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各 省区党部代表联席会议,在发言中提出“本党最重要之政策为农民政策”。 1926年11月,毛泽东来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不 久前往武汉,同国民党左派邓演达等创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12月, 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支持湖南区委关于解决农民土 地问题的主张,提醒中央注意国民党左派没有掌握武装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会后,为回答党内外对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1927年1至2月到湖南湘潭 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考察农民运动,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指出广大农民群众起来打翻乡村的封建势力乃是完成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 乡村中一向苦战奋斗的主要力量是贫农,贫农是农民运动的先锋和中坚。同 年3月,出席在汉口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同邓演达等提出农民问题 案和对农民宣言,获全会通过。同年7月4日,大革命失败前夕,在中共中 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提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第一次国共合作 彻底破裂后,在8月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 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力夺取政权的重要思想。被会议选为政治局候补 委员。 1927年8月,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特派员前往湖南,领导湘赣边界秋收 起义,任前委书记。起义发动并遭受挫折后不久,他果断放弃攻打长沙的计 划,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南转移,于同年10月到达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地 区,开始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在向井冈山 地区转移途中,领导实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在 部队建立民主制度,为建设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在领导井冈
1921 年 7 月,毛泽东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到上海出席中国共 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担任会议记录。会后,着手筹建湖南党组织, 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先后任中共湖南支部书记、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 他还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指导粤汉铁路、安源路矿等地 工人运动。1923 年 6 月,在广州出席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在中 共三届一次执委会上,当选为中央局成员和中央局秘书,协助中央局委员长 陈独秀处理中央日常工作。他根据中共三大的方针积极参加推动第一次国共 合作的工作,并受国民党本部委托,回湖南筹建国民党地方组织。1924 年 1 月,在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指定为大会章程审查委员, 在会上多次发言,并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会后根据国民党一大的决定, 参加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的工作,任执行部组织部秘书、文书科代主任。 同年 12 月,因病回乡休养。在韶山,他广泛进行农村调查,组织秘密农民协 会。在此基础上,成立中共韶山支部和国民党区党部。1925 年 9 月,毛泽东 来到广州,参与国民党二大的筹备工作。同年 10 月,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 代理部长,后创办《政治周报》,积极参加同“西山会议派”和戴季陶主义 的斗争,维护孙中山生前确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年 12 月 1 日,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 问题,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态度。1926 年 3 月, 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毛泽东同周恩来等力主反击。随后,毛泽东以极大 的精力推动南方农民运动。1926 年 5 月至 9 月,主办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 习所,延聘萧楚女为教务主任,高语罕为政治训练主任,并亲自讲授中国农 民问题等课程。他还指导学员从事农村调查,进行军事训练,为即将到来的 南方农民运动高潮培养大批骨干。同年 10 月,出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各 省区党部代表联席会议,在发言中提出“本党最重要之政策为农民政策”。 1926 年 11 月,毛泽东来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不 久前往武汉,同国民党左派邓演达等创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 12 月, 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支持湖南区委关于解决农民土 地问题的主张,提醒中央注意国民党左派没有掌握武装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会后,为回答党内外对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1927 年 1 至 2 月到湖南湘潭、 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考察农民运动,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指出广大农民群众起来打翻乡村的封建势力乃是完成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 乡村中一向苦战奋斗的主要力量是贫农,贫农是农民运动的先锋和中坚。同 年 3 月,出席在汉口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同邓演达等提出农民问题 案和对农民宣言,获全会通过。同年 7 月 4 日,大革命失败前夕,在中共中 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提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第一次国共合作 彻底破裂后,在 8 月 7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 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力夺取政权的重要思 想。被会议选为政治局候补 委员。 1927 年 8 月,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特派员前往湖南,领导湘赣边界秋收 起义,任前委书记。起义发动并遭受挫折后不久,他果断放弃攻打长沙的计 划,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南转移,于同年 10 月到达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地 区,开始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在向井冈山 地区转移途中,领导实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在 部队建立民主制度,为建设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在领导井冈
山斗争中,又为部队规定了三大任务:(1)打仗消灭敌人;(2)打土豪筹 款子;(3)做群众工作;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 注意)。1928年4月,同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在 井冈山地区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朱德 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中共军委书记。同年5月下旬,主持召开中共湘 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初步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明确肯 定创造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方针。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 记。同年6至7月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上,毛泽东被选为中央委员。11 月上旬,根据中共中央的指定,担任重新组成的中共红四军前委书记。1928 年10至11月,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 争》两篇文章,总结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验,论述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坚持井冈山的斗争中,同朱德等总结游击战争 的经验,概括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争 基本原则,领导红军击退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多次“进剿”和“会剿”。 1929年1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再次面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会剿”的 严重形势。毛泽东同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主动出击赣南、闽西,在当地 中共组织和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发展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同年6月,中 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在福建龙岩举行。会上,对红军的任务、政治工作 同军事工作的关系等问题发生争论,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未被多数同志所接 受,原由中共中央指定担任的前委书记职务被改选。毛泽东离开前委领导岗 位后,到闽西特委所在地上杭蛟洋帮助指导地方工作。同年12月,毛泽东根 据中共中央九月来信的指示重新回到红四军领导岗位,总结创建红军以来的 经验,起草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即“古田会议决议”),被大 会通过。决议批评了红军中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等非无产阶级观点,规定“中 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强调党对红军的绝对领 导。古田会议决议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性文献。1930年 1月,毛泽东写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进一步发挥“工农武装割据” 的思想,指出要通过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来促进全国 革命的高潮。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后来进一步发展为完整的先占农村,以农村 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在巩固和发展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毛泽东十分注意指导土 地革命。1929年4月,主持制定江西兴国《土地法》,根据中共六大决议 将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的规定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 地主阶级的土地”。同年7月,指导召开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明确提 出在土地革命中要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区别对待大地主、小地主与富农 集中攻击目标于地主”,并提出“抽多补少”的土地分配原则。1930年2 月,在江西吉安主持召开地方党和军队联席会议,推动土地革命深入发展。 在指导红军工作和土地革命中,他注重调查研究,于1930年5月和9月写了 《寻乌调查》和《兴国调查》两篇重要的调查报告。前者着重考察了城镇商 业、手工业、旧有土地关系等情况;后者着重考察土地革命前后衣村土地关 系和阶级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同年5月,为反对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撰写《调 查工作》(即《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 著名论断,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篇
山斗争中,又为部队规定了三大任务:(1)打仗消灭敌人;(2)打土豪筹 款子;(3)做群众工作;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 注意)。1928 年 4 月,同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在 井冈山地区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朱德 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中共军委书记。同年 5 月下旬,主持召开中共湘 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初步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明确肯 定创造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方针。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 记。同年 6 至 7 月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上,毛泽东被选为中央委员。11 月上旬,根据中共中央的指定,担任重新组成的中共红四军前委书记。1928 年 10 至 11 月,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 争》两篇文章,总结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验,论述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坚持井冈山的斗争中,同朱德等总结游击战争 的经验,概括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争 基本原则,领导红军击退湘赣两省国 民党军的多次“进剿”和“会剿”。 1929 年 1 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再次面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会剿”的 严重形势。毛泽东同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主动出击赣南、闽西,在当地 中共组织和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发展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同年 6 月,中 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在福建龙岩举行。会上,对红军的任务、政治工作 同军事工作的关系等问题发生争论,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未被多数同志所接 受,原由中共中央指定担任的前委书记职务被改选。毛泽东离开前委领导岗 位后,到闽西特委所在地上杭蛟洋帮助指导地方工作。同年 12 月,毛泽东根 据中共中央九月来信的指示重新回到红四军领导岗位,总结创建红军以来的 经验,起草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即“古田会议决议”),被大 会通过。决议批评了红军中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等非无产阶级观点,规定“中 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强调党对红军的绝对领 导。古田会议决议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性文献。1930 年 1 月,毛泽东写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进一步发挥“工农武装割据” 的思想,指出要通过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来促进全国 革命的高潮。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后来进一步发展为完整的先占农村,以农村 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在巩固和发展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毛泽东十分注意指导土 地革命。1929 年 4 月,主持制定江西兴国《土地法》,根据中共六大决议, 将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的规定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 地主阶级的土地”。同年 7 月,指导召开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明确提 出在土地革命中要依靠 贫雇农,团结中农,区别对待大地主、小地主与富农, “集中攻击目标于地主”,并提出“抽多补少”的土地分配原则。1930 年 2 月,在江西吉安主持召开地方党和军队联席会议,推动土地革命深入发展。 在指导红军工作和土地革命中,他注重调查研究,于 1930 年 5 月和 9 月写了 《寻乌调查》和《兴国调查》两篇重要的调查报告。前者着重考察了城镇商 业、手工业、旧有土地关系等情况;后者着重考察土地革命前后农村土地关 系和阶级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同年 5 月,为反对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撰写《调 查工作》(即《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 著名论断,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篇